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互联网金融风险影响及防范机制

互联网金融风险影响及防范机制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网络为载体的互联网金融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以支付宝为龙头老大的各种APP、平台的出现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推到了崭新的阶段,并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较大的便利。但是从其实质上来看,以互联网为载体的金融形式是一种新的形式,与传统的金融形式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性,我国在相关法律建设、技术支持、安全保护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本文将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影响因素及其防范机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提升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和保障性奠定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影响因素;防范机制

互联网金融发展到现阶段主要有第三方支付、P2P借贷模式、众筹、小微金融模式等。与传统的金融行业相比较,互联网金融的边际成本较低、更新速度较快、客户精准服务程度较高等。互联网金融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程度的风险影响因素。因此,需要对风险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对其防范机制进行逐步完善,为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提供保障。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虽然互联网金融具有其非常明显的特点,且有较多应用优势,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互联网金融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一)安全风险影响因素第一,外部欺诈。外部欺诈是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中表现最为明显的风险影响因素,其主要表现为:发送欺诈性电子邮件和短信,通过中奖、顾问等多种形式诱使用户填写身份证号、密码等个人因素信息,以盗取用户的资金;伪冒银行机构客服诱使用户告知验证码和账户密码;在网站的各种可下载内容中隐藏木马程序,并在木马的攻击下盗取用户的账号密码;用非法手段模仿用户的亲朋好友,诱使其为对方账户打款等。这种欺诈方式的技术水平高、金额小、速度快、隐蔽性好,且对于互联网金融机构来说的防御难度较大。第二,内部管理失当。内部管理失当的具体风险事件包含多种情况,例如交易管理失控、技术以及信息安全防控存在漏洞、资金管理不到位、人员管理不到位等。在内容管理失当的各种事件中,资金挪用、产品服务缺陷以及用户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等事件是非常容易导致互联网金融企业出现信任危机的,甚至严重的情况还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网络信任风险影响因素第一,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为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还不能够与我国征信系统进行对接。在无法对用户个人信用进行征信查询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对用户风险识别和综合评价的过程中就会依靠其他信息,如:水电费缴纳是否拖欠等,导致“长尾”情况严重,且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不高。第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任危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虚拟性的经营模式,其虚拟的交易特征很容易产生信任危机,特别是当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信息优势的一方在利益的驱使下可能会存在欺骗对方的情况。

(三)法律风险影响因素在互联网金融风险中,所有的风险问题到最后都会转化为法律风险。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诸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征信业管理条例》《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多个法律法规来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约束和管理,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处在探索的阶段,在法律建设方面呈现出分散、零星、不完整、不成体系的状态,所以一些不法分子会钻法律空子,利用不法手段来获取更多的利益,也让互联网金融的交易环境面临着较高的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的完善措施

(一)建立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体系第一,创新以安全合作为主的模式。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不同的主体要发挥不同的作用。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应当要平衡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安全之间的关系,在提升用户体验的过程注重金融风险的识别与控制,整个产业链中高度配合,以提升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效益。对于政府相关监管部门来说,其应当以互联网金融安全与效率为核心监管目标,积极推动银行、互联网金融以及用户之间的配合,同时要建立统一的标准,让网络支付能够遵循统一的标准、竞争有序。第二,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相关教育。互联网金融企业需要加强风险方面的教育。一方面要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向用户介绍杀毒软件、加密软件、密码设置的重要性,并引导用户正确使用,避免个人隐私信息泄露,同时引导用户正确识别安全产品,提升用户的安全风险防范综合水平。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利用各种新媒体途径来对风险和安全教育等进行宣传和教育,向普罗大众普及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知识,提高社会公众风险防范意识,这样,不法分子就不会有机可乘。

(二)安全技术的进一步应用第一,各种反黑技术的综合使用。安全技术的使用是保证互联网金融环境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当要加强各种反黑技术的使用,例如安全扫描工具、防火墙技术、反病毒技术、加密技术等。以反病毒技术为例,在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反病毒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内容:通过系统监控、加密程序等预防计算机以及相关网络中存在的病毒;通过关键字技术、变化文件长度等来检测计算机及相关网络中的病毒,同时判断病毒的特征;通过病毒删除程序、恢复源文件软件等来分析并清除计算机的病毒。第二,智能实时防控系统的应用。智能实时防控系统的应用能够对风险进行自动识别,实现全方位的自动化监控。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利用智能实时防控系统进行风险分析、预警以及控制等,并对用户的行为进行监控,进行风险的稽查、处置等。同时,通过该系统可以对交易过程中的交易风险、账户风险、违规风险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对风险事件的全过程进行响应,有效降低互联网金融中存在的欺诈行为、洗钱行为的发生几率。

(三)建立互联网金融征信机制第一,互联网金融企业与央行征信进行全面合作。在明确互联网金融企业合法地位的基础上,央行征信系统允许在经过授权的基础上通过间接方式来对个人的信用进行查询。同时,在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的引导下,制定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准入标准,当达到设定的标准时才能够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并按照相应的流程来进行个人信用的查询。第二,利用大数据展开征信相关工作。互联网金融企业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展开征信相关工作,通过分析传统的征信数据、消费数据、身份数据、社交数据、日常生活数据等,全面评估用户的信用情况。在信息的收集上,首先获得的数据是用户的公开数据,可以通过各种社交网站来获取;其次获得的数据是用户在各个平台上主动提交的私人数据;最后获得的是黑名单数据。

(四)建立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防控机制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防控机制的建立必须要遵循“三线”原则,平衡权利义务界线、把握政策红线、坚守法律底线。第一,第三方支付法律风险控制。第三方支付方式会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例如信用卡套现、洗钱等。我国现阶段已经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如《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等,但是还不尽完善。所以我国相关部门需要以第三方支付模式的特点为基础,加快完善各个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各项条款,将法律覆盖到第三方支付的全过程中,避免一些不法分子钻法律空子。第二,P2P网贷法律风险控制。对于网贷平台来说,应当要以其自身的特性为基础,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指导意见》《合同法》中涉及到的P2P网贷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与此同时,由于P2P网贷过程中涉及到的用户数据信息较多,所以在隐私保护方面的法律要不断完善,落实不同部门的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制定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做好安全保护措施。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作为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方向,其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互联网金融是新兴事物,所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着各种风险问题,相关企业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并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营造良好且健康的环境。

作者:田玮 孙庆文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