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研研究进展范文

科研研究进展精选(九篇)

科研研究进展

第1篇:科研研究进展范文

[关键词] 肥胖;肥胖外科;减重手术;代谢外科

[中图分类号] R6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a)-016-02

肥胖,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现如今它已发展成为了一个普遍并且严重困扰人们健康的问题。肥胖已于1997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性流行病[1],不管是从生理上还是从心理上,它都容易引发一系列疾病,给肥胖患者带来莫大的压力与痛苦。据2005年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超重者约2.15亿人次,其中肥胖患者6 000多万[2]。可见寻找积极有效的减肥方法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1 肥胖的概念和危害

肥胖是一种由于能量物质过剩而导致的体内脂肪堆积的复杂的慢性疾病。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反映肥胖程度的指标, WHO对成人BMI的划分标准:18.5~24.9 为正常范围,40.0。这一标准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最近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提出对中国成人判断超重和肥胖程度的界限,BMI

肥胖可以引起一系列疾病,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脂、呼吸道疾病和癌症等,而减肥可以减少与肥胖相关的疾病的发病率,并且降低死亡率[6]。然而,一些简单保守的减肥方法已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减肥手术已然成为了治疗肥胖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2 肥胖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最初的肥胖外科手术主要局限在小肠,限制对食物的吸收,以助于患者减轻体重。最早的减重手术是40年前发展的小肠绕道手术,然而由于随后的研究显示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以致最后产生肝硬化,导致死亡,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已废止不用[7]。随后,胆胰绕道手术与十二指肠转位手术出现。胆胰绕道手术属于吸收不良型手术,由意大利学者Scopinaro依据B Ⅱ胃大部切除式发展而来的胆胰绕道手术。此手术主要是将消化液(胆汁与胰液)与食物分流,到最后50 cm的回肠才汇合[8]。此种手术,虽然较小肠绕道手术并发症轻,但并发症发生率较大,且术后营养不良、腹痛、腹胀较常见。十二指肠转位手术是先将胃大弯切除,但保留了幽门,将上端十二指肠与下端的小肠相连,以达成消化液与食物分流的效果[9]。此手术虽然较胆胰绕道手术有些许改进,但与胆胰绕道手术并发症类似,死亡率仍能达到0.5%~2.5%。垂直加带胃隔间手术是将胃隔出一个小胃囊并将排空处约束,可以在无显著后遗症情况下达到减肥目的。此手术问世后一度取代了吸收不良性手术成为最主要的减肥手术,主要是它手术实施方便,并发症较以前的手术少,且该手术保持了胃肠道的连续性,减少或消除了营养不良的风险[10-11]。但是由于其术后容易引起呕吐和复胖,给患者带来了很多困扰,最后慢慢被其他新型手术所替代[11]。上面所介绍的手术有些已经停用,有些因为其并发症较多而成为二线手术。以下是常用的经内镜和腹腔镜进行的减肥手术。

胃内水球术:利用胃镜把一个体积如小香蕉的矽胶球夹入胃部,先置放于胃接头处,随后利用管线向小球内注进500~600 ml的盐水,使小球膨胀,从而减少胃的容量,配合饮食调节和运动能减去体重的15%~20%。该手术时间短,手术风险和并发症低,但是减重效果慢,取出水囊后,体重易反弹。目前,该方法在国外许多国家已被广泛应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充分的认可[12-13]。腹腔镜胃绕道手术类似全胃切除后的Roux-en-Y小肠重建术,仅保留一小部分的胃囊用于重建,Roux-en-Y的小肠端则拉长为100~150 cm。本手术长期后遗症较明显,且多为微量营养元素缺乏,其他后遗症如肠绞痛,排油也有报道。虽然这个手术风险较高,但由于效果较胃隔间手术好,在1990年以后逐渐成为美国减肥手术的主流[14-15]。目前美国的减肥手术70%为胃绕道手术。

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手术(laroscopic adjustable gastric banding,LAGB)是目前最新的、运用最广泛的减肥手术之一。此种带子可形成一个小胃囊及一个可调节的出口,从而限制患者进食而获得减轻体重的效果[10]。LAGB由于手术简单、效果好、并发症少、能明显改善患者自身代谢疾病,而被广泛运用[16]。通过随访50例手术后的患者2年后的报告显示,在2年时间内进行了LAGB手术的患者平均体重减轻28.3%,而患者本身所患的,如:高血压、2型糖尿病、内分泌紊乱等疾病都可显著改善,很多甚至在手术后完全消除。可以说腹腔镜可调节束带手术是目前最简单、最安全的减肥手术,且无一死亡病例[17]。同时,腹腔镜可调节束带手术具有可调节性,且避免了胃间隔手术后的易呕吐和复胖的缺点。最让人觉得方便的是患者在门诊就可以接受胃束带调整[18-19]。因此,毋庸置疑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手术深受广大肥胖患者的喜爱。

3 展望

随着肥胖问题的日益严重,减肥手术在治疗重度肥胖患者中充当的角色也日益重要。正在试验的一种新的、不在腹部留下任何瘢痕的减肥手术:将一个像橡胶管那样的管子沿着喉咙插入体内,以迅速将填充物送入胃中。这种试验性、无瘢痕手术通过建立狭窄通道以减慢食物从胃上部向下部移动的速度,帮助患者更快产生饱足感,从而减少进食。在发展中的尚有胃壁电极刺激法,利用持续胃壁电流的刺激,降低食欲以及胃排空时间,但技术尚未成熟,效果尚不确定。肥胖和代谢外科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正成为热点,就像美国代谢与减重手术协会(ASMBS)前任主席Pofies说的“25年前,我们对外科手术治疗糖尿病非常怀疑。但今天外科手术已经是人们选择的主要治疗方式,我相信,对代谢外科的深入研究将使它通向灿烂的未来[20]。”

[参考文献]

[1]Obesity:preventing and managing the global epidemic: 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M].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0:253.

[2]武阳丰,马冠生,胡永华,等.中国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5):22-26.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Physical status: the use and interpretation of anthropometry: Report of a WHO Expert Committee[J].World Health Organ Tech Rep Ser,1995,854:1-452.

[4]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联合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类的推荐意见简介[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5):62-63.

[5]邹大进.超重和肥胖-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病因[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25(3):145-147.

[6]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内分泌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等.中国肥胖病外科治疗指南(2007)[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10):759-762.

[7]Hocking MP, Duerson MC, OLeary JP, et al. Jejunoileal bypass for morbid obesity.Late follow-up in 100 cases[J].N Engl J Med,1983,308(17):995-999.

[8]Scopinaro N, Gianetta E, Adami GF, et al. Biliopancreatic diversion for obesity at eighteen years[J].Surgery,1996,119(3):261-268.

[9]Marceau P,Hould FS,Simard S,et al.Biliopancreatic diversion with duodenal switch[J].World J Surg,1998,22(9):947-954.

[10]Mason EE. Vertical banded gastroplasty for obesity[J].Arch Surg,1982,117(5):701-706.

