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与情境教学法的深度融合

小学数学教学与情境教学法的深度融合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具备空间想象力与逻辑思维力,然而部分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存在基础素质薄弱、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不够完善、探究能力不强等问题。利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更好地将教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通过分析小学数学与情境教学的融合,探讨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深度融合

一、情境教学法概念

情境学习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让•莱芙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在1990年前后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情境学习理念认为,学习不仅是一种个体性意义的心理构建过程,还是一个社会性、实践性的,以差异资源为中介的参与过程。知识的意义连同学习者自身的意识与角色都是在学习者和学习情境的互动、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过程中生成的。情境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的本质就是对话,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就是广泛的社会协商,而学习的快乐就是“走向对话”。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引入或者利用教具等创设形象、生动的具体场景,引导学生参与到场景中来,通过学生的参与与体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为学生巩固知识。情境学习要求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相互联系起来,并且通过和其他受教育者的交流,提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提高成绩,提升认识水平,改变认识方式。情境学习理论在不断发展之中,也开始在各个科目中运用起来,其在未来的学科教育中一定会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情境教学学习能够强化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相较于传统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来说,利用情境教学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分析

小学生因为其心智发展不够成熟,文化意识薄弱,基础素质基本为零,在进行数学学习时会存在很多不理解之处,包括计算错误、认知错误等普遍性问题,如果没有良好的引导会导致学生数学积极性不高,数学成绩不稳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得学生不愿去进行数学学习。长期如此会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情绪,不仅降低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逻辑思维的发展。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文化意识相对薄弱,学习主动性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和知识传递的时效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上升,学生普遍拥有智能手机以及电脑等设备。小学高段学生在面对学习压力之下,会更倾向于利用电子产品进行减压活动,进行电子书籍阅读或游戏,这种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更容易误导学生,让学生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降低学生对学习的自制力和控制力。在新课改之前,大部分教师持传统数学教育观念对学生进行教学,主张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模式,主张利用大量的习题、背诵概念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用成绩来决定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在新课改实施以来,对数学提出了更明确的教学要求,同时也要求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数学基本素养。这是对教师的挑战,也是对学生的挑战。新课改也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需要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在课堂转换自己的教学角色。情境教学法符合新时期教育的要求,利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有助于创设新型教师关系,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情境教学法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中的优势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依靠口头讲述来为学生进行知识分解与教学内容传授。这种教学方法过于枯燥单一,对小学生的吸引力不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将枯燥、复杂、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以较为直观的表现方式对学生进行展现,利用虚拟的教学场景,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在以往的教学模式影响之下,教师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与解题思路,然而新课改要求重视并培养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利用情景教学法能够有效强化知识与实际的联系,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从根本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会产生教师一言堂的教学现象,师生之间互动不足,教师授课模式枯燥,无法吸引学生参与进来,从而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利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活跃课堂氛围,深化师生互动,有助于师生良好关系的形成,创设新型师生关系。

四、情境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虽然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的科目,但数学学习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小学生本身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客观,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学生学习成绩,长期以往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实践进行情境创设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利用生活实践创设情境,能够有效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在脑海中转换为具体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100元人民币可以在游乐场玩哪些项目等,以生活化、学生喜欢的方面进行情境联系创设,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利用多媒体深化情境创设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在教育领域中开展了信息化改革,不断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各校都安装了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以进行更细致、全面的教育。在实践中,教师利用电子白板接入互联网可以将数学知识以动态的、趣味的方式呈现出来,加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高效性。小学生年龄较低,好奇心强,更喜欢具有趣味性的事物,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进行情境创设,从而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进行多媒体引用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性格、喜好来选择素材,抓住一切有利因素集中学生精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比如,在讲“比例尺”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地图,或者给学生发放一些地图,然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吗?在学生回答是“地图”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最想去这张地图上的什么地方呢?”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然后教师在向学生提出建议“现在同学们拿起自己手中的尺子,让我们一起量一下我们现在的地方距离你们最想去的地方有多长,然后再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算出距离你们最想去的地方有多远。”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三)利用微课教育动态化创设情境教师还可以将微课作为教学方法,带入数学教育中。微课作为一种将知识“拆分”的学习方法,具有很强的学习灵活性,且不限制学习时间、地点以及平台,甚至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下载一些软件,就可以灵活接触微课,学习知识。虽然“碎片化”的学习在教育者看来并不利于形成整体的教育知识链,然而将微课带入教学课堂,以短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观看,能将静态的知识以视频方式解读出来,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加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教师作为监督者、指导者,可以更好地观察学生的状态,能有利地强化重点知识。

(四)合理设计问题深化情境提问是一种有助于学生进行思考的重要方法,其能实现探究式教学的思考价值。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找出学生在一堂课中的问题所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惑,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培养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中要以鼓励性、有效性作为基本原则,所提出的问题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起到指导或引导的作用,给学生指出探究的大致方向或指引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探究,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提问时往往也是在提示学生。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的问题难易适中,以让学生正确回答问题为以依托,为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与热情。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导向性、探究性,保证学生在研究问题时真的有所收获并且实现了教学目标。比如,教师在进行“表面积和表面积单位”的授课时,可以以教具作为辅助,向学生提出“你们认为什么是表面积?”以及,“这个物体的表面在哪儿”,继而要求学生按照公式计算并说出答案,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习,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

(五)利用合作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性情境创设合作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师生互动手段,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思考。利用合作教学手段进行实践性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探究中深化理论知识,巩固记忆。在“图形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出对称的图形,然后让学生积极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对称的图形,从而帮助其将注意力集中在“图形”上,继而进行“图形绘制游戏”,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绘制不同的“图形”创造画作,加强学生的联想思维,帮助受教育者更好地运用图形概念。

参考文献:

[1]黄淑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文教资料,2019(3).

[2]杨晟颢,尚春江,郑雅茜.新时代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5).

作者:苟军平 单位:甘肃省甘谷县新兴镇谢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