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精选(九篇)

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

第1篇: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262-02

美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素质教育,通过美术教育去提高学生素质,主要的途径还是学校教育。目前,要真正确定美术教育的学科地位,全面发挥美术教育功能,还必须对美术教育有一个全面而明晰的认识。

1.美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

在美术教学大纲中有这样的表述:中小学美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里既明确了美术教育的作用,又指出了美术科与学校美育、智育、德育诸方面的关系。美育,是以美的对象和美的形式存在为内容进行的美感教育。旨在培养提高人对自然、社会和文艺的鉴赏能力,陶冶情操,使感情、思想及以健康协调地发展并促进人的高尚道德行为的形成。

在美术教育中,体现美育的,大多以发展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情商和现实、丰富学生的素质为主,提供学生实现多元化的目标。在美育中,重在传导美术文化,开发学生的美术素质,培养勇于奇异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的社会化的、平民化的人。

美术是研究美、创造美的造型艺术,其作品多是表现自然美和社会美。在教学中,美育主要体现在:其一,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技巧,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教会学生要有奇特的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中,普遍会出现一些现象,如在绘画教学中,在教授素描或色彩时,对学生讲这里"灰"了,那里"亮"了,那里"脏"了,或这样用这种颜色画两笔就行了,至于那里该"亮",那里该"灰",教师就不明讲了,学生学起来就吃力,这样既不能用理论去分析,又不能对作品进行有效分析,结果只是一个凭经验作画、评画的经验人。教师教会学生的不只"灰一点,亮一点"的知识,而要教会学生创新教学法,仅拥有表现美术所需的技术者,是美术,是素人,而不是玄人--真正的美术家。而教师正是为这些将来的"美术家们"打下基础,培养他们的美术综合文化修养而努力。

其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鉴赏能力。"美"是没有标准的,你用你所学的知识去评价它,别人认为"丑",你却认为"美",那是你找到了它的内在美。美不能光看表现,而源于内在。有的说,风景天天一个样,有什么美的,这些你是没有去发现,更没有用你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去评价,若用文化人的眼光去理解,多么糟糕的画你都会被某一点所打动。正如罗丹说的一句话"我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我们善于运用、善于观察,每个人都用一颗美好的心去看待我们的美术教育,那美术教育就能提高学科地位,健康可持续发展了。

2.美术教育是智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术教育既属于美育,又是智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力地促进学校的智育工作。美术学科虽然没有升学考试,但传授的基础知识,如:造型、色彩、透视、美术史论等,既是美术自身的知识体系,又是现代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能力已成为现代科技人智能结构的组成部分。

美术教育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智力因素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术教育在其中有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帮助,使学生从中可用多种思维去完成作业,如:在数学中1+1=2,在数的计算应用内,它是一个权威,不可更改。而在美术中1+1可等于任何数。一千个学生的同一个创作题目,会有一千种不同思维,创作的作品有一千个样,丰富多彩,你还能说1+1只能等于2吗?这些,都是对学生智力开发的另一个方面。对于技能训练,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同时推动和提高大脑的发展,还能推陈出新,这些都是美术教育中对智力的开发,因此它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美术教育形成的能力,它不仅对本学科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能力的迁移对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同样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美术教育对德育同样有促进作用

美术教育在进行德育方面也有优势,中小学美术课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美术作品,这是一笔无与媲比的文化遗产,是自立于世界艺术文明之林的宝库。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优秀作品其本身就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它对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将发挥巨大作用。

在美术教育中,特别是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对美好事物发展等行之有效的创作内容的实施,在学生心中种下美好向上的种子。如一广告设计:一人手里拿着一根钓鱼竿,坐在被砍伐的树桩上钓鱼,而鱼竿上钓起来的都是鱼骨,河水是黑的,看不见绿色,而他却在那里哭。笔者看了,心中一颤,是啊他在呼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认识到地球现在的危机。后来在班上参观了这幅作品并进行了讨论:你将如何保护地球这一课题,使他们真正成为保护地球的卫士,看似简单的作品却是学生的心声。所以,美术教育同样促进着德育教育,不少人才的优良意志品质,大都是在美术实践活动中培养而成的。

4.社会发展需要美术教育

美术水平和公民素质是一个国家经济与文化教育发展的标志之一,美术教育是伴随着社会对美术的需要和人们对美术教育的认识而发展起来的。通过美术教育能锻炼人的美术素质得以提高,同时又促进社会对美术的需要。

