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建筑科技范文

建筑科技全文(5篇)

建筑科技

第1篇:建筑科技范文

1.1建筑布局

建筑用地呈梯形,北侧短边面对文化广场,建筑做凹角,呈倒“八”字形,对广场形成围合感,强调了广场及入口空间。同时建筑造型与大剧院形成呼应,与大剧院直接对话。将球幕影院的球体置于玻璃盒子之内,使整个文化广场的建筑序列在省科技馆处形成收尾。建筑南侧与梯形南侧长边平齐,使整个文化广场的边界规整有序。

1.2造型设计

建筑造型源于“时间切片”的设计理念,用切片的形式来组织整个建筑,形成独特的建筑语言。切片的形式处理也是在整体中求变化,整个建筑是一个被削切的整体,完整形体扭动、削减,石材与玻璃由中间至两侧渐变,使建筑从不同角度去看都有着不同的效果。顶层展厅内部倾斜屋面被切割出渐变的采光带,彩釉玻璃与石材交错,白天会有隐隐的光线射入展厅空间,倾斜的墙面、倾斜的屋面,给人带来丰富的空间体验。展厅空间方正完整,中部三层通高的共享大厅通过纵横交错的空中连廊将各个展厅联系起来,空间利用优化,形式功能完美结合。整个建筑以简洁的平切面切割,既简单又凸显了个性,展现了自身的力量美和韵律美。建筑风格虚实变换,刚劲硬朗,具有典型的北方建筑地域特征。

1.3球幕影院

常规的球幕影院都是在建筑形体外摆放,立面形式个性化太强,很难与文化岛其他建筑和谐统一。而且,山西污染较重,把球体放在室外,很容易使其变脏而失去美感。设计将球幕影院置于入口处玻璃大厅内,巧妙地简化了形式上的矛盾,为观展者营造出虚实变幻、生动有趣的空间体验。面向文化岛晶莹剔透的玻璃空间,生动地蕴含着穹顶球幕影院,其内部可观展天体演示,外部则以地球的形态雕塑般地烘托了大厅的主题。球体表面采用铝板饰面,按着地球的经纬线作铝板的分割线,底层采用深蓝色铝板,象征海洋;外层采用咖啡色铝板,象征陆地。在陆地的边缘处安装LED灯带。罩在透明玻璃体内的球体,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白天还是黑夜,都能成为建筑的亮点。

2功能分区

科技馆功能以常设科普展览为主,兼有科技培训、学术交流、特效影视放映、科普展品研发及综合服务。主要入口布置在建筑的北端,直接面向城市文化广场,1层入口室外设置售票窗口,3层通高的共享大厅贯穿整个省科技馆中央,将常设展厅、科普报告厅及办公区等分隔成相对独立的几个功能区域;大厅中交错布置扶梯、空中走廊等交通设施,成为连通各功能区的交通纽带。科技馆功能组成:主展区、穹幕影院、4D影厅、儿童乐园、天像台、学术报告厅、科技培训、业务管理与后勤保障服务用房。

1)主展区。科普展览为建筑的主体部分,常设展厅位于2层~4层,均有独立的出入口。展厅层高8m,主要采用10m×12m,10m×15m的灵活大跨柱网,以方便展位布置。展厅之间可分可合,共同组成灵活多变的展览空间。主展区平面呈长方形,中间布置中庭、休息厅,中庭处有自动扶梯及客用电梯组织垂直交通,各展厅可以通过中厅或空中连廊相互连通,方便观众参观。2,3层布置儿童活动中心,内部为两层通高,便于展项布置;平台下层为商品部,设有纪念品部、茶座等公共空间,为参观的人群提供休息场所。商品部出售成品包装食品及一次性餐具,设简易电加热工具,不设专用厨房,垃圾存放在售卖台处由服务人员统一管理、处理。

2)穹幕影院、4D电影厅。穹幕影院位于建筑西北角水晶大厅中,面向北端的城市文化广场、山西大剧院的视觉交汇处,体型完整,有很强的标志性。穹幕内半径8.382m内设156座,4D动感电影厅内设52座,布置于平台下层平面内,观众可通过影视共享大厅进入。

3)学术报告中心、科技培训、贵宾接待。学术报告中心包括学术报告厅、音响控制室、准备室等。公众可通过平台下序厅进入。学术报告厅共设置310个普通坐席和2个轮椅坐席。科技培训包括培训教育、素质教育、实验活动室等部分。贵宾接待室、科普培训教室和实验室布置于建筑西侧,对外设有单独出入口,避免与其他人流交叉。

