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企业文件管理范文

企业文件管理全文(5篇)

企业文件管理

第1篇:企业文件管理范文

关键词:集团企业;电子文件管理;现状;意义;策略

一、集团企业电子文件管理现状

集团企业是以母公司为基础,以产权关系为纽带,通过合资、合作或股权投资等方式把三个及三个以上的独立企业法人联系在一起就形成了集团。企业集团都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子公司组成的复杂系统,在这个大系统内各要素间的互动和协同,使系统产生了创新和发展的推动力量,通过集团内部的协同效应,创造1+1>2的效应。电子文件是相对纸质文件而言,在新近颁布的国家标准《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中,电子文件的定义为“电子文件是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形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1]。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管控能力,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集团化和规模化发展。但随着集团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数字化技术产生的电子文件的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跨地域、跨行业的各下属企业之间电子文件成果共享和防止泄密等问题,已成为集团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清华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档案事业部总经理季雪刚认为:“企业电子文件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电子文件的证据地位未立,电子文件大量流失,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分散,电子文件长期保存难题,电子文件信息安全状况堪忧,文件信息孤岛面临深化风险,信息资源增值服务能力低下”[2]。在国外,对于电子文件管理的研究已经达到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在管理思想、管理模式、技术标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等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研究的热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基于国家战略的电子文件管理顶层设计;(2)基于集中管理的电子文件保管模式;(3)电子文件证据价值的保证研究;(4)电子文件管理的国际化与标准化。而国内也在大量深入消化吸收国际前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电子文件管理战略、电子文件风险管理、电子文件共享机制和标准化等方面的研究,正在逐渐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文件管理体制、机制、业务方法和技术路线[3]。尽管国内外在电子文件管理方面均有较深的研究,但不难发现:(1)以往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专业电子档案(馆)的管理方面,而针对集团企业电子文件管理方面研究却非常少。专业电子档案管理更注重专业领域内容,例如:人事电子档案工作,会计电子档案工作等。而集团企业电子档案管理是针对集团各子企业之间的生产、经营、管理等业务流程进行的综合性管理,两者性质的不同,专业电子档案管理研究成果很难为集团企业所用,导致集团企业电子文件管理水平低下;(2)电子文件管理的目的则是更好实现共享与安全,而以往的电子文件管理研究较多地将共享和安全分开单独研究,未能从更高的层面上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3)虽然国内外开展基于国家战略的电子文件管理顶层设计,但关于集团企业的顶层设计研究未曾提及;(4)国内在电子档案的标准化方面制定了一些标准,但在集团企业电子文件标准方面几乎是空白;(5)以往的企业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概括论述方面,较多局限在电子文件归档制度建设、文档管理内部管理方面研究,应用层面的研究只停留在浅层次上,具体软件开发设计更是少之又少。

二、研究集团企业电子文件管理的重要意义

鉴于目前国内集团企业电子文件管理现状以及社会发展需要,研究集团企业电子文件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由于集团企业电子文件的管理必须和集团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能,因此比专业的档案管理系统更加复杂,更有其特殊性。而长期以来大家只关注专业电子档案管理的研究,而忽视了对集团企业电子文件管理研究,因此数字环境下集团企业电子文件管理模式与共享机制理论上的深入研究,具有较好的原创性、前沿性,有助于进一步丰富企业电子文件管理的理论。(2)近年来,国内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猛,许多大型集团企业都建立了集团内的管理信息系统。但目前国内企业构建的管理信息系统一般比较强调业务流程的规范、信息的沟通传递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往往忽视对电子文件的管理。因此,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虽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集团内部的联系,提高了集团对下属各企业的管控能力,但却对每天不断产生的电子文档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导致大量信息无法进行充分共享和利用,并可能丢失或泄露,进而严重影响集团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何解决集团企业电子文件管理中所面临的困难是迫在眉睫之事,因此数字环境下集团企业电子文件管理模式与共享机制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开展集团企业电子文件管理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应从集团企业特点出发

集团企业具有子公司层级多、业务流程复杂等特点。集团企业层级多,业务流程复杂,导致其电子档案管理存在信息风险大、信息黑洞多、信息管理复杂等难题。以往的研究大多以专业档案馆为基础,真正以集团企业电子文件管理为基础的研究不多,而集团企业的电子文件管理与业务流程关系密切,与专业档案管理的要求和模式具有本质的区别。因此,电子文件管理研究应在专业档案馆的研究基础上,并结合集团企业业务流程的特点,才能够真正符合企业应用的需求。