第2篇: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13亿多的人口中有9亿多是农民。农村的中、小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环节,它直接决定着全民整体素质教育的提高,也关联着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马克思曾经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从历史的经验看,在建立新型的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过程中,对农村改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从这种意义上讲,更加凸显出提高农村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素质教育中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美术教育起着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农村美术素质教育中,并没有立足现实,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课堂教育仅仅停留在课本的层面,使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于通过美术教育增强学生的对美的探求欲,从而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纵观我国悠久的文化发展史,在古老文字诞生之前,人类就以美的符号记录生活和祈求幸福。人类对美渴求的萌芽阶段也就是人类从野蛮蒙昧向文明迈进的关键一步。不论是史前的洞穴岩画到甲骨文、从原始彩陶到秦汉石刻,还是从佛教艺术到明清绘画,数千年的美术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人类对美不懈追求的历史。审美凝结是文化沉淀的结晶,它已穿越时空的纬度,渗透到普通劳动人民的血液中。逢年过节贴门神、挂彩灯、写对联、画瑞符,民间秧歌和戏剧脸谱,这些原生态的美会滋润着学生幼小心灵。农村有着美好的自然风光和壮丽的山川,田园式的自然景观、四季更替的自然律动,为学生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向往自然热爱自然的优良种子。耐人寻味的社会生活也是学生素质成长的大课堂,劳动人民淳厚善良的品质,古朴民风融就了现代文明,是个充满感情和艺术色彩的世界。诸如蓝色的天空、形变的白云、飞翔的雁群、巍峨的山峰等,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自然美去陶冶学生,将自然美升华成学生的心灵美,进而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鉴赏力。并使之与课堂教学交相呼应形成合力,建立起一个整体良好的教学系统。

在学生生理发育的不同阶段,用不同的教育手段与之适应。九岁之前的学生,理性思维的发育仍不健全,课堂教学中过多的依赖理性教育,将会适得其反,在此之前也正是开发学生的感知力和创造力的最佳时期,也肩负着启蒙教育的重要任务。教育应从美育教育的规律出发,建立以科学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将具有童心、童趣,富有想象力的游戏,挖掘整合成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捏泥人、做小火车、插风筝,这种有趣的趣味活动和课堂手工活动结合起来,将单纯的摹仿制作融入创造性的手工制作活动中,从而诱发学生对事物的探知欲和动手力。结合校本课程对小学生幼稚的审美活动进行正确的诱导,逐步规范艺术审美的行为,这种对美的培养使学生的审美功能逐渐升华到一种更高层次,也是良好素质发展的原动力。怎样将课本教育延伸到整个素质教育中,将学生的生活乐趣与身心发展、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融为一体,避免流于单纯技法式的片面教育,使教育本身更加具有强烈的生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营造出多元而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农村现行的教育模式看,教材单一、师资匮乏,“应试教育、技能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片面的以教师的专业技能高低来裁决一个教师的优劣。眼下师资队伍的建设缺少专业化和规范化。师范类毕业的学生到了教师岗位上,仍然以专业化的教学方式和思维进行教学,忽略了美术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培养规律。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针对农村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加强美术师资的专业化建设是当前美术教育的是当务之急。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最初阶段,父母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孟母三迁”的典故可以生动的诠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的作用是校本教育不可替代的,由于十年文化浩劫使相对落后的农村文化更是雪上加霜,家庭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低,再由于交通、电力信息和配套的文化设施落后,学生所获得知识的信息通道是单一的、不健全的。随着社会发展,年青一代的父母尽管比父辈一代的知识结构优越的多,可是大量的学生父母进城打工,从权威部门所获得的数据看,常年生活农村的人口相对减少,而实际生活在农村的小学以下的学生数量并没有减少,留守在家的成年人大多是老人,这就使家庭教育面临着空前的窘迫。家庭教育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缺少足够认识,甚至将美术教育看成一种负担。现实生活中这种惟专业轻综合素质的反面事例比比皆是,试问一个没有健全人格的学生即使专业技能再强,其在未来的发展中也是有限的。良好的成长环境,是高素质人才健全发展中不可忽视的要素。

形象性、制作性、动手性是美术教育的一大特性,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中,更好的培养了师生感情,建立健全了学生的互动能力和交流能力,同时调动了学生的情趣,使学生乐于接受美的教育。对形象的认知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鉴赏力的过程。并通过艺术语言的表达,抒发学生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其对美的爱好与追求。

第3篇: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一 教师的语言美

《地理教育国际》中有这样一句话:“地理在各个不同的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生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故中学地理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丰富性、趣味性、边缘性与实用性,作为地理教师应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科特点,注重地理学科的实践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教学的唯知识目标,无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违背了学生体发展的需求,只能造成畸形发展,非但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使课堂变得单调、乏味,效益低下。事实上,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养成对于知识目标的落实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注意科学性、思想性、目的性。但地理教师除了讲自然、美景外,还要注意语言美,上课时不仅要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还要倾注感情,用充满魅力的语言才能营造出一种美的氛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用优美深情的语言在学生面前展现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画面,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讲山能让其感山之巍峨,说水能令其感水之浩渺,叙馆庭院仿佛见之红墙璃瓦,不仅能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更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美感。

