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基础音乐教学范文

基础音乐教学全文(5篇)

基础音乐教学

第1篇:基础音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育;提高;教学调整;创新

0前言

音乐的美在社会意识形态里主要是体现出“愉快”,它能够在精神层面给人带来快乐,使人们得到满足。音乐是通过自己的艺术美陶冶人的情操,净化灵魂,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音乐家,也不是为了让学生真的能够创作音乐,它主要是让学生学会音乐相关的基础技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具有初步的音乐能力,提高审美品位,这是美育和教育结合的情感教育渗透,能够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音乐课程新标准指出,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美好的音乐是学生获得美学思想的源泉。鉴于上述情况,本文通过阅读有关音乐教育书籍和相关信息,掌握丰富的材料,运用归纳、演绎、推理等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说明音乐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希望能从知识和对音乐的理解这个角度,使每位老师的音乐课都与众不同。音乐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具有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它还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重要载体,通过人类特定的声学成为情感的组成部分,是人不可或缺的精神生命。音乐创造出基本的人文素质、能力和艺术时代,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今音乐教育的主题。创新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特征,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显得越来越重要,是国家发展进步和繁荣的核心。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为祖国的建设培养大批人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之一。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我国基础音乐教学的创新可以推动艺术史和整个社会人才的进步和更新。音乐创新最重要的是要实现教育功能和价值。音乐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创新教育,但长期以来,落后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中往往是被动接受训练,基本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音乐语言和音乐想象力严重缺失。在几年的学习中,笔者试图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激发他们潜力的方法,目的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取得最大的成效。

1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以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在今天,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全面到来,为了提高我国音乐基础教学的创新水平,学生和教师都要转变过去传统的教与学的观念,合理调整音乐课程,学校的艺术教育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传统的技能知识教学中,音乐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艺术生,这种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需要。作为一门艺术学科,音乐教育需要将基础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但音乐的特殊性质使艺术审美教育难以深入,在教学中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现代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要求师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和谐地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并能够对这个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随时进行交流与讨论,双方是完全平等的关系。音乐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师角色中脱离出来,从“教师”到“设计师”,成为学生艺术教育上的“促进者”和“伙伴关系”,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研究音乐,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经验和独立的思想。创新教育应体现出民主意识,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尊严和自信,在这样自由开放的音乐教学课堂中,学生更容易形成创新的思想意识。我国基础音乐教育长久以来一直处于技术含量较低的水平,学校和老师往往轻视音乐课堂上的理论学习,音乐课的内容也是以教学生唱歌为主,主要的形式就是让学生听老师的讲授,这种学习方法严重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更不用说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创新发展了。新课程改革给教育工作者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许多教育培训都要求将教学的创新精神作为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创新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核心内涵,因此,更新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是音乐教育的当务之急,教师必须以崭新的姿态适应新时期音乐教学。

2以音乐审美为新课程核心鼓励创新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音乐学习还是采用传统套路,学生们在老师的教导下坚持学习,教学手段单一,信息少,活动量小,缺乏艺术教学过程,教学模式不能充分与创新教育整合,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的适应力也不足,严重阻碍了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音乐艺术能够带给人美的享受,人们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感情,给人一个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力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态度是教育学生审美文化的关键。音乐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教师在教学中要以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堂上使学生和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艺术独特的魅力。教师要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下学习,培养初步的创新能力。基础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和选择教育,它致力于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因此教师要开发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使他们享受音乐课。课堂不再只是面向学生传授知识的简单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探索和实践,以平等的态度与课堂中的各个成员交流艺术研究方法,以促进教学方法创新和提高音乐课的价值,创新教育教学中的音乐创造力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创新中小学的音乐课程以培育和发展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教学设计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新的思想。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开展创造性学习活动,指导学生理解音乐表达的情感并形成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和创作评价,是音乐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内容,对创作活动的结果和过程的追求也是提高能力的过程。此外,音乐教育不应该有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动态的音乐教育过程中也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原则,但从根本上说,目前的音乐学习过程仍然充满了模式化的标准程序,这意味着学生学习音乐的感受和体验都有固定的“结论”和“答案”,正是这一基本问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对音乐学习的独立性、新颖性和多样性产生了很大影响。

