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9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9篇)

第一篇: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整个教学领域的基础学科,在小学教育教学全程中均有其身影。伴随社会发展及经济发展需要,社会人才需求标准日益提升,而阅读技能作为各类人才均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小学阶段便需注重此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小学生对于知识吸取的效率,拥有较高阅读能力的小学生不但能够提高阅读速度,同时能够高效吸取读物的精华,做到学而致用,对于学生建立高效学习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立足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展开针对阅读有能力途径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将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其重要目标,并将其始终贯彻于语文各项内容之中。阅读能力实质就是对书面语言所持有的真实的理解及认识能力,其乃是人们得以生存的基础能力及外在保障。至此,需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优质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始终坚持各种阅读训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而又科学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能够独立进行阅读及思考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养成优质的语文素养及语感。

一、以学生阅读兴趣激发为支撑,促进学生主动阅读

基于小学生年龄段而言,其往往存在多种特殊性,尽管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其在科学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上尚未形成,尤其是对个别事物的关注方面,难以长时间的进行相应维持。但如若能够采取一定措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予以最大化激发,便可帮助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投身于语文阅读之中。只有学生存在有浓郁的阅读兴趣,就会发自内心的感觉到阅读是一种无限乐趣,而所产生的乐趣便可将原有兴趣给予最大程度激发,使其呈多元化扩散,并经后续阅读资历及条件积累,便可养成具有主体意识的阅读行为习惯,进而形成专属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对学生阅读兴趣予以充分激发的目的

二、改进阅读教学模式,针对性进行阅读习惯提高

单一的预读方法无法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目前国内多数学校及教师仍然因循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这种方式缺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课堂气氛较为呆板。小学生的年龄基本在六岁到十二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另外这种阅读方式还存在其他弊端,小学生还处于人生的开始之期,他们的生理或是心理无法长时间的进行精力集中,这种呆板模式会降低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作为学生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的积极引导者,在阅读训练当中,需将阅读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比如动笔将课文当中的关键词找出,而课文当中的关键词通常均为各段的末尾或者首句,在学生阅读当中,可叮嘱学生将将自己所认为比较优美或者富含深意的句子摘抄下来,而对于那些激昂、励志的句子,还可以将其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对于那些具有很好启发性的句子而言,需对其深入研读,体会作者所作时所流落出的思想感情,阅读完毕后,还要鼓励并引导学生将读后感写下来,以此达到加深文章立即及感受的目的,与此同时,学生在此过程中也提高了自身的表达能力。例如进行病房里的故事授课,首先对主人公的所处时代背景、思想转换、语境叙述进行标注,然后通过深入思考,从吉姆的描写当中,感知吉姆具有何种特点及性格?针对此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用哪些词句去揣摩当时人物的内心思绪及心理框架,比如窗外树木已经开始发芽了,花儿盛开,蝴蝶飞舞,这些生动活泼的语境能够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升华,知识乃是一种具有情景性的理论根基,其产生于情景中的活动,而学习情景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对所学知识而在另一种情景中再次运用所存在的可能性具有决定作用。开展阅读习惯教学,主要特点就是将游戏贯穿到整个教学当中,小学生具有爱玩的天性,他们对于玩中学习的方式接受度高,并乐于投入精力参与其中,进而提高了学习效率。至此,只有经过长时间的阅读坚持,学生才能养成科学的阅读习惯。

三、构建优质阅读环境,培养学生多元阅读情境

合宜的阅读环境具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及欲望的作用,至此,教师应为学生构建适宜其身心需求的阅读环境,并对存有自主性的阅读情境进行培养,例如教师在课下,可收集一些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材料,比如儿童文学、报纸等,而后则实施集体阅读活动,继而构建和谐的阅读气氛。在阅读完成后,教师可带领学生针对阅读内容开展各种讨论,鼓励并引导学生探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需要指出的是,若仅依据阅读环境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教师需依据教学内容积极营造合宜的阅读情境,采用多种方法,将学生各感官充分调动,从而让学生以一种身临其境的姿态去感受课文内容,进而对文本内容进行细致分析。比如在课文《长城》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初将事先准备好的关于长城的图片张贴在醒目位置,加强学生直观感受,然后引出俗语,即不到长城非好汉,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共同阅读,一起领略长城的雄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均聚精会神的阅读课文,在阅读当中及整个课堂氛围当中,均洋溢着民族自豪感,还能在阅读当中感受长城的伟大。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

四、结语

小学生阅读能力对于提高学习效率,落实国家课程改革,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重大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对其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实践教学质量与学生语言技能掌握水平高低具有紧密关系,至此,教师需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着眼点,并为此积极构建优质的阅读环境,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开展阅读活动,最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雷云.培养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主要策略[J].北方文学旬刊,2014(1):231-232.

