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母婴培训范文

母婴培训全文(5篇)

母婴培训

第1篇:母婴培训范文

关键词:成本;目标管理;教育培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法和理念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蒂是成本的竞争。1众多企业的实践证明,任何需要进行成本控制的领域都可以通过实施成本目标管理,来降低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教育培训机构属于服务型行业,也可以使用成本目标管理方法来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我国教育培训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近年来行业增长趋势持续旺盛,各类培训机构数量增长迅速。但是,由于教育培训行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资金投入要求不高、服务内容差异化有限、成本控制能力缺位等原因,造成了众多培训机构之间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局面。因此,加强成本目标管理对于教育培训机构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育培训机构成本目标管理现状

我国教育培训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培训机构众多,但是资金规模巨大、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大品牌屈指可数。中小培训机构由于资金有限,教学研发能力不足,培训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慢,应对市场变化风险能力较差。由于众多教育培训机构产品同质、服务差异小,价格竞争很早就被引入行业。低投入高回报的时代已经过去,教育培训已经逐步进入微利阶段。在这样的行业特征下,各种级别的培训机构都必须思考和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寻找蓝海市场或细分市场。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提升服务、做好口碑效应、优化内部经营流程、加强成本控制等手段,来适应市场变化,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追求更高的利润。各类培训机构为了生存,对外,必须通过改革,提高创新能力,寻找教育蓝海市场;对内,优化经营管理流程控制,降低成本,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加快资产周转率。而对内管理,最终总会落实到成本控制层面。成本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的而付出的价值代价。具体地说,就是在生产、销售或经营管理过程中付出的费用。教育培训机构成本通常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学场地租赁、场所装修及相关支出;第二部分是人力资源成本,如职工工资、社保公积金、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支出等;第三部分是广告宣传推广费及其他运营花费;第四部分是教学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入、新课程体系的研发支出等长期资产投资。德鲁克指出,管理企业就是要平衡各种各样的需求和目标。目标在一个组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了目标就像轮船没有了罗盘。不同的教育培训机构,不论规模大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成本目标方面都需要注意上述四部分成本中存在的问题。

1、房租支出及装修支出

教育培训机构在发展初期,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品牌知名度,通常采取在同一城市的各个区域广泛设立教学点的扩张战略。这种战略造成了短时间内场地租赁费用、装修费用及相关设备的大额支出,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孕育后方能够盈利并逐步收回成本。

2、人力资源成本支出

教育培训机构人员流动性大,各培训机构之间人才竞争激烈,造成培训行业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同时,为了让新员工在短时间内适应岗位要求,往往会加大入职力度,培训费用随之上升。内部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也会造成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3、广告宣传、运营费用支出

新设培训机构为了打开市场,通常在广告宣传方面投入高额资金,力求提高品牌知名度,比如做媒体广告、竞价排名、购买广告位等。但是广告宣传投入大、收益慢、公众认知度低,选择何种媒介投放广告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4、固定资产、研发支出投入

大量教育培训机构注重前期招生宣传,往往忽视后期研发。受制于资本规模,中小型培训机构往往在设备更新、研发方面缺少持续投入,随着新机构、新课程的不断涌现,可能逐步丧失竞争力,为市场所淘汰。

二、教育培训机构成本目标管理过程

成本目标管理是目标管理理论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因此其管理过程可以参照一般目标管理的基本步骤。首先,培训机构根据产品市场价格,结合内部实际情况,确定课程产品目标价格。其次,再结合股东预期、行业投资回报率等信息确定其目标利润。目标价格与目标利润之间的差额,就是可接受的最高成本水平,即目标总成本。最后,培训机构将目标总成本层层分解,细化落实到各分公司、各部门、各小组、乃至个人。在日常管理中以目标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贯穿课程设计、项目研发、销售、宣传等各个方面。用目标成本管理这一工具来计划、指导和控制培训机构各项成本支出,最小化成本支出,最大化资产效益,提高整体利润水平。成本目标管理是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整套管理体系。4它与企业的其它管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体现全面的、综合的经济效益。在《不连续的时代:变迁时代的指南》一书中,德鲁克(1969)强调:“对于每个组织,目标界定越明确,生命力就越强;组织的绩效评价标准和尺度越多,它的行动就越有效能;组织越是严格地将权威性置于绩效的判定基础之上,就越具有合法性。5有效实施成本目标管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成本目标的制定、成本目标的实施、成本目标的考核。

