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艺术教育研究范文

艺术教育研究全文(5篇)

艺术教育研究

第1篇:艺术教育研究范文

【关键词】艺术教育;综合性;课程标准

21世纪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视、电脑、流行音乐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新世纪的孩子们也生长在新媒体的环境中。新媒体、新艺术影响着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就这一现象,世界艺术教育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改革,使这些新的艺术形式、内容尽量出现在艺术课堂,使中小学生的艺术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因此,“综合”视域出现在世界的艺术教育当中,在学校艺术教育中时刻体现出了多学科融合的现象,现将国外艺术教育的特征进行归纳,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艺术教育的改革而打下基础。

1“综合性”的艺术教育内容

从大量的文献中我们了解到,国外还没有名为《综合艺术》的课程出现,但从其艺术类课程的设置来看,已经充分的体现了“综合”的特征。从学校的环境布置到艺术课程资源的多元化,时刻都体现了“综合性”特征。在一篇题为《开放、多远、综合的艺术教育——美国国家艺术教育考察报告》一文中,通过该文作者对美国艺术教育的考察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的艺术教育是在“人文”视野下实施的开放、多元、综合的艺术教育。而从教育途径上看,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模式,从教师队伍的结构上体现出了灵活性、高素质的特征,以及专兼并举的特征。在西欧的社会艺术教育资源也十分丰富,所有的歌舞剧院、博物馆、文化艺术馆、都为学校的艺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学校艺术教育课程的范围可以向外延伸,使艺术教育与国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

2“综合性”的课程标准

通过对国外艺术教育课程标准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国外从艺术教育的课程标准中所表现的“综合性”特征,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都体现了学科间的“融合”“关联”,下面将美国、俄罗斯、新西兰三个国家的艺术教育课程标准做以简单的介绍。

2.1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

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从内容中就体现了艺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综合性特征上。在标准中,列出了艺术学科间的联系,艺术学科与非书学科间的联系,着重强调学科间的“关联”。标准还要求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重体现课程的“综合性”特征,最大限度的发挥艺术教育对人的作用于价值。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更加体现来了“综合”的意识:“标准是形成课程的综合和相关的关键所在。”也可以看出美国的艺术教育是将“艺术”作为一种手段和通道,目的是使学生学通过对艺术的学习达到通向其他学科领域学习。要想达到这一效果,实现和建构这种“联系”,就必须要完城多种艺术学科的教学任务,在学习的过程来发现和形成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和增强艺术学科间的联系,以及艺术与非艺术学科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包含两种形式:一种是“综合”,另一种是“相关”。

2.2俄罗斯《艺术教育方案》

通过对俄罗斯《艺术家教育方案》的解读中,我们可以发现俄罗斯中小学艺术教育内容十分丰富,有绘画艺术,还有音乐与世界艺术文化。俄罗斯将艺术教育定义为“人们掌握本民族和人类艺术文化的过程,它能够发展和形成艺术价值,创造价值,丰富精神世界,是情感和智力财富的一条通道。通过俄罗斯艺术教育内容的形式,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艺术教育的范围广泛,内容详尽,学习内容不仅限于国内,还涉及许多国外许多艺术学科内容。同时也看出俄罗斯要求艺术教育所达到的水平,俄罗斯不仅注重对学生艺术修养与艺术理论的双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综合的学习。

2.3新西兰《国家艺术课程标准》

新西兰《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于2000年正式公布发行。从2002年开始,新西兰在1——10年级的所有学生中实施此课程标准。新西兰的《国家艺术课程标准》涵盖了音乐、戏剧、舞蹈、视觉艺术四个学科。在标准中阐述了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艺术学科的价值与态度、艺术学科与培养学生各种能力间的关系。特别阐述了艺术与健康和体育、艺术与科学、艺术与语言、艺术与数学、艺术与社会科学、艺术与技术的关系。这足以体现新西兰艺术教育的“综合性”特征。

3小结

由此可见,以上国家的艺术教育重点强调了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必然联系,将各个学科进行了交叉、融合的目的,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效果。这不仅促进了学生思维方式发展的多元化,同时也促进了知识综合化掌握。人类的知识结构原本就是个统一的整体,各学科间本就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我们不能人为的将这些“联系“分开,而是要时时刻刻在教学中来发现这种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多种问题的时候,就需要体现出运用多种知识融会贯通的去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这种综合能力,培养孩子学会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提高孩子运用多种手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21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和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就是“交叉、融合”,艺术教育也不例外。艺术的“综合”必然成为未来世界艺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汪霞.国外中小学课程演进[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5-19.

[2]任长松.走向新课程[M].广州:广州教育出版社,2002(04):74-79.

[3]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0):18-23.