4)天文馆。位于南侧建筑屋顶上,观众可直达天文馆。天文圆顶直径8m。

5)业务研究用房、后勤办公用房。平台下层建筑南侧分别布置业务研究用房和后勤办公用房,工作人员可由南侧主入口进入。使用功能主要包括设计办公室、会议室、资料室(阅览室)、音像制作室等。

3交通组织

建筑主体面对中心主广场和文化岛平台,参观人流可以由平台上的文化广场经北侧出入口进入常设科普展览大厅,也可以由平台下公共停车场进入室外展场和科技馆穹幕影院共享大厅、影视中心及学术交流中心。贵宾及培训人员由建筑西侧平台下进入,前设小型广场。业务管理和后勤保障服务部分的人员由建筑南部平台下进入,各部分人员的入口相对独立,到达便捷、使用方便。内部机动车辆由平台下的场地西侧开口进入,车辆停放于建筑南侧平台下停车场。为便于消防扑救,平台下场地内设有环形消防车道。货运入口设在建筑东侧平台下,入口前设卸货场地和回车场。由中心区公共停车场集中停放全部参观科技馆的公众小汽车、大型客车和860辆自行车,参观人员下车后步行进入科技馆。科技馆建设用地内设员工小汽车停车场1处,设置于主体建筑南侧平台之下,共停放92辆小汽车。自行车停车场1处,共可停放400辆自行车,停车场置于建筑东侧平台之下,停车场位置合理,减少了对场地整体环境的影响。

4结语

第2篇:建筑科技范文

关键词:当代建筑;个性;自然;参数化

1整体建筑理念的更新

当今,建筑学发展正在经历巨变。建筑师经过漫长的思考,发现建筑学是一门与时代精神紧密联系的艺术。人类在宇宙中的积极探索,迎来了智能机器大生产时代。随着社会的蓬勃发展,人类的一切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筑学无论是作为一门专业工程技术还是作为一门文化艺术,改革创新势在必然。新的社会需求、科学技术、美学观念和价值取向都要求建筑具备“前沿化”的特质,当代建筑渐渐成为时代的主角。

2当代建筑理论化探索与实践

2.1当代建筑理论化探索

海德格尔在《筑•居•思》一文中表达:“定居,即人存在于大地之上,在苍穹之下。大地是供养者,繁花开放,硕果蒂结。”这表达了一种令人向往的单纯的生活体验,在《易系辞传》讲到八卦的来源是“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古人是依据这些基本因素之间相互联结的关系,对生活环境的品质进行评价,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表现出人类之间相互共通的日常,表达了生态景观、天地人的紧密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迅速发展,对建筑的要求和理解也各有千秋,设计师为了解决人类居住、生活、精神需求,更精细关怀的设计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建筑设计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被重视。建筑设计师表达了世界生活的观点以及一种平实的自然态度,追求永续性建筑设计的发展。

2.2当代建筑理论化实践

让人感到震撼的雕塑感住宅大厦的概念方案,建筑外观为哥特式,具备古典艺术、装饰艺术、表现主义、现代主义和当代建筑的多种艺术特点,项目的名称叫米开朗基罗塔(MichelangeloTower)。站在这座建筑上对中央公园及纽约的天际线一览无余,每一个建筑单元都有独特的形象以及具有现代特征的图像符号,被飞舞的翅膀保护着的立面阳台能对周边城市风光及自然景观尽收眼底。马克•福斯特•盖奇所在的耶鲁大学,正积极研究地热对于社会的贡献,犹他州现在已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可运营的地热水力发电厂,全球能源公司Enel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将这种创新、高能效的技术引入其他设备。建筑的地热加热即将在全世界推行,对当代建筑的形式和内部构造可能会有影响[1]。约翰•海杜克是一位落地作品不多的概念建筑师,一位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他对形式、组织、结构与复现等最基本建筑学要素的研究非常深入。海杜克认为建筑应是一种具体化的“Character”(个性角色)。海杜克对形式问题的探索都在激励着当代的建筑学的实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设计师投入到不懈的探索中。建筑设计师在各个方面、领域进行着深度不一的探索,为当代建筑的发展添砖加瓦、献策献智。这是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当代建筑发展在他们的贡献与思考下拥有了更多的机会。