1、成本目标的制定

成本目标管理的重要性就突显于最初的目标制定。在综合考虑培训机构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完成成本目标的制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类型、价格等因素都与企业成本息息相关。合理的目标成本制定,依赖于企业的预算管理流程。切实可行的目标成本制定,需要员工的积极参与。参与式预算编制流程可以引导员工积极参与预算编制,并控制预算执行。一方面,调动基层员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基层信息,提高目标成本制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及时纠正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不利偏差,促进目标成本的实现。通过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内外部因素,结合产品市场调研等手段,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如量/本/利分析方法、盈亏平衡分析方法、保本点/保利点的计算、敏感性分析等,在实现目标利润的前提下,计算出最优的目标成本。

2、成本目标的实施

目标成本的制定后,为了有效地实施成本目标管理,需要将目标总成本层层分解,落实到日常经营的每个环节,细化到各个教学点、各个部门的成本目标,最终落实到个人。实际执行过程中,需要各教学点、各部门负责人充分理解各自的目标成本预算,建立成本责任制。在预算成本范围内,逐项控制各类成本费用的发生额。按月、按季度、按年定期进行成本决算,从最低一级开始,逐级向上汇总成本决算,进行试算、平衡,确认是否实现了总的目标成本。如出现不利差异,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进行调整补充,优化管理流程。

3、成本目标的考核

从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为了保证成本目标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建立合理、有效、实施性强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企业行业差异,地区差异,产品或服务差异,生命周期不同等因素,都要求绩效考核方法因地制宜。选择考核方案时,应当充分考虑企业的战略目标、行业特点、成本结构、竞争对手战略等内外部因素,制定适合企业管理的考核方法,注重成本目标考核和员工薪酬相结合。通过制定绩效目标、绩效考核、绩效评估等手段,系统化绩效管理工作,有效实现成本考核目标。

三、教育培训机构成本目标管理建议

成本目标管理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流程、各个部门,由于其系统性、复杂性,成本目标管理的顺利实施需要机构各方面人员的关注和参与。为了提升教育培训机构的竞争力,增强经济效益,促进培训机构的良性发展,对强化培训机构内部成本管理方面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设定目标,准确测算收益

教育培训机构在战略制定和预算编制阶段,需要结合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利润、本机构竞争地位,合理确定目标利润。综合考虑定性和定量因素,确定教育培训机构的目标成本。目标成本的制定不能过度偏高或偏低,否则容易导致管理人员决策失误和执行偏差,使得机构陷入困境。

2、利用信息技术,强化成本控制

培训机构提供课程服务的直接成本是传统的成本控制对象,容易忽视对间接成本、期间费用的控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成本目标核算的工作量,进一步细化目标成本管理。日常记账系统与成本控制的有机结合,更能够提前预警,使得成本管理更加有效。

3、加强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创新

很多中小型培训机构为了追求短期、片面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研发经费的投入。虽然对单个培训项目而言,利润可能会大大增加,短期利润空间可观。但是,这种情况降低了培训机构可持续发展潜力,可能会导致培训机构后继乏力,被新兴机构逐步淘汰。在成本管理实际工作中,财务部门既要做好基本的财务核算工作,更要发挥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的职能。在与各业务部门对接过程中,深入了解机构经营流程,认真梳理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及时发现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通过开展成本分析,真实客观的反映机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总结管理经验,为投资者决策、管理者决策做好财务分析工作。在教育培训机构,成本目标管理主要还是由财务部门来执行的,但是更需要得到其他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在教育培训机构中开展全员成本目标管理,有利于全面提高机构的经济效益,实现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

参考文献

[1]缪艳娟:成本目标管理:实务发展和值得思考的问题[J].会计研究,2001(1).

[2]丁称长:成本目标管理及其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电力建设,2006(8).

[3]李睿祎:德鲁克目标管理体系初探[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4]马素香:浅谈成本目标管理[J].商业经济,2012(12).