二 教材中的自然美

地理教材内容十分丰富,极富神韵,它首先蕴涵了自然美。如在地理教材中能体会到我国华山的险峻之美,庐山的奇秀之美,黄山的雄壮之美,泰山的精巧之美,能感受到长江从唐古拉山走来气势磅礴、一泻千里的气魄之美和青海湖的恬静、奇特之美。又如沙漠的海市蜃楼、峨眉山的金顶宝光、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原始丛林、雨打芭蕉、风起松涛、幽林鸟语等,这些自然美不仅展示着自然风光,如果教师准备充分,富有深情地讲解,会让很少踏入社会的学生产生向往之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感觉美中培养爱国情感。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要努力发掘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细细品味教材中的自然美。

三 地理学科的图像美

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就在于图像丰富。在地理图像中既有景观图、地形图,又有示意图、统计图表,这些图像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图片、挂图,也可以是课本的插图、地图册,还可以是教师的板图或多媒体的演示图。在学习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地图和图表中的地物、图例、注记、图形、色彩等协调统一之美,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图形轮廓的曲线美,图例符号的简明美,地物比例与分布的均衡美,以及物体模型美等。如高二地理选修“旅游景观的欣赏”这节有黄果树瀑布图、黄山云海图、青海湖鸟岛图、北方园林中的建筑图等。从这些图中分别可看出,黄果树瀑布好似万练倒悬,气势磅礴;北方皇家园林错落有致,色彩浓重,与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相辉映,显示出皇权的尊荣富贵。这些不但可以在地理课堂中进行美育教育,还可以教育学生认识自然、欣赏自然,吸自然之灵气改造自然。这样的美能教育人,感染人,还可以使地理课堂变得生机盎然。

四 与音乐的结合美

音乐和地理仿佛不相关,但地理课配上音乐,风光片配上音乐,美育则更为突出。如讲“文化景观与环境”中,以黄土高原为例,可播放一首大家熟悉的歌曲《黄土高坡》:“我家住在黄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膊……”笔者曾经在讲课中富有情感地唱给学生们听,让学生感觉到地理学中也有音乐之美,非常激动。这时,教师适时提出歌词为什么写成“西北风、东南风”,而不是“东北风、西南风”?为什么“照”的是“窑洞”而不是“竹楼”?这里的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借此引导学生分析“西北风、东南风”是因黄土高原所处位置受季风影响,窑洞是受黄土的直立性和气候干燥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形成黄土高原脆弱生态环境和黄土高原特有文化景观的原因,以及相互的关系,这样的讲课方式效果极佳。

第4篇: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一、体育教学中美育的内容

体育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增强体质,培养他们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为此,应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培养他们的形体美、姿态美、心灵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1、姿态美教育:姿态美是体育教学中最基本的任务,任何一个技术动作都是一种或几种优美姿态的再现,学生也正是通过多种技术、技能的学习来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良好的姿态。

2、形体美教育:形体美的涵义主要是包括匀称的体型、刚健有力的躯体、饱满强壮的肌肉等,它是一种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出来的美,而体育教学则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要手段。

3、心灵美教育:心灵美是对学生进行内心世界美的教育,培养他们做有理想、守纪律、讲团结、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一代新人。

4、创造美的教育: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教育的核心内容。在教学中应善于启发学生创造美的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帮助他们寻找美的机会。

5、智慧美的教育:在教学中进行体育美的教育要激发学生培养体育的知识能力及智力,使他们把握自身的智慧状况和开发途径;通过体育美的本质教育,使他们懂得自身存在的智慧潜能;通过体育技术的提高,明确体育技术和成绩是人的智慧美的标志,使其决心终身从事创造智慧美的活动。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美育的方法

体育教师要把美育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做到新颖多样,丰富多彩,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趣味性。

1、用语言、心灵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更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只有用美的语言传授知识与技能,才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从而唤起学生美的情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心灵美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在实际生活和行动中的美好表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坚强的意志,从而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和正确的审美观。

2、形体美的培养

匀称的体型、坚实的骨骼、发达的肌肉、健康的肤色最能体现形体的美。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健美挺拔的身姿、庄重大方的仪表、熟练协调的动作,使学生在获得清晰的动作表象的同时,也获得美的享受。

3、培养学生对体育美的欣赏能力

体育运动美的表现,有动态的美,也有静态的美;有瞬间的美,也有永恒的美。因此,欣赏体育美要具有较高的审美意识。

4、对学生进行创造美的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启迪学生创造美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帮助学生寻找美的素材,在教学和比赛中给学生提供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机会。尤其是通过创编富于个性和时代感的动作和套路,提高学生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三、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美育教育