(二)理论研究应与实践相结合

以往的研究绝大多数都是从理论方面对电子文件管理进行分析与探讨,在应用层面上涉及较少。由于企业与专业的档案馆有很大不同,各企业间在行业、地域及管理模式上均有各自特点,因此对集团企业电子文件管理模式与共享机制进行研究应以集团企业管理系统开发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才能真正为企业所用。

四、实施集团企业电子文件管理的策略

(一)顶层设计管理

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4]。以往的电子文件管理理论与软件设计往往只是关注电子文件管理的某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设计,缺少电子文件管理模式的顶层设计,导致多数集团企业电子文件管理架构不合理。因此,要从整体的角度规划集团企业电子文件管理模式与共享机制,集团企业应设计本集团内部的电子文件标准规范,将电子文件顶层设计、业务流程、标准化和访问安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电子文件管理能够安全、高效、有序地进行。

(二)相对集中与相对分散管理

集团企业电子文件管理与专业档案管理有本质的区别,企业电子文件包括分布在集团各企业、各部门的电脑或磁盘中的电子文档,可划分为归档文件和非归档文件两类。目前,很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集成了专业电子档案管理模块进行电子文件的管理,而专业档案管理模块一般采用的是集中管理模式,未考虑企业电子文件管理相对专业档案管理的特殊性,并且集团企业因地域、业务和管理模式存很大差别,电子文件采用集中管理模式效果并不理想,而针对集团企业特点采用相对集中与相对分散的电子文件管理模式则效果很好。因此,相对集中与相对分散管理的创新模式是适应集团企业电子文件管理特点的要求。

(三)基于国际标准的标准化管理

电子文件的标准化是实现集团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基础。由于未能做到标准化,集团各企业间、各部门间电子文件格式彼此不配套,导致电子文件的归集和共享难度非常大,更不用说与外界信息的对接。随着社会高速发展,集团企业与外界之间电子文件共享的需求将会更加迫切,因此电子文件管理标准化设计应具有前瞻性,应从高目标和高要求来规划企业标准,将国际标准为目标进行企业标准化设计是发展方向和目标。

(四)电子文件安全机制管理

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及由其处理、传输和存储的电子文件的安全性是电子文件共享基础,但由于目前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安全机制设计还不完善,在非授权访问、病毒攻击等方面未能确保电子文件完整性,导致电子文件共享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电子文件安全机制设计是实现电子文件共享的关键环节。而当前电子文件安全机制设计重难点在于如何建立集团企业电子文件交换安全共享机制,实现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文件管理在线服务和并妥善处理电子文件私密与共享管理关系等环节。

参考文献

[1]周文泓.地方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制度分析——《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本地化研究[J].电子政务,2012(1):25-31.

[2]JulieMcLeod.CatherineHare.Managingelectronicrecords[M].Facet,2005.

第2篇:企业文件管理范文

施工企业在绩效管理工作中一定要重视计划的重要性,绩效管理部门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一定要先将组织的整体目标按照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进行合理的分化,同时还要对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详细的了解,在这一基础上,管理者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制定下一阶段具体的绩效考核标准,通常来说,绩效考核计划应该对员工具体的工作内容、完成时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和怎样将任务完成等等都清晰明确的传达给员工,所以绩效计划能够有效的对建筑企业的员工起到引导和约束的作用,绩效计划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是沟通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是确认阶段。

(1)准备阶段。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沟通效果的实现,搜集和整理相关信息是必要的一个流程。这里所指的信息主要分为三大类,一种是组织信息,一种是一个团队的信息,一类是员工个人的信息。第二就是要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沟通方式的选择,在沟通方式选择上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有企业的具体环境,员工的个人性格以及工作方式等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预期效果的实现。

(2)沟通阶段。在工作中沟通阶段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要营造比较轻松愉悦的氛围,在沟通中,沟通双方通常都要站在平等的位置,这样才能为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双方在沟通时才能够仔细的听取对方的想法和建议,很多实际的例子表明,被考核者的自主权越大,绩效管理的效果就越好

