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精选(九篇)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

第1篇: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

1.1企业组织结构的风险信息技术具有很多特点,比如时效性、数字性、共享性、价值性等,它要求企业必须能够快速地获取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然后根据企业自身来分析这些信息是否能给企业带来利益,从而及时的做出有利于企业的决策。然而,对于我国的大部分企业来说,其组织结构大都是锥形结构形态,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反比关系决定了这种基本的管理组织结构形态,锥形结构的特点是高层管理者对业务与职能部门均实行垂直式领导,各中间层次管理人员在职权范围内对直接下属有指挥和命令的权力,并对此承担全部的责任。由于这种组织结构侧重于集权,与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结构的要求不符,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1.2信息存储风险在传统会计模式中,会计资料的保存一般是通过报表或者账簿等纸质形式来进行的,可以长时间的进行保存,因此,丢失或者毁损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各种信息数据都是直接人工进行输入,并通过网络系统按原先设定的程序进入相应的地方,构成一个以电子联机实时处理为基本特征的网络化控制的信息系统,会计信息被保存于计算机、磁盘等媒介中,虽然可以保存大量的资料,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但这些载体不易保存,容易导致资料无法读出,增加了数据安全风险。另外,在网络上计算机病毒十分常见,成为制约网络发展的最大危害之一,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很可能遭到病毒侵袭,会计信息被窃取、修改或者破坏,导致企业重要会计信息泄露或者毁坏,企业竞争对手也可以通过网络窃取企业商业机密,从而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

1.3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内部控制是一个受到企业各个利益团体的影响,综合各个利益团体的根本需求,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以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为最终目标,合理地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有效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实现的过程。在传统手工做账阶段,企业会通过审批、授权、确认、审核以及职责分工等工作来加强内部控制,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企业会计工作实现了自动化,各个会计流程、手续都被合并到会计系统进行操作,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同时造成信息交叉,使得传统会计系统一些职权分工、相互制衡失效,造成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效果大打折扣。我国中小型企业目前信息技术本身处于人才匮乏及技术上相对较为落后的地位,这也制约着我国会计信息化事业的发展。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交易越来越多,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成本。在交易无纸化的同时,财务数据在网上公布已成为企业未来的基本模式,要想实现会计信息化,需要培养大量的新型人才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财务系统,新型人才需要拥有过硬的会计知识和新的财务理念,还要能熟练掌握网络技术。我国的中小企业部门都比较多,管理不够严谨,相互之间的衔接相对不集中,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导致企业对各部门的财务数据等资料信息不能及时获取,部门信息上报不及时,无法实现及时监控和做出有效的管理政策。同时,企业中接触会计系统的员工,可能会存在一些道德败坏的人员,他们会将会计信息作为违法犯罪的目标,窃取财务信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也不利于企业体制创新的落实和企业发展企业的发展。

2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的对策

虽然我国中小企业建设会计信息化存在诸多风险,但建设好会计信息化的道路并不是艰难万分,我们应该把握好中小型企业的经济特点,从我国中小型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就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出的以上风险提出以下几条对策。

2.1实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建立适应会计信息化的企业组织结构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是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最新管理思想,是近年来国外管理界在全面质量管理、准时生产、工作流管理等一系列管理理论与实践全面展开并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的。主要表现是:(1)这种企业组织结构很大程度上压缩了企业部门的数量,致使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再是锥形化,而是逐渐呈现扁平化趋势,虽然以专业技术组织的职能部门仍然会存在,但是各个部门之间的划分不太明显。(2)按照一定的流程组成的项目小组活跃在企业生产经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中,每个项目小组都可以跨越部门和专业,不受约束,而且项目小组可以临时成立也可以长期存在,这样,企业就可以以一个整体来面向客户,从而避免了信息的传递慢和传递失误等各种问题,还避免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界面的不一致性。(3)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不但可以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事后控制,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事前与事中都能实现有效控制,从而能够健全并严格执行先进的管理制度,做到既重局部管理又能实现整体流程的控制。

2.2加强系统软件本身的安全性,增强数据库资料的保密性选择适合本企业自身的软件系统,建立电子屏障防火墙,防范来自外部的非法访问,应用病毒防治技术,充分利用系统的安全功能和安全机制,防止病毒从外部网络侵入内联网,采取加密技术,并加强设备的维护,提高数据资料的安全系数。

2.3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加强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网络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是防控会计信息风险的有效措施,为减小财务风险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措施,加强财务软件的授权,增强各个有使用权限的人员之间的监督体制,禁止不相关人员使用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防止外部人员窃取企业的会计信息和资料。

3总结

第2篇: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

(一)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或者期望过高

由于中小企业资金相对不足,很多管理者认为搞信息化建设是奢侈多余的,还有一些企业管理者,把信息化建设单纯的理解为计算机操作,认为只要建立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或者建立一个网站就算实现企业信息化了,相反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期望值过高,认为信息化是灵丹妙药,可以一劳永逸,所以一旦在短期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时,便认为信息化不灵,CIO没有用,从而丧失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信心。这种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工作显然已经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二)信息化实施的局部性和停滞性

由于信息化投资规模比较大,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组织结构调整、流程再造、权利重新分配等问题,所以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中小企业会不同于大型企业,一般是采取积极、谨慎和更加务实的态度、根据自身所处的行业、产业结构、以及企业规模和实际需求确定了实施的实际和方式,但是由于这种实施思路是局部和停滞的,信息化建设在很大程度服从于现有的管理模式。管理变革少、资金和时间的投入也较小。尽管这种实施方式带来的风险也较小,但是这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屈服于企业短期和局部的利益需求,而忽视了企业长期的战略目标和整体规划。

