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大学学历教育范文

大学学历教育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大学学历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大学学历教育

第1篇:大学学历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分银行;创新路径

一各省学分银行发展现状

(一)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

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从建设理念、思路、成果都起到了引领作用。根据“框架+标准”的技术路径、到学习成果认证、积累、转换,每一个步骤给出了相应的概念界定和解决路径。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门户网站已经57条转换规则、邮政、煤炭、汽车三个行业共101个认证单元、233个学习成果、57个证书和相应专业实现对接和转换。在学分银行操作实践上起到了示范作用,但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学历取得程序和完整的学分积累流程,还不能向广大学习者开放学历申请业务[2]。

(二)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在各省中走到了前列,已经建立比较完善的学历教育标准体系和非学历教育标准体系。学历教育课程目录已建成612个,学历教育专业目录已建成专科专业12个,本科专业9个,职业培训等证书目录已建成440个。学分银行学历教育课程目录给出了课程与专业的对应关系、职业培训等证书与课程学分认定对应关系和课程简介等信息,学习者获得该目录中的证书,可申请将证书存入学分银行。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继续学习需求,按照学分银行高校网点的学分转换规定,将存储在学分银行的证书,申请转换为该高校的学分,并在该高校继续学习,获得其学历证书。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设立高校网点,已和上海的相关高校合作,高校面向本校学生的学分银行业务受理处,设置在普通高校继续(成人)教育学院、独立设置成人高校等成人高校。学习者可在学分银行网站的“高校网点”栏目中查看各高校的学分转换规定,可选择学分银行高校网点继续学习,用积累在学分银行的学习成果到高校网点申请学分转换,在该高校继续学习,获得其学历证书。“学分认可型双证融通”项目已在2018年已经有了比较详细的标准体系和认证流程,可以开始认证[3]。

(三)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最大的特色是网站上已经有9门在线课程,已经有加盟单位办理了毕业生集中注册开户及学历教育学习成果存入工作。但是不足的是,在一些关键性环节,比如,成果名录、规则体系、资源信息等没有相应的标准和材料支撑,这必然会导致即使拥有了账号,也无法进行继续教育的学历完成工作。同时,合作联盟高校也形同虚设,没有相应的专业可申请。

(四)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分银行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分银行已经在省内大部分地市成立分部,作了大量的调研、协调工作。同时在2018年,以陕西工商职业学院(专科)所开专业及课程为蓝本,完成了50个课程的认定标准。但在学分银行整体框架体系构建、建成专业、转换标准、合作高校等方面相对滞后。

二影响学分银行进程的因素分析

从各省学分银行发展现状来看,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在建设理念、思路、成果、理论研究等方面起到了引领作用。上海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在各省中走到了前列,已有建成专业、转换标准和认证流程、可以开展继续教育业务上的合作高校网点。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和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分银行虽然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整体进程相对落后。基于我国学分银行发展现状和相关理论实践研究,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认为有以下因素影响了学分银行的进程。

(一)学分认定与转换标准是推进学分银行向前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学分银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申请者可以按照标准和流程获得学历,而通往学历的路上,学分认定与转换标准是学分银行运行的核心,是实施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的准则和依据,是构建学分互认、互通、流动的“立交桥”的“交通规则”,是推进学分银行向前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以双证融通专业为例,职业培训证书和课程之间的学分认定和转换标准是建成双证融通专业的基础。每个双证融通专业的建成需要50门左右的课程,每门课必须有认证标准,而每个双证融通专业相关联的可能有几个证书,找出相关联的职业资格证书,确立每个证书可兑换的课程及兑换该课程几个学分,即学分认定和转换标准是一个繁琐的工作过程。更多双证融通专业的建成,需要更多课程和更多职业培训证书之间的关系,这么大的工作量单凭学分银行自己来完成是十分艰巨的。

(二)高职专业众多,各个专业又各有特点

从最新数据来看,全国高职专业目录共计761个专业,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经过多年持续建设,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基本形成了以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五个部分构成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参照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每个继续教育专业的建成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人力,何况这么多专业,必然会影响学分银行建设的进程[4]。

(三)高校联盟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省际交流缺乏

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虽然有合作高校链接,却没有实质性的合作成果,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分银行、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分银行还没有和任何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上海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和各高校合作成效显著,其合作高校已可以开展学分银行的学历认证,这值得其它省份学习和参考,而从现实来看,省际学分银行之间的交流很少,甚至没有。

