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建筑设计研究论文(7篇)

建筑设计研究论文(7篇)

第一篇: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思考

摘要:就人防工程而言,作为一个附属工程,是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工程项目设计时,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便是对人防工程进行设计。本课题研究中,重点对人防设计基准、内容等作出深入的研究分析,如何做好人防设计工作,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其防护作用发表个人的看法。这里对人防工程建设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进行扼要的分析,对人防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作出全面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人防工程;地下室;设计要点

1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原则

进行人防工程设计时,布局必须尽可能和所在地总体规划大致相当,而建立人防结构时,则按照用途情况作出科学的设计。在符合用途设计标准的基础上,遵循坚实、耐用、可行、成本低的基本准则完成工程设计工作。与此同时,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平战结合因素,从而确保取得社会、经济、战备三者有机结合的最大效益。1)熟悉并掌握人防地下室建筑的总体情况。进行人防工程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对人防建设项目作出全方位深层次的了解:第一,必须掌握人防工程之上的地面建筑的概况,如建筑规模、类型、层数等,这些全是进行人防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第二,对人防工程建筑的防护类别、抗力级别、战时功能予以确定,从而对人员掩蔽、人防物资、人防电站等进行设计;第三,和有关专业人员进行沟通配合,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经济、适用、合理等若干方面的因素。2)科学地进行防护单元、抗爆单元的划分。就人防工程而言,防爆过程中,重点是对防护、抗爆单元进行划分,如此一来,在人防工程受到炸弹冲击时,因为合理的设置了防护、抗爆单元,则可以让建筑损害降低到最少程度。怎么样对防护、抗爆单元进行科学的划分,是人防设计过程中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从《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可知,防护单元及抗爆单元根据上部建筑的层数及多层防空地下室的类型级别等划分。工程设计者对人防工程进行设计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从而防止对建成后人防工程产生不利影响。3)平战结合。在对人防工程进行设计时,关键是对工程“平战结合”的设计,要注重平时和战时的使用功能组合。从建筑考虑,平时人防地下室在布局上力求与该地块总体规划保持一致,合理开辟地下空间,其中人防工程尽量设置在地下室的最底层;战时应是满足各种人防工程各项战时功能的需要,以达到掩蔽人员或物资等战时使用功能。

2下面以一工程实例进行具体说明

某工程总用地面积21343m2,总建筑面积为87729m2。其中,地下室面积18479m2(人防部分面积5453m2)。项目包括上部4栋高层住宅,一栋20层组合公共建筑、二栋3~4层商业,地下一层满堂布置为汽车库及设备用房。其具体设计要点如下:

1)根据总体规划及方案报批文本,及《防空地下室设计文件防护专项审核告知书》

本项目应建人防面积5347m2,设计战时功能为甲类核6常6级甲类二等人防掩蔽所。人防工程的面积超过5000m2,需设置一个人防电站。

2)合理规划地下室人防区域

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应合理规划人防区域位置,以正常状态下地下室的应用功能为设计依据,考虑到经济性、安全性、技术性等因素。本项目北面为20层组合公共建筑及多层商业,南面为住宅小区,因当地人防内车位产权问题,考虑经济性,人防区域布置在北面公共建筑地下一层。同时结合建筑室内外楼梯的位置,确定人防区域的平面布局,并且注意各个出入口布置,提高人防地下室建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3)人防主体设计

确定了地下室人防区域,根据战时二等掩蔽所,按照一定的面积划分防护单元,每个防护单元的防护设施和内部设备自成体系。每个防护单元人防掩蔽面积按建筑面积的65%~75%计算人防掩蔽人数,根据二等掩蔽工程战时总的疏散宽度应满足按掩蔽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3m,且每樘门通过人数不应超过700人计算出人防出入口宽度,确定人防出入口个数及位置。根据防护单元面积、掩蔽人数设置战时干厕、战时生活、饮用水箱及通风机房、防化通信值班室及配电室、封堵构件存放室等辅助房间及设施。本项目人防设计面积5453m2,共设计了3个防护单元,每个防护单元小于2000m2,其中人防电站与一个防护单元结合设置,共设置11个抗爆单元,抗爆单元挡墙用粗砂砂袋临战堆垒(上宽≥0.5m下宽≥1m),挡墙通道净宽≥1.50m。防护单元分区与防火分区尽量结合设置,本项目其中两个防护单元合一个防火分区,另一防护单元与普通地下室合并一个防火分区。人防区域尽量考虑减少临战封堵个数,4处平时车道出入口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梁战时封堵,每个防护单元战时封堵数量不超过2处,通往电梯厅采用防护密闭门临战封堵。

4)人防出入口设计

二等人防掩蔽所主要出入口必须利用室外出入口设置,室外出入口指通道的出地面段(无防护顶盖段)位于防空地下室上部建筑投影范围之外的出入口,通常选取直通室外的室外阶梯,直通室外的坡道出入口来设置主要出入口。本项目有一个7m宽的汽车坡道出入口位于高层公建一层,在地下室上部建筑投影范围之内,因此此汽车坡道只能设计人防次要出入口,设计不多于2个防护单元的的出入口开向坡道。本工程总共设计了3个防护单元,每个防护单元需设计一个主要出入口,根据总平布置,在合适位置设置了2个室外楼梯,考虑经济性,两个防护单元共用一个室外出入口,出入口宽度按两个主要出入口宽度之和设置,每个防护单元设计疏散宽度大于应设疏散宽度。主要出入口室外楼梯结构都进行防核爆、防动力载荷和防倒塌设计,在地面建筑5.0m倒塌范围内的室外楼梯设置了防坍塌棚架,首层楼梯间直通室外的门洞外侧设长度≥1m的防倒塌挑檐。每个防护单元设计了3~4个人防出入口,其中主要出入口与其中一个次要出入口水平直线距离≥15m。