[2]张文琴.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刍议[J].科学与财富,2015,7(Z2):303-303.

作者:贾佐林 单位:黔西县太来彝族苗族乡硐口小学

第二篇:加强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有效性策略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重要课程,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阅读能力,进而提升整体语文教学的质量,所以进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由内而外改变小学生的学习阅读习惯和兴趣培养,提升个人思考能力,有助于小学生打下更准确的良好的学习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特征

(一)注重学生主动性,课堂上师生互动融洽

传统教学不注重学生的地位,老师只为完成教学目标,而新课标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教师的引导辅助作用强化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这才属于有效教学。教师教得很好,学生不学,也并不能达到教学目的,所以有效性教学要注重学生主动性参与性,师生互动活跃,才能提升教学质量。

(二)学生会读,课堂外无师自读

有效的阅读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养成良好习惯,这样可以确保他们在没有教师的指导和督促下仍然能够保持阅读的习惯和能力,指导如何去读,如何学习,并且在阅读中找到学习的快乐和方法,锻炼自己的理解能力。所以有效的阅读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更注重学习方法。

(三)学生学以致用,读写有效融合

学会阅读是有效教学的目的之一,但并不是终极目标,更多的还是需要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结合起来。在学习阅读教程时,学生在阅读材料中要了解文章整体的架构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等,在阅读中逐步将文章通透,并且掌握其中运用的技巧和方法,当然,这些还不够,要学会将这些技巧和方法变成自己的一套专用方法应用到写作中。

二、制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一)教学感染力缺失

一篇优美的文章,如果是毫无生气、呆板的教学模式,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相信也很难感受到文章优雅情怀和感情的感染和熏陶,换而言之,如果优秀的教师的有感染力的阅读教学模式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文章的美,精准的教学语言,激情的教学活力,富于饱满感情的朗诵,精致的教学环节设计,带来的是阅读和文章共同融合所达到的完美感受,很容易让学生沉醉在文章的感情世界里,跟随着教师的阅读教学进入美妙的意境。

(二)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教学方式单一,而且长期固定不变,重复使用,毫无特色,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文章,课堂重复性教学缺乏活力,缺少创新,学生也很难在学习中主动去创新和思考。例如,新课标中提出注重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的发展,很多老师在不断地实践教学中开始探索,并且发现了引导学生创新的教学方式,但是很多老师在这种模式探索之后就停滞不前了,一直沿用这种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逐渐变成固定唯一的教学模式,短时间还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使用次数越多,学生的抵触心理便会产生,开始慢慢减少学习热情,课堂氛围也逐渐变得呆板无生机。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只会严重影响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不同学段的教学缺乏针对性

不同的教学阶段,其教学要求是不同的。具体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应该采用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在新课标中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应该根据第一阶段(1-2年级)、第二阶段(3-4年级)和第三阶段(5-6年级)进行划分和有针对性的教学。但是目前阅读教学并没有进行有效区分学习阶段。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一)教学中突出感染力

首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导入式教学。在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对于文章涉及到的感情韵味的品读,掌握文章所渗透隐藏的情感和延伸意,反复进行研究文章的辞藻、修辞手法,写作构思以及文章的创作背景等,教师再开始上课之前必须全部了解,并给学生做好课前铺垫,提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在课堂上全情投入,演绎各种角色。在课堂上进行文章阅读和表达感情时,教师要融入相应的角色,在文章或者故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角色很快融入课堂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的意识。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教师要定期更换有效的教学方式,或者几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根据所学习内容的不同进行轮流替换,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下持续保持对阅读学习的新鲜感和激情活力。比如,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分组教学,让学生在朗读比赛中找到学习的激情和动力,通过不同小组进行角色搭配扮演过程中,锻炼合作精神,并且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主旨大意、修辞手法、结构构思等进行积极的讨论,这样有助于学生更深入进行阅读学习。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课外阅读的锻炼,给学习推荐相应额文章,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学习和锻炼写作,模仿文章中所涉及到一些写作方法,并及时通过写作运用,活学活用。