(三)管理规则和内部执行力不强

很多信息化水平低、实施信息化集成软件效果不理想甚至失败的企业,基本都存在管理层次多、机构重叠、流程混乱、业务重复、人浮于事、责任不清和效率低下等现象。然而众所周知,信息化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有较高的要求,然而现在中小企业一般由最初的家族企业发展而来,管理的基础非常薄弱。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内部的管理越来越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模式混乱,同时一部分企业还停留在诸如讲人情拉关系等落后阶段,带来了分工不明确、执行不到位的恶果,这些无疑都制约着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同时,内部制度执行得不彻底也是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关键因素。

(四)专业人才的缺失

专业人才是现代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资源,但中小企业中缺乏专业人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我国从事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员中,大部分是纯粹的计算机技术人员,缺乏管理方面的知识,而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主要来自农村和城镇新增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低下,因此对中小企业而言本身就缺乏管理和技术两方面的人才,更不用说是两方面都懂的能够担当信息官的人才。

(五)中小企业融资难,资金不足

中小企业资金缺乏,融资难、贷款难且负税较重,我国现阶段金融市场还不健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金融产品单一,融资渠道狭窄;中小企业不仅获得信贷支持少,而且难以直接通过资本公开市场筹集资金。

二、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及思路

(一)提高领导者和全体员工的思想认识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领导是信息化的关键。中小企业领导必须要认识到信息系统的主导作用依靠他来自始自终的直接参与、直接领导,特别在运筹、策划、组织、实施中。如果违反这个原则,信息化地建设就要失败。企业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事实证明:领导的重视、支持和参与的不够,直接影响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因此,中小企业领导者要通过各种形式与方法提高自身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发挥主体作用,同时要得到全体员工对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认同,全体员工的支持也是实施信息化的助推器。

(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快速应用,注重实效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上,在企业领导主持下由企业综合部门的企业管理人员负责、研究制定一个完整的、战略性的规划和技术方案,做好资金、技术和人才储备,并在建设中分阶段、分目标、有层次地推进。

(三)加强过程管理、规范业务流程

正所谓“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管理有着比技术更为重要的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信息化过程中要通过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提高管理层和各员工的素质,建立良好的管理规范,并坚决贯彻,构建扎实的企业管理基础。所以为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加强管理,形成合力、效能的业务流程,从而保证:

①企业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的的信息畅通并有统一和共享的信息环境;

②对事物处理的“过程”管理和业务流程所处理的数据记录的管理,确保信息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③精简机构、理顺流程、明晰权责、提高部门间协同工作效率。企业各部门和个人必须按规定的时间、业务顺序、业务内容和标准,完成流程或岗位描述所规定承担的业务,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从而实现对业务过程的有效监控并增强决策过程的透明性和科学性。

(四)加强人才的培养和积累

第3篇: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管理人员 信息化 信息素养

中小企业信息化是目前政府和企业的关注热点。《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多次提出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2007年,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共同出台了《关于强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见》,作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性文件;2012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会议将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作为“十二五”的工作重点。但是目前中国企业信息化进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为:认识不足、人员准备不足、信息化制度不完善、软件市场混乱、政府引导不足等。本文期望通过研究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内涵及结构,找出改变中小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足的途径,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水平和政策指导作用。

一、信息化素养研究综述

在信息化素养研究方面,目前还没有对信息化素养的统一的概念。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提出了信息化素养,其内容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其后,Burnhein・Robert认为作为具备信息素养是指备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Lenox等提出信息素养是指一个人获取和理解多种信息资源的能力。

在国内,王吉庆教授在1999年出版的《信息素养论》一书中,首次将这一概念引入国内。他认为:信息素养是人们在信息社会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它包含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多个方面。陈维维、李艺认为,信息素养包含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这几方面。李艺等认为信息素养由知识、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评价调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个部分组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者对信息素养的研究,实际上是一个随着不同发展阶段与时代要求而动态发展变化的多元化、有层次的综合性概念。

二、中小企业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研究的必要性

理论研究表明,管理层的信息化素养是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陈皓指出,经营管理层信息化素养的缺乏,导致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被动进行的,效率较低。《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也明确指出企业信息化要发挥领导的领导、组织作用。万建香也发现,企业管理者应该把“两化”融合作为有效的管理工具和管理平台,切实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质。

诸多实证研究表明,管理层的信息化素养会制约企业信息化进程。王晰巍等在研究吉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时指出,吉林省多数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没有摆在其应有的位置,企业管理者信息化意识不足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和进程。张戈等研究发现,管理信息化、信息化意识等对“两化”融合绩效的贡献率均为正值,其中信息化意识属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的范畴。

综上所述,研究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的提升问题,有利于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有助于完成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三、中小企业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的构成

对于本次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共分为六大部分49个问题。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270份,有效问卷242份。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得出中小企业信息化素养的主要构成如下:

四、总结

本文中笔者针对中小企业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进行了研究,期望能够为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减少主观障碍的影响。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通过分析中小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差距,找出产生差距的原因,为设计信息化素养提升方案奠定基础;这有利于形成信息化素养提升机制和评价模型,以便为完善相关政策和考核标准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陈皓.论企业的信息化素养[J].科技与经济,2006(23):66-67

[2]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2008

第4篇: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会计信息化 内部控制

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已成为我国地方经济的主体力量,税收的重要来源,就业的主渠道,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核心竞争力不强,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度低等问题。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是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水平,有效实施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重要保证。