5)人防电站设计

本工程应建人防面积总和超过5000m2,设置了一个人防柴油电站,并与一个防护单元相结合设置,满足防护要求。在设计人防电站时考虑了控制室、发电机房、储油间、进风、排风、排烟等设施,及发电机组运输出入口问题。因本项目人防电站离汽车坡道较远,通过坡道自室外运入较困难,在非防护区设置了人防吊装孔,采用防护密闭门隔开。人防控制室与发电机房设密闭隔墙,墙上设防火密闭观察窗;控制室与发电机房之间连通口设置了防毒通道。

6)辅助房间设计

人防工程还需要一部分辅助房间,一般排风口部在主出入口处,其附近设排风机房、战时干厕、盥洗室、战时水箱。进风口部在次要出入口,其附近设防化通信值班室、配电间、战时风机房等。干厕:便桶单间按1.0~1.4m2,数量为男1个/(40~50)人,女1个/(30~40)人设置。配电间:每个防护单元设置,本工程二等人员掩蔽所与防化通信值班室合并设置。防化通信值班室:二等人员掩蔽所按8~10m2,设置人防战时进风机房附近。平战转换器材间:每个防护单元面积按15~25m2。战时进风机房:与滤毒室相邻设置,与室内清洁区用防火隔声门相通。战时生活、饮用水箱和盥洗室:战时拼装。

3结语

总之,人防地下室的建筑设计不仅要考虑战时人防功能的建筑设计问题,同时要考虑平时使用功能的设计问题,更加需要结构和设备各个专业的密切配合与协调,才能够完成一个项目科学、合理的设计。

参考文献:

[1]GB50038-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S].

[2]涂莉.结合实例探讨人防工程设计中的常见问题[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15).

[3]徐敏,武成杰,朱明辉.人防工程中简易洗消间的设计[J].防护工程,2013(03).

作者:蒋金虎 单位:天厦建筑设计(厦门)有限公司

第二篇:绿色建筑设计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升,建筑施工对于整个社会的综合效益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绿色建筑的出现,对传统建筑业造成了一系列冲击,文章就绿色建筑的潜力进行浅析,以期对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未来发展方向;探究

近几年来,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我国目前的建筑面积已达到420多亿平方米,根据其发展趋势,到2020年,我国的建筑面积还会增加200亿平方米。在如此快速的发展趋势下,建筑行业面临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因此建筑行业一个非常好的前景就是绿色节能建筑,其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步骤。

1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目前,传统的石化能源在人们的不断开发中已面临枯竭,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类的生活环境也在逐渐恶化,人们也已经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当今社会的主题。绿色建筑设计,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对能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节约,而且能够很好的对环境进行保护,减少环境污染。因此,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是未来建筑设计的大势所趋。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是人们在经历了长期的认识过程,对目前状况进行理性分析的结果。绿色建筑的概念,很好地实现了节能、节地、环保、降低环境污染等,进而达到了改善居住整体舒适度的目的。绿色建筑设计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这种建筑风格不仅在建筑的整体概念上需要一定的绿色创新,在建筑施工中也要遵循相应的绿色原则,由此来看,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必定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2绿色建筑设计的相关概念及特征

2.1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设计以及规划时进行合理充分的考虑,并利用相关环境因素,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其在运行阶段能够起到比较大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个舒适、低耗、无害以及健康的生存空间,在对原有建筑进行拆除之后,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绿色构建。基于上述内容,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在整个建筑寿命周期内,通过对资源能耗的降低,对每种废物进行合理减少。其以对能源的消耗最少、对资源及环境的损失最小为基础,同时使人们的居住环境达到最优状态。绿色建筑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的工作环境以及舒适的居住及活动空间,同时,更能够实现对能源的合理高效利用,而对环境又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是实现建筑以人为本和人与建筑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

2.2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特征

节能是绿色建筑设计的一个最为明显的特征,建筑的节能性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绿色建筑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能够最大限度对环境中的各种能源进行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以及地热能等天然资源。此外,环保也是绿色建筑应具备的基本特征。绿色建筑从最初的设计到后来的施工以及最后的拆除部分,都应尤其加强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做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用无污染低、能耗的建筑材料。

3绿色建筑在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3.1多元化发展策略

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较为缓慢,其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复杂性较明显,整个过程需要多方面努力,采用多元化措施以及政策对目标进行实现。在这些政策以及措施中,不仅包括通过法律文件手段制定的相关措施及政策,还需要资金援助等方面的支持。使更多企业及部门提高评估的标准以及对建筑的分级,通过这些努力,使得更多企业能够认识到绿色环保的重要性,同时能够更好推广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建筑行业需要对自身的建设进行合理推进,对相应的责任进行承担。

3.2突出绿色建筑的特点

在整个绿色建筑过程中,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对周围的环境、能源及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状态,如此才能够达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理念。除此之外,绿色建筑又被称作是生态建筑,在整个建筑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利用风能以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同时减少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未来绿色建筑的发展一定要将可再生能源与能源的节约充分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结合,并且借助风力、太阳能等自然资源,满足建筑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使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实现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绿色建筑设是颠覆整个建筑行业的创举,是对整个建筑项目和建筑市场进行的一场覆盖式的全面改革和创新,要想做好绿色建筑的基本设计,就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多个方面对建筑项目进行充分合理的探索以及研究,最使将绿色环保、建筑节能以及建筑项目的施工开展完全达到吻合。

参考文献:

[1]吴明杰.批判的地域主义下的绿色建筑设计[D].长安大学,2013.

[2]郑洁.基于地域化理念的生态建筑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4.

[3]梁泽明.浅谈绿色建筑设计[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4):90+93.

