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管理探究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管理探究

【摘要】新时期下,中小企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市场内的主导力量,但客观地讲,中小企业的实力相对薄弱,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导致其融资步履艰难。为改善以上现状,相关部门应从思想上重视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的管理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论文首先介绍供应链融资的内涵,其次列举中小企业当前常用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再从多个方面分析影响供应链融资的风险因素,最后较深入地分析了评估中小企业信用的方法,探究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管理;影响因素;措施

1引言

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供应链之间进行竞争的直接动力,供应链融资是新时期下为中小企业定制的一种全新融资模式,其通过为各个发展势力相对较弱的企业提供新型的带宽融资服务项目,加强金融资本和实体业务经济之间的协作,协同建设银行、企业与商品供应链互利共存的联系。通过执行供应链融资办法,能帮助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从既往融资困难的处境中脱离。而资金方是否能够科学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直接影响供应链体系的建设情况。本文在阐述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探究了适用于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的方法,以促进供应链金融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有效管理信用风险的办法。

2供应链融资的内涵

供应链融资,即银行机构审查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水平及核心企业当下持有的信用实力,并且针对核心及上下游诸多企业提供可以灵活应用的金融产品及服务项目。这种融资模式在实施阶段最大的特点是将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配套企业看成是一个综合体,结合供应链内不同企业之间形成的交易关系及行业运营特征,以货权及现金流管控为基础编制综合金融处理方案。供应链融资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有效解除既往上下游企业融资、担保“两难”的情况,并且通过解除供应链融资传统制约,显著减少了供应链条融资费用,增强核心及其配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供应链融资的服务主体以资金严重匮乏的中小企业为主,在实施时实现了“多赢”。一是该种模式把资金安全有效地输进处于弱势地位的上下游企业,协助他们处理当前融资困难、供应链失衡等现实问题;二是把银行信用整合到上下游企业的采购、营销行为过程,明显提高其商业信用度,引领配套企业与核心企业构建长期战略协作关系,强化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

3中小企业的供应链融资模式

3.1应收账款类融资

这种模式下,企业本体通过赊销形式开展商品交易活动或者对外提供劳务所产出的但没有到期的应收账目款项进行转让或当作质押,从而向银行等机构申请贷款的融资办法。中小企业运营中如果向银行等申请贷款,核心企业会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中小企业则按照设定期限把生产产品提供给核心企业,银行则把应收账款作为质押物,进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借此方式满足其现金流的基本需求。

3.2存货融资模式

这种模式实施时,企业把自身持有的存货当作质押物,把其呈交给金融机构指定的社会第三方物流监管机构进行监督、管理,继而获得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服务。融资执行过程中,核心企业扮演着中小企业“担保者”的角色,中小企业通过合法的途径把现有存货转型成质押物提交给第三方机构,这样中小企业便能较顺利地由金融机构获取贷款,促进存货上的资金运作状态的复原。

3.3预付账款类融资

企业把未来几年的提货权作为担保,进而申请贷款。融资模式具体实施时,中小企业通过金融机构和核心企业签署回购协议并将其作为担保,随后申请贷款,并且金融机构与社会第三方监管机构签署仓储监管协议文件,进而实现对企业融资过程更严格、标准化的管理。

4供应链融资风险的影响因素

4.1企业本身状况

①基本情况:企业既有管理过程的规范性、综合实力等。“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这句话的道理浅显易懂,在正在准备贷款的中小企业上表现出较高的适用性,企业只有持续改进本身状况,方能在金融机构的信贷评级中持续提升级别,有益于降低融资成本。②财务情况:这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考察工作的重点内容,这主要是因为财务实力直接决定着企业还贷能力的强弱。③合作的长久性:主要考察融资企业和核心企业二者的合作周期,这是呈现二者协作默契度及认可水平的一项常用指标。若彼此有较长的合作周期,或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书,那么核心企业就要主动协助融资企业提高信用等级,进而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高度肯定。④合作的稳定性:考察核心企业与融资企业二者交易产品的替代性及双方当下形成的依赖程度。在供应链模式下,中小型融资企业之所以能够生存发展,且和核心企业之间维持较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主要得力于其自身具备其他企业不能取而代之的优越性,如特有零部件的制造工艺水平、某项技术专利、成本售价优势等。以上这些优越性使供应链维持相对稳定的协助关系,进而弱化了银行的信贷风险。⑤企业将来的竞争能力:核心竞争力不足或者缺乏、经营前景不确定性高是当下国内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经营问题。以上因素若长期不被解决,将会在企业和银行之间形成一个巨大鸿沟,不利于企业顺利实现融资。故而,企业未来的竞争能力也是银行放贷时要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