会计信息化作为企业信息化的前提和核心,对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发展,它的本质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发展过程,体现的是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全面创新、变革与发展。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尤其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种信息化的方式已为企业所知,但仍有部分企业未能充分认清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尚未着手建设。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中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实现会计信息化的意识薄弱或者目的不明确。

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出于成本考虑,普遍认为本企业没有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必要,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会计记账。即便是已经初步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中小企业,认为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目的只是单纯的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信息输出的速度,而这些仅仅是会计信息化发展初级阶段的目标。

2、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

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家族式企业,其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且制度无法得到真正的落实,许多制度形同虚设。而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在企业制度没有得到有效实施的情况下,会计信息化的进程受到阻碍。

3、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工作存在问题。

(1)数据的备份问题,按照电算化相关法规中有关规定,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数据的备份,且要双重备份,并分人分地保存。但实际执行中很多企业不能坚持定期备份,使得电脑一旦出现故障,就会造成数据的丢失。

(2)一些会计信息化下新增的重要会计控制工作无人负责,如会计凭证审核、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维护等,导致凭证的处理缺乏监督,档案收集不全,系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3)会计信息化下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完全可以由一个人独立完成,部分企业从节省成本出发,忽视会计岗位之间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互相牵制的内控基本要求,会计人员身兼多职,会计数据安全性存在威胁。企业会计人员可以利用职务之便侵入企业内部财务系统,侵?灼笠挡撇??蚪?谢峒圃旒佟

(4)部分企业对会计电子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经验,造成会计电子档案不能及时归档,或已经归档的内容不符合要求。

(5)未制定相应的会计电子档案保管制度,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甚至企业会计信息泄密。

4、中小企业缺乏复合型人才。

企业会计信息化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需要精通计算机技术与会计专业理论的人才。目前精通会计专业理论的人员不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对会计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和处理;计算机专业人员又对会计专业理论比较贫乏。因此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5、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仅是对手工系统的简单替代。

会计人员对财务软件的功能结构了解仅限于账务处理部分,不能完全掌握财务会计软件的结构与性能,造成功能使用的单一化,未发挥其应有的成本控制、预算管理、财务分析与管理决策等作用,存在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没有充分发挥出会计信息化的管理功能。

二、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的建议

1、完善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

政府要大力兴办中小企业社会服务机构,逐步引导建立由政府、中介服务体系和厂商共同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持、服务与保障体系,在管理、财务、法律、战略等方面给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形成一个完善、诚信、高效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给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企业的领导要充分认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

企业会计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与企业管理者的责任和素质是密不可分的。企业领导应该从长远利益着想,树立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与提高企业信用水平的重要保障的观念,支持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

3、建立会计信息化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防范会计信息化安全风险。

面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侵害,企业应建立严格的计算机设备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会计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积极采用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存储技术、身份识别技术等安全措施来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

4、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信息技术水平。

地方会计管理部门在会计人员后续内容中,应加强会计信息化知识技能培训。培养一支具备较高计算机技术水平与会计理论水平的师资队伍,针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先进实用的培训菜单,并做好深入中小企业开展会计服务工作,从整体上提升当地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水平。

注: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保障体制研究”(2010d051)、湖北省会计学会重点会计科研课题“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运用研究”(hbkj200818)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小企业促进法及我省实施办法执行情况的报告,湖北省人大网 2008-12-10

[2] 郁玉环 陈芳德 小企业会计问题研究[j] 会计之友2008(4)

[3] 张玉红.基于会计信息化的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 2008(1)

第5篇: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信息化 灰色综合评价

本文采用灰色理论的方法,通过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定量化分析描述,建立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模型,旨在为科学的评价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提供了定量的决策依据。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

通过对影响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因素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见下表。在本文所建立的灰色评价模型中,评价的总目标W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第一层指标集为U={U1,U2,U3},U1是信息化组织建设,U2是信息化基础设施,U3是应用信息化程度。U1的下一级指标集V1={V11,V12,…,V17},U2的下一级指标集V2={V21,V22,…,V26},U3的下一级指标集V3={V31,V32,…,V36}。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灰色综合评价

设受评的中小企业为s,s=1,2,3,…q,第s个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值为W(s),U代表一级指标Ui所组成的集合,U={U1,U2,U3},Vi(i=1,2,3)代表二级评价指标Vij所组成的集合,Vi={Vi1,Vi2,…,Vini},则灰色综合评价的具体步骤如下:

1.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的确定。由上述的灰色评价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三层评价指标体系W、U、Vi,各指标的权重,得一级指标Ui的权重为ai(i=1,2,3),权重向量为A=(a1,a2,a3),且ai≥0,;二级评价指标Vij的权重为aij,权重向量,且满足aij≥0,。

2.评价样本矩阵求解。组织由p个专家组成的专门评价小组,设评价者序号为k=1,2,…,p。对s个受评企业按评价指标评分等级标准打分,并填写评价者评分表,评分表表式依评价指标体系表设立。由于各项统计数据之间的量纲,单位和数值的大小各异,需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这里采用无量纲标准化处理。根据评价者评分表,即根据第k个评价者对第s个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按三级指标Vij(i=1,2,3;j=1,…,)给出的评分d(s)ijk,求得p个专家就所有三级指标对第 s个受评企业评价矩阵D(s)。

3.灰色评价系数、评价权向量及权矩阵的计算。该评价模型采用的灰类有三个(e=1,2,3),对每一个评价指标 Vij分别就这三个灰类给出第s个受评企业灰色评价系数,记为xije(s),则有:属于所有三个灰类的总评价系数记为xij(s),。

所有评价者就评价指标Vij,对第s个受评企业属于第e个灰类的灰色评价权rije(s):则对所有三个灰类的评价权向量rij(s)为:指标集Vi的评价权向量Ri(s)为:

4.受评的中小企业综合评价值计算。对第s个企业的Vi做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结果记为Bi(s),则 Bi(s)=Ai×Ri(s),第s个企业的U对于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矩阵对第s个企业的U做综合评价,其综合评价结果记为B(s)则:B(s)=A×R(s)。

由以上各步,我们知道,第s个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结果B(s)是一个三维向量,其中第e个元素代表该企业属于第e个灰类的灰色评价权。设将各评价灰类等级按“灰水平”赋值,灰类等级化向量记为C=(c1,c2,c3),则第s个企业的综合评价值W(s),W(s)=B(s)×CT,根据W(s)的大小,给各受评企业排出优劣次序。

该方法操作比较简便,且能对改变目前主要凭主观印象作为评判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优劣的状况,起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叶林德:浅议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J].中小企业科技,2007(7):61~63

第6篇: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势科学;企业文化;家族企业

一、 引言

我国家族企业经营年限平均为8.8年,其中一半以上的(59%)的企业成立于2001年之后,正处于早期创建阶段(2011年《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家族企业在早期发展中即告“夭折”,未能实现有效的可持续成长,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其管理方式与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脱节。在我国的家族企业中,“人治化”色彩浓厚,决策风险高,任人唯亲与家长作风导致了非家族成员作为“外人”的疏离感,员工普遍感觉不受信任,对企业缺乏忠诚,在被长期边缘化之后,绩效持续低迷。

二、 企业文化是家族企业可持续成长的主要瓶颈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家族企业文化极具特殊性,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制度强化,所产生的社会心理积淀使整个国家的上中下各层对传统文化都达成了极高共识,这对人的心理、行为及企业的组织模式和经营活动都产生着重大影响(林芝芳等,2006)。我国家族企业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决策权和管理权高度集中(储小平等,2004);“差序格局”的信任结构(李新春,2010);以家族伦理为道德准则(叶蓓,2011),企业管理以“人治”为主(王华锋等,2005);以及体现家族企业家的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惟意志色彩等(缪宏等,2008)。外来员工很难被家族成员所接纳,长期徘徊于企业的边缘,造成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封闭僵化的家族企业文化也导致家族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差,企业发展到一定瓶颈期很难再上新的台阶。因此,我国家族企业普遍呈现出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模式,当企业利益与社会效益发生冲突时,也往往选择忽视社会效益,导致家族企业道德危机频发。

可持续成长是指企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不断变革的过程(蔡树堂,2011)。在产品、技术、知识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成长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所面临的一个比管理效率更为重要的课题(肖海林等,2004)。企业文化是企业实现可持续成长的重要保证。与可以枯竭的物质资源不同,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等是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余桂玲,2007)。虽然文化不是万能的,没有文化的企业也有可能短暂成长,但没有文化的企业终难实现可持续成长。没有文化就好像企业没有灵魂,没有文化就没有指引企业长期发展的明灯,找不到方向,更无法获得牵引企业不断向前的动力(郭东海,2002)。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能否不断成长为“百年老店”甚至世界级“长寿公司”,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三、 基于势科学视角的家族企业文化研究

1. 势概念的逻辑定义及势科学。在科学的逻辑视角下,“势”是一个“梯度”:梯度=差别÷距离=差别×联系(距离与联系成反比),如图1,梯度在几何中是斜率,在微积分中是导数,正如《道德经》中的“势成之”,以及毕达哥拉斯的观点“万物皆比例”,势即是比例。研究势的产生和运行机制的科学叫做势科学。

在势概念的科学定义基础上,“差别÷距离”,即自然信息之导数,简称“自然导数”,方便用于阐述各种自然科学;“差别×联系”,即社会信息之导数,简称“社会导数”,则用来阐述各种社会科学。由此,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将能够统一在势科学理论基础上。从牛顿定律到麦克斯韦方程,从量子力学的波函数到相对论的场方程,都是由导数和偏导数(某种斜率和梯度)构建的势函数,所以科学就是“找势”——将宇宙各个层次上的势结构找到并表达为势函数。

势科学理论认为,个人、组织、社会以及宇宙的成长、发展及演化都是由各个层次上的势推动的。势科学的主要基石是势科学原理,由3个势定律组成:

(1)势的运行机制是差别促进联系,联系扩大差别,所以“势趋”不变,宇宙加速膨胀,社会加速发展;

(2)势的稳定增长达到某种临界值,系统就发生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从而衍生出各种素质、创新和风险;

(3)势在一定层次上的增长极限产生对称,对称形成数学结构的群,无阻尼的物质势作用形成物质群,所以宇宙和谐,无干扰的信息势作用形成素质群、组织群及社会群,才能产生素质和谐、组织和谐与社会和谐。

管理势,就是管理要素之间的“差别×联系”,无论管理要素之间的差别有多么大,管理也要通过“沟通”将所有要素“联系”起来。组织中成员的个性化“差别”越大,“联系”得越紧,凝聚力越强,组织势就越大,越具有竞争力。

2. 家族企业文化的建设目标。

(1)具有强大文化力的企业文化。在实证科学中,力是推动物质状态或运动变化的原因。在文化视域中,文化信息是改变人们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原因。势科学将物质力与信息力统一起来,将宇宙运动与社会运动统一起来,在更加广泛、更加抽象的层次上彻底揭示了“力”的本质,找到了实证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中阐述宇宙和人类社会运动的共同规律。

信息力F是信息阻尼(情感粘性)M和信息势A的函数,即F=F(M,A),表达式为:

F=f·M·A=f·M·dv/ds=f·M·dv·dl(1)

其中:M为信息阻尼,即人们在一定信息环境中对该类信息的情感粘性即情感依赖;

A为“信息”或“信息势”,一般是有效信息量A=dv/ds;

dv为信息差别;

ds为信息距离;

dl为信息联系,dl=1/ds;

f为环境作用系数。

f表示环境作用系数。一般与环境的风险有关,当环境是完全确定的时候,f=1,信息力退化到物质力,信息阻尼M退化到物质阻尼m,信息势A退化到物质势a(物质加速度)。一般情况下f>1。

在普遍的信息世界的信息作用中,本质上是由信息势产生信息力。在物质世界,受力物体是完全被动的,在信息世界则不然,受力对象可以通过调节对于各种信息的情感阻尼来调节自己的受力状态。这是人类社会比物质世界更加复杂的主要原因。

家族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来自于家族文化的信息力。以常见的植根于“家文化”的我国家族企业文化为例,作为一种可以激励企业员工的文化,家族企业文化的信息力根据公式(1)可以表达为F=f·M·A,A为企业文化所具有的信息或信息势,在家族企业的发展中可以称为“激励势”,M为文化阻尼,即员工在某企业环境中对企业文化所具有的信息势的情感粘性(或情感依赖),f为环境作用系数。

在家族企业的早期发展中,由于企业规模小,家族亲情文化的凝聚力大,能够将不同的家族成员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可以产生较大的文化信息量,展现出较强的文化信息势。家族企业的成员,对这种亲情文化信息的依赖或粘性也极大,由此而产生强大的企业发展推动力。但伴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企业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外来员工,家族成员不能克服血缘关系以外的“低信任度”,对外来员工没有更多成长期望,对其激励不足,“激励势”——A长期处于偏低的水平。激励势=差别×联系,员工看不到自己“明天”和“今天”发展的差别,也找不到发展的路径,再加上企业的高级管理位置基本都被家族成员把持,人治大于法治,亲情大于制度,久而久之,使外来员工产生怀才不遇的心理,人才流失也成为必然。同时,这种体现着“家族利益”的“小圈子”文化,没有将广大员工的利益考虑进去,使得员工无法对这种“畸形”的企业文化产生多少情感粘性(情感依赖),因此,M也长期处于偏低的水平。可以想象,偏低的M乘以偏低的A,家族企业文化的信息力只能处于“似有还无”的低迷局面,无法对企业的持续成长起到应有的积极效果。

在知识经济已经蓬勃发展的今天,人们不再愿意被驱使和控制,今日的企业文化,需要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充分尊重人性规律来引导人们释放不断向上的活力与创造力。因此,在家族企业中,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保证外来成员与家族成员享有同等权利,享受同等待遇,提升他们对于未来发展的预期。同时,在充分确立和尊重员工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增进企业和员工之间相互期望与义务的沟通,不断提高双方的认同度和满意度,建立与员工形成心理契约的企业文化。在这种企业文化下,员工感受到企业对自己成长发展的殷切希望,并能够充分地享受到物质及精神上的双重“滋养”,更加坚信凭借自己的辛苦努力,能够塑造更美好的未来。这种企业文化带来了强烈的“差别×联系”,因此能够很好地实现对员工的激励;不仅如此,员工真正感到自己的人格与尊严得到了保护,在企业中处于和领导层平等的位置,因而加倍珍惜这种“体恤”自己的企业文化,换句话说,这样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情感粘性(情感依赖)也更大,因此,此时的M的值也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当激励势和情感粘性的值均大幅提高,F必然能够产生更大的增长值,此时,企业文化才能凸显出强大的“文化力”,能够成功推动企业不断前进。

(2)使组织和谐的企业文化。势科学认为,推动和谐发展的动力学过程是:“势——对称——群——和谐”。由于势的运行机制是“差别促进联系,联系扩大差别”,所以系统元素之间差别越来越大,联系越来越紧,最后达到差别最大即相反,联系最紧即相同,既相反又相同就叫“相反相成”即对称,而对称与泛对称元素则构成具有数学结构的群与泛群,从而实现各种层次上的和谐。按照“变换群”的要求,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是个性化的,也就是说,对于任一元素成员及相应岗位,总存在一个可逆的元素及岗位,即组织成员要各自能够独当一面。但同时他们的工作又是互相联系的,而非各不相干。

组织或系统的“管理方法”也要成“群”,即所有的管理方法组成一个管理集合。在这个集合中,“无为而治”的管理是管理群中的恒等元,它与任一种管理作用等于该种管理;它也等于任何一对相反管理的和。在看似“无为而治”的管理中,能够衍生出无数对“对立统一”的管理方法(如x管理和y管理等),即“相反相成”、差别最大又联系最紧、具有最大的管理信息量和管理信息势的“力量相等”的管理方法,这样才能保证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和谐的企业是具有“群结构”的企业,本文参考势科学的“社会和谐的人格不变性泛群模型(图2)”,得到“企业”和谐的四个维度,即能力、分工、财富和职位。

四个分维产生四种“对称”,即:能力的大小、分工的优劣、财富的多少与职位的高低。按照和谐群的基本结构,能力的大小、分工的优劣、财富的多少与职位的高低八个点要能落在同一圆周上,才能保证各种差别造成的张力对称,企业在运行中(轮子在旋转中)才能平稳而不发生震动,才能表现出和谐。

