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学原理的重点笔记范文

教育学原理的重点笔记精选(九篇)

教育学原理的重点笔记

第1篇:教育学原理的重点笔记范文

关键词 记笔记 大学英语课堂 课堂笔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 Search on Note-taking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

ZHANG Wenb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54)

Abstract Due to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taking notes in English class, the author, through questionnaire, found that the real reasons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who didn't take notes in English class were as follows: they didn't know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ies about English learning, they didn't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aking notes in English class, and they had learning fickleness resulted by the current English testing form.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taking notes in English class is vital to English learning and introduces some good ways to take notes in class.

Key words taking notes; college English; class notes

0 引言

目前,大学生对英语课堂是否要做笔记,以及做与不做笔记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存在不同的看法。为了探析其究竟,笔者随机抽取了100名长安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在校生,并对其英语课堂做笔记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58%的同学无英语课堂记笔记的习惯;57%的同学认为英语课堂记笔记对于英语学习无积极作用。

记笔记难道真的像广大大学生所认为的,对英语学习毫无帮助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现如今的大学生有如此的学习习惯?

记笔记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对其的研究不胜枚举。本文笔者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然后又进一步分析了形成该现状的原因。最后为广大大学生如何做好笔记提了几点建议。

1 现状调查分析

1.1 调查过程

笔者首先通过随机采访的形式,对5名长安大学不同专业的在校本科生进行了一对一访问,了解其英语课堂做笔记的情况,以及其对英语课堂做笔记的态度。

根据采访结果,经过多次修改,笔者最终制定了问卷调查(见附录1),对长安大学非英语专业在校本科生英语课堂做笔记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问卷调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被调查者基本信息以及其英语课堂是否做笔记和其对做笔记是否有助于学习的态度的总体了解;第二部分是对被调查者形成以上态度的原因和学习习惯的调查分析;第三部分进一步调查英语学习参考书以及互联网在被调查者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本调查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为 100名长安大学非英语专业在校本科生。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本调查采取不记名形式,并保证每位被调查者在自愿和轻松地环境中完成该问卷调查。100份调查问卷陆续在3天中全部完成。

1.2 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第一部分显示,只有42%的在校本科生有英语课堂记笔记的习惯,而58%的同学无英语课堂记笔记的习惯;只有43%的同学认为英语课堂记笔记对于英语学习有帮助,而57%的同学认为英语课堂记笔记对于英语学习无积极作用。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状呢?在笔者所做的问卷调查中,问题7:您英语课上很少或不做笔记的原因有哪些(多选题)?的调查结果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在58位没有做课堂笔记习惯的同学当中,有54位同学都选了选项C:市面上参考书目众多且系统全面,再加上网络资源丰富,无需记笔记当做复习资料;有38位同学选了选项B:英语重在听说能力,记笔记是死记硬背,不实用;有35位同学选了选项D:大学英语考试都是能力考试,笔记对于考试成绩的提高帮助不大;有21位同学选了选项E:老师讲课的速度太快,无法记笔记。

经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如今多数本科在校生英语课堂不做笔记的原因主要有:

(1)社会氛围原因:市面上英语学习的参考书目众多,再加上网络的快速发展及普及,许多学生过于依赖参考书和网络知识,将注意力转移到课下,忽视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知识,降低了课堂效率。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对英语学习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课堂学习对于英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忽视课堂学习,只能事倍功半。况且,在笔者所进行的问卷调查中,通过第11题:您课下经常翻看,系统学习您的英语参考书么?了解到,尽管大部分同学都有一本以上英语参考书,但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9%)的参考书利用率很高(80%以上),有63%的同学的英语参考书的利用率都低于20%。由此可见,参考书很大程度上带给学习者的是懒惰,延迟,被动的学习。

(2)对大学英语学习的错误认识:很多同学认为到了大学阶段,重要的是英语的运用能力,即听说能力,而课堂笔记所记的内容对听说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没有必要;再加上到了大学阶段,英语考试都是能力考试,细而碎的语法点费时且无用。笔者认为,这种想法是不能被肯定的。在英语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学生值得记的不光只有语法点。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包括词汇学习,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翻译能力),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由此可知,目前我国的非英语专业本科大学英语课堂不仅包括语法点的讲解,还包括阅读技巧,翻译能力,词汇学习,以及写作技巧等等的讲解。这些技巧在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无论是老师的总结,还是自己在听课过程中即时的感想,都非常值得记下来,为以后的运用打下牢固的基础。而这些的学习,对于听说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非常积极作用。Rod Ellis(1997)曾提出,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多方面的学习输入会给学习者更深,更丰富的印象,从而有助于各方面的提高。而单从一方面或两方面进行输入学习,往往很难在一定时间内起到相应的习得效果。

(3)没有掌握正确的记笔记方法:很多不记笔记的同学都反映,自己不记笔记的原因是老师讲课速度太快,无法记笔记。但笔者认为,老师讲课速度并不是影响学生记笔记的主要原因。真正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记笔记方法。

