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基础音乐教学范文

基础音乐教学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基础音乐教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基础音乐教学

第1篇:基础音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育;提高;教学调整;创新

0前言

音乐的美在社会意识形态里主要是体现出“愉快”,它能够在精神层面给人带来快乐,使人们得到满足。音乐是通过自己的艺术美陶冶人的情操,净化灵魂,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音乐家,也不是为了让学生真的能够创作音乐,它主要是让学生学会音乐相关的基础技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具有初步的音乐能力,提高审美品位,这是美育和教育结合的情感教育渗透,能够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音乐课程新标准指出,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美好的音乐是学生获得美学思想的源泉。鉴于上述情况,本文通过阅读有关音乐教育书籍和相关信息,掌握丰富的材料,运用归纳、演绎、推理等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说明音乐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希望能从知识和对音乐的理解这个角度,使每位老师的音乐课都与众不同。音乐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具有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它还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重要载体,通过人类特定的声学成为情感的组成部分,是人不可或缺的精神生命。音乐创造出基本的人文素质、能力和艺术时代,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今音乐教育的主题。创新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特征,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显得越来越重要,是国家发展进步和繁荣的核心。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为祖国的建设培养大批人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之一。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我国基础音乐教学的创新可以推动艺术史和整个社会人才的进步和更新。音乐创新最重要的是要实现教育功能和价值。音乐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创新教育,但长期以来,落后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中往往是被动接受训练,基本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音乐语言和音乐想象力严重缺失。在几年的学习中,笔者试图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激发他们潜力的方法,目的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取得最大的成效。

1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以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在今天,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全面到来,为了提高我国音乐基础教学的创新水平,学生和教师都要转变过去传统的教与学的观念,合理调整音乐课程,学校的艺术教育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传统的技能知识教学中,音乐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艺术生,这种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需要。作为一门艺术学科,音乐教育需要将基础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但音乐的特殊性质使艺术审美教育难以深入,在教学中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现代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要求师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和谐地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并能够对这个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随时进行交流与讨论,双方是完全平等的关系。音乐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师角色中脱离出来,从“教师”到“设计师”,成为学生艺术教育上的“促进者”和“伙伴关系”,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研究音乐,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经验和独立的思想。创新教育应体现出民主意识,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尊严和自信,在这样自由开放的音乐教学课堂中,学生更容易形成创新的思想意识。我国基础音乐教育长久以来一直处于技术含量较低的水平,学校和老师往往轻视音乐课堂上的理论学习,音乐课的内容也是以教学生唱歌为主,主要的形式就是让学生听老师的讲授,这种学习方法严重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更不用说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创新发展了。新课程改革给教育工作者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许多教育培训都要求将教学的创新精神作为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创新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核心内涵,因此,更新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是音乐教育的当务之急,教师必须以崭新的姿态适应新时期音乐教学。

2以音乐审美为新课程核心鼓励创新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音乐学习还是采用传统套路,学生们在老师的教导下坚持学习,教学手段单一,信息少,活动量小,缺乏艺术教学过程,教学模式不能充分与创新教育整合,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的适应力也不足,严重阻碍了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音乐艺术能够带给人美的享受,人们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感情,给人一个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力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态度是教育学生审美文化的关键。音乐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教师在教学中要以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堂上使学生和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艺术独特的魅力。教师要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下学习,培养初步的创新能力。基础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和选择教育,它致力于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因此教师要开发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使他们享受音乐课。课堂不再只是面向学生传授知识的简单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探索和实践,以平等的态度与课堂中的各个成员交流艺术研究方法,以促进教学方法创新和提高音乐课的价值,创新教育教学中的音乐创造力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创新中小学的音乐课程以培育和发展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教学设计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新的思想。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开展创造性学习活动,指导学生理解音乐表达的情感并形成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和创作评价,是音乐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内容,对创作活动的结果和过程的追求也是提高能力的过程。此外,音乐教育不应该有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动态的音乐教育过程中也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原则,但从根本上说,目前的音乐学习过程仍然充满了模式化的标准程序,这意味着学生学习音乐的感受和体验都有固定的“结论”和“答案”,正是这一基本问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对音乐学习的独立性、新颖性和多样性产生了很大影响。