要构建这样的企业和谐群结构,首先要求企业的制度与奖惩措施既是健全的、又是刚性的。“健全的”是指制度与奖惩措施能够公正透明地保证财富的公平分配;“刚性的”是指企业运行中制度和奖惩措施的刚性足够抵抗各种权利干扰和人情的干扰。其次,要在企业的整体层面上摒弃歧视,即保持员工“人格”不变性:无论“收入增多”还是“收入减少”,都能以不变的态度积极工作;无论“升职”还是“降职”,还能以一贯的态度对待同事,没有敌意也不自卑。在传统家族企业中,企业主依据关系远近将员工分成三六九等,在这样的基础上,要消除歧视构建和谐企业无疑是不现实的,必须改变强权思维为主线的“人治”管理,改变传统管理那种简单的上下级关系所导致的控制性文化,使得员工成为自己的主人,这样才能使其真正获得工作中的平等关系,在相互支撑与被服务的关系中以工作内容来得到锻炼,获得自我的长期成长。

(3)促进企业显、潜势顺利转化的企业文化。依据势科学的六维信息势理论,组织的显势由“可计算的资金、资产(货币信息势)、行业中的话语权(权力信息势)、技术信息即学历构成及专利技术等(知识信息势)”组成;组织潜势由“成员个性结构(价值情感信息势)、制度法规(审美艺术信息势)、并购能力和品牌战略(虚拟抽象信息势)”等组成。企业的潜势与显势可以相互转化,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即提高企业的显势,必须努力提高企业的潜势,而提高潜势的必然要求就是建立具有高激励势的企业文化。

传统家族企业往往看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员工的成长,没有让员工也一同享受到企业成长带来的福利,如适当增加工资,改善工作条件,以及增加培训投入等,造成员工成长性与企业成长性不匹配。久而久之,薄弱的潜势将无力支持向显势的转化,企业下一阶段的成长性成为无本之木。在信息技术空前发达的今天,员工的创造力对于企业的可持续成长意义非凡,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员工按部就班地工作,更需要员工贡献有创意的新想法、新技术以支持企业在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因此,建立高激励势的企业文化成为家族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四、 结语

文化管理是管理者追求的理想,是信息量最大而作用量最小的最经济的管理。我国家族企业应尽快认识到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推力所在,早日将建立高激励势的企业文化提上日程并加以实施,一边修习实践,一边调整优化,才能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丛林中,成功汇聚众人之力,变逆境为顺境,快速成长,常立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李德昌.势科学视域中的学习能力与时代创新——势科学与现代教育学理论研究之一.教学研究,2009,(3):5-8.

2. 李德昌.势科学与现代教育.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84-92.

3. 李德昌.管理学基础研究的理性信息人假设与势科学理论.管理学报,2010,(4):489-498.

4. 李德昌.势科学视域中的和谐社会及理论模型.南京社会科学,2010,(4):69-83.

5. 李德昌.势科学视域中管理系统的逻辑机制——从整体直觉到逻辑演绎的中国管理学研究.管理学,2008,(11):792-800.

6. 李德昌,徐瑞平.人才成长过程中的信息作用与学习能力——势科学与现代教育学理论研究之九.教学研究,2012,(9):1-4.

7. 李德昌.势科学视域中的信息力学——信息时空与信息力学.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60-66.

8. 李德昌.管理学基础研究的理性信息人假设与势科学理论.管理学报,2010,(4):489-498.

9. 李德昌,徐瑞平.再论系统复杂与创新的势科学机制及其应对战略.系统科学学报,2012,(5):19-23.

10. 李培林.中国家族企业成长与治理模式演进路径分析——基于家族文化的视角.科技管理研究,2010,(18):251-254.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逆势整合战略研究——以道为本的创新视角”(项目号:09YJA630076);西安交通大学纵向人文社科类基金项目“势科学理论研究”(项目号:SK2011021)。

第7篇: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

原文

在强劲的政策东风和商业需求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成为共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如火如荼,政府、企业上网势不可挡,企业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管理现代化成为了必然。然而,在企业目前的信息化进程中复合型IT管理人才非常缺乏,特别是对于一个中小企业的CIO,如何克服资金、人才、技术、管理和经验的限制,成功地实施一个信息化建设项目,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同所有项目一样,有效的管理也是信息化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中小企业IT项目的实施情况一直很不乐观,面临着大量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者感到毫无经验和把握、需求描述不清、项目满意度差、项目经常延期和超支、忽视培训和维护等方面。

本文通过调研分析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项目管理典型问题,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和软件工程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简单实用的中小企业IT项目管理模型。在该模型方法的指导下,灵活运用成熟项目管理软件(MicrosoftProject2000)工具,开展项目管理工作,将有助于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快速有效地实施IT项目,为企业带来效益。

该模型把中小企业IT项目分成了启动、计划、实施、收尾4个实施阶段,并从系统规划、供应商选择、合同条款、项目的目标和范围、项目组织、项目计划、进度控制和报告、项目任务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问题跟踪、项目成本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文档管理共13个方面开展项目管理工作。

目录

摘要3

ABSTRACT4

前言5

致谢8

一、项目管理概述9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现状13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13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的特点13