第2篇:母婴培训范文

关键词:护士;目标管理;规范化培训

新入职护士由于临床工作经验缺乏、沟通技巧生疏以及对危机事件的应变能力较弱,极易导致护理风险增高、护患矛盾激化[1-2]。规范化培训是新护士由学校理论知识过渡到医院临床实践的重要阶段,是提升职业素质、改善护理质量、促进职业道德形成的关键途径[3-4]。研究表明,从事护理工作的第一年是职业认同危机形成的关键时期,每年约有6%的新护士选择离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规范化培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复杂的临床环境[2]。目标管理法是以成果为导向,以行为科学理论为依据,由单位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协商制定目标,且在目标实施过程中进行自我控制,并对成果严格考核的一种管理制度,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培训模式[3]。本研究旨在探究目标管理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招聘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5名护士。其中女性61人,男性4人;平均年龄为(23.28±1.02)岁;本科学历62人,硕士研究生学历3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干预组33名护士,对照组32名护士。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和经验等基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培养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培训。(1)理论知识:岗前培训第1~4周,采取线下理论讲授和线上专题讲座的形式,培训的内容主要涉及基础护理知识和专科护理知识,除此之外还包括医院规章制度、岗位层级晋升制度、工资和休假制度等。(2)操作技能:岗前培训第5~8周,采取线上视频讲解、技能操作示范和分组练习反馈的形式,主要根据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教材内容进行培训。岗前培训结束后根据轮转计划进行轮转,其中内科、外科、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为必轮科室,五官科、感染科和护理部等为选轮科室,轮转周期为4个月。(3)临床思维:轮科期间每月参加1次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同时参加科室疑难病例讨论,按时完成护士轮转手册,并在轮科结束前提交1份病例汇报书。(4)科研和教学:采取理论授课和专题讲座的形式,培训结束后准备20分钟小讲课并完成1份教案书写,小讲课内容以轮转所在科室的专科护理内容为主,同时提出1~2个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查阅相关文献和指南提出解决方案。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阶段性目标管理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岗前培训期间召集医院护理管理小组,开展团体活动,建立使命感和团队意识,同时对新护士的能力和特长进行评估,与其共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第二阶段:掌握基础护理知识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熟悉护理相关文件书写规范,了解临床实际工作流程,与科室护士长共同建立轮转目标,由知识扎实、技术娴熟和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系统化带教,及时发现问题并定期反馈,以便及时对轮转目标和带教方案进行调整,并采用新老互评的方法对培训结果做出评价。同时加强护患沟通技巧指导,改善护患关系,以达到身心同护的目的。第三阶段:由医院培训团队或科室培训师对危机事件处理方法进行培训,提高新护士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同时对其进行临终关怀教育,使其能够以平常心态面对死亡,并为丧亲家属提供指导和帮助。1.2.2考核评价。理论考试:采取闭卷考试,共150道题,其中基础护理学30道,内科护理学和外科护理学各40道,儿科和妇产科护理学各20道,满分100分;技能考核:采取四站式考核,一站考核项目为入院流程和生命体征的测量,二站考核项目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三站考核项目为为静脉输液,四站考核项目为病例分析和出院流程,每站25分,满分100分;护士胜任能力:采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4-5],该量表包含7个维度共55个条目,总分为220分,分数越高代表能力越强。该量表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908,166分~220分代表核心能力高,110分~165分代表核心能力中等,<110分代表核心能力低。

1.3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收集数据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和干预组培训前后理论考试总分比较

两组护士培训前理论考试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士培训后理论考试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培训前后理论考试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培训前后理论考试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对照组和干预组培训前后技能考核总分比较

两组护士培训前技能考核总分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两组护士培训后技能考核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培训前后技能考核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培训前后技能考核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2.3对照组和干预组培训前后岗位胜任能力总分比较

两组护士培训前岗位胜任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士培训后岗位胜任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培训前后岗位胜任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培训前后岗位胜任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3.1目标管理应用于新护士规培有助于改善技能水平

经过科学、高效、系统的规范化培训,新进护士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操作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应用目标管理进行规培的干预组护士与接受常规培训的对照组护士理论考试总分相比差异不明显,应用目标管理进行规培的干预组护士技能考核总分明显高于接受常规培训的对照组。究其原因,新入职护士对医院规章制度缺乏了解,对临床实际工作过程不够熟悉,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匹配度较低,科学系统的规范化培训使其具有更加明确地总体方向和阶段性目标,有效缓解工作时的迷茫感和被动性[6]。应用目标管理进行规范化培训目的明确有针对性,且让新入职护士参与到目标设定和结果反馈当中,与此同时带教老师会运用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知识讲解、技能评价、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形式对新入职护士进行更加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的培训,并按照计划要求进行逐项考核,使新入职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的更加扎实,从根本上解决了其在心理上对临床阶段工作的恐惧和在现实中对遇到突发事件的手足无措。

