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医治疗脑出血对炎症因子影响的研究

中医治疗脑出血对炎症因子影响的研究

摘要: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全球发病率逐年增加,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尽管临床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45岁以上的脑出血患者中,5年死亡率仍然超过50%。在脑出血急性期的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含量影响着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本文旨在基于中医药疗法探讨急性脑出血与炎症因子的关系,以期为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脑出血;炎症因子;中医药疗法;针刺;综述

1脑出血与炎症因子的关系

相关研究表明,与脑出血出血量及预后有关的炎症因子主要有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4~6]。正常情况下,白细胞介素在免疫细胞的成熟、活化、增殖以及免疫调节等各个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7],TNF-α是一种能够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明显毒性的细胞因子[8,9]。但在脑出血急性期,高浓度的TNF-α可以通过诱导多种细胞表达黏附分子,产生炎症因子,破坏血脑屏障,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因子Ⅷ等细胞因子引起血栓和出血,使细胞发生凋亡[10~12]。脑出血后由于脑组织坏死,产生大量的IL-6,高水平的IL-6可以激活中性粒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加细胞间黏附分子的表达,导致炎症细胞向神经组织移行,并且诱导中性粒细胞释放大量活性氧及弹性蛋白酶,对血管内皮细胞及神经细胞造成损害,加重脑水肿,促进神经细胞坏死与凋亡[13,14]。脑出血后IL-1β大量分泌,且刺激B细胞分化、CD4+T细胞增殖、单核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产生,增加血管内皮损伤[15,16]。脑出血损伤后,IL-10大量增加,能够抑制多种致炎性因子分泌的抗炎因子,对ICH可能具有保护作用[17~19]。

2中医内治法治疗脑出血对炎症因子影响的研究进展

2.1临床试验研究进展

席自中等[20]选取了80例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的临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并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体征加减用药,如上肢偏瘫严重加桑枝、桂枝各10g;言语障碍加石菖蒲、远志各15g等,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提取患者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IL-6、TNF-α等的表达,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治疗后IL-6、TNF-α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这表明加服补阳还五汤可以有效调控脑出血患者的炎性反应,对神经功能修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张华新等[21]根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选取了70例符合标准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云南白药粉,分别于治疗前后提取患者清晨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IL-6、TNF-α的表达,结果显示2组在治疗前IL-6、TNF-α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IL-6、TNF-α的含量下降比对照组明显(P<0.05),这表明口服云南白药粉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对患者脑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钟淙[22]选取了90例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每日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30ml,于清晨空腹时抽取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静脉血,然后离心取血浆,采用血清双抗体夹心法检测IL-6、TNF-α的水平,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IL-6、TNF-α含量均有所下降,但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这表明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醒脑静注射液滴注能有效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起到脑保护的作用。丁聪亚等[23]选取了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脑出血组,然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选取5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人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点滴葛根素注射液0.4g加250ml生理盐水,2组于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正常组于体检时抽取,后离心取血浆,ELISA法测定IL-6、TNF-α浓度,结果显示脑出血组血浆IL-6、TNF-α浓度高于正常组,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血浆IL-6、TNF-α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浓度均下降,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葛根素可以降低脑出血患者血浆IL-6、TNF-α浓度,从而达到改善神经功能的目的。

