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互联网+时代高等职业教育转型载体

互联网+时代高等职业教育转型载体

【内容摘要】“互联网+”时代,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创新办学模式,转变办学理念,加强专业建设,提升教学信息技术,改造教学资源,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为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奠定基础。高等职业教育只有转变教育理念、方式和手段,融入“互联网+”,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转变理念;转型升级;创新模式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实质上就是利用互联网对传统的行业和产业进行渗透以及改变,其中的“+”指的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和产业的融合过程。“互联网+”中的“+”涵盖各行各业,当然包括教育。从“教育+互联网”到“互联网+教育”的转变,必将引发新一轮的教育革命,其中包括高等职业教育。

一、“互联网+”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的转变

(一)学校与教师关系的转变。在学校,教师是教学实施的直接责任人,所以学校与教师的关系至关重要。目前,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为学校提供教学服务,而在“互联网+”时代,教师的服务将挣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互联网为平台,充分利用在线教学,使教师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为专业的教学服务上。教师不再单纯地受雇于某一个学校或单位,大多作为自由人为多个学校或教学单位提供教学服务,而作为学校本身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开发或购买优质的教学资源弥补学校师资的不足。(二)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转变。传统的教学通常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座位上听,以老师为主体,没有体现学生的能动作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直接的,面对面的。而在“互联网+”时代,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渠道获取多个不同教师的教学资源,不再局限于面对面。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发生了大的变化,基本都是以互联网为平台来建立。师生关系将从建立在学习基础上的“师徒”关系转变为“导师—助手”关系[1]。由于互联网平台上的学习资源都是专家评审的优质品,这就使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都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无形中增大了教师的工作压力。

二、“互联网+”时代高等职业教育需要转型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通信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络必然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产生深度融合,也必然促进各领域、各行业之间的跨界融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将到来。重视、适应和用好“互联网+”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所以,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要积极迎合“互联网+”带来的新要求、新挑战,把“互联网+”作为一个自身发展的良好机会,转变思想,深化改革,才能使高等职业教育立于未来的不败之列。(一)开放办学,促进多样合作。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对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制的研究和探索已经进行多年。在“互联网+”时代,在建立多元办学体制方面应有所突破。高等职业院校应摈弃关门办学的思想,加快开放,广泛地吸纳社会资本,促进自身的发展。长期以来,高等职业院校专注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企业专注于生产经营,在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缺乏一个联动机制,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对区域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不强,中间形成了一个断裂带。为了消除这一断裂带,高等职业院校应切实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将校企合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树立互联网思维,借助互联网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力促进学校和企业多方面的共同合作。(二)转变理念,形成良好的管理体系。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思想和理念要随之发生变化,不再是单纯的办学校,要把办平台提到相当高的位置上来,这个平台不仅包括学生的发展平台,更应该包括教师的专业发展平台。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方向要发生变化,由学校转向学生和老师,尤其是老师。学校要完善现代化的管理体系,提高信息化水平,建设智慧校园,使学校的各项管理智能化、科学化;使校园的各项数据及时更新,各项工作顺利进展,实现动态化;使信息推送、数据分析等服务更加精细并能及时呈现;使身份认证、进程跟踪、教学监控等工作更加精确。(三)教师培训,提升信息技术水平。要想使老师适应“互联网+”时代、利用好互联网,就必须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应对未来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第一,互联网和软件的应用。学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提高教师对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能力,让老师不仅能成为网络使用高手,而且能成为网络教学资源制作的能手;第二,移动终端设备与软件的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不仅在现在,即使在未来也是必不可少的随身物品。所以提高教师移动终端设备与软件的使用能力,让老师能随时制作教学资源。(四)改造资源,满足学习者需求。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倡导和支持下,各高校以及部分企业开发制作了大量的专业教学资源,但是使用情况差强人意,究其原因就是开发者只是按照以自己为主体进行设计和制作,并没有过多考虑学习者的感受,或者说只是为了应付评审而设计,没有突出学习者的客观需要,所以,必须对现行的教学资源进行改造,改造成适合学习者学习、突出学习者主体、学习者对之感兴趣的资源,不是单纯的突出“教”,而是重点突出“学”,把以“教”为主体的资源改造成以“学”为主体的“学习资源”,真正满足学习的需要。(五)实验实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在“互联网+”时代,虚拟仿真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解决职业院校实验实训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大幅度节约办学成本。虚拟仿真技术可用于情景创设、协作交流等教学活动。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实训教学环境、工作场景;还能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模拟,并可通过虚拟系统直接得出模拟假设所产生的结果。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

三、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不能“被动改造”,必须“主动适应”。要顺应“互联网+”这一发展趋势,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通过互联网改造现有专业,调整并完善专业结构,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启龙.职业教育如何步入“互联网+”时代[N].中国教育报,2017-1-3

[2]丁宜.“互联网+”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与应对[J].教育教学论坛,2016,7.

作者:张清涛 常莉 单位:菏泽家政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