3.2目标管理应用于新护士规培有助于提升其岗位胜任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新护士经过系统、科学的规范化培训后岗位胜任能力较培训前有了显著提高,培训前其岗位胜任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培训后其岗位胜任能力则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究其原因,新护士进入临床阶段后自身责任感增强,需要独立护理患者,会遇到各种意料之外的情况,而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实操能力更拓展了临床思维能力,再者面对病情危重的患者和焦急万分的家属,语言的慰藉和紧急的救治同样重要,只有身心同治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有效沟通不仅能建立良好的护患信任关系,还能缓解当前医患矛盾的紧张局面。与接受常规培训的对照组相比,应用阶段性目标管理进行规培的干预组护士岗位胜任能力总分较高。究其原因,新入职护士在临床实践和危机事件应对上缺乏经验[7],而以目标管理为指导的规范化培训有医院专门培训团队或科室培训师对其进行危机事件应对指导,并及时与新入职护士进行互动反馈,使临床带教工作更加有的放矢。由此可见,将阶段性目标管理应用于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中,不仅能够增加其临床实践能力,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差错事件的发生,而且能改善其批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使其更加善于发现问题,并寻找科学的途径加以解决,与此同时也能提高其人际沟通能力,促进医护工作协调有序进行,增加护患交往信任程度。

3.3目标管理应用于新护士规培有助于促进其职业认同感的形成

新入职护士处于护生和护士的角色转化阶段,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医院临床实践不能完全匹配,现实工作环境与预期差距较大,护理操作技能生疏,护患沟通技巧缺乏,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进而导致离职率逐年攀升。应用阶段性目标管理对新入职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让其加入到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的制定以及培训结果的反馈当中,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新入职护士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训内容、轮转科室、换科周期等方面征询新入职护士意见,并根据其个人意愿进行安排和调整,增加了新入职护士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与医院护理管理小组老师沟通交流,共同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使新入职护士拥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将目标管理融入到新护士规培中,使其在知识、技能以及岗位胜任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领导的表扬、同事的鼓励、患者的认可都增加了新入职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激发了其从事护理工作的热情,从而促使护理队伍更加稳定,护理工作更加安全高效。

参考文献

[1]陈惠,黄求进,王晓春.两种培养方式护士岗位胜任力现状的比较和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4):80-82.

[2]曹晓翼,刘晓红.护士职业认同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学杂志,2010,45(2):181-183.

[4]刘明,殷磊,马敏燕,等.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结构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04-206.

[5]庞亚娟,周兰姝.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29(6):2064-2066.

[6]刘珍蓉,周荣菊.目标管理在护理人员业务学习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8(2):44-45.

第3篇:母婴培训范文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科护理;效果观察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指孕妇产后住院期间由母婴专科护士24h在产妇床旁进行护理的模式,护理人员通过演示和宣讲等手段,帮助产妇和家属快速掌握母婴护理技能和保健知识,帮助产妇及家属尽快适应角色转变[1]。我们分析产后实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就诊的24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两组产妇年龄20~33岁,平均(25.3±3.4)岁,体重45~70kg,平均(53.7±5.46)kg,孕周30~42周,平均(38.42±0.35)周,其中自然分娩168例,剖宫产72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研究组:由临床经验丰富、有责任心、专业技能强的母婴专科护士对母婴进行24h的护理。

(1)要求家属和产妇共同参与常规护理,预防接种、胎便排除、换尿布、疾病筛查、面部清洁、按摩抚触、听力筛查等都在产妇床前完成;

(2)母婴专科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会对产妇的产后护理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对产妇的饮食、运动、身形恢复等进行指导;还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的好处、婴儿的洗澡方法、婴儿常见生理变化、婴儿早期教育方法、免疫计划等知识普及;

(3)在涉及到洗澡、换尿布等可操作性知识时,母婴专科护士会进行具体演示,并要求产妇和家属亲自动手操作,护士会对产妇及家属的动作进行指导与强化,帮助其牢固掌握护理技巧和保健知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士每天按规定时间到产房接新生婴儿去沐浴室和治疗室进行沐浴、预防接种、抚触、听力筛查等活动,在保健知识和母婴护理技能培训上由产妇或家人每天到大房间接受集中培训。

