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教育品质研究

农业教育品质研究

1调查对象及内容

1.1调查对象随机发放[2]

调查问卷650份,发放对象为陕西(50份)、北京(50份)、天津(220份)、吉林(65份)、内蒙古(65份)、湖北(50份)、沈阳(50份)、浙江(50)、重庆(50份)9个地区的农业高校。调查对象男、女比例为1∶1[3],即在校大学生、已经工作的毕业生及学校教师等。共回收问卷514份,其中,有效问卷420份,有效率81.71%。

1.2调查内容

为了解现代高等农业院校的教育质量品质,找出现存问题,调查问卷共设68项题目,其中,1~12项是个人基本信息,13~58项是各种教学服务品质,59~65项是各种教学服务品质排序,66~68项是主观题对存在问题的意见建议。笔者通过调查,将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划分为7种品质,其中,13~15题属于学科专业品质类型题;16~23题属于教育服务品质类型题;24~32题属于环境品质类型题;33~39题属于管理服务品质类型题;40~47题属于保障服务品质类型题;48~50题属于品牌服务类型题;51~58题属于人才培养品质类型题。将这7种品质贯穿于调查问卷中。调查问卷设计了“期望的教育质量品质”和“感知的教育质量品质”2项问题,且使用变量={很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很重要}[4],数字化对2项问题的评价标明等级,最终根据期望和感知的对比对每种高等教育品质进行点评,找出在每种品质所存在的问题,以意见和建议的形式提出来,最终实现其意义。

2调研结果及统计分析

2.1符号说明X1、X2、X3、X4、X5分别表示“很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很重要”;A表示题目总量;“1”表示学科专业品质,“2”表示教育服务品质,“3”表示环境品质,“4”表示管理服务品质,“5”表示保障服务品质,“6”表示品牌品质,“7”表示人才培养品质;i,j=1,2,3,4,5,6,7;dij表示i与j之间的最短距离。

2.2调查结果统计由于调查问卷是随机发放到各个地区的农业院校,为了对高等高校教育质量品质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分析,则需要整合9个地区的调查结果。为了精确得到研究结果,该调查问卷将高等教育质量品质分为7种,最后综合整理得到7张关于高等教育质量品质的表格,笔者仅进行人才培养品质和教育服务品质分析。

2.3教育服务品质分析

教育服务品质在问卷中的设计主要采用内容多元化的方法,即涉及面广,因此该品质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教师业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授课和实践教学。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处理得到教育服务品质总表。由表1可知,教育服务品质的期望值和感知值差别较大,差值在-19.48%~28.57%。通过分析问卷发现期望和现实感知之间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①由于现实教育服务品质的不完善,使得大学生更想拥有期望中的教育服务品质;②由于现实教育服务尚未认识到其在学生群体的重要性,减弱了与大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③由于大部分高等农业院校教育仍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和内容,未及时采取新的教学方法等,使得当代大学生认识不到现实教育服务品质的重要性。由此进一步说明教育服务品质下的教育业务、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教师授课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教育部门针对这5方面的内容提出相关的意见、建议以及新的教育措施。

2.4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模型对问卷进行分析

2.4.1系统聚类分析模型。利用聚类分析定义分类后类与类之间的距离,找出具有最小距离的类型合并,合并后重新计算类与类之间的距离,直到所有样品归为一类,最后绘制聚类谱系图。笔者利用MATLAB编程语言,使用聚类分析函数库[5]提供的函数进行编程求解。(1)数据变换处理:使用MATLAB聚类分析函数库提供的zscore()使数据标准化。(2)计算各变量之间的距离,并将距离最近的2个品质并成一类,其中,Gi与Gj之间的最短距离公式为:dij=minxi∈Gi,xj∈Gjd(Xi,Xj)使用pdist()函数实现最短距离的计算。其中,Xi与Xj也表示7种教育品质;Gi与Gj为Xi和Xj的子集。(3)选择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并将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如果类的个数大于1,则继续并类直到所有变量归为一类,其过程如下数学描述:设xik为Gi中的第k个变量,ni为Gi中变量个数。某一步,Gp和Gq合并为Gr,则Gr与Gk(k≠p,q,r)距离drk=min{d(xrl,xkm)/l=1,…,nr,m=1,…,nk}=min{min[d(xp1,xkm)],min[d(xql,xkm)]}=min{dpk,dqk}使用cophenet()函数计算由距离返回向量的相关系数。(4)绘制系统聚类谱系图,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或不同的分类原则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使用dendrogram()函数绘制聚类谱系图。

