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教育教学分析(9篇)

高职教育教学分析(9篇)

第一篇:高职教育教学传承民族文化的几点建议

【摘要】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高职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本文针对高职教育教学的民族文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在民族文化中的优势,对修复文化生态、维护文化起到积极而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职;传承;民族文化;建议

一、提高对民族文化传承重要性的认识

高等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传承和创新文化,需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来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促使学校师生形成科学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合理借鉴吸收外来文化。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民族文化传承,培育学生的民族品格,使他们胸怀民族精神,使他们真正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也应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高度,对高职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塑造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

二、加强对民族文化传承工作的组织领导

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校民族文化传承、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共同发展,切实提升高校民族文化传承能力;可建立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民委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制定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部署促进高校民族文化传承工作的有关政策,研究印发高校民族文化传承的年度工作要点,开展年度工作总结;每年开展一次工作督导,落实责任,确保各地教育、文化、民族事务部门和有关高校把推进民族文化工作落到实处。

三、逐步建立一支传承民族文化的优秀师资队伍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还没有真正专职从事民族文化传承工作的师资队伍,相关工作都是由教师根据情况随机开展,随意性较大,缺少专业性和系统性,收效甚微。要加强高职教育教学传承民族文化工作,就必须要加强相关的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专职民族文化传承工作队伍。将民族文化人才培养纳入教育、文化、民族人才工作日程,吸收“师带徒”培养方式的有益成分,探索多学期、分段式等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文化人才和师资队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文化相关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支持聘请民间艺人、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兼职教师、客座教授,支持文化相关专业青年教师到文化企业参加实践,支持有条件的院校设立民族文化名师工作室。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建文化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合作开发文化相关专业校本教材,促进专业共建、教材共编、教师和技能型人才共同培养,提升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能力,促进文化产业与高职教育共同发展。

四、充分保障民族文化传承工作经费

对于一些边疆省份来说,要有效开展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工作,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对从事民间艺术的艺人都需要在资金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当地政府应建立相应的专项资金,可实行专款专用,以保障民族文化传承工作的有序有效的开展。同时,可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建立投资融资机制,积极争取海内外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鼓励社会赞助,设法拓宽渠道吸纳民间资本,争取在更大的范围内投入更多民族文化发展资金,以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另外,对为民族文化传承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人员,一要实行表彰奖励,二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影响力,三要鼓励更多的人积极参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工作。

五、积极改善重“术”轻“道”、重理轻文现象

目前,我国某些高校存在着严重的重“术”轻“道”现象,导致其承担的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不能有效的发挥。同时,重理轻文的现象突出。人文社会科学既是知识体系,也是价值体系,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参考文献

[1]普丽春.学校教育中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0(2).

[2]祝建兵.云南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传承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第33期.

作者:谭苏 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第二篇: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几点思考

摘要: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办学模式较为多样化,而且运行机制上较为灵活,其注重实践性的教学特点更是为我国培养了许多高素质的创新性的人才。但是在新时期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以及我国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对于高职教育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针对新形势下的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行思考,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创新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是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教学方式上如果不能及时地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会直接影响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不仅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还会阻碍我国高等教育前进的步伐。

1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以及教学问题

1.1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

高职教育引入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这期间我国的高职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许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首先是高职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很大力量。因为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目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较强,高职院校本身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也较强。其次就是高职院校的开办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契机。许多地方政府为了支持当地大型企业的改革与转型,都支持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方式,这就给了地方高职院校发展壮大的机会。

1.2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学问题

虽然我国的高职教育取得一些成绩,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一些教育教学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并成为影响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首先是高职院校教学方式的陈旧。现代化的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只能掌握技术,还要有着高层次的人文素养以及广博的知识储备。高职院校在教学方式上还是采取以前的注重实践性,而忽视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这就让本来文化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在人文素质上不能得到提升。其次就是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方式上存在漏斗。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方式的漏洞主要表现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不够周详,缺乏对于学校所处社会环境的考虑,从而不能在课程设置上与社会需求所对应的。此外,对于教学质量的管理上也不尽完善,教学质量作为教学管理的核心,是提高的学校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当下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还不能做到综合、公平、公正与公开的全面达标,这方面的主要表现就是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较低,不仅仅学生的整体素质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还包括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于提高。最后就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较低。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声誉度,更加会影响到各项教育制度在学校中的实施进度与实施效果。作为各种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客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实施的关键所在。因为不同于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较低,而且其侧重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入学后也不能得到全方位的素质提升,这从侧面反映了高职院校教学课程设计的不合理,忽视了对于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培养。