3当代建筑与科学技术发展的联系

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如春风夜雨悄悄滋润着人们的生活,建筑设计在大趋势下相互促进发展,机器人开始为人类服务,智能化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在奈杰尔•克罗斯的《机器可否做设计》发表将近20年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帮助实现了借助机械进行建筑设计。设计师在电脑程序中输入设计参数,设计师不能预计电脑程序产生的建筑形式。电脑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但参数化设计随机性的方式给人们一种“自然”的印象。马克•福斯特•盖奇通过编程开发软件,开发数学分形海绵进行建筑设计;扎哈•哈迪德事务所合伙人帕特里克•舒马赫指出,参数化设计可以精确计算出反映所有建筑子系统(如结构压强与高层建筑表皮的关系)相互作用的形态学结果。这样的参数化程序具有相对真实的外观。当设计与科技相互碰撞,实验产生花朵一定会越来越璀璨夺目。科技不断刷新人们的思维,也增添了当代建筑的各种可能性,无论是在材料与建造方面,还是形式与设计中都会有新的发现[2]。以科学技术的日渐进步作为基石,探索发现当代建筑发展的更多可能性,为人类未来发展开展更多实验活动。

4结语

设计师对当代建筑趋势的探索使当代建筑大放异彩。笔者认为当代建筑并不会被定义,建筑师心中的当代建筑都具有不同的风韵,建筑师都应展现自己的特色,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自己对当代建筑的理解与解构。建筑是一种重新思考世界的方式,是对未来的探索与研究,也是人类与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1]韩凌子.基于国际环境下的当代建筑学的理论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6):1-4

第3篇:建筑科技范文

关键词:建筑机电项目;预留预埋;微创新;科技创效

微创新(INSIDETHEBOX)是采用微小的改动及优化,对现有的产品或工艺进行升级。这种创新方法是广大基层员工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应用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提出的有效优化、小创意、小发明,再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发挥微创新最佳效益。微创新包括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落实人性化管理,打造智慧工地等各方面的内容。从小处着眼,贴近业主和管理的需求,不需要较长的讨论审批流程,马上推行,不断试错,错了立即再次微创新。这种创新方法,投入小,可实施性强,尤其适用于传统的建筑机电安装项目的科技创效。

1建筑机电项目概况

随着建筑业发展放缓,建筑机电的精细化管理在方案设计、施工图深化设计阶段已经开展,有的开发商已经引入机电咨询公司,对施工图进行专项的优化工作。作为机电安装施工方,拿到的图纸设计已经很完善并优化到了极致。在高大精的机电安装行业,设计优化的空间一直存在,但公司的机电项目大多是房建领域的机电安装,作为科技创效的设计优化已经没有空间,只有在施工环节还存在优化空间。机电安装的工艺相对成熟,微创新如何在机电科技创效中应用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机电安装工程的管线、孔洞预留占到机电产值的25%,由于份额较少受到重视程度小。但预留预埋工作的精确度和故障率却对后期的安装造成较大影响,每发生一处偏位或管道堵塞,往往要花费该部位工程实际造价10倍以上的代价才能修复。因此准确预埋、高效施工,是机电预留预埋的关键。近年来,公司在机电预留预埋阶段,采用微创新的方法,对常规施工的质量通病和低效工艺进行革新,采用新材料、改进工艺,改进小配件,集成工序等一系列创新,确保施工质量,提高效率,取得了良好效果。

