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中小学安全课范文

中小学安全课全文(5篇)

中小学安全课

第1篇:中小学安全课范文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小学消防安全课程;智慧学习环境;Unity3D

0引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来教育的变革。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和电子书包等一系列应用与课堂相结合,到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兴起,再到在线学习的普及和开放资源的共享,学习环境越来越智慧化、智能化,最终形成以智慧校园和智慧学习环境为依托,大力发展智慧教育的教育理念。与传统教学环境不同,10.3969/j.issn.1671-489X.2022.04.040基于智慧学习环境的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消防安全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江婕胡珊珊在智慧学习环境中,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学习设备,可以轻松获得学习资源,互联网的支撑使得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能同步进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游戏化教学能给教师和学生更好的课堂体验感,提高师生互动的频率,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有不少学者对游戏化教学有自己的理解。王洁琴[1]认为:游戏化教学主要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对游戏教育功能核心价值的总结,将游戏的趣味性、参与性和情境性的特点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并将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与之相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张洋洋[2]认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将游戏引入课堂要遵循“四适”原则,即适当、适实、适时、适度;对于教学设计要有整体的规划,注重课堂的引导,让学生在体验游戏的同时,注意力能够集中在学习内容上,真正做到寓教于乐。通过对大量有关学习环境、游戏化教学和小学消防安全课程的文献进行分析后,笔者发现:无论是智慧学习环境,还是游戏化教学的教学实践应用,都取得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将游戏化教学应用在小学消防安全课程上面的研究偏少。因此,笔者在智慧学习大环境下,将游戏化教学方式与小学消防安全课程进行结合,通过情境教学,帮助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提高消防安全意识,掌握逃生技能,保卫生命财产。

1相关研究现状

1.1小学消防安全课程研究现状

本文以“小学消防安全”和“课程”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谷歌学术上查阅2014年以来的硕博论文和各类期刊,共得到10篇文献。通过筛选和梳理,总结小学消防安全课程研究现状。智慧学习环境需要智能技术的支持,如物联网、计算机设备、多媒体技术等,而智能技术大多离不开电力系统,电力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引发火灾等灾害。中小学火灾多发生在教室、实验室、宿舍、图书馆等人员密集地点[3]。小学消防安全课程在学校教学中并没有单独开设,大多数消防安全知识放入其他课程作为插入章节,并且书本中也只是简略地提及,并没有非常详细具体地进行说明。我国中小学校的灾害教育多局限于诸如防灾教育、安全教育、应急教育等生命安全教育,旨在让学生了解灾害相关知识,提高防灾技能,学会灾害事件前的自我保护,这样一来就忽略了对人的生命关照和灾害观养成教育[4]。大多数教师都是在课上讲解过后就不了了之,有些教师会提供视频讲解播放给学生看,并没有对相关灾害观进行详细讲述。小学生安全意识还不够成熟,自救和他救技能还不能完全掌握,在灾害发生时很容易受到伤害。

1.2智慧学习环境中的游戏化教学研究现状

本文以“智慧学习环境”和“游戏化教学”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谷歌学术上查阅2014年以来的硕博论文和各类期刊,通过筛选和梳理,总结智慧学习环境中的游戏化教学研究现状。智慧学习环境是指装备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它能整合多种技术和设备,有效感知外部环境,支持学习者的线上线下学习活动,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5]。而游戏化教学提供了这种活动,教师和学生进行游戏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激发他们的探知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

2游戏化教学应用在小学消防课程的理论推演

2.1游戏化教学的一般过程

游戏化教学以其趣味性作为内在动机来启动、维持和调节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强调在活动中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身心等各方面的发展[6]。通过Unity3D开发的小游戏,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探究合作和自我创新意识,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计算机素养,而且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知识的学习成为探究活动的‘副产品’。”这是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的话。他认为儿童应该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教学过程应该就是一种做的过程,而游戏化教学提供了这一“做的过程”。

2.2游戏化教学的作用

根据小学消防安全课程的设计,智慧学习环境支持的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消防安全课程中可以发挥三大功能作用。

