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改革措施,包括制定适合的班规,构建良好的班级组织机构;积极协调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与氛围。

关键词:小学;班级文化;班级成员

班级文化涵盖了班级里全部的人、事、物,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也是班级管理中一种非实质性的手段。班级文化主要分为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等。制度文化,顾名思义就是用制度去规范学生的行为;精神文化是整个班级的灵魂,对班级的发展和走向起到引领作用;物质文化是指班级中具有实质性,看得见、摸得到的外在环境文化。小学生正处在心灵发展的稚嫩阶段,非常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诱导和影响[1]。班级文化在小学生人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渗透式的影响,班级文化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教育中,逐渐提倡“养成”教育,而用班级文化来熏陶、培养,正是“养成”教育的一个途径,因此,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尤为重要。

一、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班规的制定和班干部的选拔不合理

第一,班规未能考虑实际情况。目前,很多班级的班规都千篇一律,难以体现班级自身的个性和特色,也没有考虑小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和执行能力。大多数的规章制度用词生硬,如爱护公物、遵守公德等,很少有教师去解释班规中一些词语的含义,而小学低年级学生又难以透彻理解,这一点往往会被教师所忽略。并且班规还存在一成不变的问题,一些班规不能随着学生年龄的成长而有所调整。第二,班干部的选拔多为教师意愿。班干部相当于班级的“执法者”,成员选拔应当慎重。多数学校里的班干部都由班主任直接任命,忽视学生的个人意愿,难以做到公平公正。大多数班干部通常成绩很好,却不具备带领和管理班级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班级整体的发展。

(二)班级成员人际关系不协调

首先,部分班级存在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关系不融洽,沟通少,配合不好的情况。例如,有的班级出现班主任质疑任课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等,甚至个别的班主任不尊重任课教师,在学生面前说任课教师的坏话;有的班级中任课教师也会对班主任表示不服气,我行我素,不能配合班主任工作。班主任与各任课教师之间产生隔阂,这对班级文化的建设极为不利。其次,师生关系较为紧张。在小学班级中,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某些教师打着为学生好的旗号,来实施罚写、罚站等这种变相体罚。所谓“严师出高徒”思想致使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变得更为顺从、压抑,失去了创造力,自尊心被挫伤等。这种思想管理下形成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阻碍了班级文化的建设。

(三)班级环境设计不够合理

第一,教室布置过于随意。教室是小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活动场所,有些学校教室布置十分随意,忽视了环境对小学生的影响力。例如,教室装饰和布置过于艳丽花哨,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美感,但是却容易分散小学生注意力。反之,如果教室装饰过于呆板、沉闷,也不利于小学生创造力的形成。第二,座位编排不合理。合理编排座位属于教室布置中的主要环节,却经常被某些班主任忽视。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有的仅依据其主观意愿,按照成绩的高低进行编排,甚至有的教师会根据与家长的亲疏关系编排座位。这些方式都会对小学生身心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改进措施

(一)制定适合的班规,构建良好的班级组织机构

首先,班规的制定应该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大背景下,充分体现小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结合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其形式也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歌谣、顺口溜等,便于小学生理解和记忆。其次,班干部的选拔要体现公平民主的特点。班干部是帮助教师管理班级事务及联系沟通学生的主要纽带,因此班干部成员的选择需要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学生往往比教师更细致地了解学生,在条件成熟时,班干部的选拔应尽量采取竞选的方式。先让有意担任班干部的同学发表演讲,说明自己的优势、想法、任期的目标等,再由全体同学进行投票表决,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班干部有极大的“群众基础”,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展开。同时班主任也要起到领导作用,对新班干部进行一定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领导能力,并且还要接受教师和同学们的共同监督,对于不合格的班干部及时撤换。

(二)积极协调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

第一,加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之间的协作与配合。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应学会配合并积极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首先,班主任要将学生的基本情况及时告知任课教师,以帮助任课教师对学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为其开展因材施教提供参考;其次,班主任要善于了解、掌握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特长,以及他们所带学科的特点,向学生作正面、积极地宣传与引导;最后,班主任要不定期地组织召开任课教师座谈会,对班级的情况互相沟通、分析,讨论班级现状,明确和调整下阶段的班级奋斗目标,并且让任课教师尽可能参加班级各项集体活动。第二,提高小学教师素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现阶段,小学教师的整体学历素质偏低,体罚小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某些乡村地区更为明显。为杜绝此类恶性事件的发生,国家要加大对教师素质的培养,首先,高等院校应加强对在校师范生的师德教育;其次,各地教育局应定期组织对已入职教师进行相关的师德教育培训,不断完善在职教师自身的素质;最后,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惩罚管理措施,加大惩处力度,对于体罚学生的教师,一经发现严惩不贷,为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保驾护航。此外,教师也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增强教师亲和力,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积极发掘各自身上独特的“亮点”,及时给予一定的鼓励,从而构建良好的小学师生关系。

(三)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与氛围

第一,重视教室布置。教室是小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室的布置不可忽视。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力求教室整洁、整齐,教室物品摆放有序,给人营造一种舒适的氛围;其次,充分利用黑板报的作用,让黑板报成为学生施展才华、表达情感、学习知识的舞台;最后,注重墙面装饰,可以在墙壁上粘贴一些日常规范或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名言警句等,潜移默化的熏陶和促进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第二,采取多种方式编排座位。班主任教师应当杜绝单一的方式,而应根据实际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使其更加合理。常见的方式主要有身高搭配法、成绩搭配法(包括学科成绩互补法)、性格互补法等。通过合理的座位编排,小学生能更好地融入班集体,从而达到相互之间取长补短的目的。

三、结语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新的德育模式[2],不能一蹴而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行。班级文化的建设是多方面通力合作的成果,需要学校与教师在错误中努力总结经验,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班级文化具有塑造人的作用,且班级文化的影响是持久绵长的,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熏陶和教育小学生,逐渐成为当代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

参考文献:

[1]戴联荣,薛晓阳.小学班级文化建设[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王长华.我和我的教室[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5.

作者:夏美奇 单位:包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