(三)不同学段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根据上文对阅读教学进行学段分类,第一阶段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为主,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阅读学习的趣味,爱上阅读,这个阶段主要通过感官刺激、游戏等方式来提升学习兴趣;第二阶段主要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初中、高中、大学都会保持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培养学习习惯是这个阶段的重点目标;第三阶段是在阅读的基础上锻炼学生阅读的能力,达到无师自通的地步。这个阶段主要是掌握阅读方法,并且学会写读书心得,同时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结语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坚持学生主体地位,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阅读教学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结合起来,长期坚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严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M].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6月.

[2]许海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6).

作者:徐应强 单位:沿河县中寨镇大泽村小

第三篇:小学语文培养阅读能力有效性措施

【摘要】小学的语文阅读是我国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教育上也不断提出更高的标准,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我国在教育事业上不断加大投资,创设了许多图书馆,并设立了“全民读书日”来鼓励民众进行阅读。阅读,尤其是小学语文的阅读,它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首先,阅读可以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小学生处于人生的初期,他们的生活经验很少,而阅读可以弥补经验的不足,它可以丰富学生生活,以及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知道一些他们不知道的事。其次,阅读符合我国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探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小学语文在阅读教学上存在的普遍问题有:学生阅读内容较为陈旧,阅读教学方式固化、较为单一,教学中缺乏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内容,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阅读内容陈旧

阅读内容的陈旧,这是十分突出的一项不足。首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中,学生的阅读主要来源于课本,大多数学校的教学内容往往因循守旧,教材范围、视野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跟国家倡导的加强小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思路不符,其次,小学生阅读主要来自课本,教师仅仅依赖课本,没有对书本以外的知识进行补充,这使学生接受到知识全是死板的。这些阅读内容的陈旧与老套,会阻碍学生的阅读。

(二)阅读方式单一

目前国内多数学校及教师仍然因循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这种方式缺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课堂气氛较为呆板。小学生的年龄基本在6-12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另外这种阅读方式还存在其他弊端,小学生还处于人生的开始之期,他们的生理或是心理无法长时间的进行精力集中,所以,这种方式会降低学生的阅读有效性。单一的阅读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三)缺乏阅读兴趣

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学生缺乏语文阅读兴趣,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像在上面已经讨论的问题中,阅读内容的陈旧和阅读方式的单一,这对阅读兴趣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小学生他们对于一些新颖的内容比较感兴趣,遇到他们不懂的,他们总是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那些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是学习方式,才能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还有语文阅读任课老师的个人魅力以及他的教学习惯都会对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影响。

二、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探究

加强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阅速度及质量,应该就各方面因素综考虑,比如阅读氛围、情境的构造,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进度中知识点的安排,以及校方对于老师工作量的安排等。

(一)构造阅读氛围

在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构造一个有助于阅读的氛围,这是极其重要的。小学生他们容易受到周围的朋友或者是同学的影响,他们的行为常常带有一定的模仿性,因此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构造一个有助于阅读的氛围。首先,教师应该搞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教师独尊,教师应该像父母一样有一颗包容和爱护学生的心,对学生宽容些,而不是过于严厉,师生之间要突破传统的关系,建构一种和谐民主的关系,这有助于语文阅读活动的开展以及阅读氛围的构造。其次,教师在班级里,应该鼓励学生进行阅读,例如,对于一些喜欢阅读或者是经常阅读的学生提出表扬,鼓励大家向他学习,这样有助于班级里形成一种喜爱阅读的风尚。

(二)创设阅读情境

在阅读方式上,我们应该有所更新,在阅读时,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一种阅读的情境。传统的阅读方式,常常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学生只顾埋头做笔记,这样不仅仅会使学生的阅读效率低下,还会影响学生的阅读信心,因此,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方式,这是一种时代的要求。尽量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方法,将老师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环境中去,根据剧情进行互动教学,学生之间能够较多的沟通,老师也扮演引导及裁判的角色,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及时予以指导。