作者:李小刚 单位:浙江东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第三篇:工民建筑设计中节能技术应用思考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目前国际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节能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同样推崇节能环保,避免资源过渡开采和使用。在工民建筑工程中,很多企业开始将节能施工技术运用到施工中来,本文对工民建筑工程中的一些节能技术进行分析,来明确节能技术在工民建筑项目中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工民建筑;设计;节能技术

1节能技术给工民建筑设计带来的长远意义

随着能源危机的频频发生,世界范围内都在遭受着能源紧缺带来的各种发展限制。国内的节能技术在工民建筑设计中已经收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节能技术的推广已经成为时代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节能减排技术不是单一的一种技术类型,它是工民建筑施工中各类技术群体爆发的一个起点。节能技术的应用离不开节能材料的引入,相对节能材料的使用,建筑工程整体更应该讲究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节能技术可以降低工民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量。对相应区域内的环境保护起到了很积极的配合作用。

2工民建筑设计中常用的节能施工技术应用

工民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施工技术要充分利用节能材料,并将可再生资源纳入到施工中来,同时也要求尽量的减少工民建筑构造中对能源的耗费,最大限度的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做好工民建筑施工节能减耗的科学发展规划。

2.1工民建项目设计中墙体建设的节能技术应用

对墙体建设的节能施工技术主要是指墙体内置和外置保温层的施工处理。目的是借助墙体保温性能来实现节能。保温墙的施工技术有喷绘、涂层、粘贴等方法。在墙体的保温处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为提高保温材料涂抹后贴合度和牢固程度,要首先做到墙体基础部分的平整和清洁。②根据工民建筑设计和结构情况,制定出详细的保温施工线路。特别是建筑的门窗位置要给予特殊的加护处理。对保温层要进行适当的保护,防止其他施工对保温层的撞击损伤。在窗台以下较低的位置区域通过玻璃纤维进行适当的防护。并在接近地面位置做好保温层的防潮处理措施。③在灰浆涂抹时,要尽量做到每次涂抹厚度不大于1cm,分层涂抹要在上层凝固之后再进行。同时要做好墙体的保湿处理,确保墙体的牢固程度。

2.2工民建筑项目节能设计中的门窗处理技术

在工民建筑项目的节能技术应用中,门窗的安装非常重要。随着现在的建筑风格中门窗的在墙体设计中的比例增大,必须做好建筑的宅窗墙比例设计。而且在材料选取上,要选择硬度比较高,吸水性能差,热传导系数较低及容积和重量都比较小的保温材料。如聚苯乙烯板,珍珠岩板等。从而起到降低能耗的作用。

2.3工民建筑外层隔热技术

在进行工民建筑外层的保温隔热材料选择时,要对所选材料的吸水性、容积、重要、外观及热传导系数进行详细的分析比较。对屋面的隔热处理还可以将保温层和防水层进行适当的施工顺序颠倒。这在减少工程造价,增加防水层使用年限方面都得到了非常好的使用效果。

2.4工民建筑中要充分利用太阳能转换技术

太阳能是一种无污染,无能耗,可循环使用的天然能源。在工民建筑中要充分收集太阳能,利用光能转为热能的原理,来进行生活用水的加热处理,同时还可以利用光照反射装置来为建筑屋内提供光照。这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节约能源的作用。太阳能技术的广泛使用是我国工民建筑行业中高效能源处理技术的一个典型特征。是现代建筑施工和现代科技技术完美结合的充分体现。

2.5工民建筑物表面采光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工民建筑对光线的直接利用收到建筑空间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建筑节能的发展策略。但是长期实践证明,对于光线的间接利用能更好的发挥自然光线的作用。这一技术手段的采用,能够有效的提升空间利用率,降低能源成本消耗。

3工民建筑中节能技术的创新突破点

(1)国家相关科研单位和工民建筑设计单位要对节能技术的理论知识加强研究和探索,通过不断的实践经验总结,形成一套完成的工民建筑节能技术理论体系。同时要充分的认识到国际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先进性。加强对国外建筑节能技术的经验借鉴和交流。另外,国家还要组织进行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的研制,加强建筑企业和建筑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促进工民建筑中节能环保技术的高速发展。

(2)国家相关环保部门和建筑管理部门,要联合进行节能环保意识的推广和培训。使节能意识渗透到工民建筑企业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人。在施工过程中时刻以节能环保为建设目的。全面推动节能环保观念在工民建筑领域的广泛重视。

4结语

在工民建项目的施工中,各个施工模块都会用到各种能源。对日益增长的建筑项目数量来说,采取有效的节能技术,可以大大的降低能源消耗,并且有效的提升能源利用率。能够为施工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在国家的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工作中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任章奇.建筑工程的节能施工技术研究[J].四川建材,2012,38(4):7~8.

[2]王其昌,刘学军.工民建筑工程节能施工技术要点总结[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130~167.

[3]王科国.关于建筑工程的节能施工问题探索与思考[J].房地产导刊,2014(27):299.

[4]范东晖.建筑工程的节能施工技术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13(3):94.

作者:李志伟 单位:吉林省洮南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第四篇:建筑设计中低碳绿色概念实践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到环境和能源的重要性,在建筑行业中,也将低碳绿色作为一种新的要求融入到工作中。本文详细阐述了低碳绿色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设计标准、设计原则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旨在改善环境品质、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经济发展。

【关键词】低碳绿色;建筑设计;实际运用

1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气候与环境的变化给人居环境发展带来了严峻考验,人们也面临着能源危机问题。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低碳绿色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低碳绿色在建筑设计的实际运用也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所谓的低碳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这已经成为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计规划者们也试图从“低碳环保,绿色节能”的原则入手,紧抓建筑室内环境健康环保;从建筑方案设计到竣工形成资源的高效利用率;采用适宜低成本的适宜技术;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和新型的技术。力图为人们创建一个安全舒适、低碳环保、绿色高效的生活和工作的环境。

