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医传统方法干预糖尿病前期的研究

中医传统方法干预糖尿病前期的研究

摘要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病人数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加,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基于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认识,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展了针对糖尿病前期的干预研究,其中就包括中医传统方法的干预,本文通过对糖尿病前期干预研究的分析,总结成果,分析问题,以更好的发现该领域研究未来的规律。

关键词中医传统方法;糖尿病前期;综述

一、中药治疗

1单方

《张氏医通》云“兰香饮子,若脉弦滑兼嘈杂,属痰火,滚痰丸,此指实火而言,平人口甘欲渴,或小便亦甜而浊,俱属中土湿热,脾津上乘,久之必发痈疽,须断厚味气恼。服三黄汤加兰叶、白芍、生地;燥渴甚者为肾虚,日服加减八味丸��”邓建华[2]认为脾气亏虚,痰瘀互阻是糖尿病前期的主要病机,治以益气健脾、化痰活血,予加味六君子汤治疗65例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具有明显的疗效。马金鹏[3]等提出《内经》时期己经重视预防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的转变,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出了“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即采用醒脾化浊及散瘀之剂,通过恢复脾胃升清降浊的正常生理功能,防化热生毒,使能量代谢趋向于正常,以达到防治糖尿病的目的。

2分型论治

中药干预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湿热蕴脾证[4]。治法:清热化湿运脾。主方: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加减。常用药:半夏、黄连、厚朴、佩兰等。加减:脘痞,头晕沉重加佩兰、桑白皮、藿香;肺有燥热加地骨皮、知母。2)肝郁气滞证[5]。治法:行气疏肝解郁。祝继英等[6]用自拟疏肝健脾方:柴胡、香附、决明子、白术、山药等治疗糖尿病前期4例,1剂/d,疗程12周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3)脾虚湿盛证[7]。治法:益气健脾化湿。主方:六君子汤加减。常用药:党参补脾肺气,生津补血,白术健脾益气,茯苓健脾渗湿,宁心安神,炙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刘云雅等[8]运用健脾化湿中药治疗糖尿病前期病人,研究结果显示其可明显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达到消除胰岛素抵抗的效果;4)气阴两虚证[9]。用以益气养阴法。主方为七味白术散(《医宗金鉴》)加减。常用药:山药、白术、葛根、麦冬、陈皮等。

二、针灸治疗

针灸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绿色、安全、无毒副作用,具有简便、有效、安全的特点,针刺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素细胞的作用,还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改善基因表达而纠正内分泌紊乱,降低高危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将2型糖尿病遏制在可逆阶段里,提高生活质量。针灸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治疗2型糖尿病,被临床验证有确切疗效[10]。刘辉等[11]采用针刺背俞穴加走罐干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糖耐量异常,降低甘油三脂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取得较好疗效。宋玉明[12]等采用针刺治疗35例血糖调节受损患者,针刺穴位分为以下两组:1)上巨虚、内关、三阴交、公孙,配合天门穴[13]、足三里、气海温针灸;2)中脘、脾俞、肝俞、天枢穴、肾俞。每日1次,每次20min,10次为1疗程,两组穴交替使用,疗程间休息2d,2疗程后,尿糖转阴共计18例,血糖恢复正常共计12例,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约达到90%。康卉等[14]对糖尿病前期人群采用针刺穴位干预,干预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弗朗西斯科•洛萨诺等[15]研究肥胖伴有葡萄糖耐受不良患者针刺穴位治疗的效果,将4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4组,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脂、糖耐量曲线的变化。针灸治疗组采用针刺太冲、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得气后留针30min;芒针深刺中脘、天枢、气海,得气后用艾条在脾俞和肾俞双侧实施间接灸5min,研究表明针刺可以改善肥胖伴有糖耐量异常患者的糖耐量和甘油三脂的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王丽君[16]在调理脾胃基础上采用艾灸疗法干预糖尿病前期病人20例,治疗组可有效控制糖尿病前期患者转化为糖尿病。