(三)培养阅读兴趣

抓住培养学生兴趣这样教学关键点不放松,从学生的学习内容,学生学习方式、教学教案入手,这样以来,学生能够逐渐产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内容,同时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深刻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及现实作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阅读的良好习惯。具体如何进行改进呢?应从以下两点入手:其一,博采众长,丰富教学内容,多引入一些新颖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补充,这些补充的内容,是学生在课本上接受不到的,那么他们会对这些新颖的内容感兴趣。

(四)形成阅读策略

针对小学生年龄结构的特点及知识点进度安排,合理安排阅读策略,将一些行之有效的高效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开展互动性较强的方式予以加强训练,对于学生阅读速度及质量的提高乃至对于学生养成主动高效阅读的习惯都非常有深远意义。但是在一些小学的阅读课堂上,有些教师因为学生年纪比较少,而忽视了对阅读策略的传授,这种做法显然是不正确的,正因为学生的年纪小,更应该从小对学生的阅读策略进行培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知道对于重要信息如何整理,以及如何筛选出一些无用信息。例如,在学习《棉鞋里的阳光》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先在全文中找出为什么阳光会在棉鞋里这个中心问题,然后会一些其他问题进行补充。在阅读中老师要让学生分清主次,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结论

阅读能力是小学生阅读教育中需要培养的基础能力之一,只有培养学生具备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拥有了高效的阅读能力,小学生才能进一步的学习好更加复杂的知识内容,同时也为孩子积累知识量,加强沟通配合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提高,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值得我们对此不懈的探究。

参考文献

[1]赵国启.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探析[J].现代妇女(下旬).2014(01).

[2]赵清华.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06).

作者:王波 单位: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丰乐镇新场完小

第四篇:把握课外阅读教学策略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摘要】在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教学内容。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好小学语文知识的关键一步。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方面进行阐述,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增强以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语文素养的形成要依靠一定的积累才能够形成,教师要想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就必须要让学生接触到广泛的阅读材料,并进行更加广泛的阅读,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有限的阅读时间和阅读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并对学生相关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

一、合理分配阅读时间,有序开展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是指学生课外通过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方式。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一篇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悬而未决的时候,教师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将语文的视域打开,不局限于语文书这一方狭小的空间,对一些教学内容进行延伸,课堂教学的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或名著的节选或缩写,在教学的前后,教师把原文、原著推荐给学生,使它们与教材整合起来。当然,阅读是需要很多时间的,课外阅读的时间主要是在课余的时间,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课外阅读的时间是根本没有办法保证的。除了利用学校和家长两个方面联系的方式,动员家长在家庭中能够带动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学校可以每个星期都能够安排出一节课出来,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让教师进行相关的指导。对于阅读的材料一般都是一些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意义的书籍。当然,每个班级也可以成立一个自己班级的图书角,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籍放进去,实现书籍的流动式阅读,这样既节约了阅读成本,还能够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校对于阅读时间的保证,不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还能够在紧张的课业学习之余,放松一下大脑神经,这样就不会使课外阅读变成一种负担。

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对于阅读,学生的自主性是提高阅读水平的关键一步。在对于相关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具有阅读的自主意识,才能更好的开动脑筋,将诸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注重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并且树立学生独立阅读的信心。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就说明了方法远远比知识重要,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诸多的学习内容。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将学生的各个感官都调动起来,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手、脑、口、眼并用,并且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哪边有疑问的就先用笔画出来,留着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时时体现出孩子们的主体地位,不断的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当然,教师也要对小学生的心灵进行滋养。在阅读课堂中,教师要能够鼓励学生积极的发言,不断完善学生的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少批评,多鼓励,对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表现一般的学生教师要进行积极的鼓励,让学生能够享受到阅读的兴趣。

三、建立有效评价机制,培育学生创新能力

人类在成长过程中很多技能都是通过榜样学习到的,由此而见,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的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给学生发挥出示范激励的作用。例如,在课堂上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表扬,或是让这些学生担当学习小组的组长,让他们在课堂的学习中能够充分的找到自身的存在感。教师也要在自己小学语文阅读课程中多开展一些文学作品的赏析活动,主要结合课本目录中的一些文学名著进行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如在读到《安徒生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姑娘》中,教师可以让角色转换最好的学生根据自己把握住的作品的内心世界进行分享,谈谈他自己对于相关文章的心得体会,从而点燃学生们阅读名著的热情。此外,在活动中激发了学生变身的热情,也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使其享受变身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心,从而更好的开发个体学习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的道路依然很长,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的阅读方法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只要学生能够具有广泛的兴趣来不断的进行相关的阅读,就能够在阅读能力上、知识面上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从而更好的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潘云忠.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J】.文学教育(上),2014(05)

【2】徐艳.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5(01)

【3】于江敏.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04).