1.3观察指标

采用母婴专科护士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和母婴保健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表对产妇及家属在出院前进行调查,比较两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母婴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和母婴护理技能熟练程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及家属对母婴保健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研究组熟悉母婴保健知识109例,占90.83%,对照组熟悉母婴保健知识87例,占72.5%,研究组母婴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及家属对婴儿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比较

研究组婴儿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研究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96.67%,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80.83%,研究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作为一种优质的产后护理服务,充分满足了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的心理,在产科临床护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1)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程度。母婴专科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通过手把手的教学,向产妇及家属传授母婴保健知识、婴儿护理技巧,有助于产妇及家属实现与婴儿的良好沟通,有利于帮助他们尽快转变自身角色[2]。

(2)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母婴床旁护理工作都是由母婴专科护士负责,临床经验丰富、善于沟通并、责任心强,能够帮助家属及产妇迅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产科护理的质量得到了保障。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岚.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5):395-396.

第4篇:母婴培训范文

关键词:农村HIV;母婴健康教育;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

艾滋病属于临床常见传染性疾病,其是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卫生问题,有研究统计,近年来艾滋病发生率逐渐上升,且大部分发生于育龄女性,从而增加了婴儿艾滋感染风险。为了控制临床发病率,应加强临床宣教,且重点宣教人群为孕龄女性,从而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几率[1]。本文旨在探索农村HIV母婴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的临床意义,具体可见下文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例妊娠孕妇为此次研究对象,随后实施抽签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健康教育;100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100例),所有孕妇均在2015年9月20日~2016年9月20日期间收治。入选标准:孕妇均了解此次实验目的,且自愿签署书面同意书;孕妇均为农村地区。排除标准:排除存在不洁生活史孕妇;排除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孕妇;排除先天性沟通障碍、语言障碍孕妇。观察组孕妇均为初次妊娠者,平均年龄为(22.45±1.58)岁,平均孕周(12.65±2.45)周,平均体质量(58.63±2.45)kg;学历:53例孕妇为小学学历,47例孕妇为中学学历。对照组孕妇均为初次妊娠者,平均年龄为(22.81±1.62)岁,平均孕周(12.87±2.69)周,平均体质量附表1对比两组孕妇护理效果(58.52±2.94)kg;学历:54例孕妇为小学学历,46例孕妇为中学学历。两组妊娠孕妇各项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除了对孕妇进行基础健康教育外,还需加强孕妇孕期相关知识宣教,告知孕妇定期孕检的重要性。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主要措施包括:①综合教育:护理人员可通过电话预约方式,鼓励孕妇定期到院内体检,且通过发放宣传画册、提供录像、发放宣传小册、设置宣传栏等方式,促使孕妇充分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同时护理人员可利用通俗易懂语言,告知孕妇艾滋病传播知识,讲解艾滋病的相关预防措施,从而增加孕妇依从性[2]。②开展知识讲座:促使产妇正确了解、认识艾滋病相关知识,并开展关于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健康讲座,鼓励孕妇积极参与,增加孕妇自我保健意识,且在课后开展提问环节,耐心回答孕妇每个疑问,对于理解能力较差孕妇,可进行一对一单独培训,从而及时解决产妇心中疑问,提高孕妇依从性,消除孕妇疑虑,提高其对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率[3]。③定期随访:在讲座结束后,留取孕妇联系方式,并定期对其进行上门随访或电话随访,从而了解孕妇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且根据孕妇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解答孕妇心中疑问,这不仅能够提高孕妇对疾病知识知晓率,还可确保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4]。④心理咨询:定期提供HIV咨询检测和艾滋病资源咨询检测,且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鼓励艾滋病孕妇和其家属保持健康、乐观心态面对治疗,消除其负面情绪,纠正艾滋病孕妇人群的错误思想,且实施相应的心理疏导[5]。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孕妇的依从性、满意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一般预防知识知晓率、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主动接受HIV抗体检测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以P<0.05代表对比值存在差异。

2结果

观察组孕妇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依从性和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教育前,两组孕妇各项知识了解度均不存在差异性(P>0.05),但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后,孕妇对母婴传播知识、预防知识的了解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增加主动孕检率(P<0.05)。