(3)确认阶段。在经过很长时间的的准备和沟通以后,很多企业都在这一过程中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绩效计划,这一计划需要有关部门的审核,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确保计划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

2、做好绩效评价的内容设计

在建筑企业组织绩效考核的时候,评价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是评价内容的划定和评价方式的选择,也就是要划定一些绩效考核指标。绩效指标就是指要在实际的考核中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当前在建筑企业的绩效考核当中有很多需要考核的内容,企业人员的个人能力和业绩完成情况都是考核中的一个重点内容。虽然在考核中达到完全的标准和公平难度相对较大,但是这种绩效考核制度能够更好的约束职工的行为,促进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对企业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绩效标准包含很多的内容,考核标准主要有三种,在进行考核标准制定时,需要仔细的考虑指标制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内容的制定和方式的选择上要使其具有充分的可行性,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岗位和职责来确定不同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如果将这些考核内容用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一定要确保其简洁性和准确性。一般情况下绩效评价的内容主要包含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三个方面,所以在考核指标上也应该注意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3、正确选择绩效评估方法,克服常见误差

绩效考核在绩效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绩效考核体系的有效性对组织人力资源、协调控制员工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不准确或不符合实际的绩效考核可能不会起到真正的、积极的激励效果,反而会给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带来重重障碍,在选择绩效评估方法时要遵循以下原则:最能体现组织目标和评估目的;对员工起到正面引导和激励作用;能比较正确、客观地评价员工工作;评估方法相对比较节约成本;评估方法实用性强,易于执行。绩效考核中常见的误差及克服:

①绩效评价标准模糊不清。这是造成绩效考评方法失效的原因之一。

②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考核者对被考核者某一绩效要素评价较高,就会导致对此对象的其他绩效要素也评价较高。尤其是那些考核者印象比较好的员工,这种问题就更容易发生了。

③居中趋势。所谓居中趋势,就是被考核者的考评等级都向中间靠拢,这种过于集中的评价结果会使绩效考评丧失作用,对于企业提高绩效的作用很小。

4、结语

第3篇:企业文件管理范文

1.1企业所得税征收问题的措施

通过制定和完善税收会计核算制度,对企业所得税进行管理,通过税收跨级的形式进一步核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标准与企业财务制度之间的差别,为企业申报提供便利,对企业所得税工作加强核定管理,同时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财务人员的核算水平,进一步满足按帐核实征收的要求,对现行的税收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以信息化管理为支撑,以征管查专业分工体制为保障的税收管理体制”,通过对税收进行集中征收,专业管理,重点稽查等,同时借助宣传和培训,让企业财务人员进一步深入了解税收政策,进而对各项税款进行正确的计算,同时正确地填报新纳税申报表,提高企业所得税的核算水平。

1.2个人所得税缴纳的措施

对于建筑安装行业来说,通过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或者纳税人自行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承揽建筑安装业工程的单位和个人作为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义务人,通常情况下,依法代扣代缴个人支付收入的所得税。对于纳税人来说,如果没有扣缴义务人或者扣缴义务人未按法规代扣代缴税款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由纳税人自行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按每月工程完工量情况,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需要预缴、预扣个人所得税,同时按年进行结算。如果工程需要跨年度作业,这时个人所得税需要按各年所得预缴、预扣和结算。对于难以按各年所得划分的所得税,可以将税款按月预缴、预扣。职工工资按月发放,单位不要拖欠,这样能合理降低个税缴纳比例。

1.3分包工程征税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对于企业来说,需要建立健全内部监控制度,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合同进行严格的规范,同时对各项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对工程质量加强监督和管理。对于层层转包的工程来说,需要自行编制工程成本计划,对施工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为出包的工程选择施工单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招标的方式进一步确定施工单位。对于选择的施工单位,其资质等级需要符合工程要求。在工程出包过程中,企业双方需要签订承发包合同,在签订合同前,需要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具体的规定,对于合同条款,需要企业技术、计划财务审计等部门的审查。

1.4办理外经证的优越性

纳税人临时到外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在税收管理中叫做“外出经营”。那么《外经证》便是由于税收征管而存在的一种纳税证明。对于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来说,如果需要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持税务登记证副本和所在地税务机关填开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向营业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接受税务管理。如果纳税人外出经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时间累计超过180天,需要在营业地办理税务登记手续。外地施工项目必须办理外经证,这样能合理避免企业所得税和个税异地缴纳及税务机关抢税源的矛盾。