三高职教育构建学分银行创新路径的选择

中职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渠道,“学分银行”的优势十分切合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性的特点,在完善现有学分制的基础上,建构学分银行,是成人教育改革的一个有效的抓手。它有助于学习者的多元发展、教学资源共享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同时我们可以通过高职的继续学历教育推广到本科继续学历教育。根据影响学分银行进程的关键性因素,我们可以尝试找出对应的解决路径。

(一)试点专业先行,稳步推进其他专业

第一,各省在学分银行建设过程中,先集中精力试点建成一个专业,以此为标准或参照,推广到其它专业,可以提高建设效率,节约建设成本。第二,实施更加灵活的入学注册制度,允许中学或中职学生提前注册学习部分大专课程。为积极稳步推进制度创新,在制度全面实施之前,在一定范围内开展“学分银行”建设专项试点,可考虑先期通过试点方式给予相关政策支持,稳步推进“学分银行”制度建设。

(二)加强省内高校合作,加速整体进程

各省的学分银行都以开放大学为建设承担者,但省开放大学的专业数量、专业能力、师资水平等皆有限,势必阻碍工作的开展。省内各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资源,每个高校可承担几个优势专业建设,成为合作联盟成员,在开放大学的统一规划下承担相应的继续教育学历证书的发放工作。成立高校合作联盟,既可以发挥每个高校的专业优势,又可加快学分银行的进程,保证继续教育学历的质量[5]。

(三)鼓励省际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本文通过比较各省学分银行的建设现状发现,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进度和建设水平均位于前列。其他省的学分银行虽然建设相对缓慢,也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思路。学分认定和转换标准、各专业课程目录和职业培训证书目录在全国范围在有很大的通用性,各省之间的学分银行可以加强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1]高职院校专业体系构建策略研究与实践[N].甘肃日报,2008-06-13(003).

[2]王立科.从理念到实践: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模式与策略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13(11):30-34.

[3]刘盈盈.高职教育建构“学分银行”的实践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1):28-31.

[4]李惠康.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构建[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01):46-49.

第2篇:大学学历教育范文

一、美国高校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的办学形式

在美国,开展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的主体是常规的高等教育机构,当然也有企业大学、独立的教育培训机构等纷纷进入这一领域。按照卡耐基的大学分类法,美国高等教育机构指2年制和4年制的高中后教育机构,包括公私立大学、学院、社区学院、研究生院以及一些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高等院校”。目前,全美共有各类正规高校4182所,其中社区学院有近2000所。继续教育是其中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部分———几乎每所高校都设有相应院系,且都办有远程教育项目。当代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主题之一,就是进一步努力扩大社会成员的学习机会,在终身学习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学以提供学历学位教育为主。学历学位教育是美国普通高校(主要指四年制大学)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的主要形式。在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和正规教育的界限十分模糊,尤其是在学历教育领域。以高校远程教育为例,在统计的163.2万多名远程教育注册学生中,有134.3万多名攻读学历或学位课程,其中本科生为108.2万,研究生为28.1万;学历、学位课程种数达到4.9万个,基本覆盖了美国高校的所有学科和专业。从办学主体来看,公立高校占据主导地位,89%的公立四年制高校开设了继续教育和远程学历教育课程,比私立高校高出近20个百分点。从教育对象来看,学历教育中相当比例的学生为半工半读的成人。2011年度全美教育状况报告数据显示,在2009年注册入学的近1800万学历生中,1100万为全时在校生,700万为半工半读生。从形式和手段上看,高校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选择。112所大学设置了短期大学或夜大部,其中有13所大学的夜大部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从满足学生专业需求上看,高校所有专业、课程均全面向成人开放,没有年龄、肤色、性别等限制。对于终身学习者而言,总能在高校找到理想的学习机会。社区学院及其他类型高教机构以提供非学历教育为主。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高校开展的非学历教育在办学主体、办学手段等方面的特点,与学历教育具有一致性,且更加紧跟市场需求,教学方式更灵活、课程及培训内容更丰富。社区学院开设的非学历课程最具代表性。社区学院是公认的较为成功的转学教育、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模式。社区学院之所以受到成人学员广泛关注,主要是由于其设立在社区内部或附近,学生上学普遍采取走读形式,学费低廉。更为重要的是,其专业的设置不仅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而且与成人今后的工作、升迁密切相关。

