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语文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5篇)

小学语文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5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摘要:通过分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为之提出改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人文素养;存在问题;培养策略

人文素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语文教学的核心就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注重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问题

1.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小学语文教育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问题上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但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这种影响并不显著。一方面由于其教育理念较为传统,而且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和任务的理解存在偏差,造成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刻意地对学生人文素养进行培养。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模式也较为刻板,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得语文教学课堂过于枯燥,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2.教师的人文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教师作为语文教学的领军人物,其综合素质水平和人文素质是影响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关键性因素。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大部分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都有待提升。以《江雪》这首诗为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如果不能充分领会诗歌的意境,在授课时也就难以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难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降低了学生掌握教学知识的效果。除此之外,有的教师过于重视保持教师这个身份的威信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够亲密,课下缺少交流,课上缺少互动,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较低,使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1.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深入分析其中的人文元素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教学知识,蕴含着各种对学生进行人生道理的教育,以及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品质个性的教育,当然也不乏对人文素养的教育知识。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每一篇课文的内容[1],充分拓展与本篇课文相关的人文知识,加强对学生人文教育的指导,逐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对于《匆匆》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通常在教学最后会让学生谈谈所学收获,而学生无非是说要珍惜时间,这种空谈感受不如让学生实际应用,可以让学生通过文章对自己的触动,写出几句话送给同学互相勉励,以此展现出课文中所包含的人文性。另外,教师也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从而发挥其中蕴含的人文知识的作用。除了可以让学生选择诵读教材选文之外,还可以给学生推荐素材来开阔他们的视野,《木偶的森林》《西游记》等童话神话,学生既感兴趣又可以起到有效的教育意义。

2.采取合理教学途径,营造良好的人文素养氛围

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用对教学方法、找对教学途径,其中,塑造良好的人文教学氛围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让学生长期沐浴在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以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例如,经常在校园报刊展示栏中张贴人文教育的文章、画报,或者定期举办朗诵、演讲等具有人文气息的教学活动,像《将相和》这篇课文,就可以排练成剧本,让学生表演出来,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蔺相如和廉颇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通过不断营造有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氛围,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进来,主动展现自身的风采,学生在表现自我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3.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发挥对学生的引导示范作用

小学生还处于成长阶段,各方面能力还不成熟,处于模仿学习的状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需要为学生起到良好的模范榜样作用[2]。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需要专业的教学能力,也离不开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所以,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学校要予以高度的重视,比如可以将教师的人文素养与评定考核体系相联系,来激励教师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其次,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努力进行长期积累来提升人文素养,必须持续不断地充电学习,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多读书沉淀自己,以丰富和弥补自身的不足,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进一步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总之,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十分重要的,往小了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往大了说,有利于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推动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要重视挖掘教材的人文元素,营造人文化的教学环境,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指导,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示范作用,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洪梅.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2):120-121.

[2]尹春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13):20.

作者:拉扎提·木巴拉克 单位: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阿魏灌区学校

第二篇:小学语文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能够对语文教学产生很大的帮助,还能够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首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然后根据笔者的经验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人文素养;问题;措施

人文素养指的是人的品格、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也包括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人与社会关系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将会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帮助。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应科学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原因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需要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许多人在教学中可能会存在疑问:在教学中如何既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提高,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得二者都能够得到提升是教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坚持正确的教学路线,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人文素养都得到不断的提升。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进行不断的探究。除此之外,人文素养的培养也能够对语文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也将带来巨大的帮助。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培养的过程中也应当注意教学方法,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

1.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在此阶段的小学生通常情况下对外界的事物都比较好奇,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习成绩,应当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教师可以在教室里作一些增加学习氛围的布置,如:组织学生布置学习园地,加强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应用,学习园地布置起来之后也将有效增加班级中学习的氛围。还可以在教室四周挂上一些有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名人名言等。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对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提供一些帮助,如:在课间休息期间,有选择性地播放一些有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诗词歌赋,不但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也让学校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小学生灵活、好动的特点。一方面,通过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激发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无论学生的知识水平多么欠缺,教师都要做到平等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言。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对小学生的学习予以引导与鼓励,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3.重视对教材中人文元素的分析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教材中的一些人文元素进行深度挖掘,然后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教学,这样能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如:教师在讲授《春》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在他们的印象中春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与课文中描述的春的场景有什么不同。此时学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文章内容的描述与实际生活进行对比,可使学生对于春的理解得到加强,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教材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指导