2微创新在建筑机电预埋预留和安装阶段的应用

2.1机电预留预埋阶段的科技创效

2.1.1预留洞模具的应用和改进。(1)组合式留洞神器。新型相应规格的模具,固定时采用自攻丝进行固定,封口采用配套封口盖,待楼板混凝土凝固后进行模具拆除,收集拆除的模具,下层重复使用。特点:施工完成后免拆除,安装管道前拆除,免除了洞口的安全防护封堵,组合模具施工效果见图1。(2)一次性免防护留洞模具。使用一次性预留洞模具为塑料制品,规格从DE50-DE200,高度10cm~15cm可适用于各种厚度楼板。一次性模具留洞不需要前期预制,不需要在浇筑完成后拔出,减少了拔套管时对预留洞边缘的破坏,留洞成型质量大大提高,一次性预留洞模具安装效果图见图2。(3)高周转留洞塑料桶。使用新型锥型塑料套桶替代传统预留套管模具,新型锥型塑料套桶成型洞口呈阶梯结构,增加了接触面积,具有很好的防渗性能。2.1.2工艺集成。(1)可调型预埋止水节。引用排漏宝安装施工工艺,属于集成工艺,免留洞、吊洞,可调节立管垂直度;提高质量、降低综合成本。可调型预埋止水节见图3。(2)组合套管安装。预留洞封堵模板(堵洞卡)由PVC原料加工而成,专门用于快速封堵新建楼房管道预留洞安装上下水管道后楼板与管道之间的缝隙(取代了传统工序铁丝吊胶全板),从根本上解决了预留洞缝隙施工难的问题。施工工艺升级,免吊铁丝,便于安装和拆除。(3)立管堵洞模具。在模板敷设完成后,在板面按照图纸标识位置对管道进行定位,按照已经标识好的位置对止水节进行安装、安装复核定位并检查是否牢靠,待主体结构完成后对UPVC立管进行安装。定位准确,成型质量好。2.1.3研究新工具。(1)多功能线管封堵模具。成排电管管口封堵工艺,根据配电箱锁母间距,制作与配电箱锁母等间距线管封堵器。与传统工艺相比,减少PVC管增加锁母和封堵环节,线管封堵器安装简便。间距固定,重复利用,节约管材,安装效果图见图4。(2)可调节预埋配电箱填充模块。预留预埋阶段为避免配电箱箱体变形,现场制作配电箱支撑体系,将配电箱全方位固定,防止在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形变。预留配电箱支撑体系为可拆卸式,当墙体模板拆除后可将其拆下,移至下一层预留作业面重复使用。模板拆除后箱体未发生变形、凹陷及破损现象,说明支撑体系起到支撑作用,安装图见图5。

2.2机电安装阶段的科技创效

在机电安装阶段,工期紧,安装质量保障和提高工效是机电工程优化创效的关键点。项目团队在安装中通过改良零配件,研究适合现场的支架、安装辅助工具、对现有的施工工序进行任务统筹,优化组合,减少了交叉作业,降低了整体施工成本,实现科技创效最大化。2.2.1改进零部件。(1)新型电管接头。电气线管盒接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接线盒或箱盘的箱体与线管施工时容易滑脱的问题,以及接线盒或箱盘的箱体与线管施工效率低、后期穿线时盒接管口对缆线外皮损伤的问题。(2)新型电线管中间接头。一种新型电气线管接头系统,要解决电气线管施工容易滑脱、预埋施工容易漏浆堵塞线管的技术问题;并解决电气线管连接施工效率、并解决预埋施工电气线管漏浆堵塞的问题。新型金属接头示意图见图6。(3)可调型排水管支架。该施工技术克服了排水管线位置跑偏及排水倒坡、水平支管与竖向主干管粘接口松动而发生渗漏、防水保护层被破坏等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提高了施工质量。可调型排水管支架示意图见图7。2.2.2施工工具。(1)空调机组吊装架。利用机房的外窗进行设备的过渡转运,解决了现场空间狭小,机组运输路线长,方向调转困难等问题。同时缩短了转运周期,省去了机组解体和重新组装搬运的时间;未对机组的核心部位进行分解,保证机组安装完成后处于最佳的运行工况,有效避免了拆解机组造成的工作性能不稳定等情况。空调机组吊装架部件见图8。(2)市政管道防护架。一种新型市政管道安全作业防护棚系统,要防止市政管道沟两边堆土及边坡土方滑坡对管道作业人员的伤害问题;解决市政管道沟内作业人员的防晒问题,极大提高施工效率。防护架组装图见图9。2.2.3工序优化。(1)单工序流水施工方法。国家会议中心项目110kV变电站紫铜接地专网施工,采用单一型流水线式火泥熔焊施工技术让不同焊接节点焊接形成工序流水化、顺序化,操作机械化,提升了节点的焊接效率及质量,节省了施工工期。传统施工工艺与新型施工工艺对比见图10。(2)装配式配电间施工方法。采用BIM技术,充分考虑预制及安装、节能与环保、运营维护等因素,设计出人性化、智能化、绿色节能的高精度机房模型,再出具工业级装配图纸。在装配前预制模块,待施工条件具备后,将模块运输至现场进行整体装配。(3)大跨距电井防火封堵施工方法。预留洞口全部用防火材料封堵,减少常规修补洞口的支模,避免二次浇筑工作,从而降低总成本。(4)成组管道整体吊装架施工方法。将零散加工整合成部件拼装集成工艺,减少高空作业,提前预制加工,改善劳动环境。