3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拓展音乐艺术想象的空间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以简单的教材、资源和工具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最大的帮助,因此教师的课堂设计问题和预留作业的答案一般是开放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这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具有重要意义。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相同的音乐,学生也会因为多方面的差异造成理解和感受的不同,这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在欣赏过程中每个人的主客观因素的差异和听音乐程序的不同等综合因素共同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判断。我们接触音乐的同时获得审美的愉悦感,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美感逐步形成。教师应该根据这个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每个人在体验欣赏过程中的个性差异和创造性的理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音乐水平,这个过程也能够促进学校拿出更高水平的音乐教学。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空间,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欣赏各种音乐时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并可以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这些学生的创造性的想象力是不可估量的。

4结语

中小学基础音乐教学的创新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实现的。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努力提高音乐课堂的容量,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开展音乐实践教学,从听力、感情、联想、表现的创造等多方面展示学科优势,充分利用这个渠道创新音乐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廷翔.探寻教改中的音乐教育之路[J].青年文学家,2013(23):298.

第2篇:基础音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首调唱名法;音乐基础教学;重要性

视唱练耳教学是音乐基础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对师范性、技术性和艺术性要求都比较高的一门课程内容。而视唱又是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核心,所以合理的选择视唱教学中的唱名法非常重要。当前针对各种唱名法的优势和劣势,国内外的音乐界一直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但是无论采用哪种唱名法关键都是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的采取教学措施和训练方法,进而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的掌握相应的音乐技能。当前从我国的音乐基础教学情况来看,首调唱名法的应用为最广泛的教学方式,这也说明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大众认可的优势,接下来将对首调唱名法的重要性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首调唱名法

首调唱名法是英国女教师SarahAnnaGlover首次提出来的一种唱名法,并由JohnCurwen进行完善,是一种以一定音高为基础的唱名方式。首调唱名法的应用中,对音节调试中的所有的声音都赋予一个名字,在唱名的过程中也对所有的声音在调试中的作用进行确定[1]。在首调唱名法中可以将任何的一个音都视为“do”进行调试和练习,所以首调唱名法也被称为是可移动的“do”。首调唱名法的应用中,在音准的把握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无论调为升几度还是降几度都更容易掌握调试音级的高度。而音高感对于初级的音乐学习者来说都是比较容易形成的,可以通过在日常的唱歌以及音乐的聆听中逐渐的培养。我国首调唱名法的应用时间比较长,最早在上世纪20年代的音乐教材中就已经出现了首调唱名法,当前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乐理知识以及演唱的曲目等都出现了一定的增补,但是在教学体系的音乐课本中还一直采用首调唱名法。

二、首调唱名法的优势

首调唱名法从诞生到今天已经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并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首调唱名法的优势表现在,其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识谱,并将基础的声感以及音乐训练等引入到普通的学校声乐学习和教育中,进而使和声的听觉和钢琴的即兴伴奏都更加便利,有利于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音乐学习基础。同时在首调唱名法中,不能以调号的多少作为对程度深浅衡量的标准,从而使学生在视谱的学习中不会因为调号而产生困惑,有利于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此外,通过首调唱名法的应用还能够使学生对基础音乐的学习接受更轻松、自然,不需要过多的依靠琴声[2]。而且对于变声期的儿童来说,对于音域过高的曲谱可以采用移调的方式降低学习和掌握的难度,使学生能够灵活、清晰的感受乐曲的调式、旋律以及和声因素等,所以也更有利于对学生乐感的培养。

