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科技合作策略研究

农业科技合作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两岸农业科技交流的不断深入,也对闽台农业科技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交流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资料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针对闽台农业科技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有效推动闽台农业科技合作提出相应策略,提出建议。

[关键词]闽台农业;科技;策略

福建和台湾两地的农业发展互补性较强,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必要性,而且前景发展广阔。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地开展闽台农业科技合作,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仅对促进福建省现代农业提效,推进福建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转型,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促进两岸融合,实现互补共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闽台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潜力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实现闽台农业科技的多渠道合作,有效促进两地农业现代化提效和共同繁荣发展的策略有哪些?这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1闽台农业科技合作的现状分析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结构和作物生长节律等基本相同,这为闽台农业科技合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现在,福建对台农业交流已从简单贸易走向高新技术合作,实现双方互利共赢,闽台农业科技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1.1特色产业对接纵深发展

福建与台湾两地在水果、水产、蔬菜、食用菌、禽畜、茶叶、花卉等特色农业产业的深度对接,促进闽台农业在资金、技术、良种、设备、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合作取得新突破,实现福建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仅以漳州为例:2017年,漳州市已累计引进台湾农业良种1700多种,其中大面积推广的有200多种,推广面积150多万亩;引进台湾各种先进农业加工设备15000多台(套)、农业种养加工技术1000多项,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促进种养业由原来传统、低效益的经营方式,逐步向技术、资金密集型的集约化模式转化。如鲍鱼工厂化养成技术、白背毛木耳“墙体式”栽培技术、麻竹速生丰产栽培技术、果蔬产期调节技术,以及无土栽培、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农产品加工技术也由原来的烘晒、腌制、罐头、冻结等提高到流态单体速冻、膨化和低温真空脱水等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食品加工工艺。

1.2平台搭建逐步多样化

福建深入推动闽台农业科技合作,并搭建了台湾农民创业园、台商投资区等平台,深入推动闽台农业科技交流。如目前,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内台资农业企业总数达247家、台湾农民个体工商户7家,年产值36亿元,引进优良品种200多个、新技术30多项、推广种植养殖面积55万亩以上。

1.3科技交流往来常态化

加强与台湾有关农业团体交流合作,我省部分地市与农会互设“联络处”,台湾省农会的农业团体也在我省设立海西联络处,共同促进两地农业科技交流合作。同时,我省还经常邀请台湾农业专家、学者前来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研习班,采用台湾模式,进行现场培训、指导,以农户自愿参加为原则,采用统一生产品种和技术、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分级包装、统一商标品牌和销售等形式,促进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1.4科技研发合作范围逐步扩大

加强与台湾有关农业科技团体和专家交流合作,共同解决福建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推动闽台农业交流合作深入发展。如,由我省与台湾有关部门和专家合作,共同参与实施的农业绿色防控项目——闽台(漳州)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示范区,遵循“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组织协调海峡两岸优秀专家,大力在蔬菜、茶叶、柑橘、林木等方面推广农业绿色防控技术,引导鼓励农业种植大户和涉农企业广泛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逐步实现整村、整乡、整县、整市的推进,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产品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闽台农业科技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两地农业科技合作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福建对台农业科技交流合作,大多还属于单向流动状态,合作更多的是引进台湾农业企业进驻,以及引进台湾农业优良品种、先进的实用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交流项目多,实际科技合作项目不多,在消化吸收台湾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基础上的创新技术少,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2.2两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亟待完善

在引进新技术后,很多基层农业机构特别是乡镇、村级农技人员未能很好发挥作用,示范推广环节产生脱节,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经验管理技术没有广泛应用于我省农业的生产中,农业分工协作的格局尚未形成,直接影响我省应用推广台湾先进农业科技和推动漳台两地农业科技合作交流。

2.3两地农业科技合作保障机制尚末建立

建立健全有效的合作保障机制,影响到闽台农业科技合作的成效。如在农业科技投入方面,不但农业科研经费少,无法有效组织重大技术攻关,而且推广经费也严重不足,阻碍了农业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新技术的推广;交流合作的平台有待建立健全。

3加强闽台农业科技合作的策略

福建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发展现代农业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拥有台湾农业密集投资区和各种形式的闽台农业交流合作平台的外部环境,加强两地农业科技合作,借鉴发挥好台湾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技术,加强农业分工协作,福建现代农业发展必将有大的飞越。

