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方戏曲在声乐教学的应用

地方戏曲在声乐教学的应用

【内容摘要】本土民歌和地方戏曲是广西本土音乐资源的重要内容,作者探讨了广西本土音乐资源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应用问题,并通过文献分析、实践教学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将本土民歌和地方戏曲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应用价值并提出一些有效策略。

【关键词】广西本土民歌地方戏曲高校声乐教学

一、广西本土音乐资源内涵特征

(一)本土民歌文化特征

广西民歌资源极其丰富,壮族音乐家范西姆曾这样描述本族民歌:“壮族民歌有的悠扬、亲切、优美,有的高亢嘹亮、刚健、纯朴,有的缠绵、婉转,有的爽朗、明快。音乐形象千变万化,风格多样。”[1]生动地说明了壮族传统民歌的特征和形式。例如,京族民歌婉转优美,以民族调式为主,徵调式最多,宫、羽调式次之,具有多种节拍类型。歌手常运用颤音、回音、波音和滑音等唱法,模仿京族弹弦乐器独玄琴的不同音色,京族独特的演唱风格由此形成。此外,广西还拥有歌腔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苗族民歌,具有“一唱一哈”的瑶族双声歌等。

(二)地方戏曲文化内涵

广西地方传统戏曲种类除了影响较大的四大戏种——桂剧、彩调、壮剧和昌剧,还有广西文场、摊戏、侗戏和粤剧等戏种,这些戏曲都是民间文学、音乐、舞蹈及舞台表演的融合。例如,桂剧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用桂林话演唱,具有语言的音调特点,根据地方小调,以地方话的上扬下沉语调编曲。壮剧将壮族民间文学、歌舞、说唱艺术“末伦”的曲调融为一体。南路壮剧的音乐说唱性强,属板腔体与联曲体结合的音乐体制,风格粗犷质朴,高亢热烈,演唱时多用帮腔;北路壮剧则属联曲体音乐体制,风格抒情委婉,唱词用壮语。以上本土民歌和地方戏曲,均来源于大众生产生活,在本土生长发展,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现已发展成为区域代表性的音乐文化。

二、本土音乐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价值意义

本土民歌和地方戏曲是广西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将本土民歌和地方戏曲融入高校声乐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效服务声乐课堂

很多优秀本土民歌和地方戏曲诞生于生产生活之中,具有故事情节,演唱起来朗朗上口。许多曲目难易适中,可以在基础声乐教学中选用。本土民歌和地方戏曲在唱腔上风格特点鲜明,而当前的高校声乐课堂中存在“千人一腔”、学生在歌唱中只有音高旋律没有情感和韵味等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本土民歌和本地戏曲来解决以上问题。

(二)利于传承本土音乐

本土音乐文化是本民族风俗文化与音乐结合的产物,是珍贵的文化瑰宝。但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本土音乐文化资源受到了强烈冲击,很多优秀音乐文化因缺乏专业的整理记录或是缺乏传承人等原因,正在逐渐消亡。因此,教师有必要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选择性地将优秀本土民歌、戏曲引入高校声乐课堂,在服务广大师生教与学的同时也保护传承本民族音乐文化[2]。

三、本土音乐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应用现状

(一)专业性师资队伍缺乏

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一线教师,大部分是学习欧洲唱法体系成长起来的,很多教师对当地的音乐文化并不了解。而许多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人并不是职业音乐行业从业者,部分善于演唱本土民歌和地方戏曲的艺人活跃在民间或是地方剧团。所以,在高校中专业的本土民歌和地方戏曲师资相对人才缺乏。

(二)学生本土音乐知识匮乏

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很少选用本土民歌和地方戏曲等曲目,民族民间音乐开课情况和教学效果良莠不齐。大部分学生对本土音乐缺乏了解,对本土民歌和地方戏曲十分陌生,更有甚者不清楚本民族有什么代表性音乐作品和剧种,对本土传统音乐知识极度匮乏。

(三)本土化元素不足

学堂乐歌伊始,我国音乐文化开始主动向西方学习,洋为中用。当前,我国高校在声乐教学中大部分采用欧洲美声唱法体系,或是以美声唱法为基础的民族声乐教学法,以解决学生歌唱的技术问题。教学曲目大多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的艺术歌曲和意大利艺术歌曲及咏叹调,很少选用本土民歌、地方戏曲,或是现代作曲家根据本土音乐素材创作的民族歌曲。因此,教学内容中没有重视本土的优良音乐资源,本土元素不足。