3讨论

艾滋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且经研究统计,近年来好发生于农村孕龄女性,其主要是由于农村女性缺乏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度,再加上农村经济水平不发达,无广播、报纸等主媒传播途径,导致宣传力度薄弱,最终造成艾滋病的发生[6]。对此应加强农村艾滋病相关知识宣教,从而避免母婴之间感染,提高人口出生质量,降低临床病死率。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性的社交活动,能够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增强人们的保健意识,且促使人们掌握预防疾病的方法,提高人群生活质量[7]。本次研究发现,在实施健康教育前,大部分孕妇均表现为知识缺乏,而通过对孕妇实施健康教育后,能够明显发现,孕妇从对疾病知晓率早期的35.00%,上升至97%,由此说明健康教育在农村女性宣教中尤其重要,能够为孕妇建立安全健康行为,降低母婴传播几率,促使孕妇正确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除此之外,健康教育还能够根据孕妇不同性格特点、文化程度、民族,实施相应的文化宣教,确保孕妇了解艾滋病的危险性,且可改变孕妇早期的性生活紊乱现象,控制传播几率,在真正意义上关怀孕妇和儿童生活质量[8]。同时还可提高孕妇满意率和依从性,促使日后护理工作的实施,且可加强孕妇自我保健意识,有助于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改善母婴预后,提高整体护理质量[9]。总而言之,对孕龄女性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控制艾滋病发生率,降低临床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孕妇生活质量,确保分娩的顺利实施,同时还可纠正孕妇以往紊乱的生活规律,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琴.分析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9):146~147

2徐洁,刘艳.社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母婴健康教育对预防孕妇艾滋病感染的预警效果分析[J].广东医学,2014,45(9):1408~1410

3刘悦晖.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预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干预效果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11):1541~1542

4周容,莫春莲,方玫玫,等.广西吴圩镇孕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4):4103~4107

5周李敏,廖晓伟.瑞安市孕妇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上海预防医学,2013,05(11):610~612

6周李敏,胡允雷.健康教育对孕妇自愿接受预防艾滋病咨询检测的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3,45(24):35~36

7马建军,李文涛,李焱,等.低流行区农村孕产妇艾滋病认知状况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4,95(23):2734~2736

8李学高.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干预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6,22(31):162~163

第5篇:母婴培训范文

关键词:国产母婴用品;影响因素;营销策略;态度理论;国货意识

我国母婴行业发展现状概述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新增新生儿近1000万,按每个婴幼儿年均消费1.2万来算,每年至少可带来超1200亿的新消费,带动母婴行业20%以上的增长空间。二胎政策使我国母婴市场迎来人口红利,2021年其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4万亿元,母婴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见图1)。新生代消费者更加关注母婴用品品质。2019年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PP财经联合《中国居民消费升级指数报告》,指出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综合指数由0.341(2013年)上升至0.376(2019年),且消费模式向发展和享受型倾斜,“80后”与“90后”新生代人口已经成长为我国新的消费主体(见图2)。新生代消费人群对母婴用品的品质要求不断提升,而对价格敏感度呈现下降趋势,一方面由于母婴用品的特殊性,与其他类型的消费相比,母婴家庭人群在购买母婴用品时更注重用品的质量和材质;另一方面由于购买能力的逐步增强,新生代母婴消费者在购买母婴用品时,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态度理论态度是由个体的情感(Affect)、行为反应倾向(Behaviour tendency)和认知(Cognition)三部分构成,即为态度的ABC结构模型(见图3)。其中情感是个体对态度对象产生的感觉;行为反应倾向是个体要对某一态度对象采取的行动意向,但不一定是实际行动;认知是个体对某一态度对象持有的信念。同时,态度理论指出这三种元素都很重要,个体的态度并不是直接与实际行动相关,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倾向作为中介,再与行为主体的具体行为产生联系,由此得出认知→感情→行为意向的态度理论框架(见图4)。

