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莆田市涵江区围绕“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目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助力农业经济发展。目前,涵江区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年产值24.3亿元,带动农户9万多户。分析涵江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规模偏小且分布不均、土地流转不易、原料供给制约、经营管理落后),提出“创新促发展,收益促流转,构建互利双赢,加强校企合作”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福建省

莆田市涵江区莆田市涵江区,位于福建省闽东南沿海中段,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面积75200hm2,人口约44.5万,现有耕地7200hm2,旱田1333hm2,水田5867hm2,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保持在5666hm2左右,果树种植面积10666hm2。2019年涵江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96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在带动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涵江区围绕“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目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助力农业经济发展。笔者以涵江区2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9年度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涵江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发展现状

1.1队伍稳步发展

涵江区围绕农业资源优势、产业体系现状和发展需求,大力扶持培育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在数量和规模上均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目前,涵江区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年产值24.3亿元,带动农户9万多户,其中部级2家,省级12家,市级6家。龙头企业行业分布情况:粮食加工类3家,酱菜、肉罐加工类3家,茶叶种植加工2家,干货加工1家,畜牧养殖1家,果蔬种植4家,其他水产、饲料等6家,合计20家。

1.2带动能力增强

“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延伸利益联结链条,谋求产业化发展”一直是涵江区农业发展的目标之一。通过“扶龙头、联农户、建基地、拓市场”等方式,使农业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化经营的辐射带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带动农户范围扩大,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涵江区20家龙头企业,累计带动农户9万多户,户均收入每年增加9300多元。例如,部级龙头企业福建红太阳精品有限公司与福建农科院、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稳定技术协作关系,安排专家指导农民种植各类蔬菜,2019年发展种植基地660hm2,带动订单农户4326户,从事海带养殖、收购和蔬菜种植、收购,在解决公司产品原料供应、销售的同时,帮助农民实现了农产品加工增值和增收。

1.3提质增效转型

涵江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年来加大了科研力度,着力提质增效转型,寻找发展突破点,朝“机械化、智能化、精深化”方向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海一百食品有限公司与科研院所合作,投资2000多万元对自身系列产品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建了2条生产线,向水产品的深加工方向转型。海一百食品有限公司通过技术难点攻克,成功从鱼头、鲍鱼肚、鱼尾等边角料中提取出可制成营养品、化妆品、药物的基础材料,实现了转型生产功能性脂制品、药用中间体、抗氧化肽等高价值产品的目的,每年纯利润较改造升级前提升了2倍多。

1.4互联网助力销售

发挥互联网线上销售降低销售成本的作用,实现销售模式的创新发展,重点是利用互联网拓展市场,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搭建交易平台,降低销售成本,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知名度,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使涵江区知名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去”,扩大销售渠道和范围。目前,涵江区已有1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各种模式进行农产品线上销售。例如,方家铺子组建农产品线上销售团队,打造自身官方平台,同时入驻天猫商城、京东商城、国美商城、建行善融商城等第三方平台,基本实现了线上销售渠道的全覆盖。2019年天猫“双十一”活动,方家铺子天猫旗舰店就实现了约1000万元的销售额。

1.5树品牌提价值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是涵江区提升农产品价值的一大举措。近年来,涵江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树品牌提价值”的目标,大力发展各企业的农业品牌。目前,龙头企业中有2件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3件商标获“福建驰名商标”,12件商标获“福建著名商标”,10个农产品获“福建省名牌产品”,7件商标获“莆田市知名商标”,2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2存在的问题

2.1规模偏小且分布不均

在涵江区现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缺少“行业领导”级的大企业,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不高。根据2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调查数据,涵江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年产值超亿元的只有7家,农产品加工制造类企业的占比达60%以上,基础种植、养殖类企业占比少且规模偏小,行业整体呈现“基础弱、加工强”的分布特点。

2.2土地流转不易

传统自给自足的种养模式导致农户土地流转积极性不高,农民的旧思想根深蒂固,不放心将土地流转给别人,土地流转困难,外出经商、务工的农民中,有的宁愿将土地撂荒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企业不能长期租用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投入热情,制约了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难以发挥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例如,涵江区华林蔬菜基地在白塘镇镇前村的土地租用到期后,农户不愿意继续流转土地,给该企业的后续发展带来不小的阻碍。

2.3原料供给制约

“分散独立自主”是涵江区目前农业种植、养殖的主要方式,呈现出“小户多、规模小、经营分散、生产大户少”的特点,这种方式难以为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加工提供稳定的原料来源,加上种养方式落后、信息滞后等,造成农产品加工生产原料的供需矛盾。如粮油加工企业的原料要从东北调入,生产成本大大增加;涵兴食品、红太阳精品有限公司要从省外购运果蔬进行加工,给企业增加成本负担。

2.4经营管理落后

涵江区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均为民营企业,部分企业尚未摆脱“家族式”管理模式,思想观念保守,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充满创业干劲的年轻管理者不多,目前涵江区龙头企业中50%以上是“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部分龙头企业安于现状,开发新产品能力、开拓新市场的动力不足,发展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技术人才欠缺,产品科技含量低,大多数停留在粗加工和半成品阶段,没有高附加值的精深产品。

3对策建议

3.1创新促发展

坚持规模发展与内在增长并重,积极鼓励农业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开展新工艺新技术新品种研发,实现龙头企业又快又好发展,增强企业发展后劲。针对涵江区枇杷、龙眼、柚子、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引导企业进行深度工艺技术研究,开发出具有涵江区特色的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联合、收购等方式培育规模化龙头企业,同时引导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农业龙头企业积极进行增资扩股、合资合作,以此带动做大做强。

3.2收益促流转

土地流转中,在保障农业企业生产用地的同时,根本还是要让农民可以从中得到可观的经济收益,没有经济收益,土地流转就无从谈起。建议以“收益促流转”为基础,建立“土地流转奖励金”制度,让农户在流转土地时除了基本的土地租用费,还可根据土地流转规模从政府部门获得一定的奖励金,这样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达到规模成片的土地流转目的。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远程农业技术培训、下乡入户等方式,深入宣传土地流转政策,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的宣传,使更多农民转变“土地流转会让自己失去土地”的思想观念,以加快涵江区土地规模流转,为农业规模化生产提供基础保障。

3.3构建互利双赢

鼓励支持像方家铺子、红太阳等有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直接或与农民联合投资建设农业种养基地,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原料供给,不断提高龙头企业带动涵江区农民增收的能力。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完善产业化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方式,与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达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构建互利双赢格局。

3.4加强校企合作

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高校合作,把企业人才和高校人才培养进行有效结合,形成一体化。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与福建农林大学、莆田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建立科研机构,指导企业建设技术实验室,提升农业企业对技术类人才的承载能力。同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以作为高校的实践基地,组织学生来企业实习,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等状况,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翁锦龙 单位:莆田市涵江区农业市场与经济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