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档案管理的制度范文

档案管理的制度精选(九篇)

档案管理的制度

第1篇:档案管理的制度范文

企业档案资料是长期在生产经营、科技活动、党政工作等活动中,不断积累的原始记录,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应该通过科学档案管理制度和档案工作者的辛勤劳动认真保管好。因此,健立有效的档案制度,防止由于人为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在某些方面失去了应有的效力,造成了档案工作滑坡,甚至出现不应有的损失,是促进档案事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档案部门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首先,档案管理制度难以奏效的直接原因是企业领导与档案部门工作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虽然档案部门对加强制度建设,保障档案工作顺利开展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还没有真正从思想深处得以转变,并贯彻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工作环节中去。在领导方面在管理中自律意识较差,往往把规章制度只作为制约其下级而非对自身的制约。有时只看到眼前的短期利益,未把档案工作作为加强单位基础管理工作的一件大事长期落实下去。在档案人员方面,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加之制度制定时不够完善,执行难以配套、衔接,导致制度不能较好执行或执行困难。从档案部门出现的问题和发生的事件看,绝大多数并非偶然,与制度中的漏洞不无关系。同时档案管理监督作用疲软也是造成管理制度执行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使是发现问题,由于怕曝光,怕影响单位荣誉,怕影响关系,最终是不了了之。其次,企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合理是档案制度难以实施的内在因素,导致文件材料收集归档不及时。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档案管理制度,但由于与档案工作相配套的制度没有建立,致使档案工作的各项制度难以落到实处,直接影响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有的单位档案管理制度自成体系,但是在企业各部门中不能执行,形成只有档案部门执行档案制度的局面,直接影响制度效力的发挥。还有的监督考核体系不健全。相当数量的基层部门没有监督考核制度,一些单位虽已纳入经济责任制,但由于所占比例太小,有的与个人利益不挂钩,使档案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第三,企业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管理不严,是当前档案管理制度难以奏效的主要因素。各级档案部门已制定了不少管理制度,但往往把档案管理机制简单理解为多少项业务管理制度的相加和汇总,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管理制度是一种机制,因此出现了制度制定是一回事,执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又是另一回事的现象。如档案鉴定不及时现象就普遍存在,但对不及时进行鉴定造成档案保管费用的增加怎样处理就无具体限定,致使责、权、利脱节,使档案管理的最终目标无法得到较好实现。同时档案管理制度虽多,但未体现内部管理上相互制约的原则,总认为违反了制度没有造成恶劣后果,更没有构成犯罪,没有必要严厉惩戒,甚至片面地认为对违反管理制作的人和事进行惩戒,打击了工作积极性,面子上过不去,只要下不为例就行,或者给一点经济处罚了事。这种行为的结果只能使潜在的隐患越来越大。

二、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企业要根据国家档案局下发的有关规范、条例,必须制定一个周密可行的制度,对企业单位档案的目标和原则、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作出了比较全面的规定,同时对企业单位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提出基本要求。《企业档案管理规定》指出,企业档案部门是具有双重职能的机构,也是对企业档案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的机构,企业档案部门要按照这一原则和要求,督促企业单位全面落实。另一方面,全面评价企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总体有效性,对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完善和落实环节上存在的(下转第65页)(上接第62页)问题和漏洞,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要进一步加强对单位档案部门监督指导工作。二是改变重制度建设、轻落实执行的状况。从档案管理制度与单位各项制度相互衔接方面再度进行体系重构,对档案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补充,保证档案制度之间、档案管理与单位制度之间的有机连接。在落实档案管理制度的同时,加强档案监督体系,强化监督执行力度,真正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加强自身建设,搞好职工的思想教育,增强执行管理制度的自觉性。对企业单位全体职工进行档案工作重要性教育,增强档案意识。在加强教育的同时,档案人员要与有关人员多交流,掌握工作动态,使之牢固树立“重档建档”意识,自觉纠正工作中的偏差,克服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不良陋习。另外,要努力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的素质。把好用人关,把德才兼备的人放到档案岗位上,保持档案人员的稳定;加强新业务、新规范、新技能的学习,促进业务知识、业务修养、业务技能的提高,确保业务操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基层档案管理制度的贯彻和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第2篇:档案管理的制度范文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如今,人才的合理应用与科学调配已经成为社会资源利用关注的焦点。对此,站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视角之上,探究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优化创新,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科学发展,对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保证社会资源科学利用意义重大。目前,为实现企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国际竞争力的日渐提升,应注重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制度的合理建设,以此来保证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模式发展科学,能及时精准的为需求事业单位推荐高素质、高能力、高涵养的优秀人才。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人力资源是社会资源中重要的劳动资源,其的组成不仅仅是具有劳动能力的社会个体如此简单,在人力资源囊括的社会个体中,存在着形形的劳动型人才,可于各个岗位发挥其重要作用。因此,优化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制度,保证人才能力可及时被事业单位发觉至关重要。然而,真正探究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的必然性,具体来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其一,科学满足社会的基础需求,确保社会人才供给科学。在社会的基础构成中,事业单位是经济体系不可撼动的利益元素之一。只是,如果单靠事业单位本身,其能发挥的价值微乎其微,对此,若想保证事业单位成为经济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事业单位在人才应用方面应具备高度的认识,选择合适的专业人才成为事业单位关注的焦点。因此,为科学提供人才资料给相关事业单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拟定良好的档案管理制度,保证人力资源信息的科学共享,无论对事业单位优化发展,亦或是人才科学利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二,迎合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变革需求。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具体来说,以往的人事档案的隐秘性较强,很多社会个体的资料与能力信息并不共享,从而导致人才选拔与人才应用时无法及时考量其能力,从而错失启用其机会;此外,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有限。这种有限并不是指其管理能力的缺失,而是意在其不能及时有效的根据不同人的不同能力向不同事业单位进行推荐。由于专业性限制促使其无法判断社会个体的实际能力,因此延误了事业单位启用人才。因此,为极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源管理作用,扭转传统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改革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与时代要求,基于此,创新人事资源管理制度与模式变得十分必要。