第2篇:艺术教育研究范文

【关键词】艺术教育艺术文化差异特点

英国是西方国家中人文传统深厚、历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其文化生活精密细致,艺术氛围是现代美与古典美的完美融合,享誉世界。在英国,设计也罢,广告也好,创意产业非常强大,吸引人的“英伦文化”随处可见。艺术教育的融合开放就是其源源不断的动力所在,在这种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善于把平凡的原料制作成趣味十足的物件,无论是观察自己还是整个世界,都会有不同的角度。

一、特设的空间环境,注重教学方式

在英国,人性化的设施、设置并不稀奇。艺术教育的教室配置和设计中,作为特设的功能空间,非常重视便捷使用和气氛的营造。不同年级学生的作品吊在天花板和墙上,鲜活生动,五颜六色,个性明显,这为培养学生独立的创造力、形成鲜明的个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作品使学生成就感十足,并且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创作不只局限在教室里,在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布满了学生的个性作品。虽然只是一些低年级学生的课堂作业,可是按照种类的不同,在不同的区域都显示出不一样的特色。此外,工具盒放置在教室四周,铁丝、纸壳、石头、木块等原材料,以及各式的颜料、彩笔和彩纸一应俱全,学生们选用不同的材料在不同内容的课堂上进行创作。不同于国内一般概念上的专用美术教室、音乐教室,英国很多学校的艺术教育课堂类似于手工作坊的工场,在这里学生可以获得充足的创造机会,和动手操作空间。在英国的艺术教育课堂中,学生每周都会有至少半天的时间在这里学习,课堂氛围自由和谐,学生可以随意在教室走动。而在国内,往往都是教师讲授、学生之后动手实践,一堂课只有45分钟。而在英国,可以有连续3个小时的课堂时间,学生能够更好完成每一件艺术作品。课堂上,教师以团队形式进行授课,作品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展示,并且结合历史、地理、科学、数学、语文等话题,教师引导学生由设计、分析、探索、评估到反省,开阔学生的视野。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得到多方面的提高。教师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主题,让其各自发挥,制定自己的创作方向,激发学生持续思考。英国的艺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造力从不限制,根据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开展制作、展现和动手专研,进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教师既对学生的个人意志非常尊重,同时也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个人特长的发挥,鼓励学生的大胆创造。在高低年级上课方面,教师采取混龄上课,把学生的画放到一起,明确学习目标,使他们共同进步。而中国的教学方式就很少有这样的形式。小班化教学在提高学生成绩方面能够有显著成效,可是灌输式教学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榜样和引领作用没有得到体现。英国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地参与到学生当中,给学生以充足的实践时间,而且会在每节课结束后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英国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创造的能力,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时间,教师的角色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一起和学生借鉴和赏析。

二、灵活的教学评价,重视课堂体验

英国的学生以爱好和兴趣为学习基础,教师很重视对低龄阶段学生的培养,艺术教育早已普及到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如美术课是学生14岁之前的必修课。14岁以后,本着自主选择发展方向原则,按照学生的爱好兴趣,会有部分学生另行学习音乐,而大部分学生还是选择美术学习,所有的科目都是根据学生喜爱的课程进行选修的。教师对艺术教育的普及性和基础性特别重视,强调让学生从小养成艺术欣赏的习惯,进行艺术兴趣爱好的培养,培养学生艺术审美的基础。英国在进行评价教学时,更加看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对学生是否有创造性的表现和学习过程的感受非常重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表达个人的真情实感和想象,体会和感受艺术美。英国的艺术教育以对学生艺术综合修养的培养、对学生具有创造性的表现能力和创造性的形象思维的培养为目的,对学科交叉的优势发展十分重视。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造和理解,对教师单一风格的模仿并不提倡。教学效果会因为教学方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但都以同一目标为教学方向。课堂上,教师教育学生不要去模仿,要去思考、去观察,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或创造性的艺术表现。据悉,英国很早以前就提倡对学生思维创新的培养,这使英国的艺术教育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在中国,长期以来艺术教育受经济、文化、政治的影响,对技能、知识的积累更加重视,技法在艺术学习时间得以锻炼。而对个人的创造性、体验和感受有所忽略,学生普遍对教师进行模仿,教师对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不太重视。英国的艺术教育对我国的一个重要启示是:新时期,教师应该认识到艺术教育的内容和理念方面正发生着变化,因为艺术是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获得灵感、感悟、想象的过程是艺术教育的过程,是合作、发现、思考的过程,更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的过程,对于提高动手能力、训练意志力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途径。教师推动艺术教育一般采用一些展览和竞赛的方式,这导致部分学生在选择接受艺术教育时往往以获奖、考级和升学为目的,只重视学习结果,这对于学习艺术所应该经历的过程是一种偏离。在艺术教育中,应该更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

三、多样的艺术平台,体现教育层次

艺术教育真正的价值,并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不同的思维方式。画廊、艺术馆、美术馆在各种规模的英国学校里是必须具备的,多功能的教堂也出现在很多私立学校中,主要用来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和道德教育。在英国,每个区域、城市都有很多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的美术品无论从时代、种类,还是从艺术作品的艺术质量、收藏数量来说,都显示出其文化艺术遗产的丰富性。这些文化资源被英国的艺术教育充分利用,学生可以在这些博物馆、美术馆进行艺术名作临摹,而且这些博物馆大都向公众免费开放。在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总是能够看到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赏析、临摹世界名画,而且一些艺术学院还可以在博物馆、美术馆里进行艺术欣赏、美术教育、美术史论等课程,让学生能够亲密接触不同时期、地域的艺术原作。英国对艺术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教育发展氛围和环境。而在中国,受观念、经济等多方面的限制,美术馆数量较少,而且部分美术馆收藏的作品质量不高,对能够反映国内外不同文化的艺术面貌更是无从谈起,同时,参观人群仅仅局限于艺术阶层的少数受众。英国拥有馆藏丰富、数量众多的各类艺术馆、美术馆、博物馆,文化艺术遗产极其丰富,文化底蕴非常丰厚。英国明确规定,要对学生免费开放这些场馆。学生高雅的艺术趣味就是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长期接受濡染和熏陶,进而培养出来的。