2.4.2系统聚类分析模型应用分析。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的目的是将基于问卷的7种高等教育品质进行分类。通过对高等教育品质的期望值和感知值的系统聚类分析的比较,找出期望分类与感知分类之间的差异。根据图1将大学生现实感知到的7种高等农业教育服务品质分为两大类,即{1}和{2,3,4,5,6,7};分为三大类,即{1}、{2}和{3,4,5,6,7};分为四大类,即{1}、{2}、{6}和{3,4,5,7}…不同的分类结果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由于我国贫富差距较为严峻,对于不同地区在教育经费的投资也会有不同。若将大学生期望的7种高等教育品质分为两大类,即{6}和{1,2,3,4,5,7};分为三大类,即{1}、{6}和{2,3,4,5};分为四大类,即{1}、{6}、{2,7,5}和{3,4}…不同的分类结果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若分为四大类,分别为教育服务品质和管理服务品质、环境品质和管理服务品质、保障服务品质以及品牌品质,这说明在大学生期望的教育品质中,期望所在学校是品牌学校,或是希望学校的保障措施精细。综合分析图1、2,得出期望分类和感知分类之间的不同点:①感知的分类无论分为几类,学科专业品质都被分为一类,而期望的分类则是品牌品质,被分为一类;②感知的分类最多分为6类,而期望的最多分为5类;③感知的分类无论被分为几类,环境品质和管理服务品质始终为一类,而期望的分类,不仅环境品质和管理服务品质始终为一类,而且教育服务质量和人才培养品质也被分到一类。

3提升高等农业教育品质的策略

3.1统计分析模型的新策略

3.1.1提升教学品质、业务和方法,培养优秀人才。学生要使用合理的学习方法,教师的职责就是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如:①诚聘优质的教师,提升教师素质,改善教师结构;②稳抓教学质量,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注重改进授课方式,授课应与教师专长相符合等;③多开设教学改革项目研究,特别是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的内容;④定期对教师进行质量评估,作为评量依据;⑤建立教学奖励制度,每年遴选教学优秀教师,定期予以奖励,以此激励等。

3.1.2追求卓越的研究方向,提升自身的真正优势。①建立健全良好的用人机制。引进优秀科研人才,提升自身优势,打造自身品牌。②建立系统化的学术指标。为了提升各个大学的竞争力,吸取各个大学的特色,以策略性规划集中资源,构建基础建设等。总之,在知识社会,组织的目的在于使事实变得更有生产力,亦即有效地让知识具有更大的能量,以开创大学崭新的形象。

3.2系统聚类分析模型的新策略对于大多普通高校来说,可提升弘扬学科专业品质,使该校具有独具特色的专业。同时,稳定招生规模,构建符合新农村建设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进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另外,还应注重诸如保障服务、环境规划等其他品质的培养。由系统聚类分析模型可知,分类的多少取决于各个品质之间的相关性的大小,相关性越大,越容易被分到一组,因此,若想提高高等教育品质需要,应将7种品质紧密结合共同管理,如:①改善教育服务质量,以提高人才培养品质;②在增加精品课程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素质,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等;③改善管理服务品质,以提高环境品质,例如在加强管理学校校园卫生时,提高环境素质,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在环境品质和管理服务品质都做好的前提下,对于高等教育品质比较薄弱的高校,应将教育服务质量与人才培养品质相结合,以满足大学生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结语

笔者将高等农业教育品质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运用多元统计模型和系统聚类分析模型,对我国高等教育品质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达到较好的效果。问卷调查设计合理,其结果分析采用最直观的图表系统分类处理,最终使得调查结果客观、合理、精确。该调查研究方法和分析的结果对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品质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