3结语

第4篇:建筑科技范文

关键词:建筑机电项目;预留预埋;微创新;科技创效

微创新(INSIDETHEBOX)是采用微小的改动及优化,对现有的产品或工艺进行升级。这种创新方法是广大基层员工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应用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提出的有效优化、小创意、小发明,再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发挥微创新最佳效益。微创新包括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落实人性化管理,打造智慧工地等各方面的内容。从小处着眼,贴近业主和管理的需求,不需要较长的讨论审批流程,马上推行,不断试错,错了立即再次微创新。这种创新方法,投入小,可实施性强,尤其适用于传统的建筑机电安装项目的科技创效。

1建筑机电项目概况

随着建筑业发展放缓,建筑机电的精细化管理在方案设计、施工图深化设计阶段已经开展,有的开发商已经引入机电咨询公司,对施工图进行专项的优化工作。作为机电安装施工方,拿到的图纸设计已经很完善并优化到了极致。在高大精的机电安装行业,设计优化的空间一直存在,但公司的机电项目大多是房建领域的机电安装,作为科技创效的设计优化已经没有空间,只有在施工环节还存在优化空间。机电安装的工艺相对成熟,微创新如何在机电科技创效中应用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机电安装工程的管线、孔洞预留占到机电产值的25%,由于份额较少受到重视程度小。但预留预埋工作的精确度和故障率却对后期的安装造成较大影响,每发生一处偏位或管道堵塞,往往要花费该部位工程实际造价10倍以上的代价才能修复。因此准确预埋、高效施工,是机电预留预埋的关键。近年来,公司在机电预留预埋阶段,采用微创新的方法,对常规施工的质量通病和低效工艺进行革新,采用新材料、改进工艺,改进小配件,集成工序等一系列创新,确保施工质量,提高效率,取得了良好效果。

2微创新在建筑机电预埋预留和安装阶段的应用

2.1机电预留预埋阶段的科技创效

2.1.1预留洞模具的应用和改进。(1)组合式留洞神器。新型相应规格的模具,固定时采用自攻丝进行固定,封口采用配套封口盖,待楼板混凝土凝固后进行模具拆除,收集拆除的模具,下层重复使用。特点:施工完成后免拆除,安装管道前拆除,免除了洞口的安全防护封堵,组合模具施工效果见图1。(2)一次性免防护留洞模具。使用一次性预留洞模具为塑料制品,规格从DE50-DE200,高度10cm~15cm可适用于各种厚度楼板。一次性模具留洞不需要前期预制,不需要在浇筑完成后拔出,减少了拔套管时对预留洞边缘的破坏,留洞成型质量大大提高,一次性预留洞模具安装效果图见图2。(3)高周转留洞塑料桶。使用新型锥型塑料套桶替代传统预留套管模具,新型锥型塑料套桶成型洞口呈阶梯结构,增加了接触面积,具有很好的防渗性能。2.1.2工艺集成。(1)可调型预埋止水节。引用排漏宝安装施工工艺,属于集成工艺,免留洞、吊洞,可调节立管垂直度;提高质量、降低综合成本。可调型预埋止水节见图3。(2)组合套管安装。预留洞封堵模板(堵洞卡)由PVC原料加工而成,专门用于快速封堵新建楼房管道预留洞安装上下水管道后楼板与管道之间的缝隙(取代了传统工序铁丝吊胶全板),从根本上解决了预留洞缝隙施工难的问题。施工工艺升级,免吊铁丝,便于安装和拆除。(3)立管堵洞模具。在模板敷设完成后,在板面按照图纸标识位置对管道进行定位,按照已经标识好的位置对止水节进行安装、安装复核定位并检查是否牢靠,待主体结构完成后对UPVC立管进行安装。定位准确,成型质量好。2.1.3研究新工具。(1)多功能线管封堵模具。成排电管管口封堵工艺,根据配电箱锁母间距,制作与配电箱锁母等间距线管封堵器。与传统工艺相比,减少PVC管增加锁母和封堵环节,线管封堵器安装简便。间距固定,重复利用,节约管材,安装效果图见图4。(2)可调节预埋配电箱填充模块。预留预埋阶段为避免配电箱箱体变形,现场制作配电箱支撑体系,将配电箱全方位固定,防止在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形变。预留配电箱支撑体系为可拆卸式,当墙体模板拆除后可将其拆下,移至下一层预留作业面重复使用。模板拆除后箱体未发生变形、凹陷及破损现象,说明支撑体系起到支撑作用,安装图见图5。