2高职教育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结合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高职教育在我国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有必要结合当下的教育环境对我国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首先,作为高职教育最重要的实施者,高职院校本身的不足就是限制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的自身定位上局限性较强,教育方针上过于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知识与人文素质的培养。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的教育未能与时俱进,没有充分发挥各种新媒体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作用,也就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以及行为习惯,这就无法针对学生提出合适的教学改革措施。其次就是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素质层次不齐,整体学术能力较差是高职院校教学方式上未能得到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高职教师大多偏向于技能较强的类型,而在综合知识储备上乏力,学术素养上更是欠缺,这就不能在日常教育中对学生起到一种综合发展的师范作用。师资力量的薄弱是导致教学管理出现问题的直接原因。最后,高职院校生源的素质较低也是影响我国高职院校提高其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录取规则,高职院校的录取规则较为灵活,门槛低,这也就为日后的教学管理增加了难度,只能在提高教学质量上艰难前行,各种教育改革措施的效果也会低于预期。

3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策略

针对我国高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适应社会发展有必要结合其原因进行改革与创新。首先是高职院校要对于自己的教学思想进行革新,在重视技术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同时还要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加强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在人文素质和文化素质上的培养上,只有这样才会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综合型应用人才。在教学方式上应该学会与时俱进,积极利用各种新媒体技术,了解伴随着互联网而成长起来的当今学生群体,如各种微信平台的搭建,让教学管理走进学生的日常,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更好地教育学生。其次,高职教师作为高职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这样才会在日常教育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最后,学生作为各种教育制度的实施客体,是影响教育改革效果的最重要的群体,因此学生也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教学制度,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争取做一个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丁金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1):119-124.

[2]邵景干,师素云.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科技视界,2016(02):226+267.

作者:张磊 李明君 单位: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三篇:积极心理学理念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高职学生由于就业压力、学历问题和高考失利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加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将其应用到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可以将课程内容分层不同的模块,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模式,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及时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本文就对积极心理学理念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理念;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应用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是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加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1]。高职院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中,仍然沿袭传统的满堂灌和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存在知识化和课程化的模式,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目前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重点研究课题。

一、积极心理学理念概述

积极心理学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主要是以心理负面情绪为依据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人们负面情绪的发泄与产生,达到心理健康的目标。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在于人自身的积极因素层面,要求以人具有建设性的、潜在的、实际的善端和力量为基础,倡导用积极的心态接触心理问题,继而激发人内在的优秀品质和积极力量,充分挖掘出自身的内在潜能,获得良好的生活。通常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生命系统属于自我决定和开发性的系统,强调积极的价值观念,既有潜在的冲突,也有自我完善、自我修复、自我发展的能力,致力于对人的积极人格特点、积极情绪体验、积极认知过程等问题的研究[2]。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和应用,传统心理健康面临着重大的变革,推动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这样可以打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的消极形象,采用正面积极的方式进行教育,更好地突出人文关怀与人的价值,最大限度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积极心理学理念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体验和学习,健全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并将其辐射到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应用可以有效满足这些要求。一般积极心理学理念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具体如下:首先,采用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实施积极心理学的教学理念,应该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方面出发,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采用“发展”模式,从积极的角度审视问题,使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等获得积极的改变与体验,塑造积极的人格。由于高职学生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受高考失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断否定自己,缺乏自信心,对未来、生活和学习都持有消极的心理[3]。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该重视学生幸福感的培养,对学生的优点加以关注,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使其感受到自我的价值,接纳和探索自我,用欣赏和积极的眼光审视自己,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其次,完善教学内容。现阶段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与本科院校相同,对高职学生的独特心理特征加以忽视,没有合理区分听课对象而随意使用同一教材,因此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应用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十分之必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要完善教学内容,采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体验式教学方式,对相关教材进行修订与完善,从而使学生学会积极应对问题,优化学生的情绪智力,完善学生的积极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在课程编排环节,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适当纳入“实践操作”的内容,辅之以心理技能训练手册,通过心理技能现场演练、团体辅导、游戏等多种方式,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最后,加强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教学设计。要想使学生构建积极的情感,接受积极的理念,教师在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说教,选择而积极的生活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对积极心理品质案例加以关注,避免消极案例。②教学活动和教学安排应该以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和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心理积极心理学的知识理念,提高学生“心理自救”“获得幸福”“心理复原”“学习”“交往”“爱”的能力。③作业布置环节,严禁繁冗的文字作业,采用基于心理机能的生活实践,通过课堂分享的方式来检验作业成果;同时从学生正向能量的提升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等方面出发进行课程考察,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4]。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考核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心理成长作为依据,结合投射性质的心理成长,采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对课程效果进行检验,如学习倦怠量、主管幸福感量表、自我成长分析报告等工具。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考察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还能使学生深入认识和审视自我,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方式和生活状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将其应用到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要采用积极心理学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合理修订相关教材,适当完善教学内容,加强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心理素质,使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和心理素质好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高明.积极心理学理念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111-112.

