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经济发展思路(6篇)

农业经济发展思路(6篇)

第一篇:农业经济发展推动思考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又称农业合作社,是指农民尤其是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小生产者为了维护和改善各自的生产及生活条件,在自愿互助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遵守合作社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所组成的企业组织形式。这种新型的农业合作关系,不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归大堆、硬撮合”,而是农民在分工协作基础上的自发性地广泛联合,是农业生产者自愿结合起来,将资金、劳动、技术和其他生产资料作为股份入股,按自主劳动、经营和民主管理的方式进行生产和经营管理,从而实现互利的目的。

1农业专业合作社与的不同之处

农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村有着本质的不同,区别在于:

1.1主体不同。计划经济时期的主体是全体农民,今天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是部分农民。

1.2时期不同。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1.3目的不同。计划经济时期的的目的是壮大集体经济,越公越好、越大越好,而今组建的农业专业化合作社的直接目的是使社员加快增收,最终目的是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2010年提前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1.4自愿程度不同。计划经济时期的是在“自愿”的前提下,用行政命令强行组建的,而今的农业专业化是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为了共同的利益组成的。

1.5分配机制不同、社员积极性不同。时期的分配机制是大锅饭,大帮轰,每个人的劳动成果与报酬挂钩不紧密,社员没有积极性,而今的农业专业化合作属股份经济,每个人的劳动成果与报酬紧密挂钩,此外还有股份分红,企业返利,社员积极性空前高涨。

1.6二者的入社资产范围,生产能力与劳动力素质不同。计划经济时期,社员入社资产仅限于土地、车马和生产用具,当时的生产能力、劳动力素质低下,而今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入社资产既包括土地、设备,还包括资金、劳动技术和知识产权,当今的生产能力和劳动力素质都较以前有极大提高。

2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1使农民抗击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

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不能很好地抵抗各种风险,2009年的那场雪灾,农民损失惨重。农业专业合作社运用集体的力量,比单个农户抗击农产品价格与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解决了农民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2.2农业专业化合作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民加快致富的一条新途径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占有重要地位,农业专业合作社大大提高了农民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生产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农业专业合作社比现存的订单农业更适合市场经济,订单农业也签立合同,但当农产品的市场价格高于订单价格时,农民就很难执行订单价格,使企业的风险加大。实践证明: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农企双盈的好事,更是农民加快致富的一条新途径。

2.3提高了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和谈判地位

农业专业合作社要比单个农户的生产规模不知大多少倍,在竞争和谈判中规模大、实力大,能力和地位都得到提高。

2.4农业专业合作社实行

“七个统一”降低了农民的营运成本,解除了农民很多繁杂劳动合作社在内部“统一提供种子、统一生产、统一技术、统一收购价格、统一储运加工、统一品牌销售、统一利益分配”降低农民的营运成本,解除了农民很多繁杂劳动。比如,以前农民只能在简单的育秧棚内一家一户育秧,现在不单育秧,就连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技术等方面都由合作社统一提供,农民不用多操心了。农民在合作社中还能优先享受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营销服务。2.5企业农户实现互利双赢农业专业合作社属股份制经济,这就把企农双方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农民用现金、土地、知识产权入股,入股可分红利,企业也获得了稳定的生产资料、技术和劳动力,合作社的“七统一”可获更多利润。

3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应采取的对策

3.1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建立要因乡、因村、因地、因人而宜。合作社成立的模式、生产的产品、入股的方式(可以是土地、资金、技术知识产权入股),可根据当地的特点不同而有所不同。

3.2大力招商引资,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农村与农户建立合作社,以企业为龙头,实行专业化生产加工、流通模式。

3.3各级政府、各种宣传媒介要大力宣传农业专业合作的好处,各乡村要组织农民到现场参观、观看各种宣传资料,启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我们要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尽快转变观念,行动起来。

3.4县级及其以下政府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各级政府要尊重农民的创新能力,激发农民的创新潜力,营造好各种环境氛围。

3.5县、乡、村各级领导干部要下基层包村、包户,建立专业合作社,但一定要在自愿的前提下,切忌拉郎配。

3.6在组织专业合作社过程中不断完善各种机制和方式,使之更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总之,合作社社员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合作社的机制更加完善,更加适合市场经济与发展需要。农业专业化合作社是使农民增收,加快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途径。