人事档案制度与模式的发展创新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在迎合社会人才需求及人事档案管理变革需求的过程中,逐步优化与完善发展意识,并拟定科学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模式,应侧重以下几点方向的变革:

扭转传统管理思维的统一化管理模式。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并未有人事档案分级分类管理模式,所有的人事档案全都汇聚于一起管理,因此造成调阅性不强,管理难度大,管理效果差等现象。此外,由于社会个体的能力差异,身体差异,其档案管理是否存在特殊性皆不确定。但传统管理并未对此分类,从而造成档案管理事倍功半的结果。对此,扭转传统管理思维统一化管理模式,针对不同工种建立分级化管理,确保各工种按照能力等级、身体情况及年龄情况分门别类,有助于档案管理开展的科学。此外,针对社会特殊人员的档案管理相对简单,而一般人员管理则较为复杂,因此在分级管理之外,构筑分类管理模式,将特殊群体与普通群体档案管理分类处理,可提升档案管理效率,保证档案管理的科学开展。

借助互联网络,建立科学调阅新模式。人事档案管理在制度与模式变革过程中,为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推荐作用,应有效借助互联网络系统,实现人事档案信息的互联网共享。当然,为保证个人信息的隐私与机密,针对共享性网站的建设与安全防护要科学处置。但是,在此之上,针对事业单位需求信息进行方向性公开,以此来保证事业单位在发展中拥有人才选择的渠道。当然,互联网技术引入人事档案管理体系中还可对社会其他人员信息进行汇总与编排,以便不同机构在调阅人事信息中能更快速及精准。

第3篇:档案管理的制度范文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人事档案记录着员工的社会经历与发展,所以人事档案对于员工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如同我们经常携带的“身份证件”,没有身份证我们基本上不能够做事情。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始的发展,每个单位都有干部、工人等这些员工;每个单位都需要有人事管理,因为人事管理决定着单位员工的质量,而人事档案正是通过这种情况而建立起的一项管理工作。所以人事档案中包括干部档案与工人档案等,人事档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不同于学生档案,因为人事档案是必须拥有工人或干部的身份,才能建立起人事档案。这就是当前很多人都把人事档案看作员工的“身份证明”。个人在单位中取得的任何成就都是这个所谓的“身份证明”所决定的。

人事档案还有控制员工的有效手段方法,员工在人事档案的问题只好被迫妥协而效命在单位里。虽然人事档案是记录着员工的社会经历这样的过去情况,但当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档案是必须由单位来进行相应的保管,在保管之后人事档案,只能有单位负责人事管理的人员来对其进行利用与保管,但是人事档案还有个特点是对当事人与他人一切保密。

二、政府机关和企业各项人事制度改革对人事档案的作用微乎其微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很多事业单位都开始了人事制度的不断的改革,以期人事制度能够为单位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在人事制度的光芒下,人事档案管理在单位起到的作用显得微乎其微,十分的弱小。

(一)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可以“无档生存”

