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的文化导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的文化导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的文化导入

摘要: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社会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两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学习语言不能忽视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它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应结合自身特点,在传授正确的语音、语调、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同时,应重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让学生懂得相关的语用法则、民族习俗和语言内涵等,切实提升学习效果,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水平。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导入

1少数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文化差异是影响使用目的语进行有效交流的重要因素。对于学习英语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他们从小深受少数民族文化影响较深,大都生活在信息闭塞、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这些因素加大了他们学习英语时的困难。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意识到这些少数民族学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如果忽视了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势必造成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不理解甚至误解,结果抹杀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只重视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较少输入目的语文化知识,因此,学生对于英语这门语言通过书本学习只能表面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到思维模式、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仍然用母语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来套用英语,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首先要充分意识到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在学习语言本身的同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全面、准确地理解目的语。

2少数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

为使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导入行之有效,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关联原则关联原则指文化导入必须与语言教学的内容相关。比如学习《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中的课文SlaveryGaveMeNoth⁃ingtoLose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内战、黑人奴隶制、种族歧视等相关背景知识,以便理解文章中多处晦涩难懂的隐喻,从而体会作者以身为一名黑人而感到荣耀的精神令人钦佩。把握好关联性这一原则,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了文化,语言与文化相互促进,使得学习效果事半功倍。(2)适度原则适度原则指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要适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只是语言教学的补充、发展和延伸。外语教学的真正内核是语言教学为主,文化为辅。过多的文化教学占用大量的时间不仅对语言学习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会增加少数民族学生的负担和压力。(3)实用原则实用原则指文化的讲解除了所学的语言知识外,还必须针对学生的日常交际的需要,与日常交流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比如在与英美人的日常交流中,我们不应询问一些个人隐私问题,如薪水、年龄、体重、婚姻状况等问题。英美人特别崇尚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因此在中国司空见惯的询问在外国人看来是有失礼貌的。教师导入的文化与学生的日常所需相关,他们的学习动机就会加强,学习效果也会提升。(4)阶段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进行文化导入,也就是说文化导入需分阶段进行。一般来说,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学众文化,对于语言和文化有一定积累的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学习深层文化。

3少数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途径

3.1以“互动式”课堂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导入问题,以往学者诸多强调以教师直接讲授文化为主,如图1所示,文化信息输入方式是单向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输入方式,忽略了师生合作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笔者认为,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语言文化学习的主体,文化导入应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加上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具有自身的特点,英语对于他们来说是第三门语言,英语文化对于他们来说是第三种文化。教师如果用汉语和汉语的思维方式进行“填鸭式”教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应积极地转变自身观念,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点,恰如其分地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学生也应积极地索取文化知识,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善于思考,虚心向他人请教。也就是说,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如图2所示是互动的过程,而非单向的“满堂灌”,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从被动的听者变成主体,与教师的良好互动使枯燥无味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愉悦有趣的人生体验,既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认知思维特点,又能卓有成效地促进语言学习,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说来,教师可在课前安排学生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课堂上考查学生查找资料的情况和理解情况,错误的予以更正,不完整的进行补充。例如,谈论到关于美国梦的课文,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去了解有关美国梦的相关文化知识,然后采取提问的方式考查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提问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如Wh-questions,yesornoquestions,fillingintheblanks等。提问的问题也应该多样化,比如细节题、综合理解题等。有争议的地方学生之间可以讨论,教师进行解释说明,有必要的话,教师需要启发学生对整个背景知识的脉络进行整合梳理。这样,学生对于文化背景知识才能充分理解,为跨文化交际打下牢固的根基。图1单句输入方式图2互动式输入方式

3.2以第二课堂拓展学生文化视野

第二课堂,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指的是学校在课外以传统和现代科技手段所营造的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环境。第二课堂提供比课堂学习更丰富、灵活、新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语言,拓展文化视野。(1)通过选修课和专题文化讲座导入文化通过开设如《英美国家概况》《英美电影赏析》《英美小说》等选修课让学生在没有考试压力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教师在给少数民族学生授课时,应注意语言简单易懂、课件图文并茂、清楚明了。英语教师可以进行系列性的文化讲座,以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域外的社会生活风貌、从中领略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语言行为,体会英美文化同中国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最好能把外籍教师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向学生介绍最原汁原味的外国文化。(2)利用“英语沙龙”“英语文化节”等活动导入文化英语沙龙是有深度的定期举办的英语交流活动。目的是为学生他们提供一个语言输出和运用的机会。英语沙龙给学生提供一个休闲、开放的环境,给师生提供情感交流的平台,活动中的老师更像是朋友。英语沙龙活动形式多样,包括主题派对、唱英文歌、做游戏、主题演讲讨论等。英语沙龙不仅能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让学生感受英语文化的魅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一年举办一次英语文化节,营造一个全校学英语、人人说英语的良好氛围,开展英语歌曲比赛和戏剧表演活动等节目,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受到英美文化的熏陶,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

4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文化差异对比

西部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语言文化学习过程中,除了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较大、西部少数民族独有的思维模式、风俗习惯,他们对英语的语言表达习惯和行为方式都比较陌生、对西方文化知识了解甚少的特点外,这些少数民族学生能熟练掌握自己的母语,并会使用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他们有过“双语”和“双文化”的学习经历和体验,从一定程度上说他们具有语言对比意识和主动的异语文化认知行为能力。因此,他们有主动接受目的语文化的意识,为跨文化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比法是文化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方法。所谓对比,就是把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共性、个性进行比较、对照。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语言结构和文化之间的异同,了解目的语文化的特殊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比较,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之间的异同。如: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英语教程》第一册第七单元MarriageAcrossNations为例,该课的主题是中美跨国婚姻。这正是帮助学生作文化习俗对比的良好机会。在每种文化中,婚礼都是特别的大事。人们一起开始新的生活,双方家庭结成秦晋之好。这是两种文化的共同点。不同点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婚礼有各自的特色,可以让各民族的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列表的方式来比较自己民族的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差异。如下表1所示:这样的课堂既生动有趣,又能让学生开阔视野,更好地理解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别,提高学习效果,为跨文化交际进一步打下基础。

5结语

语言受文化影响,且反映文化。成功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将语言和文化相结合。在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教学中,应充分重视文化导入。只有将文化和语言统一起来,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林汝昌.外语教学的三个层次与文化导入的三个层次[J].外语教学,1997,18(1):96.

[2]束定芳.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1996(1):11-17.

[3]张安德,张翔.论外语教学的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6):25-27.

[4]张辉,王勇.新时代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8):240-243.

作者:郑懋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