语文教材中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有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导的,有对学生的交际能力进行培养的,也有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帮助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教材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指导,在对文章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到人生百态,同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讲授《万里长城》这篇文章的时候,通过讲解万里长城的壮观景象,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自己身为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5.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在教学中不应当只将教学放在理论上面,还应当注重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学生通过听能够将语文知识进行有效的转化,让自己成功记忆语文中的知识点,然后加强学生说的练习,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这种听和说的能力培养是语文学习之中非常重要的两种能力,也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一种有效提升。学生能够在听和说的过程中增加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让自己在教学中更加活跃。

6.教师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途径

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时,课堂教学只是其中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之余还应当采取其他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教师可以举办演讲比赛、讲故事活动、朗诵比赛等,并通过一些奖励措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得到培养,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让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极大的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帮助。

三、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是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方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起到的帮助作用是巨大的,从短期来看,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有效的提升,让学生的学习状态得到改变;从长远来看,能够让我国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使得我国人民更加团结友爱,有助于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增强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洪梅.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2):120-121.

[2]李玲玲,杨箭箭.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华少年,2016,31:60-61.

[3]胡兴军,刘玉梅.浅析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中华少年,2016,32:46-47.

[4]倪海燕.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9):33.

[5]雷小萍.试论加强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4.

作者:赵丽娜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一中附属第一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培育的基本途径

关注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是新时期学校教育中的流行色和核心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离不开“智能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培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既缺一不可,同样也不可偏废。从某种意义而言,后者显得更加重要。就语文教学来说,重视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根本要求,而且是学科活动体系中的应有之义,更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须因素。小学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主要就如何构建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方面,试对此做出简要性阐述。

一、善于在“名人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小学生犹如一张有待描绘的“大白纸”,而且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学习力和模仿力,他们乐于学习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常常以他们为心中偶像而顶礼膜拜。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借助教材内外的人物形象和先进元素,注重对学生开展丰富多元的人文教育活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攫取千里跬步、江海细流的良好效益。如《徐悲鸿励志学画》《詹天佑》《钱学森》等中的爱国情怀,《天火之谜》《诺贝尔》等中的科学品质,《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海伦•凯勒》《爱滋病小斗士》等中的励志精神,《陶校长的演讲》《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等中的道德元素,不时闪现出令人震撼的光辉人性。此外,基础教材中还有一些寓教于乐的神话故事(如哪吒)、民间故事(如嫦娥)、名著故事(林冲)以及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蕴藏着极其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令人可感的艺术力量。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应当予以充分利用的良好素材和优质资源。

二、善于在“经典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以唐诗宋词为杰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积淀而永不褪色,其中凝练而成的丰富人文元素,如思想修养方面的,情感个性方面的,人生观念方面的,价值取向方面的,审美情趣方面的,辩证哲理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等等,哺育了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是代代相传的优质基因。即使在今天,也是涵养并滋润青少年群体的“必需品”和“营养品”。如苏轼通过《题西林壁》,引导我们——无论待人或对事,应当本着全面、客观、公正的思想和眼光,否则就会陷入“横岭侧峰、难明真相”的迷惑境地;叶绍翁通过《游园不值》,透析了“生命伟力”现象——新生事物的成长是无可阻挡的;李清照通过《夏日绝句》警示我们——人生在世,切莫不思进取、碌碌无为,而应具有积极进取的价值追求;陆游通过《示儿》教育我们——爱国精神是永恒的、不朽的;李白通过《送孟浩然之广陵》告诉我们——友谊是天长地久的……教师应在潜移默化中把它们植入到学生的心灵和血液之中。