1、教师要有良好的美学修养和丰富的美学知识

良好的美学修养和丰富的美学知识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美育的基础,也是运用美的魅力感染学生的前提。因此,体育教师在提高本专业水平的同时,应研究关于美感产生的生理、心理基础和社会根源,从科学上了解美,培养审美意识,把健康、高尚的美育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

2、深入挖掘体育教材中美的因素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根本依据,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其中美的因素,发现美、提炼美,并在教学中把体育与美育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体育的美育功能。

3、努力创造体育课堂的氛围美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从自己优美的语言、整洁的衣着、端庄的举止、饱满的热情等感染熏陶学生外,还应保持高昂的情绪,以优美准确的示范动作,给学生留下轻松自然、精神饱满、威武健美的印象,成为学生形体美、动作美的楷模。另外,要把运动场设计得美观大方,路线要清晰,器材的布置要有美的观念,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4、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和谐美

第5篇: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美育;幼儿教育;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1-0113-01

美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幼儿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美育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培养健康审美态度的教育。美育在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有着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幼儿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美育

日常生活是美育的丰富源泉,凯洛夫说过“在儿童美育中,起着重大作用是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无知无觉”。创设一个优美的育人环境,使幼儿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幼儿观察周围生活中的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仪表美等。观察语言美,就是要指导幼儿在观察其他幼儿的文明语言的同时,自己也要做到语言美。观察行为美,就是观察其他幼儿和周围生活中的人能否有礼貌文明的行为,即要做出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如尊老爱幼、重师敬长、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等等。观察环境美是要指导幼儿学会对周围生活环境予以正确认识,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幼儿园的整体设计及室内外装饰,都应该注意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构思,同时还要注意童趣的特点。如:在围墙上画出形态各异的动物画及卡通画,能使幼儿有生活在童话世界的感觉。

二、幼儿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也离不开美育

1.美育发挥了维护社会安定的作用,而社会安定已成为一个国家的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一,社会是美育的大课堂,选择一些美好的社会事物对幼儿进行美育,可以培养幼儿美好的道德情操。如,参观工农业生产,可以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听英雄模范的事迹介绍,可以培养向英雄人物学习的品德。在公共场所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可以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的美好行为品质。参观县政府、游览观景台等人文艺术可以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第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美育获得成功的基础。幼儿园从园长到教师到幼儿人际关系中的美是通过人际交往中感受人与人之间和谐友爱关系时所产生的一种愉快心理体验。而人际关系中的美感对人的心理情绪影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幼儿园的美育中,要重视在培养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其他成人之间和谐友爱关系。如小朋友之间的和谐友爱关系,可以使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齐心向上的良好品质,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可以激发他们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等等。

2.带幼儿走进大自然,让大自然的美陶冶幼儿心灵

第一,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变化莫测的种种场景,无论是无声无息的渐变,还是雷霆万均的剧变景象,都成为对幼儿进行智慧、审美教育的生动教材。为此,我们极力扩大幼儿的视野,拓宽教育空间。如我园增设了野外活动课程,每周优选周围环境的场景,由近及远,由单一到大自然的场景都以大自然为背景的社会活动的一角一隔。孩子们在郊外的萝卜地、果园、稻田、瓜地等见过的丰收场景使他们沉浸其中,对劳动、劳动果实、劳动人民的情感,就在这具体生动的一幕幕场景的认识过程中培养起来了。野外教育的高潮是在家乡的青山绿水之间,孩子们在自然的怀抱里感受其美,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这些活生生的信息资源,大大地丰富了幼儿的认知源泉,加强了情感体验,激发了审美的情趣。

第二,走进大自然,接受美的教育。自然界丰富多彩,有千姿百态的山川溪流,物种繁多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变幻多端的风云景物,以及经过人们劳动加工的自然景物,园林、田地、盆景、花坛等,它们以自然美的形态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幼儿的游戏活动更离不开美育

(一)重视游戏对幼儿美育的重要作用。幼儿喜欢游戏,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通过游戏可以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愉快地接受各种训练,受到生动形象的教育,可以说游戏是让幼儿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向幼儿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比如:近几年,我们幼儿园比较注重开展角色游戏,开设“美美发厅、儿童食品店、冷食宫”等游戏角,让孩子们自己选游戏角开展活动,孩子们在游戏中要说话文雅、谦虚和气,举止大方、活泼热情、懂得礼貌、体姿健美,用美的语言,美的行为启迪美的心灵。所以,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可以使幼儿正确辨别美丑,分清善恶,教会孩子如何做人。