三、八段锦治疗

八段锦属于强度适中的运动,是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其安全性较好,而且符合传统养生“刚柔并济”,“神与形合”,“动静相兼”的原则。因此最终通过长期、不间断地八段锦的习练,可以促进机体气血运行畅通,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有效调节糖尿病前期患者心理状态的目的。伍艳明[17]等研究175例对象随访6个月后,糖尿病总发生率为6.29%,八段锦组、健康教育组均无人发展为糖尿病,11例转化为糖尿病者全部为对照组。吴云川等[18]观察10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八段锦组、步行组、健康宣教组。对照组: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由当地社区医生进行每2周一次健康宣教;步行组:患者每天进行步行锻炼,2次/d,每次半小时,中等步速(80~100次/min);八段锦组:根据分组不同分别进行1次/d,2次/d,3次/d的八段锦锻炼。观察3个月、6个月治疗前后的身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SF-36量表评分的水平变化。结果:1)八段锦3次组在改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方而效果较其余组明显;2)八段锦3次组在改善患者血糖等相关指标方而,改善SF-36量表躯体健康评分、心理健康评分较其余组效果明显。由此可见,八段锦锻炼可有效控制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调节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同时还可有效调节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

四、穴位埋线治疗

张力彪等[19]将114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健康教育运动组)56例和治疗组(穴位理线组)56例,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饮食调节配合运动干预12个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采用套管针穴位理线疗法,以肝俞、脾俞、胰俞、肾俞为主穴,配合辨证取穴。最终两组比较结果是穴位埋线组血糖调节受损向NGT(糖代谢正常)逆转率为35.71%,明显高于对照组22.4%(P<0.05)。治疗停止后第12个月随访穴位埋线组IGR向NGT逆转率、向DM发生率均未反弹。王彦军等[20]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糖尿病前期病人120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优于对照组85.0%;针对不同疗程的穴位埋线疗法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该研究薛宁等[21]将69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A组(治疗3个月)35例,B组(治疗6个月)34例。2组均嘱在治疗期间及结来后的12个月内适当控制饮食,坚持规律运动。2组均使用双侧脾俞、肾俞、胃脘下俞等穴位埋线,1次/15d。观察治疗前后糖脂代谢相关数据的变化及随患者治疗结束后12个月的糖脂代谢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HbA1c)、餐后2h血糖(2hPG)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甘油三酯(TG)在治疗前后变化情况较小。随访治疗结束后12个月患者的FPG、2hPG,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糖耐量,减少糖尿病发生率,且在半年的时间内,较长疗程的治疗更具优势。

五、穴位注射治疗

穴位注射是针灸治疗方法中的一种特殊方法,利用针刺和药物的协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穴位注射具有穴效药效加强效果,当穴位主治作用与药物药理作用相一致时,表现出最强的穴一药疗效。耿樱[22]将90例IGR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实施生活干预措施;治疗组在生活干预同时给予黄茂注射液穴位注射,取穴①胰俞、中脘、足三里;②三阴交、肾俞、关元;两组输穴交替使用,10次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总有效率实验组为66.7%,对照组为46.6%。FPG,1hPG,2hPG,3hPG,HbA1c等指标显示,血糖水平均明显下降,干预后治疗组血糖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

六、耳穴贴压治疗

耳穴干预的理论依据是:“耳一迷走反射”,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深受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喜爱,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国内开展的耳穴贴压(常规取穴胰、肾、肺、脾、肾上腺、内分泌等穴),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王延玲[23]对59例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胰腺、内分泌、三焦、肾上腺、交感等耳穴,用大小为0.5cmx0.5cm的王不留行籽行耳穴贴压治疗,每周1次,12周为1个疗程,与对照组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相比较,两组治疗后对血糖改善均显著,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一疗程治疗期间,治疗组比对照组血糖下降更快。黄文强等[24]采用耳穴埋豆,取主耳穴胰、胆、三焦、内分泌;脾胃虚弱者配脾、胃;阴虚火旺者配肺、胃;气阴两虚者配脾、肺、肾;阴阳俱虚者配脾、肾。清洁耳穴周围皮肤后,以探棒选穴,再将大小为0.5cmx0.5cm的王不留行籽药贴于所选耳穴上,用食指、拇指循耳前后按压至酸沉麻木,或疼痛烧灼为得气;一般按压3min,1次选穴3~5个,每日按压4次,每次每穴3min,刺激量以最大耐受量为准;每周2次,两耳交替进行,耳贴脱落及时更换;10次为1疗程,共5个疗程。

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性地将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IGT阶段的治疗,积极干预糖尿病前期,可有效减少糖尿病的转化率,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干预方式多种多样且有效,中医传统方法干预糖尿病前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应根据糖尿病前期患者自身的个体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干预方法,可选择中医非药物干预、中药干预等综合干预方式,达到延缓和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孙晓娟 方朝晖 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