2.2机电安装阶段的科技创效

在机电安装阶段,工期紧,安装质量保障和提高工效是机电工程优化创效的关键点。项目团队在安装中通过改良零配件,研究适合现场的支架、安装辅助工具、对现有的施工工序进行任务统筹,优化组合,减少了交叉作业,降低了整体施工成本,实现科技创效最大化。2.2.1改进零部件。(1)新型电管接头。电气线管盒接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接线盒或箱盘的箱体与线管施工时容易滑脱的问题,以及接线盒或箱盘的箱体与线管施工效率低、后期穿线时盒接管口对缆线外皮损伤的问题。(2)新型电线管中间接头。一种新型电气线管接头系统,要解决电气线管施工容易滑脱、预埋施工容易漏浆堵塞线管的技术问题;并解决电气线管连接施工效率、并解决预埋施工电气线管漏浆堵塞的问题。新型金属接头示意图见图6。(3)可调型排水管支架。该施工技术克服了排水管线位置跑偏及排水倒坡、水平支管与竖向主干管粘接口松动而发生渗漏、防水保护层被破坏等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提高了施工质量。可调型排水管支架示意图见图7。2.2.2施工工具。(1)空调机组吊装架。利用机房的外窗进行设备的过渡转运,解决了现场空间狭小,机组运输路线长,方向调转困难等问题。同时缩短了转运周期,省去了机组解体和重新组装搬运的时间;未对机组的核心部位进行分解,保证机组安装完成后处于最佳的运行工况,有效避免了拆解机组造成的工作性能不稳定等情况。空调机组吊装架部件见图8。(2)市政管道防护架。一种新型市政管道安全作业防护棚系统,要防止市政管道沟两边堆土及边坡土方滑坡对管道作业人员的伤害问题;解决市政管道沟内作业人员的防晒问题,极大提高施工效率。防护架组装图见图9。2.2.3工序优化。(1)单工序流水施工方法。国家会议中心项目110kV变电站紫铜接地专网施工,采用单一型流水线式火泥熔焊施工技术让不同焊接节点焊接形成工序流水化、顺序化,操作机械化,提升了节点的焊接效率及质量,节省了施工工期。传统施工工艺与新型施工工艺对比见图10。(2)装配式配电间施工方法。采用BIM技术,充分考虑预制及安装、节能与环保、运营维护等因素,设计出人性化、智能化、绿色节能的高精度机房模型,再出具工业级装配图纸。在装配前预制模块,待施工条件具备后,将模块运输至现场进行整体装配。(3)大跨距电井防火封堵施工方法。预留洞口全部用防火材料封堵,减少常规修补洞口的支模,避免二次浇筑工作,从而降低总成本。(4)成组管道整体吊装架施工方法。将零散加工整合成部件拼装集成工艺,减少高空作业,提前预制加工,改善劳动环境。

3结语

第5篇:建筑科技范文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的建设和城市住宅建筑的数量也亟需加强。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空间的品质也越来越重视,如今住宅已不再是简单地提供庇护的场所。建筑设计师对住宅建筑户型的设计进一步的研究,让高居民的宅居住更舒适,更多变,更能满足人们居住的要求。建筑形态的设计也由现有的静态、自闭、惰性的状态转向追求一种动态、可变的建筑形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一些实现可变建筑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对建筑有了更多的幻想,而不再是一个简单纯粹静态不变的作品,而是一个具有更多可能性的变化体。研究意义:可变建筑的研究,不仅是为了实现建筑的多变性,最主要的是为了解决人们现实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满足了人们对住宅的诸多要求,实现了人们对家更多变换的梦想,是顺应时展的步伐。

(一)增大建筑的适应力

可变建筑对建筑的使用需求,环境变化等能力的适应性显著增强,同时给使用者带来安定、美好和满足的感受,从而打造集舒适性、安全性、多样性、耐久性于一体的建筑。

(二)节约资源,减少建筑污染

随着经济水平和社会现状的不同,人们对居住建筑的要求也随之变化,当传统的建筑不能满足人们的对使用要求的变化时,就导致了对建筑的改造或是拆除,这样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为了能够避免传统建筑“短命”的现象,有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环节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型的建筑模式,为城市增光添彩

