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村学生高中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农村学生高中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与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涵盖了听、说、读、写以及这几方面的综合,同时,它还是一门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语文知识,并且语文在高考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对我们来说学好语文这门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们针对农村寄宿学校的高中语文学习情况来进行简单的阐述,并讨论新课改下的有效教学在农村寄宿学校的应用,希望对我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 农村寄宿学校语文教学状况 有效教学 应用策略

一、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涵盖了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这几个方面的综合,同时呢,它还是一门重要的语言工具,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是信息传播的载体。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语文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观近几年的语文高考,我们不难看出,语文考试的范围越来越广,基础知识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越来越侧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仅靠书面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对于农村寄宿学生的的高中语文教学,他们的教学状况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共同探讨一下。

二、农村寄宿学校的高中语文教学

(一)我们先了解一下农村高中寄宿学校

农村高中寄宿学校是指在农村上高中并住宿的学生,它实行的是封闭式管理,此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学习及升学的双重压力,再加上有些学生刚寄宿,因此,就会出现学习跟不上,生活不能自理以及一些心理上的不适等等。

(二)我们了解一下农村寄宿学校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1、学生方面:学生对语文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学生认为只要上课认真听课及时完成作业就能考出好成绩;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如认为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留在农村上学,是对其不关心,在学校里不好好学习,经常若是生非,甚至出现打架斗殴、破罐子破摔的现象。

2、教学方面:教学理念落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几乎没有进行专业培训的机会,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也不能随时跟进,因此,教师的专业素质得不到有效地提高,另外,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也不俱全,导致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只能以黑板、粉笔为主要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质量低。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引进“有效教学”这个话题。

三、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环境下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主要包含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教学目标和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四、有效教学在农村寄宿学校中的应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鞭策,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细心观察,尤其是后进生,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在课堂中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努力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如:在学习高一下册“鸿门宴”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电视或电影等渠道对“鸿门宴的”的了解,讲述一下这个故事,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巩固了历史知识,又对本文的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设计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教材书中,每个话题后面都设有随堂练习,旨在提高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引导学生带着课后练习的问题先去阅读课文,这样对文章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有的问题就在文章中,这种情况下只要略读就可以;而有些问题需要根据上下文的理解,自己需要总结归纳,这种情况就需要精读等等。

(三)学校尽可能完善一些教学基础设施,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学领域的普及和发展,学校可以在每个教室安装多媒体,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等优点来辅助教学,便于学生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理解;也可以在每个教室里设立一个自由阅读角,学生可以把自己手中的阅读资料放在上面和其他同学分享,从而扩宽学生的阅读渠道。总之,我们要正视寄宿学校农村学生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新方法、新思路,以达到优化教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袁振国.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05).

[2]周章爱.浅谈如何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9):78.

作者:曹燕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