2低碳绿色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设计标准

低碳绿色概念在建筑设计中是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①要满足低碳绿色的要求,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节能是指利用多种方式减少建筑区建造和运行期间的能源消耗以及CO2排放量;节地是指合理规划使用土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节水是指制定节水方案和采用一定的节水措施,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及再生水的利用;节材是指采用新型建筑结构体系,推广应用高性能、低材(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环境保护是指要尊重自然,维护生态平衡,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②要顺应生产力的发展,简单的说就是合理利用当前生产力的发展,保证在之后修建以及使用中能够让人们灵活使用。③要满足具有人文艺术气息的标准,建筑最终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需要,在人们感受建筑低碳绿色的概念的同时,还要感受建筑中蕴含的生态文化,地方文化,体会到健康舒适、接近自然的美好生活。

3低碳绿色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设计原则

3.1生态优先原则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城市发展的根本,生态优先原则是在低碳绿色的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原则,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正视城市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追求,通过摈弃当前城市发展的快速化节奏和粗放式模式,找到一条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可持续之路,使人们培养出健康的生活理念。除此以外,建筑规划设计中,有限考虑生态因素,包括土地、植被、河流等生态要素,充分利用生态的观念来协调居住区规划中的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

3.2系统关联原则

充分考虑到建筑以及建筑周边是一个整体系统。建筑物是一个与周边环境紧密联系的开放性结构,从全面综合、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全区的开发利用方向与规划布局,建筑形态与道路系统、景观系统、公共空间和防灾系统等等都是具有复杂紧密的联系,道路系统要考虑方便了人类出行;景观系统要考虑山河湖海、花鸟草木以及人文景观等;公共空间则包括医院,学校,商店等。建筑设计需要寻求各系统间的平衡,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低碳绿色的城市建筑。

3.3技术融合和创新原则

所谓的技术融合主要是指传统技术,外国技术和高技术。传统技术是指对于低碳绿色概念在建筑设计中,信息技术、节能技术与形态设计、生态设计的紧密结合是当前最前沿的技术创新形式,不仅立足于当前的创新形式,还要在传统设计方法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合理的继承和发扬过去的生态技术。外国技术是指不仅要引入国外设计公司,还要善于运用别人的技术方法路线,不可盲目套用,只有立足于各个地区的现实情况和特征,才能做到技术融合和地区特征相结合,找到适合自己特色的建设模式。高技术是指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增加智能化技术投入,引入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

3.4人文和文化延续原则

人文的需求是指从居民生活和心理需求出发,使人们生活在健康舒适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人居交往氛围。正如马克思马克思认为人类的需求层次一共包括三方面,即发展、生存和享受。因此在建筑设计中,低碳绿色也要符合以人为本。同时文化延续如中国古代建筑独有的建筑文化形态,四合院、筒子楼等,往往能在建筑形态、街区肌理、景观环境中体现历史发展的轨迹和地域美学艺术特色,或者在空间和秩序的塑造中隐含城市的社会文化属性。

4低碳绿色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运用

4.1主体节能设计

建筑设计的节能设计主要体现在主体朝向,气候条件和主体构型三个方面,主体朝向应该根据建筑物的采光程度和自然通风度为原则,尽量选择光源充足,通风流畅的方向可利用专门的软件进行选择建筑物的朝向;气候条件也要合理的利用起来已达到节能的优势;主体构型方面既要满足低碳绿色,同时还要注重美观性。

4.2结构优化设计

建筑设计结构的优化主要是以节材为原则,使用可回收、可再生、可再利用和对环境影响小的建筑材料;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降低建筑能耗;合理选择建筑能源供应方案,优化各设备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可以在采用钢管混凝土钢制框架结构,让混凝土的抗压性以及钢材的抗拉性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样不仅节约成本,还可以减少浪费。

4.3遮阳设计

对于一些建筑,空间的南向、西向的外窗应采用外遮阳措施。西向外窗宜采用可调节外遮阳。除此以外要注意外窗遮阳所用的材料优化的问题。如挑沿、遮阳罩、遮阳板(隔热效果明显)以及遮阳设施所用的卷帘、内百叶、外百叶、反射窗帘等等。

4.4日照和采光

建筑的日照和采光房间一定要遵守相关的政策,就城市居住区而言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规定每套住区必须有一个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要求建筑设计时,应进行窗地面积比计算;窗地面积比比较小时房间的采光系数不应低于1.1%。设置遮阳措施的同时,有日照要求的房间应满足日照标准。合理的利用太阳光可以有效的减少人工照明系统的电能消耗,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4.5自然通风设计

自然通风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风,类比于自然光的利用,自然风对于建筑设计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能够改善空气流通,不断为室内提供新鲜的自然空气,还可以传输热量,尤其是夏季。在设计时,主要房间应该采用南低北高的设计原则,避开冬季主导风向,有利于夏季自然风的流通。与自然通风紧密联系的就是窗户的位置,避免单侧通风,开窗位置宜选在周围空气清洁、灰尘较少、室外空气污染小的地方。

5总结

将低碳绿色概念融入建筑设计中是建筑行业的一种有益尝试,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按照一定的设计标准来执行,如:满足低碳绿色的要求,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要顺应生产力的发展;满足具有人文艺术气息的标准。同时也要有具有一定的设计原则,生态优先原则;系统关联原则;技术融合和创新原则;人文和文化延续原则。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将低碳绿色的概念运用到建筑设计的实践中去,包括主体节能设计,结构优化设计,遮阳设计,日照和采光,自然通风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让低碳概念进一步推广到更多的建筑行业当中,更加为人们的和谐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喻贵兵.低碳绿色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运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0:18.

[2]羊轶驹.绿色医院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14.

[3]臧鑫宇.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4.

[4]齐念一.低碳概念在住区规划设计中的运用[D].北方工业大学,2011.