国产母婴用品销售影响因素分析

(一)问卷调查为进一步了解影响国产母婴用品销售的关键性因素,本研究选取校企合作企业苏宁红孩子母婴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宁红孩子”)展开问卷调查。苏宁红孩子是苏宁旗下专业的一站式、全渠道母婴购物平台,涵盖线下连锁门店、线上电商两大销售服务平台,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在2019年2-3月、6-7月间进行,一方面根据苏宁红孩子提供的部分红粉会员联系方式,通过手机、微信等方式取得联系;另一方面在苏宁红孩子各门店以及会员外拓场地现场向消费者发放调查问卷。调研共发放问卷648份,回收592份,其中有效问卷563份,有效回收率86.9%。

(二)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调研群体中男性消费者为220人,占总人数的39.1%;女性消费者为343人,占总人数的60.9%(见表1)。可见,女性消费者仍占多数,与此同时,男性消费者的比重也在逐渐增长。调研群体中消费者年龄从19岁至72岁之间,其中19-28岁、29-38岁和39-48岁的消费者分别为153人、226人和109人,占比27.2%、40.1%和19.4%。49-58岁、59-68岁和68岁以上的消费者人数分别为37人、27人和11人,其比例为6.6%、4.8%和1.9%(见表2)。可见,调研群体中母婴用品的消费者多以19-48岁的中青年为主,其中“80后”和“90后”新生代消费者占比最大。消费者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占比5%,2000元-4000元的占比21%、4000元-6000元的占比47%、6000元以上的占比27%。可见,消费者月收入在4000-6000元、6000元以上区间的占比达到74%,母婴用品消费者一般都具有不错的经济收入。母婴用品消费支出方面,消费者每月支出500元以下的占比3%、500元-1000元的占比38%、1000元-2000元的占比43%、2000元以上的占比16%。可见,调研样本中消费者每月在母婴用品方面的支出在500-1000元、1000-2000元区间的占比高达81%,消费者在母婴用品方面消费额较大。

(三)国产母婴用品消费影响因素分析品牌认知和偏好方面。调查结果表明,63%的消费者更偏好进口母婴品牌,38%的消费者倾向于国产母婴品牌,食品与纸品是母婴用品消费的重头。随后针对此两大用品的进一步调研显示,大部分消费者更青睐于爱他美、惠氏、花王、好奇等进口品牌(见图5)。可见,消费者对于进口母婴品牌在认知度和偏好方面选择上更具倾向性。由于“毒奶粉”等负面事件的影响,国人对于国产母婴用品的认知还停留在“不安全、质量不过关”等片面意识。相较于进口母婴品牌,消费者对国产母婴品牌的产品和服务缺乏足够认知,大部分认为国产母婴用品的相关标准还不够完善,且在品牌形象和服务质量方面有待提高。依据态度理论,认知是态度的基础,情感与行为都来自于对客体的认知,因此,大部分消费者尤其是成长于网络一代的“80后”“90后”父母,对于国产母婴用品还是缺乏全面和积极的认知,这些都使得其无法产生品牌信赖。口碑宣传和权威推荐方面。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做出母婴用品购买决定时,考虑销量是否比较大(2)占比13%、周围人是否用过此类用品(1)占比14%、是否具有良好口碑(3)占比16%、产地因素(5)占比26%、某权威是否推荐过(4)占比31%(见图6)。可见,在购买决策过程中,权威推荐、产地因素、是否具有良好口碑三种因素会起到关键性作用,总体占比达到73%,其中权威推荐因素占比更是接近1/3,表明消费者非常注重权威人物或群体的意见和建议。在2019年综合年度销量、销售额和用户口碑等因素选出的明星品牌排行榜中,惠氏、美素佳儿、合生元等国际知名品牌位于榜单前三,其奶源纯净、营养达标、入检严格,在消费者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众多妈妈们的信赖。母婴行业是一个专业性、权威性极强的行业,一方面,很多新生代消费者非常在意家人、同事、朋友等重要他人的推荐,另一方面,进口母婴产品在专业权威认证上具有很大的优势,比如消费者就非常看重代表“100%纯净新西兰”的银蕨标志。根据态度理论,消费者对客体的认知到情感的喜爱依赖会影响消费者行为。由于进口母婴用品在消费者中良好的口碑,加之重要他人和认证机构的权威推荐,这些都使得消费者对进口母婴品牌产生一种特殊的信任、情感倾向和选择偏好。从而可能习惯性、重复性地购买同一商标或品牌。产品标准和体验感方面。调研结果表明,我国母婴行业仍然存在行业准入门槛较低、行业法律法规不完善、行业标准未与国际水平接轨、在流通和消费环节存在安全问题等短板。同时,调研结果显示较之于进口母婴品牌,国产母婴品牌在产品和服务体验感等方面都表现较弱。大多数消费者对于国产母婴用品给予了鼓励和期望,希望通过严把质量关、更加先进的技术、更加专业的服务等措施提升品牌形象(见表3)。根据态度理论,消费者对客体的态度与其针对该客体的行为意图相关。随着毒奶粉事件影响的逐渐消除以及国家对母婴用品质量的严格把控,消费者对于国产母婴品牌还是不排斥的,后续国产母婴用品的质量和体验感只要符合甚至高出消费者期望,消费者还是具有购买意向的。

