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模式论文:合作社循环农业探究

农业模式论文:合作社循环农业探究

本文作者:杨立平1 陈雪林2 作者单位:1上海市金山区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2上海鼎旺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1合作社不同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目前合作社主要有3种循环农业发展模式。(1)秸秆—食用菌—有机肥。水稻秸秆为食用菌生产提供基质,食用菌下脚料可制作有机肥,有机肥返田种植蔬菜、果树。(2)种植业—饲养业—林业。种植业为饲养业提供饲料,饲养业又为种植业和林业提供有机肥料,而林业又为饲养业提供饲料。(3)种植业—饲养业—沼气—渔业。种植业为饲养业提供饲料,饲养业、种植业为沼气提供原料,沼渣、沼液又是鱼的好饲料、种植业的好肥料;畜粪还能直接进入鱼塘;塘泥又是肥田的肥料。2合作社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案例。庙耳岗村食用菌技术开发中心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带动了庙耳岗村、豆各庄村、大苑村等的3000多户农民发展食用菌种植。庙耳岗村食用菌产业的主要特征是利用大量农业废弃物(棉籽皮、玉米芯、木屑等)发展食用菌,以菌棒规模生产、加工、销售为主导,实现村域内资金、技术、原材料、生产对象的最大集约化,吸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从事食用菌生产。目前已开辟2条菌棒废渣和秸秆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途径:(1)通过秸秆气化的手段,由生物质能转化成化学能,从而有效解决农村的生活能源问题。(2)将废菌棒加工成屋顶绿化植物用培养基,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实现农林废弃物资源的转化增值。

合作社循环农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政府宣传不到位、农户对循环农业认识不够。政府对发展循环农业的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渠道和形式单一;并未引起地方领导的足够重视,有的地方甚至还提出一些不利循环农业发展的口号。同时,由于宣传不力,合作社对循环农业发展缺乏积极性,且合作社的成员大多为农民,其素质和文化水平不高,对发展循环农业的意义理解不够。2法律法规不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管理不善。发展循环农业,离不开配套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支持。虽然我国已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但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针对性不强,不能适应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要求。若不尽快制定适宜的政策及法律法规,人们就无法遵照法律进行农业循环经济研究。3支持循环农业和合作社发展的财政力度有待加强。循环农业的投资体制存在资金来源单一、投资额在GDP中所占比重小、投资效率不高、投资政策不能落到实处等问题,使农村发展循环农业所需的资金严重不足。4循环农业技术人才较为落后。从总体来看,我国农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在我国,每1万名农业人口中,从事农业科研的人员不到80人,这与世界上平均140人的水平还有一定距离。且质量水平均不高,在这些人员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农业科研人员不到10%,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为80%以上。

合作社循环农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1建立健全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为更好地发展循环农业,我国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制定一整套有效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如澳大利亚的平衡农业、以色列的节水农业、美国的精准型农业以及英国的永久型农业等。2加强对合作社成员的培训,增强文化素质和循环农业意识。人才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发展的关键。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合作社专业教育目前处于断层阶段,无论是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还是合作社辅导培训的专业师资,以及对合作社发展有一定认识的政府官员都非常缺乏,目前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加强合作社人才教育、构建完善的合作社教育体系是势在必行的。3构建促进合作社循环农业发展的金融体系。充足的资金是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基本因素,是保持合作社蓬勃发展的保障。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尚不成熟,农民融资途径有限,主要途径包括:商业性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其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以社员股金为资本金、以社员为基本服务对象、以既定的金融业务为经营内容、由社员民主管理的经济组织,是合作制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其资金主要来自于内部成员,资金使用也主要服务于组织成员,且设立成本低,机制运行灵活,更贴近农民生活,满足农民的需要。因此,主张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可为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融资途径。4加强循环农业的技术创新和推广。技术创新是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向循环农业过渡的关键因素,这需要各地政府以支持发展循环农业的新技术为重点,进行项目立项与招投标,同时充分有效地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业中的研发部门等,开展科技项目的联合攻关,用科学技术来推进我国循环农业的进一步稳定快速发展。例如,积极开展沼气生产、秸秆还田、立体种养、节水农业等已有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大力加强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清洁生产等关键技术的研究,突破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减少各种有害物质对大自然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