国有企业实施下的人事制度改革,使得企业员工不再拥有传统的“铁饭碗”,这就使得下岗的员工对企业的依赖降低不少,很多企业员工在下岗之后,不再出现坐着躺着等钱这种情况了,下岗工作人员开始了寻找各自的谋生之路,下岗的工作人员有无人事档案对他们来讲已不存在有实质性的影响了。这就是当前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下的下岗的工作人员的“无档生存”现象,在下岗工作人员的眼中,人事档案已经形同虚设了,没有一点作用。

(二)非国有企业员工可以“无档择业”

非国有企业是一个非常有积极性的企业,为我国解决了很大就业问题,而且非国有企业有一套适合自身的、全新的用人机制,他们并不在乎员工人事档案中的身份,只在乎员工是否拥有出色的能力,并且为非国有企业效命的态度。所以我们能够看出,在非国有企业中,个人档案同样的显得微乎其微,企业与员工的接触只是合同、协议等,无需人事档案之类的记录个人历史情况等文件。员工在签下与非国有企业的合同后,即可寻找适合自身的工作岗位,所以我们在非国有企业中很少看见员工与企业之间利用到人事档案这一情况。

(三)人事档案自身存在一定的不足

当前很多个人为了能够给企业单位留下很好的印象,他们不惜代价、违背社会道德的在人事档案上进行弄虚作假,现今出现这一现象的数量不在少数,因为每个人可能为了心理上的寻求公平,出现了“别人弄假,我也弄假”这样的心理。他们会在人事档案中更换出生年龄、假文凭、假的材料等等数不胜数,使得人事档案由于这些现象的存在而显得毫无意义,更多的假材料使得人事档案失去了参考性,企业无法通过人事档案对个人有一定的了解,也就无法评价个人的能力情况,以及能否为企业单位作出贡献的能力。所以,人事档案在当前很多企业中的作用降低与其自身存在不足有一定的关系。国家需要不断完善公共的管理制度,加强户籍管理的严谨性,防止出现个人为了自身利益而在档案上做出假的相关材料。

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滞后,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的各类问题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较企业相比相对的落后,虽然仍有一些事业单位在人事制度改革中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还有很多事业单位仍在秉承着以计划经济体制下实施人事管理模式,没有一定的改进。长期下去,人事档案管理更加的适应不了当展的脚步,并且在实际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与矛盾。

事业单位当前拥有很多高素质的人才,并且他们处于事业单位中关键的技术岗位中。由于这些人有着学习的需求、较高的专业能力等原因,所以表现出了流动性大的特点。对于这些人才需要进行合理的调配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价值,这同样有利于我国在人力资源上的合理分配与利用。但是,当前很多事业单位仍旧采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方法,致使出现了很多事业单位为了能够留住这些人才,做出一些过分的举措,“卡档案”“扣押档案”等方式限制人才的流动,使其不会流失到其他事业单位中。现在,常常出现很多人才由于原先单位保留人事档案,致使很多知识型员工无法前去自己喜欢的学习、工作中去,严重浪费了人才的能力,不能够将其所有的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措施

人事档案管理如今出现的这么多问题,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许多专家学者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非常不满,他们呼吁将传统的管理制度进行一定的改革,为知识型人才员工提供好的平台,还有一些消极的方法要将人事档案彻底的放弃,走向终结。

(一)剥离人事档案的控制约束功能

人事制度改革重点是要推行人员聘用制。人员的聘用这一制度在推行之后,单位与个人的关系就变成了招聘与应聘的关系,而且合同要使用当前市场机制下的人才配置。这样保证了员工能够在合同年限后有一定的自由性,不会出现终身只在一个单位效命这样的情况。个人在合同解除后能够办理档案转移手续。单位便不能够用任何手段和理由来扣押个人的档案,这样也就剥离了人事档案控制和约束员工离开的功能。员工不会出现受限于单位在个人档案上限制员工离开的问题。

(二)成立专门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

当前企业单位与事业单位人员流动性非常的快,人事档案也就没有必要放在所在的认识管理部门上,国家当前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中立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这个机构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和规定的条例下,还要做到既不偏向单位,也不偏向个人,保证做到一定的公正性,而且这种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必须要接受社会各界、当地国家人事、劳动部门等进行档案的监督,也还要明确规定哪些单位能够管理员工的人事档案,如何进行相应的管理;哪些单位不能够管理员工的人事档案。

第4篇:档案管理的制度范文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指:

1、辞职或被辞职的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2、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3、待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

4、自费出国留学人员的人事档案;

5、外商投资企业、乡镇企业、区街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6、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中方雇员的人事档案;

7、其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第三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二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