四、优质的教学资源,鼓励艺术教育

国外学校对艺术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优化整合非常重视,与国内推崇语文、数学等学科不同。在英国,通识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艺术教育,他们对美术和音乐的教育更为偏重。英国将科学和艺术紧密相连,他们的创造力和自我表现以艺术为源泉。在英国是全民普及艺术教育的,对于艺术的欣赏,人人都可以掌握,艺术面前人人平等,艺术并不是那些拥有艺术天赋的少数人的专利。通过艺术教育,英国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更愿意接受,即使失败的风险依然存在,也不会让人不安、焦虑。这都是由于深受艺术教育的影响。在英国的校园,校舍的墙壁上是学生自己动手“涂鸦”或制作的作品,而不是世界名画的仿制品或是出版印制的名人语录之类。虽然学生们的作品颇为凌乱,看上去没有章法,但是这些手工艺品、雕塑、绘画非常受学生的喜爱,学校也非常认可学生们的艺术创作。这种积极创造、自主参与、自己动手的精神,正是学校所大力提倡的。研究发现,拥有比较完善的智力结构和人格结构是创造型人才的特征,涵盖了科学的批判精神、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记忆力、宽阔的知识视野,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英国,教师会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到课堂之中,这是对艺术教育的充分认可。一些学校除了开设艺术俱乐部以外,为了能够解除家长工作的烦恼,还开设了亲子班,鼓励家长与学生共同感受动手制作的欢乐。

结语

美育实施的最主要的内容和途径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可以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上对学生给予引领,培养学生理解创造美、鉴赏美、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的民族情感更加深厚、道德情操更加高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得到激发,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小群.英国的教育体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6).

[2]刘君.浅析英国艺术设计教育[J].美术大观,2008(11).

[3]任幽草.英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启示与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23).

[4]曹雪明.英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显著特征[J].教育与职业,2013(6).

[5]吴言荪.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其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第3篇:艺术教育研究范文

1.1经济建设对高等艺术教育的影响。

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尤其是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影响。特别是我国艺术类教育的起步相对较晚,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全国也就仅仅有八所专业性的艺术学校,在此之外,综合性的艺术类院校也不过仅仅只有七所而已。在这些院校中,每年的招生量最多也不超过百人,而少的有时只能招到几十人、甚至几个人。这种招生程度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来比较,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艺术事业相对的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而令艺术类高校逐渐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从而得到了极快的发展。根据近年来的数据显示,2013年仅我国福建的艺术类考生就达到了2.03万人,其发展的速度与规模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1.2设计市场对高等艺术教育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因此,对艺术设计类的相关内容需求有限,这就导致了我国有限的高等艺术学院将教育重点偏向了造型艺术,而长期得不到认可和重视的设计类艺术则自然的退居二线,从而令我国高等艺术学院中的设计类学科占整体学科五分之一还不到,使学科出现严重偏移。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服装、广告、包装等行业的相继发展,使设计人才需求快速提高,从而令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学重点再次转移,使学生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重要的转折。而这种由市场导致的巨大转变,给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1.3市场经济对高等艺术教育的影响。

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模式,一直延续着“精英式”的教学模式。然而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对艺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了精英式教学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在社会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下,同样也表现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就促使了高等艺术院校的发展方向不断与市场经济的需求相融合,令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小。

2、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教育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各自的教育体系,而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也是如此。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也形成了独自的教育体系,而其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则是“艺术教育”与“基础教育”、“艺术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相互衔接。而后再利用各个方面的管理者和研究者的研究,来不断加强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体系的平衡性发展,从而提高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2.1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教学理念及办学思想。

目前对于我国高等院校而言,是树立学术性的办学理念还是树立职业性的办学理念,一直高等教育中最具争议的话题。虽然将这两种教学理念进行统一结合才是最好的结果,然而实施起来却极为困难。然而在高等艺术教育的实施中,职业性的教学理念和学术性的教学理念却得到了有效的结合,从而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特殊教育理念,成为了高等艺术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所以高等艺术教育的特点,就是要求艺术人才不但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才能,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从而适应市场的残酷竞争。除此之外,艺术类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原因,就是其追求的是不断的刻苦训练,从而不断的超越巅峰的艺术。

2.2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学科建设。

随着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其已经成为了具有极大跨度的教育种类。在高等艺术教育中,其不但含盖了本身的艺术技能,还蕴含着“社会学”、“文学”、“哲学”等众多学科领域。而且伴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艺术创造素材的不断增加,以及艺术创造条件的不断优化,都对高等艺术教育的领域扩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这样的环境下,高等艺术教育的知识结构不断的进行更新,其通过与“文史”、“理工”等领域的不断联系,使优秀艺术家的文化底蕴逐渐的得到提升,从而形成新时代下的全新艺术人才。