三、首调唱名法在基础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

在基础音乐教学中通过对不同音乐基础的学生观察可知,一般学习键盘类乐器的学生,在视唱练耳的学习中主要采用的是固定调唱名法,但是学习民乐或者声乐的学生则主要应用的是首调唱名法。而学习钢琴的学生不需要学习固定调唱名法就可以自然的对应琴键和唱名,但是从小学习民乐和声乐等方面的学生却无法达到这个水平。通过分析可知,固定调唱名法以及首调唱名法都是适应各种音乐人群的。那么钢琴等键盘专业的学生是否只需要掌握固定调唱名法,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固定调唱名法的应用中,钢琴中只需要采用即兴伴奏的方式即可,无需首调思维就能够快速、准确的对键盘的和声进行布局[3]。因此钢琴类键盘乐器学习的学生是非常有必要学习首调唱名法的。但是对于钢琴等键盘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其从开始接触乐器就采用固定调唱名法,所以固定调唱名法对他们来说已经根深蒂固,在首调唱名法的学习和应用中并不会影响其对固定调唱名法的掌握情况,通过二者的有效结合,还有利于弥补学生自身的不足。相对于专业的音乐人来说,要想使音乐的业余爱好者从头开始学习固定调唱名法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他们的学习中还需要采用更容易入调,音准也更容易把握的方式,而首调唱名法则是首选,而且可以通过简谱进行记谱。通过首调唱名法的应用可以使业余音乐爱好者更加便捷和轻松的掌握音乐技巧、提升音乐能力。虽然对于业余音乐爱好者来说,他们学习音乐只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兴趣或者陶冶情操,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却是对我国整体音乐教育发展的促进。所以从这一点分析,我们还需要推行“首调唱名法”,使业余爱好者更容易接触和感受音乐,享受音乐对生活带来的乐趣。比如,在视唱练耳中的应用,记谱和练耳都是通过大脑的听觉记忆实现对旋律的追忆。通过首调唱名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利用简谱进行记忆,相对于固定调来说学生对乐谱的记忆速度会大大的提升,同时精准度也更高。这也是因为学生在记谱的过程中只是对一个乐曲片段的记忆,通过首调唱名法有利于学生快速确立调性。同时首调唱名法在记谱的过程中能够保证整个乐谱旋律的完整性。此外,能够树立正确的调式概念,提升学生的掌握速度和能力。通过这三种优势的结合,大大的提升了学生的记谱速度,同时有利于学生对整个乐谱旋律的概貌进行完整的掌握。基础音乐教育是音乐教学的基础,所以在音乐教学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基础音乐的学习不扎实,那么以后的音乐发展更无从谈起。但是如果在基础音乐教学中只采用固定调唱名法是无法有效实现的,对于部分音乐学习者来说会存在非常大的难度。很多学生并不是从小就开始学习音乐,往往是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后,对音乐感兴趣选择“半路出家”,针对这种教育形式,必须要降低入调的难度,在视唱练耳的音准练习上主要采用首调唱名法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进而有利于促进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促进音乐人才的培养。比如,在基础音乐教学中即可以采用首调唱名法和固定唱名法结合的方式,针对频繁转调音乐的学习中,首调唱名法的应用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可以适当的融合固定调唱名法,在演唱乐谱的过程中可以用音节“la”进行演唱,将固定调唱名法与首调唱名法进行结合和交替使用。在实际教学中突出其特点和优势,理清首调以及固定调唱名法间的关系。通过多方面的分析和综合的考虑可知,首调唱名法在基础音乐的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具有受众广泛的特点,所以为了促进基础音乐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还需要注重对首调唱名法的推广。

四、结语

首调唱名法在基础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有利于音乐学习者的入调,使学习者快速掌握视谱的技巧,同时也能够满足更多人的音乐学习梦想,因此我们支持首调唱名法在基础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但是也不能过于迷信这种教学方式,还需要正确认识训练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对音乐要素加工过程中调的纵向关系的认识、理解上,有效的弥补首调唱名法的薄弱之处。同时还需要逐渐消除部分人群对首调唱名法认识的误区,虽然其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优势作用。一个完整的首调唱名法体系需要在调层次以及音层次的固定上进行体现。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还需要做到因材施教,明确各种唱名法存在的意义,科学的应用首调唱名法,并不断的进行研究和探索,进而促进基础音乐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钰湘.音乐母语性思维—论首调唱名法在地方高师院校音教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优势及运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1:411-412.

[2]白明辉.“首调唱名法”的推广对基础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研究[J].黄河之声,2017,10:21-22.