目前,在全美社区学院协会注册的社区学院有1167所,其中2008年秋招收非学历学生500万人,40%为全时在校生、60%为“半工半读”生,学生平均年龄28岁,残疾人占12%,妇女占5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架设“立交桥”。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搭建自由、灵活和富有弹性的学习“立交桥”,是美国高校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的最大特色和优势,其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美国高校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在学分管理和学习结果认可上,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学分互认、转移和积累体系。学生可自主选择学科专业、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学习进程和学习方式,学制富有弹性,可根据情况延长或缩短。学分不仅在同等水平的大学,而且还在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和社区学院等不同层次的学校间,能够互认、转移和积累,甚至可以在学历课程和非学历课程间互认、转换。“世界校园”兴起且前景看好。随着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课程日益成为美国高校开展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的主要手段。1998年宾州州立大学创建了著名的“世界校园”项目,当时仅开设5个学位专业,招收了280名学生。到目前,已设置30个学位专业、300多门专业课程,10余年间共培养5万多学生,拥有15万毕业生的校友联谊网络。“世界校园”还得到联邦政府、国防部、跨国公司等的巨额资助。10多年来,网络教育的发展突飞猛进,“世界校园”的概念遇到了新的发展机遇。2011年以来,与高校独立开展的相对于本校受众的小规模网络教育模式不同,新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形式“慕课”(MOOCs)备受关注。“世界校园”至此才得以实至名归———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方式,进一步突破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及职业教育之间的界限,发展前景获得认可。

二、美国高校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的治理方式

美国高校在管理体制、权力分配、投入保障、激励制度、质量监控等方面已经探索出了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对策和机制,形成了独特有效的治理模式。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实行地方分权制。联邦政府不直接管理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事宜,仅通过立法、研究和拨款等手段进行宏观影响、调控和指导。为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保障各行业和部门的管理及技术水平,美在行业准入、岗位聘任、人员晋升方面明确要求各级各类人才(从技术工人到专门人才)接受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并建立相应的有效激励机制。州教育委员会设有专管公立成人教育的机构。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管理机构不重叠,相互之间协调配合较好。地方分权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决定了地方拥有具体的办学和管理权,可以较好地调动地方和居民办学及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满足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的各种需要。高校享有高度办学自主权。在充分市场竞争的环境中,高校作为竞争者,通过外部激励和学习者需求导向的运行机制,依法自主开展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据美成人教育协会统计,美国男性平均5年会迁徙住所,一生会有7次较大的更换工作岗位,这会促使劳动力产生大量的行业或技能培训的市场需求。历年全美教育状况报告数据显示,高学历在美意味着高回报。2009年劳动力市场有69%的全职就业者拥有学士及以上学位,学士就业者薪水平均比副学士高25%,比高中毕业生高50%,比高中未毕业的从业者高两倍。这一现状也催生了成人不断追求升高学历的学习需求。此外,社会上大量存在的自我发展学习需求、闲暇教育需求、老年大学学习需求等,也成为高校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的竞争对象。质量保障由行业协会或社会组织监控实施。美国高校成人学历教育因和本部正规学历教育融合在一起,所以其教育质量标准及办学水平的定期评估,均由新英格兰高等教育委员会等6个跨地区组织制定并实施。这些组织的评估质量标准体系历经几十年的锤炼,得到了全美的广泛认可。其中,美远程教育质量标准由西部州高等教育委员会制定,职业培训资格和技能培训资格的认证则由相关行业协会等组织负责实施。其他形式的培训质量不需协会组织认证,但需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此外,所有行业协会和组织需获联邦教育部认可并在相关网站上公布后,其认证才有法律效力。

三、美国高校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的功能定位

第3篇:大学学历教育范文

关键词:社会流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以人为本

社会流动是增强社会活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中国社会有一个比较庞大的社会中下层群体,改变以中下层为主体的社会结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进行合理的向上社会流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教育有着两重性,无论是职前的正规教育还是工作后的继续教育,既有促进一个人向上流动的作用,也有社会分层和阻碍向上流动的作用。但是,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观点表明,继续教育可以提高社会各阶层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等,给人提供第二次向上流动的机会。拥有优质的科技、人才和教学资源的高等学校,非常重视继续教育的建设和投入,逐步突破足不出校园的局面,在为社会提供更多服务的同时又有效促进自身的发展。

一、社会流动与继续教育的关系分析

社会流动是指个人跨越阶层边界的过程,即从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社会阶层的过程,或是指个人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继续教育是在系统学完国家学历教育体制下的小学、初中、高中或大学课程后,重新回到社会性的办学单位、高等学校等机构进行进修、深造或培训的教育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只依靠学校接受的正规教育,已经难以满足一生中接踵而至的社会冲击和技术变化的要求。继续学习是保持与生活、工作和社会变化同步的重要策略。因此,在以终身学习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社会里,接受继续教育已经成为个人发展的必须的手段。每一个人接受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他的社会阶层流动的方向,并最终决定他在社会阶层中的位置。因此,继续教育的作用,不仅促进了社会发展,也促进了社会合理阶层结构的形成,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同时,也表明接受继续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工作发展创新的必要性