2.2动物基础实验研究进展

秦峰等[24]随机选取了16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再选取32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正常组不予任何处理,假手术组钻孔后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采用2次注射自体血法制造大鼠脑出血模型,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25g、12.5g、6.5g犀角地黄汤,造模后3d取大鼠下腔静脉血测定IL-6、TNF-α浓度,结果显示造模3d后模型组的IL-6、TNF-α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中药各剂量组IL-6、TNF-α浓度低于模型组,以中药高、中剂量组最为明显,中药各剂量组IL-6、TNF-α浓度相近,这表明犀角地黄汤可以降低IL-6、TNF-α浓度,发挥抗炎作用,从而达到神经保护和促进神经修复的目的。杨凡慧等[25]选取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姜黄素治疗组(B组)、模型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D组),每组6只,正常组不予处理,假手术组钻孔后注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采用胶原酶制备脑出血模型后腹腔注射玉米油,姜黄素治疗组造模后腹腔注射姜黄素,各组于造模后6h、24h、48h、72h、5d、7d、14d抽取大鼠尾静脉血测IL-6、TNF-α、IL-1β,结果显示B组各个时间段IL-6、TNF-α、IL-1β含量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姜黄素在脑出血急性期可以起到抗炎的作用。李强等[26]选取了9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黄芪组,各30只,各组分为6h、24h、48h、72h、7d五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6只大鼠,黄芪组造模后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其他2组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各组于各时间点取大鼠出血灶周围脑组织测TNF-α、IL-10含量,结果显示,黄芪组各时间点TNF-α表达均低于脑出血组,黄芪组各时间点IL-10表达均高于脑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黄芪注射液可以降低TNF-α含量,增加IL-10含量来抑制炎症,保护脑组织。宁培云等[27]选取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红组,各10只,于造模后1、3、5、7d取其尾静脉血测IL-6、TNF-α的水平,结果显示,模型组各时间点IL-6、TNF-α的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丹红组各时间点IL-6、TNF-α的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丹红注射液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3针刺治疗脑出血对炎症因子影响的研究进展

3.1临床试验研究进展

赵辉等[28]选取了165例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联合口服氢溴酸西酞普兰片组(A组)55例、口服氢溴酸西酞普兰片(B组)54例、针刺治疗组(C组)56,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中IL-6、TNF-α、IL-23的含量,结果显示,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IL-6、TNF-α、IL-23的含量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针刺联合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可以抑制脑卒中后炎症因子的释放,改善患者抑郁症状。

3.2动物基础实验研究进展

陈秋欣等[29]选取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针刺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假手术组钻孔进针后不注血,模型组钻孔后注入自体血,针刺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加针刺“百会”透“曲鬓”干预,各组再按1、3、7d分为3个亚组,每个亚组各8只,经心脏取血测IL-6、TNF-α含量,结果显示,在各时间点,模型组IL-6、TNF-α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针刺组IL-6、TNF-α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刺可以降低脑出血大鼠血清IL-6、TNF-α含量,起到神经保护作用;陈秋欣等[30]又选取了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针刺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假手术组钻孔进针后不注血,模型组钻孔后注入自体血,针刺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加针刺“百会”透“曲鬓”干预,各组再按1、3、7d分为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断头取脑组织测IL-10含量,结果显示针刺可以降低IL-10含量,从而抑制炎症。周婷[31]选取了5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又将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按3h、24h、72h分为3个亚组,正常组不进行任何干预,生理盐水组在钻孔后注入生理盐水,模型组在钻孔后注入胶原酶,电针组在模型组基础上电针“内关“”水沟”以及“后三里”,结果显示,电针组各时间点TNF-α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电针治疗可以降低TNF-α含量,抑制炎症,保护神经功能。刘学文等[32]选取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3h针刺组、9h针刺组、24h针刺组、48h针刺组,模型组采用自体血模型,造模成功后针刺组分别于术后3h、9h、24h、48h进行针刺治疗,每日2次,结果显示脑出血后干预的时间越早炎症因子TNF-α的含量也越少,表明超早期针刺干预可以对神经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4问题与展望

以上研究表明,采用中医方法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的含量,抑制炎症,对神经功能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在阅读文献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大多数研究主要检测了IL-6和TNF-a两个炎症因子,对其他炎症因子较少涉猎。2)文献中检测了炎症因子IL-10,但结果大相径庭。3)针刺脑出血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甚少,临床研究近乎空白。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增加其他炎症因子如IL-10的检测以明确其作用效果,增加针灸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的基础实验与临床研究以期充分挖掘针灸的优势,为广大脑出血患者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及治疗方法,以期减轻他们的痛苦,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邵文娜 邵佳凯 崔海 李华岳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针灸神经调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