[2]王立高.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03:145-146.

[3]张艳君.积极心理学下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教学改革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3:16-17.

[4]张利芹.浅谈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构建[J].现代妇女(下旬),2013,12:117+122.

作者:张锦 单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第四篇:高职院校外国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愿意来到中国留学,本文分析了留学生教育的内容并总结了提升留学生教学质量的举措和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发展留学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外国留学生;高职院校;教育质量

2014年8月江苏省教育厅出台《留学江苏行动计划》,明确到2020年江苏要成为外籍人士来华学习的主要目标省份,每年在江苏就读的各类外国留学生将达到5万人。2015年3月提出“一带一路”建设,该建设在合作重点中提出,要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深化沿线国家间人才交流合作。在国家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大环境下,教育质量是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影响国家和学校声誉的重要因素,也关系到来华留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高校要学习西方国家能够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才能更好地吸引留学生来华学习。外国学生来华留学的重要原因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看重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入学机会。研究发现名城名校是亚洲留学生普遍追求的目标,但存在区域差异,东南亚学生看重生活设施,东亚学生看中学术。

1留学生的学习内容

1.1语言的学习

留学生可分为学历生和非学历生即语言生,语言生留在中国的时间不确定,有短期的(3个月到半年),也有时间长一些的(半年以上到1年),语言生进入高职院校后,根据语言生留在中国时间的长短,以及留学生想要掌握汉语的程度(HSK1-4级),为其制定相应的课程,由专业的汉语老师来进行授课,并顺利通过相应的汉语水平考试。而学历生先进行为期8个月的汉语言学习,通过6月上旬的汉语水平4级考试(HSK4)之后,才有资格进入后面的专业学习,并且选择自己想学的专业。学历生必须要100%通过HSK4级考试,否则没有能力去学习专业知识,这就表明该高职院校必须要有较为成熟的汉语教学团队和较好的汉语教学管理方法。

1.2专业的学习

学历生通过HSK4级考试后,依据自己个人的爱好以及高职院校的统筹规划选择合适的专业,学历生会进入到各个专业班级与中国学生一起进行专业学习以及专业实习。学历生也会和中国学生一样需要进行考核,包括学期考核和毕业考核,考核通过的留学生,高职院校才会授予其学历证书。

2留学生教育的举措

2.1质的提升

高职院校应当注重留学生汉语水平的培养,无论是语言生还是学历生。语言生学习周期短,人流量大,每年都会有很多语言生毕业回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在国际上的声誉,语言生有良好的汉语水平会为该高职院校赢得口碑并且会吸引更多留学生。学历生的汉语水平要求更高,汉语水平越好,专业学习会越顺利,更利于专业技能的掌握。所以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质的提升首先要提升汉语的教学质量,不仅要有很好的汉语教学师资,而且要有较好的汉语教学的管理方法。高职院校还应当注重留学生专业方面质的培养,以重点专业和品牌专业为先驱,深化课程改革,部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为留学生量身打造教学方案,以此带动和促进其他普通专业的改革。不仅给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更提升了留学生培养的质量。首先,高职院校修订留学生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使内容更合理,更具有针对性;其次,每个专业的留学生都安排一个专业指导老师,跟踪他们的学习情况并且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然后,针对性的选择教材或者编排教材,不断地对留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来及时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当了解不同生源国的社会情况,他们国内时下热门专业或者较有前景的专业,针对这些专业,为留学生去量身打造他们的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等。许多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处于办学初期,不能急于扩张,先要夯实基础,为后期的发展壮大积累经验,解决好留学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处理好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不要因为“量”而忽略了“质”。