[5]邢燕,高跃文,李明.基于低碳理念的CBD城市空间结构的塑造———以于家堡低碳示范镇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贵阳市人民政府.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贵阳市人民政府,2015:14.

作者:廖菊良 单位: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第五篇:节能建筑设计的重要性研究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同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这意味着经济建设成本太大。在这种情况下,节能建筑的建设不不可避免地提上发展日程。节能建筑能够节省大量的能源,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能源浪费严重的局面。本文首先对节能建筑设计的重要性进行简要阐述,对节能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节能;建筑设计;必要性;应用

节能建筑的设计是现如今一个比较创新的建筑设计,旨在减少建筑运行过程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环境我国资源能源短缺以及过度消耗的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资源节约以及环境保护问题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节能建筑设计中,能够最优化地将资源和能源进行综合的节能处理,并且能够充分发挥资源与能源的最大作用,提高建筑运行的性价比,打造节能、环保的现代建筑体系。节能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当中已有相应的运用,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以及在未来的更进一步发展,将为我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而目前来说,有数据显示,我国在资源能源上的消耗逐年上升,这是经济大力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这部分占社会总消耗的1/3左右,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消耗数字,数据统计还未包括建筑材料在生存环节中所消耗的资源和能源。因此,资源能源的节省,主要还是要加强节能建筑设计这个部分,节能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有效应用具有极大的必要性。

1节能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当中的必要性

目前,全球都在加大力度开发可再生资源,对于石油、煤炭以及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进行相应的节约节省,寻求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另外一方面,像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会对环境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这也是要求对资源能源进行节省的重要方面。再者,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在资源能源问题上,首先是分布不均匀,在东部发达地区的资源能源数量稀少,大多数资源分布在我国人烟稀少的西部地区。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建筑业方面,各种建筑的建设拔地而起,高层建筑不断增加,对建筑运行当中的资源能源节省,将会给我国带来极大的有利因素。

2节能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性

2.1促进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

由于节能建筑的节能性能大大提升,对于我国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减少资源能源的浪费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建筑设计上,节能建筑设计的应用将会大大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增加资源能源重复利用,保障我国经济健康顺利发展。

2.2保护环境

在以往传统的建筑设计之中,设计者一味地追求建筑本身的设计,注重建筑的硬件设施,而忽略了建筑的节能设计。在建筑建设中大量使用钢筋以及水泥等材料。在建筑运行之中产生大量的废渣、飞起、废水等,给我国环境带来很大的生活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因此,首先要在建筑的设计问题上进行节能设计,将资源能源损耗降到最低,进行资源能源的最优化利用,将环境问题影响降到最低,实现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

2.3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步入21世纪以来,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中具有重要的指导地位。在节能建筑设计中,建筑利用太阳能、洁净材料、绿化空间等因素进行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化、环境的清洁化,使资源能源利用率提高,使环境保护得到具体执行,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意义重大。

3节能建筑设计在我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近几年来,节能建筑设计在我国的建筑设计中已有应用,设计技术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特别是应用成本上的问题,导致节能建筑设计在我国的应用相对缓慢。要想加强节能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当中的应用,还是主要得从应用方法上入手,以下是节能建筑设计在我国建筑设计当中的几点应用分析:

3.1合理的选址设计

节能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首先涉及到的问题是建筑的选址问题,建筑的选址是节能建筑项目的前提,因此,在建筑选址环节要加强选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首先,在正式选址之前要利用相关设备进行地理勘测,根据勘测到的结果,对选址周围的各种环节进行综合的考量,根据多个位置进行考量对比,再选择最为合理的建筑地址。一般来说,要想达到建筑物的节能性能目标,要选择气候环境相对合适的地点,不能过于炎热和寒冷,以避免在炎热气候或者寒冷气候造成能源的过度消耗。另外,节能建筑的选址还要避免造成环境的破坏,节能建筑本身就是为了与环境融为一体,节约资源与能源,所以,在选址时一定要注意避免造成对环境的破坏。比如说,节能建筑的选址对于我国北方来说,尽量不要选择在风口处进行建设,因为在北方的冬季,取暖多,风口处温度相对降低,对能源的消耗更加多。

3.2节能建筑的设计和规划

在节能建筑的设计和规划问题上,要组合各类因素进行综合的考量,达到规划设计的科学化和合理化。①节能建筑的设计在组合建筑物的整体形态,以及建筑物的各个部分的形态以及风向、风吹、日照的转换问题,都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布局,将节能性能达到最大化,充分利用各个方面的节能效果。②在建筑的材料设计上,要尽可能使用节能的材料,杜绝使用有污染的建筑材料,使室内空气清新,保持呼吸健康。③要仔细考虑到相关的外部因素,比如建筑物的朝向问题,当地风向问题,日照问题等等。要尽量保持门窗的通风性,防止过度的阳光辐射,要考虑建筑物在冬季能否获得足够的光照,在夏季能否具有充分的通风。④要考虑建筑物的周边环境,比如绿化问题,空气洁净度等问题。

3.3选用性价比高的节能技术

节能技术在节能建筑设计当中是至关重要的内容。节能技术在建筑设计当中的应用时间已经经历了比较长的时间,也有许多成功的节能技术,但是总体来说,节能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成本相对较高,普遍利用广泛推广的难度比较大。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应当尽量选用性价比高的节能技术。比如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太阳能发电设备以及太阳能储热设备,这些设备和技术在我国已经发展成熟,具有完善的技术措施保障,并且在价格上,相对来说比较便宜。另外,太阳能发电设备和太阳能储热设备的节能效果非常好,特别是在我国光照比较充足的地带,太阳能相关设备的使用,几乎不用消耗其他能源,而且太阳能使用不会释放出有害物质,对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能源节约以及环境的保护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除了太阳能设备以外,还可以使用保温材料。对于保温性材料的选用,要选择保温性能高的材料,建设在寒冷季节,其他能源的节省。