1.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创新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社会转型,社会的整体转型要求教育必须转型,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转型是教育转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大前提下,要积极、稳妥地推动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这表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且需要重视继续教育的未来发展问题。高等学校是继续教育服务的中坚力量,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有力支撑。因此,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必须在社会转型中有所发展创新。

2.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创新是高等学校体现自身职能长远发展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四大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以及文化传承和创新,继续教育既体现了人才培养的使命,也在服务社会中体现了其价值,因此,高等学校正在重视并加大继续教育投入和招生数量的竞争,从2013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就能体现,我国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在校生规模达12969281人、高等非学历继续教育在籍规模达6785562人。我国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服务正在进入一个转型发展的时期,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服务现已呈现“全面开花”、多向发展的格局。但是,必须认识到高等学校百花齐放地发展继续教育虽能激发各自的积极性,短期内能获得较快的成效,但必须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发展,否则,将会造成大量同质资源和渠道的重复建设。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创新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反映。

三、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创新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快转变继续教育认识,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继续教育发展的创新工作中要把满足广大接受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需求放在首位,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性。在教育内容、教学管理以及授课方式等方面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不同群体提供的继续教育培训,特别是弱势群体,要考虑他们工作、生活的特点和需求,辅之以各种非正规教育培训形式。例如,西南科技大学对口支援黑水县和松潘县的帮扶工作中,学校的专家学者深入园艺企业、合作社以及农牧民群众的田间地头,开办“田间课堂”,“面对面”授课,“手把手”讲解,传授技术、指导生产,非正规教育培训与需求者的实际工作、生活相结合,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

2.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实现“产学研”相结合。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不仅是要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及承担科研前沿的研究课题等,更重要的是要将知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推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目前,高等学校比较重视学历教育中的“产学研”机制,研究表明,对于人才的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是与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息息相关的,特别是在学历教育后的继续教育培训。因此,高校应坚持开放办学,走“产学研”联合办学道路,积极和产业部门紧密配合,发挥各自自身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形成共同的目标,共享获取的成果。

3.构建继续教育专业化培养体系,促进学习者向上社会流动。现代信息社会,知识的不断更迭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技术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不能不断地调整、改变、优化自己的知识、技术结构,就很难胜任现有的职业或工作。面向已经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与管理知识的人员,高校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构建继续教育专业化的培养体系,用知识更新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来召唤学员,因材施教,为社会提供适应社会与职业变迁的专业人才资源。在培养目标方面,要求受教育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知识的补充与更新,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有所提升,学习后能够成为技术创新骨干或优秀的管理人才。继续教育专业化的课程设置注重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知识、高新技术及其应用。在培养模式上进行主体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培训。

4.营造良好的继续教育学习氛围。建立灵活多变的弹性机制和开放的协作平台,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在学制建设方面要遵循灵活原则,实行弹性化管理方式,积极探索学分制和学分互认机制,继续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在办学过程中,通过顶层设计,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在课程、学分及证书等方面积极思考并重发展的可行性。比如,参加继续教育的学生取得岗位培训课程规定的学分后,是否可以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学生通过入学资质认定,将所学学分带入开放式专科或本科学历教育学习,取得本专业规定的学分后,是否可获得相应的学历文凭。在开展继续教育办学过程中,可积极探索推广“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自学考试+专业水平认证”等办学模式。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并重发展,既有利于学生获得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更有利于继续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各阶层的合理流动。同时,高等学校在开展继续教育办学过程中,要积极搭建开放的平台,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放下自己高贵的“面子和架子”,要加强与社会、政府、企业的合作交流,通过整合高校的优势资源进行短期培训。例如,公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行业的继续教育培训等,同时,深入基层单位,对基层最需要的人员进行技术知识方面的培训。这种开放的办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工作而耽误学习的矛盾,为需求者提供了学习机会,营造了“处处可学”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曾阳,黄崴.社会流动视域下的教育管理:基点、举措、趋向及保障[J].广州大学学报,2014(6):53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43.

[3]萧今.社会分层和弱势群体的继续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7):65

[4]张国安.论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转型[J].继续教育,2013(5):4.

[5]万嵩,王营池,晏斌.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与手段创新的探讨[J].继续教育,2014(2):19.