3、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教育创新

事实上,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教学,都无法与社会的现实背景相脱节。因此,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也必须紧跟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通过现阶段我国经济背景的发展需求来确定高等艺术教育的教育模式,从而保证两者的紧密联系,避免教育与时代的脱节现象产生。而且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其在书本上获得的知识是极为有限的,这也导致了艺术教育更注重学生“听”、“看”等感官刺激的教育,使其通过自身的感官来直接获取知识和经验。因此,其对教学资源的要求也与其他学科不尽相同。而想要更好的实现对学生“感官教学”,就需要不断加强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利用现场协调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这就要求艺术学院必须有专门的艺术资料库,与此同时还要具备完善的艺术教育设施,从而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艺术实践教学。

4、结束语

第4篇:艺术教育研究范文

一、从学习视角认识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学习。有效的幼儿教师艺术教育不是日常层面的上课或教学,而是以激发幼儿教师学习愿望、促进学习能力、唤醒学习潜能为目标的并对其艺术实践、反思、变革能力的有效培养。当强调平面或立体的形象用点、线、面三要素进行概括;视觉形象用线条、固定的形式的搭配进行表达的方法被广泛使用于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时,完全忽略“师法自然、气韵生动、立意中得心源”,如此“简单”的美,如此有程式规律的审美,使人不得不相信只要跟从一定的方法规则,美的真谛就可以被洞悉、被体悟。因而对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要求不再是通过色彩、线条等反映幼儿教师自身的情感和感想,不再是让幼儿教师通过内省感悟美的意义及价值后的艺术体验,而是一味地灌输单一技能技巧、使其传承一脉香火。这就造成艺术教育对幼儿教师来讲,不再是艺术观、语言形式和视觉思维方式的形成方式,而只是一个机体反应的习性。例如,简笔画中的鱼就是那几种固定形态的鱼,而熊也就永远是憨态可掬的咧嘴大笑的熊。

其实,每个幼儿教师都是以一种个体的方式积累学习经验、实践学习方法,吸收价值观、形成习惯和进行批判反思,都有其自身生活实践印记下形成的特有的教学方式、教学风格,有效的艺术教育学习可以使幼儿教师在对艺术经验和自身理解的方式基础上加以个性化的塑造。若一名幼儿教师的画法、唱法、跳法固定成一种模式,其动作技能的反应也会成为习惯,一提笔、一运气都与之前的套路相同、方式一致,一旦想进行个性化的改变就需花掉一定或相当长的时间、精力。但若此单一方法再传授于幼儿时,艺术教育对幼儿来讲就不是培养具有批判意识、创造能力主体的有效途径,而是使其进行归顺和驯服的过程。

二、从幼儿视角认识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

对于幼儿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艺术教育,我们往往总是认为这是幼儿教师成长的必需。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在学校里往往被以高傲的术语谈论,而很多人完全无视它在幼儿的现实世界是如何被呈现的。这与对幼儿的生活知识缺乏关注是紧密联系的。在幼儿的地方艺术意味着什么?怎样通过艺术表达可能对于他人的痛苦艰辛或是快乐愉悦?这些问题的答案超出了培养幼儿教师技能,却是特别需要幼儿教师去探索的过程。

实质上,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完善与自我成长,它是促进幼儿艺术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是幼儿教师职业存在的价值与依据。然而,在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教学场域中,示范、讲解、反复纠正、先学谱后唱词,均是艺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成为了幼儿教师今后教授幼儿的方法。幼儿教师艺术教育被局限于教幼儿唱唱、画画、跳跳,至于艺术的历史、评论、哲学、民族文化等内容几乎都被剔除在幼儿教师的艺术学习之外,教育内容设置的表浅与窄化,必将剥夺幼儿教师多维度学习艺术的机会。例如,民族文化内容的空缺,导致部分幼儿教师跳了无数的民族舞蹈后却不知为什么蒙古族会有耸肩,壮族会有凤凰掌、蚂拐舞等基本的艺术问题。不接触人类历史上优秀艺术作品的幼儿教师,是难以教幼儿感受艺术作品中丰富的人类思想感情的,也难以教幼儿学习和欣赏名师的优美形式及娴熟技巧。又如,在幼儿的手工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通常是先临摹后点评,然而一幅作品的艺术效果不仅有造型、图案的有机组合所呈现出的特殊结构,还有作者蕴涵其中的独特意境。肢解地学习各部分结构不但造成幼儿对艺术作品整体感觉的把握,而且孤立部分也难以体现其原有的艺术价值。这种照搬科学教育、忽略艺术独特性的方式是用“肢解艺术的方式进行教学,把知识技能从它赖以生存的艺术情境中剥离出来,把艺术从它产生的各种文化环境中分离出来……这种脱离艺术整体情境所获得的技法上的掌握也只能是暂时的和肤浅的”。

幼儿教师艺术教育对于幼儿的意义,不仅表现在幼儿教师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各种原理、方法促进幼儿的艺术学习而获得自我成长与完善,而且指向了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和方向。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幼儿教师的帮助,使幼儿自己建造或构建他们的艺术世界,让他们通过自己与人、事、物及观念的直接经验进行探索,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在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中如果不倾听幼儿真实的声音,不考虑幼儿的逻辑特性与学习需求,不管怎样的艺术教育,都不能使幼儿真正地受益。