2.2.1将课堂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经网上查阅发现,消防安全教育在学校课程中是比较少见的,大多数是整合到自然科学课程中进行教学。其次,虽然校园角落都装有消防栓,但大部分小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消防栓的使用方法;即使掌握了消防栓使用知识,由于校园火灾并不经常发生,小学生也会渐渐地忘记。故培养小学生消防逃生技能以及加深小学生对消防知识的记忆是课堂教学的主旨。2.2.2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每个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认知特点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游戏化教学中要尊重这种差异性,要注意根据不同学生和游戏任务的特点给予不同的指导和提示[7]。这也需要教师对每一位学生充分关注,因材施教。

2.2.3合作学习,重视反馈

在游戏开始前,学生可以自行组建小组,进行交流分享,共同完成游戏任务。小组合作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团队意识,更能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游戏做完后不代表这一堂课就结束了,学生和教师还要对这一堂课进行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反思,改进教学策略,完善课堂教学方案,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3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消防课程中的运用

3.1智慧学习环境的建设

3.1.1开发设备

智慧学习环境对计算机等设备的要求比较高,但是这些设备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能达到更理想的课堂效果。智慧型环境一般由应用模块、教学资源、云业务管理、服务器集群组与交互管理、基础设施、学习终端等部分组成[8],在软件方面主要包括数字化学习资源、在线课程开放平台、学习移动终端等。本文开发的是一款针对小学生设计的消防演习游戏,该游戏主要运用的硬件设备有PC机,软件方面主要以Unity3D为开发引擎。Unity3D是由UnityTechnologies开发一款游戏开发引擎,有着完美的跨平台程序开发生态链,依靠精简直观的操作界面、完善的功能插件,使得工作效率得到较大幅度提升[9]。3.1.2开发过程首先用Unity3D设计游戏发生的场景和人物,如火灾发生地、角色和消防工具等,如图1所示游戏场景图和图2所示车辆和人员调度图。游戏规则设置:房屋着火后,房间中有多处火苗,要扑灭这些火苗,而每处火苗要扑灭就必须选择相应的灭火工具,如灭火器具、消防栓或破拆工具等。游戏者必须按照消防工具正确使用顺2014序和方法进行灭火,若消防工具选择和使用方法正确,则灭火成功,完成任务;若消防工具选择错误或者使用方法错误,则灭火失败。

3.2游戏化教学的实施

3.2.1课前准备阶段

教师在课前先将火灾真实发生的视频留给学生,并布置学习任务,例如:视频中火灾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才能进行自救?学生在课前查阅整理资料,在课堂上回答。

3.2.2课中实施阶段

对课前布置的问题进行提问,请学生回答并询问其他学生的看法,最后对学生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加以补充。游戏开始前,学生自发分为三组,每一组都布置消防游戏逃生任务,每位学生和教师都要对这三组在消防游戏中的表现或者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打分,最后根据得分情况,评选出任务完成度最好的那一组进行奖励。而教师也可以适当参与游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游戏过程评分项目包括:火灾发生时,逃生者的自救方法是否迅速?救援人员的措施是否正确?灭火设备使用是否合理?部分场景如图3、图4所示。

3.2.3课后反思阶段

游戏系统可以将学生的游戏过程生成视频记录下来,供教师和其他学生观看。教师可以找出课堂中每位学生的不足之处,完善课堂教学;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游戏表现,在下一次任务中做得更完善。由评价表和上课情况可以明显看出:学生都将课前学习的知识在游戏时间加以利用,并且上课积极性和参与度很高。因此,教育小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到知识,更能让他们体验趣味性学习,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4结论

综上,在研究过程中让小学生运用游戏化学习方式,通过游戏角色的扮演以及自己动手运用灭火知识扑灭火苗,不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游戏体验感,加深他们的学习印象,强化学习动机,建立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并且都能较好地掌握逃生技能。■

参考文献

[1]王洁琴.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2]张洋洋.基于注意理论的初中物理游戏化教学探索[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4.

[3]裴蓓,潘荣锟,王健.浅谈中小学消防安全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20(20):88-89.

