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关键词:心理健康;思想政治;创新合作

引言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过程中,需要根据心理健康问题和思政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来判断高校思政心理素质的健康教育模式和应用标准。具体分析教育思政模式,找出实际中可能存在的不适应性,提出有效的解决模式。判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结合思政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不断促进,不断增进,不断提升,以实效发展,获取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发展,明确高校心理健康素质和思想政治的教育协同性。

一、高校思政心理综合素质教育模式的协同依据分析

(一)协同依据的理论分析

协同分析中,依照具体的条件要求,分析构造的系统标准。结合各自系统建设的要求,分析相互之间的作用,以及分析共同作用的协同作用。以有效的协调统一进行有序的判断,研究综合的自我结果设计,强调系统部分之间的互动配合,协调,分析整体系统的无序和转化过程,判断新功能、超越新功能的实际情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分析中,依照思政教育模式的分析过程,判断独立、子系统的分析,调整各自不同的理论基础关系,调整解决层面上的各类问题。判断层面、教育内容上的重点特征,研究教育目标的个性化发展要求。依照协同性进行效应系统的优化,从整体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标准进行针对分析,判断实效应用,获取理论与协调之间的关系[1]。

(二)政策文件的分析

依照《学生教育改革的教育意见》进行分析,判断开展深入化的细致模式,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标的通知》中分析开展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深入的探讨,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判断。依照党建十八报告的相关强调标准水平进行分析,逐步加强思政教育的工作改革内容,注重人文思想心理疏导,积极拓展社会心理思维模式。大学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分析中,需要高度重视政府关注理念,呼吁出台符合该系列的文件建设要求。依照大学思政教育的实际情况,加强改革思政观念工作的力度,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出台有效的社会心理模式。依照大学生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模式,出台合理的文件政策分析,落实思政教育与心理素质的结合,紧密落实工作新格局,加强思政文件相关内容的协同性,调整落实相关支撑模式。

(三)显示思想内容的分析

在思政教育分析过程中,需要加强学校思政优良传统模式的构建,面对经济全球化建设,从多元角度、尤其是文化多元化的角度获取信息网络的交织建设,对传统思政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教育进行提升,分析思政教育的具体模式、方法和手段,尽可能的满足新时期的综合建设发展要求。分析思政教育的真实性,对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思想迷茫情况进行判断,尽可能的扭转模糊价值思路问题。大学思政教育分析中,需要加强社会综合趋势的判断,对学生社会阅历不足、心理发展不成熟的情况进行调节,尽可能的提升学生就业、人际交往、情感适应不良,及时处理各类困难和挫折问题,以及分析可能产生的各类心理问题。思政教育在协同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协同合作分析,明确证实的具体内容,加强协同教育的问题操作[2]。

二、高校思政党建模式和心理教育评价体系分析

以思政党建思维贯彻模式,调整党建工作的相关重点,重视学校制定的党建工作目标,明确责任书标准原则。依照学校党委委托的责任目标,实施有效的考核标准分析,对各党组织关系进行量化考评分析,从思想政治、组织关系、制度标准、校风班风上进行考核,不断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标准原则,从学校心理教育评价体系上进行分析,调整学校党委计划下的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标准,落实学生党员的考评思路,重视学生心理品质建设,确定学生发展目标建设计划对学生的有效教育和培养,构建优秀学生党员的积极心理品质。按照校党委考核的学生党员评价标准,坚持每季度开展的全校学生党员组织建设,每年都召开民主会议,坚持每学期的学生党课建设。依照作风建设的过程,分析实施学生党员全局化的考核分析,充分带动学生党建思政教育的全局化发展,以点带面,重视学生党员建设质量和标准水平分析,将学生的思政教育打开局面,充分结合学生良好的心理机制,共同构建一支优秀的心理健康的学生党员队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实效性的综合发展应用。