三、善于在“阅读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言本身就是生命力和意志力的体现。凡是优秀文学作品,从根本上最吸引人或者震撼人心的因素,并不在于语言文字的优美和故事内容的精彩,而是其中角色形象以及作者在人格力量、道德操守、人生价值等方面的人文因素。善于阅读善于写作的人,固然要有相应的方法和技巧,同样须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否则,就难以获取相应的熟练程度和令人期待的高度。换言之,没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就很难有阅读写作的成功。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在“人文素养”理念指导下,本着“大语文教育观”的教学思想,善于把“心(人文素质)”和“言(写作技巧)”有机地渗透并融合起来,才能赢得事半功倍的“双赢”效果。如大自然是一本“绿色的课本”,我们只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意识,他们才能真正地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才能在乐于观察与积极思考中去认真地“阅读”这部活书,才能切实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基本特点。

四、善于在“综合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目标和重要价值。这不仅在于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而且在学用结合与情感体验中不断激发学习情趣,形成良好习惯,铸造实践精神,逐步地积累和积淀学生的人文修养,从而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打下坚实性基础,并且源源不断地注入一些活力元素。比如,在教学笔下的《七律▪长征》之后,为了进一步加强革命精神的教育,笔者组织了以“追寻革命历史,弘扬长征精神”为主题的为期两周的综合实践活动。在第一周内,完成两项任务:搜集并研读红军长征知识和史料;观看长征影视,学唱《长征组歌》。第二周内的主要任务是:开展“长征故事演讲会”和“革命歌曲大家唱”活动;出一期“长征知识”黑板报,撰写学习活动心得。从综合实践的过程和结果来看,小学生不仅学习了比较丰富的长征历史知识,锻炼了信息搜处的能力,而且他们从中接受了革命精神的新鲜人文教育。总之,开展学生人文教育活动是一项有利于教学相长的艺术性实践课题。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把“人文素养”和“智能素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加以认真落实,这不仅是对新时期教育责任意识的着重反映,也是考量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杨裕华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人文素养的渗透及培养

摘要:就小学生来说,在语文课堂需要学习的除了语文基础知识以外还要学习必要的人文素养,例如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自主的判断解决一些简单地情感问题。因此语文教师们要帮助学生们把德、智、体、美、劳五个部分全面发展起来,小学生们人文素养的教育才算真正成功。本文从名篇名著、情感熏陶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面为教师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素养提供了一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培养

小学语文对于小学生们来说是一门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的基础性却极其重要的学科,能够有机的将“文”和“道”结合在一起,比起其他小学学科来说有着无法比拟的人文素养培育有事,但是长期以来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并没有将丰富的人文素养加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或者是教师们没有重视人文素养的培育。但是人文对于小学生们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们必须在这方面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才能真正的迎来小学语文教学的春天。

1挖掘名篇,积淀人文素养

文学名著都是由各国文学素养底蕴深厚的大家作品,语言文字功底十分深厚,然而小学生们仍然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心智并不成熟,难免会觉得这些文学大家的作品晦涩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必须讲求正确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并不能强迫学生们去阅读名著,只能引导学生让他们以自愿的心态进行名著的学习,才有可能理解消化名著内容,逐渐转变为自己的知识道理心得体会。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较为简单的,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会十分轻松的勾起小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从而拉近小学生们与世界名著的距离。目前,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已经是十分普遍的教学形式,这也说明了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的条件十分便利。顺应时代的发展,一部分的文化名著已经从文字转变成了电子信息形式,例如翻拍成电影、电视剧,较为经典的就是我国的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这对我国文化历史信息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而《西游记》更是翻拍成了多个不同版本,其中不乏有设计成针对儿童的动画片的版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影像信息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对于较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动画片可能已经不能很好地让他们提起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让较高年级的小学生们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形式对有兴趣的文学名著进行学习,教师可以给学生们一些建议,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为了与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形式,急需将文学名著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不可否认的是,阅读是促进小学生们贴近文学著作汲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想要让小学生们充分理解、使文学素养得到全面稳定持续的发展,小学教师必须树立起正确的小学语文教学文化课堂观,必须将学生们私下的“阅读小课堂”及课堂上的“阅读大课堂”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例如晨读、分角色朗读、课外阅读、自由阅读等形式相结合,扩大学生们的课外阅读范围,增大阅读量,从而达到良好的名著学习效果。

