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运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运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要使计算机教育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求,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因此,一线教育工作者应尝试将多媒体引入教学,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教与学的理念。本文主要论述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建构数学教学新模式,体现学生学习自主化;建构工具整合模式,有效开发学生的潜能;建构网络创新模式,使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促进每位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模式;数学教学

一、建构辅助教学模式,体现学生学习自主化

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1],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数学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主动形成动机。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将学习内容生动、形象、丰富地呈现出来,把知识性较强的内容融入到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中,发挥寓教于乐的辅助教学模式的优点,其优点如下。

1.丰富信息资源

传统教学中,教者主要通过挂图、书本等有限形式对学生传递信息。学生也只能根据教科书上的图片或教师提供的简单信息来学习,资料少、可见度小,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数学知识本身的枯操,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如果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就可利用计算机的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将许多与知识有关的资料展示出来,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涉及面广,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师生机、生生机之间的多向交流与合作,学生通过成员之间的智力启迪与互补的协作方式进行学习。生动有趣、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情冲动,使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教授一年级“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时,可设计20种水果(拟人化)从不同方位、以不同形式走到一起的教学情境,有的从左往右走入,有的由前向后跳入,有的由小变大,(电脑演示)教师整理队伍后问:“第12个是什么水果?第15个呢?第20个呢?”学生兴高采烈地回答问题,答案丰富多彩。生1:第12个是苹果,我是从左往右一行一行数的。生2:第12个是桃子,我是从右往左一行一行数的。生3:第12个是香焦,我是从上往下一列一列数的。生4:第12个是桔子,我是从下往上一列一列数的。整堂课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水果王国”中度过,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在此情境中进一步加深了对“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基数与序数概念的理解。再如: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行“差异”教学。以好、中、差三类分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以学生探究为主,把交互式、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融合在一起,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自我表现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解放了学生的空间。学生对学习没有压迫感、自卑感,听不懂可以重新再学一遍,答错了也没有人嘲笑,缩短了师生、生生之间心理与空间的距离。

2.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课件能跨越时空界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再现生动的学习情境,这些优势深深地吸引学生,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投入到探究知识的活动中,自己学会知识,这远比通过教师的说教来获取知识要重要的多。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都不包办代替,尽量让学生通过查阅图书、音像资料或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来自主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真正体现了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学”服务的现代教学思想。

3.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数学虽有些内容略显乏味,但却有它的独特魅力。教师根据课型可以将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去大胆的假设、猜想、验证、设计和创造。教师运用多媒体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一方面可以有效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探索问题,融会贯通地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如:复习“数的整除”后,笔者利用多媒体设计了一组开放练习,学生通过“看数说话、分一分、摆数字、快乐大转盘的造句”等学习活动,轻松、兴奋、愉悦地投入训练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如:在教授“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一课时,可先演示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对显示的图形、数据等产生丰富的联想。然后,教师提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产生灵感,学生用割、补、拼等方法进行操作,利用计算机动手实践,“创造”了七种推导方法。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多媒体技术可以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拓展性训练,使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通过为学生提供支点、引导分析、提供对策等,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迁移,建立知识网络,使学生的认知由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建构工具整合模式,有效开发学生的潜能

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掌握后,教师可以开始尝试把一些数学教学内容安排在微机室上,让计算机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计算机生动、友好的界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多感官参与,使他们产生了渴望独立动手操作的欲望,在师生互动的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才能如滔滔江水源源不绝[2]。

1.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

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出发,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体验和理解对称的概念。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几何知识,使学生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使抽象的数学学习变得具体形象起来,把原来枯燥的、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变得生动起来。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里,生活需要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组织语言讲述,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在教授“轴对称图形”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设计了“感知与体验——探索与发现——创造与开放”的教学过程,特别是在“探索与发现”这一教学环节中,笔者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学生根据电脑提示进行小组讨论学习,他们在计算机里发现风筝、三角尺、班会用的京剧脸谱、树叶、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一些汉字等都是对称的。这样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体验和理解对称的概念。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几何知识,不仅使学生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而且学生也能运用电脑技术来设计一些轴对称图形。

2.将数学与操作相结合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举目望去,信手拈来,到处是数形、大小、长短、位置、分类、加减关系等数学信息,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面向全体学生的数学教育应当是学生未来需要的、具有现实背景的、具有趣味性和富于挑战性的。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进行梳理、加工和创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如:教授“比例尺”一课后,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幅“美丽的校园平面图”,学生可以利用信息资源,通过参考各种图片(建筑平面图、几何图形等),在网络上查各种平面设计的资料、信息,在计算机教师的帮助下学习简单的多媒体绘图技术等,再经历“感知——想象——设计——操作”的过程,完成作品[3]。一幅精美的图片,凝聚着学生创作的历程,体现着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展露出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笔者不禁为学生的奇思妙想而发出由衷的赞叹。若是用喷墨打印机把这些作品打印出来,就更加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使用计算机这一工具进行创作后,感觉到以往枯燥、生涩的数学课变得生动起来,掌握的数学知识也更扎实。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在学习思维方法、加工能力、发散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建构网络创新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

现在学生学习的范围由以前的课本、课外书发展到了整个互联网范围,这是一个无限的空间。网络成为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的窗口。将网络功能引入数学课堂,可以使学生产生到网络中查找信息的意识,再向他们推荐一些好的网址,利于学生查阅[4]。学生学会利用互联网络获取相关信息,所学习的内容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网络已成为数学学科的外延与课堂教学一起成为教育学生的阵地。建立这一模式可以做以下工作:

1.建立丰富的数学资源库

为了便于学生对一些相关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参考,教师可以购买一些图片、表格、数据、故事等资料,也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有关的信息,制成网站,如:数学家的故事、趣味数学、数学游乐园、倾诉园地等,学生可通过校园网随意打开,自主学习,也可以与其他学生、教师进行交流、互动等学习活动,还可以建议学生的学习由课内走向课外,让学生从课堂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做调查、做统计,搜集信息,然后制作成PowerPoint资料或网页,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5]。如:教授“百分数的应用——利息”一课时,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自主实践、交流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制作成的PowerPoint资料或网页,可以互相浏览、资源共享,充分地讨论、交流、争辩,在多媒体的实践操作中感知、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进而揭示数学规律。这样,学生就能够学会如何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改进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将数学知识分成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方式和方法。这样就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还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6]。特别是在概念学习中,建立概念体系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对概念的理解又可放在概念体系建立之中进行,因为“一个科学概念的真正含义就是指它在与其他概念的关系中处于一定的位置”,如:在复习有关的小数的概念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几个层次(每一个概念都有相应的链接)。这样,学生能在小数的概念体系上,利用多媒体的知识网络来了解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就比孤立地去理解各个概念要深刻。对数的计算、量与计量、集合初步知识等内容,同样需要形成一定的知识系统,在相应的知识体系上去理解这些内容,更容易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更容易促进学生不断地完善其知识结构。

3.鼓励学生建立个人网页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获得成功,获得别人的赞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个人网页,展示自己的风采,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特长、个人成果及所思所想记录在网页上,使学生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互联网这个“法宝”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7]。经过这一阶段的实践,笔者深入体会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数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探索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构建数学教学新模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个别化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无尽的源泉。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中学语文教学,2002(08):58-60.

[2]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04):22-28.

作者:冯春波 单位:长春市九台区其塔木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