第3篇:基础音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流行音乐;初中;音乐教育

一、流行音乐对初中音乐教育的影响

(一)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完善音乐知识体系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流行音乐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同时,传统单一化音乐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生在网络化背景下音乐学科学习需求,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课堂教育教学的引入,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弥补传统音乐教学缺陷,构建有效音乐课堂,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在此基础上,流行音乐的引入有利于教师科学创设音乐课堂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聆听、感知流行音乐中准确理解音乐课程知识点,在掌握重点与难点内容中完善音乐知识体系,日渐积累丰富的音乐知识经验。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音乐有效教学

在初中音乐教育教学中,流行音乐的引入有利于教师深度整合音乐教材中枯燥、乏味的内容,降低音乐课程内容难度,尤其是难度较大的经典歌曲。在深化音乐教学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在流行音乐作用下的教学情境中更好地进行实践,在层层音乐实践中深入把握音乐教材课程知识点,在解决课程问题中不断发散音乐思维,促进音乐能力发展,顺利培养音乐能力与素养,促使班级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实现全面发展。此外,在初中音乐教育教学中科学引入流行音乐,能够将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提升到崭新的发展阶段,落实“以人为本”理念过程中顺利实现有效教学,更好地彰显初中音乐教育教学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重要作用。

二、基于流行音乐的初中音乐教育策略

(一)科学选择流行音乐,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在初中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初中生性格特征、音乐认知结构等,以音乐教材为基点,科学选择同主题的难易度适中的流行音乐,将其巧妙贯穿到音乐教学课堂,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情境,引领学生科学聆听、感知基于流行音乐的教材音乐,在准确理解歌词内容、节奏等基础上试着唱该首歌曲。以《青春舞曲》为例,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说说以“青春”为主题的流行音乐,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走进《青春舞曲》新课程教学课堂。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回答情况,结合《青春舞曲》歌曲主题,在科学整合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流行音乐,将其贯穿到《青春舞曲》歌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这些引入课堂的以“青春”为主题的流行音乐,让班级学生在聆听的基础上跟着唱,在流行音乐作用下的课堂互动中创设和谐、宽松教学情境,顺利展开《青春舞曲》课程教学。随后,教师可以借助相关的流行音乐,科学整合《青春舞曲》歌曲教学内容,巧设歌曲课堂教学问题,利用具体化教学情境,引导班级学生有效思考,在解决课程问题中准确把握《青春舞曲》课程知识点,在亲自唱该首歌曲中对音乐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增强音乐课堂主动参与意识,顺利实现各阶段音乐课程教学目标。

(二)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夯实学生音乐基础

在初中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多层次、科学引入适宜的流行音乐,深化音乐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彰显班级各层次学生主体地位,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夯实音乐基础,科学培养音乐能力以及素养。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例,在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根据该课程内容,科学设置课前预习作业,要求班级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搜集同主题的流行音乐,个人或者几人一组在课堂上唱一首最熟悉、最喜欢的流行歌曲,初步感知《让世界充满爱》歌曲主题。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课堂互动,准确把握班级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将《爱的奉献》等流行歌曲引入到课堂中,对比、分析的过程中讲解《让世界充满爱》课程知识,和学生探讨歌词内容、歌词特色、歌词主题,不断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在学生大致会唱《让世界充满爱》歌曲之后,教师可以让各小组学生以不同演唱形式来诠释“让世界充满爱”歌曲内容,包括引入课堂中的《爱的奉献》等流行音乐,促使班级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进一步展现主体地位,深层次巩固课堂上刚掌握的歌曲知识,在内化、应用中科学夯实音乐基础。

(三)深化音乐实践环节,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

在初中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流行音乐优势作用,深化音乐实践环节,实现音乐理论与实践教学无缝衔接。比如,在教学完《大海啊,故乡》后,教师可以利用流行音乐,深化音乐实践教学环节,实时延伸音乐课堂,在课堂内外作用下实现音乐有效教学。教师可以选取同主题的流行音乐以及音乐教材中学生已学过的相关歌曲,开展不同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班级各层次学生参与其中,在欣赏、演唱同主题的课堂内外歌曲中更好地获取音乐情感体验,在多层次音乐实践中高效培养音乐核心素养,形成更多优秀的品质。以此,提升教学有效性,更好地呈现流行音乐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深远影响。总而言之,初中音乐教师要深入把握流行音乐特点以及对音乐学科教学影响,立足生本教育理念,通过多样化、可行的路径,有机融合音乐理论与实践教学,在层层音乐课堂互动中充分发挥流行音乐作用,科学发展学生音乐思维能力,提升音乐教学有效性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苗莉.基于流行音乐影响下的初中音乐教育改革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21).