2.2教育模式

留学生通过HSK4级考试以后,会进入到专业院系学习,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两栖”育人模式即留学生的汉语培训院系和专业院系共同培养留学生。留学生汉语培训院系的专业留学生管理人员负责留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以及开展留学生班级的活动和班会;留学生进入专业和新的班级,由专业院系辅导员负责留学生融入专业班级环境,将他们看作中国学生统一管理;并且每个专业都安排了一名留学生的专业指导老师,负责他们的专业学习。留学生管理人员与专业院系辅导员以及专业指导老师相互配合,留学生汉语培训院系和专业院系相互配合,共同培养留学生。在“两栖”育人模式的视野下,实现了留学生从语言学习到专业学习的跃升。

3总结

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声誉及其所拥有的教育资源是影响留学生教育选择行为的重要因素。所以高职院校不仅仅要注重留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还必须重视专业和课程方面的建设,提升专业课程的质量标准,推动教学方式、手段、课程、教材的国际化。教育质量的提升会为高职院校赢得国际口碑,会带动高职院校的国际声誉,才会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如此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王勇.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研究[J].中国市场,2016(29):225-227.

[2]曹步峰.江苏省外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15(05):44-48.

[3]刘扬,王慧,孔繁盛.外国学生缘何留学中国——基于北京高校调查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3(05):32-38.

[4]安然,张仕海.亚洲来华留学生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高教探索2008(03):103-108.

作者:江天凯 刁翔正 王宏海 薛敏 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第五篇:高职教育教学中传承民族文化的意义

【内容摘要】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高职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高职院校应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积极传承民族文化,这对社会、对学校、对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民族文化;意义

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人类社会现象。文化是国力的重要体现,一定的文化,对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的形成和维持,对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和凝聚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对传承民族文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高等教育则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也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同样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责任。在2013年5月,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3]2号)》中明确指出“把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点工作,要明确重点任务,改进工作方法,加强部门协调和组织保障,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大学是知识传承和文化保存的重要组织,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大学应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发挥好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高职院校应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积极传承民族文化,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族文化传承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高校是培育新知识、孕育新思想、产生新观念的摇篮和理论创新的重要阵地,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应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切实发挥思想引领作用。高职院校通过文化传承创新,可以加快培养更多高层次、高质量的文化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民族文化传承是促进高职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社会进步的根本。全面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大学文化软实力就是大学的竞争力,高职可以通过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更多受大学文化熏陶、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高质量人才,使培养出来的青年大学生不仅有智商而且要有智慧,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全面提高高职的教育质量、推进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增强高职竞争力。

三、民族文化传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的各种要素和关系和谐相互融洽的美好社会。民族和谐是社会整体和谐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实现民族和谐,需要弘扬民族文化。我国是一个各民族和谐共处、文化多元一体的发展中国家。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华各民族文化交融共构的多元一体文化共同体。无论是主体民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都有相互借鉴和吸收的文化内容,同时也都有接纳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的内在动力。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自于不同的民族,民族文化传承有利于他们形成跨文化意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从而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民族文化传承是提升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高等教育责无旁贷。高职文化建设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才成长的摇篮和传承文化的薪火,高职在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培养突出人才、传承优秀文化进一步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国际竞争力。

五、民族文化传承建设是抵抗西方文化渗透的需要

国际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全球化也日益明显。一些西方国家正在积极推行他们所谓的“优势文化”,企图造成文化同一性来方便他们操控不发达国家。他们还利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引进文化的机会想方设法的对我们进行文化渗透,企图影响我们的意识形态、弱化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这对于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重要时期的大学生来说,会容易使他们面对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产生困惑,甚至会对本民族的认同弱化,边缘化,随即带来民族意识的淡化。在高职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建设中,我们通过校园文化物质建设、精神建设和制度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传播的各种有效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到传承与弘扬民族精神的实践中去,从而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有效抵抗西方文化的渗透,成长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普丽春.学校教育中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0(2).