第6篇: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1.高校美术教育与民间美术

随着我国民族美术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逐渐兴办了一些中国本土的美术学院。这些美术院校将传统民间美术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强调对学生传统艺术精神的培养,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美术人才。可以说,没有民间文化的融入,我国美术教育就失去了本来面貌,内涵价值将无从谈起。因此,在当代美术教育中,我们有必要借鉴这种模式,将民间美术合理规划到高等美术教育体系中来,将高校作为民间美术传承的主阵地,将民间美术作为提升新型美术人才竞争力的砝码,二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这样,民间美术能够借助高校的人才与资源优势拥有继续向前发展的宝贵机会,高校美术教育则因为民间美术的加入而更具有生机与活力,二者将联合起来共同提升我国美术教育的水平。

2.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融合现状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各院校的美术专业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学生特点开设了一些有关民间美术内容的课程并编写了涉及民间美术知识的教材,但遗憾的是,这些策略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两方面造成的:一是,高校美术专业中民间美术所占的课时相对较少,教材中所占的篇幅也多为选修课程,学生无法全面、细致了解到民间美术的精髓。二是,由于民间美术并非美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大纲内容,学校对于其重视度不足,授课、讲解、评价均处于一种“应付”的层面,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通过总结分析,笔者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美术教育体系常年以西方美术体系为准绳,对西方素描、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等课程过于重视,挤占了民间美术的发展空间。加之人们观念当中普遍认为西方艺术是“阳春白雪”,而民间美术是“下里巴人”,对于民间美术缺乏“好感”,亦缺乏深层次的认知,更缺乏对于民间美术的研究、开发和运用,长此以往,更弱化了民间美术在社会及教育领域的地位。

3.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民间美术作为汇集我国历代民众智慧的结晶,对于现代中国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和现实意义。作为最古老和最原始的艺术文化形态,民间美术的传承一旦根源断裂,势必会造成美术教育的挫败。鉴于此,高校有必要对其价值与作用形成深刻认识,以便更好地将其融入到美术教学当中。

(1)民间美术作为高校美术教育资源的补充,可用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理念提出,良好的教育模式要在顺应时代的基础教育改革之下充分发掘已有的教育资源,以此丰富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民间美术作为我国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具有深厚的内涵,将其作为高校美术教育的教学资源非常合适。高校可将民间美术作为专业基础课或技能课的有益补充,在授课时讲解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民间美术知识,如在高校美术教育课堂中贯穿刺绣、蜡染、剪纸、皮影、雕刻等民间美术知识,以此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亦可将民间美术作为一门必修课开展,系统介绍我国民间美术的发展史、表现形式及其在现代艺术中的存在形式与融合方式等,让学生对民间美术有全面、细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在校园内开展以民间美术为主题的活动,如在各种民俗节日来临之际组织学生参与民俗活动,在民族文化节日中讲解、渗透民间美术知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其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民间美术在教学活动与课堂内容中的融入,能够为高校美术教育增添一份活力,有利于学生日后兴趣的培养以及民族创新能力的提升。

(2)民间美术有助于培养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审美观念

我国民间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虽然创造民间美术的历朝历代人民生活水平远不如今天,但人们却凭借丰富的精神生活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艺术瑰宝。可以说,民间美术的艺术理念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是以往历史文化、社会的集中反映,更是传统思维与审美观念的绝佳体现。意识到了这一点的现代艺术家们纷纷挖掘本土艺术或是原始艺术中的精华,从中汲取创作灵感,如毕加索在游历非洲后,从当地黑人原始艺术中找到灵感,创造了夸张而前卫的“立体派”绘画。我国民间美术作为蕴藉了千百年的艺术,其无论是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在绘画观念与创作理念上都能给高校美术教育带来巨大的启发与借鉴。在高校美术教育中融入民间美术,能够帮助学生将中国美术史贯穿起来,有益于他们建立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在认知更为全面的情况下,学生的创作空间就更加广阔,可选素材就更多,这也就从一个侧面促进了他们突破固定思维的约束,更为大胆地展开创新型绘画创作。

(3)民间美术可以提升高校人文教育的总体水平

民间美术归根结底是人的文化,其产生与发展是我国历代人民共同参与的结果。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开展民族美术相关课程或引入相关内容,有助于优化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的人文知识结构,提升高校人文教育的整体水平。具体来讲,民间美术在高校人文教育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民间美术可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观念。学生在对民间美术的学习与整理中能够亲近本土文化,感受其中强烈的民俗气息,体会到传统艺术的魅力,从而在今后的创作实践中平衡好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的关系。二是,民间美术能够辅助学校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民间美术中的道德观念、生活态度中崇尚宽容、人际和谐等内容时至今日都能成为社会奉行的价值典范,将其作为高校美术教育中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充实高校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人文资源,推动高校德育事业发展。