第4篇:大学学历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校;继续教育;问题;对策

在当今这个科学与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知识更新非常快速。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去更新知识结构。“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的说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谁能保证这所谓“一技”在三五年后不被淘汰?“活到老,学到老”才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应有的常态。高校继续教育作为再教育、再学习的基地,势必发挥重要作用,这也是高校继续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责所在。

一、当前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的问题

1.生源数量和质量双降继续教育生源数量和质量双双下降的问题其实是个老问题。以最近五年江苏省成考专升本理工类最低录取线为例:2012年125分,2013年105分,2014年115分,2015年105分,2016年105分。平均每门35-42分,基本处于考试就能录取的状态。如此低的录取分数线,是生源数量和质量双降的铁证。2.办学经费捉襟见肘高校继续教育除部分行业外,总体还是一种非强制性教育。国家对继续教育没有经费投入,办学经费由高校自筹解决,全部来自学生的学费和培训费。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作为二级单位,不是独立法人,没有独立财务。学费和培训费入账后,学校会按政策切块,实际留给继续教育学院的经费并不多。以东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培训费为例,学校切块的比例是30%,剩下70%用于培训各项(课酬、住宿、场地租金、租车费等等)支出,一个培训项目做下来,一核算,基本是收支平衡了。有些带支援性质的培训项目根本就是亏损的。3.师资力量薄弱高校继续教育办学主要是依托院系,自身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这是由继续教育学院在高校中的地位决定的,因为继续教育并不是高校的主流,不可能把继续教育的发展放在一线位置,更不允许继续教育学院建立自己的一套师资队伍。4.定位模糊很多高校对继续教育学院的定位模糊,有的作为教学单位,有的作为机关单位,有的作为直属单位,定位的模糊带来的是整个继续教育学院管理的不畅,而且容易引起多头管理。还是以东南大学继教教育学院为例,目前是作为学校直属单位。但在具体的管理上却出现了“同工不同岗”的情况。从事同一工作的不同老师,有的是管理岗,有的是技术岗,不同的岗位晋升的通道也是大相径庭。在经费使用管理上也出现定位模糊现象,一会儿作为教学单位来管理,一会儿作为管理部门参照机关单位标准执行。出现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由定位引起的。5.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过去继续教育是以学历教育为主,管理老师基本是来自各个部门,这样的队伍管理学历教育可能没有问题,但要是管理非学历教育就可能很不适应。非学历教育是完全的市场行为,双方都有选择的权利,而学历教育基本是完全的卖方市场。无疑非学历教育的管理要比学历教育难,而且要求管理团队具备较高的组织策划和沟通能力。6.缺少必要的激励机制限于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很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都是吃大锅饭。做多做少一个样,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多劳多得的优越性。这样就很难调动大家积极性,容易陷入有活就干,没活就歇的消极状态,对继续教育转型发展颇为不利。

二、解决高校继续教育发展中问题的对策

1.逐步退出学历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与演变,生源数量和质量双降已成共识。高校继续教育应该未雨绸缪,有序的退出学历教育,把重心从学历教育转移到非学历教育上来,特别是研究型高等院校,要高瞻远瞩,宁取势而不取利。当然学历教育做了那么多年,要放弃确实有点不舍,但如果不经历阵痛就会失去非学历教育发展先机,不利于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2.积极争取扶助政策与启动资金办学经费的不足无疑会制约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非学历教育平台的建设、维护与推广、课程录制与更新、版权费用等等这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这就需要继续教育学院要向学校去争取扶助政策与启动资金,特别是扶助政策,比启动资金更重要,因为政策是长效机制,而启动资金是短期行为。3.建设动态稳定的师资队伍师资力量直接决定了继续教育的教学水平,因此必须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鉴于高校的实际情况,继续教育师资队伍还是要倚重院系。可以采用合同的形式和老师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保证师资队伍的动态稳定。师资队伍的建设也不必局限于本校老师,其他兄弟院校的知名老师、企业相关负责人、甚至是培训机构的一些名师都可以成为合作对象。4.找准定位理顺关系很多高校特别是研究型高校,他们关心的是学校“双一流”建设,对继续教育不重视,总认为继续教育可有可无,这种想法实际是忘记了高校还有服务社会的责任与义务。笔者认为继续教育学院定位为教学单位比较合适,因为和其他院系一样,有自己的学生,有教学与管理一套完整活动,具备了一般院系该有的属性,理所当然就应该视同院系来管理。5.提高团队管理水平很多时候继续教育学院净忙着别人的再教育了,却忽略了自身的再学习再充电。笔者一直觉得继续教育学院的老师们也需要被培训,从而拓宽知识面与眼界,提升沟通能力与组织策划能力。6.因地制宜,推行激励机制大家都知道吃大锅饭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以学历教育为主时激励机制作用可能不太明显,一旦转型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激励机制就是势在必行。望梅尚能止渴,何况是实实在在的激励呢!