[2]杨柯.论高校推进文化传承创新[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1,19(3).

[3]祝建兵.云南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传承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33).

作者:谭苏 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第六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现状纠偏及对策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到了前所未有的一个历史机遇期,可实际上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务必要采取一套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提升方法。本文通过对现今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现状阐述的前提下,通过纠偏措施的分析提出有利的客观评价标准、强劲的督导评价体制、因地制宜的因材施教和科学的质量提升准则,才是未来高职院校教育管理部门努力工作的方向。进而推动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提升发展,实现中国梦。

关键词:高职院校;TQC;质量;纠偏措施;教学监管

于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其目的是保证总需求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进行有利调整,提高输出产品的质量和效能,保持我国经济水平稳步提升,实现新时期下产业结构及国民经济改革提升。这一理念具有时代意义,标志着我国各部门的发展模式都要进行调整。

1教学质量状态现状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是实现“两个百年”和“中国梦”的战略支撑[1]。作为高职教育中核心内容的教育教学质量,目前的情况是令人担忧的。具体表现为学苗素质下降、课堂难管理、教师授课热情不高、备课质量下降,学生课后问问题的极少,即使有问问题的,老师给予解答的积极性和拓展性也不强,授课过程只是局限于书本,教师在授课内容上投入的经历不够,学生期末考试状态也比较混乱,基本是给几套题,学生背一背,或者做成所谓的题库,考试之前老师给发出来,期末试卷质量不高,考核点要照顾到学生的情绪,考试过程和结果都是走一个流程,给学生带来的负面效果很不好。因此,这样的状态来实现中国梦,是令人堪忧的。

2纠偏措施

2.1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就业发展方向和个性需求

在现代教育教学质量观领域中,教师不再是知识与教学的垄断者与主导者,而是转变为教学情境的组织指导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器,而转变为知识的主宰者;教学过程由单一传道,逐步转变为师生互动体验式的过程。师生同时参与到情境、自主、互动及探究的教与学的过程。因此,我院充分考虑了现代教学质量观,以人为本,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效性,将教师、学生评价作为主体,督导评价作为保障,社会评价作为补充。教师、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学期中旬,以教研室主任及辅导员与全班学生约谈的形式,让学生对全部任课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堂表现、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自身收获等方面进行面对面评价,并汇总评教结果,以文字的形式反馈给任课教师,情节严重的,以当面约谈任课教师的形式进行教学质量反馈。重视学生的直接体验,并能准确的反馈信息。同时,要注重教师的自评环境,给教师自我反省,自我提高,自我创新的机会,增强教师教学改革的意识,推动专业发展。也要量身为某些同学提供发展机遇,看到其发展方向,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走进学生当中去,和学生成为朋友,这样很多工作就好开展的多。

2.2强化督导室的学校职能,不再形同虚设

强有力的监督管理体系是实现一个高质量教学产品的客观保障,很多高职院校,督导室一定有几个人是退休返聘回来的老师兼任,这是一种比较怪的现象;还有的就是督导自己觉得就是听课而已,自己就弱化了自己的权威。殊不知督导室是很重要的一个部门,就像生产车间一样,严格的质量监察部门,才能生产出好的产品,推向市场,才能值得市场的推敲考验。现在的高职院校督导室,职能一天天的弱化,好多都是形同虚设,在学校重量舞台中说话没有位置,这是不正确的。要在督导室建立过程中形成必要评价体制,量化考核标准,要狠下改革刀,不能对谁都是笑脸。要在督导室日常工作中有所创新,形成激发老师爱上课,上好课,愿意让督导室听课的状态,这是要用心去想、去做的事情。

2.3运用TQC中PDCA机制进行革新

TQC是上个世纪60年代产于美国工业中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目的在于通过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用最小的投入成本使产品效益最大化。运用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中,也是很适合的。要形成一套整体联动机制,对影响教学环节的各个因素都加以分析、监控、总结、整改,要不断形成上升的质量提升状态,要在全校各个领导层面上形成教育教学质量为重,就业质量生命线的理念,要加强各个层面的督导联系,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动态控制的良性质检作风。

3结论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逐步下降,在这样一个不利情况下,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扭转这个局面。对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挑战和机遇并存,科学采取有利的客观评价标准、强劲的督导评价体制、因地制宜的因材施教和科学的质量提升准则将是我们未来努力工作的方向,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搞好职业教育,输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N].中国教育报,2005-11-04.

