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探究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探究

一、小学数学概念的构成

小学数学概念是由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构成的。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反映的所有对象的共同本质属性的总和。如平行四边形有很多属性,但它的本质属性有两点:第一,它是四边形;第二,它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平行四边形必须具备这两个属性,否则就不是平行四边形。而反映的所有对象的全体叫作这个概念的外延。例如平行四边形这一概念的外延包括一般的平行四边、长方形、菱形、正方形等。概念的内涵是概念的“质”的反映,概念的外延是概念的“量”的反映,二者相互依存,是构成概念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二、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既依赖于他们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学习动机,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要经过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巩固和深化等阶段。

(1)概念的形成———抓住本质

小学数学概念刚引进时,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感性阶段,比较肤浅和不全面。因此,概念的形成是从了解事物的外部、具体的属性,到认识事物的内部、抽象、本质的属性这样一个深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抓”概念中的关键词

小学数学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概念,而有些概念往往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组成的定义。因此,可以通过“抓”关键词来帮助学生建构新的概念。例如学习“认识三角形”时,引导抓住“三条线段”“围成”“每相邻两条线段”这些词组,帮助学生建立三角形的概念。

②运用概念,正反例比较

正例有利于概念的概括,帮助学生正面理解;反例有利于概念的辨析。例如方程的定义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学了这个概念后,可举许多的正例和反例:x-y=4、3(a+2)=15、16+b>28、y+105、7×8=56……让学生加以辨认,从等式、未知数两个方面导入,加以辨析,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

(2)概念的巩固———注重应用

在概念引入、形成的基础上,概念的保持是比较困难的,而概念的建立还在于能运用概念,同时巩固概念,发展概念。主要策略有:

①强化运用策略

在运用中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强化对概念的掌握,这种运用可以是对概念的一些简单的填空、选择和判断。如教学完“圆的周长”知识后,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填空:画一个半径是20厘米的圆,周长是()厘米。判断:直径越大,圆周率也越大()。

②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学数学,更要学会用数学,学会运用概念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运用概念的能力。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后,可以让学生亲手去测量并计算一下自己房间有多大,让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提供充分的创新空间。总之,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掌握的知识和现有经验出发,在概念的引入、形成、巩固的过程中优化教学方法,进行概念教学,精心演绎概念本质,使学生能准确掌握应用概念,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葛丽珠 单位:浙江省永嘉县岩坦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