3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拓展音乐艺术想象的空间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以简单的教材、资源和工具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最大的帮助,因此教师的课堂设计问题和预留作业的答案一般是开放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这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具有重要意义。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相同的音乐,学生也会因为多方面的差异造成理解和感受的不同,这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在欣赏过程中每个人的主客观因素的差异和听音乐程序的不同等综合因素共同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判断。我们接触音乐的同时获得审美的愉悦感,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美感逐步形成。教师应该根据这个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每个人在体验欣赏过程中的个性差异和创造性的理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音乐水平,这个过程也能够促进学校拿出更高水平的音乐教学。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空间,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欣赏各种音乐时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并可以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这些学生的创造性的想象力是不可估量的。

4结语

中小学基础音乐教学的创新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实现的。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努力提高音乐课堂的容量,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开展音乐实践教学,从听力、感情、联想、表现的创造等多方面展示学科优势,充分利用这个渠道创新音乐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廷翔.探寻教改中的音乐教育之路[J].青年文学家,2013(23):298.

第2篇:基础音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首调唱名法;音乐基础教学;重要性

视唱练耳教学是音乐基础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对师范性、技术性和艺术性要求都比较高的一门课程内容。而视唱又是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核心,所以合理的选择视唱教学中的唱名法非常重要。当前针对各种唱名法的优势和劣势,国内外的音乐界一直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但是无论采用哪种唱名法关键都是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的采取教学措施和训练方法,进而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的掌握相应的音乐技能。当前从我国的音乐基础教学情况来看,首调唱名法的应用为最广泛的教学方式,这也说明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大众认可的优势,接下来将对首调唱名法的重要性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首调唱名法

首调唱名法是英国女教师SarahAnnaGlover首次提出来的一种唱名法,并由JohnCurwen进行完善,是一种以一定音高为基础的唱名方式。首调唱名法的应用中,对音节调试中的所有的声音都赋予一个名字,在唱名的过程中也对所有的声音在调试中的作用进行确定[1]。在首调唱名法中可以将任何的一个音都视为“do”进行调试和练习,所以首调唱名法也被称为是可移动的“do”。首调唱名法的应用中,在音准的把握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无论调为升几度还是降几度都更容易掌握调试音级的高度。而音高感对于初级的音乐学习者来说都是比较容易形成的,可以通过在日常的唱歌以及音乐的聆听中逐渐的培养。我国首调唱名法的应用时间比较长,最早在上世纪20年代的音乐教材中就已经出现了首调唱名法,当前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乐理知识以及演唱的曲目等都出现了一定的增补,但是在教学体系的音乐课本中还一直采用首调唱名法。

二、首调唱名法的优势

首调唱名法从诞生到今天已经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并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首调唱名法的优势表现在,其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识谱,并将基础的声感以及音乐训练等引入到普通的学校声乐学习和教育中,进而使和声的听觉和钢琴的即兴伴奏都更加便利,有利于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音乐学习基础。同时在首调唱名法中,不能以调号的多少作为对程度深浅衡量的标准,从而使学生在视谱的学习中不会因为调号而产生困惑,有利于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此外,通过首调唱名法的应用还能够使学生对基础音乐的学习接受更轻松、自然,不需要过多的依靠琴声[2]。而且对于变声期的儿童来说,对于音域过高的曲谱可以采用移调的方式降低学习和掌握的难度,使学生能够灵活、清晰的感受乐曲的调式、旋律以及和声因素等,所以也更有利于对学生乐感的培养。