[11]Lee WJ,Huang MT,Yu PJ,et al.Laparoseopic vertical banded gastroplasty and laparoscopie gastric bypass: a comparison[J].Obes Surg,2004,14(5):626-634.

[12]Roman S,Napoleon B,Mion F,et al.Intragastric balloon for "non-morbid" obesity: a ret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tolerance and efficacy[J].Obes Surg, 2004,14(4):539-544.

[13]Totte E,Hendrickx L,Pauwels M, et al.Weight reduction by means of intragastric device: experience with the bioenterics intragastric balloon[J].Obes Surg,2001,11(4):519-523.

[14]Sugerman HJ, Starkey JV, Birkenhauer R. A randomized prospective trial of gastric bypass versus vertical banded gastroplasty for morbid obesity and their effects on sweets versus non-sweets eaters[J].Ann Surg,1987,205(6):613-624.

[15]Howard L, Malone M, Michalek A, et al. Gastric Bypass and Vertical Banded Gastroplasty-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mparison and 5-Year Follow-up[J].Obes Surg,1995,5(1):55-60.

[16]Belachew M,Legrand M,Vincent V,et al. Laparoacopie adjustsble gastric banding [J].World J Surg,1998,22(9):955-963.

[17]O'Brien PE, Sawyer SM,Laurie C,et al.Laparoscopic adjustable gastric banding in severely obese adolescents: a randomized trial[J].JAMA,2010,303(6):519-526.

[18]O'Brien PE, Brown WA, Smith A, et al. Prospective study of a laparoscopically placed, adjustable gastric band in the treatment of morbid obesity[J].Br J Surg,1999,86(1):113-118.

[19]Zinzindohoue F, Chevallier JM, Douard R, et al. Laparoscopic gastric band ing: a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morbid obesity: prospective study of 500 consecutive patients[J].Ann Surg,2003,237(1):1-9.

第2篇:科研研究进展范文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不断提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逐步成为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一些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还不高,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还不深;一些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发展压力相对较大,等等。

现阶段影响和制约我市党史研究工作的矛盾也很突出,具体表现在我市党史研究工作在全市党的全局工作中的地位靠后、在全市党的建设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全市党史研究总体规划不清、全市党史研究系统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更好的开展党史研究工作的具体问题等等。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破解难题,创新机制、体制,我们才能有把握地迎接挑战、解决难题,进一步搞好我市党史研究工作。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__市委党史研究室提出了以“让党史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全市科学发展大局、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为努力方向,以“党员干部受教育、党史工作上台阶、内部建设有成效”为目标要求,以“建设一个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的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更有影响的和谐团队”为活动平台,稳妥扎实地开展活动,进展顺利。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做好我市党史研究工作,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工作会议精神,做到“三个解放”。面对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就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既要以辩证态度看待历史成就、历史经验,又要以创新精神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尤其要打破常规,突破前人,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形形的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冲破一切妨碍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体制弊端。

二是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方面揭示了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为了谁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主体和根本动力,也就是依靠谁的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解放和发展。那种只重gdp、“见物不见人”的片面发展,忽视生态文明,忽视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发展指标,甚至直接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不仅是一种“短视”,也是没有出路的。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要始终关注民生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把提高人的素质包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最大限度地把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和发挥出来。

三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标准做好我市党史研究工作。目前我们已完成了《中共__革命史》的编写、出版。并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编辑出版《__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暨绿化美化工程资料汇编》。完成了《中共__党史资料汇编》的编撰工作。《__党建党史》杂志已编至第39期。__党史大事记撰写工作正常进行。我室黎锦宝出版了《铁血岁月》并获全国党史系统优秀成果三等奖。黎锦宝本人今年也被评为全国党史系统先进个人。至此,我们党史研究室已有两名同志获此殊荣。成绩属于过去,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党史研究工作任务,推出更多在全市乃至全区有份量的研究成果。

第3篇:科研研究进展范文

高校科研团队是指高校以科研梯队、学术研究中心、课题组等为代表的教师科研群体组织,目前,高校科研团队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已成为高校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载体,它要求其成员具备相辅相成的知识结构、工作技能,每一位成员都以团队为中心,在科研活动中为不断实现团队的目标而同心协力、锐意进取。高校科研团队呈现年轻化的特点,青年教师和硕博学生成员是人员构成主体。本文所研究的科研团队新进人才主要指青年教师。近年来,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团队中新进人才的作用也逐步体现出来。以某高校为例,十二五期间,新引进教师占学校教师总数的20%,来校后分别加入了各相关科研团队,为科研团队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科研团队的重要力量,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占学校高水平学术论文总数的20%,获批部级科研项目占学校部级科研项目总数的45%,但在作用发挥过程中,也存在诸如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契合度不够、团队资源共享不足、人际交往与沟通不畅、考核监督与激励制度不健全等影响因素。新进人才如何在科研团队中更好的发挥作用,既有利于个人成长又有利于团队发展,已经成为科研团队建设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 影响高校科研团队发展中新进人才作用发挥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一) 团队成员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契合度不够

由于在人才招聘过程中,应聘人员与高校科研团队之间没有较全面的互相认识和了解,或者出于对项目所需的整体考虑等原因,有些新加入团队人员专业方向与团队研究方向有所差别,目标不太契合,这样就会出现新成员融入团队比较困难,导致新成员科研进展不顺利、科研方向迷茫等问题的发生。

(二)团队资源共享不足

团队缺乏分享机制、团队成员不愿主动分享经验和成果等因素都会造成新加入团队人员对科研团队以往的阶段性科研成果缺乏了解,不能得到这些科研成果的前因后果及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使得新成员对于团队的科学研究难以深入进行,不利于新成员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对团队的准确认知。

(三)团队人际交往与沟通不畅

高校教师工作时间弹性较大,一般不要求坐班,有些教师甚至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科研团队成员之间会出现平时不常见面、缺少沟通和交流等情况,如果团队不经常创造成员交往和交流的机会,新加入团队成员就不能较快的与团队其他成员有效融合,不利于团队成员更好的学术交流。

(四)团队考核监督与激励制度不健全

团队的考核监督与激励制度包含激励方式是否多样化、是否符合团队成员的个人需求、能否促进团队成员科研工作效率提高、能否监管团队的科研进度等方面,如果这项措施不健全,就不容易调动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缺乏对团队工作的监督,不利于团队凝聚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

三、高校科研团队发展中新进人才更好发挥作用的对策措施

(一)实现团队成员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的契合

团队成员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的契合可以使成员在科研过程中积极性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团队整体的科研效率。首先,成员在加入科研团队前,应和团队管理者做好沟通,明确个人发展方向与团队研究方向是否一致或是否可以协调,加入团队后,应根据团队整体目标来调整个人研究目标,使二者尽可能的契合。其次,科研团队的管理者应和新加入人员做科研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沟通,使团队成员明确了解到团队目标在各个时间节点的达成情况以及个人被分配到的任务对于自身科研素质或个人发展的有效帮助,增强成员对团队目标的信心和支持度,使其自觉地将自身发展与团队目标相契合。第三,团队科研目标的制定和课题申请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团队成员个人层面的意见,在保持主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包容成员的发展意向,努力让成员在个体层面实现自身价值。[1]