2解析汉字,深剖德育素养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们来说,识字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们一般以在黑板上一笔一划的写下某个汉字,学生们在台下一遍遍的跟读、重复的写,让识字的过程变得枯燥乏味。教师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创新,充分利用汉字的基本结构特点,例如汉字本身的笔画、结构类型和外形特点,在这个可以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引导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先观察所学的汉字,再积极的探索、思考,研究汉字中能够体现出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的关系,将小学生们的识字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进行有计划的结合。学生们可以通过分析字形理解字的含义的过程中掌握生字的写法、笔画、发音、结构等等,并且理解这个字所蕴含的道理,逐渐的过度到做人的道理中。例如,在学习“歪”这个字的时候,教师们可以先让学生们观察这个字的结构,故意将上下部分不对称,将上半部分的“不”写的比正常的大,将下半部分的“正”字写的比正常情况的小,这样看起来非常奇怪的不对称“歪”字,与正常的规范化的“歪”字作对比,让学生们比较究竟是一种方式写起来会比较好看,并且中华文字的设计博大精深,“歪”单字的含义就可以由“不正”来解释,而“歪”又由不正拼凑,可以在带领同学们感受汉字源远流长文化的同时更好的帮助学生们记忆。在教会学生们怎么写规范化的“歪”字之后,教师们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一些汉字是由好几个汉字组成的,只要能够将这几个组成汉字的字学习好了写规范了,这个组合而成的汉字才能够看起来规范化。在写合成汉字的过程中要注意内部的几个汉字要预留出适当的位置,控制自身的大小,通过这一点教学会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互相谦让、团结合作。这样的识字模式,不仅能够打破传统,为教学过程增添乐趣,还能够将德育教育渗透进来,将教书与育人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3联系社会、多面感悟生活

教师们首先要树立教学回归生活的思想,我国著名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生活即教育”,这对于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教育的四个支柱必须紧紧围绕生活才能够更加稳固,才能够真正做到帮助学生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必须要摆脱过去的脱离生活实际的形式,要敞开门教学,从根本上转变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将教学工作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教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做到教学与生活合一,将生活作为学生们学习的指导。其次,教师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充分体现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放在首位,制定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的教学目标,发散多种灵活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小学语文的育人价值和知识性。当然,教师们的教学方法不能单一,要科学地将已有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们要创设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做到教师家长齐抓共管。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这需要教师、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要加强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要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身心状况,提醒家长们多带学生外出,感受自然,在生活中学习。教师们还要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和联系,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让学生们能够深入的了解社会,营造出有利于学生们学习和成长的良好氛围,更好的帮助小学生们学会如何适应社会、更好的融入社会。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对于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从名著解读、情感熏陶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面入手,当然教师们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开展一些素食活动,从而将人文素养教育完全渗透进小学生们的语文教学中,将人文素养的这一颗种子深深植入学生们的心中。

参考文献

[1]徐国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人文素养教学改革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5,(5):52-53.

[2]舒克.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渗透人文素养的改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4):85-86.