三、从综合视角认识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作为幼儿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幼儿教师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因而现行的幼儿教师艺术教育都开设有专们肩负着“涵养美感、陶冶心身、养成人格”之重任的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科目。然而,艺术自身的特点及幼儿园综合实践活动的特性表明:“要想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取得实验的成功,就必须摒弃传统的学科观念和教学方式,拆除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屏障,站在课程的高度,以音乐、美术等艺术性较强的学科为龙头,将各学科中与艺术有关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身的特点”,让幼儿教师在综合艺术中学习艺术。

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综合性体现在培养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设计等各个层面,绝不是艺术教育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的量的简单叠加。它蕴涵的愉悦性、人文性、游戏性是分科艺术教学所不可比拟的。如《寻找七星瓢虫》是从美工角度切入,用创意手工的方式将小动物的形态特征展现出来。在整个艺术活动中,幼儿教师可用低沉、悲哀的音乐表现树妈妈被虫咬的痛苦与无奈;用绘画将生动可爱的瓢虫宝宝“真实”展现,以便幼儿目测与点数瓢虫宝宝背上的斑点;用欢乐明快的舞蹈表现树妈妈身上的蚜虫被七星瓢虫全部吃掉后开心愉悦的情景。

第5篇:艺术教育研究范文

【摘要】幼儿音乐教育能够陶冶幼儿的性格和情感,培养幼儿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发掘幼儿的艺术潜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音乐融合生活的艺术教育应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观、“回归生活”的课程观和“人的教育”的价值观。本文分析了当前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幼儿音乐融合生活的艺术教育实施策略,即音乐与幼儿生活相融合;音乐与学科整合;音乐教育手段游戏化;音乐表达方式多样化。

【关键词】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生活;实施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目标中指出,幼儿“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1]中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应“使儿童生活音乐化”。[2]而当前幼儿音乐教育往往已然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此形势下,呼吁音乐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回归生活”,既顺应时代对音乐教育发展的需求,体现了音乐教育的根本要旨,也将为幼儿音乐教育开启一个新的思路,探求一种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新理念。

一、幼儿音乐融合生活的艺术教育及其内涵

音乐,是指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它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和旋律。生活,是指幼儿的生活环境、生活活动、生活教育以及生活兴趣和关注点,其中包含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两部分。艺术教育,指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所采用的艺术内容、手段和形式,即在不同的年龄段,用什么样的内容、手段和形式实现音乐与生活的完美融合,达到发展儿童美的体验和创造能力培养的目的。

(一)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观

音乐融合生活的艺术教育不仅要注重音乐技能的培养,更要让每个儿童生活在音乐之中,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享受生活的乐趣。教师应运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把音乐转变为儿童喜欢的表演、游戏、生活、活动的形式,促进儿童对音乐的体验、欣赏和理解,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促进儿童身体协调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树立“回归生活”的课程观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幼儿对音乐认知、体验与生活的统一,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音乐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结合,将幼儿音乐与社会生活、幼儿的生活环境、生活活动、生活教育以及生活兴趣和关注点相结合,使音乐教育方式变成幼儿积极和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真正赋予幼儿音乐教学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幼儿培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

(三)树立“人的教育”的价值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卡尔•奥尔夫曾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的,而是精神的探讨。”[3]他认为音乐是人类思想感情最自然的表达,每个人都具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幼儿音乐教育就是要贯通音乐世界与幼儿世界的必然联系,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幼儿的心灵在音乐审美方式的引导下,在音乐人文精神熏陶下,领悟人生真谛,使焦虑得到宣泄,烦恼得到消解,从而培养和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对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塑造。

二、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幼儿音乐教育能够陶冶幼儿的性格和情感,培养幼儿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而反思我们的音乐教学,课堂中充满着整齐划一的知识学习,我们习惯于在“音乐知识”的范围中规划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幼儿的生活,幼儿的快乐,幼儿是否真正需要,我们往往不予充分关注。在当前新旧理念的撞击下,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也凸显出来。音乐被看做一种高于生活的艺术,生活中的音乐不被发现和挖掘。由于把音乐过高的定位,使得音乐有定性的教育内容、固定的教育模式和专业的教育道具,音乐教育内容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口袋中。音乐教育仍然以注重幼儿技能技巧的掌握为目的,教学痕迹过于明显。幼儿的情感体验、表演创造、个性成长在音乐课堂上仅有小部分渲染,难以凸显艺术教育培养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真正价值,音乐教育手段也扎进了狭小的口袋。音乐表达形式单一,音乐教学相对独立。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大多通过律动、舞蹈、乐器等方式表达,跳不出音乐的框架。而体育、绘画、语言、一日生活等活动中皆可巧妙地融合音乐,这一方面的实践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比较薄弱。

三、幼儿音乐融合生活的艺术教育实施策略

改变音乐教学的传统,就要从一味把“拓展知识”转向“以儿童为中心”“回归生活”,还幼儿以生活,还幼儿以快乐。

(一)音乐与幼儿生活相融合

幼儿一日生活包括幼儿的生活环境、生活活动、生活教育以及生活兴趣和关注点等方面,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许多日常生活物品都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在实践中我们别具匠心地加以利用,使音乐教育的表现形式更具多样性,从而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1.音乐内容选择来自生活