(三)中小企业信息系统的构成和类型13

(四)中小企业信息系统的实施效果实例分析14

(五)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项目管理问题18

三、调研结论19

四、解决办法:一种简单实用的项目管理模型,帮助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19

(一)中小企业IT项目管理模型概述19

1、中小企业IT项目管理的内容19

2、中小企业IT项目管理的工作流程20

3、使用MicrosoftProject2000辅助开展项目管理的步骤20

4、中小企业IT项目管理的文档清单21

(二)系统规划22

(三)供应商选择23

(四)合同条款24

(五)项目的目标和范围24

(六)项目组织26

(七)项目计划28

(八)进度控制和报告29

(九)项目任务管理31

(十)项目质量管理32

(十一)问题跟踪33

(十二)项目成本管理36

(十三)项目风险管理37

(十四)项目文档管理40

五、实例应用:使用MicrosoftProject2000软件开展项目管理的实例42

(一)MicrosoftProject2000软件简介42

(二)航空工业出版社网站项目简介42

(三)航空工业出版社网站项目实施过程43

1、MicrosoftProject2000的安装43

2、在Project2000中建立项目计划43

3、利用Project2000跟踪与管理项目进度49

六、对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的建议54

七、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54

八、参考文献55

参考资料

1、威廉•J•史蒂文森著,张群、张杰等译:《生产与运作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2、左美云、周彬编著:《实用项目管理与图解》,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3、金英勋、杨磊、王增东著:《如何准备PMP考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4、郑乔予编著,北大宏博改编:《Project2000中文版项目管理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5、王立福、张世琨、朱冰编著:《软件工程——技术、方法与环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6、凯西•施瓦尔贝著,王金玉、时彬译:《IT项目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7、袁鸿鸣等著:《MBA毕业论文精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

8、斯蒂芬•哈格、梅芙•卡明斯、詹姆斯•道金斯著,严建援等译:《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9、甘仞初主编:《管理信息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10、陈佳贵主编:《管理信息化:新世纪生产管理变革的主线》,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

11、张根保、杨孝荣、陈友玲编著:《企业信息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

12、董春连、吴宇昕译:《企业电子商务》,海天出版社,2001年。

13、朱良生、武常山撰写:《用友ERP项目管理指南》,用友公司,2002年。

14、博惠思华:《HR管理信息化步步走》,《HR世界》2002年第3期,pp7-10。

15、吴茂林:《拖死“黄世仁”》,《IT经理世界》2003年第2期,pp16-17。

16、王筝编译:《CIO的休假秘诀》,《IT经理世界》2003年第2期,pp64。

17、ProjectManagementInstitute:AGuidetotheProjectManagementBodyofKnowledge(PMBOKGuide2000),2001.

18、ProjectManagementInstitute:AGuidetotheProjectManagementBodyofKnowledge(PMBOKGuide1996),1996.

19、华鼎项目管理资讯网:“PM文章”栏目,2003年1月。

20、北京书之奥信息咨询公司网:“学术中心”栏目,2003年1月。

21、工业工程网:“项目管理”栏目,2003年1月。

第8篇: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

大会的召开适逢社会各界积极学习、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6号文件)。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辽宁省委、省政府对大会高度重视,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会长郑斯林、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张文岳、辽宁省人民政府省长陈政高、中共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曾维、沈阳市人民政府市长李英杰等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

李毅中部长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建立信心、把握机遇,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讲话。他指出,随着中国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的渐趋明朗,中小企业发挥自身优势,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在国家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政策的带动下,出现的积极变化不断增多。李毅中部长强调国务院36号文件是当前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政策依据,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这个文件,充分发挥文件的政策效应,是今后一段时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重点。要帮助中小企业和有关方面全面了解文件内容,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他说:“工业和信息化部承担了牵头负责指导协调中小企业发展的职责,肩负着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扶持等方面的任务,责任重大。我们将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细化和落实文件明确的各项工作分工,全面贯彻落实文件规定的16项工作。”李毅中部长表示,相信本次大会将会产生丰硕的成果,凝聚更多的共识,为做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提供相互的借鉴和有益的帮助。

在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会长郑斯林做了主旨发言。他阐述了对国际金融危机启示、中国经济走向和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见解。他认为,小企业有高科技,小产品有大市场,小公司可以成长为大集团,小企业创造大就业。

美国国会众议院中小企业委员会首席政策顾问蒂姆・特莱特里、马来西亚中小企业机构执行副总裁伯罕・彬・西迪克等5位国外中小企业机构代表重点介绍了本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最新国际信息,为国内中小企业开阔视野、了解世界、学习实践经验提供了机会。

在中小企业厅局长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司长王黎明做主旨发言,对中小企业政策、中小企业发展形势以及下一步落实政策的考虑点做了解读。他强调,36号文件的内容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之道。贯彻落实36号文件的分工方案共有16项任务,由工信部牵头的有8项,参与牵头负责的4项,配合其他部门的4项。中小企业司深感责任重大,一定全力以赴,加强沟通、协调、配合,使工作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26个省(区)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参加厅局长论坛,12位代表介绍了工作经验。大家积极交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实践和经验,统一了对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突出问题的认识,在工作思路上达成了共识。论坛一致通过的《全国中小企业厅局长沈阳倡议书》,对论坛成果迅速转化为政府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帮助企业克服困难的具体行动,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副司长郑昕做主旨发言,上海市小企业(生产力促进)服务中心主任张立民、美国纽约州中小企业发展中心总署官员理查德・高克等多位国内外代表发言,全国30个省(区)市服务机构负责人、4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服务建设论坛。随后举行的全国服务体系建设内部座谈会由工信部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主任袁普主持,郑昕副司长和韦向群、刘怡处长认真倾听了11位服务机构代表的自由发言,大家互动交流,畅所欲言。论坛和座谈会交流了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的经验,研讨服务工作内容、运作模式、发展思路、配置手段、行业自律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全面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取得了积极成果。

三个论坛场场爆满,气氛专注而热烈。国内30个省(区)市和青岛、宁波等5个计划单列市以及辽宁省14个市的代表们来自政府、服务机构、企业和学术机构,体现出社会各界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强烈关切。论坛内容从整体上反映了当今全球和全国各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最新实践和经验,代表着当今中小企业发展研究的趋势和水平。大会组委会编写的《部分省市中小企业生存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得到重视和好评。

