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发展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发展措施

以往教学中,国内采用的均为“填鸭式”教学方式,这样的方式禁锢了教师的教学状态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导致新的教学方式很难开展。正是意识到这种局限性的存在,新课程改革才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致力于打破“填鸭式”教学的弊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发挥出主体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也需要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得到主体地位的充分发展,从而激发出其在语文学习上的兴趣,真正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发展的意义

学习应当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而不应该由教师全权安排。如果将学生拘束在固定的学习框架中,学生不仅不会真正学习到知识,甚至还会对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所以,要想实现主体发展,教师就需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积极探索知识,将知识深度消化、吸收。但目前学生因为“填鸭式”教育在自主学习能力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已经制约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其原因就是学生已经适应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突然让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会让其很难接受。由此来看,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主体发展的教育方式很有必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发展的实现措施

(一)开放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程中会涉及到十分广泛的知识领域,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所以语文教学不应当禁锢在课程中,而应当拓展到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只有让学生走出教室,才能帮助他们体验到生活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即使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当尽可能地将生活中相关的知识引入进来,使语文能够同生活形成紧密的联系。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春风吹》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春游,和学生一起观察刚刚发芽的柳树、泛红的桃花、天空中欢快飞翔的燕子和冬眠中醒来的青蛙,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在富有乐趣的室外活动中不仅能够学会课文中的知识,还得到了自然情操的陶冶。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让学生将此次活动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进而培养其写作的能力。

(二)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拥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兴趣也十分重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学生情绪的调动进行良好的把握,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忽略课程导入这个重要的环节,甚至一些教师认为这个环节在语文教学中是没有必要的,重要的是合理把握课堂时间,将课本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讲解完。这种想法并不正确,一个有效的导入能够使学生的积极性很好地被调动起来使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所以,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导入方式,巧妙导入语文课程内容,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三)重视对学生创造性的激发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实际上较为简单,教师可以对教学空间进行拓展,从儿童文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其创造性得到很好的激发。学生在小学阶段时的学习习惯会逐渐形成定势,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学习习惯,通过阅读提升其语文学习能力。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小学生拓展语文的知识层面,并且使其认识到语文知识的博大精深。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如《格林童话》《小王子》《爱的教育》等都是适合小学生阅读,并且能够提升其语文知识水平的儿童文学作品。实践证明,通过阅读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面,还能提升他们的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从而使他们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三、结语

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禁锢于长时间的“填鸭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因此,新课程改革才提出重视学生的主体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转换成知识的引导者,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寻求更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同时,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罗文华 单位: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