3.1提升闽台农业科技合作的层次,形成全方位科技合作交流格局

3.1.1加强产业对接。充分发挥水果、水产、蔬菜、食用菌、畜牧、茶叶、花卉、林竹等8个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加强与台湾农业产业的对接合作,大力引进台湾农业良种、先进设施和栽培管理、产期调节等先进技术,促进传统农业产业升级转型。加强漳台农产品精深加工合作,引进台湾先进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保鲜、包装以及生物萃取、生物工程等技术。加快引进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在台湾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到漳州投资兴业,带动形成食品产业集群,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3.1.2当前应着力在农业生物科技方面深入开展合作。台湾在生物科技方面很有研究,其生物科技产业被视为“未来产业之星”,闽台农业生物科技大有可为。应携手研究利用农业生物科技,以利于推动两岸农民发展精致农业,支持推动两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3.1.3共同研究、合作开发,形成又向、互动的合作态势。科技研发合作应成为当前闽台农业科技合作的重点。一是加快“闽台农业种业合作研发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省农科所的资源优势,突出加强与台湾种业研究机构、生产企业等合作,在引进台湾优良水果、蔬菜、食用菌等新品种的基础上,努力培育出具有福建或闽南特色、带有突破性的农业新品种,促进全省现代农业发展。二是鼓励两岸农业企业、学校和科技研究所、推广单位携手合作,将共同关心的农业科技领域的重大问题列为优先重点合作内容,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休闲农业、水产养殖和疫苗研制、动植物防疫检疫等方面,选择课题进行合作。由参加合作的研究单位之间或牵头的专家之间商定合作计划,利用双方的设备、技术、人才和资金开展研究,成果共享。三是建议成立闽台农业科技研究中心,负责统筹闽台科研相关事项的对接合作,出版合作项目指南,共同申报项目,共享研究成果,互相开放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为成果转化提供便利条件。3.1.4开展双向交流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组团赴台开展农业科技交流活动,考察台湾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及发展经验,改变漳州传统农业模式;同时,有目的有选择地邀请台湾农业研发机构、专家教授、农业界知名人士到福建考察、研讨,举办论坛等活动,从学术交流上推进两地经济的合作与发展。

3.2加强我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政府要充分发挥推动产学研结合中的引导作用,加强调查研究,摸清我省科技创新资源的情况,加大整合我省科技资源的力度,着力解决不同体制、不同规模的产学研机构的结合,重点建立科研条件共享信息化平台,将院校科教资源切实服务于全省科技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攻关、共生共赢的有效机制。着力推进自主创新能力的项目化,以大的科技项目拉动大型科技企业,鼓励企业参与我省重大项目建设和技术攻关,提升创新能力。鼓励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参与科研,并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投入生产。

3.3推进闽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合作,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推广体系

要建立科技推广队伍多元化、技术服务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其中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技推广队伍所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3.3.1推进闽台两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合作。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克服农业弱势,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制度创新,也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环节。可以借鉴台湾产销班、产业策略联盟的生产技术、产品和品牌策略、联合运销等服务功能,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减少经营层次、降低运销成本,提高产品售价,提高农民经济利益。建议建立两岸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交流平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更加有力地促进漳台农民合作组织的交流。3.3.2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基层服务组织。台湾农业的成功经验在于农业改良场和农会基层服务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在技术服务、新品种示范推广、产供销等服务体系组织完善。因此,加强乡镇农技人员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农技专业人才,真正发挥乡镇农技人员作用尤为重要。3.3.3加强基层农民合作组织和专业合作社作用。建议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乡镇农技站管理,以便乡镇农技站更好地与专业合作社联动,大力推进示范推广、新技术应用等。同时加大对专业合作社扶持和专业技术培训力度,提高专业合作社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在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带头作用。3.3.4搭建基层服务组织与台湾农业交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福建省的农业合作实验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台商农业直接投资区、闽台农业交流与合作平台等优势,让更多的乡镇、村级农技人员及专业合作社骨干人员参与学习掌握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技术,以点带面,在引进新品种、新设备、新技术和管理技术等方面加以应用。

3.4拓展合作交流平台,完善闽台农业科技合作保障机制

3.4.1开展闽台农业合作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漳浦县以漳浦县科技局科技综合信息中心为承担单位,开展漳浦对台农业合作信息服务系统开发与应用项目,从开发信息资源建设、综合服务平台及网络环境建设着手。整合相关网络资源,帮助企业、专家、农民、管理部门之间建立闽台农业合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闽台农业优惠政策宣传、产品展示、招展招商、涉台咨询、供求信息、电子商务等服务,促进闽台农业科技合作交流。3.4.2设立闽台农业科技合作基金。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引进农业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支持开展农业科技信息的交流和农业经济合作研究,推动农业科技交流合作和人员互访;支持开展农业科技项目对接;奖励对两地农业科技合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3.4.3建立闽台农业科技合作交流培训中心,促进两地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技术的交往、交流、合作与提高。对两地农业交流的人员往来,有关部门在审批手续上给予提供方便。3.4.4制定促进闽台农业科技合作交流的激励政策。对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的农业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加速其产业化;建立比较系统的农业科技产业鼓励政策、优惠政策、财政扶持政策等,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3.4.5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合理分享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加速我省现代农业发展。

3.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闽台科技合作交流提供人才保障

重点发展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主要载体的高新科技人才队伍,大力发展农技服务推广队伍;推进农业信息及产业咨询的人才结构进程。定期或不定期互派科技人才队伍学习交流,以联合办学形式或开设中长期讲学班、培训班的途径,拓展科技人才队伍力量和实力;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培养一批科技企业家、科技管理人才、技术推广人才及新型农民,以有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定期输送有志于热衷于农业科技发展的有潜质的中青年农业科技人员到国外先进农业国家培训学习,借鉴国外先进农业科技经验以及服务并推进海峡两岸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加速培养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以及农业中高级人才,造就一批懂科技、会管理、善经营的企业家;着重发展以农业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技术研发、服务推广、信息和产业咨询人才。

[参考文献]

[1]庄佩芬,张立婷.闽台农业科技合作发展状况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

[2]林嘉騋.闽台农业科技合作交流现状、问题及对策[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04).

作者:吴艺玲 单位:漳州市科技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