除三个论坛外,大会同时举办了大小企业配套对接会、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项目对接会及中小企业产品和技术展览会。这两项对接活动是大会贯彻落实国务院36号文件精神的重要工作,也是工信部中小企业司重点推进的工作。

大小企业配套对接会旨在促进大小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大企业的拉动作用,带动中小企业发展。31家大企业和400多家中小企业参加会议,协作配套项目1142个。沈阳华晨汽车等6家大企业与20多家小企业在对接会上签订了协作配套项目合同,签约金额6亿元。

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项目对接会旨在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全国45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323家中小企业的代表参加会议,1572个产学研对接项目。78家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达成了合作意向,10家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签订了10个合作项目合同,签约金额1 17亿元。

中小企业新产品和技术展览会设有陶瓷博览交易会、美容美发化妆洗涤用品博览会和食品展览会等展区。展出面积6万平米,展位1297个,参展商1474家,其中韩国、日本、台湾和香港地区企业达到15%。观众40万人次,交易及签约额达19,3亿元。

第9篇: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决策的每一个程序,几乎都离不开对信息的传播。这些信息的传播,主要依靠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个渠道。前者是建制型的,主要传递正式信息,即官方信息;后者是非建制型的,主要传递非正式的文化信息。本文所论述的文化网络(culture network)在企业文化理论中,是与非正式信息联系在一起的,是指非建制型的信息传播渠道。 企业中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是与人们在社会中的多种角色密切相关的。从一个特定的企业来看,每一个人都只能在特定的岗位上扮演特定的角色。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同时扮演着其他的一个或几个角色,即小道消息传播者、背后议论者、小集团成员等。这些形形色色的角色在企业正式组织之外,构成了一个隐形的文化网络。这一文化网络不分地位、头衔、劳动分工,把企业各种人员联系在一起,影响着企业的各种决策和协调。

一、文化网络的特殊存在形式

无论企业规模大小,事实上都存在着一定的文化网络。几乎每一个企业都发生过类似的情况:企业刚讨论某些职位的变动,各种小道消息就会很快传到每一个角落。从表面上看,企业的决策都是在各种会议上作出的,但是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实际上真正对决策的支持和形成最终意见往往是在会前和会后。尤其在中国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人们在正式组织中讨论和决策一件事情时,免不了有碍于情面的,于是可说可不说的尽量不说,可多说可少说的尽量少说,“可以说”或“可多说的”不知不觉地进入了非正式渠道,从而形成了“非正式信息的质量大于正式信息的质量”的现象。研究表明,人们对“正式信息”的关注程度常常弱于“非正式信息”。由于非正式信息的这种特殊的存在方式及其可能产生的巨大效应,我们必须对其加以关注。

二、文化网络的价值分析

文化网络本身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内部各种问题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于管理者而言,必须学会扬长避短,使文化网络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从企业文化角度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表明,文化网络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文化网络对企业信息进行着有效的检验和反馈。企业管理的任何决策都是以信息的方式下传到各个部门和环节中的,无论这种决策多么正式,总免不了要经过传播小道消息者的“诠释”。这些众多的解释中,虽然总是夹杂着虚假成分,但却能为决策者提供许多通过正式的沟通渠道所不能得到的反馈信息,有利于决策者检讨决策的方式与方法;

第二、保证信息传播途径的畅通。企业非正式群体组织的存在,其自然意义就是为人们提供一种“自由宣泄情感”的场所。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任何一种具体的实践活动都受到一定的精神指导和支配,是心理活动的最直接的外显。若人们心中所想不能得到一定的释放,会对企业的广开言路造成重大影响,以致企业如一潭死水失去活力,而文化网络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为企业注入活力的通道;

第三、加强了各个元素的联系,有利于解决内部矛盾。文化网络中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自然也存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完全通过正式途径去解决矛盾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文化网络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条件,是企业脱离“神散形不散”局面的非正式途径。

三、对企业管理者的几点建议

文化网络本质上是企业中的“人际潜流”,它的内部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能否有效地掌握住这种能量,取决于管理者的指挥能力。如果企业管理者希望不受文化网络的操纵,并利用文化网络来为管理服务,就必须认清文化网络存在的极其重要性,并亲自营造一个成功的网络,使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而不是采取回避的态度。

1.学会平易近人的交流方式,引导文化网络的正确发展方向。企业中的劳动分工是一种自然方式,并不意味着人的先天能力的不平等。但在职工的心目中,管理者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管理者只有通过主动与职工接触,才能给人亲切、平易的好感,使职工消除对领导的恐惧、顾虑和防备。此时,管理者将更容易加入到网络中去,也更容易对网络施加一定的影响。

2、善于把握“关键人物”,把握住文化网络的枢纽。首先是中层干部。他们往往都具有自己的一个小集团,相当一部分人施加着影响,放弃他们就等于舍本逐末。其次是秘书与助理。他们不仅对企业业务上的事很清楚,而且对各种传闻及各类事件的来龙去脉也知之甚多。他们完全可以作为桥梁,起到沟通作用。当然,若他们试图维护自己的上司,则可轻而易举地通过“闲话网”来传颂上司的感人事件,达到管理者通过自身努力难以达到的效果。再次是“网络领袖”。他可能是一个很普通的工人,但他对群众舆论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管理者的任何一个不慎之举,都可能招致料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因此,认清这种网络领袖,并与之保持沟通是很有必要的,若将他们安置在信息沟通较大的岗位上,是再明智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