三、结语

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问题,关键是如何去应对。只要理清问题症结所在,抱着积极的态度去解决,继续教育就一定能迎难而上,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芳,张全.加强高校继续教育学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5):86-87.

[2]孔文静.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困局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4):84-87.

[3]黄彬.试析高校继续教育工作中的难点和对策[J].科技资讯,2015,(03):240+242.

[4]岑益郎.新形势下高校院系办公室工作的特点难点及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6):158-159.

第5篇:大学学历教育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学习需求

一、新时期下成人学习需求的转变

中国共产党第召开预示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新时期对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近年来,国人的学习需求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以往的“有学上”变为现在的“上好学”。而成年人的学习需求也由20世纪末21世纪初较单纯的“读大学”、“拿文凭”转变为主动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尤其是工作岗位竞争所需的综合技能等各方面的提升。如果说中国以往社会,特别是职场上存在一定的“学历歧视”现象,随着经济发展,用人单位变得更加理性,无论是选拔人才,职务晋升,绩效收入更偏向与职位所需的技能、素质挂钩,而不再单看文凭或专业。用人单位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与大众创业激情勃发,都引导着成人在继续教育中的选择发生变化。假设只看重文凭,有文凭就升职加薪引起了成人学习需求的“唯学历论”,这是不健康的一个极端,那么注重综合技能素质并不意味着走向完全不看学历的另一个极端,即职业技能培训的“弃学历论”。成人教育的学历与非学历不是发展的两极,二者存在互补因素,有益结合才更符合成人学习内在需求的。新时期成人学习需求更为多元、复杂、个性化,他们渴望学习实用的新技术、发展出适应社会的终身学习能力,同时也需要通过相对系统的知识架构内化,获得一张更受社会认可的学历文凭或职业技能证书。

二、成人教育现存结构性矛盾

现在成人教育的办学主体一般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普通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学院,他们或举办需参加成人高考的函授教育、或自主考试施行网络教育,也有少部分采取成人自学考试助学班形式。二是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包括各地市的职工高等学校、教育学院,以及现已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的,遍布各省、市、县等地区的庞大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体系,它们以事业单位性制居多。三是市场化的民营办学机构,以从事非学历教育培训为主。成人教育办学机构在满足成人学习需求过程中有各自的优势与缺点,但总体来看存在一定结构性矛盾。

1、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文凭一纸千金,办学高高在上

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继续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品牌优势,颁发的学历证书国家承认,使得它无需过多考虑成人学习需求,也能正常或成功办学。专业设置趋向同质化,什么专业招生好,就开什么专业。而一些冷门专业如测控技术与仪器、城乡规划、工艺美术设计等,则因学习难度高或报名人数少,而少有开设。少部分学习基础好,能力强,渴望在专业上提升的学习者需求无法满足。成人学历教育“普教化”现象严重,导致成人学习兴趣不高,觉得学了也没有实用性。数据显示,2017年68所试点高校网络教育招生的本、专科专业中,319个本科专业中招生前10名的专业招生人数占总招生人数的58.3%,307个本科专业中招生前10名的专业招生人数占总招生人数竟高达63.3%。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会计、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技术等招生大户,成了名符其实的“万精油”专业。专业过度集中反应了成人学历教育服务国家经济、社会的功能弱化。不断扩大招生,追求经济效益,使得人们对原本神圣的大学敬畏之心降低,廉价的学历甚至拖累了高校办学声誉。

2、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办学规模萎缩,发展困难重重

因生源逐年萎缩,发展定位不明确等内外部困素,成人高校或被兼并,或被消,数量已由2001年的686年降至2015年的290所左右,不到2001年时的一半。成人高校在我国受体制机制约束,创新思维缺乏,办学不够积极灵活,往往难有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自我意识,也同样缺乏有针对性地调研本地市场需求,服务企业,开拓办学的能力。与普通高校名师汇聚,资源丰富、技术支撑力强大,品牌影响深远相比,成人高校师资力量薄弱,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学校在本地教育系统中地位不高,往往走着普通高等教育的老路,在满足成人学习需求上,实难有拿得出手的竞争优势。