[3]陈海明.小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四种方法———以语文学科教学为例[J].作文成功之路,2015,(4):156-158.—79

作者:马庆春 单位:长春市九台区沐石河中心学校

第五篇:语文养成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

摘要:语文养成教育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中鲜活的语文,通过感受、领悟、积累和内化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文章从梳理知识、疏通内容,鉴赏美点、探究重点,汲取智慧、提升境界等方面,研究实施语文养成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养成教育;语文素养;人文教育

养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内外学习习惯,它以生命进化作为前提,追求的是学生和谐平衡地成长与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倡导并实施养成教育,不仅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更要促使学生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要实施语文养成教育,教师可以先从文本教学做起,让学生在文质兼美的文本中汲取养料,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一、梳理知识,疏通内容

语文养成教育要以语文知识的积累为基础,要促使学生多参与语言实践,掌握并善于运用语言文字。语言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教师可以从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做起。《劝学》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古文,在教授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从整理文言文字词入手,渐渐疏通内容,最后体会文本内涵。为了让学生能养成良好的课内外学习习惯,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借助工具书进行自主阅读:先运用标注法将不懂的生字、语法现象找出来,然后通过查阅工具书、参考上下文理解等方式读懂课文内容,最后再总结自己学到的生词。比如,有学生将《劝学》中的虚词“而”都整理了出来,并按其语法功能进行区分:“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是表修饰的用法,“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是表转折的用法,等等。还有学生专门收集文章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加以整理。在梳理文言文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读懂了文本的内容:“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够真正学到知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一定的认识。高中阶段的学生正慢慢走向思想成熟,教师要利用好这个时间段,鼓励学生多读多看,促使他们积累一定的知识量。

二、鉴赏美点,探究重点

语文养成教育要关注学生的未来,要让学生通过美读提高鉴赏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美的鉴赏,抓住文本的美点进行分析,全面感知文本的深层意味。在教学《想北平》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文章语言特色来提高审美鉴赏力。“并非一定要连篇累牍地堆积辞藻才算是美文,通俗简练的语言一样具有美感,能够感动人。大家试着分析一下《想北平》一文如何锤炼语言。”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抓住《想北平》的重点段落分析其美点。有学生说:“文章字词不多,寥寥数语写了积水潭中的蝌蚪、青蛙给‘我’带来的安逸感。笔墨虽少,但是却情景交融,十分到位,让人感到亲切真诚。”还有学生认为:“作者笔下的北京动中有静,他用了‘小儿安睡在摇篮里’这个比喻,写出了安逸感,那是一种如同家一样的感觉。此外,作者笔下的北平还是接近自然的,作者通过描写雨后韭菜叶上的泥点、如诗般美丽的青菜摊子等展现了和自然的融合,体现了心灵的放飞。”通过对《想北平》中优美文字的分析,学生深入了文本内部,和作者进行情感共鸣。在对文本美点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促使他们深入探究,挖掘文本的主旨。

三、汲取智慧,提升境界

促使高中学生成为语文的自主学习者,让他们能够积极地在阅读中汲取人生智慧,提升阅读境界,这是语文养成教育的最终目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从文本的某个切入点入手,将其升华,促使学生体会到其中的智慧闪光点。《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文章探讨如何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很好地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学习这篇文章,能让学生感受到哲人的智慧,尝试接触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本文的写作背景入手,对文章进行深刻的分析:本文的创作年代为战国时期,正是群雄争霸之时,而人民正是国之根本,是一个国家富强的象征。儒家思想倡导以人为本,孟子为了阐明自己的哲学思想而创作这篇文章,指出躬行仁义的重要性。分析这篇文章的写法,能够让学生了解孟子的智慧,学习他的高超辩论术。孟子在说服梁惠王的时候,采用的是“请君入瓮”的方法,用反诘句向梁惠王发问,促使对方陷入两难境界,最终同意孟子的见解。不仅如此,孟子还提出了不少“仁政”的具体实施手段,如解决百姓吃喝问题、发展农业生产等。孟子的辩论策略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孟子的哲学思想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儒家思想的精髓,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恢宏,从而有所感触,提升自身境界。在语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汲取智慧,提升思想境界,而并非为读书而读书。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

四、结束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并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养成教育的高标准,要求在高中语文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使之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语文教师要将养成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逐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罗琳.习惯养成教育的理念与实施[J].江苏教育,2010(32).

[2]赵克明.基于“语文养成教育”的文本解读流程[J].语文教学通讯,2016(13).

作者:倪莉敏 单位: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