(二)搭建知识共享平台传承团队优秀成果

搭建知识共享平台可以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在知识共享上更加积极主动,不仅能够推动团队整体的科研进展,而且能够提高新加入人员对团队实力的深入认识和信心。首先,在高校科研团队内部,建立相应的知识共享平台,比如设置服务器来共享研究和学习资料,对团队成员的科研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形成资料库,及时进行信息的与更新,团队成员也可以根据内容进行互动交流,定期召开讨论会为团队成员提供学术沟通的机会等等。通过这些措施,一方面可以使团队成员间共享知识和经验,提高成员的科研水平,完成对新加入人员的培训,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团队浓厚的学术氛围,提高团队整体学术水平。其次,建立科研团队外部成果共享平台,比如对团队高质量非保密的研究成果进行宣传,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或合作研究,举办相关的研讨会等等。在这样的外部成果共享平台上,团队的成果可以得到认可,团队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得到提升,团队成员的科研能力和业内知名度也得到提高,从而达成团队与个体的共同发展,增强了团队成员的向心力。

(三)建设优秀团队文化加强团队成员沟通

在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中,要重点打造一种积极专业、活力高效的团队文化,形成团队成员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新加入人员融入团队,更好的进行学术交流。首先,建立和谐的人文氛围和成员关系。团队管理者应从自身做起,提倡专业的学术能力和积极的态度,减少负面情绪,提倡团队成员间的平等关系和活跃的团队氛围,激发成员的创造力,团队成员之间也应该彼此尊重,尽量避免出现误解和矛盾。其次,建立合理的管理理念和制度。团队管理者应根据高校科研团队的特性,从团队成员的个人层面出发,建立宽松的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在全体成员共识的基础上制定严密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推进和落实。第三,加强团队的沟通和人际交往。团队管理者与团队成员以及团队成员之间有效沟通,可以提高团队效率,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有助于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团队管理者应经常组织团队活动,为团队成员相互了解和交流创造条件,团队成员也应有意识的加强与各职位群体成员的交流,促进彼此的默契程度,提高合作水平。

第4篇:科研研究进展范文

关键词太赫兹;科学成果;研究新进展

中图分类号TN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36 3(2017)04-0014-01

1.太赫兹波的简述及其特性

太赫兹波一般是指频率为0.1THz~IOTHz(波长在0.03~3mm)波段的电磁波,它既影响到电子学又影响到光子学,处在两者的过渡区域,因此对于学科之间的相互研究、融合有着很重要的价值。同时,太赫兹波还具有很好的特性:1)太赫兹波的光子能量很低,不会对物质产生损坏,适用于一些活体检测项目;2)对水分子比较敏感,太赫兹成像技术因此可以检测水分含量和水分分布情况;3)对介电材料和非极性物质的穿透性好,因此在各种需要安检的地方有一定的效用;4)所包含的频谱很宽,各种极性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的转动和振动频率都在其覆盖的波段,可以采用太赫兹波来进行这些分子的成分分析。这些特性都使得太赫兹波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广泛且处于科技前沿,特别是关系到社会和人类发展的生物学、医学、航天、国防等领域,引起了一股对太赫兹科学技术的研究热。

2.太赫兹科学技术研究的一些成果和进展

目前太赫兹科学技术研究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太赫兹辐射源、太赫兹波的检测和标定、太赫兹功能器件和太赫兹波的实际应用,下面将从这4个方面来说明过去一段时间内已经取得的颇有价值的各种研究成果。

2.1太赫兹辐射的产生

太赫兹辐射的产生一直以来是个难题,过去人们所知的产生方法受到的局限性比较明显,无法得到高功率、低成本的太赫兹光源,因此人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萌发了用其他光源来代替太赫兹光源的想法,就目前研究出的主要有3类光源。不相干的热辐射光源、宽波段的脉冲光源和窄波段的连续波光源。第一种热辐射光源虽然在现实中分布比较广泛,一切能产生热量的光源都包含在内,但是其光强成功率很低,实际使用的时候限制大。第二种宽波段的脉冲光源是基于光子学的太赫兹辐射源,比较常见的有光整流和光电导。第三种窄波段的连续波光源主要用于高频谱分辨率方面,在通信领域特别是短距离通信和极宽频带的卫星通信方面应用比较多。

关于太赫兹辐射的产生还在不断的研究中,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还出现了低频微波振荡器、气体激光器等,其中半导体太赫兹辐射源具有小巧、价格低廉和频率可调的特点,只是半导体器件的工作频率比较难达到1THz以上,因此科学家们还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在最近的几年中不断突破,争取能获得推动整个太赫兹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

2.2太赫兹波的检测和标定

要开发和利用太赫兹波,自然需要先将太赫兹波检测出来,而太赫兹波因为光源的低发射功率和比较高的热背景,需要不断提高接收的灵敏度,才能检测得出。针对不同频率的太赫兹波段,使用的检测器往往有所差别,高端部分的检测器应该灵敏度更好一些。现在对于宽波段最常使用的检测方法是基于热吸收的直接探测,常用装置是热辐射测量仪,灵敏度最高的是单光子探测器。在检测速度方面,目前的检测速度还有所限制,不过科学家们已经开始设想高速检测并积极投入研究中。

2.3太赫兹功能器件

在形成太赫兹系统之时,要有太赫兹辐射的产生,还要有检测器能够检测得出,最后还需要一些功能器件去进行内部连接,比如说传输系统和谐振系统等,这样才能将太赫兹波真正应用到实际中去。在太赫兹传输中,最主要用到的就是以波导为基础的太赫兹器件,因此,科学家们在这方面研制出不少a品,比如光子晶体波导、光子晶体光纤等。光子晶体是用来制造太赫兹功能器件的主要物质,其特性主要是可以引入杂质和缺陷,破坏其严格的周期结构,利用这些缺陷部分的变化,使得光子晶体各种性能得以实现。例如,利用光子晶体的局域态可以制备分束器等,而利用其某些独特的光学特性,可以制备高效光放大器、无阈值激光器等。

2.4太赫兹波的实际应用

1)太赫兹科学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前面对于太赫兹波的特性描述中,我们就已经知道,太赫兹波的频谱很宽,能覆盖到大多数生物分子的波段,而且太赫兹波能量小,对于物质是不易造成损坏的,所以,利用太赫兹波可以了解生物分子内部运转情况,并将这些作为理论基础进行医学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目前所知的生物研究中,主要分成以下几类:(1)对有机体水平的研究,即利用活体大鼠进行试验,来检测太赫兹辐射能否引起血小板的功能活动;(2)对于离体组织和血液的研究,实验者利用新鲜猪肉组织和蛋白组织来研究生物组织在太赫兹辐射下的损伤阈值,虽说其研究价值还有待考虑,但仍然为治疗心绞痛等疾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作用;(3)细胞的体外研究,很早以前就有研究者证明了太赫兹辐射对细胞具有特殊作用,2002年又有科学家研究了酵母细胞在太赫兹辐射下的生长率问题。除了上述直接对生物分子的研究以外,太赫兹科学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医学氨基酸与多肽、DNA等的光谱研究中,同时,太赫兹成像技术对于癌症的检测、烧伤成像等都有显著帮助。