第四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素数的人才流动服务就(以下简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其他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严禁个人保管他人人事档案。

第五条跨地区流动的人员人事档案,可由其户籍所在地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也可由其现在工作单位所在地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

第六条尚未建立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地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仍由原人事档案管理单位管理。

第七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认真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管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人证做好与流动人员身份认定、档案工资记载、出国(出境)政审工作,经授权做好相关的职称资格考评、合同鉴证、社会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工作。

第三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转递

第八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凭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人员流动的有效文书,向流动人员原单位开具调档函,原单位接到调档函十五天内,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随档案转递通知单转交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转递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必须完整齐全,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经审核无误后,及时将档案转递通知单回执退回原单位。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发现转来的档案材料不齐全或不清楚,应要求原单位补齐或查清楚。

第九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转递,应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不得邮寄或交流动人员本人自带。对流动人员本人自带的人事档案,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不得接受。

第十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接管人员人事档案,须由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办理委托存档手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与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签定档案管理合同书,合同书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内容。

第十一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开具的转档手续,与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开具的转档手续具有相同的效力。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必须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开具的转档手续,方可接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第四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利用

第十二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加强与流动人员及其现在工作单位的联系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不断充实流动人员认识档案的内容。收集的材料必须经过认真的鉴别。需经单位盖章或本人签字的,签字盖章后方能归入档案。

第十三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按照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整理工作。在整理档案过程中,要防止丢失档案材料和擅自泄露档案内容,不得擅自涂改、抽取、销毁或伪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

第十四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查阅、借阅工作制度和注意事项。

(一)查阅流动人员档案应办理审批手续。查阅单位应申名查阅理由,管档单位根据规定和需要确定需提供的档案材料。

(二)查阅单位应派中共党员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查阅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向查阅单位介绍被查阅人的有关情况。

(三)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涉及国家秘密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要严格保管,严格查阅手续。

(四)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

(五)查阅档案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和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材料,查阅者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

第五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保管

第十五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具备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物质条件,建立坚固的防火、防潮的专用档案库房,配备铁制的档案柜;经常检查库房的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等设施和安全措施;档案库房、阅档室和档案人员办公室应三室分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档案的保管方法和保护技术,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第十六条建立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内部规章制度,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政策研究和理论研究,实行目标管理,不断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第十七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应由专人负责。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是党性强、作风正、忠于职守、具有一定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共产党员。

第六章监督与处罚

第十八条对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的,由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1、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单位或个人;

2、擅自涂改档案内容或伪造档案材料的;

3、擅自向外公布、泄露档案材料的;

第5篇:档案管理的制度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保密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体制

电力企业档案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供电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是一项事关我国根本利益的大事。伴随着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文献资料被纳入档案管理的范畴。虽然经过改制以后,电力企业对档案管理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但是与国外先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管理中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展望电力企业未来发展,必须充分重视档案管理保密制度建设,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保密制度,为提高档案管理保密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1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保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在市场经济下,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保密制度建设不仅是为了维护电力企业自身的利益,也是为了维护党和国家、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保密制度建设是维护电力企业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伴随着电力企业市场化改革,无论是发电企业还是供电企业,都成为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虽然都是国有企业或者是集体企业,彼此之间因为行政管理的影响,目前的竞争还不是很激烈,但是实际上在小范围中的竞争已经凸显,在未来电力市场会逐步的放开,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化。在这种情况下档案管理保密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其中有大量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这些都属于商业机密,一旦泄露势必会对企业的根本利益造成影响。另一方面,电力企业档案保密管理也是维护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安全的重要措施,电力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一国经济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供电安全、电力资源的充足性,将会直接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如果按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属于国家保密内容的,一旦泄露被敌对国家、不法人员知晓,将会直接影响到供电安全,进而威胁到经济和社会安全,从这一角度来讲,电力企业也应该加强档案管理保密制度建设。

2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保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档案保密等级划分不科学

电力企业档案保密等级划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和《电力工业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确定的,一般分为绝密、机密和秘密三个等级,这样划分应该说遵从了档案保密管理的传统,却不适应当前电力企业的发展需要。比如说根据当前的划分,绝密档案是指泄露会让国家和企业安全、利益遭受特别严重损害,如何区分“特别严重”与“严重”,这个目前来说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在档案保密工作当中,是由电力企业自己决定的,实际上掌握在档案管理人员手中,这就可能产生一种情况,那就是应该列为绝密的档案,却按照了机密和秘密的管理标准,导致绝密档案被泄露的几率增大,应该被列为机密档案,却被按照秘密档案管理也是如此。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原来行政管理思想的长期存在,让企业的档案管理与行政档案管理保持一致,导致档案保密工作不符合当前的电力企业发展要求。