3.4节能建筑设计当中的外部环境设计

在完好的节能建筑设计的基础上,辅之以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能够形成完整的组合功效。外部环境的设计,比如绿化空间的合理设计,能够调节一些细微的气候变化,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净化空气,还有阻挡风沙等功效。绿化设计是建筑外部环境设计最基本的措施,既能配合建筑内部设计,又能营造美观的外部环境,一举多得。在外部环境的调节下,资源能源的节省功效也都能达到基本目的。除了绿化环境的设计,还可以在其他方面进行外部环境的设计,例如人工湖的建造,可以很好地调节微环境,降低能源消耗,等等。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发展战略的需要,节能建筑设计的研究发展是目前相当重要的课题,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我国整体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节能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当中的应用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最佳的地理位置进行节能建筑的建设,在建筑的内部设计以及外部环境设计上都要平衡,使多方面的设计进行完美组合,已到达节能的最佳功效。

参考文献

[1]刘鑫.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孙连强.大连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应用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3]黄松松.探析节能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02):34.

[4]郭学民.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措施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7):54~55.

作者:谭志宁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

第六篇: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对策

摘要:随着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不断重视,将低碳概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已经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关键词:低碳;建筑;设计;节能;太阳能

引言

建筑行业是一项能耗比较大的活动,将低碳概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已经成为建筑行业迫切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将低碳概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使得建筑设计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保证建筑设计符合低碳要求。

1能源现状及低碳建筑前景

1.1能源现状

根据调查以及全球能源协会的预测可以发现:2007~2030年,全球一次性能源的需求量会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从120亿t油当量增长至168亿t油当量,总体增幅达40%。与之相对应的是全球一次性能源的衰竭,《BP世界能源统计2006》的数据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可供生产40多年,天然气和煤炭则分别可以供应65年和155年。尽管我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不高,但总量上,2008年全球因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中约有21.84%来自中国。由于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关注度的提高,我国已成为气候变化问题的焦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如果保持现行政策不变,2030年我国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上升到116.15亿t,比2007年增长91.3%,占这一时期(2007~2030)全球新增量(114亿t)的48.6%。如果按这条路线发展下去,不仅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可持续,也将对整个人类的发展带来严重后果。

1.2低碳建筑前景

房地产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碳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中国房地产的低碳有两个数据:①每年全世界新建的房屋当中有一半是中国人盖的,建筑是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②我们建造房屋的过程当中和使用房屋的过程当中,消耗的能源,碳的排放量占总的全社会排放量30~40%。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会议在丹麦举行,我国领导人在会议上郑重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下降40~45%。随着低碳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我国低碳住宅今后发展潜力巨大。我国现有建筑430亿m2,另外每年新增建筑16亿~20亿m2左右。每年新建建筑中,99%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既有的约430亿m2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据悉,到2020年,中国用于建筑节能项目的投资至少达到1.5万亿元,而在世界范围内,2009年低碳建筑产业将以60%的速度增长。据美国咨询机构麦格劳•希尔建筑信息公司在报告中的预测,2013年低碳建筑的产业规模将达到目前的3倍,即906亿~1400亿美元。

2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的应对策略

2.1运用和推广适宜的传统低碳技术

在建筑设计中,为了达到低碳节能的效果,传统的做法是对稻草板、苯板以及稻草砖等节能技术进行利用,实现低能耗低碳围护。这种传荣的低碳节能技术设计对于低碳建筑的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可以有效的实现一定程度下的节能效果。如在一些比较寒冷的农村地区,可以运用这种设计方法,不仅能够对住宅的舒适程度进行提高,改善居住环境,还能够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排放,起到保护环境的效果。另外,运用这种传统的低碳节能技术,还能够减少对建筑材料的使用,有效的节约了建筑成本。

2.2探索低碳概念下的新型低碳技术

当前,现代建筑低碳设计,主要在新型建筑支撑,包括结构选型、结构材料选用方面开展新型技术的探索。具体而言,建筑围护结构主以低碳经济、技术为基础加以突破,全面减小空调冷热负荷,尽可能降低由于设备空置运转、无效操作造成的能源浪费。例如:浙江宁波建设了我国的第一幢零碳排放节能大楼,主要采用的是能源控制技术,通过阳光、地热、雨水等可再生资源实现自给自足的用电、用水,且不会产生任何会污染环境的能源耗费,同时还可以降低建设成本。所以,我国现代建筑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可再生能源,提高建筑对能源使用率。

2.3主动式和被动式低碳建筑设计的有机结合

低碳建设设计中,需对各种建筑节能技术、产品进行优化组合,建筑立面应使用素混凝土,水泥就地取材,并搅拌成混凝土品,提倡种植屋面,实现“低碳建筑”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要求。这就是所谓的主动低碳建筑设计。那么,我们还可以进行被动式低碳建筑设计。这就是说要充分利用各种新能源与新材料,使用中空玻璃或保温屋面来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从而为人们的居住环境提供一个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减排二氧化碳的健康环境。