味佳肴不能少了作料,漂亮衣服不能缺少色彩,美丽城市同样也离不开地标性建筑的点缀。就像悉尼的歌剧院,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等,许多城市甚至以其地标建筑而成名。地标性建筑,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第一印象深刻抓住人们眼球,这就需要建筑体形和造型上特异可变。塑造可变造型就可以打造引人注目的建筑,利用这种可变新型的建筑模式为城市增添更多的乐趣和色彩。

二、可变的居住建筑空间的界定

(一)可变性住宅的定义

住宅空间的可变性的定义为:在住宅空间的建设过程中,预留空间改变的可能性,住宅空间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空间改造,改变空间内部功能布局,使空间的功能可以达到置换、更新、合并、拆分等等效果,如隔墙的移动,拆除,和增加等都可以改造原有的空间布局功能。此外,对空间本身还可以进行扩充,改变原本住宅空间的面积与体积。因此把空间的变化归结为两个方向:一个是空间功能布局的改变,另一个是建筑空间的扩充或减少的改变。

(二)可变性住宅的特征

1.支撑体形成较大空间。支撑体就是建筑的基本结构,支撑体住宅的主要做法:将住宅建设分为支撑体和可分体两个部分分开设计和建造。首先由建筑师和有关部门设计建造支撑体;然后由建筑师设计可分体,用户去选择和决定,同时建筑师协助设计室内布置;最后是把住户所选定的可分体安装于其支撑体中,由此构成一个满足人们各种需求的适用的完整住宅。

2.集中设置竖向管井。开放住宅,由公共部分和私有部分组成,而竖向管井和建筑骨架是住户们所共有的,其性能好坏关系到整栋建筑的安全与耐用问题。集中管井的设置可以提高其水平设备管线的自由度,极大程度的利于了居住空间分割的灵活性。灵活划分室内空间:可变住宅中,室内空间的隔墙、家具等易于拆装,这满足了使用者对对室内变化的要求,具有灵活性和可变性,可以适应不同时期的家庭人口结构变化和不同时期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时为了满足不同使用者的经济水平,布置室内的填充体也可以根据人们经济能力任意选择,不同室内的填充产品也能够反映不一样的风格和情趣,构成了多样化的家庭生活。

3.建筑填充体的耐久性为了满足居住性能,填充体产业作研发促进和提高不同产品的性能。但填充体的使用寿命较短,可以通过更换、维修、重组来实现其耐久性,并将建造—居住—使用—管理—维护统一起来,大大的提高了住宅居住环境质量。住宅空间的可变性便是通过对填充体进行更新、维修、重组等变化,使住宅空间得以重新规划布局,从而来适应人们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生活变化的需求。空间更新的过程中,为了减少空间更新时的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填充产品最好具有易拆卸、轻质量、便移动等特点。

三、可变的居住建筑空间设计的构想

可变性住宅设计要求多专业的相互配合和协调。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研究总结可变性住宅的设计规律和方法,有助于建筑结构师认清并开创适应性与可变性住宅结构的设计。

(一)干湿分区要合理划分

干湿分区且湿区相对固定是住宅平面设计强调的功能分区的设计手法———洁污分区。洁区也可称为干区,污区亦为湿区,结构而言,湿区的处理的困难之处在于卫生间结构板面降低,由于板面降低其楼板的连续性被打断,结构上就必须在降低楼板区域的周边加设梁来过度。因此从结构的角度来看,在住宅空间中湿区部分是不能随意挪动的。所以湿区和干区的分界处也是结构的分界处,为了有利于处理结构问题和降低结构成本就要遵循干湿分区且湿区相对固定的设计原则。

(二)一户一板的设计手法

户内无结构柱或墙的设计手法在理论研究上是需要的,但是还是比较极端,在实际工程运用中还有很多问题,其原因主要还是结构,不是结构难于构成大而灵活的建筑空间,而是在提供了大而灵活的建筑空间后的结构经济指标,是否还能控制在市场可以接受的经济范围内,还有待进一步解决研究。

(三)局部可变的设计手法

局部划分可变区域是提倡的设计手法,无论是建筑师还是结构工程师都应重视户型平面设计,固定那些不需要移动的区域,只在需要移动的区域采用大跨度板,来实现室内空间的多变性并且也满足了建筑功能的适应性。但是这样的设计比较难度大,其设计的结果却很容易被住户们接受;从经济角度来说,这种设计有利于结构降低造价,其建成的住宅更易于被市场接受。

四、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