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水平研究

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水平研究

1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基本状况

1.1思想方面。总体来看,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思想稳定,政治立场鲜明,树立了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及人生观,拥护党和国家维护边疆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专心学习,安心生活,与同学相处和睦。但同时,也有少数民族学生对党的建立和发展历程不甚了解,缺乏入党意愿;少数民族同学民族意识浓厚,抱团意识较强,特别是所处大学城的环境为这种交际圈的形成和扩大提供了便利;部分学生学业落差导致缺乏信心却仍渴望被尊重;一些学生对当地采取的严格措施有不同意见、个别学生思想出现偏差等。1.2生活方面。各高校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问题,普遍建立了清真食堂或窗口,帮助学生解决饮食问题。各高校普遍采用混编住宿、混编班级,各民族同学同学习、同娱乐。少数民族学生中不少是家庭经济有困难的,除了国家助学金、励志助学金、冬令帮困等常规补助外,各高校还会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向少数民族学生发放伙食补贴、特殊助学金等,这些资助大大地解决了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困难问题。一些学校在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主动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交流或聚餐联谊,有的学校还组织少数民族学生过集体生日。1.3学业方面。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基础弱,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数学、外语、计算机、物理等课程学习难度大,学生成绩两级分化现象严重,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重修率不及格率较高,尤其是理工类专业。不过绝大部分同学都能通过自身努力和学校的帮助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最终跟上学习进度顺利毕业,有的同学还取得了非常优秀的学习成绩,在少数民族学生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1.4就业方面。大多数高校历届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绝大部分学生选择回生源地就业。受当地思想观念影响,少数民族学生认为的“好工作”范围比较窄,多数学生喜欢公务员、医生、教师、电力公司、银行等,同时也有少部分学生选择创业。1.5综合发展方面。少数民族学生大多都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特别是能结合自身特长参与到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但也有部分同学不愿意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各高校也通过举办少数民族文化节等活动来丰富民族学生文化生活,如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海关学院等高校面向少数民族学生举办了少数民族风情文化展、少数民族文化节、少数民族同学风采展示等活动,上海政法学院还举办面向中外学生的“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节。

2少数民族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2.1教育管理队伍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中,各高校碰到的困难和挑战主要包括对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地区历史的掌握还不够全面深入,对某些问题概念比较模糊而在工作上底气不足,与少数民族学生家长沟通时语言存在障碍,对敏感话题的尺度不容易把握,学生的动态不易在第一时间掌握等。2.2各高校学业评价标准不统一。在少数民族学生学业评价标准上,各高校没有统一的标准,根据调研情况,有的高校根据招生渠道不同采用不同的及格线;有的高校英语采用三级半考试,预科班部分课程免修,部分课程学分可冲抵;有的高校根据入学分班考试设“基础班”,对少数民族同学成绩的评价标准会适当放宽。少数民族学生之间进行攀比,不利于校园稳定及育人质量的提高。2.3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跨校合作欠缺。由于少数民族学生抱团意识较强,各高校学生个体之间交往密切,尤其在大一新生中,这种现象较为突出。各高校应该在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方面协同发展,同时与社会、家庭形成合力,打破小集体文化圈,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多元文化的大学校园生活。

3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水平的对策思考

3.1以理想信念为目标,重点抓好民族团结教育。步入新时代,少数民族学生团结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情况新的挑战,高校辅导员肩负新的历史责任,应该站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高度,认识其工作的重要意义。要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把民族团结教育列为自己德育工作的重点,突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地位。要联系实际,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要把民族团结教育与学生的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社会实践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促使学生把认知转化为情感和行为,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也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3.2以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努力提高育人质量。首先,从学生入学开始抓起,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如民考民、民考汉、内高班等考生类型,因为以上几种学生的学业基础不同,高考要求和政策是不同的。其次,在学业上做针对性的辅导。入学教育和学业引导很重要,让学生知道大学是就业职业发展的起点。高校应多组织一些与学业和职业发展有关的辅导、讲座、座谈会,给学生多提供一些实习锻炼的岗位和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最后,部分高校采取降低学业标准的方式,以此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考试的合格率,虽然形式上解决了合格率低的问题,但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并没有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高校统一少数民族学生学业评价标准势在必行。高校可采取“提供帮扶,不降低标准”的方法,如:“一帮一”学业帮扶、课外辅导小组等发挥朋辈互助作用的方式,开设专题辅导班为学生专门“加餐”。通过这些增“量”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实践证明,效果同样喜人。3.3丰富少数民族学生活动多样性,增强学生的融入感。语言、文化基础、饮食习惯的不同都让少数民族学生更容易产生差异感和隔阂感,学生活动、学生组织、工作室都是增强少数民族学生荣辱感的有效路径。少数民族学生大多能歌善舞,可以通过“社团”“民族文化节”等方式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让他们感受到顺畅的交流和融合,减少差异感,同时也能够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交融,这样也更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比如,上海师范大学在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高年级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成立了少数民族“导生队”,围绕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服务他人的工作宗旨,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学习、生活上的帮助;上海政法学院成立“石榴花开民族学生工作室”,成为“民族学生的家、了解他们思想动态的平台、传播正能量的发声器、民族同学思政工作的参谋部”;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藏舞社团,有利于丰富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并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3.4加强少数民族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提升教育管理服务能力。第一,整合资源,加强交流。一方面,各高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的时间长短不一,学生数量上也不甚相同,因此在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经验和做法上也有不同。部分高校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少数民族学生管理体系,有了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经验;部分高校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要加强高校少数民族教育管理培训,为各高校提供好的交流平台,分享经验,有利于提升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工作涉及宗教、国家安全等问题,需要民宗委、公安(文保)等部门的支持与帮助,积极搭建与这些部门的交流平台也尤为重要。第二,加强教育管理者培训力度。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要不断加强少数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及时补充相关理论知识,提高业务工作能力。第三,要增强责任意识。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工作至关重要,要愿意管,敢管,会管,解决问题不应该只防范而应该教育,为祖国培养可靠的接班人,辅导员的责任意识要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杨雄.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维度构建与实践探索[J].高教学刊,2018(6):127-128.

[2]林文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路径探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12):28-30.

[3]俞丽清.新形势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研究[J].武夷学院学报,2017(11):93-97.

[4]杨芳.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特点与教育管理创新研究[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89-91.

作者:李书娟 单位:上海政法学院学生工作部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