2)太赫兹波在成像技术方面的应用。太赫兹成像技术主要分成脉冲太赫兹波成像和连续太赫兹波成像两大类,脉冲太赫兹波成像多基于TDS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量大,其主要应用在无损检测、安检质检等领域,不足的地方在于数据获取时间较长,而连续太赫兹波成像则不会延时扫描,成像的速度提升很多,并且它还具有小型、简单、价格低等优点。除了上述的太赫兹成像类型,科学家们又相继研制出太赫兹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太赫兹干涉合成孔径成像和太赫兹压缩感知成像等,这些技术分别给无损检测、天文学等领域带来极大的进步。

3)太赫兹科学技术在军事和安全领域的应用。在军事领域,太赫兹波的可用性体现在可对爆炸物进行探测和鉴别、可进行无损检测、可进行远程探测与成像、可以用于太空通信,甚至还可以用于末端精确制导,由于太赫兹波具有波束窄、方向性强的特点,可将太赫兹波与常规的制导方式结合起来使用,在导弹接近目标之后,利用太赫兹波修正方向,可以提高导弹攻击的精准度。在安全领域,各种公共场所的安检自然是不用说,此外还可以进行生物药品的检测和检测,对于打击和防范非法贩毒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太赫兹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太赫兹科学技术是全世界范围内都备受瞩目的尖端科技,因此参与到其中的科学家们可以说遍布全世界,在过去几年内太赫兹科学技术已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追逐更多新技术的脚步仍然没有停。激光引导编码技术是美国近年研制出的,在推进单一像素太赫兹成像方面可谓获得了重要进步;德国侧重于研究太赫兹脉冲源,也取得了可喜的收获;加拿大则开发出了宽带太赫兹隔离器;我国在此项科学技术的研究上也不甘落后,研制出了首个室温太赫兹白混频探测器,可以说,太赫兹科学技术的新进展数不胜数,如此硕果累累的科学成就,将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第5篇:科研研究进展范文

1.认识不足,观念陈旧。一些学校校长和教师对校本教研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只要升学成绩好,教师的教学水平就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好。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不太清楚,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还不十分明确。特别是45岁以上的教师,几乎没有参加过新课程的业务培训,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教书几十年,用不着培训同样能教好。陈旧的观念、落后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教师研究意识的培养和研究习惯的养成。

2.任务繁重,教研受限。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是很繁重的,村小教师几乎没有空堂课,有的学校的教师一般每周大约16节课,初中教师每周一般12节课,一些教师还要担任班主任,空堂课的时间要忙于备课、批改作业,早、晚还要下班辅导学生自习。特别是我们县农村中小学,有一部分学校是寄宿制学校,晚上还要安排教师值班陪睡。老师工作一天下来往往是身心很疲惫,所以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即使参加了也根本没有什么效果。

3.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目前农村中小学的校本教研内容枯燥,形式单调。大多数学校的教研活动一般还停留在一般性的听听课,有时间就大家议一议,没有什么主题,没有中心发言同志;期末考试结束后老师写一份试卷分析上交,学期结束老师们写一份教学工作小结,没有对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探讨和研究。正是因为教学教研内容枯燥、形式单调,大部分教师对校本教研一是缺兴趣,二是缺乏自信,三是一些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认为多数是流于形式,并不能帮助提高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无直接关系,更多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评比时的点缀。

二、开展校本教研的途径

1.认真学习,提高素质。这种研究的着眼点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旨在通过学习型的研究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2.课题推进,解决问题。课题推进式教研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目的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总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有些问题很突出,也很棘手,它需要通过课题立项,开展系统的课题研究方能得到科学的解决。这种系统的研究离不开理论支持和专家指导,通过学校、教研人员在一起共同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以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答案。

3.课例研讨,相互指导。课例研讨教研是以课例为载体,同一教研组或同一学科的校内教师之间以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相互听课评课、相互指导提升的周教研活动,也是教师们最喜爱的教研活动方式。要鼓励教师参与各级赛课,让教师在各级优质课、公开课、校际交流课、带教示范课等活动中展示、推介。同时创设机会,让教师在活动主持、评课发言、学习交流等活动中加以锤炼,凸显能力。

4.各抒己见,加深认识。教研教师通过与同伴对话,形成了一种合作文化和一种民主自由宽松的对话环境,教师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讨论争鸣,强调不同观点的对撞、交锋、比较、鉴别,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探索课程改革中的新方法、新模式。

第6篇:科研研究进展范文

【关键词】 川续断科;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Abstract】 The review focused on recent developments concerning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dipsacaceae species,their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The ma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dipsacaceae species were triterpenoid saponins,iridoidal glycosides,flavonoids,essential oils,etc.They possess strong bioactivities including enhancing immune function,antioxidant,antiinflamatory,sedation activities.Further research on dipsacaceae species will be necessary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its new active constituents.

【Key words】 dipsacaceae; chemical constituents; biological activities; clinical applications

川续断科植物(Dipsacaceae) 包括12属约300种,主要分布地中海区、亚洲及非洲南部。我国共产5属,其中包括川续断属(Dipsacus)、刺续断属(Morina)、蓝盆花属(Scabiosa L.)、翼首花属(Pterocephalus Adans)、双参属 (Triplostegia), 25种5变种,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台湾等地[1]。该科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种类众多,并且有些种的产量甚大,资源极为丰富。在民间验方中被广泛使用,其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它的研究不断增加,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迄今国内外学者已经对该科多种植物进行了研究(表1),尤其对川续断属和翼首花属的一些种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为了扩大我国民族民间药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文对国内外的有关川续断科植物研究进行综述。表1 川续断科植物种类及编号

1 化学成分

1.1 三萜皂苷类

从川续断科十余种植物中先后共分出二十多种三萜皂苷类化合物(表2),皂苷元骨架大多数为齐墩果烷型或乌苏烷型五环三萜,连接的糖主要为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和半乳糖; 配糖与苷元的连接既有单糖链,也有双糖链,且多在3位或28位成苷。主要三萜皂苷类成分的结构(见图1、2)。

1.2 环烯醚萜类

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在川续断科植物中的分布(见表3)。表3 川续断科植物中的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

1.3 黄酮类

Teng RW等[23]从M.nepalensis var.alba (H.M.)的全草中分离得到monepalin A、monepalin B、rumarin、quercetin3OβDglactopyranoside、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apigenin4’OβDglucopyranoside等6个黄酮苷; 张国林等[24]从M.Chinensis (Bat.)Diels的全草中也分离得到1个黄酮类物质rutin; 王乃利等[25]从S.Tschiliensis Grunning、 S.comosa Fisch.et Schult的花序中还提取分离得到了luteolin、apigenin、costosliin、luteolin7Oglucoside等4个黄酮类化合物。