三、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的综合教育原则分析

高校坚持以“人本思想”的原则,是重视民族历史文化建设,落实科学教育的综合关键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意识。达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文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引领学生自我成长、自我进步的思想,可以构建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因为坚持人本思想,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重视教育发展,重视教育目标的建设,可以明确教育最基本的意义。而依照高校思政教育、心理教育的综合标准,以“一切学生”为根本,以“一切学生”为要求,为“一切学生”,为“学生一切”,这些原则的把握都可以加强主体价值的观念思维创新,以健康、自由、平等、幸福的综合发展模式,提升思想教育的综合关怀操作,达到学生优秀心理品质的构建。

(一)思政教育的人文思维导向意识建设

按照思政教育模式,不断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人文思维导向意识建设,明确高校教育的发展要求,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社会心理实践互动分析,以有效的思政教育目标建设,构建学生在政治、经济、文化综合服务心理模式,以高校人文思维价值为导向,调整思政教育的人格分配,目标建设,以及获取人生观、价值观的形式过程,重视学生个性化心理素质的特性建设。在心理素质教育中,需要以有效的政治教育导向、世界观、人生观为思路,调节大学生个性化心理核心价值的建设范围。在思政教育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政活动方式和内容,重视心理素质的调节和引导,分析整体心理素质的发展建设[3]。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综合教育原则的统一。

(二)思政教育对人心理发展水平的激励拓展

按照思政教育模式,激发教育功能的多样化水平,可以充分激发教育思维模式创新,为社会建设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心理健康教育分析中,将高校思政教育合理运用,可以从重视思政教育的思路,调节思想政治教育思路的方向,明确思政教育工作的认识这三方面,依照学生整体发展要求,尽可能的满足大学生的整体需求,运用动态化、发展思维模式,开展有效的思维教育引导,充分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健康的成长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水平,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建设要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高校学生心理教育与思政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确定教育对象的基本结合模式分析

按照大学生目前所处的生活发展变革的时展要求,当下在重视社会快速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前提下、大学生培养依照综合价值取向分析的多样化、信息化、竞争化、人际发展等特征,对传统思想的基本观念意识发起挑战。高校在一些安全事件、追求物质利益的思潮案例中,学生心理素质问题与思想问题也日益突出,而从新形式的思政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角度出发,分析正面的选择和挑战,来提升学生心理教育素质水平的建设,以有效的教育发展需求模式拓展,成为目前判断有效结合的相关性和建设性需要。

(二)学生心理教育素质和思政教育内容一致性可结合水平的分析

按照思政教育、心理教育的综合内容一致性,加强思政教育的相关理论分析,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能力发展要求,体会道德心理品质的建设发展。结合高校教育培养有效的、高素质模式的人才模式,加强学生心理教育素质和思政教育的教育内容的一致性,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思想,重视社会责任意识水平,来调节思政教育模式的发展,尽可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升综合人才的目标化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内容的一致性的提升和发展[4]。

五、高校学生心理教育素质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

(一)人才培养质量模式分析

按照思政教育的目标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思想观。不断提高学生思政教育综合政治标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满足心理健康的教育目标,提升学生心理理念,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建设,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及时预防和化解各类心理危机问题。依照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建设标准,不断提高学生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培养良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精神实践模式,获取有效的理念、文化、纪律,来提升学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的水平。也可以依照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差异教育模式,来分析综合素质培养标准。在思政教育中,教师需要结合一定的教育理念,提升学生协调创新和促进学生发展,通过对思政教育、心理健康等综合素质的提升,来逐步带动科技文化、创新精神、实践模式能力的提升。通过分析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发展,从整体上来提升人才在思政理念上的综合模式建设。

(二)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分析

思政教育模式与心理教育模式要综合协同教育,需要在思想、内容、方法、方式上进行创新,提升思政教育政治的模式拓展,提高思政教育、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政治理念,重视营造心理教育条件,结合思政教育建设要求,提高教育新模式、新方法、新思路的拓展。在思政教育中,需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的综合落实,明确正确的价值导向思路,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成就方式。依照思政教育的基础,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拓展,提升思政心理访谈、心理咨询、心理测试上的分析,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模式,判断思政教育的整体方法标准,调整吸纳心理健康教育的情绪化调节过程,来分析人际关系、挫折应对等多方面的内容。