三、首调唱名法在基础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

在基础音乐教学中通过对不同音乐基础的学生观察可知,一般学习键盘类乐器的学生,在视唱练耳的学习中主要采用的是固定调唱名法,但是学习民乐或者声乐的学生则主要应用的是首调唱名法。而学习钢琴的学生不需要学习固定调唱名法就可以自然的对应琴键和唱名,但是从小学习民乐和声乐等方面的学生却无法达到这个水平。通过分析可知,固定调唱名法以及首调唱名法都是适应各种音乐人群的。那么钢琴等键盘专业的学生是否只需要掌握固定调唱名法,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固定调唱名法的应用中,钢琴中只需要采用即兴伴奏的方式即可,无需首调思维就能够快速、准确的对键盘的和声进行布局[3]。因此钢琴类键盘乐器学习的学生是非常有必要学习首调唱名法的。但是对于钢琴等键盘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其从开始接触乐器就采用固定调唱名法,所以固定调唱名法对他们来说已经根深蒂固,在首调唱名法的学习和应用中并不会影响其对固定调唱名法的掌握情况,通过二者的有效结合,还有利于弥补学生自身的不足。相对于专业的音乐人来说,要想使音乐的业余爱好者从头开始学习固定调唱名法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他们的学习中还需要采用更容易入调,音准也更容易把握的方式,而首调唱名法则是首选,而且可以通过简谱进行记谱。通过首调唱名法的应用可以使业余音乐爱好者更加便捷和轻松的掌握音乐技巧、提升音乐能力。虽然对于业余音乐爱好者来说,他们学习音乐只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兴趣或者陶冶情操,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却是对我国整体音乐教育发展的促进。所以从这一点分析,我们还需要推行“首调唱名法”,使业余爱好者更容易接触和感受音乐,享受音乐对生活带来的乐趣。比如,在视唱练耳中的应用,记谱和练耳都是通过大脑的听觉记忆实现对旋律的追忆。通过首调唱名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利用简谱进行记忆,相对于固定调来说学生对乐谱的记忆速度会大大的提升,同时精准度也更高。这也是因为学生在记谱的过程中只是对一个乐曲片段的记忆,通过首调唱名法有利于学生快速确立调性。同时首调唱名法在记谱的过程中能够保证整个乐谱旋律的完整性。此外,能够树立正确的调式概念,提升学生的掌握速度和能力。通过这三种优势的结合,大大的提升了学生的记谱速度,同时有利于学生对整个乐谱旋律的概貌进行完整的掌握。基础音乐教育是音乐教学的基础,所以在音乐教学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基础音乐的学习不扎实,那么以后的音乐发展更无从谈起。但是如果在基础音乐教学中只采用固定调唱名法是无法有效实现的,对于部分音乐学习者来说会存在非常大的难度。很多学生并不是从小就开始学习音乐,往往是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后,对音乐感兴趣选择“半路出家”,针对这种教育形式,必须要降低入调的难度,在视唱练耳的音准练习上主要采用首调唱名法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进而有利于促进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促进音乐人才的培养。比如,在基础音乐教学中即可以采用首调唱名法和固定唱名法结合的方式,针对频繁转调音乐的学习中,首调唱名法的应用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可以适当的融合固定调唱名法,在演唱乐谱的过程中可以用音节“la”进行演唱,将固定调唱名法与首调唱名法进行结合和交替使用。在实际教学中突出其特点和优势,理清首调以及固定调唱名法间的关系。通过多方面的分析和综合的考虑可知,首调唱名法在基础音乐的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具有受众广泛的特点,所以为了促进基础音乐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还需要注重对首调唱名法的推广。

四、结语

首调唱名法在基础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有利于音乐学习者的入调,使学习者快速掌握视谱的技巧,同时也能够满足更多人的音乐学习梦想,因此我们支持首调唱名法在基础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但是也不能过于迷信这种教学方式,还需要正确认识训练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对音乐要素加工过程中调的纵向关系的认识、理解上,有效的弥补首调唱名法的薄弱之处。同时还需要逐渐消除部分人群对首调唱名法认识的误区,虽然其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优势作用。一个完整的首调唱名法体系需要在调层次以及音层次的固定上进行体现。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还需要做到因材施教,明确各种唱名法存在的意义,科学的应用首调唱名法,并不断的进行研究和探索,进而促进基础音乐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钰湘.音乐母语性思维—论首调唱名法在地方高师院校音教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优势及运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1:411-412.

[2]白明辉.“首调唱名法”的推广对基础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研究[J].黄河之声,2017,10:21-22.

第3篇:基础音乐教学范文

(一)重视度低,师资力量不足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学校只会在文化课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在音乐教育上的投入却相当少。这也是由于学校方面对于音乐教育的认识不足,造成他们对音乐教育投入上的忽视,不仅仅是在硬件设备,在教师的任用上也非常欠缺。而在这也必然会造成学校音乐教育上师资力量的不足,最终音乐教育的效果也将惨不忍睹。

(二)理念学习的片面化,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学校在文化课上的教育投入,也给学生注入了一种错误的思想观念,让学生片面地认为只要学好文化课就可以,音乐的学习算不得重要。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引导下,学生对于音乐课堂会表现出一种兴趣缺缺的状态,甚至会认为音乐课堂的存在是在占用文化课的学习实践,让音乐的教学陷入一种尴尬境地。