1.4 酚酸类

Tian XY等[21]从D.asper Wall.的根中分离得到5个酚酸类化合物:caffeic acid、vanillic acid、caffeoylquinic acid、2,6dihydroxycinnamic acid、2’OcaffeoylD glucopyranoside ester.滕荣伟等[26]从M.nepalensis var.alba的全草中分离得到3Ocaffeoylquinicac acid、3,5Odicaffeoylquinicac acid、3,4Odicaffeoylquinicac acid、4,5Odicaffeoylquinicac acid等四个奎宁酸类衍生物。

1.5 挥发油类

吴知行等[27]采用GC/MS和GC/FTIR分析法对D.asper Wall.中挥发油进行了成分分析,鉴定出41种化合物,D.asper Wall中含量最高的组分为carrotamaeeton达8.54 %; S.flavida Boiss et Hausskn中挥发油类成分被Katayoun等[28]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其主要成分为tricosane (15.5 %),rosifoliol(15.3 %),(E)caryophyllene(10.7 %),andahumulene(7.9 %)以及倍半萜类成分含量达到69.6 %.

2 药理作用

2.1 川续断对离体子宫的作用

龚晓健等[29]以川续断浸膏及挥发油为研究对象,对未孕或妊娠小鼠及大鼠子宫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浸膏与挥发油可显著降低离体大鼠及小鼠子宫的收缩活性,对妊娠小鼠抑制作用强于未孕小鼠,并能显著抑制妊娠小鼠子宫的自发收缩频率。另外,从川续断中提取得到的化学成分DA303能显著抑制未孕和妊娠太鼠离体子宫的自发收缩活性,对抗2.5 U/kg Oxyl引起妊娠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时相性收缩[30]。以上结果提示,川续断可望成为治疗早产、流产及痛经的有效药物。表2 川续断科植物中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

2.2 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石扣兰等[31]报导了川续断水煎液ig 20 g/kg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显示该水煎液能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持续时间,促进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中华本草中记载“1 %蓝盆花总黄酮注射液给每只小鼠腹腔注射,给药组的小鼠血清溶菌酶水平、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的溶菌酶含量和酸性磷酸酶反应的阳性率和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该药或许有延长(M)寿命和稳定溶酶体作用,同时表明蓝盆花总黄酮能激活M中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此外蓝盆花总黄酮有明显增强小鼠腹腔(M)体外杀伤李斯特杆菌的作用[32]。”

2.3 促进骨损伤愈合

纪顺心等[33]发现川续断水煎液对实验性大鼠骨损伤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随剂量增加作用加强; 川续断总皂苷粗提物与相当剂量(20 g/kg)的水煎剂疗效无差异(P>0.05),二者具有等同的疗效,说明皂苷是续断促进骨损伤愈合作用的活性组分。

2.4 抗炎作用

关昕璐等[34]以翼首草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进行抗炎作用与急性毒性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翼首草正丁醇提取部位总皂苷可显著抑制大鼠足肿胀与小鼠棉球肉芽肿的增生和小鼠耳肿胀程度,对急性炎症的渗出和水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其抗炎的作用与消炎痛效果相似; 研究还发现该药没有明显毒性。马钱子素是翼首草环烯醚萜苷的主要成分,Recio MC[35]等发现马钱子素具有明显的抗炎药理作用。Vijayavithal T.[36]证实及其结构类似物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并初步揭示了其构效关系。

研究还表明翼首草中的成分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齐墩果酸、熊果酸具有相似的抗炎、解毒等药理作用,这可能与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有关。齐墩果酸具有护肝、解肝毒、抗炎、抗病毒、抗过氧化、抗突变、抗癌以及降糖、降脂作用[37],而熊果酸则具有肝损伤保护、抗肿瘤活性、抗菌、抗炎、及抗病毒作用[38]。由于川续断科植物中含有多种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苷元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它们也可能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

2.5 抗氧化作用

乌日娜等[39、40]发现蓝盆花注射液对小鼠肝匀浆MDA抑制作用明显(P

2.6 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张振涛等[39]利用大鼠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了蓝盆花对肾缺血再灌注后MDA、SOD以及肾组织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MDA含量明显下降,SOD活性显著增强,Na+、K+ATP酶和Ca+ATP酶活性较单纯缺血再灌注组酶的活性均有显著提高,由此可以说明,蓝盆花可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减轻肾功能损伤,且毒副作用小。

2.7 镇静和对心血管的作用

蓝盆花总黄酮提取液能显著增强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对小鼠的催眠作用。蓝盆花总黄酮甙可舒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以10 %的蓝盆花煎剂给家兔静脉注射,平均血压略有下降,呼吸次数变化不明显,尿量略减,对蟾蜍离体心脏有增加搏出量和减慢心率的作用[41]。

3 临床应用

3.1 川续断为常用中药材,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安胎等功效。用于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崩漏,胎漏,跌打损伤[42]。《土家族药物志》中记载“续断有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安胎、利关节之功效。主治风湿性骨疼,腰膝酸疼,肝肾虚弱,遗精,尿频,胎动不安,先兆流产,月经不调,崩漏,跌打损伤[43]。肾虚腰痛,足膝无力,常与杜仲、桑寄生等同用; 风寒湿痹而肝肾不足、血脉不利者,与牛膝、川萆薢、防风同用,能寓行于补,以补为宜[44]。

3.2 翼首草在藏医临床广泛应用,《晶珠本草》中记载“翼首草治瘟病时疫,解毒,清心热[45]。”《藏药志》中另载:“翼首草苦、辛、寒,有小毒,清热解表,解毒,退烧,清心凉血,祛风湿,止痛之功效,可治疗感冒发烧、肠炎、风湿性关节炎、传染病引起的热症,痢疾,麻疹、荨麻疹及食物中毒等[46]。”《中华本草.藏药卷》记载“翼首草解毒、清热止痢,祛风除湿。主治瘟毒,新陈热病,垢甲病,痹病,痢疾,关节炎[4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中收载了匙叶翼首草,《中国药典》[48]2005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49](藏药)中收载了多种应用翼首草的藏药复方制剂,如十二味翼首散、洁白丸、二十五味甘子丸、二十五味驴血丸、二十六味余甘子丸、九味青鹏散、石榴普安散、清肺止咳丸等。

3.3 蓝盆花又名山萝卜花,为常用蒙药,有甘、涩、钝、燥、腻、重、凉等性味; 清热、清“协日”泻火之功能; 蒙药主要用于治肺热、肝热、咽喉热等病[50]。其临床应用多为配方用。与木通、石竹等配伍治疗肝热病、肝中毒、肝性消瘦; 与红花、栀子等配伍治疗肝热及肺热咳嗽; 与天竺黄、沙棘等配伍治疗肺热咳嗽[51]。

3.4 白花刺参为藏医常用植物药,《藏药志》中记载“白花刺参性辛、甘、微苦、温,有健胃,催吐之功效; 治关节疼痛、小便失禁、腰痛、眩晕及口眼歪斜; 外用治疗疮、化脓性创伤、肿瘤[52]。”《中华本草.藏药卷》中记载“白花刺参催吐,健胃。主治‘培根’之消化不良,胃病,疖疮,创伤化脓,痞瘤等。”其中还收载了藏药复方制剂四味刺参散,用于治急腹痛[53]。《中国藏药》另载“白花刺参催吐诸病,治不消化症、培根病[54]。”

综上所述,川续断科植物广泛应用于民间医学,多为民族药用植物。结合其药理研究结果表明,许多药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未能与药理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质量标准方面亟待确立定性、特别是定量的对象与方法。为了寻找新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新的药物,我们应加大力度对该科药用植物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利该科植物的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第七十三卷 第1分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4546.