3、市场化办学机构注重经济效益,难以发挥教育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功能

市场化办学机构以盈利为目的,求学者中不乏有花钱买文凭、买资质的无效学习需求,而某些办学机构恰恰迎合了这种需求。这无形中抑制了人们真正读书学习的意愿,挫败成人学习积极性,毕竟花钱就可以少费力或不费力的拿到一样的文凭、资质,何必去努力学习呢?在市场机制下,办学机构合理、合法的满足成人学习需求,受到办学成本控制,其教育公益性也难彰显,优质教育成果难以惠及广大弱势群体。

三、成人教育回应成人学习需求上的困难

1、普通高校的成人学历教育在高校战略发展中的地位不高,领导重视程度不高,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有限

大部分高校的成人教育在籍生超过其全日制在校生,有的高校网教在籍生接近全日制在籍生的两倍,而成人教育管理者普遍不到全日制学生管理人员的四分之一,成人教育师生比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如此数据看来,重视自然无从谈起。从数量上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为社会培养众多本、专科毕业生,但从质量上看,学历文凭的受认可程度却明显不及全日制在校生,普通高校成人教育逐步发展成经济效益大于社会效益,偏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办学初衷。普通高校没有把继续教育看作高校人才培养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方面,普通高校重视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对继续教育则缺乏重视,甚至把继续教育普教化,没有把继续教育当成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更没有把继续教育同提升国家,社会核心竞争力建立起必然联系。这种认识的不到位直接影响了普通高校对继续教育的投入、管理,影响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

2、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办学实力参差不齐同、办学效益不稳

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在历史上受益于学历补偿教育的巨大市场,一度蓬勃发展。但随着成人学历教育形式的转化,它们或尝试非学历培训、参与社区教育多向发展,或囿于学历教育一隅,萎缩殆尽。部分学校凭着前期的良好发展,积极转型服务终身教育,但办学效益的下降直接影响从业者的办学积极性。成人高校通过自身努力,在本地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的发展中积极发挥作用,但受管理体制所限,难以掌握教育发展中的话语权。此外,部分成人高校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未能主动思考,谋求应对新时代成人学习需求的转换,发展存在较大危机。

3、市场化的成人办学机构办学自律不够

成人办学机构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靠的主要是积极满足成人显性的学习需求,通常有较为明确的办学定位。多年来,为社会提供了大量专业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等服务。但受一些信誉不佳的办学机构所累,整个行业为学习者所认可程度不及体制内的所谓公办学校。成人教育办学机构面临着很现实的问题,比如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教育部门监管不到位,夸张乃至虚假的宣传,在商业竞争中仍时尔有之。办学过程难被有效监控,办学成效未被公平、公开地评估,都从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发展。

四、新时期成人教育在回应成人学习需求上的改革途径

1、政府放权的同时,加大正面引导

2015年10月,国务院发文取消高校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审批。教育政策顶层设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将成人教育纳入到终身教育体系中,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4]。高校,尤其是985、211重点大学在完成学历补偿教育的历史使命后,会逐步退出成人学历继续教育的历史舞台,即便再发展,其定位也是与高校自身齐名的高端学历教育或培训而不是搞一个学校学历,两种含金量的“双面文凭”教育。政府鼓励各类型办学单位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互联网,制造出更多优秀资源,让更多学习者更便利地分享优质教育成果。2017年国家出台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从国家宏观层面上在解决高校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乱象上做出了努力。管理办法规定,2018年普通高校中没有办过或现在没有在籍生的层次、专业将取消相应的学历继续教育中的层次和专业。可以预见,原来坚守成人学历教育的高校会更多加入退出成人学历教育的行列。办法的出台,鼓励各办学单位明确办学定位,走健康可持续性发展道路。教育主管部门在放权同时,仍不能放松各类成人教育办学机构的监督与管理,应建立办学准入与退出机制,提倡办学主体自检自评,主管部门定期督导纠查。监管主体可以更加多元化,引入学者、专家、媒体、从业者以及学习者,也可通过协作开发第三方评估机制,一方面促进办学机构的自律行为和塑造品牌的意识,另一方面让更多求学者一目了然地找到满足自己学习需求的办学机构和学习资源。