结语

第7篇: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摘 要:美术批评在美术教育领域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它与美术理论、美术史一齐构成了美术学的基本内容。与此同时,美术批评教学在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也有重要价值,对提高美术创作质量和美术教育的质量具有其深远意义。

关键词:美术批评 美术教育 审美价值 艺术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美术批评,就是以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所作的理论分析或价值判断。美术批评是在感受作品的基础上,以理论分析揭示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同时也是对美术欣赏这一审美过程的深化。一般说来美术批评是凭借个人经验进行的一种直觉反应和主观感性活动,但同时它也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具有沟通、协调创作与欣赏者关系的功能,通过辨别美术作品真伪,以提高美术创作质量和观众审美素质,乃至整个社会的艺术欣赏水平。

美术教育与美术批评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美国现代著名美术教育家艾斯纳倡导“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的教育理念对我们不无起着启迪意义。他认为现代美术教育的基本特征由是审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术创作这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而形成的完整统一的教学内容,并且以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为主,促进学生、扩展其艺术知识面,并了解与美术相关的特定文化内涵,从而提高他们创造力、视觉艺术表现力,以此来更有效、更立体地表达其思想的能力。因此,美术批评应当是学校美术教育中高层次的重要教学内容。

一、美术批评在美术教育学科建设中地位

美术学作为人文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艺术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早在20世纪90年代被正式确立。关于美术学学科研究的框架,一般认为包括美术理论、美术史、美术批评三大部分。美术学以美术史为中心,美术理论与批评为两翼的美术学研究应该是一个开放的领域。美术批评与美术史、美术理论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科,它们构成美术学的基本内容。美术史是由美术史学家和历史考古学家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美术作品、美术文献、美术遗迹进行发掘、研究、探讨,客观地揭示美术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基本规律的科学。美术理论主要是指美术基本原理,从某种意义上讲美术批评理论也是美术理论的组成部分,但由于美术批评理论和美术评论活动相对的独立性,因而美术批评和美术理论常常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学科进行探讨。因此,美术史不可能完全离开美术批评,反之美术批评是联系美学、美术理论与美术史、美术作品的桥梁。由此看来,美术批评与美术史、美术理论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三者构成美术学的基本内容。

就目前美术学的整体系统而言,长期以来对美术史、美术理论的研究已奠定基础,并卓有成绩,相对地对美术批评学则一直缺乏认真的建设和研究。美术批评学作为美术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在批评学领域,美术批评学与文学批评学、音乐批评学等并列。美术批评运用一定的批评方法与原则,对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题材、内容、思想和风格进行品析、评判,揭示其价值,分析其优劣,或者对美术现象、美术思潮、美术流派、美术活动进行分析评价,揭示其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这里的批评本身就是一种语言的建构,与实践领域关系密切。美术批评学则是从理论上寻找批评规律,提出批评观念、方法,或者总结历史上的批评成果,建立起理论形态的批评学科。今天,美术批评应该是一种独立的、自觉的、当代的文化力量。我们加强美术批评学科化建设,强调美术批评和艺术教育、普通教育、大学教育、素质教育的关系,加强批评对艺术教育、普通教育的渗透,让美术批评在艺术教育中成为非常重要的命题之一。

二、美术批评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价值

我国长期以来的美术教育现状是:追求“技术至上”,对现代美术教育根本特性与终极目标缺乏认识,带有两极化倾向。站在理论的立场上来看,教师过于“重技轻道”,从另一侧面看,又不满意理论家们的“重道轻技”的态度。美术学研究不仅针对美术存在本身,还要关注美术活动对整个人类社会影响的可能,美术批评便具有监督、促进机制功能,除了对美术创作有准确的判断外,促进美术实践的正常、健康发展,对美术创作以及社会的价值取向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美术批评教学是极有活力、极为开放的活动过程,教师是艺术作品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也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对艺术作品自由进行审视评论,充分发挥想象力,挖掘自身创造潜能,展现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培养其自主意识、独立人格和创造才能。从狭义上讲,美术批评就是美术欣赏与评价,美术批评不同于美术鉴赏或欣赏教学,其教学功能是分析、评价艺术制作的背景与过程,作品的内容、形式语言及优劣等。美术批评是美术欣赏的深化,二者既有联系,又有性质上的不同,欣赏是基于个人的审美需求,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欣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美好的趣味,其主要特征是通过艺术形式的直接感知和审美体验获取多种功用。而批评虽然也渗透着批评者的主观意识,但其目的却不是单纯地表述个人的具体的审美感受,要在主观感受的基础上理论分析、揭示出作品或美术现象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这一特点决定了美术批评一方面通过批评沟通与协调创作与欣赏的关系,同时美术批评发挥的鉴别艺术作品真伪的作用,从而提高美术创作的质量和社会的欣赏水平。