[2] 张永文,薛智.川续断的化学成分研究[J].药学学报,1991,26(9):676681.

[3] 张永文,薛智.川续断中的新三萜皂苷[J].药学学报,1991,26(12):911917.

[4] 张永文,薛智.川续断中皂苷Ⅸ和X的结构研究[J].药学学报,1992,27(12):9129l7.

[5] 张永文,薛智.川续断中皂苷X1,XII和X1ll的结构研究[J].药学学报,1993,28(5):358363.

[6] 缪振春,魏锋.川续断中新七糖三萜皂苷的核磁共振研究[J].波普学杂志,1999,16(1):4552.

[7] 缪振春、冯锐、周永新,等.选择性NMR新技术用于新的3,28一双糖链三萜皂苷的结构研究[J].化学学报,l999,57:1 2621 269.

[8] 魏峰,楼之岑,刘一民,等.用核磁共振新技术测定川续断皂甙F和H1 两个新皂甙的结构及光谱规律研究[J].药学学报,1994,29(7):511518.

[9] 缪振春,魏锋.1NMR选择检测新技术用于新三萜皂苷的结构研究[J].化学学报,1999,57(7):801807.

[10] 缪振春,冯锐,周永新,等.日本续断中新五糖皂甙的结构及其核磁共振光谱[J].植物学报,2000,42(4):421426.

[11] 缪振春,冯锐,周永新,等.日本续断中新五糖常春藤皂苷的结构和NMR研究[J].波普学杂志,1999,16(4):289294.

[12] Teng RW,Xie HY,Liu XK,et al.Four New Oleanane type Saponins from Morina nepalensis var.alba[J].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2003,5(2):7582.

[13] 滕荣伟,王德祖,李朝明,等.白花刺参中两个新三萜皂苷[J].有机化学,2002,22(8),560564.

[14] 张艺,李文军,盂宪丽,等.藏药翼首草化学成分的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3):4142.

[15] 田军,吴凤锷,丘明华,等.裂叶翼首花的化学成分[J].云南植物研究,1995,17(1):108110.

[16] 田军,吴凤锷,丘明华,等.匙叶翼首花的化学成分[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9,12(4)3538.

[17] Tian J,Wu FE,QIU MH,et al.Triterpenoid Saponins from Pteroccephalus Hookeri[J].Phytochemistry,1993,32(6):1 5351 538.

[18] Quan Zheng,Kazuo Koike,LiKun Han,et al.New Biologically Active Triterpenoid Saponins from Scabiosa Tschiliensis[J].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2004,67(4):604613.

[19] Tian J,Wu FE,QIU MH,et al.Two Triterpenoid Saponins from Pteroccephalus Bretschneidr[J].Phytochemistry,1993,32(6):1 5391 542.

[20] 魏 峰,楼之岑.川续断中林生续断苷III的结构研究[J].中草药,1996,27(5):265266.

[21] Tian XY,Wang YH,Liu HY,et al.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Dipsacus Asper[J].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2007,55(12):1 6771 681.

[22] 马伟光,王德祖,曾育麟,等.大花双参的环烯醚萜甙化学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92, 14(1):9296.

[23] Teng RW,Xie HY,Liu XK,et al.Two New Acylated Flavonoid Glycosides from Morina Nepalensis var.alba H.M[J].Magnetic Resonance in Chemistry,2002,40(6):415420.

[24] 张国林,周正质,李博刚.圆萼刺参的化学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7,9(4):1013.

[25] 王乃利,白玉霞,樊峥嵘,等.蒙古山萝卜活性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89,209(6):247249.

[26] 滕荣伟,周志宏,王德祖,等.白花刺参中的咖啡酰基奎宁酸成分[J].波谱学杂志,2002,19(2):167174.

[27] 吴知行,周胜辉.杨尚军.川续断中挥发油的分析[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4,25(4):202204.

[28] Katayoun Javidnia,Ramin Miri,Azita Javidnia .Constituents of the Essential Oil of Scabiosa flavida from Iran[J].Chemistry of Natural Compounds,2006,42(5):529530.

[29] 龚晓健,吴知行 陈真,等.川续断对离体子宫的作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5,26(2):115119.

[30] 龚晓健,吴知行 陈真,等.川续断DA303对大鼠子宫的作用[J].中国荮科大学学报,1996,97(11):4851.

[31] 石扣兰,李丽芬,李月英,等.川续断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8,14(1):3637.

[3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七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87588.

[33] 纪顺心,关雪军,李崇芳,等.中药续断对大鼠实验性骨损伤愈合作用的观察[J].中草药,1997.28(2):9899.

[34] 关昕璐,阎玉凝,魏太明,等.翼首草的抗炎作用与急性毒性实验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2):7173.

[35] Recio MC,Giner RM.Stuctureal Considerations on the Ieidoidsas Antiinflammatoryagents[J].Planta Med,1994,60(3):232.

[36] Vijayavitthal T.Mathad.Studies on the Profile of lmmunostimulant Activities of Modified Iridoid Glycosides[J].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1998,(6):605611.

[37] 田丽婷,马龙,堵年生.齐墩果酸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2):884886.

[38] 熊斌.熊果酸药理学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4,31(3):133136.

[39] 张振涛,吴仁奇,张威,等.蓝盆花的抗氧化作用及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11(2):9697.

[40] 李宝山,乌日娜,张昕原,等.5种蒙药材清除自由基作用比较[J].时珍国医国药,1997,8(4):308310.

[41] 于洁,张威.蒙药蓝盆花的药理研究[J].内蒙古药学,1986,5(1):24.

[4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31.

[43] 方志先.土家族药物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1064.

[44] 宋立人,洪恂,丁续亮,等.中国中药学大辞典(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 0632 065.

[45] 蒂玛尔·丹增彭措.晶珠本草[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137.

[46]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药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191193.

[47] 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藏药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366368.

[48]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96.

[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S].第1册.1995:138.

[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S).1998:52.

[51]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医学·蒙医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204205.

[52]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药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200.

