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学微生物综合性实验设计与教学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学微生物综合性实验设计与教学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医学微生物综合性实验设计与教学实践

摘要: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是联系微生物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桥梁,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在实验开始前已经根据理论知识的学习知晓即将出现的实验结果。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都不理想,不会发散学生的思维,不会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灵活运用。文章初步探索一种强调以临床(案例)问题为核心,以临床病原学诊断和消毒灭菌为主线,通过病案讨论,针对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和临床工作中的环境、物品、人体局部等消毒灭菌问题,提出(设计)实验方案——自主综合性设计实验教学模式。该模式使学生在掌握医学实验的基本技术、增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基础上,还能将所学医学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在实验中得到整合和运用,从而能拓展科学的思维、培养探索式学习习惯,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医学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综合性实验;自主设计;职业教育

一、概述

随着社会卫生服务保障要求的提高,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医疗事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医药人才,已成为社会对医学教育的迫切期望。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相关专业都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专科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又是医学微生物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课程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加深医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则是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和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最终提高他们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1]。所以,积极进行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开展综合性设计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开展合作讨论,对研究内容质疑、探究、释疑等过程将自己所学知识用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二、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

目前某些专科学校教学方法显得滞后,有些与临床实际脱节。传统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以讲深讲透实验基本概念原理、学生验证实验结果为目标,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按照步骤操作,验证并填写实验结果,为被动接受式学习[2,3]。实验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存在一些问题:1.每门学科有其教研室和实验室,理论和实验教学由各教研室负责安排,实验教学内容是理论教学的一部分,为验证理论知识服务,它仅局限于一门具体课程的教学要求,各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之间缺乏相互关联性,出现相关学科的实验内容重叠,体现不出实践性教学自身的连贯性和系统性;2.在安排实验教学内容时常常从自身学科的角度去考虑,而很少考虑学科的交叉渗透,往往过分强调本学科的特殊性和完整性,而在医学岗位职业能力和技术的全面培养及宽口径、厚基础上考虑不够;3.实验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规范化训练,而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创新性医学人才的培养。

三、综合性实验设计开展的必要性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医学专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整合微生物实验教学的教学资源,完善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改革实验课的授课方式是目前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重点[3]。从而在实验课教学中增加综合性设计实验,不仅使学生掌握医学实验的基本技术、增强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将所学医学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在实验中得到整合和运用;同时使学生在(自主综合设计)实验中拓展科学的思维、培养探索式学习习惯,体现职业能力培养。医学微生物学综合性实验设计的特点是强调以临床(案例)问题为核心,以临床病原学诊断和消毒灭菌为主线,通过病案讨论,针对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和临床工作中的环境、物品、人体局部等消毒灭菌问题,提出(设计)实验方案,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相关临床问题通过实验相互衔接、渗透、有机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临床问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因此,开展综合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由知识型人才提升为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四、医学微生物学在专科学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中的综合性实验的设计思路

医学检验专业是现代科学实验技术与生物医学渗透结合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医学应用技术学科。其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的特点是有扎实的基础理论,有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及科研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现代医学应用型人才。本次医学微生物学综合性实验设计以我校医学检验专科专业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进行。这对于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基层医学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医学检验专业医学微生物学综合性实验课程的特点是强调以临床(案例)问题为核心,以临床病原学诊断和消毒灭菌为主线,通过病案讨论,针对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和临床工作中的环境、物品、人体局部等消毒灭菌问题,提出(设计)实验方案,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相关临床问题通过实验相互衔接、渗透、有机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临床问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实验项目设计将以临床病例、模拟临床环境等为讨论问题,以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检测为主线,将病原微生物学的实验整合为9项实验内容。其中属于基本技术和验证实验的为6项内容;综合实验(学生设计)为3项内容。在原有实验基础(基本实验技术:细菌基本形态与特殊结构观察;消毒与灭菌;细菌的染色;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接种与培养技术;细菌的鉴定技术)上利用医学微生物学与临床工作结合紧密特点,由课题组确定了3个自主综合性实验:1.人体表、粘膜及环境、物体表面细菌检测和消毒灭菌自主设计综合性实验。2.化脓性球菌分离鉴定和药敏实验的自主设计综合性实验。3.肠道杆菌(以肠热症为例)分离鉴定和药敏实验的自主设计综合实验。由学生从3个自主设计综合性实验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从实验原理、方案和步骤、实验材料等方面自行设计,在实验课中进行陈述,经老师点评、整理修改;然后结合实验室条件实施实验;记录结果、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写出完整实验报告,最终使学生达到能够了解及处理临床相关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室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和仪器保证,教师在实验中起引导作用,并对不规范操作加以纠正,监控实验进度并防止实验事故发生。实验学时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共同完成3个实验题目。综合性实验共10学时。其中1-2学时用于检索文献和设计实验方案并确定具体方法;6学时用于实施操作并完成实验报告;2学时用于写实验报告,并结合案例、临床问题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归纳及总结。为增加学生操作时间,把检索文献、方案设计及写实验报告放在自习时间解决。教师根据学生自主设计综合性实验完成的整体情况进行评定。由老师根据实验报告结合课堂讨论,对学生从文献检索、设计思路、培养基制备、菌种准备、配制试剂、操作步骤、仪器使用维护、结果判读、数据统计、实验完成后的实验物品处理、表格制定到最终结果和讨论进行评定。

五、医学微生物学综合性实验设计在专科学校医学检验专业中的优势

本次项目的实施是选取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6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4个班共计240余人共同参与实施。其中,1、2班为实验组共计120余人,用综合性实验设计方式教学;3、4班为对照组,共计120余人,用传统实验课方式教学。实验组和对照组由职称、学历相同,教龄相近的两位老师共同完成理论和实验的教学任务。学期结束后,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成绩分布表进行分析。通过此图分析得出,实验班不及格(59分以下含59分)人数少,而且大多数学生普遍分数集中在81-90之间,且90分以上的学生也较对照班的学生多10人左右。由此分析可以发现:在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实验设计环节,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相关临床问题通过实验相互衔接、渗透、有机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临床问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且医学检验专业通过各个环节进行考核挑选3名学生参加第四届全国卫生职业院校“人卫杯”检验技能竞赛,3名同学全部来自实验班,并获得团体三等奖的好成绩;同时三名同学分别获得个人综合三等奖(此次参赛的共有102所院校,307名选手参赛)。通过对比实验不难发现,综合性实验设计的开展在专科学校的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优势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实验室摸拟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的实际过程,加强课程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到操作方法,解决具体问题,使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更系统化。2.通过学生查找资料、设计方案、课堂讨论和教师点评等环节,拓宽了学生获取、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加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综合能力。3.通过自主性实验设计小论文的具体写作,老师的指导和点评,使学生初步了解科研论文写作要求,为今后学习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老师对每一个同学实验方案点评,可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实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这种面对面个性化教学方法对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一定的空间。5.自主性实验对老师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以教促学,教学相长。通过指导学生和学生的反馈意见,能及时准确地发现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总之,医学教学的实践性很强,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所以,在专科学校开展综合性实验设计教学不仅传授系统性、整体性的医学知识,更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更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丽君,柴长斌.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跨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18.

[2]李哲斐,颜霞.基础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改革初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1):20

作者:郭丽娜 吴芳 曹建兰 单位: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