[4]杨洪亮.日本中小学灾害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5]李葆萍,江绍祥,江丰光,等.智慧学习环境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近十年国际期刊论文的内容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5):111-119.

[6]申煜.基于核心素养的游戏化教学评价体系初构[J].教育导刊,2017(3):52-55.

[7]张晓燕.基于核心素养的游戏化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以中学信息技术学科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9):82-85.[8]王利巧,李姗姗.智慧学习环境的建设与应用研究:以河南科技大学“智慧教学环境”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7):109-112.

第2篇:中小学安全课范文

关键词:养成教育;行为习惯;终身发展

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会对他们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首先,在教学中,无论什么课,课前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学生通过预习对新学习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发现问题,在听课时就会带着问题学习,轻松地跟上教师的思路,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无疑会大大增强听课效果。其次,上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下节课所使用的文具、课本等,不至于在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时不知所措,出现慌乱的场面,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再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所讲的重点内容一定要做到重点突出,关键知识要提醒学生注意。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方法,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最后,每天课后必须要求学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及时巩固和复习当天的学习内容。相信教师只要从学生的点滴抓起,采用多种办法与措施,中小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使人终身受益的品质。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注意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切实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例如:养成按时作息、早睡早起的习惯;养成上学不迟到、不早退的习惯;养成穿戴整洁、讲究卫生的习惯;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养成在公共场合遵守公共道德的习惯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在这些习惯的养成方面也很优秀。相反,在生活习惯上比较凌乱的学生,学业成绩往往也不突出。这说明好的生活习惯,对学生学业成绩有极大的影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也是养成学生严谨治学精神的重要手段。一个没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学生,将来是很难迈向成功的。因此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重要。

三、要培养学生遵守文明礼仪的良好行为习惯

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教育和训练应当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工作。首先,培养中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应从学生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做起,从小事做起。例如:要求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孝敬父母长辈;在校做个好学生,尊敬教师,团结同学;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使用礼貌用语;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其次,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自己也要做到,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比如上课师生问好,叫学生坐下时教师要说请坐;课间学生向教师问好,教师要点头或招手并向学生问好;学生为教师倒水,教师要向学生“致谢”;望着干干净净的教室,教师要对学生说:“你们辛苦了!”这种教育的效果胜过千言万语。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以身示范,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地形成高尚的文明礼仪习惯。

四、要培养安全行为习惯

中小学生的安全,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平安健康成长是教育的头等大事,是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和良好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项复杂、艰巨、系统的工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失的内容。学校是人员最为集中的聚居地,安全问题无时无处不在,因此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对做好学校安全工作意义重大。要培养中小学生的安全行为习惯,应从三方面做起。一是通过班队会、集会、广播、国旗下演讲等形式,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个鲜活事例教育学生,给学生灌输“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学生安全意识,让安全的警钟在学生心中长鸣。二是教给学生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后,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就会更深入地了解安全、认识安全,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紧急情况,才能正确面对和恰当处理。三是要建立健全学校安全保障机制,将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化、常规化。开展各种活动,严格执行学校安全制度,都应将安全教育工作当成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其他工作开展的前提。所有教师都应树立“生命不保,何谈教育”的思想,人人都要怀着一颗高度的责任心,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切实做好安全工作。在中小学阶段,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终身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广大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把抓好养成教育当成学校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努力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给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第3篇:中小学安全课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建筑;空间设计

引言

伴随城市的飞快发展,城市中中小学的建设逐渐进入发展阶段。但是,处在高密度的城市条件下中小学校却面临严峻形势,因为城市中建设用地缺乏,适龄儿童的入学数量逐渐上升,校园的周围城市环境比较复杂等多方面因素,对中小学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建设用地与资源有限的条件之下,怎样使得合理、高效的空间设计以及功能组织得到实现,与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相适应,满足现阶段教育需求的同时还可以与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相适应,是对于城市中中小学的校园建筑规划设计方面提出的挑战与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适合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场所,中小学建筑并不是临时性的,而是长期潜移默化、使学生得到文化熏陶的生活学习空间。因此对中小学建筑空间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设计策略,其内容包括外观与内部功能的关系,台阶与窗等细节,走道和教室气氛,以及教室操场的布局等多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作用。