案例1:音乐来源于自然和生活,声音的探索和发现对培养儿童的听觉意识和听辨能力极为有利。为此我们首先带孩子们来寻找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教师播放音乐,孩子们坐成一个圆圈,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此时此刻他们听到的声音,时间大概为15~20秒。孩子们睁开眼睛,说出他们在刚才的时间里所能听到的一切声音,如汽车在街道上穿行的声音、树叶的声音、楼上孩子们跳舞的脚步声、电吹风的声音、飞机飞过的声音、吸尘器的声音、闹钟的声音、马桶冲水的声音……教师启发孩子们为以上20种声音归类,哪些是稳定的连续的长音,并尝试用“声音符号卡”表示出来。在听辨自然和生活中的声音之后,为这些声音分类,从中发现自然和生活中的声音,可以总结出不同的声音特征,这些特征能够带给音乐节奏、旋律、节奏、风格等的变化。

2.音乐表现表达体现幼儿生活

在活动中,如果音乐易于用动作表现的话,我们就会启发幼儿结合生活,发挥想象,自编生活中一些熟悉的动作来表现歌曲。比如,在中班“车来了”活动中,孩子们就会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自编一些车子行走、转弯的动作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还可以启发幼儿从生活中寻找节奏,如在童谣“小猴爬上苹果树”活动中,孩子们还可以从生活中创编出小猴爬上梨子树、爬上香蕉树、爬到西瓜地……

3.让音乐浸润于一日生活

我们在幼儿一日生活中选择不同的音乐背景渲染各环节的快乐与趣味,促进一日生活的生动性和有序性,使幼儿能够持久地喜欢音乐,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欣赏能力。我们精心挑选了晨间入园的乐曲,主要选择的是轻快地儿童乐曲,如:“小星星”“玩具兵进行曲”“小狗圆舞曲”等,让美妙的乐曲伴随着孩子们开始新的一天,激起幼儿愉快的情感和探索的愿望,高高兴兴地开始一天的幼儿园生活;精心选择动感又有趣的音乐伴随孩子们做早操,陪伴孩子们强身健体;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我们都适时地穿插了音乐的元素,如:喝牛奶时,我们选择了幽雅的轻音乐;就餐时听着舒缓、优美的音乐,营造一个温馨的进餐环境,优美的旋律能使幼儿安静下来,增加食欲,有助于细化吸收;伴着抒情、缓慢的摇篮曲午睡,让幼儿回味母亲的爱和温暖,幸福自然入梦;有时,我们还会以播放固定音乐的形式来代替教师的某些指令,如:结束游戏、收拾玩具等。我们在选择音乐时,不仅注重儿童化、趣味性和高雅品位,同时也融入了时代的气息。在离园这个阶段,我们选择了一些温柔的现代音乐,如“班德瑞”专辑等,使孩子们从各个方面了解音乐,同时也使家长感受到不同性质音乐的魅力。

(二)音乐与学科整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将幼儿教育的领域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范畴,与此同时还明确地指出“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4]在实践中,我们立足于用一种整体的眼光看待音乐教育活动,使音乐教育活动超越于学科本身的视野,赋予幼儿更为丰富的眼光,使其能从艺术的、科学的和人文的眼光来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案例2:小班小肌肉活动“小跳蚤”孩子们坐在地垫上,老师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小跳蚤”。告诉孩子们什么是“跳蚤”,他会在孩子身上爬,最后会轻轻地咬孩子们。孩子们伸出双手的食指和中指代表“小跳蚤”的爬行,“小跳蚤”会爬到什么地方去呢?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根据歌词,从“脚丫—腿—腰—肩膀—头顶—肩膀—腰—膝盖—脚丫”的顺序用手指沿着身体上下爬。每到歌词的一个身体部位,手指就停一下,观察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停在了相应的部位,也可以问孩子们现在“小跳蚤”爬到什么地方了。在以上案例中,我们根据节奏边念边读歌词,同时配合手指动作,锻炼孩子神经末梢的运动技能,同时在音乐游戏中,孩子们了解四肢之后也了解了身体的不同部位,体现了音乐与健康领域的有机融合。

(三)音乐教育手段游戏化

案例3:我们的律动活动“谁是国王”,就体现了游戏教学。孩子们围坐成一个圆圈。一个孩子在教室外面,在剩下的孩子中间找出一个孩子做“国王”,其他孩子则当“士兵”。当音乐开始时“国王”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动作,其他“士兵”必须模仿“国王”的动作,“国王”必须适时更换动作,“士兵”们继续模仿。音乐开始后,门外的孩子进入圆圈并在圆圈中尝试找出“谁是国王”。整个活动,孩子们仿佛都是在游戏,完全没有教学的痕迹。在音乐教育中,我们探索出的教育手段还有猜谜语、编故事、角色扮演、绘画等。在我们生活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画面”都是音乐的素材,看到了哪幅画,会使人联想到可能的声响,我们就用这些“画面”来引导幼儿联想音乐,创作音乐。如在《森林音乐会》欣赏中,先不告诉幼儿欣赏的主题,而是放录音让幼儿大胆想象,然后让幼儿把听到的音乐和想到的东西画出来……以绘画方式引导幼儿把抽象的音乐根据自己的理解转化成具体的形象,为幼儿提供了大胆想象的音乐空间,使幼儿体验到发现多种结果的欣喜和愉悦。