[2]姚萍萍.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的引入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8(8).

[3]陈佳.基于初中音乐教学的流行音乐引入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6(12).

第4篇:基础音乐教学范文

一、高校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的现状

器乐课程作为高校音乐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高校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的教学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

高校音乐学专业是培养掌握音乐学科基础知识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在中、小学以及其他中等职业学校从事教学、教学研究的合格的音乐教师。换句话说,其专业培养目标在于为基础音乐教育而服务。而专业的音乐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音乐素养的高级专门音乐艺术人才。长期以来,大部分高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并不明确,导致器乐课程设置及其不合理,只片面强调提高学生的专业演奏水平,而忽视了学生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只注重器乐演奏的技术难度,而忽视了学生所应具备包括对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在内的音乐素养以及人文情怀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对器乐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偏颇。认为高校音乐专业应重点突出声乐、钢琴、舞蹈课程的教学,器乐课程的设置可有可无,而事实上,器乐课程在高校音乐学专业中只是选修课程,课时十分有限,器乐学习难度大,教师不重视,学生没兴趣是十分普遍的现象。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入学时器乐知识和技能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对到器乐课程的设置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学生的器乐水平可以分为完全没有基础、有一定的基础、有着较高的水平等三种。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如果套用相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教学侧重点,教学效果不佳也就在情理之中。

(三)教学方法单一

高校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教学方法普遍单一,普遍采用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注重对教学方法的创新,缺乏对其他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无法建立起符合高校学生发展的、具备自身高校特色的教学方法。

(四)缺乏对实践教学的重视

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高校器乐是一门对实践性要求很强的课程。要想使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毕业之后能够顺利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就必须加强实践训练,将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专业技能,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而现实情况恰恰相反,学生往往毕业了,在实践中还是无法灵活自如的演奏。

二、高校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的多元化改革与实践探讨

高校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的改革是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性的,也是势在必行的,改革的内容也是多元化的。在新时期,高校应当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本学校的教学培养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提高器乐教学的质量,培养出更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实践能力和音乐素养的复合型音乐教育人才。

(一)明确课程目标

高校的器乐课程需要明确培养的目标,即不是为了培养高级的艺术人才,而是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也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不仅要强调器乐的演奏,更要通过器乐课程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艺术审美和鉴赏能力,陶冶情操,丰富情感体验,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音乐素养,更好的成为一名适应社会需求的基础音乐教育或教育研究者。

(二)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在高校开展器乐课程教学,必须首先对器乐课程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器乐课程的艺术性、实践性特点本身就决定了其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器乐课程和声乐、钢琴课程并不矛盾,音乐课程之间是相通的,将器乐课程与其他音乐课程相结合,有助于让学生涉猎更多的范围,更多的理解多元音乐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造诣,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音乐教育人才。因此,在高校音乐学专业中,器乐并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而是必须设置的一门课程。其次,高校器乐课程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同时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比如,以笛子为例子:对于完全没有器乐基础的学生设置“笛子必修课程”,设置在本科一、二年级,以2-3人为单位,每周安排一次课程,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讲授,加强演奏、欣赏等教学内容。这最大程度的满足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材施教,让这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经过一到两年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器乐的相关知识和演奏技能。

(三)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第5篇:基础音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舞蹈教学;提高;音乐素养;必要性

目前高校舞蹈教学普遍存在重视舞蹈技巧教学而轻视音乐素养培养的现象,导致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有限,缺乏必要的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文化熏陶。在艺术类招考过程中,也以舞蹈专业课的内容为主要考察对象,一般只重视舞蹈和形体,唯一考察学生音乐素养的视唱练耳也没有被当作核心考察项目,只要学生的专业课分数高,仍然可以被录取。因此对学生的观念产生了误导,使学生只重视专业课学习,而不注重音乐素养培养。这对学生更高层次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有必要对舞蹈教学中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一、高校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缺失现象