作者:林慧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中心校

第五篇: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是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了主导地位,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结果不但没有发挥出语文阅读教学的功效,反而导致学生对阅读产生抵触心理。本文结合笔者年的教学经验及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教学

1强化阅读教学的意义

由于年龄限制,小学生接触社会比较少,视野比较狭窄,各方面阅历也不足。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有效途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心灵的净化、审美情趣的培养和身心的愉悦。此外,阅读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课外阅读习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主体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阅读教学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小学生从课堂中获取的阅读知识量比较少。如果说阅读知识是一张紧密连接的网,那小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阅读知识只能算是这张网中的一个“结点”。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把这一个个结点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并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智能的发展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一个良好的背景。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小学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促其更好地利用课下时间自主阅读,充分发挥阅读的作用与意义,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

2.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积极阅读:兴趣是小学生主动阅读的基础。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增强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积极阅读。举办阅读活动就是一条有效途径。比如在三月份组织阅读与雷锋有关的书籍,读后举办讨论会,谈自己的感受;在国庆节期间组织阅读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书籍;在元旦的时候则组织阅读古代经典书籍。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小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进而产生更浓厚的阅读兴趣。此外,学校可以与社区、家庭联合举办“亲子阅读活动”,以诚信、团结、节约、环保等为主题,让家长与学生一起选择阅读的内容,然后开展家庭读书交流会,由小学生作为家庭代表发言。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机,把课外阅读兴趣从内心的渴望转化成精神需求,还有利于增进亲子关系。

2.2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得法于课内”。也就是说教师要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让学生掌握精读、略读、跳读等多种阅读方法,并且掌握根据阅读内容采用相应阅读方法的技巧。二是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阅读,逐步提高自己。三是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灵活阅读。教会学生对阅读时间进行规划和管理,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四是指导学生正确选择阅读读本。教师可以根据小学语文教学课程大纲向小学生推荐一些读物,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课外读物。根据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分层次、分类别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五是为学生制定阅读学习情况进度表和阅读效果评价表,让学生反思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后如何进行改进;阅读获得了哪些收获,下一步阅读计划是什么。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和能力。

2.3营造良好阅读环境,创设积极阅读情境:阅读环境至关重要。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打造课外阅读文化,营造良好的阅读文化氛围。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读书的格言,并鼓励学生创作一条自己的个人读书名言,并把这些名言制作成精美的宣传牌张贴在校园内,让校园内洋溢着浓浓的读书氛围。此外,还可以成立类似于“读书俱乐部”、“读书会”等阅读组织,组织“共写心灵”、“秀出风采”、“书本剧表演”等与阅读有关的活动。总之,把阅读教学延伸到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为学生营造一种活跃的阅读文化氛围。二是创建有效的阅读教育情景,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阅读学习中。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音效、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抽象的阅读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创设“真实”的阅读情境,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内涵。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发展。

2.4强化自主阅读意识,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或家长会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内容,要求学生按时完成。而且会采用课堂提问、背诵段落、写读后感等方式去考察、评价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致使很多小学生都把阅读当作任务去完成。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阅读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对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不对学生的阅读学习制定“条条框框”。可以在布置阅读任务前,精心设置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阅读内容。比如,在讲授《孙中山破陋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几个问题:“陋习”是什么?课文中提到哪几种“陋习”?这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而且能够保证学生的阅读活动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结语:综上所述,小学生阅读能力不高主要是由于教师及家长重成绩、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把阅读教学置于边缘化地位造成的。要想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及家长必须彻底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桎梏,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及需求,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积极情感的教育,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高传虎.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1):117.

[2]王丽.浅析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8):59.