(四)音乐表达方式多样化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绝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不仅可以通过律动、舞蹈、乐器、儿歌、游戏、故事、歌曲、打击乐等方式表达,体育、绘画、语言、一日生活等活动中皆可巧妙地融合音乐。案例4:小班大肌肉活动“几肢着地”。每个孩子伸伸自己的双手和双脚,告诉孩子们我们把自己的双手和双脚统称为“四肢”,老师举例,如果说“两肢着地”可以做哪些动作,如:站立、一只脚和一个手着地……启发孩子们思考“一肢着地”“两肢着地”“三肢着地”“四肢着地”“无肢着地”的各种可能性。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想法也都非常别致。在这一活动中,我们鼓励孩子探索各种身体运动的可能性,用各种动作来表现音乐元素和情感。

总之,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理念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关注幼儿的生命价值。让音乐教育生活化,让生活化音乐进入幼儿世界,让幼儿享受音乐的无穷乐趣,最终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4]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马晔.“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陈鹤琴儿童音乐教育思想略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3]成露霞.让音乐属于每个人—简论人本主义音乐教育价值观[J].中国音乐报,2003,(3).

作者:刘红 单位:山东省昌乐县县府机关幼儿园

第二篇:新形势下幼儿艺术教育全面发展研究

摘要:幼儿艺术教育不仅能够陶冶幼儿的艺术情操,而且在对幼儿艺术兴趣的培养、提高幼儿的智力、自制力、意志力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时应该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根据幼儿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寓教于乐,同时保持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幼儿;艺术教育;全面发展;素质;兴趣

近年来,我国的幼儿艺术教育发展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艺术教育不仅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重视,而且也得到了幼儿的广泛喜爱。通过艺术教育不但能够培养幼儿的理解、鉴赏、表现、创造等方面能力,同时还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发展幼儿的智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幼儿艺术教育的含义及现状分析

现代幼儿艺术教育要求幼儿教师能够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促进孩子的艺术学习,从而获得自我完善和发展。在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于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含义描述如下:“教给幼儿唱歌、舞蹈粗浅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能力,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在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等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纸工、泥工、自制玩具等)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的美的欣赏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由此可见,幼儿艺术教育的宗旨是让幼儿通过技能的学习来促进他们能力的全面发展。但是在现实的幼儿艺术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急功近利的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家长或教师没有考虑到幼儿艺术教育的特殊性,不能依据幼儿成长发育的规律开展教学,只是一味地急于求成,重视幼儿艺术才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在艺术素质和修养方面的培养。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应从多方面人手,改善幼儿艺术教育现状。

二、如何提升幼儿艺术教育效果

1.转变观念

作为一名幼儿艺术教师,不应仅仅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幼儿艺术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上,而忽视对其审美体验的培养。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并把这些新的教育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每一个幼儿艺术教师都要通过积累学习经验和实践方法、吸收正确的价值观,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形成独特的教学方法与风格。教师要主动地、有意识地转变角色,让幼儿成为艺术教育真正的主人,把学习活动的权利真正还给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教育效果。

2.灵活施教

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时,教师首先要考虑幼儿的需求和兴趣。比如,当春天到来时,幼儿对大自然里的花草树木感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带他们走出校门去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作者简介:魏颖(1975一),女,河北秦皇岛人,小学高级教师,从事校外教育研究。美,让他们亲自感受泥土的气息和芬芳。然后,教师可以让幼儿依据自己的想法,结合自身感受,或用绘画、诗歌、音乐、舞蹈等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这种从自身角度出发的艺术教育形式,不仅满足了幼儿的需要,提高了其艺术表现能力,同时也帮助幼儿积累了经验,为今后参加艺术活动打下了基础。

3.寓教于乐

艺术教育应该从小抓起。艺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跳舞、唱歌、绘画等这些艺术表现形式的实质是幼儿表达与宣泄的过程。寓教于乐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最好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将游戏融人到其中,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教育活动的效果也会非常明显。例如,当幼儿在户外活动时,经常会对地上的影子感兴趣,有的会站在那里欣赏影子,而有的则会相互追逐影子玩耍。因此,教师可以因势利导,针对影子展开一系列的游戏教育活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都处于兴致勃勃的状态,虽然教师并没有依据惯例详细地讲解和示范,只是用简单的三言两语作引导,但是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幼儿的参与热情高,教师也会感到十分轻松,这就是游戏在幼儿艺术创造中发挥的独特作用。

4.有效沟通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在幼儿艺术教育中也是十分必要的。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仅仅单方面依靠教师和学校很难实现。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与家庭教育形成互补、互相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相互协作的家校关系在幼儿艺术教育中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为幼儿教师,更应该经常与家长交流与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理念、方法和教育模式,努力争取家长配合学校的幼儿教育工作,为家长提供直接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

三、结束语

总之,艺术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使幼儿全面终身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艺术教育要注意结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培养他们各个方面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佳.当前幼儿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口〕.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7(02).

