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路径研究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路径研究

摘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条件日臻完善,农村电子商务规模以及区域差异不断扩大。但仍存在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偏低,经营规模零散化,农产品质量测评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需要大力提升农村电商从业人员专业素养,鼓励合作经营,健全并统一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路径

我国拥有广袤的国土面积、优渥的自然条件以及庞大的人口基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消费国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农产品市场能否有效运行关乎我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仍是以家庭生产为主体的小规模生产。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产品市场已经被整合成了一个完整且统一的庞大市场。如何保证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环节的有效对接,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置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互联网乃至以手机为主要载体的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电子商务这一模式逐渐由城市下沉到农村。电子商务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能够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完成实时超远距离交易,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电子商务模式与农产品贸易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提成我国农产品市场的运行效率。正因为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对农产品生产以及销售各个环节效率的提升,它也被国家层面赋予了“精准扶贫的突破口”、“农村经济转型”等诸多战略意义。截至2018年底,我国农村网民数量已攀升至2.1亿人,农村地区网购等网上消费额度已达8750亿元。但仍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具有庞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农村电商具有强劲的发展潜力,推动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势在必行。

一、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农村电子商务条件日臻完善。首先,政策方面。随着三农经济问题重心的转移,国家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指导意见》、《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等若干指导意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并连续出台《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国家商业电子信息安全认证系统》等相关办法,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农村电子商务的有序发展。

其次,硬件方面。随着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互联网普及率日益提高,各级农业信息化网站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业服务网站已超5万家,在整合农业资源的同时打通了农业信息以及流通渠道。同时农村地区仓储、物流建设也日臻完善,为农业生鲜产品交易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农村电子商务规模以及区域差异不断扩大。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农村居民收入的持续提升以及农村居民对电子商务认可度的不断提升,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日益提升,交易规模不断扩大。面对农村地区这一巨大的富有潜力的市场,淘宝、京东以及拼多多等头部电子商务企业纷纷开始进行农村电商布局,进一步掀起了农村地区的网购浪潮。在农村网络消费不断提升的同时,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已在日益提高。2018年我国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5600亿元,各地特色产品纷纷取得了较高销量。在农村电子商务规模总量上持续扩大的同时,农村电商发展的区域差异也日趋明显。2017年阿里研究院数据称全国淘宝村已达2118个,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且多数有本地特色产品。

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困境

(一)行业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偏低。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与传统农村地区线下农产品交易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属于典型的易学难精,相关从业人员需要进行一系列系统性学习才能够对其实现融会贯通。但目前大部分农村电子商务从人人员是直接从农民或者务工返乡人员转型,从未接触过相关培训,致使产品策划推广以及对市场把控等相关专业能力较为欠缺,严重影响产品销量。

(二)经营规模零散化,缺乏品牌效应。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村电子商务仍保持着家庭作坊经营模式,产能小,议价能力低,并且同质化严重,产品缺乏吸引力。规模偏小另一方面也变相提高了交接过程中的仓储物流成本,使利润收到损失。与此同时,目前大部分农村电子商务经营者不重视产品品牌的塑造与口碑的保持,在宣传方面投入不够,经常出现抄袭现象。

(三)农产品质量测评缺乏统一标准。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需要经历生产加工、仓储运输、批发零售等一系列环节,存在较大程度的信息不对称,直接影响到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的运行效率。因此需要一个有效的溯源体系,能够监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同时,由于生产技术以及自然环境的不同,同类农产品会存在较大差异。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尚未健全,因此出现了同质不同价,同价不同质等现象,挫伤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直接影响到了产品销量。

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一)大力提升农村电商从业人员专业素养。第一、由各级政府出面组织电子商务专项培训项目,加大对目前在岗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其业务能力。第二、制定并出台人才吸引计划,鼓励电子商务人才下基层并留下来,填补人才空白。第三、鼓励当地各类高校开设电子商务课程,并与相关行业企业机构联合培养复合型的电子商务人才。

(二)鼓励合作经营,倡导品牌效应。一方面,引导区域内从业者以创建农业合作社等形式合作经营,将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化、规模化,在提升议价能力的同时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倡导品牌营造与口碑维护,以培育特色农产品为突破口,以优质产品为依托,在产品宣传推广上加大力度,塑造产品个性,打磨产品亮点。同时发展休闲采摘,农家乐等旅游项目,持续扩大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

(三)健全并统一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坚决杜绝同质不同价的现象。鼓励并引导农业标准化生产,优化农业生产技术,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追究更好的质量。以物联网为依托,结合智能化仓储物流体系,建立并统一产品溯源体系,实现对所有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信息的记录,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杜绝假冒伪劣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凌守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形成及演进机理研究[J].商业研究,2015(1):104-109.

[2]钱玉娟.农村淘宝携手汇通达再造农村商业生态振兴乡村“新零售”[J].中国经济信息,2018(9):11-12.

作者:杨书文 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