2、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寻求用工方需求的满足

在1999年中国普通高等教育扩招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年提升,截至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42.7%。在这样的教育发展背景下,留给成人教育的生源会越来越少,素质会相较以往越来越低。对成人教育而言,挑战可谓越来越大。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学历历史欠账者越来越少,接受成人教育的人年龄跨度更大,结构更复杂。越是学习能力弱的人,越是学习兴趣低,他们有的不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有的知道自己不足,但对具体学习需求却难以准确描述,即便明确了需求,也缺少寻找满足需求的能力,如此下去形成恶性循环。这从往年成人学历教育招生专业集中,非学历资质培训“一窝蜂”现象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时反其道而行之,成人教育办学单位主动亲近企业与各类用人单位,了解用人方对用工者的普遍性要求、专业化要求和阶段性要求,结合自身办学条件,整合资源、打破疆域、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创新地满足企业需求。这要求成人教育办学者在传统意义的“校企合作”上更进一步,加大调研,走出自己办学的固定场所,去找寻自己的办学对象,并以定制化的服务去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甚至是挖掘用人方潜在需求,帮助企业发挥人力资本潜能,助力地区经济发展。

3、打破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以满足学习者需求为前提,加大办学单位间的合作,为学习者打通学习渠道。传统的成人学历继续教育,目前无论从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学制安排、考核形式都脱胎于普通高校学历教育。虽然在形成性考核比例,公共课上有所考虑成人学习特点,但总体仍难满足成人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历教育在整体理论知识架构与重组上更为系统,但这中间难免要学习一些被学习者认为无用而困难的知识,比如英语、高等数学,大学语文等。事实上,对于成年人学习这些知识的考核标准是否应该一刀切,值得商榷,而类似于用专业实用英语及通用英语口语表达去代替各专业同质化的英语考核标准的可行性,也同样值得研究。办学机构应不断分析学习者的需求,以更优秀的教育资源、丰富的手段、合理的教学形式及人性化的督导服务去满足成人学习者的需求。加快非学历技能培训的成果认定,并最终实现非学历与学历教育学分互认、积累与转换工作。一些规模化的办学联合体及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已经在努力。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建设试点工作已启动5年,2017年11月以学分银行为机理的“学银在线”正式上线开通,学分银行搭建的学习成果框架初具雏形,不远的将来终身学习成果档案必然服务于每位学习者。各地、各校之内也应该加大共识,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融合学历与非学历成人教育,保护成人学习积极性,鼓励学习者时时学、处处学,并最终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4、成人教育与普通专科、高等中等职业教育良性衔接

普通专科与高等、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主要进入职场,成人教育是一种职后再教育,从长远来讲,二者的对象应该是有较大重合。但现实情况是,各类普通专科与高等、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被动的接受了渠道单一的继续教育信息,这边读完马上整班报读成人教育,更有甚者年龄未满18周岁,一边读着中专,一边已经上了成人教育。这种“无缝对接”式教育,除了让学生多一张文凭,并不能真正满足学习者内在学习需求。良性衔接需要成人教育在更多的领域发挥其影响力,在普通专科、高等中等职业教育者学生中根植终身学习理念,而不是单一的招生宣传。成人教育应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研究普通专科,职高、中专、技校的各自办学特点,找到与之衔接的特色化办学道路,在差异中找到自己的办学优势与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满足低学历成人学习需求。

5、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相融合

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是最基本的社会有机体,也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为响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可持续发展要求,社区教育被各国提到了极为重要的高度。社区教育的提出和实施,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终身学习的需求。成人教育深入社区,正在从补偿教育转变为发展性教育,沟通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满足社区成员多样化学习需求。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有助于打破以职业、年龄划分成人群,形成学习的熟人社交圈,激发学习者内在学习动力。学习本身多半是枯燥乏味的,现代教育技术催生的人机对话式学习,虽为成人学习带来便利,但难以抑制自主学习带来的孤独感、无助感,无形间增加了成人坚持学习的难度。社区教育以更细致周到地学习支持服务弥合成人教育教师、管理者异地难沟通的问题。社区教育近距离接触学习者,尤其是进城务工农民、待业者、创业者,体察他们在求职、创业、转岗过程中产生的学习需求,有助于成人教育将学习需求更快地转化为学习产品与服务。新时期,中国教育迎来了供求关系的新变化,国家、民族、社会及每一个成员对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知识的渴求更加强烈。新时代,中国成人教育应以满足成人学习需求为准则,不断解放思想,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智慧云等高科技、新技术,整合新资源,在提升办学实力与办学品质的道路上加快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严继昌.实现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八点建设性意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年第5期,4页

[2]陈梅琴.成人教育供给侧改革路径探究.继续教育研究[J],2017年第10期,47页

[3]孙晋阳.普通高校发展继续教育的认识误区及战略选择[J].继续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7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