(三)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造成教学效率地下

在农村的教育中,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教育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上会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很多音乐教师实际上都是语数外教师半途转业,或者是文化课教师兼职音乐教学。这样以来,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达不到既定的要求,其教学计划更不会有什么科学性的计划。即便文化课教学能够有一定的计划,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也只是墨守成规,无法造就音乐教学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的平台,使得音乐教学的总体效果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四)教学资源的整合效果差,学生音乐上升空间受限

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在音乐的课堂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基本音乐素质的培养,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教学资源的整合性效果,让学生在一个积极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但是,在农村初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这一方面上的工作非常不到位,学生在音乐上的兴趣爱好和他们专业的发展需求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使得学生在音乐上的学习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二、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出路

(一)转变理念,加强音乐教学重视

在传统的教育中,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的教育多疑文化教授为主,对于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的教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之下,学校方面应当转变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扩大,与其他各个国家的音乐交流也在逐步的增强。为了保持我国音乐的竞争力,也是为了让全世界认识到我国的音乐形式和内容,我们必须重视音乐的教学。这既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是满足我国对于音乐多样性人才的需要。由此可见,音乐教学必须受到应有的重视,并要将其放在与文化课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全面的理论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音乐的理论教学,大都处在片面化的教学当中。在这种片面性的理论教学中,不仅会让学生走进音乐学习的一个误区,同时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也会大大的减弱。为了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从根源上让学生认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将全面而系统的音乐教授给学生。学生在客观上对音乐有了一个总括的认识之后,其学习态度必然会发生很大的转变。之后,教师在积极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爱上音乐的学习。

(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然而,在农村音乐教学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教师大都是兼任音乐教师,很少有专门的音乐教师存在。这种现象无疑会使得音乐教师总体的专业水平不高,也会造成学生后续的学习动力不足。为了转变这一现象,学习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任用专门的音乐教师。学校在任用音乐的教学老师时,必须保证其音乐的专业性,这是保证学生音乐学习得到保证的前提基础。第二,建立音乐知识的定期考核制度。定期的音乐专业知识考核,既是保证教师从自身树立起音乐素养的保障,也是保证教师的专业音乐知识始终与时代的发展要求相一致,从而为学生的现代化音乐学习提供便利。第三,组织定期的音乐学习。除了教师自主的音乐学习以外,学校方面还应当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定期的音乐培训,这也是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升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四)整合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空间

第4篇:基础音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学科;鉴赏课程教学;乐感;培养

一、前言

在传统初中音乐学科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单一地采用传授式教学模式,即课程教学开始前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备课,在教学中向学生进行传授,并对学生的歌唱技巧进行指导。另外,由于大部分的初中学校对音乐学科的重视力度不足,导致缺少专业性音乐学科教师和完善的音乐教学器材。这样的音乐学科教学使学生对音乐学科的热情不够高涨,从而无法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和综合乐感。因此,在现阶段初中音乐学科教学中,应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核心精神,对学生的综合乐感进行培养。

二、目前初中音乐学科鉴赏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意见

(一)课程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

初中音乐学科鉴赏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利用多元化的鉴赏教学活动,激发出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投身到教学活动,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音乐基础知识。有效的音乐鉴赏课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乐感,还可以使学生音乐素养得到提高,对于学生在后续教学中实现全面发展起到推动性作用。但在目前初中音乐学科鉴赏课程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课程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甚至有部分教师没有充分理解鉴赏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对教学认知太过浅显,经常轻视音乐学科鉴赏课程教学。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只是单一播放音乐作品,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达成预期教学效果,还使学生对音乐学科的积极性降低。因此,只有教师在明确音乐学科鉴赏课程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才能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内容,并在播放优质音乐作品时,将其实际意义、背景及情感展开讲述,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教学知识,真正体会到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从而为提升学生音乐综合乐感提供良好帮助。

(二)课程教学内容枯燥单一

教学内容枯燥单一是目前初中音乐学科鉴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果继续使用以往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话,将无法满足当下教学体系提出的要求。另外,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初中学生的思维逻辑较为超前,对于鉴赏课程教学中老旧的音乐作品,学生不易充分理解,而教学内容的千篇一律,未能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使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没有相互联系,从而无法达成预期教学效果。因此,在音乐学科鉴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满足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程的想法及需求,播放学生容易接受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身感受,帮助教师正确指导学生鉴赏音乐。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综合乐感与鉴赏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学生视唱练耳的训练