作者:贾德宽 单位:山东青岛市黄岛区大村中心小学

第六篇: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部分,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也是新时期教师教育教学的重点。主要结合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几点教学策略,希望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用的观点与意见,为小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阅读;悦读;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

新时期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可以享受阅读的过程,将“阅读”变成“悦读”,在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真正地促进小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简单地提出一些教学看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自主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动机来源。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根本。由于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阅读内容十分丰富,题材也多种多样,那么,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阅读材料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使其在阅读中探索感受,并逐渐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促进自身多方面素质的均衡和谐发展。例如,在教学课文《赵州桥》时,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利用多媒体播放赵州桥的图片,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来体会赵州桥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学生都感叹赵州桥的结构美、建筑美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赵州桥,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接下来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这篇课文,通过对比自己的描述与课文中的内容,学生就会发现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之美,从而有助于学生在积极的阅读情绪下进行有效的阅读,激发学生内心的阅读情感,也有助于学生阅读效率的提升,大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师生交流互动,营造和谐阅读氛围

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心积极的情感,更有助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的阅读活动中。在学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对课文中的人物或者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与情感变化,也有利于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并且,师生的有效交流还可以使得课堂的氛围变得愉快而轻松,有助于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更好地投入阅读,为“悦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例如,在教学《小木偶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微笑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其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避免冲突,但是如果一个人只有微笑这一种表情,那么他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听到这些问题,学生便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从而使课堂上的氛围会变得积极而热烈。在学生讨论了一段时间后,教师就可以让几个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并对学生的观点给予认可以及适当的补充;然后教师再让学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小木偶都经历了哪些事,并说一说自己受到的启发。经过了这样的渲染与铺垫,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中,从而可以使阅读教学的效果得到保证,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结合课内课外,拓展实践阅读成果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师生长期不断地坚持与努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在引导学生掌握课内阅读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使其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是他们十分喜爱的,那么教师就可以投其所好,通过组织阅读活动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从而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与氛围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真正地让学生做到“悦读”,享受阅读的过程。例如,在教学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大部分的学生都为诸葛亮的智慧所折服,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下阅读《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故事章节,并组织一场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分别讲述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章节,通过分享学生的课下阅读成果来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喜悦感与满足感,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阅读欲望,也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学生今后的自主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真正地将阅读与悦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新课标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关注学生自身的阅读情况与情感变化,从而精心地设计教学的环节与过程,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地激发出来,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更好地促进小学生今后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郑明.如何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十一卷)[C],2016.

[2]董国艳.快乐与快乐的碰撞: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3).

作者:邓云 单位:江西省大余县池江镇长江小学

第七篇: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摘要:阅读是学生识文断字、拓展思维、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小学生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培养语言语感,拓展思维,使他们具有识字写字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小学语文阅读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本人将“有素略读”“教师引读”“声情朗读”“感悟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相应课程标准要求。

关键词:有素略读;教师引读;声情朗读

阅读有益于学生扩大词汇量、学习写作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阅读质量就要掌握阅读的正确方法。毋庸置疑的是阅读需要有素训练。

1有素略读

有素略读即短时内泛泛浏览一遍文章全篇,大致了解文章脉络。有素阅读让学生短时内了解一篇文章,是读懂读通一篇文的重要途径。正所谓“善教者授其法也”小学课文每篇文本都集聚作者的精心安排和巧妙构思,作为教学者应授其方法,有素略读包括标明段落、了解每段大意即找段落中心句,找全文中心思想、划分段落结构。好的阅读习惯有赖于积跬步的养成。有素阅读是一种高效阅读,可看做是阅读一篇课文的准备。如《观钱塘江潮》,我让同学们先标段落,略读全文,划分段落结构,找中心思想。这样下来学生在了解大致内容后对全篇有一个把握,包括情感、思想、结构。

2教师引读

阅读中也许学生找不到情感,生词难字、读音不准。教师在教学中应先给学生做一个范例。有利于学生对生词难字的认识,对课文朗读感情语速、语调的把握。教师引读应特别注意点拔对重点语句,诱导通过反复朗读达到吟诵效果,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学习,纠正学生读不准,读错的字音。我们的语文课堂提倡多读,这一理念意味着减少教师对课文细枝末节的分析讲解,留给学生更多自由的时间自主学习。因此阅读应该占有课堂很大一部分,给学生充分时间理解掌握课文内容,从另一方面讲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