1现阶段中国校园建筑特点与发展趋向

1.1建筑设计需不断创新

伴随我国提出的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策略,中国教育事业也逐渐发生变化。而校园建筑是开展教育事业的场地,并且建筑物自身也可以是学生的一本“课本”甚至是“老师”,因为学习的环境对于学生身心的成长会产生一定影响。建筑空间新型模式将会对于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激发作用,而且校园建筑空间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伴随新型的教育方式逐渐革新,使得校园建筑空间设计获得进一步的创新发展,生活当中涌现出愈来愈多新型校园建筑补充并丰富了校园建筑空间设计,以适应创新教育理念,进而促进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2开放、灵活与自由

中小学校园教育建筑要求满足当前教学需求的同时,还应当对持续变化教学方式进行应对,所以中小学建筑空间将会变得更加灵活与开放,并且在空间方面对学生与教师供给更为自由灵活的教学模式或是教学措施[1]。对现阶段中小学校园建筑来说,建筑空间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一定调动影响,而且缺少固定空间模式,使教育将变得更为开放,如图1所示。

1.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新型的校园建筑空间不但重视空间灵活性,而且重视建筑空间内部营造的气氛,对于低龄段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显示,刚入学的时候假如可以快速找到玩耍伙伴,可以组成一个小型学习团体,会使得学生快速与新的环境相适应,且使学生产生一定归属感,更快进入到学习状态。因此不但要重视教学空间设计,对课外交流共享的空间设计也应当充分重视,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间能够进行更多的非正式教学沟通,互动和交流可以使学生快速融入到一起。而且互动和交流的过程本身也是学习过程。

2中小学学校建筑空间设计原则

2.1科学性原则

中小学学校建筑空间设计目的是为学生创造出宜人、舒适的学习环境,所以,中小学的建筑设计应该以学生学习生活需求为本,并对各种需求进行分析,以合适的设计举措应对复杂的功能需求问题,以充分的控制措施把握设计原则。设计应当确保建筑空间科学性基础之上,实施合理周密的规划,遵守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和建造的准则,使其与中小学校园建筑空间规范需要相符合,利用科学合理的设计确保中小学建筑空间具有舒适性与合理性[2]。

2.2整合性原则

校园不是单一个体建筑物。设计师在校园建筑空间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把周围环境等要素纳入相应设计范畴内,保证校园建筑空间的设计和周围环境是能够匹配的,进而实现统一和谐的成效。同时,设计师需全局整合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抓住突出要素,充分表现建筑空间的个性。

2.3安全性原则

中小学校园建筑为学生提供了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场所,校园空间成为学生除了家之外,逗留时间最长的场所。然而学生的心智还没有成熟,其思想是比较活跃的,假如建筑空间设计当中的某个环节存在疏忽,出现安全隐患,非常容易导致安全问题产生,对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非常大的威胁影响[3]。所以,中小学校园建筑空间设计方应当秉持着环保安全准则,例如,运用绿色环保材料,重视安全的建筑规划设计,运用规范化建筑空间设计手段,创造出安全适用的校园建筑空间,为中小学生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3中小学校园建筑空间设计的要点

