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少数民族学校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

少数民族学校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

摘要: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代表,而民族精神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内驱力量。民族学校要依据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探索多渠道、全方位实施民族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广泛而深入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来延续民族文化命脉,弘扬民族文化精华。

关键词:学校教育;民族文化;传承;途径

一、环境熏陶为依托:建设富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行为方式。学校是学生发展、进步的最重要阵地,也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首要场所。高雅且富有民族特点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时刻熏陶着学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作用。校园文化环境不仅注重艺术化,更注重内涵,突现民族化、特色化、人文化的特点,实现用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校园的自然环境和彰显民族情怀的人文环境要齐头并进,合二为一。学校在建设校园自然环境的过程中,需要全力以赴深挖人文元素,让自然环境和人文元素实现和谐发展,以凸显民族特色,展示民族风情。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楼走廊以及校园围墙的各种元素,围绕相关的主题进行合理布置,建设“民族艺术走廊”“民族文化走廊”“民族风情墙”等主题鲜明的文化场景。以“民族文化教育”为着力点,让校园每一处墙壁、每一段走廊都在展示着民族的历史和未来。用民族人物、民族风情画及民族特色艺术作品作为楼层环境视觉形象,营造一种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展示民族个性及精神风貌,让师生感受到浓浓的民族情。班级文化是班级班风、学风的缩影,展现着班集体的精神面貌。学校应积极倡导构建多元自主的班级文化环境,开创独具民族特色的教室文化,由学生结合班级自身特点布置班级民族文化阵地。如在教室内设置“民族历史”专栏、“我会说民族语言”学习园地等,让学生在自主设计和展示的过程中,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与感染。

二、课程建设为核心:开发富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

要实现学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目标,就必须在一定的路径上进行,这一路径便是课程。学校教育要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首先必须有系统课程的支撑,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探讨教材内容的精细化、精准化。学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核心问题是构建课程体系。在校本课程中纳入民族文化教育内容,让学生认知优秀民族文化成果,这对学生民族情怀的塑造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而且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有效传承。除此之外,这也有利于强化课程对少数民族区域的适应性,有助于推动教师加深对地区民族文化的探究,激发教师主动投身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民族学校应以地区教育资源为依托,开发类型多样的、以实践体验为重点的课程,并尝试让学生享有课程的选择权,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蒙古族小学在一、二年级可以开展民族文化启蒙教育活动,在教育方式上应注意把学生文化的初步认识与情感的熏陶结合起来,在轻松愉悦的课程活动中引领学生感悟民族文化;三~六年级可以开展民俗文化教育,将民族体育、民族艺术、民族语言、民族文字等作为主要内容,在实践体验过程中,促进学生优良情操的形成,丰富学生的文化涵养。

三、多彩活动为平台:搭建富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活动平台

学校一定要把活动呈现给学生,而且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再现,使学生逐步领会活动的意义,并且能够在其中发挥个体的作用。要让学生能够主动加入民族文化学习中来,并且积极地予以响应,这就需要学校组织多样化的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绚丽多姿的主题活动中去体验民族文化的无穷韵味,进而促进自己完善人格的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讲,校园活动是学校民族文化教育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校园母语节系列活动、校园民族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校园那达慕民族体育节系列活动,这些都是蒙古族学校适宜长期开展的特色活动。通过活动搭建平台,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在展示自己才华的同时,充分感受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四、多元评价为手段:构建民族文化传承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开展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提高学习民族文化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学校实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教育评价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评价对象全体化。发展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既不是针对民族文化学科专业教育,也不是少数人的特长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接受民族文化教育。基于此,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评价应围绕受教育者对民族文化的态度、参与的程度及兴趣来进行全体性评价,力争要求学生做到人人主动参与,这是学校对民族文化传承教育进行评价的第一要义。第二,评价内容过程化。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与新课程理念,实施过程参与评价的方式,具体方式主要包括自评、互评、激励性评价、成果展示评价(学科实践活动成果、诵读表演成果等)、学期等级总评等。总之,以发展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为理论依据,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第三,评价方式多样化。学校通过口试、观察、访谈、作品分析、活动情况记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其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以及学习的主动性。总之,从民族学校教育的内在发展层面来衡量,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教育作为重要元素纳入其中,不但对学生个体成长有益,而且对丰厚学校的教育内涵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钟丽芳.论少数民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J].中国民族教育,2007(05).

作者:王秀莲 单位:阜新市阜蒙县蒙古族实验小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