[2」马桂霞,王传明.论幼儿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月.学前课程研究,2008(12).

作者:魏颖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

第三篇:专业艺术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研究

【摘要】相比于其他方面的教育成果,如德育教育、智育教育、体育教育等来说,以艺术教育为代表的美育教育在我国初级教育体系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甚至在某些方面被彻底忽略,这是由于我国文化中“以德为美”的传统观念所造成的。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德”即是美,因此出现了“最美中国人”,“最美XX”等称号,实际上这是不相称的,美育与德育是两个分别从不同角度入手的教育方法。笔者作为音乐教育专业方向的学生,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写作,从音乐教育的角度阐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大众对美育教育的重视,让其可以真正与德育教育,科学教育,体育教育等教学方式相提并论,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关键词】艺术教育;现状;方法;重要性

前言

艺术教育在我国历史悠久,最早大致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相传为孔子编写的《尚书》中就曾记载了关于艺术教育的内容,书中说道,“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从中可见,当时已有专门进行美育教育的机构对“胄子”进行音乐教育,并且已成功培养出他率直且温和、宽厚而坚实等健全的人格。然而,尽管我国艺术教育历史悠久且资源丰富,其在社会大发展的今天依然在整个教育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为此,笔者将从目前我国艺术教育现状,艺术教育方法及艺术教育所带来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入手,对我国整体艺术教育进行分析,探究艺术教育的方法,并为我国美育教育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一、艺术教育现状

笔者通过对几所幼儿园、小学的走访调查及查阅相关专业艺术教育的书籍论文,发现目前这些学校艺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教育资源的缺失问题。首先,各学校的专业音乐老师相对较少。在笔者了解的几所幼、小学校中,仅有一所学校是有两名音乐老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多数学校都是一位音乐老师面对全校学生,这就导致了音乐教师面对的学生过多,课时量过大,以至于没有精力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更有甚者,在部分规模较小的学校,音乐老师还担任着某个行政职务,因此更是自顾不暇,课堂上也往往是仅为学生放几首歌曲让学生自己欣赏而已。此外,音乐教学工具的缺失也是导致音乐课程无法丰富多彩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艺术教育在幼、小学校中长期不受重视,导致学校的教学资金多用于购买实验仪器,教辅书籍等方向,对于音乐教育的投入非常少,有些学校甚至连一台钢琴也没有,教师上课时只能弹相对简易的电子琴,并引导大概50名左右的学生跟随他唱课本上简单的歌曲,这种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教师、教具的缺失是制约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艺术教育方法

目前幼、小学校中流行的教学方法大概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课程大纲,按照书本内容进行讲解的模式;一种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奥尔夫、柯达伊等外来音乐教育理念进行教学的模式。笔者将分别对这两种模式进行讲解。

(一)传统教育方法

据笔者了解,传统的艺术教育方法是目前各小学所采用的主流音乐教学方法。由于小学音乐课程有课程大纲的限制,因此音乐老师们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以讲解与欣赏为主,并伴以运用钢琴或电子琴教同学们唱歌,形式较为单一。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是便于学生管理,因为小学年龄段的同学们到了较为活跃的年龄,因此,维持课堂纪律也是老师上课时的一个重要任务,这种教学方式虽然确保了课堂的顺利进行,但也牺牲了同学与老师以及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互动。

(二)外来教育方法

相比小学运用传统音乐教育模式的课堂,近些年来,在幼儿园甚至是幼儿园前期亲自音乐教学活动中,西方传入的如奥尔夫、柯达伊等音乐教学方法却成欣欣向荣之势。由于幼儿园及婴幼儿亲自音乐教育无需向小学音乐教育一样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对音乐有初步的了解,便成为了音乐教育的首要目标。在这些西方的音乐教育体系下,老师们强调的往往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互动,课堂形式不拘一格。在律动环节中,注重的是孩子在音乐氛围中身体的活动,让他们自己体验音乐内在的节奏与韵律;而在器乐环节中,强调的则是孩子对于不同音色的分辨能力与区分不同音调下音乐的色彩。这是一个自由,共享,开放的教学环境。

三、结语

专业艺术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是教育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我国艺术教育现状、艺术教育方法等几个问题的研究,分析了在幼、小学阶段专业的音乐教育对于孩子在综合素质发展等方面起到的重要影响。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在幼、小学阶段的专业音乐教育,既可以帮助孩子增加音乐知识,培养其审美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又能够帮助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加深民族认同感与对祖国的热爱。由于时间紧迫,笔者在一些问题的研究上还留有遗憾。例如,笔者未能对我国历史上的美育教育思想做进一步的系统探究;另外,笔者未能对除音乐之外的其他兄弟艺术门类进行初步探讨,并将其与专业音乐教育做比较。但是,笔者愿以此文为引玉之砖,吸引更多关注中国音乐,关注中国音乐教育的师友们加入到本课题的研究中来,为中国音乐教育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

[2]刘致畅.论中国传统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D].兰州大学,2013.

[3]周晨晖.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理念下的小学课堂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