3.1教学中主体建筑的设计

(1)建筑主朝向需要和本地区的最佳朝向相符合,例如广东地区的最佳朝向是东南向。中小学校园建筑空间设计中,对宿舍、教室、办公区域以及阅览室的朝向要求是比较高的。设计师需要根据各个不同的功能主体,结合基地所处地理位置,提出合理适用的规划布置方案,保证日照充足的同时,还要使建筑物的通风、采光、隔热、隔声等需求得到满足。例如宿舍的位置规划,尽量避免和主校门靠近,体现动静分区,营造宿舍安全、安静的休息空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对于教学楼设计,现阶段中国普遍采取矩形教室的设计形式,其净深通常采用6.9~7.8m,而长度通常采用8.8~9.6m。在设计的时候需要与当地的光照特征相结合,外窗设计要符合规范有关窗地面积比要求等。(2)对于建筑中日照间距、防噪与防火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精心设计。而且设计师提出的设计方案需要与校园周边条件相结合并对防噪的距离实施设置,教室的布置满足规范关于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小于2h以及外窗与相对的教学用房或室外运动场地边缘间的距离不小于25m等要求。另外,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严格实施防火间距要求。(3)主体建筑空的间设计需在满足上述建筑物理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和城市规划以及校园的功能分区相契合,重视与现实校园现状条件结合对于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防雷系统、环境系统以及供电系统实施设计。(4)中小学校园建筑空间设计当中需要重视围护构造隔热与环境绿化等方面,可采用挑檐构造、高位百叶窗自然通风、阳台以及结合外廊实现遮阳[4]。而且设计师还需要重视墙体的保温以及隔热性能设计,通过比选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来对于墙体实施围护。

3.2单体建筑空间设计

中小学校园建筑空间设计方面讲究运用灰空间的设计方式对建筑内外的空间界限进行弱化与虚化,使得内外空间相互渗透,构成灵动的整体,且建筑内外一致协调得到实现。经过灰空间的设计,能够使得中小学建筑内外空间的隔阂被有效消除,对内外空间进行有效柔化,例如以楼梯、连廊、立面开洞以及步行桥等多种形式对室内外的空间进行有机的连接,使学生感到丰富多彩的空间体验,在建筑空间的层次感增加同时,促进学生相互交流,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独立思考能力。具体设计策略如下:教学楼的端头位置设置相应楼梯间,利用敞开式方式实施设计;各个单体建筑连接位置实施扩大化半敞开的处理方式或者是利用平台实施连接,使得单体建筑间有效的连接增加;为方便学生的活动,对走廊活动平台进行设计时,应当采取敞开式的空间构成方法,使学生的活动空间能够扩大,打造出流动的活动空间。最终借用灰空间的设计方式,对学生带来流动空间体验,使得学生想象的界面能够无限扩大。

3.3构建流畅的交通流线

中小学校园建筑空间设计目标在于能够更好确保教育事业持续发展,而且中小学校园使用人数是比较多的。所以,设计畅通的交通路线是极其关键的,而且与学生有序的通行以及学校活动正常的开展具有直接关联。总的来说,中小学中建筑空间无论建筑单体内部的交通流线还是学校内各建筑之间的交通流线都应该是简明、直接与通透的,以确保各种人流能够有序顺畅通行,包括设置相应安全通道,保证在紧急情况时学校师生能够及时安全地疏散。在中小学的上下学时间是人流比较集中的时间段,需要确保学生能够顺畅有序进出校园,避免学生滞留在校内或是生活区域,对学校师生的通行造成影响,确保师生能够及时入校。除此之外,为确保学校食堂与总务室等的正常运作,设施用品以及食材等应该设置专门运输通道,这个运输通道避免处在校内的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域,以免对学生学习生活产生影响,用设计规划手段有效避免运输设施和食材机动车进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范围内,为学生提供舒适、安全的生活学习条件。

3.4细节方面设计

中小学建筑空间设计目的是更好地服务师生,因此,应当始终依照“以人为本”准则,充分考虑中小学生身体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细部设计。例如建筑空间设计方面,为了避免太阳光直接照射造成学生发生眩光情况,对于教室的黑板设计方面,应当确保教室前端侧窗窗端墙的长度不小于1m。窗间墙宽度不应大于1.2m等。除此之外,学生的安全防护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在楼梯、走廊与阳台等经常活动地区设置相应防护设施,防护栏净高度应不小于1.10m,并且需确保防护栏能够承载最小推力为1.5kN/m,如图2所示。部分学生下课或者放学之后经常一涌而出,为确保学生的安全问题,教室的疏散门需设计两个。对于抗震等级设计方面需要依据中小学建筑特殊的建筑需要,为确保全体学生安全问题,其抗震设防类别属于乙类的中小学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

4结束语

和其他建筑空间设计相比,中小学的建筑空间设计需更多融入健康、人文与绿色的设计观念,需设计师更加精心进行设计,创作出人性化、生态性以及现代化的校园空间,彰显中小学建筑的时代特征,使校园建筑空间设计能够与中小学的教育行政、教学需要相符合。

参考文献

[1]华乃斯,张宇.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中小学教学空间模块设计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8(10):60-62.