1.5树立纳税人的纳税观念

单从总包和分包概念上讲,并不是大家说的对下合同中不含税就降低了成本,总包、分包甚至下面有资质的单位税务都是可以特殊代开的,只需要缴纳一次税金。所以,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让纳税人充分意识到税法的重要性,利用税法可以帮助纳税人进行维权、护权。在分配税收利益、配置权利义务的过程中,对于税收立法来说,需要将纳税人视为权利主体来对待,充分地注意纳税人的权利;在处理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的关系时,必须将二者作为税收法律关系的平等主体对待。

2结语

第4篇:企业文件管理范文

1.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虽然都进行了程度不一的公司制度改革,成立了一些新的物资采购供应单位,可是其本质上依然没有从传统的管理模式限制下挣脱。物资管理工作依然局限在技术单位要上报的一些使用计划与物资单位开展的采购模式之中。这种工作模式因为缺乏对采购部门的有效监督,并且受到了采购业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以及思想素质的影响,因此在采购工作过程中常常有不合规范的方面存在。除此之外,部分单位领导依旧存有重产值、重施工季度、轻成本控制以及轻物资管理的思想,严重制约了物资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进程的开展,以致于造成物资计划准确性失衡,增加了采购次数与采购成本。

2.管理制度不健全、部门间约束性薄弱。因为建筑施工企业在采购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固定模式,企业的技术单位主要负责的任务是计划提取,而物资单位对物资进行的采购供应,财务单位主要负责清算、审计单位则主要负责对采购供应活动的审计。因为受到专业因素的制约,各个部门之间无法对物资采购过程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监控系统,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虽然大部分企业对物资管理工作都订立了一些规章制度,可是因为缺乏必要有效的监控方式,因而造成物资采购的透明度低下,极大的限制了物资采购工作合理化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企业在物资采购管理过程之中,通常将工作局限在事后控制作用上,而没能对其进行事前预测与事中控制,造成整个物资采购监控工作先进性不强,拉低了整个采购工作的工作效率。

3.物资信息网络不完善市场应对能力低下。因为市场行情的改变属于建筑施工企业要直接面临的一项重要议题,其对材料价格的高低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都缺乏完整的物资信息网络,各项物资信息无法及时有效的传递,以致于造成物资采购成本控制力低下,严重的甚至造成企业有较大的成本流失。

二、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工作水平的方式策略

物资管理属于企业管理过程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依照品种、质量以及限期等当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完整的提供其所需要的各项物资条件,合理有效的组织物资订货工作、采购工作、运输工作、储存以及收发工作等等,加快物资流转、降低物资耗损,有效的监督与促进生产管理单位有效、节约的进行物资利用;合理的进行包装物和生产废弃物的回收与使用,以防止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伤害。实现投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

1.强化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降低采购成本与物资材料采购计划管理。材料采购单位在采购工作过程中,需要坚持谁经受谁承担责任的原则,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提高采购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降低错误出现工作情况出现的概率,使用有效高效的方式展开采购工作。严格依照招评标程序以规范化招评标的各项管理,积极使用招标、比价以及竞价的方式,以有效的保证采购物资的质量达标。物资采购的工作人员需要在确保采购物资质量基础下,遵循“同样质量比价格、同样价格比服务”,实现招标比价项目件件有详细记录档案。另外招标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三公开一监督的工作原则,将各项办事政策公开化处理,强化群众监督的力量。各个施工建设单位要切实有效的强化材料计划的核准制度,有效的防止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功能闲置浪费的现象。

2.促进现代化管理模式构建,加强内部管理。

2.1科学定位。要想达到保供的工作目标,建立起有效可靠的物资供应和质量保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有效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加强资源整合与综合利用能力,有效提升资金的运作效率,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材料责任成本控制系统,才能够有效的完成创效增收的目的。

2.2科学管理。依照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工作的实际特点与潜在规律,订立与开展一套完整的物资管理工作操作组织计划,吸收科学先进的管理思想,实现物资管理目标的创新。

2.3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完成各项管理工作,把控施工管理现场的物资成本消耗,有效提升其工作效率与科学化的工作管理能力,提升应用专业物资管理软件在基层项目物资管理过程中的数据及时更新,使用动态化方式对各个工程与劳务工作单位物资成本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在物资成本的管控过程中,定期的形成各项管理数据与联络报表,对各类数据联机打印并实现上级管理单位远程监控的要求。