4.2支持性资产状况

供应链融资是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的一种融资产品,针对授信主体既有资质并没有提出严格的要求,但是其却重视物流、资金流等还款来源情况。故而,应以最谨慎的态度选出供应链金融业务实施时授信相应的支持性资产。①应收账款:为确保授信自身有自偿性,应收账款融资内的账款项目一定要有实现性。②存货:违规后变现成本及操作过程的便利性是存货融资实践中选择存货时要考虑的两大因素。③预付账款:其对应的是将要存货的融资类型,融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选择存货类抵押物要遵照的规则,部分特别变量对业务的可执行程度也起到决定性作用。

4.3核心企业发展情况

在供应链融资业务推进中,核心企业是影响企业贷款风险的一个特异性变量,于风险评估体系内其起到的作用可以用“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去形容:当国内金融机构及核心企业对身处供应链内的成员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时,供应链融资模式便会随之生成,对核心企业供应链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授信时,通常会采用适宜的方法把核心企业信用等级信息整合至风险管理的函数内容中。综上论述不难发现,核心企业会对中小企业信用形成很大的影响。

4.4行业运营状况

银行等金融机构现在放贷前一定要全面了解预贷款企业整个行业的运营状况,不管是哪一种短期融资模式,其在实施阶段支持的仅是合理的融资需求,而绝非是那些投机性的融资需求。怎样精准区别投资与投机,银行要全面了解相应行业的供应链、市场运作模式及发展趋向、行业内潜在的商业规则等。其中,行业特性及其在市场内的所处地位评估对银行贷款的意愿起到决定性作用。故而,在整个风险测评时,了解行业发展状况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4.5供应链关系建立情况

穆罕默德等在研究中指出供应链融资下影响企业信用等级的11个风险因素,并将其设定为关键变量,有7个是和供应链关系状况相关的,有信息资源共享、快捷式供应链、供应链成员之间达成的信任及相互配合的态度、风险共担体制等。

5建立基于供应链融资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

与传统信贷业务之间存在着本质性差异,供应链金融注重的是整条产业链的信用情况。国外研究人员把供应链金融理解为考虑外包服务商,整合供应链节点上各个企业,科学规划、严格调控资金流,进而创造出价值的金融模式。也有部分学者提议将金融技术融进供应链金融内,进而使其内涵及定义更加丰富。供应链融资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为了能有效地整合“商品流”与“信息流”,商业银行应主动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作用,针对产品模式进行综合风险管理、控制,其中信用风险是一项重要内容。从宏观层面上,信用风险有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2种类型。前者主要始源于供应链体系或核心业务,这就意味着要更加重视分析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及时化解信用风险。一方面,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内有诸多业务节点,内外部因素均影响着各节点公司的运作情况,以上这种复杂性包含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风险会在上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相互传播,且这种传播有自发性特征。而在解读非系统性风险时,需要将其具体到企业层面。因为当下中国信贷市场信息存在着严重不对称情况,故而更需尽早构建出合理有效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熊熊等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与LR模型成功建立了风险评价模型。胡海清等对比了基于支持向量机与BP神经网络算法形成的评估模型,主观地认为在后续几年中SVM下的模型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论文站在供应链融资视角,将风险评估方法划分为如下3类。

5.1Logistic回归模型(LR模型)

Logistic模型为当下国内很多企业探寻有关定量的一种常用财务指标,具体是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或者Lasso算法筛选出重要度相对较高的指标,随后采用二元因变量回归分析企业当下是否存在风险因素,进而得到企业违约的概率。如果采用Wilson创设的CPV模型改进Logistic,允许将宏观冲击因子整合至信用风险测评体系内,构建出MF-Logistic模型。另外,也可以把LR模型用在Wald向前逐步法应用领域,进而更快速、精准地选出影响因子。