作者:杨桂艳 单位:黑龙江省兰西县兰西镇农村经济管理中心

第二篇:农业经济发展农村财务审计思考

中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中国社会正由传统农业经济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型。虽然国内社会的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制造业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主要经济支撑,但农业仍然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财务审计是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但国内农村财务审计的现状并不乐观,表现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没有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的支持,而且工作缺乏执行力度,还缺乏专业的财务审计管理人员。在这样的背景下重视农村财务审计是非常必要的。

1重视农村财务审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国内各项事业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农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其发展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重视并做好农村财务审计保障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1.1借助财务审计,可以发现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体制下,国内农村主要是农村集体经济形式。在集体经济体制下,农村的财产是集体所有。一方面,大部分农村的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对财务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另一方面,在财务管理方面还有没有专门针对农村的管理制度,导致对农村财务管理监管薄弱。因此在农村极容易发生一些领导干部侵吞集体财产、假公济私、滥用职权等等问题的出现。财务审计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威慑一些领导干部的违法乱纪行为,同时审计过程中还可以及时发现和暴露一些问题。

1.2做好农村财务审计,可以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劳动成果更合理分配、更有效利用

财务审计过程需要对农村财务数据做科学统计与分析,明确集体经济的劳动成果。在财务数据统计分析过程中还可以对农村的主要收入来源做更加深入的分析。当前市场经济竞争激烈,越来越多的农村集体经济开始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引进新产业项目等等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益。农村集体经济获得经济收入的途径越来越多,管理起来也越来越复杂。通过财务审计则能很好地理清经济收入同时科学分配收益。在审计数据的支持下还可以帮助农村集体发现当地经营比较好的项目,集中更多资金投入到有较好市场收益的项目中,实现农村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新时代做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策略

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非常迅速,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要实现农村经济更好地发展,科学的财务管理必须跟上。面对国内农村财务管理及财务审计水平落后的问题,本人结合自己在农村基层的多年工作经验,对当前的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健全农村财务审计制度体系,积极开展农村财务审计人员的培训和培养

农村审计应该有一套专门的制度体系,该体系应充分适应中国农村市场经济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社会一直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各项制度体系和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但也仅仅集中在城市和工业生产制造方面。农村在很多方面开发不足,相应的制度及配套服务也不完善。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套专门针对农村的财务审计制度体系。农村财务审计也是近几年才开始提出来的。积极促成专门针对农村的财务制度体系建设是非常必要的,随着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相信完善农村环境的法制法规将是市场的迫切需求。重视农村经济发展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在财务审计方面重视人才培养更加重要。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比较难吸引和留住人才。在现有的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中培养一批财务审计人员相对还比较能实现。当然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出台更多政策吸引财务审计专业人才到农村服务也未尝不可。

2.2农村财务审计重效率、把握难点、注意细节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多样化。另一方面,近几年以来党和政府极其重视农村经济发展,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对农村的各项财政补贴,例如:退耕还林补贴、粮食补贴、危房补贴、乡村公路建设补贴等等。因此,农村财务审计的内容多而且复杂,而且每一个项目的审计都于农民的切身利益相关。农村财务审计务必要重视效率,切不可因审计影响了农村正常的生产活动或影响了政府补贴的及时发放。另外,农村财务审计涉及的内容多,而且还没有相关的制度体系做依据,审计过程中该以何种方法、审计的重心等等问题都是农村财务审计的难点。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审计的关键要能够随时复查,统计要实物、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方法统一,而且不拖泥带水,统计编制要按照实际情况填制,数据真实。债权债务核对要科学细致,确保账户不出现误差。无论任何财务审计都要注意细节,农村财务审计尤其要细致,数据要科学真实。在此原则上开展财务审计是非常关键的。

3结语

农村财务审计是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工作,对农村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农村财务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但同时农村财务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重视并做好农村财务审计,不仅有利农村廉洁环境的建设,还有利于农村经济更好地发展。

作者:丁艳 单位:吉林省洮南市车力乡农村经济管理站

第三篇:中国农业经济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起步比较晚,不管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技术方面和其它发达国家相比都有比较大的差距,农业的机械化和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息息相关,从各种视角去判断都能得出相当重要的结论,所以因地制宜地发展我国农业的机械化,会对我国的农业降级发展方式有着很大的意义,也有利于带动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与转型。