3.促进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标准化进程。要想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体系,细化各项操作准则,对各种工作操作流程重点完善,并以此统一工作目标与考核目标,进而有效的促进工程建设项目物资管理朝着标准化的方向前进。物资管理工作操作流程的建立,形成在实用性、科学性与有效性的目标之上,重视成本与质量的监督控制,有效完成流程内外的业务对接。

三、结语

第5篇:企业文件管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创新;问题探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前国内的各类企业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中,当前经济形势企业的发展环境日趋严峻,但是就目前来看,绝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着管理水平低下的现象,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问题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前众多企业已经意识到管理问题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已经开始在管理方面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尝试,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企业管理的创新问题进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企业管理创新的含义和意义

通俗点说,企业管理创新指的是根据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状况,对现行的管理条例进行创新和改革,以达到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通过效率提升从而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这样一种管理形态。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趋于完善,而企业的管理模式依然十分落后,对企业的发展乃至经济市场的构建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对管理模式落后的企业实行管理创新势在必行。企业管理创新是贯穿企业发展全过程的一项活动,是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变化的,对企业的发展来说,管理模式是决定企业能否在市场变化中取得良好发展的关键因素[1]。

2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

2.1企业管理体系的创新

企业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方面,通常来讲,企业管理体系的创新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在已有的管理体系上,通过对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去除,对已有的制度进行优化,使得企业管理体系能够符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进而提升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

2.2企业经营理念的创新

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实现企业价值的重要活动,因此对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行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前的经济市场趋向于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对企业来说,应当一切从市场角度出发,立足于市场,服务客户,对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行创新,继而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达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2.3战略发展理念的创新

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企业的战略发展理念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对企业来说,战略发展理念是决定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中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要重视战略发展理念,不断对企业战略发展理念进行创新,才能够促使企业更加尊重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及时对发展方向做出调整,进而适应市场的变化规律,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3当前企业管理创新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3.1创新意识薄弱

要想实现企业管理创新,首先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都缺乏创新意识,使得企业的管理模式落后,制约到企业的发展。创新意识的薄弱往往是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存在这种情况,进而使得整个企业都缺乏创新的动力,造成企业当前环境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创新。创新意识的薄弱,虽然对企业谈不上致命影响,但是却会让企业逐渐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最终被市场所淘汰。

3.2管理体系落后

企业管理体系的落后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企业管理体系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管理层的管理意识薄弱,凭借陈旧的管理理念对企业内外进行管理,使得企业的运行效率受到了明显的影响,其次是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不尽合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不足是一个方面,此外还有很多不必要的部门或者岗位,使得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很难正常运行,进而对企业管理创新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3.3缺乏创新型人才

人才体系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基石,但是当前绝大多数企业的员工都不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企业对人才的培养缺乏科学性,使得培养效果差强人意,很难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将管理创新转变为实际的经济效益,不仅如此,由于资金方面的限制,在人才引进方面同样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使得企业管理创新难以有效实行。

4促进企业管理创新的措施分析

4.1对企业内部创新意识进行培养

对企业来说,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企业管理创新来说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因此企业应当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形成一定的企业文化氛围,在这样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熏陶,促使其创新意识的培养。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文化创新理念,通过科学的方式来对员工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全面提升企业的创新意识水平,继而促进企业管理上的创新。

4.2对企业的管理体制进行完善

企业要想实现管理创新,对当前的管理体制进行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管理体制的不合理必定会制约到企业经营发展,因此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管理情况,对企业内部组织架构进行优化,加强对人力、财务等方面的管理,控制成本精简不必要的部门,激活动力实行相应的考核制度,全面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实现对企业内部的良好管理,进而促进企业管理方面的创新。

4.3创新型人才体系的培养

人才体系作为支撑企业发展的基础力量,培养创新型人才体系对企业的管理创新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创新型人才体系的培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通过现有人才体系对人才进行系统性培养,进而使得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促进企业管理的创新。其次是引进优秀创新型人才,通过引智育才,对当前的人才体系进行壮大,使得企业管理创新举措能够顺利实行。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陈旧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发展规律,对现行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仍然存在很多因素使得企业管理创新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主动出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进而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