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乡村振兴下的农村基层治理困境与路径

乡村振兴下的农村基层治理困境与路径

[摘要]在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治理有效是基础。现阶段农村基层治理中面临着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弱官”与“刁民”间关系冲突、村民自治机制不完善、乡村劳动力不足等困境,由此,便需要政府完善农村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机制、重塑官民关系、实现基层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功能上相互耦合、培育本土化人才。

[关键词]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困境;路径

党的提出乡村振兴找略,并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以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进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治理有效是基础。随着农村“税费时代”的结束,农村基层治理呈现出新变化,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新世纪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大部分农村摆脱了“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呈现出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长久以来的“乡政村治”格局形塑出农村中各种张力关系与治理困境。有效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是新时代条件下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得以实施的重要条件。

1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基层治理的内在联系

1.1提升农村治理水平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治理有效是基础,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构建农村治理新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让农村“活起来”,解决“三农”问题,以促进农村进一步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基层发挥着核心和关键性作用。如何创新乡村治理模式,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下的乡村治理模式是以基层乡政府为主体形构起来的制度,治理水平的低下会导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内生动力不足。因而,提升农村的基层治理水平,是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的前提和基础。

1.2乡村振兴战略倒逼农村基层治理优化升级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旨在着力解决困扰农村的根本性问题。基层组织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能够集结各方力量,融汇各方资源,召集农民广泛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进程中来。“乡政村治”是中国特色的农村政治模式,在带来广泛好处的同时,也存在巨大的问题。在实践中,乡村战略的实施要依靠一个百姓靠得住的基层政府,而不是一个“无为”“低效”“利己”的政府,基层治理体系的突出问题必然导致战略实施过程矛盾重重。逐一打破治理过程中的困境,厘清乡村治理中多方关系,统筹好乡村利益,是乡村振兴战略得以良好实行的必要条件。因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倒逼我国农村基层治理转型升级,使得基层真正为农民服务、为农村服务。

2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的困境

2.1农村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不足

由于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公共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决定了其不能由市场提供,需要政府进行提供。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基层政府应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随着“税费时代”的终结,农村基层政府出现大规模的财政赤字,财政压力大,同时,中央划拨给地方的资金有限,基层政府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振兴农村产业,以实现“产业兴村”,继而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对民生领域的关注相对不足;在医疗保健方面,各乡村的卫生站、卫生所出现了医疗物资不齐全、护理人员缺乏、卫生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教育上,乡村教育质量不高、学生上学路程远、师资队伍短缺、软件设施跟不上等问题亟待解决。农村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不足,跟不上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基层治理中突出问题。

2.2“弱官”与“刁民”间矛盾突出

长久以来,人们对于“当官的”都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尊敬感,但这种现象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在乡村已经不复存在了。一方面,在村级治理中,由于压力型体制的存在,基层政府官员早已不堪重负,疲于应付上级的通知和检查,官员责任追究机制滋生了官员“不作为”的心理;其次,基层官员队伍亟待建设,乡村治理中专业化人才比较少,干部不了解农村实际情况,基层政府出现“弱官”。另一方面,村民通过各种不配合、缠闹、上访的方式给干部造成极大的困扰,村民深知讲理讲不过干部,利用其“弱者的武器”与政府进行讨价还价,以获取属于自己的利益。这一点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表现的极其明显。国家为振兴乡村的经济发展,加大对乡村的财政倾斜力度,直接向乡村分配资源,村民们往往为了争取这些资源而与政府进行博弈。“弱官”与“刁民”的存在,无疑是基层治理中的一大难题。

