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有效性思路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有效性思路

【摘要】对小学数学教学综合实践课程进行有效的策略分析能够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设置生活课题、科学设立教学目标、转换教学观念、抓住教育契机、创设生活情境等几个方面对提高实践课程教学有效性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学生主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和社会都对素质教育质量越来越重视,唯成绩论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了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在此背景下,课程改革对综合实践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在实际实行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仍存在着观念老旧、教学方式落后等问题。

1.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与学现状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具有经验性、实践性和生活性的特征,在这种课程模式下,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学习及生活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课堂参与感提升,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高。自从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重视实践活动的观念以来,许多小学在课程设置中都增加了综合实践课程板块,但据有关调研显示,综合实践课程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教师重视程度不足。部分教师未能及时转变观念,对于综合实践课只是简单带过,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甚至直接剔除。这与综合实践课程评价体系的缺失有很大关系,分数仍旧是许多教师和家长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二是综合实践课程定位模糊。有许多教师名义上进行了实践课程教学,但事实上只是简单粗暴地将数学知识堆砌在课程当中,让实践课程本质上变成了与传统课堂无异的知识传授型课堂,课堂气氛低沉,学生参与度不高。三是实践活动占比少。实践活动本应作为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重心,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回答问题。在这种教学形式下,虽然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低,但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背离了综合实践课程的初衷,使实践课程完全变成了教师的展示课。四是许多教师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大,产生了割裂,导致学生很难在生活实践中活用数学知识。此外,教师出于对学生安全问题的考虑,也非常不情愿到户外去开展综合实践课程。

2.提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与学有效性的策略

2.1设置贴近学生需求的课题

荷兰数学家弗莱登塔尔曾经提出一条“数学原则”,那就是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同样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也应当为学生生活服务,学生最好奇、最迫切想要知道的问题就应该是课程所关注的问题。比如在统计、排列教学中引入营养学知识,设计“营养午餐”课程。第一,进行课题引入,科普我们日常所需营养物质有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等,在此基础上引入问题,每样物质需要多少才算真正的有营养呢;第二,给出几种配餐方案,对营养指标进行数据认知;第三,在知道营养午餐标准的前提下,给出10种食物,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配出他们心目中的营养餐。第四,进行总体展示和交流,让学生总结一共有多少种配餐方式,每种的优缺点又是什么。在这一案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操作简单明了地了解什么是排列组合,营养学相关知识又完美迎合了小学生生长发育需要,从认知上帮助他们养成均衡膳食的好习惯。

2.2设立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日常教学活动通常会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目标同样应当涵盖这三个方面,并特别注意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学评价反馈也应当结合教学目标进行设定,不能再采用过去唯成绩论的老套方法。教学评价可以采用动态评价法,应当考虑到综合实践课程内容是否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结合学生不同阶段情况对教学作出适时调整。

2.3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我国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教学实际上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双边活动,因此,我国课程改革一直致力于打造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新课程模式,这也正是设置综合实践课程的意义所在。在学生主体的课堂模式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小组合作探究法作为新课标中备受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就能够很好地保障学生主体地位。教师综合实践课程中应用小组探究方法时,应当注意与日常教学有所区分,着重关注其实践性能。首先,教师应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需要确定实践活动的主题,可以尝试运用讲故事、猜谜语等多种方法引入课程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可以根据活动主题制定相应的实践任务及规则,注意照顾到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再次,对学生进行分组,结合学生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合理分组,一般小组人数控制在4-8人即可;最后,教师应当在学生讨论、实践时进行巡回指导,观察各小组实践进度;最后一定不能忽略评价反馈在实践课程中的作用。

2.4抓住生活中偶发的教育契机

生活中数学问题随处可见,教师应当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对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教学,课程来源于身边熟悉的事物,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比如许多孩子对金钱没有概念,想买心仪的礼物却被父母拒绝,这时,教师就可以开展“小管家”的数学实践教学活动。首先向学生发放记录单,学生可以通过询问了解家庭大致开支情况,对记录单上“金额”、“小计”、“总计”等概念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并在计算中巩固小数点加减的相关知识;其次,还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调查到的一周开支情况进行折线图绘制,熟悉用折线图表示数据的方法,还引导学生利用一周开支数据估算家庭一月开支情况;最后,可以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自主发言,交流意见。通过这样的一堂课,学生既解决了心中的困惑,对金钱有了大致理解,也能在活动中巩固知识,感受数学的魅力。

2.5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或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已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一种方法。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中,囿于人数和场地,不可能把所有生活场景搬运到教室中,也不可能把学生带到每一个具体的场景当中,此时,虚拟场景的设置就非常高效便捷。比如在“小小商店”案例中,教师就将商店“搬运”到了教室中。首先请学生准备一元、五元、十元的纸币,共准备二十元,每人再对自己的五样东西进行标价出售,大家既是购买者又是消费者;其次,教师可以对买卖提出要求,比如经过几轮买卖后,每位同学手中的钱必须同样多。教师还可以在“商店”中加入称重的商品,让学生了解克、千克的区别,甚至可以适时引入斤的概念;最后引导学生对买卖过程进行总结复盘,交流经验。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对数学的实用性又有了全新的认知。

2.6使用科学有趣的提问方式

综合实践课程要改变从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充分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坚持在课堂上以问题代替阐述,用有效提问代替无效提问。首先,提问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现有知识水平,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简单明了,切合主题;其次,教师提问应当具有趣味性,语气应当活泼灵动,给予学生鼓励性暗示;再次,小学数学不仅是教授知识的学科,还应当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着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如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估算能力等;最后,问题设置应当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答案不能是唯一的,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举一反三。比如在“一亿有多大”综合实践课程案例中,教师就可以在100张纸厚度的基础上向学生提问,“一亿张纸有多厚?”,围绕这个话题还可以牵扯出“一亿斤大米、一亿个人”等相关概念。

2.7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教学

小学阶段的孩子认知尚浅,不能很好地把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有效联系,加之数学概念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反而会使他们产生紧张、焦虑甚至厌学情绪。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爱玩、会玩,这些都是儿童的典型特点,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开展游戏活动能够使学生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较高的注意力水平,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相关知识。比如在“玩一玩”低年级教学设计中,教师引入了扑克牌数点数的游戏。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牌面,认牌识点,特别提醒了AJQK代表的数字,并让大家自由交流用扑克牌玩过什么游戏;其次,结合多媒体视频等了解比大小的游戏规则,并让学生4人一组进行试玩,加强对规则的理解;再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教师加以引导。在游戏中,学生可以对加减法进行复习巩固,还可以对大于、小于、等于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最后,加入大小王,鼓励学生自己创造和补充规则。

2.8布置实践作业

课外作业能有效巩固课堂知识,加深学生理解记忆,作业布置是教学工作中心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结束语

提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教与学的有效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师应当转变观念,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设置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课题、设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教学目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创设生活情境,并进行有效提问。

【参考文献】

[1]郝玉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家庭教育,2021(07):159-160.

[2]林艺琳.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策略[J].考试周刊,2020(91):72-73.

[3]武淑花.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策略与途径分析[J].天津教育,2021(04):130-131+134.

[4]韩卫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设计策略探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6):218-219.

作者:苗文林 单位:日照市东港区南湖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