3案例分析

3.1案例1———南京锋尚国际公寓

南京锋尚国际公寓采用了欧式风格建筑,浅色石材,立面造型单一,但坡屋顶设计,按照日照角度增加太阳能光电板发电。该项目设计打破常规,由内及外,整砖对中,从房型尺度扩展到整体建筑平面,体现为房型空间尺度格外宽敞;部分功能间设计欠缺实用性;公寓首层带地下室及约60m2花园。采用外墙复合保温隔热技术,第一部分是保温层,为100mm厚自熄型模压聚苯板或玻璃棉。第二部分是50mm厚流动空气层,用来将隔热及保温材料上的水分和湿气蒸发掉,保证保温材料的干燥和延长保温材料的使用寿命;第三部分为开放式石材干挂幕墙,直接通过龙骨和预埋件与主体结构联系,与保温材料之间没有受力关系,抗风压、抗冻融、抗震能力强。采用组合外窗保温隔热技术,采用断热铝合金窗框、低辐射(Low-E)中空玻璃、铝合金活动外遮阳(卷帘)三项主要技术,采光、通风极佳,还具备了保温、隔热、观景及安全等综合效果。采用了混凝土辐射采暖制冷技术以及置换式健康通风技术,新风系统采用新型的溶液除湿技术,比传统空调系统节省50%的除湿成本。还采用了土壤源热泵技术,小区按楼分设热泵,每栋楼分设两套热泵主机,一套供冬季室内空调辐射终端,另一套供冬、夏季新风机组使用。此外,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智能化技术、隔声技术、节水技术等低碳节能技术也被运用到建筑设计中。

3.2案例2———上海中鹰黑森林

上海中鹰黑森林以引入德国科技为卖点,建筑为ArtDeco风格,浅色系外墙色,外墙造型单一,开窗、阳台设计方正,利于住宅节能;房型尺度基本偏大,面积舒适。10万m2土地,一万棵葱郁大树,掩映于黑森林中的科技生态住宅,是对中鹰黑森林最简单形象的诠释。正如德国黑森林是德国的度假胜地,中鹰黑森林以“森林生态、德国品质、科技健康”著称上海。该项目由上海中鹰置业开发,是上海汉堡生态建筑展参展项目之一,项目位于内中环间上海人居示范区万里板块,北部和东部分别被天然水系横港河和龙珍港包围,形成天然的半岛状,两条天然河流和中央森林带成就了上海最适宜居住的地段之一。中鹰黑森林采用了目前欧洲最先进的冷热调节科技———毛细管热辐射供暖供冷科技。毛细管网平面辐射系统,以水或其他介质传递热量,通过辐射方式调节室温,以辐射方式采暖制冷,让室内温度均匀,轻柔安静,让设备的噪声销声匿迹,静心享受舒适生活。房顶和局部墙面布满了“毛细管网”,它取代了传统空调,为每个房间均匀的制冷或供暖。因为它不是通过空气对流来调节温度,而是通过热辐射达到降温的效果,所以没有任何吹风感,也不会因空调风直吹而引起空调病。新风系统为每户人家输送的空气,都经过“温度、湿度、新鲜度”三重调节,这样就实现了不用开窗,一年四季依然享受新鲜空气的特权。中鹰黑森林凭借该系统解决了普通空调使用的三大世纪难题,因此在业内被称为“长命房”。置换式中央新风系统供给人们优质的生理需氧量,冲淡室内二氧化碳,过滤甲醛等有害气体或气味。屋顶花园系统,在屋顶保温层上,放眼望去,红花绿草,既合理利用了空间,又为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更以科技延长了屋顶寿命,高水分的保持能力,促进微气候循环,彻底根除了"水泥森林"的热岛效应。

4结语

总之,低碳背景下,我国现代建筑设计应该充分迎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做好节能建筑系统设计,环保建筑系统设计,正确地选择和协调使用节能建筑系统设计和环保建筑系统设计的原则方法,采用合理的低碳技术,从而让这么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并在因地制宜的原则指导之下,在我国建筑设计中推广与应用,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又提供舒适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谭光伟,吴丽华.基于低碳经济的建筑设计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10(06):54~55.

[2]潘卫明.自然通风技术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实现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2):23~24.

[3]马俊文,罗志荣,刘孝.低碳住宅建筑设计理念与施工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2011(07):57~58.

[4]万国洪.基于低碳概念的建筑设计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2):16~17.

作者:陈建 单位: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第七篇:保障性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房价不断升高,保障性住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显著。此情况下,本文从总体设计、建筑设计层面对保障性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保障性住宅小区;规划;建筑设计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保障性住区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住宅产业开发模式变革进一步深入,主要是由完全市场化商品开发模式转变为部分由国有资金未投资主体、政府政策扶、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住房的开发模式。但因保障性住区还处于初期阶段,建筑设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人们的观念也不是很深入,此情况下,对保障性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总体规划设计

在进行保障性住区规划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事项:①对保障性住区自身特征进行充分的考虑,重点突出以人为本,并且还需确保其满足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与住区建设规划的要求。同时,在保障性住区规划设计过程中,还应当保证其能够与所在地区附近环境相协调。②对保障性住区成本控制进行充分的考虑,这就要求在确保绿化率要求与景观设计要求均可满足的情况下,尽可能在地面停车,以全面降低住区成本。某城市保障性住区地面停车率达50%,此情况下,为了满足停车数量需求,并且实现大幅降低车流噪音对居住者的干扰,在进行总图规划设计工作时,通常采取在布设小区级道路的方式,可在两边停车,从而确保了最大限度的人车分流,使得住区包围的中心绿化带环境的幽静,不会被车流打断。图1为该城市中某住区一站77A-01A地块的总图设计示意图,主要车道布设在小区的外环部位,大面积的绿化与景观处于住区中心位置处,看供居民活动与观赏,地面停车位均设置在主要车道两侧位置处,最大限度的实现人车分流、提升住区的品质的目的。

3建筑设计

3.1户型设计

优化核心筒设置,并将建筑面积控制在最小化范围内,可保证保障房户型建筑面积较小,由此可知,核心筒建筑面积对户型具有较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在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核心筒面积。通常情况下,多层住区楼梯间开间方向轴线宽度、进深方向轴线宽度应控制在200~4800左右,对于核心筒建筑面积,应达到11.76m2。对于小高层住区楼梯与电梯,采用开敞式楼梯与一台电梯即可,但需要依据住区实际户数合理设置管道井,一梯四户应小于26.5m2。对于12~18场层高层住区,在其楼梯间左右,应当各自布设一台电梯,并且还需形成入户前室,每边入户相对独立,最大限度的减少相互间的干扰。