3声情朗读

教学课堂要避免乏味单调,要调动学生多种形式的声情朗读。朗读形式可以有赛读、师生配合、学生小组读、单人读。所谓“感于情而发于声。”这就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领悟,读出自己的情感。语文阅读应该声情并茂,带着感情去阅读。如《观钱塘江潮》课文描述“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创设情景播放有关钱塘江潮的图景,增加学生想象空间,让学生在一个情节上拓展写作并朗读,淋漓尽致展现钱塘江潮的气势磅礴,汹涌澎湃。在教学规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引导为辅。落实“正确、流利朗读”这一目标。对学生阅读进行有素训练,好的阅读习惯,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很好培养学生阅读素养,让学生很好了解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积累语句词汇及写作方法。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小学生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钱塘江潮)》.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李清秀 单位:重庆市南川区东胜小学校

第八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阅读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也是拓展学生知识的一种途径。小学生有着其自身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活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策略

作为母语教学,语文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是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教学结果,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其它应该关注的一些方面,语文阅读在某些时候不是学生自己阅读,而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1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观念没有转变

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学校、家长、学生都只对成绩感兴趣。在考试压力下,阅读教学已经变成了另一种形式。教师在阅读教学环节通常的做法是对一篇课文,先整体讲解,然后再讲文章的中心思想,每一段的段落大意,文章出现的重点语句,句子中存在的重点词汇,是一种解剖式的教学,教学的重心已经发生了偏移。

1.2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好的教学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则可能是事倍功半。现有教学模式下教学采用的还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学生没有发挥的空间,本该由学生完成的阅读任务由教师代为完成。学生读的时间少而教师讲的时间多,课堂是一对多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氛围不活泼,没有良好的阅读教学环境,好学生的表现是上课认真听讲,学生只能听教师讲课,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和学生保持很好的互动。互动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提问,提问环节没有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学生没有向教师提问,教师也没有鼓励学生提问。

1.3教学缺乏人文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都注重于语文的工具属性,而忽略了另外一个属性,人文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重点在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文章中蕴含的思想内容没有进一步深究。阅读教学变成了阅读训练,暴露出潜意识中还是关注知识的掌握而轻视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比如,在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中,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先对文章进行大致的讲解,扫除学生阅读的障碍,然后开始对文章找重点。这篇文章的重点在哪里,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显然不是,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教师不会多讲。人们常常说要教育学生爱国,这就是最好的爱国教育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圆明园相关的历史资料,通过被毁前后的对比及那一段时期的历史,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最后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近现代的对比达到教育的目的。

2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能力

2.1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的环境

小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从而导致注意力不能有效集中。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人为的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的环境,营造一种阅读的氛围。比如,可以在班级的角落设立小的阅读角或是图书室,学生在这里借阅自己喜欢的书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成为小组,将课桌拼成圆形或是菱形,也可以是小正方形,改变原有的分散的形式。在图书馆或是大型的书店看到很多小朋友都能认真阅读,其一是图书馆或是书店大环境的影响,其二则是没有相应的规则约束,不必像上课一样,认真的坐在座位上,学生能够更加投入。

2.2为学生提供优秀的阅读书籍

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好与坏没有明确的认知。教师要在书籍的提供方面严格把关,对于书籍构成,种类要丰富、多样,涉及到多方面,如国学,科普,美德,故事等。书籍内容篇幅不宜过长,内容要图文并茂,保证阅读中的趣味性。

2.3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好的阅读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学生而言往往不能意识到一点,那么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渗透。如工具书的使用,一些电子设备的使用,对于文章的略读和精读,阅读过程中适当做小笔记等等。某些方法的使用,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而不是强制性要求,毕竟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不一样,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适合自己的方法。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开展相应的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比如,每一周在固定的时候开展故事会,让学生对自己阅读过程中感兴趣的内容和大家分享,学生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将故事以情景剧的形式还原,教师对此不做硬性要求,适当引导学生即可。阅读的内容里有诗歌、儿歌,还可以开展诵读比赛等。将趣味性融入到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将静态的阅读变为动态的阅读,通过视频,声音作为补充,加强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

2.4教师适当的干预

由学生自行阅读通常只会停留在表面,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实施干预,加强对阅读的理解。比如在阅读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对不同的学生提问不同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再一次回到阅读中,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并体现人文性,而不是一般教学情况下所谓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一类。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诱发学生提问,学生提问证明学生经历了自己思考的过程。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无论学生回答的对与错,好与坏,教师都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评价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普遍适用的句子,如,你真棒,要继续努力。而是对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以及问题思考、回答方面存在的不足作以说明,在指出问题之后提出相应的改进的建议,最后才是相应的鼓励,让学生在心理上觉得自己的努力被教师认可了,也有进行一步学习的动力,同时方向也明确。

3结语

阅读能力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能力的体现,也是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阅读不只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对相关科目知识的补充,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不做过多的干预,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并灵活采用相应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海波.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教育教学论坛,2014(07):203-204.