其实,美术批评重视的是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直觉感受、真实情感和不同意见的表达及碰撞。这应该是对艺术作品的一种和谐的、令人愉快的、思想上无拘束、无偏见的探索,是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自我实现。而理解和接受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创造的真正含义正是通过体验超越现实,重建心理结构。

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美术批评的实质,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美术实践,以及深刻地感受和准确地把握作品为美术批评的出发点,来遵循美术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美术批评体现出自身的理论价值,才能发现和解决美术实践中提出的问题,达到美术创新价值的目的,继而推动美术创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琢.从“美术”到“艺术” [J]. 文艺研究,2008.

[2] 邢莉.中西“美术”概念及术语比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6.

[3] 吕澎.20 世纪中国艺术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第8篇: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效能;作用

黑龙江农垦工业学校始建于1959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壮大,现已成功跻身于部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行列,为现代社会培养并输出了大批专业性人才,受到了社会公众、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由此可见,我校具有极高的专业化教育水平。当然,在提高职业技能课程教学水平的同时还不忘强化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尤其是音乐审美教育,故而本文以“音乐审美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为题,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意见指导。

一、论述音乐审美教育的效能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人类可以借助音乐进行沟通交流、表达思想情感、诉诸内心所求,是丰富人精神生活的一种优质方式。审美教育则是审美与教育相结合的产出物,它以教育的形式存在,却饱含情感性,而音乐恰恰以其独具的优势摘得审美教育优质媒体桂冠,所以不少教育研究者会将音乐与审美教育联合起来进行研究。而所谓的“音乐审美教育”,其最主流的手段便是通过聆听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或音乐创造等审美活动开展教育,让学习者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得到其它方面的提升,进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谈及音乐审美教育的效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1.审美感知效能

音乐本就是艺术审美的一种感性形式,因其所产生的各种情状都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所以音乐之所以会让人产生美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自身相对完美和谐的特征让人产生了协调对称之感,在审美个体上表现出极强的知觉渗透力。此外,音响给予音乐强化的同时也强化了人的审美感知,使人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所以说,人所体会到的审美感知美,是音乐审美感知效能的真实体现。

2.生动形象效能

音乐是能塑造形象的,旋律、节拍、节奏、音色是音乐所表达出的语言,而声态、情态、形态等则是音乐的外在特征,音乐审美教育完美结合了音乐的语言和外在特征,让受众在音乐语言与外在特征的双重作用下受到感染,并产生联想、引发共鸣,沉醉其中。在实际的音乐审美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方略更是多样,可用音乐语言诠释经典作品,可通过自身演奏演唱集中学生注意力,抑或将音乐作品与生活相结合予以阐释,这便是审美教育生动形象效能的最好表现。

3.心理调适效能

从某种层面上来讲,人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会形成“音乐记忆”,聆听不同类别音乐的时候也会形成不同类别的音乐记忆。比如,聆听“军港之夜”、“十五的月亮”之类柔和舒缓的歌曲时,便会被歌曲的柔和旋律所感染,引发我们对军队将士、边防战士的慰藉之情,甚至改变我们个人的人生态度。所以说,受众在聆听此类柔美和缓的乐曲时,内心所荡漾起的别样之感对于个人审美情趣的塑养意义重大,并有效提升自我的审美能力。

二、多层面分析音乐审美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1.音乐审美教育促进学校学生非智力因素成长

我校对学生的培育理念较为先进,不仅看重学生自身的智力因素,而且关注并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与发展,音乐审美教育恰好契合这一学生培育理念,所以我校致力于音乐审美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将音乐教育与情感教育相联结,让学生在聆听音乐、感受美好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此达到培养学生思想情感的目的;学习音乐的过程是轻松欢愉的,学生不仅可以全面放松自我,而且可以伴着优美音乐展开畅想,发挥自我对音乐的自由参与体验,增强自身的学习兴趣;音乐教材中不乏一些挟有励志色彩、意志情怀的歌曲,老师可以借助此类乐曲,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让学生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学会直面挫折、坚持不懈。由此可见,音乐审美教育对于学生情感、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大有裨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音乐审美教育帮助学生修成良好品德素养

音乐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世界营养品,它所带给学生的审美体验是真实不可换的,不但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内心,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修成良好的品格素养。比如,老师在教学《中华民族器乐曲》一课时,选定经典琵琶名作《十面埋伏》作为教学实例,先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民族器乐的分类、叙事曲的音乐风格等基础教学内容,然后向学生简单介绍“琵琶”这一民族乐器,并让学生根据乐曲理解《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在音乐中想象并感受“项羽被大军包围时走投无路的场景”,直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情感,并努力上升到爱国主义情感的层面。除此之外,音乐审美教育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此彰显音乐审美教育的独有价值意义,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素养的修成。