一、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农业机械化的简介

(一)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简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时农业的经济增长向经济发展产生变化时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我们所说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概念是相同的,但是实际上,它们的重要区别在于经济增长并没有改变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在经济增长中出现的问题并不会因为经济层面的数值增长而消失,经济结构并没有得到改变,一些问题仍旧十分严重,放在我国的农业经济来说,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数值上的增长,还要进行质量上的改变,农业的经济发展方式要从单纯地依靠生产要素的增长转变为效率更高的科学发展的增长,这种带有经济结构转变因素在内的经济增长才能被称为经济发展,这其中重要的环节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农业机械化的简介。农业机械化是指使用先进并且适用的农业机械设备来对农业进行优化和生产经营条件的改善,对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各种效益都有一定的提升,农业机械化是体现在农业的整个过程之中的,它通过机械的装备和技术和农业劳动力、农业特点的结合,对农业中的大部分作业都有提高效率优化效果的作用,所以实现农业的机械化是农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也是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对农业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

(三)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之间的关系。农业机械化有利于农业整体的发展,并且促进农业由生产力的推动模式转向科学技术的推动模式发展,而农业科学技术推动模式的发展又势必会为农业的机械化做出贡献,所以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关系,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条件与必然结果,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是农业机械化能够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利用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

(一)加强农业产权的流转以促进农业活性的提高。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度是我国当前的农业土地制度,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之后,耕地较为分散、产权无法转让的限制让当前的土地制度限制了农业的活性,农民过度追求短期的经营利益使得农业发展处于一个长期的不健康的阶段,所以促进农业土地的产权优化和产权流转有利于促进农业更加有效率的发展,也会带动农业的活性,从而实现农业的自动化和机械化,将机械化农业生产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二)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保障,在农业机械化的进行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对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有着一定的要求,否则农民不仅从心理上无法接受机械化农业的设备和思想,在行为上也没有办法对机械化的农业进行熟练的操作,所以在推行机械化农业的时候增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政府要对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引起足够的重视,具体采取的措施比如将发展农村的教育女入政府部门的考核指标,在相关的教育政策方面进行一定的强化认识,国家在出台教育政策的时候也应该对此进行倾斜。另外还要注重对于该方面的宣传,对农村的科学文化教育要从最能打动农民的地方开始说起,和对农业机械化设备进行的使用方式培训等,但是使用方式培训知识临时增强农村机械化的手法,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加强对农村的科学文化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的宣传和鼓励。综上所述,中国农业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两者虽然是农业领域内比较大的问题,但是在分析和处理的时候却不能分开看待,要用统一的眼光来看待这两个领域的问题在相同的中国农业前提下的互相促进、互相协调的作用,并且要使用较为合理的措施对农业机械化进行促进,从而使得我国农业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速度增加、转变的效率也有一定的提升。

作者:张敏杰 单位:松原经济开发区兴原乡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第四篇: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三农问题思考

“坚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一重要论断,为现今的三农工作指出了航向。由于不同的历史,现实等因素的影响,三农问题仍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这些领域里以不同形式和程度出现,且三农改革和其他改革牵连,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从引起了中央到地方的极大关注。

1三农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建国60多年来,我国农业发展模式经历了、农业合作化、和家庭承包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几个阶段,探索和改革的每一步,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农业经济支援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经济、城市转型促进农村发展,这历史性变化推动着新阶段农村的发展,标志着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结束,现代农业新时代的到来。三农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农业产业化和规模经济不足的问题,缺乏形成集约型农业生产机制模式;其次是城市农民工务工的现实存在,因为无城市户口不能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问题。此外,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农村地区缺乏年轻劳动力,农村人气不足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

2三农问题存在的原因

2.1农业规模化、产业化不能形成制度

目前,江苏省盐城市人均占有耕地约1020m2,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劳动力人均占有耕地是耕地面积较大国家的1%。极小的生产规模,即便实现“微型农业”,农业整体的现代化也无法实现。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存在诸多制度约束。据调查,农业大市的江苏省盐城市,303万农村劳动力中,外出务工就达19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4.4%,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60%以上。在盐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数为87万人。他们的实际劳动小时工资只相当于城市职工的1/4,这种局面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依法有序转让和形成规模经营。

2.2农村发展缺乏公共财政的制度性保证

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投入短缺。长期的投入不足,使得乡村公路、小型农田水利、通讯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普遍落后。农村公共卫生建设欠账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刚刚起步,支农资金严重分散。免征农业税后,农民其他负担依然较为沉重。除了农业生产资料涨价过快以外,主要是教育、医疗负担重,农民“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的问题比较突出。