在初中音乐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乐感可以加强学生视唱练耳的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可分成听觉训练和视唱训练两个部分。在音乐的专业角度来看,听觉训练通常是从儿时开始,培养自身听觉能力,增强综合乐感。但对于初中音乐学科教师而言,想要每个学生都达到这样的要求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音乐课程教学内容与鉴赏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音乐时,潜移默转地增强自身综合乐感。即使不能与专业学习音乐的学生进行比较,但可以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下,提高学生音乐学科素养。另外,视唱训练与听觉训练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学习。初中音乐教师应遵循逐渐推进的教学原则,不要从一开始就对学生提出高标准要求,要以学生综合乐感与歌唱兴趣为基础。采取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视唱练耳经验。

(二)鉴赏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

音乐是具有丰富内容及充沛情感的艺术形式,以声音为体现方式。因此,在初中音乐学科鉴赏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鉴赏类型、风格不同的音乐,从而有助于学生自身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在学生鉴赏音乐作品时,教师应引导其完全投入到音乐作品当中,通过聆听音乐作品,初步形成自主听觉能力。久而久之,使学生音乐学科素养得以提升。在学生鉴赏古典音乐作品时,教师应根据音乐作品的自身特点,培养学生综合乐感。从学生喜爱的音乐作品出发,使其逐渐接受古典音乐作品,深化学生对音乐学科的感受和理解,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乐感的教学目标。

(三)强调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实际情感

每一部音乐作品的诞生需要经过作词作曲家的细心构思和严格创作。各式各样的音色通过音乐艺术家的组合处理,才有了现今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因此,不论是简单乐曲,还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交响乐,都表达着创作者的实际情感。旋律、调式、节奏是构成音乐声音的重要因素,而节奏的精准把控则是音乐的主要表现力,通过节奏将真实的情感表现出来。因此,在初中音乐学科鉴赏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实际情感,并与音乐产生共鸣。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歌唱不同风格的音乐,加强学生对音乐学科的情感理解,长此以往使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转换为感知音乐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乐感及音乐学科鉴赏课程教学的实质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时期是学生成长中极为重要的阶段,在其逐渐成熟的同时,内心想法及思维逻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国家教育事业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依然存在许多纰漏。因此,教师在初中音乐学科鉴赏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改善传统老旧的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对建设课程教学体系大胆创新,并开展具有趣味性的音乐学科鉴赏课程教学活动,为学生打造一个轻松自在的教学氛围,对培养学生综合乐感高度重视,使其音乐鉴赏能力水平得以深度提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果淑侠.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31).

[2]曹墨圣.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方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25).

第5篇:基础音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艺术教育多元化;初中音乐;现存问题;教学优化策略

初中是学生身体成长与思想完善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其鉴赏能力与艺术素养提升的重要阶段。而这一时期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广大学生自身素养的提升以及今后的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着各所初中的艺术育人价值。特别是基于素质教育的时代大背景,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价值日益凸显出来,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基于此,探究艺术教育多元化背景下提升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科学性的具体策略,有着较高的现实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初中音乐教学工作育人价值探析

新课改教育大背景下推出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明确了音乐教育的含义、特点、属性以及开展价值,即初中音乐是初中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必修模块,也是大部分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技能。但是基于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学生发展需求,有关主体应当牢牢把握新课改中对音乐模块的具体规定以及细节要求,积极探索一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道路,实现对学生音乐素养以及歌唱技能的有效培育。而要想全面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科学性、有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激发每一位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使其以饱满的热情与积极的姿态来完成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最终实现自身音乐素养、歌唱技能以及鉴赏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其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本文理论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初中音乐教学工作开展策略探究

