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科技园区农业旅游开发思路

农业科技园区农业旅游开发思路

1农业旅游

(1)欧洲是世界农业旅游的起源地,经历了19世纪30年代的萌芽期、20世纪中期的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后步入发展成熟期,农业旅游已具相当规模。2001年国家旅游局把“推进工业旅游和农业旅游”作为工作重点,“农业旅游”的概念被正式提出。2005年北京韩河村等203个单位成为我国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2)从旅游项目和活动类型看,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观光型。主要是观赏农村自然田园风光、现代“三高”农业园区、传统民居和民俗节庆活动为主题,是传统的类型。二是参与型。主要是采摘旅游、购物旅游和务农旅游,尤其是秋季采摘旅游在都市郊区最盛行,参加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影响面最广。三是度假型。主要是到观光农园或农家“租农家房,耕农家地,吃农家饭,摘农家菜”,体验“农家乐”的休闲度假旅游。

(3)《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

(4)为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新业态新动能,农业部日前发出通知,部署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

2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于2013年11月启动建设,2015年2月16日成功创建“四川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其中资中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位于资中县银山镇、明心寺镇、公民镇,向东南至市中区史家镇、永安镇等镇,形成“一轴一心五区五带”空间结构,规划面积约1.2万亩。园区由平安寨综合体、内江市农科院科研示范基地、绿之源生态农业公司等14家业主构成,园区集资中血橙、资中黑猪、精智能蔬菜大棚、特色鲜花展示为一体,突出展示了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与示范,现代农业产业集聚与展示、农民以农富农示范与促进三大功能,成为川东南现代创新农业示范聚集地。由此可见,农业园区已具备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第六产业”复合型旅游基地的良好基础。

3内江园区农业旅游开发设想

(1)园区吸引客流量的关键在于一期项目的30亩特色玫瑰区,因此可在一期项目的玫瑰示范区基础上,参照国内外玫瑰主题公园风格,由政府引导,加大专项财政资金投入,扩大玫瑰基地范围,完善配套设施,实施景观改造,最终打造西南片区最大的玫瑰新品种引进筛选及观光性主题公园。

(2)园区周边缺少可独立承担接待游客的餐饮住宿个体户,因此可选择该基地辐射周边20~30户位置优越的农户,利用现有宅基地升级改造,打造成具有一定旅游接待能力的休闲农家乐。

(3)依托园区内入孵企业及重点农业科技企业40余户,同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流动博士站、重点实验室等,通过整合各入驻单位、企业拥有的培训资源,开展现代农业科技的培训与推广,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

(4)依托园区生猪健康养殖及综合加工技术集成示范等产业链项目,通过以传统内江黑猪为养殖对象的“黑溜宝”品牌打造中国黑猪之乡;依托引进种植优质葡萄、食用菌、特色蔬菜等新品种新技术,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采摘为一体的采摘乐园。农业旅游,尤其是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新常态下旅游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将旅游农业与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紧密结合,在园区开设农家乐、蔬果采摘、精品垂钓、主题公园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休闲观光区将成为农业园区新兴主导产业,为进一步优化当地资源配置,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打造当地知名品牌,创造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入探索出一条成功路径。

综上所述,通过逐步整合入孵企业资源,采取由政府引导+园区企业+农户的开发模式,不仅能明确规划园区各区域产业发展重点,还能使园区入孵企业按照因地制宜原则,突出发展本区特色,避免园区内的重复建设,也能增加本区域农民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最终形成以农产品深加工、餐饮、休闲观光、科普示范、生态养生等活动为一体的品牌生态农业旅游园区。

4园区农业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市农业科技园区启动时间较短,实质上园区内大部分入孵企业还处于建设初期,成效不明显。建设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园区建设资金到位不理想,园区管理机构和人员还有待完善,园区科技支撑力量较薄弱,园区发展所需的人才还较为缺乏等,这些问题均对打造园区内的旅游农业有一定影响。

5几点建议

(1)完善园区硬件设施,启动核心区主干道路、农田水利、农田林网、水电配套设施、灌排系统等基础设施施工项目建设。

(2)设立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同时拓宽融资渠道,将科技、农业、林业、水产、畜牧等部门涉农资金打捆使用,进一步向园区倾斜,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3)建立园区网络电商平台,利用互联网+,搭建园区劳务供求、种子种苗、金融保险、专家指导的供需平台,广泛传播农产品品牌信息。

(4)强化人才队伍保障,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政府出台鼓励措施,通过政策扶持吸引一大批优秀人才投身园区建设,实现科技成果转为现实生产力。

【参考文献】

[1]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1999(2):38-42

[2]周小琴,查金祥.农业科技园区:功能定位、建园模式与运行机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3):36-39

作者:刘序 单位:内江市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