2.2对档案库房管理保密工作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库房是档案保密工作很容易被忽视的一个地方,作为存储档案的地方,库房管理保密工作实际上非常重要。但是,从目前各个电力公司制定的档案管理保密制度来看,对库房管理保密工作规定得比较笼统,一些电力工作只是在制度当中简单地规定库房管理规定和方法,对库房建设标准、库房位置等都没有做出规定。有的电力公司的档案库房习惯性地设置在一层,阴雨天气很容易受潮发霉,并且在库房中又缺乏相应的除湿、防潮、保温设施,经常出现档案的遗失和损坏。还有的库房门窗没有进行加固防盗,一些档案面临着被盗窃的威胁。同时,一些电力公司没有将库房与办公室分开,甚至将档案库房与图书室一起管理,这些都会影响到档案管理保密工作水平。

2.3对档案管理人员保密素质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要想做好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保密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素质有比较高的要求。而现在多数电力企业在制定档案管理保密制度的时候忽略了这一点,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素质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一些不是档案管理专业或没有档案管理经验,没有接受系统档案管理经验的人走上了档案管理岗位,很多人对档案管理保密工作缺乏最基本的认识,也不了解企业制定的档案管理制度、保密工作规定,在电力档案管理当中忽视了保密工作,导致一些档案被泄露,对企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尤其是电力企业供电管理、供电线路建设、供电规划等方面的档案,一旦泄露对当地的社会生产生活可能会造成不利影响。从这一角度来讲,有必要在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保密制度建设当中,增加档案管理人员保密工作素质的相关规定。

2.4档案密级调整工作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电力企业在档案管理当中,档案的密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创新,一些档案的价值会逐渐降低,如果不及时降低密级,仍然按照原来的密级管理,虽然能够保证保密工作水平,但是却会浪费大量的资源,对企业来说是得不偿失的。而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多数电力企业在档案管理保密制度当中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没有说明哪些档案经过多长时间,经过多少程序和何人批准,才能降低密级,调整存储方式、保密方式等,这一点在今后的工作当中也应该及时完善。

3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保密工作制度完善建议

针对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保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3.1优化档案保密等级划分

在档案保密等级划分上,可以分为三个等级,绝密、机密和秘密,国家档案严格按照国家档案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企业档案分为机密和秘密两个级别。另外,在划分的过程中,必须在档案管理保密制度中,明确不同等级档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保存和管理的方式,与之相对应的保密管理措施,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电力企业的发展需要。之所以采取这样的等级划分方式,主要是因为电力企业已经改制成为现代企业,在档案管理当中必须采取现代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同时,电力企业承担着一定的行政功能,作为公共事业的一部分,电力事业也事关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也应该按照行政档案管理的模式,对部分档案进行行政化管理。因此,有必要将事关国家和公共利益的档案与事关电力企业自身发展的档案严格分开。

3.2增加档案库房保密规定

档案库必须与办公区域、资料管理区域等严格分开,档案库必须安装防盗门防盗窗和防盗锁,除档案管理人员之外,禁止其他人直接进入档案库查阅资料。档案库内的档案按照密级分开存储管理,对档案管理人员按照管理权限安排新工作内容,负责不同级别档案管理的人员,对各自责任范围内的保密工作负责。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巡视防盗门防盗窗防盗锁的完整情况,一旦发现防盗设施遭到破坏,应该及时检查库内档案的完整情况,确定哪一等级哪些档案属破坏或失窃,将情况如实反馈到公司的保密管理部门、保卫部门,调取监控、查找线索,为公安机关破案提供准确的依据,从而为档案保密及安全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3明确档案管理人员保密素质标准

电力企业档案管理是一项非常严肃严谨的工作,电力企业要提高档案管理重视程度,在今后的档案管理保密制度建设中,明确规定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素质,使档案室工作人员能够达到保密工作要求。一方面,在档案管理岗位设定上,要明确规定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由档案管理专业或经过系统的档案管理培训的人担任,其他不具备这一条件的人不能担任档案管理工作,尤其是档案部门的负责人,必须是档案管理专业并经过专业的档案管理保密培训的人才能担任,这样就从管理者的角度为做好档案管理保密奠定基础;另外,应该明确规定档案管理保密工作人员的培训方法,明确规定企业应该每年根据集团公司的要求,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参加1~2次保密工作培训,或者通过社会机构,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保密工作培训机会,使其能够绷紧保密之弦、提高保密工作能力。