3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

3.1建立国家层面的三农综合改革设计协调机构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三农改革的“深水区”,传统三农的改革自成一套、各搞各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形势的发展,包括三农改革在内的多项改革、建设已被实践证明需要国家一级的机构设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协调机构要能够不被部门利益、地方利益、行业利益所左右,站在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高度着眼长远、深谋远虑、系统设计、全面推进。

3.2重视农业,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在山东考察调研农业农村工作时强调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盐城市是农业大市,必须牢牢把握改革的主攻方向,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坚持农业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其他形式的农业经营共同发展和创新。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依靠不动产统一平台注册,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认发证,使集体经济得以发展壮大。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基础上,让农民对承包地具有占有、使用、收益、转让和承包经营权抵押和担保的权利。加大农村土地的流转力度,成立市、县、镇、村四级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服务平台,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让更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朝着专业的大户、村级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和其他商业实体流通。

3.3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

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必将为中国的农业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制约开辟根本出路。盐城市必须着眼于农业科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的增长速度,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机制和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方式,形成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围的农户技术传播形成网络。继续培育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推广条件,提高人员素质。要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技术,显著提高耕地质量。继续推进把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的方针,着眼于农机农艺融合,突出粮油生产机械化、高效农业机械化两个关键,大力发展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的现代农业机械,积极推进水稻机插秧、玉米油菜生产机械化,现代高效农业机械化、机械化秸秆还田等新技术,加快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尽快实现水稻和麦子生产全程机械化,极大地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

3.4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

必须发挥农村人力资源现有优势,大幅增加投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三农发展、建设给予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要创新培训方式,培养一批从农民中产生的高级技师。根据城乡统一和公平就业要求,进一步完善制度,保障农民外出就业。农民工就业的公共服务工作应当加速跟进,农民工子女上学、工伤、医疗和养老保障等问题的解决应提上议事日程,切实提高生活和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和质量。农民工促进了市场导向和择业的自主性,形成竞争的用人机制,闯出了城乡融合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子。

作者:刘跃 单位:江苏省射阳县特庸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第五篇:农业经济现状及发展

一、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渐的提高,但在农业经济的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以下对其进行分析:

(一)农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其基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农业经济的基础相对较为薄弱,这也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就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来看,相关的基础设施相对还不完善,有一部分地区的基础设备较为落后、传统,已经不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压力。同时由于设备的时间相对较长,这也就导致设备自身老化,功能相对较差、并且存在年久失修的影响对季节的变化,以及其他外力因素的没有抵抗力,并且适应能力相对较弱,这一系列的因素也就表明了传统的基础设备无法达到现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资源较为短缺

土地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耕地正在不断地减少,再加上人口的不断增加,耕地短缺已经是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另外。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土地荒漠化、沙漠化问题进一步严重。水资源不足、洪涝灾害严重。使得农业资源分配不均,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农业的投入不足

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这也就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一项因素,由于资金的不足,也就对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在农业经济的发展方面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政府对农业投入的资金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这也就造成资金的不足,导致农业生产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十八大提出,三农问题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也为发展农业经济创造了契机,下面就如何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出几点措施。

(一)走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走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就是用现代化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的途径。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就是要求农业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经营管理方式,从而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不断地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解决了农业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借助产业化的力量不断地扩大农业市场,发挥了市场的优势,不断的促进农业经济的深化。订单农业以及公司加农户的方式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方式,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构建了专业化、集约化的经营体系。使得农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使耕地向农村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集中,逐步实现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只有不断的提高农业的产出率与利用效率才能更好地提升农业的竞争力与经济效益,从而才能保证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正如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到的,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从而更好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的基础与前提。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也就是要求加大发展城乡的力度,统筹城乡发展,在加大惠农政策的基础上。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现代化农业建设的进程中,从而促进城乡的共同发展与繁荣,进一步的缩小城乡差别,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支撑与技术支持。

(三)改善农业资源紧缺的态势

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以此来对农业资源紧缺的现象进行改善。农也经济的发展应向着绿色农业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加大对绿色农业的宣传,加强相关人员以及农民对绿色农业的认识,使其对绿色农业发展的需求以及内容进行了解,以此,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加强农业经济的发展,加强对农业生产中的技术进行推广,增强农业人员的素质,从根本上加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党中央实施了一系列的惠农、支农政策,使得农村的面貌更加欣欣向荣,农民不断地增收,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的开端。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更是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希望,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国的农业经济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然,我国的农业大展道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农业经济会有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四、结语

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农业发展的相关制度不断的进行完善,加大对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以此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作者:冯孝明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两家子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第六篇:品牌农业经济发展外部因素研究