国产母婴用品营销策略

完善行业建设,改变国人认知。近些年,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强化母婴市场规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促进0-3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保障儿童食品、用品安全”“完善婴幼儿食品、用品的国家标准、检测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强化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意识”“加强婴幼儿用品、玩具生产销售和游乐设施运营的监管”等。《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提升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水平,达到保障婴幼儿食用安全、配方乳粉放心的要求,要将提升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作为抓好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突破口。未来,可以进一步建立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国家核心产地,发展标准化规模产地,出台严格的母婴用品检测标准,建立母婴从业人员准入制度,提高母婴服务的诚信标准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改变国人对国产母婴产品和服务的片面认知,重塑消费者对国产母婴品牌的信心。培养国货情结。第一,逐步树立国货意识。国产母婴用品企业自身需强化质量监管,通过技术创新和工匠精神重塑“中国制造”形象。政府方面需引导公众消费价值取向、加强国人国货意识引导等。大众传媒方面需加强中国自主品牌形象宣传、增强本土品牌正面信息的易得性和代表性、引导消费价值取向、传播国货品牌信念、开展国货意识的理论灌输等。母婴用品消费群体中,虽然女性消费者仍然占多数,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男性消费者的比重也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男性购买者将成为未来母婴消费的新目标群体。伴随家庭观念的转变,“奶爸”的话语权逐渐凸显,国产母婴品牌要抓住契机,针对性地开展“奶爸训练营”等培训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奶爸群体对于国产母婴用品的积极认知以及信赖感。第二,提升国货用品体验感。在严把质量关的条件下,国产母婴品牌方可以与各母婴连锁店、专卖店、百货店、超市、大卖场等展开合作,现场进行产品宣讲、分享体验、国内外同类用品比较等方式推广国产母婴用品。同时,母婴从业人员在顾客选择时可以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因此,可以定期给其寄送产品增强体验。对于孕妈和新生儿妈妈群体来说,她们对于国产母婴用品认知不够全面,因此,可定期组织开展产品宣讲会、竞赛活动,提高“新手妈妈”对于国产母婴品牌的认知信赖。通过消费者与品牌联系获得愉快的体验感,获得情感认同,进而产生购买国产母婴品牌的意向。树立国产母婴品牌良好口碑和权威认证。通过移动社交网络,企业可以将目标消费群体集中到网络社区中,形成新的市场细分圈。相比其他用品,母婴消费者更愿意分享、传播母婴用品的口碑信息,通过移动社交网络良好氛围使的口碑用品被接受和信任。因此,国产母婴品牌可以建立品牌交流群,跟踪交流产品和服务的整个使用流程,及时解答消费者的各种问题和疑惑,培养忠实顾客,树立国产母婴品牌良好口碑。根据母婴用品的特点,可以在专业网络平台选择合适的意见领袖,更多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尽可能详细地使用心得。母婴用品在获得行业专家等意见领袖的认可后,会更有说服力。国产母婴品牌还可借助社交平台为其产品和服务发声,社交平台拥有海量的流量,能够平台发声也代表着拥有广大的支持者,拥有良好公众力和影响力的网红妈咪具有强大的达人效应。

参考文献:

1.张,龚政.公众自主品牌消费意识形成的驱动机理及实证研究——基于态度改变的情感与认知合理化视角[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

2.谢鑫.未来“互联网+”时代母婴市场模式的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

3.胡国敏.社交网络意见领袖对母婴用品消费意愿的影响研究[J].中国商论,2018(31)

4.刘进平,张.中国人国货意识形成的心理加工过程模型及影响机制——基于高国货意识消费者深度访谈的探索性研究[J].兰州学刊,2018(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