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效课堂组织与学风教风建设交互管理

高效课堂组织与学风教风建设交互管理

【摘要】社会大环境变化,教育对象呈多样化现状,高校学生管理难度加大。保障高校育人效果需从三个方面进行:构建高效课堂组织与管理的方法、学风建设新策略以及培养立足于崇高职业道德责任感的教风建设。

【关键词】课堂组织;学风建设;教风建设

曾几何时,大学生是挤过独木桥的知识分子,其言行举止确实名副其实。当时,很少会有学生逃课、厌学、逃学,网瘾严重、助学贷款恶意欠贷、考试作弊等。时至今日,这些现象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真实写照,虽然是个案(或少数部分群体),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深思与改良。

一、改变传统育人观----教育理念更新

当前的大学生是怎样的呢?大部分学生都受到浮躁社会风气影响,大部分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尽管他们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尽管个性张扬,但每个人都要融入社会,面对社会现实,因此,需要学习社会规范、与别人交往;而这需要学生切身体会;这是条既重要又艰难的成长线,在大学管理者面前是隐形的;亚洲先进高校的管理者认为:大学阶段是学校教育影响下一代社会公民的最后机会之一,大学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的健康人格得到发展。笔者有幸参加云师大孙亚玲教授的一次讲座上,学员一起做了一个活动:请学员用10分钟回忆写出这次2小时的课内听到的内容,尽可能多写。在场教师学员的回答是20%到70%不等。这个课堂实验告诉我们,即使我们全神贯注听讲,最高的吸收度也就70%,如果明天再做,培训结束再做一次的结果如何?

二、课堂有效组织与管理

孙教授提问:“上课吃零食算不算不良行为?”孙老师有海外访学经历,曾目睹外国学生课堂上吃东西(她称为文化休克),国外师生习以为常。国内教师认为此举对师道尊严的冒犯。也有学员提出异议,不一定定性为不良行为,要看如何判断不良行为。如果事先约定达成共识,就不算。孙老师用定义及约定来奇妙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良行为的定义:违反课堂规范、干扰正常的课堂秩序和效果的行为即是不良行为。课堂有效组织和管理的首要目标是预防,其次才是管理。所以,第一节课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规范非常重要,已经事先约定和告知,课堂秩序就能保证,也避免了一些学生的投机心理,我们必须灌输给学生这样一种教育理念:学生已经成年,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对自己负责。信息化时代,我们不可能把知识全部教授给学生,只能引导、启发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理想成果。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方法如:一、与学生制定课堂规范并执行(吃东西、迟到、旷课等可定为不良行为,与学生约定惩罚方式和力度);二、给学生动手、动脑、合作讨论、表现的机会;三、轻度课堂不良行为预防与干扰的方法;四、严重课堂不良行为预防与干扰的策略。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采取哪种方式来应对何种不良行为,一定注意遵守以生为本,尊重学生、教育才是目的而不是惩罚。以下是一门课程学习评价的规范:考勤(40分):在课堂上,这是学习的前提条件:1、全勤且无迟到:40分;2、旷课:1次扣10分;2次扣30分;3次及以上,扣40分;旷课次数超过一定次数,按规定取消本门课程学习成绩评定资格。3、请假:1次扣0分;2次扣10分;3次扣30分;4次扣40分;请假次数超过一定次数,按规定取消本门课程学习成绩评定资格。4、迟到和早退:每次5分,直到扣完40分为止。5、上课讲话(讨论除外)、吃东西、玩手机、抽烟、在桌面乱图画、睡觉:每次5分。

三、结合高校现状实际思考学风建设

目前,高等院校学风建设的三大难题:由网瘾导致的厌学、作弊现象的泛滥、文明校园的建设。时代变迁,现代大学生从小接受信息化刺激和冲击,已经固化了自己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方式。因此,客观地说,三本学生有其特殊性,以我校学生为例,学业及能力等方面上表现为两极分化,学生学习主动性强、动手能力佳、表现欲强;但也存在三观目标模糊,不够正面,社会责任感差,公民意识弱,言行举止文明礼仪欠缺,最为普遍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对学习敷衍了事(课堂上出现老师是保证出勤还是关注学生参与度的两难选择),临近考试出现焦虑及消极反应----大面积作弊现象出现。香港学者就明确指出:“低层次的品德教育使培养学生对规范的遵守,高层次的品德教育是启发学生对人类行为做理智的反省。人类社会的一些良好品质(如礼貌、勤劳、信实、宽恕、友爱、正义等)是维系人类社会的重要因素,应培养学生去遵守”。因此,既要引导学生眼光看到高远处,也要不忘低下头,与学生一起,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去践行和坚守细节。

四、基于职业道德要求的原则思考教风建设

忙于日常繁杂事务,教师会遗忘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原则:教育人道主义原则。该原则认为老师普遍喜欢好学生,排斥差学生。无形中给差生的时间和精力就少,但是,由于家庭、环境和社会评价等各种原因,差生更需要关爱。这启发我们反思:在日常工作中,总会不得已舍弃对差生的关爱和时间付出。教师对差生都有一定的偏见,无形中对差生存在问题消极应对,导致教与学进入恶性循环,学风建设难度加大。这是日常工作误区所在。对于教育对象,没有根据其特点因材施教、言传身教、身体力行。

【参考文献】

[1]刘献军.论大学办学特色的创建[J].高等教育研究,2012(1)

作者:蔡妮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建筑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