5.2综合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模糊理论、可拓物元评价等均是这种评价方法的经典应用。为进一步提升评价体系的可信水平,提升现有数据信息的利用效率,可以尝试联合采用以上形式方法,在其协助下建设出相对完善的信用综合评价体系。该体系运行阶段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可以容下处于不同层面上的指标信息,无论是定量还是定性信息,其中后者需要由业内专家或小组成员的具体评分,在此基础上确定对应的量值。

5.3机器学习法

决策树(DT)是当前信用风险权衡领域内应用范围最广泛的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决策树的基本思想为应用二分法连续不断的训练集,这是形成差别显著运行路径的重要基础,在部分情景下,也可以采用支持向量机、两阶段模型等评估当前的信用风险水平。为了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小型企业目前的资金应用状况,循序渐进提升预测信用风险水平的精准度是有效途径之一。为达成以上目标,可选择的集成机器学习方法并不唯一,包括装袋、引导等。基于机器学习法建设信用风险体系过程中要配合应用诸多自变量,支持向量机最大的作用是将试样细化为训练集、测试集2类,筛选出最优核函数与参数以后,可以尝试利用实际案例检测检验以上方法的准确率。

6基于供应链融资的信用风险管理措施

6.1极力加强各节点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

供应链融资实施阶段,中小企业只身作为融资企业主体,风险敞口偏大,无意间违反相关规定的风险较高。作为一名合格的资金方,要提前主动规划出内容严谨、科学、实施有效的风险评估流程与体系,参与企业及时调取、采集和信用风险有关的数据信息,全面监管、控制中心业务运行情况。

6.2加强资金方的信用风险管理

银行等金融机构是供应链融资资金方的提供者,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现状不仅要和巴塞尔协议内设定的相关要求吻合,也要合理规划出授信的程序、健全贷后追踪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加强从业人员资质的管理力度,改进内部风控体系部分内容等。针对不同的产业链,商业银行应设计出适应度较高的风险测评体系,构建出完善的风险预警模型,认真执行风险缓释部署工作,规避发生风险传染、蔓延的情况。为了能更精准地测评出中小企业当下的信用风险,银行可以尝试选择当下管理体系完善度较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电商平台、数据服务平台等进行开放合作,逐渐建立出“互联网+”的全新模式,进而更有效地降低资金成本。

6.3完善企业间的征信体系

国内征信行业对外退出的为“双轨”体系,实质上就是以公共征信为核心、以私营征信为辅的运营方式。以上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法律依据不充分、市场监督管理不到位、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经营分散性显著、个人与企业征信体系衔接不紧凑、数据库信息潜在危险因素等问题。为加快征信行业的发展脚步,后期建议采用逐渐放松政府监管力度,强化行业运营自律性;搭建信息平台,推行信用共享机制;大力支持私营征信机构的运营发展,尽早补充市场竞争机制,最大限度提升其完善性;提倡个人征信与企业征信相互结合,构建中小企业相配套征信系统等方法,进而更加有效地监测、防控信用风险。

6.4积极建设供应链服务企业,引领科技金融发展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正确引领下,供应链金融逐渐实现了现代化,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产业生态圈的覆盖范畴也有很大拓展,包括了农牧、电商等行业。国内供应链服务企业数目逐渐增加,规模也日益壮大,由此创造出了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新型项目,项目规范化运行有助于降低产业链上交易双方的成本,共同提升了实际经营效率。为进一步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效率,后期要进一步拓展供应链服务商的业务覆盖范畴,真正实现科技创新,加快区块链、物联网等科技的发展脚步,使供应链金融产业革新发展有更强大的支撑。

7结语

总之,为了能将供应链金融功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最大限度地提升资金利用效率,要以宏观经济环境作为背景,参照既有的供应链融资有关理论,站在融资视角防控供应链融资产品的信用风险,建立健全信用风险指标评估体系,结合企业发展状况,采用财务管理、运筹学等理论知识及方法,有效地防控信用风险,将其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协助中小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熊熊,马佳,赵文杰,等.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J].南开管理评论,2009,12(4):92-95.

【2】胡海青,张琅,张道宏.供应链金融视角下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研究——基于SVM与BP神经网络的比较研究[J].管理评论,2012,24(11):70-80.

【3】李昕,汤健.基于BP神经网络的化工行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J].物流科技,2020,43(11):154-159.

作者:陈凌雪 单位: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