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方基层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加强思考

地方基层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加强思考

摘要:昭苏县作为西北边陲的农牧业大县,农牧民党员占了相当比例,加强基层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势在必行。近几年,昭苏县从规范农牧民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创新农牧民党员培训形式,增强农牧民党员获得感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探索基层农牧民党员队伍建设新方式,逐步提高基层农牧民党员综合素质。

关键词:昭苏;党员;农牧民;教育学习

指出:“建立学习型的政党,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当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必须不断加大党员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党员队伍素质能力,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在新疆,农牧民党员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中坚力量,是带领广大农牧民群众振兴乡村的主力军,因此,抓好农牧民党员教育工作,是加强和改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长远根基。为切实发挥昭苏县农牧民党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昭苏县就如何建设高素质的农牧民党员队伍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座谈讨论、资料收集、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农牧民党员教育进行深入研究。

一、昭苏县基层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昭苏县现有党员8740名,农牧民党员3796名,占全县党员总数的43.43%,占农牧民总人数的3.55%;少数民族党员5855名,占全县党员总数的66.99%;35岁及以上党员6635名,占全县党员总数的75.92%;大专以上学历党员4578名,占全县党员总数的52.37%。根据2019年党员统计数据分析,昭苏县农牧民党员所占比例较大,且学历层次较低,基层党组织后备人才缺乏。近年来,昭苏县在具体实践中,顺应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精确把握农牧民党员的思想脉搏开展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学习内容“新”起来,开展各类知识培训为切实提高农牧民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三年来,昭苏县累计举办基层农牧民党员集中培训班29场次,培训农牧民党员近3442人次。以自治区套餐学习计划为载体,村级远程教育站点为平台,开展惠民政策、畜牧业养殖、医疗卫生、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等实用技术培训280场次,培训农牧民党员5250人次,依托农牧民夜校开展农牧民党员政策学习及专业技术培训,已实现全覆盖。为解决昭苏县域内培训资源欠缺的问题,先后选派162名草根宣讲员、致富带头人、电商、新发展党员等农牧民党员赴县外学习,使大家开阔了眼界,拓宽了农牧民党员增收致富的门路。

(二)日常教育“红”起来,用好党建红色资源为提升农牧民党员党性觉悟,增强党员爱党爱国精神,昭苏县大力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七红”教育活动,即读一本红色书籍、唱一支红色歌曲、出一期红色简报、讲一堂红色党课、看一场红色电影、去一次红色基地,写一篇红色日记。依托农牧民夜校,开展党员“唱红歌、感党恩”主题活动,全县唱红歌覆盖率达100%,进一步烘托了红色教育氛围。为传承“红色”精神,将“格登碑”“知青馆”“党史馆”打造为党性教育基地,依托主题党日活动和党员教育培训班开展现场教学261场次,进一步增强了农牧民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提升了农牧民党员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培训质量培训质量“精”起来,确保内容因地制宜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充分整合互联网、乡镇党校站点、示范基地等优势资源,建立微信群、QQ群,定期分享政策理论和技能知识,真正让新媒体成为党员群众脱贫致富的好帮手。在全县评选党员示范户82户,打造党员示范基地10个,增强了广大农牧民党员的责任意识;发挥县、乡党校主阵地作用,确保基层党支部书记及时充电,发挥好领头羊作用。截至目前,86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实现了教育全覆盖。针对牧民党员流动性强、居住分散的特点,将5个边境牧区站点升级打造为牧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在草原深处搭建起“党员之家”,定期召开党小组会议、民主评议会、党员大会,组织党员学习、开展党组织活动等。同时,组建“马背上的宣讲队”“党员志愿服务队”不定期送教送学,将党的声音传递到牧民的毡房。2019年以来,通过牧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开展各类党组织活动155场次,参加的牧民党员达2500人次,发放学习资料1.5万份。

(四)成效转化成效转化“实”起来,带动党员增收致富昭苏县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组织力。喀拉苏镇塔斯阿尔纳村充分发挥党组织先锋引领作用,使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依托壮大村集体经济政策支持,打造首个昭苏特色种植产业观光示范园,形成以新疆紫草、中草药栽培和苗木种植为一体的产业观光示范园。村级党组织通过入股分红的形式,实现村集体经济从2017年的5万元增长至2019年的45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跳跃式”增长。乌尊布拉克乡以先锋引领为抓手,实施致富带头和“党员示范户”挂牌行动,设置党员示范岗,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二、昭苏县基层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昭苏县积极发挥农牧民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主力军作用,在提升农牧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上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牧民党员队伍结构,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基基层党组织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机制不健全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农牧民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重视不够,在农牧民党员中的引导作用发挥不明显,未结合实际建立农牧民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在调研中了解到,有些村(社区)级党组织开展教育活动缺少针对性,大部分农牧民党员不愿参加组织活动。