3.4完善档案密级调整工作方面的规定

电力企业在今后的档案管理保密制度建设中,要对档案保密等级调整进行完善,明确档案保密调整的三个情况,也就是保密范围变化、密级文件作用变化、保密时限变化等,并对这三种情况进行说明。保密范围的变化主要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电力系统行业指导思想等变化,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保密范围发生变化,电力企业在档案管理保密工作中也要进行调整。保密文件作用变化是指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密级文件已经失去了指导作用或失去了重大影响,密级自然消除。保密时限变化是指保密时限到期以后,需要对密级进行重新调整。档案密级调整应该由档案管理负责人提出意见,由企业负责人批准后执行。

总之,新时期电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对档案管理保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企业必须重视和加强档案管理保密制度建设,通过制度的完善为保密工作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黄辽兰 单位:国网河南电力公司周口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激.档案的保密工作要处理好五方面的关系[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0).

第6篇:档案管理的制度范文

[摘 要] 档案超前管理是一种前端控制手段,主张在档案形成之前,从源头上进行文件资料的质量控制,以提高档案文件的参考价值,避免珍贵文件资料的流失。对于油田企业来说,档案资料不仅包括对企业日常工作的记录,而且含有许多技术资料和商业文件,因此必须确保文件资料的安全和完整。通过引入档案超前管理制度,对油田企业内部资料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从而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信息支持。

[关键词] 油田企业;科技档案;超前管理;制度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7. 059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7- 0127- 02

0 引 言

对于多数技术密集型企业来说,谁掌握了行业前沿技术,谁就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进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加强了对行业前端技术的研发,并通过建立企业科技档案超前管理制度,来促进科技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为先进技术的研发提供必要的经验参考和数据支持。文章首先概述了超前管理的基本内容,随后提出了企业科技档案超前管理制度的建设措施。

1 企业科技档案超前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科技文件是科技档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在经过资料收集、系统整理和归档保存等一系列工作后,将企业日常工作中所生产的科技文件整理成科技档案,并进行规范化的保存。因此,为了保证企业科技档案的完整性,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熟知科技文件的具体运作流程和运动规律,进而将档案管理工作适当向前延伸,在科技文件转化成科技档案之前,就对其进行监督和保护。通过开展这种超前管理,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科技文件的完整性和丰富度。

需要注意的是,科技文件在转化为科技档案后,并不意味着管理工作的结束。事实上,即便是完成科技档案的超前管理工作,企业档案人员仍然需要做好后续的检查、监督、查阅、指导等工作,确保科技档案发挥真正的保存和利用价值。从本质上来说,企业科技档案应当为企业技术研发和科技进步提供一定的支持作用,而档案人员的管理手段、管理意识、企业的管理制度,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科技档案的价值含量。从这一点来说,引入科技档案超前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 企业科技档案超前管理制度的建设方法

如上文所述,企业科技档案的超前管理,需要从企业日常工作出发,重视科技文件的保护和监督。因此,在超前管理制度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将工作重点放于档案科技文件本身,而且要重视超前管理于都与企业档案管理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具体的建设方法如下。

2.1 明确档案管理责任

同一企业的不同部门,所负责的工作任务各不相同,在科技档案超前管理制度建设中所承担的责任也有所差异。以油田企业为例,企业管理人员应当结合油田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档案管理工作网络,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在这种管理制度下,档案管理人员能够明确自身工作责任,从而确保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完成。企业管理人员还可以将档案管理工作的完成情况与个人薪资水平直接挂钩,以此来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 加强部门之间合作

油田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及科技的研发,离不开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在以往的企业管理中,由于各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信息技术交流存在诸多障碍,因此制约了企业科技的发展和科技档案的管理。在引入超前管理制度后,能够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确保文件Y料能够高效流转,从而加快了企业科技的研发速率,为科技档案管理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谁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资源,谁就能掌握市场主动权,从而为提升档案管理效率提供基本的保障。

2.3 制度内容的相互呼应

这是制度衔接的关键问题,制度在内容方面的连贯性是否良好,直接决定了其实施的效果。对于油田企业来说,档案超前管理制度中的文件归档制度与通常所说的档案管理制度中的收集环节是连接两个阶段工作的接口,处理好这一环节的交接工作,是文件从各部门移交至档案部门的关键一环,也是决定科技档案超前管理制度实用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2.4 资源共享

实现企业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可以充分发挥各部门自身优势,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文件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以油田企业为例,生产部门应当将生产记录、生产效率等信息与科技研发部门共享,以便于科研部门以此为依据,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改进。各个部门只有强化信息和资源共享,才能提升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一方面帮助油田企业节省了一部分成本费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科技研发速度,加快油田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3 结 语