3.2一梯多户通廊式住宅设计创新

如果保障性住区套数较多,为了妥善解决住区通风与采光问题,应对一体多户的通廊式高层住宅进行一定的创新设计,也就是将建筑北向通廊脱离建筑主体,然后以短通廊的形式连接主体建筑物,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通风采光空间。此结构具备以下优势:①住区主体能够自由开窗,大幅保障了住户的私密性。②就算是北向房间,也具备良好的通风与采光优势。③短廊了形成入户缓冲空间,并且还可作为住户入户阳台、玄关等入户阳台、玄关等。同时,通廊仅计算一半的面积,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住户公摊面积。

3.3方阳台设计

在保障性住区规划设计中,阳台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空间,某城市保障住区导则规定阳台必须采用封闭阳台。但在实际规划设计过程中,由于保障性住房面积较小,户内生活空间较小,针对此,为了对阳台进行充分的利用,应当采用方阳台,在建筑面积同等的情况下,方阳台的效果更好,而阳台不仅能够作为临时卧室,还可作为等休闲空间使用。此外,还需要对成本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例如体型系数、窗墙比、墙积比等。通常情况下,对于体型系数,应确保其小于0.35,户型需要平面规整,并且还要尽可能避免深凹口,否则会对抗震性能的充分发挥造成不良的影响。此外,对于住区窗墙比,需确保其南面不超过0.4,北面不超过0.3,东西向不超过0.25,通过此种设计,能够为建筑节能保温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4地下车库设计

4.1住宅建筑与地下车库连通性

在进行保障性住区地下车库范围规划设计时,通常需要对地下车库、住宅建筑主体与地下层的连通与否,以及地下大堂设计等进行充分的考虑,其直接关联着住区档次、车位比与成本控制存在直接的关联。一般情况下,住区档次越高,车位比越高,为了方便住户,应当设置地下大堂,并且还需将其连接车库。在保障性住区规划设计过程中,由于停车率较低,地下车库建筑面积在总图中占地较小,集中布设之后,即便考虑到均衡性布设,也容易导致部分高层住宅离车库较远,此时如果要将建筑主体连接车库,必须要布设很长的连廊,会造成较大的浪费。结合该城市某项目设计经验,建议不连通,且地下车库也应当避开高层住宅,还需在有效结合景观实际需求的情况下,合理设置地下停车库地面人行出入口。

4.2地下停车数量

保障性住区停车位比率相对较低,对入库率的要求也较低,例如某城市保障性住区地上停车率上限规定为50%。通过对总图设计进行充分的结合,可最大限度的满足地上停车位,从而有效降低地下车位,实现降低保障性住区整体造价的目的。

4.3设备用房

为了有效减少土地资源浪费现象的出现,在相关规范允许范围内,应当尽量在地下车库位置处设置生活水泵防、消防水泵防、变电所等设备用房。

4.4地下车库顶板覆土厚度

对于地下车库顶板实际覆土厚度,应当依据种植土厚度与综合官网覆土具体情况进行确定,在此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方面事项:①在确定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时,需要在充分结合绿化局要求的基础上,对绿化率覆土深度进行计算并确定,该城市要求的地下车库覆土厚度为1200~1500,但不同的种植区域覆土厚度是不相同的,所以应当依据实际情况确定。②考虑到局部退坡需满足种植需求,应当尽量减少覆土荷载,从而实现优化项目成本的目的。③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的制定时,给排水专业应当依据水管布置长度与上方行车情况明确所需要的覆土厚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局部调整。

4.5地下车库柱网

通常情况下,车库内实际停车数量、车位布置与结构柱网之间存在直接的关联,柱距结构经济性通常为6.0~8.4m,此过程中,不仅需要对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全面的考虑,还需要对车辆停放合理性与车辆行驶便利性进行重点考虑。依据该城市某区域建筑项目设计经验,倒进顺出式停车是最合理的一种停车方式,此时的车道与车位间呈直角。每一个开间能够停放三辆车,依据柱子的大小确定柱网为7.8~8.1m,双车道净宽为5.5m,此种情况下的单车位建筑面积最小。此外,通过合理确定地库层高,可有效降低项目整体成本,但需要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①选用合理的地下室底板构造方式,并且依据实际构造情况来计算具体层高。②在层高确定过程中,需要对设备管线预留高度与结构梁高进行精确的计算。③当车库与变配电间、水池等设备用房处于同层时,应当采用“设备用房局部降(升)板”,而车库层高按常规设计。④对于管线的规划设计,应当做好以下事项:a.尽量使“主风道”靠近车道外侧设置或布置在车位上空。b.风道宽度控制在1.2m范围内,风道下方不需要设置喷淋。c.电桥架、设备管线尽量与风道平行设置,并尽量不在风道下方部位设置。d.严禁在主车道处设置各类管线交叉点。e.结构上采用宽扁梁。依据该区域项目设计经验,非人防地库应采用无梁楼盖结构形式,层高控制在3.6m。

5结语

综上所述,保障性住区规划设计由于限定标准与价格特殊性,与商品房设计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该类住区规划设计时,必须对其舒适性与成本控制两方面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并在此基础上,选用两方面因素均可满足的合理、平衡方案,保证保障性住区规划设计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

[1]骆建云,谢璇.对广州市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的研究与思考[J].住区,2012(1):100~104.

[2]黄健文,谢涤湘,徐莹.转型期保障性住区规划建设的历程回顾与误区反思———以广州市为例[J].华中建筑,2014(9):13~15.

[3]杜欣欣,李志斌.城市居住区规划模式的思考[J].建筑设计管理,2011,28(5):53~54..

作者:杨涵 单位: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