2.3村民自治机制尚待完善

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指出“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乡政村治”的治理格局由此形成。这一政策的颁布是国家顺应世界民主潮流做出的决策,同时也进一步减轻基层政府的压力。然而,在基层治理中,村民自治却面临着较大的抵牾与约束。基层政府的行政权干预过大,把村委会当作是政府的执行机关,通过对村委会的财政进行控制、干预村委会选举过程等手段想要控制村委会,村委会实际形同虚设,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发挥有限。另一方面,受知识结构影响,农民参与村庄事务的主动性不高,只要不涉及到自己利益的问题,即抱着无谓的态度对待,这导致村民自治中内生动力不足。

2.4乡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基层民主缺乏活力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近些年来,许多农民都选择迁入城市,农村“空巢化”现象比较明显。外迁主要由两类群体,一是大学生群体,大学生考上大学之后不愿意继续留在农村,在城市追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二是外出务工人员,这类人员普遍家庭负担比较大,而留在农村种地的收入微乎其微,不能够支撑起一个家庭,当获得更高的收入之后便留在当地继续发展。由此,农村剩下了三类人员,一是老年人,二是留守儿童,三是病人或残疾人,由于他们身体条件、文化程度有限,无法直接和有效参与到基层民主中来,使得基层民主机制难以有效运转。

3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路径选择

3.1完善农村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机制

公共物品和服务在农村供给不足的最主要原因是资金的缺乏,因此,国家应当加大财政倾斜力度,开展地区对口帮扶。此外,整合多元主体进行协同治理是破解难题的关键,应发挥政府、非政府组织、合作社的作用,明确各主体治理范围和边界,强化村庄中各村民组织的作用,着力解决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总量不足、效率低下、分布不平衡问题。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农村教育质量,适当提高乡村教师工资水平,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工作,合理安排学校选址问题,解决学生上学路程长、耗时多的难题,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校车接送;在医疗方面,完善乡村医疗体制建设,加强乡村医疗队伍建设,提高乡村医疗水平,完善相关医疗设施建设;在文化方面,加强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3.2重塑官民关系

对于官民关系,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来相应的措施。一方面,从国家的角度讲,应着力培养一批有能力、有素质的村官,建设一批职业化村官队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并建立健全相应的选拔、培养、任用、激励、考评、监督机制,以应对乡村生活中层出不穷的问题与矛盾;完善基层干部激励机制,适当提高基层干部工资待遇,将基层干部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内;健全考核评价体系,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内容全面,考核方式规范化,考核指标具体化,考核结果公开化,引入村民评价;另一方面,从农民的角度讲,积极引导农民参与政治生活当中来,通过广播、展览板、报纸、书刊等媒介宣传国家大政方针、法律知识,发挥“随风入夜,润物无声”的宣传作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3.3实现基层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功能上相互耦合

实现基层治理的突破性进展,基层党组织应发挥着核心作用。作为中国共产党最基层的党委会,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当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其一是要加强党员的培养,加快建设一支“为人民服务”的党员队伍,切实解决农民的难题,杜绝腐败问题,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其二应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服务活动,替人民分忧解难;同时,还应进一步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提高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农民有序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村民自治组织在治理中发挥主体作用,实现二者在功能上的相互耦合。

3.4培育本土化人才,引进优质劳动力

由于农村劳动力比较少,而人是一切问题的中心问题。劳动力的缺乏只能通过“内生”“外引”两种路径有效解决,由此,便需要为乡村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一是实现“产业兴村”,实现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挖掘农村特色产业,着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合理提高工资待遇,这是引进劳动力最有效的途径。二是要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彻底整治环境污染问题,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注重农村垃圾随意倾倒的现象,改善人居生态环境。三是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主干公路,以此为依托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保障水、电、网络供应,为村民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四是要加强制度保障,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支持大学生下乡,鼓励本地人返乡创业,引进技术人员,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

[2]吴毅.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3]丁柯文.乡村振兴的实现机制、发展水平与路径选择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9.

[4]徐强.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9.

[5]马添.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

[6]俞可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前线,2014(01):5-8+13.

[7]张厚安.乡政村治——中国特色的农村政治模式[J].政策,1996(08):26-28.

作者:白敏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