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校企合作现状研究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校企合作现状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内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各高等院校蜂拥开设国际贸易专业,为外贸类企业输送合格人才。在本科院校偏重知识理论的学习的同时,高职院校则注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国际贸易专业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为外贸类企业培养对接企业的合格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特点、课程改革及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施校企合作的意义,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实施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校企合作的策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明确要求:“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国家层面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与企业深度合作的进程,改变以往传统模式的教学形式,以“企业进课堂”的实践教学模式为依托的教育模式。

二、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1、理论研究方面,近五年来,很多学者在国际贸易专业校企合作方面做了深人的研究。杨岚、王晓红(2009)提出了“人文素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三结合的外贸人才培养模式。俞学伟等(2010)提出了“国际贸易专业`双体系融合’与`个体职业发展引导’培养模式研究”,认为通过职业资格的培训与学历教育的融合,可以使学生获得必要的职业技能和资格证书,为就业服务。李画画(2011)从满足企业需求的角度,提出了建设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诸多专家学者从理论的角度论证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与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在“双元制”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模式发生的根本性转变,为培养实用性人才和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实践研究方面,虽然理论研究的论证已经相当完善,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无法避免的问题有待于解决。陈亮等(2014)校企合作之间冷热不均,合作知易行难。虽然校企合作在国内高职院校中已经初具规模,但现实状况中,还存在着诸多只有学院一头热,企业对此并无积极性也没有太多举措。校企合作的深度欠缺,大部分仅限于签订合作意向书,企业接纳实习学生的初级阶段,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张晓燕(2010)学校需要培养合格的学生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需要和企业合作来进行教学定位,然而企业需要的是利益,没有相关利益企业不可能有热度。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使校企合作制度化,而不是人为维护,提高企业和学校合作的积极性。

3、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生源及师资现状。邱萍,周卓华(2009)随着今年来本科院校的扩招,高职院校的生源类型复杂多样,有普通高考生,对口单招生,中职对接生,高中注册生,中职注册生等,由此造成生源基础参差不齐,基础知识储备薄弱等现象。在高职师资方面,田晓燕(2015)学历结构不合理;“理论型”教师多,“双师型”教师及企业一线人员兼职教师少;一线教师欠缺专业化知识.

三、校企合作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深远意义

1、校企合作可以使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1)校企合作学生在实习企业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实践,把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从中体验理论上的框架知识如何被灵活地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2)校企合作有效地环节双师型教师缺乏所带来的理论教学偏重的教学模式,不再使“毕业等于失业”的模式出现、学校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轨的状况产生,能够让学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高职院校的教师多为知识型人才一从学校步人学校,很少有企业锻炼经验,讲授的课程偏重于理论,与实践性工作有脱轨现象。校企合作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领会理论的含义,同时也弥补了高职师资方面的不足。

2、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工学结合实习基地建设是校企合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工学结合是一边在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学中有工、工中有学”的教育模式。通过工学结合,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课堂教学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学生了解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从而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校外实习基地的支撑,学校可以整合专业教师和外贸单位工作人员的力量,利用企业的工作场景,实习企业的资源,将工学结合融合在工作现场的环境之中,把工作现场作为教学的课堂,在现场讲解实际操作和解决疑难问题。

作者:刘彬 单位: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