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分配的马太效应

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分配的马太效应

【摘要】在学习型社会背景下,教师教育从现行的“一次性终结型”向“多次性发展型”的模式转变,教师继续教育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关键保障的教育资源在分配上厚此薄彼,马太效应愈演愈烈。对该现象的剖析能让我们更加清晰认识其本质、存在原因和对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影响,从而为改善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教师继续教育;资源;马太效应

教师必须重视其专业发展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而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建构成熟、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教师继续教育在该过程中承担了毋庸置疑的关键角色,是切实提升我国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好马配好鞍,好船配好帆”,才是真正的进步。目前我国教师教育资源的分配出现明显的马太效应,某些地方的教师继续教育这匹好马拥有层出不穷的好鞍,然而欠发达地区的资源捉襟见肘,差别导致差距,越拉越大,典型的“孔雀东南飞”。

一、相关概念解析

教师继续教育是指对取得教师资格条件的在职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进行的培训。教师继续教育资源是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需要的人力(教育者、受教育者)、财力(消费经费)、物力(学校、培训机构、电教部门等)资源的总和。而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分配指在教师继续教育资源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其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以及不同子系统之间进行分配,以期投入的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尽量满足所有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需求,以求教师继续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马太效应”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提出,即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方面获得了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优势积累,从而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进步,造成两极分化的不均衡社会现象。

二、“马太效应”在我国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分配中的体现

教师继续教育资源是有限而珍贵的,相关的个体、群体或地区从自身利益出发,为己方争取更多资源无可厚非。但由于各个体、群体或地区在社会关系结构所处的位置不同,获取途径及优势本身就不对等,久而久之,教育资源分配差距悬殊。本来教育资源占有就处于劣势的一方,会因资源越来越少而逐渐被边缘化;而优势一方资源积聚,流入的资源越多,又越容易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加入,产生马太效应,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1、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人力资源马太效应。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人力资源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农村与城市相比,在师资数量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优质教师资源严重缺乏。西部贫困地区教师外流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乡镇教师多往县城、城市流动,且多是中青年骨干教师。欠发达地区教师数量日益减少,教师培训组织困难且间断不系统,培训质量难保障。再者,欠发达地区本身也偏向于优先提供继续教育资源给优秀、先进骨干教师,而普通教师则被忽视,获取的培训资源更是少之又少,差距也日益明显。高层次培训通常聘请了名师,在选择培训者上拥有更广的选择权,对应的受教育者也期待优质的培训课程,偏好选择高层次培训机会。最终导致一边门庭若市,一边门可罗雀。由此可见,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人力资源在数量、质量和流向上都呈现马太效应。2、教师继续教育中的物力资源马太效应。目前,承担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多是高师院校、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众所周知,在县城及其以下行政区域除了少量的进修学校,没有高校和教育学院。而据调查显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进程缓慢,满足不了需求。农村教师为了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得不去配备相对完善的高师院校和教育学院,其中交通便利、食宿安排等问题成为他们重要考量因素。与此同时,地区间的高师院校、教育学院也在竞争,争取更多优质培训项目资源。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承担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风生水起,培训机制不断完善。相应的校际间资源分配又出现不平衡。循环往复下来,发达地区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单位越来越多,资源越来越丰富,而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原本已经资源乏力,现在更是无力去竞争资源。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发达地区教学设备齐全,电教部门全力支持,网络资源大面积覆盖,各方面物力资源得到了保障。所以这是一种优势地区在不公正前提下对劣势地区的一种“双重剥夺”。3、教师继续教育中的财力资源马太效应。经费支持是推进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物质保障,能否合理地分配及使用经费,不仅直接关系着培训的规模、水平及程度,而且关系到培训者与培训教师是否能有很好的心态来对待教师培训。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主要是依靠行政形式进行配置,由于区域、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政府有选择地将经费集中于发达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出现不均衡,在经费资源配置中存在偏向性。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明显要大于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远远少于城市地区。甚至在一些偏远地方,教师继续教育经费都得不到落实。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加剧了马太效应的程度。

三、我国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分配出现马太效应的原因

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分配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存在不均衡和不合理的现象和问题是客观普遍存在的,其背后的原因是值得澄清探讨的。1、经济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我国幅员辽阔,区域间、城乡间的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既成事实。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梯次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起来。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经济确实得到了较充足的发展,但由于其经济总量基数严重偏低,所以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仍在不断扩大。城乡方面,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的资金投入,但是城乡差距依然存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对教师继续教育的承担力度远远大于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这就造成了大量优质资源都向东部聚集,西部地区相应呈现贫乏。这些客观优势就带动了教师继续教育资源的趋之若鹜,都是基于利益的最大化出发,马太效应越来越严重。2、社会原因———人口流动。人口的流动,势必带去各种资源在流入地聚集。新时期的人口流动,以经商、务工、学习等目的为主,都属于自发流动,一般流向都是从农村流入城市,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入东部发达地区。从教师继续教育角度来分析,流入地的教师继续教育资源不断积聚,越来越丰富,渐渐地吸引来更多的优质财力、物力和优秀人力,越来越好。在这一过程中,对流入地的经济、教育发展产生了强烈的推动作用。相反,流出地人力资本流失,各种资源也跟随性地流失,结果是流出地呈现倒退状态,发展缺乏动力,越来越差。这就是人力资源积聚带动的其他资源积聚的一种跟随性现象。3、政策原因———教育政策的偏向性。一直以来,我国教育在“精英教育”观念和“教育强国”理念影响下,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不免带有偏向性,是在经济判断下寻求最大效用。“精英教育”观念认为国家教育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照顾到全部,理应将有限的资源投资于少数的优势地区和个体身上。因此在政策制定参与者与实施者主观意志的影响下,教师继续教育资源的分配政策与实施过程都容易偏向于城市,忽视了最需要关怀的农村及弱势群体的利益,造成严重不平衡。

四、教师继续教育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市场“嫌贫爱富”无可厚非,但在教育问题上,关涉到社会主体人的发展,这种马太效应无疑打破了公平原则,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定程度上也是教育资源的畸形浪费。均衡发展应成为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理念,推进教师继续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覆盖,推动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在区域、城乡间的共享,优势互补、多元互动、共同发展。优势地区对弱势地区进行对口支援,充分利用其发达便捷的网络资源优势,让教育落后地区的教师们能够同步享受优质教师继续教育资源。以帮扶的形式,来平衡教师继续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实现不同地域、不同层次教师继续教育的均衡发展,推动区域间、城乡间教师专业水平的共同提高。资源共享,应该成为当下衡量教育公平和良好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尺。在现存状态下,政府要遵循公平、补偿原则,合理制定实施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将自己掌握的一部分资源平等分配的同时,将另外一部分资源额外追加给那些目前出于劣势的地区和学校,尽最大努力实现差异地区均等的教育机会和均等的教育资源。教师的进步、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全面整体性问题,在当前,从多个角度对教师继续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进行探讨对于优化师资队伍,尽快遏制或者消除马太效应,对提高我国教育质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于丰园.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资源配置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2)

[2]郭丹丹.教育资源积聚与政府政策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4

[3]陈新.郑州市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0

[4]宋海英,张德利.学区视角下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改进[J].教育研究,2013(10)

作者:洪雨 单位: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