档案超前管理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档案管理手段,在提高档案管理质量、保证档案管理安全等方面发挥出了独特优势。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企业存在档案管理程序不健全、缺乏监督审查机制等问题,影响了档案超前管理的工作质量。因此,企业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档案超前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则要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从而为企业科技档案管理质量的提升提供人才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第7篇:档案管理的制度范文

随着中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在改革背景下,如何加强人事档案管理,是现在高校人事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人事制度改革背景出发,进一步分析和探讨高校人事档案面临的新挑战,并为工作创新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人事制度 改革背景 档案管理

一、人事制度改革背景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面临新问题

1.“人档”分离现象比较严重。

21世纪是人才竞争是激烈的年代,高校的人才也出现较大的变动。以往的人与档案相互对应的规定已经被打破,许多高校出现了“人档分离”的现象。一方面,是高校在引进人才的时候,急于求成,为争取高素质人才制定一些“不调入个人档案”的特殊政策,造成了在高校出现“有人无档案”的现象。另一方面,激烈的人才竞争也导致了高校人才流出现象比较严重,出现一些教师离职了,但是档案仍然挂在学校,出现“有档案无人”的问题。这些现象长期下去会影响高校人事档案的正常管理。

2.档案资料不完整。

在现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还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教师的档案资料不完整。高校在引进人才的时候,忽视了档案的检查,直接接收后归档,出现一些人才档案材料漏缺,例如职称资料等。也有部分教师后面进修了硕士、博士等学历,毕业后未将最高学历或学位的档案交到人事部进行合档。档案资料的不完整,将对高校档案管理带来较大的困扰,也给教师带来新的问题。

3.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不规范。

人事档案的管理,具有严格的规定,尤其是在档案调入或者调出等环节,需要严格把控。但是存在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经验,不够重视档案管理的规范性。例如调档函不规范、随意接受各种快递档案等。在调出档案方面,未按照机要方式或者邮政方式进行寄出。制度不完善以及移送不到位等,都容易引起材料的收集不完整。

4.档案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各行各业都开始实行信息化办公。高校在信息化社会,借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管理,但是在人事管理方面暂未实现。例如很多教师查询自身档案的时候,需要亲自跑到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查阅,效率非常慢。新教师在调档期间,需要时刻打电话跟踪档案的进程。

二、人事制度改革背景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思考

1.进一步完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要规范高校的档案管理,提升工作效率,作为高校首先要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档案调入与调出的流程,做好档案查询的登记工作。完善档案室办事的日常规定,改进档案室工作人员值班制度。

2.整理人事档案,完善收集分类。

作为高校人事处,要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改进工作方法,完善收集分类。人事档案资料,是记录员工的学习与工作经历的重要证明,学校要本着以人为本理念,对员工的人事进行负责任,认真审查员工的档案资料,对于漏缺的资料要督促员工及时完善。对高校人事档案,实行动态化管理,教师在工作期间的职称、学历、学位等发生变化,档案也有进行相应的收集归档。例如某教师评上了高级经济师职称,档案室工作人员应该主动联系教师,提醒其将相应资料归档。

3.转变工作理念,增强服务意识。

在过去的理念中,高校人事部在教师心中是一个“管理部门”,人事部的工作人员就是大家的“领导”,作为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仍然按照传统理念,整天摆着“冷酷”表情面对员工。这种工作理念已经不能适应人事制度的改革。作为人事档案部门要转变理念,实现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转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对于教师关于档案咨询问题,要耐心解答。同时在学校网上开通人事档案管理意见咨询,欢迎教职员工积极提意见。人事档案部门,始终要坚持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以强烈的责任感与职业道德强化自身的工作。

4.明确分工,强化岗位意识。

在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下,高校人事部门要强化岗位意识,做好工作分工,提升工作效率。例如,在档案管理方面,尽量避免同一个人负责所有档案。可以将本校的档案工作分成四块:首先,是档案的调出、调入工作,工作人员要开好调档函,对于新进的档案做好登记的工作。其次,档案的整理、合档工作,对于高校教职工的档案出现新材料,要做好归档和登记。最后,档案的咨询与查询工作等。

5.实现信息化管理。

第8篇:档案管理的制度范文

一、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企业的档案管理相对于一些职能部门较为落后,仔细分析,大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信息化步伐的推进与国外企业等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要对我国目前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管理现状进行一个较为全面地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够对症下药,最终解决。