(一)合理整合音乐鉴赏教学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初中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选择往往凸显出主观性的显著特征,即其在学习过程中十分关注自身的兴趣爱好,且可以在自身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与全面的学习。而音乐鉴赏作为歌唱学习的基础所在,其开展深刻影响着学生对于这一课程的认知与参与。基于此,教师应当勇于打破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牢牢把握初中这一年龄段学生的音乐基础、认知水平、学习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要素,积极探索一条同学生们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相契合的音乐鉴赏教学道路,从而引导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步具备较高的音乐感知能力、鉴赏意识以及理解能力,为其歌唱技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要想在中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借助于学生最感兴趣的流行音乐。无论是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功夫》,还是颇具民族特色的《前门情思大碗茶》,亦或是京腔说唱与现代说唱相结合的音乐曲目,都可以让同学们感受到浓郁的音乐渲染力与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在自身较为推崇的流行音乐中感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实现自身音乐鉴赏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充分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单项灌输式理论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往往扮演着主导者、控制者的角色,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理论传输,缺乏更加主动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很难获得自身创新创造能力以及实践探索能力的全面提升。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积极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桎梏,在充分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积极性的基础上,全面彰显其主体地位。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学生讲堂活动,即让同学们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资料的收集活动,并且完成对某一曲目创作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情感引导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课堂参与度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获得更加全面的音乐知识[2]。另一方面,在实际教授学生歌唱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台上走到台下,与同学们融为一体,及时了解不同学生参与教学的状况,并且妥善解决其在学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大程度上发掘不同学生音乐学习的潜力。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契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兴趣爱好,教师可以借助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教学活动,无论是班级内部的主题合唱比赛,还是基础性的乐理知识竞赛,亦或是独具艺术魅力的音乐剧表演,都可以引导学生们逐步具备较高的的专业素养与鉴赏能力,助力其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三)积极应用鼓励评价模式

初中生所在的年龄,往往十分渴望获得外界的关注与鼓励,而教学评价作为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开展要求教师应当以肯定、鼓励为主,全面提升同学们参与音乐学习的自信心。无论是课堂上的教学工作,亦或是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兴趣活动,都要求教师全面跟进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发展趋势,深入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与鼓励[3]。例如,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每一位学生以充分的展现自我的机会,无论是歌曲的学唱示范,还是一些理论性问题的回答,亦或是一些小组任务的开展,教师都应给予学生以充分的鼓励与认可。除此之外,在开展学生课程评价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融合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以及教师评价这三种方式,全方位、多层次的考量不同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课堂表现以及学习状况,从而使同学们可以直观、明确的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所在,更有针对性的发展与完善自我。

(四)全面优化创新教学方法

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在接受外界信息反馈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协同眼、耳、鼻、手等多个感官,才可以获得更加深刻的记忆。特别是基于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广大初中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所面临的信息选择也更加繁杂,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已有的多媒体平台,更好地契合广大学生的层次化、多样性发展需求。具体来说,在充分的课前准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平台,有效融合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要素,从而将课前准备的理论知识,或者是影像资料直观展现出来,让同学们可以更加快速的了解到音乐艺术领域的基础知识[4]。特别是针对一些有关动态的音乐表演形式的教学,借助于多媒体平台,同学们可以更加直观的体验到这一艺术形式的鉴赏价值与艺术内涵,这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理论式教学模式的桎梏,有利于激发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及课堂参与度,使其更快、更好的步入音乐艺术的世界,成为优秀文化的继承者与弘扬者。

(五)积极推进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初中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感知能力以及表现能力,而这一目的的实现,离不开对作品情感的有效感知。因而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有关主体应当避免出现单纯的理论灌输,可以借助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情感体验活动,让同学们可以获得更加深刻的情感感知,进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我们以《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的欣赏教学为例,在为同学们播放乐曲之前,教师首先可以借助于现代化的网络平台,向同学们展示这一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德沃夏克的生平经历。如此一来,同学们可以更加深入的体会音乐中昂扬进取的积极因素和去国怀乡的惆怅感伤,实际的课堂氛围十分高涨。总而言之,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其目的包含但不局限于指导同学们学唱某一作品,而是使其通过对音乐作品创作故事的了解以及对基础乐理知识的掌握,进而逐步培养其较高的音乐素养与鉴赏能力,助力其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三、结语

初中是学生身体成长与思想完善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其鉴赏能力与艺术素养提升的重要阶段。基于此,有关主体应当从合理整合音乐鉴赏教学、充分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应用鼓励评价模式、全面优化创新教学方法以及积极推进教学内容的多元化等层面入手,不断提升初中音乐教学工作开展的科学性、有效性,助力广大学生音乐素养、鉴赏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庄婉瑜.农村幼儿园开展创意美术活动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7,(11):70-72.

[2]汪海英.农村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研究[J].学周刊,2017,(30):180-181.

[3]洪燕.农村自然物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08):113-11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