3.音乐审美教育能够催发学生自身创造力

除了以上两条作用之外,音乐审美教育对于我校的学生来说还有一条特别重要的作用,即音乐审美教育能够催发学生自身的创造力。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上相对侧重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这就意味着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方能辅助学生更好的进行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而音乐审美教育恰好在无形中满足了培养学生自身创造力这一要求,所以利用音乐审美教育催发学生创造力可谓是明智之举。音乐审美教育给予了学生足够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它不但能够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创造思维,而且对于学生独立自主的创造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校参照国家对公共基础课程开设的标准,开展了音乐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去发现美、创造美、展示美,从而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专业技术技能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我校所开展的音乐审美教育绝不是要求学生掌握音乐理论知识与技能,而是借助于学到的音乐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综合素养、创造力以及创新能力,以此为学生职业技能课程的学习提供帮助,让学生在轻松欢愉的音乐天地里感受美好、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并最终塑造健全且完美的人格。

作者:王利 单位:黑龙江农垦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第9篇: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首先,它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马克思历来十分重视青年一代的审美教育,要求他们不但要掌握科学,而且要懂得艺术。认为艺术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而且能鼓舞人们改造世界,去创造美好生活。他曾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审美教育对人们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历来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过:“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众所周知,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的,因为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强的。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各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却大相径庭,审美的情趣和品位更因人而异,甚至相距千里。要增加审美素养,就必须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较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美术的审美教育作用早在古代就被人们所认识。我国在西周和春秋时期,教育制度已比较完备,在教育内容上,主要科目都有德、行、艺的内容,实际上包含了德、智、体、美几方面的内容。封建社会晚期,美术虽然未被列为必修课,但“琴、棋、书、画”却一直作为士大夫阶段—知识分子在文化素养方面自我完善的内容之一。但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审美教育没人敢提,爱美追求几乎成了资产阶级的专利。那时,中学生美术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中学生美术教育事业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了倒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学美术教育事业也和其他各项事业一样得到了重视,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审美教育作为中学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识,中学美术课得到了全面恢复,被国家教委列为普通中学的必修课。

从人类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人们对美的需求是在精神上寻求心理平衡和自我实现的必然,它是人类生活的一种需要。人们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发展美、追求美、更好地创造美,就必然需要不断地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作用正在于此,它的这一作用是中学其他课程所难以替代的。

第二,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中学美术课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他们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很自然地与“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政治教育融为一体,这无疑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

比如有不少青年学生,由于缺乏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他们对人体绘画作品和裸体扑克、淫秽画区别不清,容易把美当作丑,把丑当作美,有的人由于受到淫秽品的毒害而走上犯罪道路。通过美术课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可以使他们认识到:人体绘画作品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的形体美和人的内在活力,是对人自身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歌颂,它是一种健康的具有积极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裸体扑克和淫秽画刊宣扬的是低级趣味、寻求感官刺激,它们用纯自然主义的手法甚至变态下流的方法故意宣泄性欲、亵渎情爱,引导人们走向堕落。学生通过接受这种审美教育,有了辨别美丑的能力,就能自觉抵制淫秽品的侵袭,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同时也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欣赏人体美术作品,升华自己的审美情感。这种审美教育可能会比讲抽象的道理或硬性制止学生看淫秽品的效果更好。

由此可见,审美教育能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精神生活更充实、更丰富,有助于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除此之外,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对智力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美术课通过具体形象如线条、色彩、形体、结构、空间等绘画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智力的主要因素。丰富有趣的美术常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民族风俗等内容又大大增加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容量,对发展智力大有裨益。

第三,中学美术课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教育和美术技能训练,有益于将来的社会工作。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美术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用途越来越广,与人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除了绘画、雕塑这些观赏性艺术属于纯美术之外,生活中许多方面都与美术有关。譬如,要盖一幢大楼,设计时必须考虑大楼的外观,要考虑大楼的造型、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而造型、色彩就属于美术范畴。大楼的设计者除了具备力学知识、土木建筑结构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和审美修养,否则就难以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再如纺织业,从面料的花样设计到成衣的款式设计和色彩搭配,无一不与美术密切相关。过去我们的纺织品由于美术设计不够重视、产品颜色单调、款式陈旧,难以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尽管我们的产品质量很好,但由于设计单一,因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现在由于我们重视了美术设计,使产品以新颖的设计、优雅的款式和众多的花色品种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信誉,为国家创造了大量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