(二)农农牧民党员结构不合理,学习积极性不高根据数据分析,在农牧民党员中老龄党员、低文化素质党员占了相当数量,导致部分农牧民党员的党性意识不强,没有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因年龄和学历限制,农牧民党员对政策法规、科技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对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致使农牧民党员对组织的传统教学内容缺乏兴趣,培训参学率不高。农村党员管理不规范,长期不在本地居住的农牧民党员未及时将党组织关系转出,组织学习存在困难。

(三)教教育培训形式略显单一,培训效果不明显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存在培训资源短缺、培训手段单一、培训方法程式化的现象。围绕“学什么”“怎么学”“如何用”开展了调查,大家普遍认为组织学习及开展“”方式单一,内容枯燥,没有真正结合农牧民党员身份、年龄、职业等差异开展培训,致使培训针对性不强,缺少吸引力,教育效果不明显。

(四)农农牧民党员教育管理的经费保障不够完善昭苏县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大部分村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低,开展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外出参观学习、联系帮扶等多项活动都要建立在资金的支持上。基层党组织开展农牧民党员教育活动的资金有限,因资金限制每年只有极少一部分农牧民党员能够赴县外参加培训。比如,根据2019年数据分析,昭苏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0—10万元的薄弱村34个,占46.6%;10(含)—30万元的一般村35个,占47.9%;30(含)—50万元的强村4个,占5.5%。

三、加强昭苏县基层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的思考

(一)完善农牧民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完善农牧民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确保教育培训规范化要从整体上让农牧民党员教育有新突破,必须从机制上入手。在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呈现从业多样化、流动频繁的新形势下,传统的集中统一培训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习需求,需要统筹县乡党校资源、社会资源和实训资源,建立重点培训、乡镇普遍轮训、实用技术专门培训的分级分类培训体系,推动农牧民党员教育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乡镇党委针对农牧民党员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完善本乡镇农牧民党员教育管理相关制度、激励约束机制和层级负责制,对农牧民党员参加培训状况造册登记,严格考勤、考核等制度,加强党员日常培训的管理,并由乡镇党委牵头每年开展一次检查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实行奖惩。进一步明确基层党支部抓农牧民党员教育的职责,形成党组织书记牵头抓、支委班子成员配合抓、党小组长具体抓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实行优秀党员帮带机制,即从机关选派一批优秀党员,每个党员包管一个责任区,作为宣传联系、了解倾听呼声、服务引领本区域内农牧民党员的重要载体,形成“一帮一”的良好局面。

(二)激发农牧民党员内在动力激发农牧民党员内在动力,保持队伍纯洁性为增强农牧民党员教育的针对性,根据年龄、学历、职业不同,划分农牧民党员队伍类型,结合党员类型,分层次分类型开展教育管理活动。规范农牧民党员管理,对长期在外地居住的党员按照规定及时将党组织关系转出;结合每年民主评议会,对长期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不参与组织分配工作的农牧民党员,按照不合格党员进行处理,不断优化农牧民党员队伍。充分发挥乡镇党校作用,分门别类地提出培训计划和培训需求,有的放矢地抓好农牧民党员经常性教育,不断提升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定期举办切合基层实际的农牧民党员致富技能培训班,开展以畜牧业养殖、汽修、驾驶、烹饪等为主的技能培训,增强农牧民党员致富能力,提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同时发挥好党员示范户和示范基地的作用。引导农牧民党员争当先锋的意识,通过开展老党员讲感人故事、讲社会发展变化,流动党员为家乡建设献“良方”等活动,让农牧民党员提高参与意识。

(三)创新农牧民党员培训形式创新农牧民党员培训形式,增强农村党员获得感农牧民党员是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骨干力量。在农牧民党员培训中,要真正做到“缺什么、补什么”,结合实际采取外出参观学习、现场观摩及邀请先进人物作报告等多种多样形式,增强培训效果。加大网络信息技术利用力度,针对农牧民党员平时忙于农牧业生产,没有时间参加集中学习的实际,充分利用微信、学习强国等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结合昭苏县实际,定期开展畜牧养殖技术、牛传染病防治及畜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邀请县内外专家现场讲解,确保农牧民党员群众即学即用。充分利用外出流动农牧民党员在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组成现身说法宣讲团,引导身边的人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每年召开一次农牧民党员“双评”活动,根据党员综合表现进行评定,对评定为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也可直接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力量。同时,做好困难农牧民党员的关心关爱工作,对一些年老体弱、家族困难的党员,经常性开展帮扶活动,并以送学的形式进行走访慰问,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更新观念。

(四)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在资金支持上给予倾斜,建立农牧民党员培训教育专项经费,列入地方财政和党费预算,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按照基层党组织农牧民党员数量给予划拨学习教育经费,保障基层党组织开展农牧民党员教育管理活动。进一步完善县级党校及乡镇基层党校软硬件设施建设经费保障,抓好乡镇党校网站建设和农牧区远程教育站点标准化覆盖的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Z].新华社北京,2019.

[2]张丽君.新型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2.

[3]刘峰,王晋京.新时代好党员的标准[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曾永沛 单位:中共昭苏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