(一)建设步伐问题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爆炸、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但是与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相比,档案信息化的进程却相对比较缓慢。企业的领导人对于经济效益最为看重,在其思想上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还不够重视,因此依然沿用过去的传统管理模式,致使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

(二)管理水平问题

仔细分析我国目前企业的档案管理,依旧以传统的文档管理为主,即便是使用了计算机,也只不过是将文档在微机中进行简单地存储,并没有进行存录前的选择,杀毒防护措施也不到位。这些问题都使得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比较低下,阻碍了档案信息化的进程。

(三)人员素质问题

现代社会企业的档案管理处在传统管理模式朝着信息化发展的过程,在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既有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又精通电脑操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但是纵观企业的现状会发现,在企业内部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相对较低,由于企业对这项工作不够重视,因此这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以中老年为主,对于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掌握较为困难,学习掌握新知识的本领较弱。

二、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档案信息化是时代的需要,因此作为企业的工作人员,无论是高层管理者还是普通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改变过去的旧思想,树立新观念,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进程。

(一)转变观念,加快建设步伐

要想加快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步伐,首先企业的领导应该转变思想,在企业内部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档案管理体制,加大投入,例如软硬件设施的保证、人才的引进、系统的各种维护等等。在资金上要严格保证,使得各项资金能够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下一步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才有可能加快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步伐。

(二)落实措施,提高管理水平

要想实现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就要对企业的档案管理进行全方位地指导,落实各项管理措施,使得档案在信息转换、存储的过程中都能够保持原有档案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做好过渡期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制定的相关措施,责任到人,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三)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针对目前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现状,要加强对其的专业培训,不断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使之能够适应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要。另外,要从人员的结构上进行一下调整,引进既有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又对计算机精通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提高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第9篇:档案管理的制度范文

档案是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历史纪录,这些档案记录了过去与现在发生的各种活动、组织机构调整等信息,成为了为未来各项事业发展作出规划或进行各项决策的依据,或成为维护团体或个人合法权益的凭证,所以,档案是一笔宝贵财富。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体系,使各类档案都得到有效保管和利用意义非常重大。但是,在目前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当中,还存在许多不利于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的问题,例如: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仅以档案管理业务的需要为导向,而很少兼顾到与管理制度相关的各方利益主体的需要,档案管理理论仍停留在“单位本位”上,而没有顾及档案管理的目的与目标,没有树立起为社会服务的档案管理理念;许多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都没有听取与档案管理制度相关的利益主体的意见与建议。在这种档案管理理念下制定出的管理制度自然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制定的管理制度也由于缺乏外部约束力而使其执行力大打折扣,弱化了档案制度管理的效力。

二、加强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构建档案管理制度体系没有现成模式用来“克隆”,档案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出认真规划。在“向管理要效益”社会发展背景下,档案管理效果的评价标准,已不再以上级部门或上级领导的标准作为依据,而取决于建立的档案管理制度能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度能否得到贯彻落实。当代的管理潮流是“创新”,档案管理的“创新”首先体现在制度体系建设中的创新。如何实现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创新”呢?笔者认为应做好如下几点:

第一,从开发“管理层”入手。档案产生于各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档案的作用是记载历史事件,为维护相关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提供凭证,所以,档案也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无形资产。当前,部分档案管理单位仍缺乏对档案管理在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中重要性的认识,缺乏对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切实举措,这与整个社会发展趋势及行政体制改革形势不相适应。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源,主要是档案管理部门管理层缺乏重视,所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首先应提高档案管理层的现代管理意识,树立档案管理是服务社会、提高社会效益的理念。

第二,从管理“规范化”切入。“10号令”的出台,为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就是要依据这一法令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档案管理规范。法令强调了档案资料收集的重要性,将档案收集视为档案管理实现规范化的关键环节,没有完善的档案收集管理,档案管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对档案收集管理应在档案管理制度体系中作出明确规范,使档案收集管理目标落实到管理部门和具体负责人。

第三,从优化“档案员”队伍抓起。档案管理制度体系要想得到切实落实,档案管理人员作为执行者具有关键性作用,档案管理人员应在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鉴定、档案保管、档案编研和档案利用等环节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同时,要精通档案专业知识,提高档案管理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要做到这一点,档案管理人员应通过学习掌握新知识、技术、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档案收集管理中,对各类档案资料做到认真查验和及时收集,对发现的档案信息源认真追查,并对收集的档案资料按所属类别进行归类整理。在档案保存管理中,保证档案资源的安全、完整、并为档案使用者提供查阅方便,使档案资源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做到以上几点,才是符合现代档案管理要求的档案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