舞蹈专业的学生与其它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同样,普遍存在只重视专业课学习而忽略了其它基础课程学习重要性的现象。但舞蹈专业与其它专业不同的是,其与音乐基础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只有在详细了解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对舞蹈有更好的理解。一直以来,舞蹈专业教学也只注重舞蹈技巧的训练,而缺乏对音乐赏析、民族音乐概论、中外音乐史等基础课程的重视。这些基础的音乐知识也正是目前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相对薄弱的环节[1]。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高校艺术招生的考察项目有失偏颇,对学生音乐素养的考察只占很少的部分,而且对其考察结果的重视度不够高,只要学生专业课基础过硬,即使视唱练耳等考察项目的成绩不好,也会破格录取。因此,舞蹈专业的学生从入学就存在专业成绩高,音乐文化分低的落差现象。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的课时也远远超过音乐基础课的课时,教学资源分配比例严重失调,学生及时对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文化感兴趣,也没有充足的学习资源。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只能接触到乐理等基础课程,而且很多基础课程只开设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学生在大二到大四几乎接触不到音乐基础知识[2]。另外在应试教育制度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学生也普遍更关注自己专业课成绩的提高,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投入到舞蹈训练中。但是传统的打念拍子的舞蹈训练方式不利于学生舞蹈能力的提高。舞蹈是一门需要感染力的艺术表现形式,这就需要学生对舞蹈的内涵和在舞蹈中应投入的情感进行深刻认识和合理把握。这些都有赖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而目前舞蹈教学中音乐素养培养的缺失以及学生自身的缺乏重视,使舞蹈教学水平偏低,不利于学生的更高层次发展。

二、提高音乐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俄罗斯著名芭蕾舞表演艺术家乌兰诺娃曾说:“没有音乐就没有舞蹈。”这是对音乐于舞蹈的意义的最好阐述。一个真正高明的舞者,在听到音乐的时候,会在脑海中呈现出具体的形象,然后自然的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出来。每一个动作都是对音乐的形象化处理,是音乐情感的真实表达,因此才能在舞姿中,展现出极高的感染力,并与音乐和谐统一,进行流畅的舞蹈表达。乌兰诺娃自己在排练舞蹈时,对于一个新的舞蹈作品,总是会先翻阅背景音乐的总谱,详细了解音乐旋律、管弦乐队的演奏速度,从而在舞蹈过程中与其进行更加默契的配合[3]。由此可见音乐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只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了解音乐的文化背景,并养成在进行舞蹈训练前首先了解背景音乐的良好习惯,才能让学生的舞蹈与音乐高度契合,达到情感交融、动作流畅的表达效果。充分体现舞蹈的张力和感染力。而且,音乐素养培养也对学生的舞蹈兴趣培养和舞蹈创作能力培养有重要影响。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舞蹈训练方式偏于机械化,而且舞蹈训练十分艰苦,容易让学生丧失舞蹈学习兴趣,从而放弃坚持。音乐素养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音乐、解读舞蹈,从而降低舞蹈训练的难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领略音乐和舞蹈的魅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坚定自己的选择,在舞蹈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走的更好[4]。

三、舞蹈教学的改善对策

(一)提高对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视

介于目前高校舞蹈教学中音乐素养培养普遍缺失的现象和音乐素养培养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必须切实提高对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视。应从上至下改变对音乐素养培养的态度,在招生和平时的考核中,将音乐基础知识考查和音乐文化考查作为重点考察项目,与舞蹈专业素质考查摆在同等的高度。在课程设置上加大音乐基础课的比例。通过教师引导,改变学生只重视专业课学习的观念,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二)开展分级分类指导

由于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生源差异大,音乐文化水平层次不齐,所以应采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育原则,进行分级分类的音乐素养培养。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增加基础课程的设置门类,针对不同年级、不同舞种、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有效的分级教学,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具有应有的音乐素养。比如,将视唱练耳测试分级,中国舞方向的学生,可以多选取中国著名民族音乐的片段,通过视唱练耳,提高学生对音准、节奏的把握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和舞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学生舞蹈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音乐素养的提高。高校舞蹈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视,切实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使学生能在舞蹈的道路上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佩.探析如何在社团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D].河南师范大学,2014.

[2]尚宜佳.普通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

[3]丁慧.音乐应该成为舞蹈的耳朵———从分级教学看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问题[J].舞蹈,2009,(10):58-5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