四、本土音乐融入高校声乐教学应用方法

(一)注重优秀师资专业性建设

在教学中,专业教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对于教学至关重要。本土民歌和地方戏曲融入高校声乐教学中也需要优秀的教师团队,所以应对任课教师进行培养。

1.定期组织师资培训

高校中大部分声乐教师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和声乐演唱技术,学校可以组织声乐教师定期进行本土民歌和地方戏曲相关内容的演唱表演学习和研讨。教师培训可请地方民歌戏曲的传承人或剧团知名演员为声乐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同时教学小组也可定期围绕本土民歌和地方戏曲融入声乐教学进行研讨交流。培训研讨后,学院可制定相关考核选拔制度,举行相关考试,形成竞争上岗的模式,激励教师继续学习,选拔卓越教师。

2.丰富校园艺术实践

艺术实践是声乐教学与传承中的重要环节,既是提高学生声乐表演水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主要方法,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有效途径。在校内,可定期开展广西本土音乐专场音乐会,扩大广西本土民歌及地方戏曲的影响力;在校外,以广西多种民族传统音乐节日及民间民俗活动为平台,给师生提供采风和实践的机会,也为声乐教学提供艺术实践的平台。

(二)加深学生对本土音乐的认识

为增加学生对本土音乐知识的了解,高校可开设本土音乐文化相关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以理论课、欣赏课或者是实践课进行。例如,广西地区高校可开设广西少数民族音乐赏析、走进京族音乐、广西本土音乐文化概论等理论课程。欣赏课程除了开设传统课程外,还可以举办系列讲座,每周以一种本土民歌或地方戏曲为主题,邀请本土音乐文化传承人或地方戏曲知名演员来为大家讲解展示,让学生生动了解到本土音乐文化知识。实践课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带领学生学习本土民歌和地方戏曲唱段,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学习演唱本土作品。通过此类教学转变学生对本土音乐的态度,加深学生对本土音乐的认识,夯实学生本土民歌和地方戏曲相关知识,提高其音乐修养[3]。

(三)在教学中丰富本土元素

欧洲唱法体系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了解嗓音保健知识,为其歌唱事业打下良好基础。但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忽略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在演唱中容易出现“千人一腔”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多选取本土民歌和地方戏曲选段,丰富教学内容中的本土元素。

1.本土资源引进声乐教学

声乐教学中,教师可将本土民歌和地方戏曲的发声技巧融入学生的发声练习中。例如,教师除传统的练声曲外还可加入戏曲中老生大笑的练习,让学生迅速进入发声时抬笑肌的演唱状态,该练习有利于学生感受气息对声音强弱的控制。本土民歌和本地戏曲中多以混声演唱,且有较多的真假声转换,教师也可将此类训练融入发声练习,从而解决学生的高音问题,如曲中的擞音练习、黑衣壮山歌唱腔中的“直腔”唱法等。在声乐教学选曲中,教师可将本土民歌和地方戏曲与传统教学曲目相结合。本土民歌和地方戏曲大多以方言演唱,学生学唱时更容易感受到歌曲的韵味,关注演唱时的声腔,从而改正不良的咬字习惯,提高学生演唱技巧和歌曲情感的表达能力。

2.地方戏曲融入声乐表演

声乐表演是声乐学习的重要环节,表演课是演唱专业的必修课程。地方戏曲集音乐、美术、表演为一体,教师可将地方戏曲的身段、台步、手式等表演方式引入声乐表演教学中。在课程中让学生排练地方戏曲选段,学生可自选或让教师为其分配角色进行练习并表演。例如,可让学生扮演彩调《王三打鸟》中的丑角和旦角,学习富有广西地方剧种特色的步法、转身、亮相、扇花手花等。教师在声乐表演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融入不同地方戏曲表演进行教学,可以让课堂变得生动形象、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便于学生理解,并养成大方得体的良好声乐表演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广西本土音乐资源,不仅可以丰富演唱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演唱水平,其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也可供教师在音乐文化研究和教学中不断开发利用。高校作为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之地,应将本土音乐引进课堂,同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将本土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范西姆.我的音乐人生[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

[2]樊祖荫.为民歌正名——兼谈民歌的传承、传播与发展[J].中国音乐,2019(1).

[3]肖璇.从唱歌课到声乐课——20世纪初中国高等院校声乐学科的建立[J].中国音乐,2018(6).

作者:王晋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