第7篇:科研研究进展范文

摘要:有关扁蚜科系统学的研究在国内外还多停留在形态分类的水平,尤其是国内没有超出形态分类的范围。该科的分类系统还未统一,随着生化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国际一些学者尝试运用核酸序列分析、PAPD等先进技术及生活史等手段对扁蚜进行系统学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分类手段是有效的系统学研究方法。但相关的报道较少。以后的研究中,现代研究手段将在扁蚜的系统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扁蚜科;系统学

点击查看全文转贴于

注:本文版权归本站所有,为黄金会员资料,只有黄金会员可以查看。

提示:您还没有登录 无法阅读全文 请先 登陆 注册 点击此处申请黄金会员

第8篇:科研研究进展范文

各种高科技新产品、新材质和新功能的诞生,使时尚得以具有更加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承担载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时尚设计师将兴趣投向高科技工业产品,掀起一股跨界创新的热潮,如LG与普拉达合作设计手机,惠普与Vivi-enneTam合作推出笔记本电脑等,都取得了市场上的成功。近年来电子虚拟技术的发展甚至使时尚可以脱离实物载体而存在,如网络游戏第二人生、我的虚拟模特以及国内风行的QQ秀、人人网等,都已经成为诸多知名时尚品牌展示、宣传自身的有效平台。自电脑被引入工程技术领域以来,至今已成为设计师不可或缺的助手。随着数字设计系统的发展,越来越丰富的时尚概念得以更加便捷的呈现。以服装产业为例,近年来服装CAD/CAM系统的发展使新品开发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Zara、凡客诚品等“快时尚”品牌才得以涌现出来。近年来,欧美先进国家几乎所有的时尚企业都依赖新兴的信息技术以提高新产品开发效率和业绩。时尚产业对新奇性、独特性高度重视,而对成本敏感性较低的特征恰好吻合了还不够成熟的新生科技寻找产业化机会的需求。在科技史上,很多科技成果的诞生是直接出自时尚产业的需求,也有很多成果诞生之初最先在时尚领域找到应用空间。例如杜邦公司于1938年推出的尼龙丝袜,不但迅速引起了全社会的流行风潮,也为尼龙这种新型高性能材料找到了最初的产业化出口。时尚产品的特性使得公众较为容易接受那些新奇但不完美的产品,从而也给了成长中的新生科技以实现价值的空间。

近年来,我国在时尚消费品领域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工业设计能力迅速提升,具备了时尚产业发展的有利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消费者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不断提升,已经开始形成独立的时尚观念,不再单纯迷信国际品牌。当前,我国时尚产业向更高水平跨越的时机已经成熟。我们既要重视时尚文化的创新和积淀;时尚消费的引导和培育,同时也要更加重视科技对于时尚的支撑作用,要积极利用新科技革命的宝贵机遇,促成我国时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当前我国时尚产业普遍存在“重销售,轻研发”的现象。本土企业技术水平不高,基础研究比较薄弱,高端产品的原料大部分依靠进口,在包装工业、广告制作等相关产业链上也不具优势。因此,我国亟需加大时尚产业相关基础研究和多学科复合研究的投入,以材料技术、信息技术、低碳技术等应用研究为重点,积极开发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原创时尚产品。目前,中高端时尚品牌主要被西方发达国家所垄断。我国要想在中高端时尚产品市场上有所突破,依托科技创新,打造独特优势,开展错位竞争是一条捷径。一方面,要将高新技术充分应用于现有产品的功能提升和更新换代;另一方面,也要促使科技创新全面融入产品设计和品牌文化,以增强时尚产品的市场活力和品牌价值。随着物联网、4G移动通讯等信息科技领域的新突破和新应用,近年来诞生了B2C、M2C等服务创新模式,使时尚业界得以跨越传统的终端环节,通过各种移动互联设备直接面向消费者提品或者服务。将新兴IT技术与时尚品牌运作结合起来,利用日益发展成熟的互联网打开终端销售渠道,将成为未来时尚产业品牌培育和业态创新的重要途径。要高度关注与时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产品设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应用软件的发展,这些软件知识聚集程度高,对产业的支撑作用巨大,是时尚企业提升自身能力,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利武器。在技术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促进时尚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的融合,注重时尚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科技与文化在发展中的联系越发密切,其交叉领域在边界处迅速扩张,已经形成了一片不可忽视的边际地带。这一地带集中了最具有创造性和颠覆性的人类思想,具有蓬勃的创新活力,正不断衍生出新的时尚亚文化、新的时尚生活方式和新的时尚产业形态。我们如能顺应时展趋势,有意识地推动科技与文化互相促进,融合发展,将能够为我国时尚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加优越的环境和更加持久的动力。

本文作者:王雪莹工作单位: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第9篇:科研研究进展范文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恶性肿瘤;外科手术

Abstract: primary liver cancer is a common malignant tumor, the disease clinical maladies are typical, especially in the early course of the disease, the symptoms are not obvious, in the past in the diagnosis of disease, often have to middle-late, lost the opportunity to surgical resect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various imaging techniques and serum AFP (AFP)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oncology, make it possible for primary liver cancer without symptoms and signs in the early stages of diagnosis, coupled with the current clinical surgical technology unceasing development and mature, make the prognosis of liver cancer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pas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and further to block blood flow technology, Belghiti liver suspension, cut into the road before liver surgery,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liver transplant surgery were analyzed and reviewed. Keywords: primary liver cancer; Malignant tumor; surgery

Keywords: primary liver cancer; Malignant tumor; surgery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以往由于早期原发性肝癌缺乏典型的表现,当患者确诊时往往已属中、晚期,丧失了外科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随着近年来各种影像学技术、AFP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成熟,从而实现对早期原发性肝癌的准确诊断及及早采用外科手术切除,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2]。在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手术治疗上,已从最初的规则性切除术发展到肝移植等手术,从而有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治愈率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本文主要就原发性肝癌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特点进行综述。

1 肝切除术

肝切除术是目前临床中治疗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对于早期、可行肝切除的肝癌患者而言,肝切除术仍是首选[3]。临床研究表明,小肝癌的手术切除率可超过80%,手术病死率可降低至2%以下[4-5]。但在肝切除术中,手术的根治程度对患者术后复况的影响非常重要。我国上海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提出上海复旦标准,认为对肝癌患者所采用的根治的标准越严格,患者获得的预后效果就越好。根据高级别的根治标准进行手术及随访,有利于提高肝切除术的临床效果[6]。

1.1血流阻断技术

若患者的肿瘤巨大,且位于肝脏中央或靠近肝静脉、下腔静脉,常规手术智能容易引起肝静脉、下腔静脉大量失血。而通过隔离肝血管则能有效预防该并发症。肝血管隔离需要确切控制下腔静脉的后分支,不仅要阻断入肝血流,还要阻断出肝血流,以实现对肝脏血管和体循环的有效隔离。目前,临床中常用的血流阻断技术主要包括全肝血流阻断术与半肝血流阻断术,两者各具优缺点。相比之下,半肝血流阻断术能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其可行性、安全性更高。刘秀军[7]等人报道对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肝切除术中分别采用半肝血流阻断术与全肝血流阻断术,半肝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全肝组,且半肝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对于半肝内的肿瘤均可在半肝血流阻断术进行切除;而全肝血流阻断术更适用于超过半肝的肿瘤。在肝切除术中无论采用哪一种血流阻断方法,都必须要根据患者病情、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对肝静脉的影响、下腔静脉的影响等因素进行。

