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教师教学行为失范原因及矫正探析

教师教学行为失范原因及矫正探析

摘要:教师教学失范行为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预设的教育目的,其教学行为可能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违反了教育教学规律,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1]分析发现,一些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师素质不高、教师价值观偏差;一些学校管理不当、评价机制功利化;职业竞争压力大、教师物质待遇偏低是形成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主要原因。有鉴于此,首先,需要教师建立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加强自我反思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完善师德管理,建立全面的教师评价机制。再次,需要社会提供支持与政策保障,努力改善教师的经济待遇。

关键词:教师;教学失范;策略

一、教师教学失范的原因

教师的教学失范行为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要分析教师教学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更好的认识教学失范行为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同时对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从教师自身、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社会三个维度对形成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教师自身原因

1.一些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此种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教师的教育公平观念欠缺。这些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在教学活动中过分追求高升学率,只关心学生的学习,不过问学生的成长,将精力全部投放在优等生的身上,忽视甚至歧视后进生。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教育思想比较古板,易言之,传统的教育观念已深深地扎根于一些教师的脑海中,形成教学思维定势。[2]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支配与从属的关系。教师不必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一味的向学生灌输大量知识,出现了“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其实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形成平等对话的关系,教师要给予学生表达思想的自由与权力,而不是控制学生,让学生服从自己。这种教师职业角色的扭曲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失范行为,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性精神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违背了现代教育观念。2.一些教师素质存在缺陷。教师素质包括专业能力、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言行举止等。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一大因素,[3]教师应该要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比如纯粹的向学生讲授知识,忽视教师与学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样就偏离了教学目标,教育质量也不能得到保障。有些学校在选拔教师时往往只关注教师的学历和专业技能,忽视教师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这样就会把那些品德有缺陷或者不具备职业道德的人选进教师队伍。这些教师本身素质就不高,如果以后不提高自我修养,不能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那么就会产生教学失范行为,直接影响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大大降低教学效果。[4]3.一些教师价值观的低俗。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商品买卖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对教师的价值观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比如教师看到原本不如自己的人可以轻轻松松的获得高额的工资,而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明明具有极大的价值,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却经济待遇差,社会地位低下,由此内心产生不平衡,价值观念有所变化。教师为了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在社会上兼职赚钱,精力分散,不能集中于日常的教学工作,对教学活动敷衍塞责,从而形成教学失范行为。[5]

(二)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原因

1.一些学校管理不当。第一,学校对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视不够,造成其放任自流,学校应该根据教育教学的要求加大对教师的管理力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应该要制定严格、详细的监督与考核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监督与考核,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并改善其教学失范行为。第二,学校对教师常规教学行为的管理趋于形式化。学校只对教师的科研成果、学历等方面有严格、具体的要求,而对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教学行为的管理方面只是流于形式,走过场,[6]这种管理方式必然会使教学失范行为层出不穷。2.一些学校评价机制过分功利化。目前,对教师的考核、评定仍然与学生的成绩、升学率挂钩,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仅仅依据学生的成绩对教师进行奖励与惩罚,不关注教师平时的表现,这就使得教师一味的追求升学率,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健康状况,甚至放弃对后进生的教育,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好学生身上。为了学生能够取得好成绩,教师采取各种手段,比如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增加学生作业量等。这种评价机制不仅会打击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削弱教师的创造性,产生教学失范行为,而且会导致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社会原因

1.职业竞争压力大。随着我国实施和不断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是与之而来的,教师职业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加,教师长期处于压力下,会造成精神紧绷,会变得越来越缺乏信心和耐心,从而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消灭教师的教育热情。这些心理问题都会造成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产生。2.教师的物质待遇偏低。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因而,教师的劳动具有较高的价值,教师这一职业的物质待遇应等同于社会创造性劳动者所享有的物质待遇。然而,现今教师的待遇水平低下,教师的物质待遇与其创造性劳动、对社会所产生的巨大价值不成正比。[7]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会导致教师心理不平衡,教师为了增加其收入,提高其社会地位,必然会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手段,从而形成教学失范行为,比如课外办补习班,进行有偿家教,或者将教师这一职业当作副业,在社会上兼职获利。

二、矫正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策略

教师的教学失范行为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不重视的话,势必会影响教师的形象和学生的发展,因此,要从多方面入手,努力矫正教师教学失范行为。

(一)教师要加强自我教育

1.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观。一方面,教师要保证教育公平,不能片面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要关注学生的成长状况和心理发展情况,也不能只重视优等生,忽视甚至歧视后进生。另一方面,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转变传统教育观念。[8]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要热爱、关心、尊重他的每一位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角色观,[9]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形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得到全部发挥。2.加强教师反思自律。教师缺乏自我反思,同样会导致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产生。教师要敢于并且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在教学活动中,其教学行为是否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否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是否偏离了教学目标,从而能够及时矫正教学失范行为。科学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产生。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引领教师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献身于伟大的教育事业。教师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教师这一职业,热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严格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正确对待得失,摆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避免外部环境的影响,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重视

1.完善学校师德管理。学校领导要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约束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其进行合理的教学活动。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其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学校不能只关注教师的科研成果、学历层次,必须加大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明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帮助教师矫正其教学失范行为,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时,学校还要发扬民主,多多听取教师意见,给予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2.建立全面的教师评价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多元化的、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不能仅仅根据学生的成绩、升学率来对教师进行管理、考核和奖惩。学校在对教师考评的时候,也不能只考虑教师的专业素质,而是要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还关系到民族的未来,所以要将教师的职业道德纳入评价机制的首位。对道德失范的教师要给予惩罚,严重者应将其踢出教师队伍,以保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

(三)社会要为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转变提供条件

1.提供社会支持与政策保障。一方面要完善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从社会体制层面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支持与政策保障,促使“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社会的人文情怀,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支持,促使其教学失范行为的转变。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帮助教师及时纠正失范教学行为。2.改善教师的经济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国家和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增加教师的经济收入,使其收入与其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成正比。同时,国家要倡导“尊师重教”,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得到更多的尊重与爱戴。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不仅影响着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其本身的言行举止也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遵循教育规律,尽力矫正教学失范行为,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参考文献:

[1]李吉.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6(7).

[2]马会梅.教师教学失范行为与教育控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3]肖美艳,曾令泰.中小学教师教学行为失范现象的成因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7(4).

[4]林正范,徐丽华.对教师行为研究的认识[J].教师教育研究,2006(2).

作者:顾晶子 程岭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