(三)和谐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要重视培养人才思路,加强道德、心理、品质的结合,调整环境的影响因素,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出发进行分析,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之间的关系,加强二者的协同稳定发展。按照二者和谐稳定发展理念,结合二者的环境进行改变,对不同标准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谐发展进行分析,明确大环境、小环境的实际状况,依照硬环境、软环境,调整实际环境的关系,将现实与虚拟情况进行分配,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模式,不断提升协同稳定的应用性,加强综合环境的建设,确定二者有机整合的有效性[5]。

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发展模式分析

(一)协同发展管理模式的标准分析

按照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发展模式,调节二者协同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依照协同发展管理模式的相关协调性,重视校党委思政党建模式,加强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之间的关系,成立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小组,定期开展专题会议,及时调整、处理解决思政教育活动的各类问题,增强两个方面的工作实效水平分析。制定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规划部署,实施全面的政治教育模式拓展,将二者的教育经费落实到同步经费预算分析中,实施专项专款分析,保证教育经费的协同操作,通过逐步优化,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强主动创新模式应用,结合综合协同管理,加强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协同发展环节,调整思政教育协同开展的标准拓展。

(二)课堂教育的协同模式分析

按照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思路分析,明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载体内容。根据《思政教育修养与法律规划基础》模式,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思政教育的体系结构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形式,加强思政教育政治具体内容和心理素质内容的融合,引导学生获取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体系。对学生开设专题讲座,开展专业化的思政教育模式和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程,加强学生的第二课堂建设。开展学生专业化的教学模式分析,可以依照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提升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的拓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心理品质的长效发展。

(三)社会协同实践的操作分析

学生在社会实践操作活动过程中,以课堂教学延展为目标,通过加强学生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展,实施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水平建设,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因为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勤工助学、科技实践、文化卫生等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当然学生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协同实践的应用,可以做好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社会实践中的交融分析,逐步加强有关元素的融合,增强学生社会认知。同样,重视学生思政教育认识的思路分析,通过加强学生自我心理认知管理,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自我管控,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能力建设,提升学生抗挫折的综合能力,培养良好的综合服务意识建设和品质分析。

(四)思政队伍的协同模式分析

在学生思政教育队伍建设中,通过辅导员、教师、专职党干部、学生队伍等的综合队伍建设,将调整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中的各类思维模式引到队伍建设中来,明确队伍的各要素协同性,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队伍建设的有机结合。按照思政队伍协同发展的模式,帮助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随时分析学生可能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当然重视学生思政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建设,这需要加强思政队伍中各成员之间的必要交流,分享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心理心得体会,实现综合互助和写作分析。依照思政教育队伍的综合运用模式,提升队伍的综合管理能力,满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应用。

(五)校园文化的协同模式分析

校园综合文化模式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模式文化等。依照现代教育文化模式的思政标准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因素的分析判断,要加强健康、心理、思政文化的发展,可以从广泛的陶冶人格思路构建上来体现,主要是要加强学生道德品质的建设。在具体工作中,可以采用知识竞争、文化艺术、征文比赛等模式,逐步加强学生综合自我学习水平的提升,重视对学生心理知识讲座分配的普及,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心理品质。例如,开展书画、摄影、音乐等活动模式,充分激发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感认识,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审美水平,锻炼自身的综合意识和意志品质建设,提升陶冶情操的作用,满足文体活动的建设要求,充分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协同性。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协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模式分析,加强高校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调整合,明确学生在现代教育发展下的思维优势,以有效的协调模式发展,加强综合教育的应用落实操作模式,提升综合作用建设,解决高校思政教育的综合办法。依照现代协同发展创新模式要求,结合操作标准获取符合学校思政教育的标准模式,提升思政教育与心理思维意识的综合发展,满足操作模式的建设要求,实现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应用。

参考文献:

[1]骆郁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孔晓东.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7):67-68.

[3]申青,李晓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作用研究[J].前沿,2013(9):42-44.

作者:张梅英 单位:太原学院旅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