[2]蔡炎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Z].教高[2006]14号,2006-11.

[4]邵建东,王振洪.高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及整合培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3).

[5]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11.

作者:殷雨时 单位: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第七篇:云南民族文化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摘要】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依赖于教育,高职院校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这一任务,而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尤为明显。本文主要探讨云南民族文化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旨在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促进各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和谐发展。

【关键词】民族文化;高职;教育教学;途径

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繁荣璀璨的民族文化。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在校大学生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致使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难以代代相传,这种趋势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丢失,更是整个世界文化遗产不可估量的损失。由此可见,研究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民族文化传承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学校教育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途径,高职院校同样担负着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任。本课题通过研究分析总结出了云南民族文化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如下:

一、公共课程

通过对云南多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学校都开设了《大学语文》、《人文素质》、《大学体育》等公共课程。公共课具有操作性强、普及面广、受众多、接受度高、有效性得以保证等诸多特点。因此,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公共课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首要途径。以《大学语文》为例,各学校可编订校本教材,凸显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在课文的选择上要符合本地区的民族情况,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促进学生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能力的发展,增进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云南省的少数民族中白族、纳西族、藏族、傣族最具代表性,然而这些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在云南各高校选用的《大学语文》教材中却少有体现。由于受教材篇目限制,少数民族文化不可能每一个都出现,但一些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应当多少有点反映,否则将会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的认识淡化,逐渐被汉族文化所同化。因此,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应当增加反映云南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文学作品,例如:《云南的歌会》、《孔雀胆》、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白族的《山花碑》、纳西族创世史诗《创世纪》、傣族叙事长诗《娥并与桑洛》等等。

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要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目标,就必须重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云南的部分高职已经开设了与民族文化相关的课程,课程内容体现了国家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各少数民族文化基础知识。例如: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文化事业管理专业,开设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概论》、《云南民族民间工艺》、《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工艺与文化》等课程,体现和包含了地方民族传统文化,尤其突出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正确认识,还可以调动教师了解和研究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热情,教学相长。

三、“产、学、研”结合

高职院校一要加大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宣传、传承力度,以适应云南民族文化发展研究的需要,引导民族文化研究走上为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教育发展服务的正确轨道。二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力度,把学科建设与地方民族民间文化有效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产、学、研相结合的中心,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以昆明艺术职业学院为例,与BMW中国、云南映象合作建立云南映象传承中心,为保护和传承云南优秀民族文化提供资金和平台支持,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为社会和用人单位培养了一批专业过硬、适应能力强、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职业型艺术人才。“彩云班”学生于2009年11月22日正式登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像》的舞台,反响不凡。

四、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应该积极开展民族特色活动,创造适合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校园环境。学校教育因其自身的诸多优势,非常适合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文化活动,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为民族文化教育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这不仅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继承了自己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其它少数民族文化,开拓了文化视野。例如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为了充分展示出云南少数民族的特色与风俗,传承并发扬云南民族文化,学校开展了“321”工程,具体要求每个学生会唱3首云南少数民族歌曲,会跳2个云南少数民族舞蹈,会1种云南少数民族乐器或者技艺,从而凸显“彩云之南”的民族文化。五、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是制约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授课内容、方式和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以及对问题的理解,都会渗透到他所教授的课程和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对学生感知和接受信息,形成自己的人生观、民族观、文化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挥学校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就必须依靠教师的力量,因此,建立一只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关键所在。可以从三方面加强:一是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在对教师的培训过程中,应始终把他们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核心力量,鼓励他们加深对所在民族地区历史及文化的了解,系统的进行民族文化的教育,使他们充分掌握民族文化知识,从而理解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最终自觉承担起民族文化传播者的角色;二是加强各大高校的交流,尤其是对民族文化研究颇深的学校,不仅增进各自的民族文化知识,还能对我国民族文化人才培育做出巨大贡献;三是更多的人才吸纳,将民族文化方面有独到见解或者造诣深厚的人才吸纳过来,这样有助于更多人才的培养。可以聘请当地的一些民族艺人、团体等指导学校的民族文化传承工作,欢迎他们为学校的民族文化教育工作提出宝贵意见,不断丰富民族文化教育内容,推进民族文化传承的不断发展。六、新媒体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高速发展的网络化信息时代。当科技发展到以智能手机、电脑等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文化的主要载体时,我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微”文化、bbs等已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时代的网络优势,通过这些新兴的、传播面广、传播迅速的新媒体,将我国的优良民族文化加以传承。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族文化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多种多样,根据云南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本文遴选出了较为有效、可行性较高的几种,希望对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冉光荣.应当重视民族文化传承的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论纲•序[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1).

