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村地区民族器乐特点及教学浅析

农村地区民族器乐特点及教学浅析

“民族器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情感维系意义重大。历经几千年发展,民族器乐在历史中孕育、在传承中精进,通过与民歌、曲艺等多种音乐形式的融合、碰撞,形成了一门璀璨的独特文化艺术。回顾历史,前人的开拓创造为我们留下了各具特色的民族乐器、丰富多样的演奏形式及灿若星辰的民族器乐曲。驻足当下,如何“擦亮”传统艺术瑰宝,立足民族器乐特点、传承民族器乐精神,是民族器乐新时代篇章里必须书写的重要一页。与此同时,农村地区作为民族器乐的生长土壤,更应重视民族器乐的传承,而教学作为最广泛最有效的作用形式,自然应纳入农村地区民族器乐的发展视域之中。如何拨动农村民族器乐“和弦”,须在农村地区民族器乐的教学探索研究中寻找答案。

中国民族乐器繁多,从先秦时期的钟、鼓、磬到汉唐传入的羌笛、琵琶、筚篥再到宋元明清时期以琴、瑟、弓为代表的弹弦乐器,从乐器的流变中我们可以窥见民族器乐的特点。一是各自彰显独特个性。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音量、音域、演奏方式各有特色。以外观颇为相似的箫和笛为例,二者的激振方法和共鸣方式有所差异,音色也迥然不同,前者音色柔美、秀雅,后者清脆、嘹亮。二是音色仿生能力强。以二胡为例,它既可以模拟呦呦鹿鸣,又可以模仿嘤嘤哭泣,对于不同的场景刻画惟妙惟肖。这取决于二胡的内外定弦的音高与弦的张力适宜,以及琴筒的一侧是用蟒皮或其他动物的皮所蒙制。三是演奏技巧丰富。如唢呐有单吐、双吐、三吐、弹音等技巧,二胡也有快弓、慢弓、顿弓、抛弓等弓法。立足于民族器乐的特点,对于农村地区民族器乐的教学探索也会有更多真知。

重视内涵教育,明晰育人目标。结合学术研究和实践情况来看,农村地区民族器乐教学长期以来停留在纯技术层面,忽视了民族器乐教学的本质和内涵。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承载,民族器乐的教学应当在“如何”的技法层面往上升至“为何”的内涵层面,既要让学生明白“怎么做”,也要知晓“为什么”,所谓“知其然”者为工匠,“知其所以然”者为专家。只有将民族器乐的内涵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让学生感受到器乐是有根有底、有血有肉的存在,农村地区民族器乐教学方能立住、稳住。

丰富课堂形式,探索多维教学。中国的民族乐器各有特点,音色变化较为丰富,因此在教学中应着力探索多元教学方式。以视听结合法为例,即在教学时以多媒体技术呈现民族器乐,连接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如,教师在讲解民族乐器二胡、唢呐时,可以辅之以二胡、唢呐的图片或音视频,这样学生对乐器的外观结构和音色特点也会有更为立体直观的认识。此外,还有对比欣赏法,即选取风格相似或者音色相近的民族器乐,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学习细微之处;或采用分段欣赏法,将完整的器乐作品切片,让学生在不同的音乐片段里感受作者创作情绪的起伏跌宕。

立足乡村音乐,敢于守正创新。农村地区的民族器乐有着独特的文化土壤,农村的民族音乐和地方音乐构成了农村民族器乐的基础和底蕴。以民乐电影《百鸟朝凤》为例,该电影讲述了农村唢呐匠们对民族器乐的坚守和传承,也正是立足于乡村音乐文化土壤,电影主角焦师傅和他的小徒弟才能“把唢呐吹进骨头缝儿”。因此,在农村地区的民族器乐教学中,要以民乐、乡乐作为载体,让民族器乐真正发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教化作用。

总之,民族器乐的教学对于农村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意义重大,民族器乐教学改革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在西洋乐器不断踏进国门的今天,民族器乐应多保有一份警惕和关注,农村地区对于民族器乐的教学探索还有待更深入、更广泛、更开放。对此,哈尔滨出版社于2021年3月出版的《民族器乐演奏与教学艺术探索》作为一本专门研究民族器乐教学的专著,亦能提供一些新的见解。该书从民族器乐的历史发展、演奏形式、创作技巧的角度出发,对民族音乐教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和路径探索进行了阐述,最后总结出了一套针对民族器乐教育教学的策略。该书对于民乐教师理论基础的夯实、专业素养的提升及教学方法的创新,均有所助益。

作者:陈赛君 单位:长江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