1.2Belghiti 肝脏悬吊术

肝脏悬吊技术主要是用于控制肝断面深部的出血。该技术通过分离第二肝门,使肝右静脉、肝中静脉等充分显露,并尽量向下游离肝上静脉陷窝。该技术具有阻断左、右半肝的交通支、预防大静脉损伤以及缩短切肝时间等优点,但未阻断回流的肝静脉,无法减少肝切除术中的出血量。但在手术中若将肝脏悬吊法联合肝静脉阻断术应用,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及促进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朱新华[8]等人报道对28例半肝切除术患者进行分析,Belghiti肝脏悬挂组的术中出血量为(426.36±312.79)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526.58±251.32)mL,其认为Belghiti悬挂法能有效减少术中的出血量,有利于提高半肝切除的安全性,在未游离肝脏的前提下行半肝切除,更加符合肿瘤外科治疗的原则。Belghiti 肝脏悬吊术尤其适用于解剖性左、右半肝切除术中,但对于肿块侵犯第一、二肝门的患者应慎用。

1.3前入路切肝术

对于肿瘤巨大、中央型肝脏肿瘤及肿瘤侵犯膈肌或器官、门静脉、主肝静脉等患者,传统手术方法容易引起大出血 ,且难以完整切除肿瘤,从而影响患者预后。前入路肝切除术是一种先切断肝脏,再进行粘连分离及切除受累相邻器官、组织的手术方式。该手术方法具有较高的适应证,可适用于肝脏肿瘤巨大、膈肌广泛粘连、肾脏广泛紧密粘连、中央型肝脏肿瘤等。前入路切肝术能有效减少对肿瘤挤压翻转及肿瘤血行转移;还能提高手术切除率,且能有效减少肝脏缺血及保护患者术后的肝功能。邱桂刚[9]通过对72例肝癌采用前入路肝癌切除术与常规入路肝癌切除术治疗,结果发现前入路肝癌切除术能有效减少术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且前入路肝癌切除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8.5%、35.6%,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的38.0%、16.2%,其认为前入路肝癌切除术能有效减少出血量及缩短住院时间,且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1.4微创手术

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开始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 而且能获得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当的远期疗效。随着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中的不断发展及成熟,腹腔镜手术在原发性肝癌临床中得到有效应用。姜海涛[10]等人报道对20例原发性肝癌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结果发现腹腔镜组患者术中的切口长度、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开腹治疗组,其认为腹腔镜手术治疗更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且远期疗效较好。但在腹腔镜下进行肝切除,对术者的切除技术要求以及手术指征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在明确手术指征的前提下进行腹腔镜肝切除,能有效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与可行性。随着目前肝脏外科、腹腔镜外科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手术器械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肝切除术是肝脏外科发展的重要方向。

2 肝移植手术治疗

肝切除术、肝移植术是肝癌的外科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手段。目前,肝移植手术主要作为肝癌的一种补充治疗,主要用于一些无法行手术切除、微波消融以及肝功能不能耐受的患者。肝移植手术是指将健康、完整的肝脏通过手术植入患者体内,使患者肝功能重新恢复的一种手术。随着近年来肝移植手术的不断发展及成熟,获得的共识为:对于肝功能已失去代偿的早期肝癌患者,应倾向于肝移植术治疗;而对于肝功能良好代偿的早期肝癌患者,可选择肝切除术治疗。许秋然[11]等人通过进行肝移植手术治疗的Meta分析,结果发现肝移植组患者的术后3年、5年的生存率均显著高于肝切除组,且肝移植组的术后复发率也远远低于肝切除组,其认为肝移植术治疗较肝切除术具有远期效果好、复发率低等优点。现阶段,国际上常用的肝移植标准主要包括米兰(Milan)标准、UCSF标准以及Pittsburgh标准,而主要以Milan标准作为肝移植指标。目前,我国上海复旦标准已进一步扩大了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范围,且能保持较高的总体生存率与无瘤生存率,相对于米兰标准,更加符合我国国情。

因肝癌具有多中心的特性,通过肝移植手术,能实现对肿瘤、肝硬化等 疾病的全面切除,能有效改变肿瘤的生长环境,从而提供了对多病灶、多叶分布肿瘤根治性的可能。而且,肝移植手术能实现对肝硬化的彻底性治愈,且能有效避免因肝储备功能不足而引起的肝衰竭。肖朝辉[12]等人报道对13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移植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的1年总体生存率为97.0%,2年总体生存率为89.5%,其认为肝移植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肝移植手术治疗的优点在于能实现对肿瘤组织的彻底切除,并且切除病变肝脏。但肝移植手术且存在肝来源匮乏、术后易引发胆管及胆管感染、移植排斥反应、费用高及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等缺陷。因此,对于可切除的肝癌患者,可采用肝切除术和术后补救肝移植术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治疗,以防患者在等待肝移植的过程中因肿瘤恶化而丧失外科手术治疗的机会。

3 结束语

经临床实践研究表明,外科手术切除是临床中治疗原发性肝癌最常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案。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中对肝癌治疗的新技术层出不穷,且在临床中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随着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中治疗已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现阶段临床中还缺乏前瞻性研究的大规模证实资料。因此,未来的肝癌研究趋势将是以统一、共识为基础,并进行多方面、多中心协作,且以循证作为前提,以明确规范化体系及治疗方案。综上所述,外科手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手段,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手术指征采取相应的治疗外科手术方法,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参考文献:

[1]郭登方,吕立志. 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进展[J]. 中国卫生产业,2014,20(15):187-188.

[2]陆世锋,赫军. 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及非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4,25(12):2151-2153.

[3]董玉玺,李德旭,金俊硕,等. 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在肝切除术中应用研究[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16(3):244-245.

[4]邰沁文,张金辉,温浩. 腹腔镜与开腹行左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26(1):26-30.

[5]沈丛欢,夏强,徐宁,罗毅,邢天宇,韩龙志,王鑫,李齐根,张明,陈小松,张建军. 活体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分析[J]. 肝胆外科杂志,2011,18(5):340-344.

[6]黄赞松,仇仪英,周喜汉. 原发性肝癌现代医学治疗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2,30(24):4169-4172.

[7]刘秀军,郭秀春,董勤. 半肝血流阻断与全肝血流阻断下肝切除术的随机对照研究[J]. 辽宁医学杂志,2014,22(1):24-25.

[8]朱新华,仇毓东,吴亚夫,等. Belghiti悬挂法在解剖性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26(16):1680-1683.

[9]邱桂刚,王学文,卿小松,赖钊. 前入路与常规入路肝癌切除术治疗大肝癌的临床应用研究[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4,20(6):728-730.

[10]姜海涛,曹景玉,邹浩,等.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围手术期情况比较[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4,23(1):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