[2]张涛.当前我国中小学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31):77-78.

[3]江磊.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研究的思考[J].居业,2015(10):46-47.

第4篇:中小学安全课范文

找到在中小学防溺水教育中,体育教师的准确定位,探讨体育教师在防溺水教育中的职责与义务,中小学体育教师在防溺水教育中所应该具备的知识与技能能力分析,体育教师如何把防溺水教育与体育课相结合。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百度学术,谷歌学术、PubMed等国内外常用数据库,查阅关于防溺水教育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再从其中筛选出与体育教师有关的文献进行梳理,为本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2.专家访谈法:去几所比较有特点的中小学,对学校领导进行访谈,询问一下本校对于防溺水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采取的措施。3.问卷调查法:对学校的教师与家长发放问卷,询问关于防溺水教育中体育教师占主导地位的看法,对于防溺水教育开展形式的看法等一系列问题。

研究结果

第5篇:中小学安全课范文

关键词:生存教育;中小学;游泳;必修化

生存教育是指通过开展一系列与生命保护和社会生存有关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向受教育者系统传授生存的知识和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态度,树立科学的生存价值观,从而促进个性自由全面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过程[1]。生存教育关系到学生的生命安全、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生存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生存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游泳作为在水上靠自身漂浮,借自身肢体和躯体的动作在水中运动前进的技能,掌握游泳技能,不但能够强健学生的身体,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水上生存和救护能力,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因此从生存教育的视角出发,将游泳运动作为体育教学的必修内容是我们课程改革中必须要重视的一项课题。

1开展游泳课程的目的

据中国卫生部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57000人溺水死亡,相当于每天150人。溺水已成为我国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头号杀手。伴随着近年来溺水事故的频繁发生,也引起了教育部门对于生存与安全教育的重视,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2015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了“关于预防学生溺水事故切实做好学生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要做好加强预防溺水安全教育。[2]同月中国安全网在网上开展了以“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为主题的全国中小学生预防溺水专题教育[3]2015年8月教育部为了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还特别编写了中小学生预防溺水童谣。[4]然而紧紧依靠加强安全教育的宣传和监督管理是不够的,要想从本质上防止中小学生溺水事故的产生,还必须要加强对学生游泳技能的培养,只有学生掌握了游泳技能和救护的方法,才能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游泳作为一项运动,其游泳姿势分为蛙泳、蝶泳和仰泳、自游泳,游泳具有改善心血管系统;提高肺活量;加强皮肤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减肥;健美形体;增强对温度的适应力等作用。在中小学开展游泳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游泳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并让学生掌握水中救护的方法,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

2游泳课程的开展现状分析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等,都非常重视青少年儿童游泳运动的普及和提高,都把游泳作为提高学生生存技能的一种教育活动纳入中小学体育的必修课程,进行正规化教学与训练。[5]然而在我国游泳运动在中小学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与普及,受地域、气候、经济的影响,目前我国开设游泳课程的地区和学校也主要集中在杭州、南京、厦门、广州地区,其余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校没有开设游泳课程,究其内部原因而言,主要是对于“生存教育”的不够重视和未把游泳纳入中小学体育必修课程所致。就外部原因而言,是因为游泳场地设施不健全、师资力量不充足等所导致的。当前在我国中小学生游泳知识和技能获得的途径包括学校学习、校外培训以及家长教育。然而从学校获得游泳知识与技能的学生只是一小部分,而且学校的教学也不够系统和全面。因此大部分学生要想获得游泳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还是以自费形式参加校外培训,而校外学习游泳的费用相对较高,大约一小时在100~200元钱左右,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以及农村学生和留守儿童来说是很大的问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游泳知识与技能学习。