目前,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品牌竞争越演越烈,淮安市地处黄淮平原和江淮平原,是苏北地区中心城市,作为鱼米之乡的淮安,也是江苏省和全国重要的绿色农副产品基地。2014年,江苏省提出全力建设品牌农业强省,淮安市品牌农业发展情况研究更加成为重要的课题,本文拟从淮安市品牌农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出发,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淮安市品牌农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淮安市农业以优质稻米、精品蔬菜、健康畜禽、特色水产、生态食用菌生产为主导产业,种植品种有稻、麦、玉米、豆类、油菜、花生、薯类、芝麻、棉花、麻类等其他经济作物百余种和数十种蔬菜品种。在粮食作物中,稻米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是江苏优质稻米的主要产区,麦类次之。2014年末,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86.79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467.18万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94.6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987.79万亩。生猪产量为450万头,家禽为1.3亿羽。水产养殖面积76.5万亩,以虾蟹主导的特色水产业,养殖面积超60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68.57万千瓦。在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深加工的过程中,淮安市农业产业链的上、下游产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具体企业有涟水磷肥有限公司、江苏曙东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江苏民康油脂有限公司、淮安新丰面粉有限公司、淮安快鹿牛奶有限公司、淮安苏粤食品加工厂有限公司、江苏农垦宝金玉粮油有限责任公司、今世缘酒业有限公司、江苏金叶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江苏清印集团有限公司等,有28个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正在推进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至今年5月底,淮安市40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3.4亿元。2014年末,高校设施农业总面积达116万亩,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1个,已建成部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个,部级台湾农民创业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个,创成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农产品品牌123个,其中,“淮安红椒”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洪泽湖大闸蟹开始远销海外。“淮安黑猪”产业化进程加速,2014年新开设专营店市10家,上海等外地生猪屠宰加工销售企业,开设“淮安黑猪”肉品连锁店。2014年淮安市获1408个“三品”认证标志,其中无公害农产品占1379个,绿色食品占26个,有机农产品占3个。

二、影响淮安市品牌农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分析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淮安市品牌农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影响淮安市品牌农业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有政府法律和法规、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程度等。

1.法律、法规方面。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品牌农业发展,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中提出要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引导、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开展农业品牌塑造,打造一批有影响力、有文化内涵的农业品牌。2014年8月,我国决定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对农业知识产权纠纷解决、知名农产品品牌保护将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农产品的新成果、新技术容易被获取或非法使用,冒牌农产品充斥市场,农业知识产权侵权界限难以确定,案件审理周期长等,增加了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难度。在环境保护方面,我国农村环保被称为环保工作的短板,截至2014年底,中央财政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共255亿元,用于5.9万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今年9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通过审议,提出要建立农村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同时,环境保护部门正在对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进行制(修)订,这将对品牌农业生产和加工提出新要求。

2.经济发展水平方面。根据江苏省统计局2014年统计年鉴中市县数据分析可知,在江苏省13个市县中,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与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比值排序中,淮安市排在第十二位,仅高于宿迁市。农林牧渔业中服务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值排序中,淮安市排在最后一位。说明淮安市农业生产率低,农业产业化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难以促进品牌农业快速发展。3.科学技术方面。虽然到2013年末,淮安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8.6%,但根据江苏省统计局2014年统计年鉴中市县数据分析可知,在江苏省13个市县中,2013年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值排序中,淮安市排在第五位,农用化肥施用量与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值排序中,淮安市排在第四位,说明农业生产者在农作物栽培技术方面,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不强。而每亩地化肥投入量越多,品牌农产品品质越低。

三、对策与建议

1.借鉴发达国家农业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制度,完善农产品价格法律制度,着重规制品牌农产品市场竞争中价格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完善农产品限价、进出口调度等相关法律制度,建立与国际标准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目前,淮安市农村有一部分中、青年劳动力闲置在家,政府可以改变原有的农业补贴制度,由化肥农药补贴变为给雇佣劳动力田间手工劳动的补贴,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品牌农产品的质量。

2.推动淮安各高校、农业科研部门与农业生产单位进行合作,对淮安市品牌农业生产、流通、销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通过逐步扩大土地规模经营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淮安市品牌农业生产率,以苏宁云商与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合作,在苏宁易购电商平台,开卖盱眙小龙虾、洪泽湖银鱼等特色水产为契机,利用电商平台,提高品牌农产品的销售量。

作者:朱洪云 单位:江苏省淮阴工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