[2]童绍英.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与学校教育结合形式初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12).

[3]曹能秀,王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作者:谭苏 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第八篇:做好高职语文教育教学的策略

【摘要】高职语文是提升高职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科目,起着传承文化,启迪学生智慧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高职院校的职业性,使得语文教育教学被边缘化,语文教学效果不理想。高职一线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责和作用,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的教学目标,从教学观念、手段和方法上加以改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全面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语文;定位;教学模式;辅助;专业课

随着中职学校相继升为高职院校,高职语文教学却越发难教。课堂上,学生精神不振,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样沉闷的课堂气氛下,教师只能唱“独角戏”。没有活力的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无从谈教学质量和创新。造成高职语文课堂今天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语文教师和学生扮演了相应的角色。然而,语文对学生文化教育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作为高职一线语文教师首先应奋起革新,重新审视、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学目标,从教学观念、手段和方法上与时俱进,着力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期从根本上改变高职语教学的现状。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高职院校做好语文教学谈一些看法和做法,与同仁共勉。

一、打破传统观念,重新定位高职语文教学目标

高职语文教学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继续深化完善高职生的文化素养,传承优良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辅助专业课程教学,全面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有效性。只有深刻认识高职语文的重要性,给其重新定位,才能确保高职教育教学真正达到育人目标。而要科学定位高职语文学科教学,应该联系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将语文教育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为培养高职技能人才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

1.传承文化,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感。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扬,作为中国人,应该掌握丰富的汉语文化,同时,其应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和积极向上的情感。市场经济环境对高职生的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语文教学应肩负起传承文化和培养学生高尚品德的重任,为学生毕业胜任职业岗位提高支撑。

2.辅助专业课教学,为学生深入学好专业课提供支撑。专业课学习需要深厚的语文功底作为支撑,撰写报告、论文都需要深厚的语文能力,而深入理解和记忆专业术语,更加需要语文水平作为保障。如今,很多高职院校走极端,干脆将语文学科教学取消,这样边缘化语文学科的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实为不利专业课学习。

二、做好高职语文教育教学的策略

提高高职语文教育教学的地位,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将语文学科纳入到高职教育体系中来,视其为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学科教育。作为高职一线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革新传统的教学观念,结合高职生的专业实际,以促进专业课教学为出发点,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1.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参与学科教学的积极性。放下老师的架子,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堂教学,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的前提。师生之间互换角色,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需要教师转变观念,运用网络多媒体、翻转课堂教学等先进的科技和教学模式助力语文教学,同时,还要采取演讲、征文、语文知识大赛等形式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高职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教师应尽量放宽对学生学习的束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例如,教材中的课文教学,每学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写课前预习笔记,通过查找工具书或运用网络解决遇到的问题。要求上课时,各学习小组推选代表试着讲课,各小组要轮番试讲,其他小组进行评价。通讲布置课堂试讲课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学习的积极性。

2.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课外阅读可以为语文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语文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符合高职生的课外读物,同时,督促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到图书馆借书或浸读在图书馆一定时间。高职院校图书馆有着丰富的课外读物,且大部分读物都是根据本校的专业实际购进的,应充分利用这些难得的资源助力高职语文教学质量大幅提升。为了较好地推进课外阅读,教师应定期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不同活动,促进学生阅读。例如,开展阅读演讲比赛,指定几本好书,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然后开展小组演讲比赛,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再如,开展撰写课外阅读心得体会、向大家介绍一本好书等活动,有效促进课外阅读。