3促进游泳课程必修化的对策

为了保障游泳课程的开展与实施,需要国家、政俯、社会、学校、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说,需要国家教育部做出政策上的规定和要求。如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把“游泳”课程纳入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修内容;利用网络信息平台,通过媒体等大力宣传和加强水上安全教育,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和家长做好监督与教育工作;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学校游泳场馆的修建;以点-线-面的形式逐步推动游泳运动在全国中小学的开展与普及。其次,从政府方面而言,需要政府向学校提供资金、教学指导与教师培训支持。如给学校提供场馆修建和教材经费的支持;地方体育局游泳管理中心给予学校提供教学指导和教师培训,对于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提供场馆支持。就社会而言,需用社会团体和专业人员提供资金、技术和场地的支持与帮助。再次:就学校而言,需要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下,修建游泳场所,加强专业师资的引进与培训,同时为了保证游泳课程的实施,各学校还要特别注意游泳课程的设置。如为了使中小学游泳课程得以更加合理有效开展,内容的设置建议从技能和理论两方面来进行,技能方面可以按照“亲近水、玩水;初步学习游泳;掌握游泳方法与技能;以及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泳方法”来进行。理论可以从“与水有关的基本知识;安全教育;防溺水的知识和如何救护等方面来进行。具体如下:

(1)技能学习的目标与内容。1~2低年级: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对于水的亲近感,会在水里玩耍、移动、潜水,掌握玩水的心得和水中呼吸,并懂得注意安全,在这个水平中可以叫“玩水课”。3~4中年级:要让学生在学会玩水的基础上,能够进行伏卧、仰卧等全身放松的浮游,并能够借助辅助工具进行打腿、划水的动作,学会初步游泳。学习方法可使用安全海绵垫之类的辅助工具,同时可采用“互助”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进行练习。这个阶段可以称为“浮、游运动”。5~6年级:作为小学高年级,应该从5~6年级开始系统教授学生游泳的方法,如自游泳和蛙泳两种游泳方法,并要求学生在掌握游泳技术的基础上,游泳距离能达到20~25m。从这个阶段起称为“游泳课”.初中1~2年级:初中1~2年级要在小学5~6年级学习自游泳和蛙泳的基础上,学习仰泳和蝶泳。初中3年级~高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各种游泳方法游泳,并能进行游泳接力,提高游泳的速度和增加游泳的距离。要求自由游泳和蛙泳的目标距离为50~200m,仰泳和蝶泳为20-50m,接力为100~200m(每队)。

(2)理论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游泳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了解水的基本知识。如水的物理作用,水的生理作用。第二,游泳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对策。如判断天气,让学生明白在暴风雨等恶劣天气下不能进行游泳运动。同时让学生明确游泳前的注意事项,并加以指导。第三,强调准备活动、入水时间和休息时的注意事项,加强入水动作的指导。第四,处理着装落水的情况。现实中溺水事故多数是穿日常服装在湖泊、河流环境下身发生的,为了防范于未然,有必要让学生在泳池中体验验穿日常服装进行游泳,并让他们学会处理事故的办法。第五,加强救护知识教育。游泳救护的方法一般包括救溺水者的方法和恢复呼吸的方法(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等),向学生教授如何自救和如何实施救人的方法是游泳课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4结语

在生存教育的要求下,为了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有必要让学生掌握游泳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必要将游泳纳入中小学体育的必修课程。为了保障中小学游泳课程有效的开展游泳课程的发展与普及需要国家、政府、社会、学校、家长的重视与支持。

参考文献

[1]生存教育[EB/OL].baike.haosou.com/doc/7856895-8130990.html,2015-05-04.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预防学生溺水事故切实做好学生安全工作的通知[EB/OL].www.safetree.com.cn/News/Content.aspxcontentsid=17961&s=3,2015-05-04.

[3]“关爱生命”——水上安全知识教育[EB/OL].special.safetree.com.cn/static/201507WaterSafety.aspx,2015-05-09.

[4]教育部编写中小学生预防溺水童谣[EB/OL].www.safetree.com.cn//News/Content.aspxcontentsid=18502&s=2,2015-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