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少数民族音乐人才个性化教学探析

少数民族音乐人才个性化教学探析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多元化,教育改革领域也变得多元化、全面化,这体现在各个学科领域的改革,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也在改革的范围之内,这也标志着我国越来越重视音乐人才的个性化培养。笔者从宏观上对少数民族音乐人才培养的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通过个性化教学方式培养比较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文化的发展增光添彩。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人才培养;个性化教学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组成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人才的培养,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都在探索中开展,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足之处。黔东南是少数民族集中的地方,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资源,为了传承、弘扬黔东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探究个性化教学,培养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人才,是黔东南地区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与少数民族地区实际结合,制定培养目标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在教育领域,国家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进行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早在2006年就开始实施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有时候也称为西部计划),并委托全国多所高校进行联合培养。目前,全国大部分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高校,基本都有此项计划指标,其目的就是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比较多的合格的音乐人才。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它们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一块瑰宝,同样也是中国音乐的一面旗帜,它和内地的音乐手法、表现形式、音乐风格、特色皆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为了培养出更具特色且更为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采取一些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在与时俱进的社会浪潮中,音乐的发展也应如此,学校和教师必须确立独特的培养目标,树立目标意识,因为目标具有导向作用,能对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行为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作为终极目标,使学生能够将他们所学到的音乐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与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相融合,这样在时代的潮流中,始终有本民族音乐的声音。再者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出少数民族的地区优势,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音乐与全国其他地区音乐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近两年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在凯里以及凯里市下司古镇举办过两届中国国际民歌合唱节,邀请了国内外著名合唱团参加展演,凯里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派出了以苗族、侗族合唱为主的多支民歌合唱团参加展演,利用本地区音乐文化资源,发挥少数民族地区优势,在与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对话上做出实验性的尝试。

二、结合教学现状,探索合理的教学模式

我们对少数民族音乐学院的生源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在这个基础之上,开始探索合理有效的教育培养模式和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一方面,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知识背景也不尽相同,学习水平和能力更是大相径庭,其中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家乡地处偏僻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普遍信息闭塞,观念更新速度较为缓慢;同时,这些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对于本民族的民俗文化与知识掌握和理解得比较透彻,这是他们的优势,但是缺少更加专业的和深入的音乐理论方面的专业指导。如果能辅之以深刻的、专业的指导,尽可能地激发他们在民族音乐方面的潜力,加强实践训练,长此以往他们必定将在民族音乐的传承、弘扬和创新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针对少数民族地区音乐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结合笔者从事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应采取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知识相结合、由浅入深的基础性教育模式。简而言之,就是在给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上课时,注重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在基础技能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舞台展演和演奏能力;作为教师,要及时、善于发现不同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和个性,针对他们的个性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置一些个性化的教学课程,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之上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总之,教师要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地域现实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个性化教学发展的必然规律,也顺应了个性化教学潮流。

三、探索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为了教学目标铺展开的一个大的框架,也就是一个具体而大概的计划,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核心要素,由于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学习背景参差不齐,应该以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音乐人才多元文化作为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认知目标入手,加强对缺失的文化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多元化培养,优化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尽量发掘其自身对于本民族民俗文化的优势;同时,对少数民族学生可以考虑制定针对性的基本技能目标,为他们制定科学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在学生的情感目标方面,培养学生包容的、多元性的价值观,树立平等意识,尊重民族文化的差异,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在这样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基础之上,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发挥学生的创作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情绪和创作灵感。

四、少数民族地区教学资源整合

针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充分利用各种可利用资源对学生加以引导,实现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模式,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意识和舞台展演能力,激发他们学习本民族音乐的兴趣,大概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文本材料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专业教材和图书馆书籍,做好读书笔记。为什么要这样引导呢?主要是因为这些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一般对于本民族的民俗文化知识和技艺掌握得较好,但是对于本民族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把握不好甚至是一片空白,这就需要高校教师的引导,引导他们怎么去发现、发掘这些未知的领域。其次,要引导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了解认识音乐文化研究的特色资源,并与时俱进,学会掌握处理高科技方面资源资料的能力,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因为当下是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进入高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要学会怎么利用电子资源、怎么查找与本民族相关的电子资源。最后,进入高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都是来自全国各个不同区域、不同民族,其本身都带有本区域、本民族的特色和生活信息。各民族同胞齐聚一堂,可以借此学习机会,利用彼此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交流和探讨,在差异中寻找创新点、寻找彼此需要的知识,同时无形中也了解了各个民族的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和民俗民风,对于将来自己在本民族音乐文化领域的创作会起到推动作用。

五、加大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投资力度

国家和各个地方政府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少数民族音乐相关研究的吸引力,比如设立专项基金和专项奖学金、安排专项科研课题、增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其目的就是鼓励少数民族地区的有识之士和人才在此领域做出应有的贡献和付出,鼓励他们勇于实践和创新;另外,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在人才引进上同样要加大力度,可以通过高校教师之间的互相流转聘用、联合培养等方式促进多元化交流,更好地发挥本学科优势,携手共进,共同发展。国家和地方出台的这些措施,对于少数民族地区音乐人才的培养是一种莫大的动力,也是一项“功在当下,利在后代”的工程。

结语

少数民族音乐的个性化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究才刚刚起步,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如何制定出一套更加适合少数民族音乐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是从事该类教育的工作人员的重大责任,此项任务任重而道远,还需广大教育者共同努力,一起为少数民族地区音乐人才的培养奉献自身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韦克甲.我国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政策的研究———以国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为例[D].西南大学,2013.

[2]乐琴.探究少数民族高层次音乐人才培养的个性化教学设计[J].中国音乐教育,2013(05).

[3]乌日古木拉.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3.

[4]杨皎.高校少数民族声乐人才培养研究———糜若如少数民族声乐教学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1.

作者:肖育军 肖箫 单位:凯里学院音乐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