[2]邹佳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作者:徐广弟 单位:河南省柘城县起台镇史小学校

第九篇:基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小学语文教学对策

摘要:语文教学活动中小学阶段的教学是学生整个语文学习的基础,小学阶段的教学不仅要增加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储备,还需要帮助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提升和培养。阅读可以让学生自主的学习。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语文知识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对策

小学学习阶段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通常没有系统的科学地学习方法,会存在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语文课本知识点的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文字的浅显了解。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有必要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1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性

1.1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基石,而阅读教学又是小学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教材,通过阅读,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变强。在反复的阅读语文内容过程中,学生会培养起自己的逻辑思维,从而更好的理解语言文字的语气、修辞以及句式等,有了这些感受能够引发学生内心的思考,为今后语文的通畅阅读提供有效依据。

1.2阅读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小学语文教学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通常会指导学生对语文课文进行大声的朗读。通过对语文课文的大声朗读,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这主要是大声的朗读课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在课堂上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具备强烈的学习动力。

1.3对课文进行阅读,能够使学生读与想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做到大量的阅读,对文章反复阅读,指导学生不要“死记硬背”,要带着感情进行文章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去思考、发现问题,或者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可以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掌握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2制定阅读计划,科学阅读。

阅读教学不是让学生盲目的去阅读,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当安排明确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疑问去阅读文章,例如,让学生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写作时的思想感情。设置这样的问题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文章。将阅读和背诵训练结合在一起。如果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只让学生学会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与背诵训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让学生的阅读更加的规范,流畅。当然背诵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训练。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多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和背诵训练,例如,在《九寨沟》一文中,教师可以叫学生进行课堂背诵文中的经典段落,对于学生的进行点评鼓励。阅读,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最快渠道,也是点燃学生学习动力的导火索。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阅读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相对轻松的课堂环境中进行阅读内容的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对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主动地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心理研究表明,6~13岁使学生学习母语的黄金时期,也是发展记忆的关键时期。后天的培养锻炼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记忆能力,加强对阅读内容的记忆,小学课文要求背诵的教材,一般有记叙文、诗歌等,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些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在学生的大脑发展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小学语文中,往往将“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放在课后练习的第一位,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如果能牢牢记住所背诵的内容,课文中的语句、语法、词语,将会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阅读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必须存储足够多的词汇、语句和股市素材。科学的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兴趣阅读

对小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综合小学语文知识点以及学生的特点来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内容,假发学生学习兴趣,带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需要结合语文教材,围绕课后练习的知识点,综合课文中的词句让学生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够主动的去阅读,将阅读融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性的去阅读,教师应当辅导学生进行阅读书籍的选择和引导。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现阶段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个可以培养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方法,即将阅读文章的作者和写作背景进行收集整理,在布置阅读任务是把整理好的资料先讲给学生,这方面往往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兴趣点。例如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一文,此文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是新中国百废待兴之时。文章表达的是作者和珍珠鸟从陌生到变的亲密无间的发展过程。教师也可以将文章里的主人公珍珠鸟的基本资料整理起来表述给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和学生打成一片,融入到学生中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对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重难点词句的学习。小学生掌握的词汇量还比较少,对于一些复杂难懂的词句理解起来可能会比较的吃力,笔者本身在小学语文课的教学中往往会将重难点的词句放置到课本中去,通过前后语境的关联,段与段词与词之间的练习推动学生进行自我思考,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讨论,通过设置趣味性的问题来推动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学习完《虎门销烟》一文时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关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对你有什么启发?你怎么看待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回答,肯定鼓励他们的优点,点评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小学生的学多是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和监督,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性学科,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围绕教材知识点进行施教。

参考文献

[1]陈丽云.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对策探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5.

[2]高丽影.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B,2012.

[3]王俊琴.语文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阅读[J].情感读本旬刊,2013.

作者:孙明兰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北沙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