3.着力加强学生语言能力,为就业胜任岗位口才需求作准备。市场经济环境下,对大中专毕业生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的岗位招聘,具备较强语言能力的学生自然会得到企业的优先录用。语文课堂对于全面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最具优势,实践教学中,语文教师有责任侧重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针对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一定要多给他们机会发言,当众朗诵课文、每节课前的即兴演讲等等,通过长期不懈的语言能力锻炼,学生侃侃而谈,能够以最佳的语言表达所思所想,有效提高交际的成功率,为顺利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4.突出人文性,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充实文化需求。高职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应注重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语文素养。总之,高职院校应积极开设语文学科教学,一线语文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改进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其学习兴趣,着力全面有效提充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米娜.高职语文教学当如何突出人文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4(34).

作者:王瑞香 单位:河南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第九篇:影响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与对策

摘要:一个学校所取得教学效果的好坏与这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息息相关。影响学校教学效果的因素可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本文就影响现今社会高职高专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和应变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教学质量;高职高专学校;应变对策

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高职高专学校教育在国家的扶持下飞速发展。在教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也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只有真正了解影响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才能制订出相应的对策并对问题加以解决。

一、影响高职高专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客观因素

1.影响高职高专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因素国家教育部门对高职高专教育学校的发展建设一直以来都有明确的指导方针。但落实到有关高职高专规划指导方针的具体内容上,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我国各大中小型高职高专学校的扩大发展上,国家教育部门政策扶持力度薄弱,学校教学资源短缺的现象一直存在。在国家投入落实到学生的经费输出数目上,高职高专学校的学生所得到经费的数量有时甚至不能达到本科院校学生所得经费数目的一半。这严重影响了高职高专学校的教学质量。

2.影响高职高专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观因素在我国现阶段的大部分高职高专学校中,无论是学校的领导者,还是负责授课的教师,很大一部分都保持着传统教学、办校的陈旧观念,教育认知不清、办学目的不明以及学校发展方向不定的问题就是这种陈旧观念的必然后果。

二、提高高职高专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相应对策

1.实施教学制度改革,壮大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真正培养出具有自己独特教育特色的强大师资队伍是高职高专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先决条件。一个学校中,教师教育水平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直接因素。学校要大胆创新,推行校内教学制度改革,在遵循国家政策要求的基础上,立足学校现状,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和提高在职教师的个人教学素质,必要时可以为在职教师或者新入职的年轻教师提供岗前培训、教师之间的工作经验交流、留学深造等一系列有助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文化素质培养和提升的便利条件。

2.完善教材选取,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在学校教材的选取上,高职高专学校不一定选用其他重点本科院校名师编撰的授课教材,可以倡导鼓励本校有能力的教师自主编撰授课教材。本学校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误区,可以在结合本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完成教材编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直接促进作用。在高职高专的校园内,可以选择性建立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及时有效地开展在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活动,可以更加直接有效地发现在职教师在给学生授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授课教师可以快速、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并尽快实施。

3.创新招生专业,适应市场需求高职高专学校在一味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要不断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及市场所需人才设立专业。专业课程的设置要适应时展的需要,尽量可以体现出本校办学、教学的特色,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多变的市场需求与稳定的教学工作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处理毕业生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关系。要在提高高职高专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帮助学生实习就业。在现今社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教师教学资源欠缺,国家政策扶持力度薄弱等一系列现实背景条件下,高职高专学校只有在充分认识办学中的欠缺和不足,才能够更好地提出相应对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结语

总之,高职高专学校想要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在结合现实教育办学情况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采取对策。有系统化、理论化的教学管理方法与科学的办学方针做保障,才能真正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卫敏.影响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与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2-83.

[2]国洪建,梁补女,张振宇,高文琪.高职高专院校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因素探析及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11):13-15.

[3]张煜.影响高职教学质量的因素与对策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6(6):230.

作者:冯秋梅 单位:河南推拿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