2 对形成该现状的原因的分析

究其真正原因,笔者认为,目前广大大学生英语课堂不做笔记主要因为:

(1)不懂二语习得的理论,即怎样学好英语。根据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输入―理解消化―输出是二语习得三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环节(朱丽萍,2010)。在课堂学习中,老师所讲的知识相当于“输入”,但仅仅有知识的输入是不够的,只有学习者进行相应的“消化吸收”才能真正的“习得(Acquire)”,“内化(Innate)”所学知识。而记笔记的过程正是学习者进行“消化吸收”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家Alamargot 经过研究发现,记笔记过程包括着全面理解信息,联系新旧信息,加原创写作的过程。也就是说记笔记者要同时完成三种角色:听者,学习者,以及作者(Annie Piolat, 2005)。在此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认知努力使学习者能够充分的消化吸收老师所讲的知识,以达到“习得”和“内化”的目的。而只有“习得”和“内化”的知识才能作为“输出”的原料。

(2)不了解课堂记笔记的作用。记笔记不仅可以让学习者在课堂上更集中注意力,还可使学习者有效的积极思考,联系新旧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及记忆,并对学习者对知识的回忆,贮藏与迁移有积极作用(胡进,2001)。这些功能是自己翻看参考书或查阅网络知识所远远不能及的。

除此之外,王云秀(2006)曾对做笔记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做过专门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平时认真做笔记的学生成绩要明显高于平时不做笔记的学生。由此可知,课堂笔记对于学习成绩的提高是有很积极的作用的。

(3)如今英语考试形式导致学生只注重成绩,养成学习浮躁心理。据笔者调查,目前大多数大学英语考试,都以客观题(单选题)为主。这就使多数大学生养成了考试应付心理:对于英语的学习不用太准确,考试时能选到正确答案即可。这也是很多大学生不记笔记,喜欢阅读英语参考书的原因。在采访过程中,就有被采访者指出,记笔记时有很多英语单词不会写,越记越烦,干脆不记,只想着课后看参考书或查资料。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书写是必不可少的。长时间忽视书写只能是得不偿失。正如美国管理学家提出的“水桶原理”,决定水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书写方面的缺陷必将导致英语作为一门第二语言学习的整体效果下降。而记笔记正给了大学生一个很好的练习书写的机会。

3 怎样做好英语课堂笔记

由上可知,记课堂笔记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记好笔记呢?康乃尔提出的5R笔记法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康乃尔指出,记笔记的过程应该包括:1)记录(Record);2)简化(Reduce);3)背诵(Recite);4)反省(Reflect);5)复习(Review)(孙继民,2004)。由此笔者认为,要想提高英语课堂的笔记质量,充分发挥记笔记的作用,我国大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1)课前预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有个大概的印象。(2)课上,在理解的基础上有选择的记笔记。应以自己欠缺的知识点为主,运用速记的方法:尽可能的快速完成书写,不求工整,并简化某些字和词;在遗漏某些要点时,要保持平静心态,课后再向老师或同学求助,把遗漏的地方尽快补上。(3)课下及时整理,检查笔记。对笔记分类,系统化。(4)定期翻看笔记,并及时补充,纠错。

4 结语

由上可知,英语课堂做笔记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对于我们广大大学生来说,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做笔记习惯,善于思考,总结,提高课堂效率,全方位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对于广大英语教师来讲,也要认识到记课堂笔记对于英语学的重要性,备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课堂听讲,做笔记的需要,讲课思路清晰,速度适当放慢,内容尽量丰富,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英语课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Rod Ellis: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 Annie Piolat, Thierry Olive: Cognitive Effort during Note Taking[J].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2005(19).

[3] 胡进.关于记笔记策略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1(1).

[4] 孙继民.记笔记研究的理论模式与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2004(8).

[5] 王云秀.课堂笔记现状的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6(1).

第2篇:教育学原理的重点笔记范文

一、促进语文学习策略的原则

学生在语文学习、文章阅读时常常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教育工作者以及教师一直在探讨到底哪种策略有效。一套适用于具体文章学习方法的有效学习原则:

1、文章特定性。语文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文章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即通常所说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发现,同样一个语文策略,高年级和低年级同学,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同学,用起来效果就不一样。

2、要点生成性。有效语文学习策略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要利用语文学习策略对文章进行重新加工,产生新的理解,这就要求学生进行高度的心里加工。要想使一种语文学习策略有效,这种心里加工是必不可少的。要点生成性程度高的策略有:给别人写课文提要,向别人提问,将笔记列成提纲,图解要点之间的关系,向同学讲解课文的内容要点。

3、教师有效监控。教学生何时、何地与为何使用语文学习策略似乎非常重要,但教师却常常忽视这一点。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也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学生自己能行。

4、策略效能感。成绩和态度之间的关系很重要,学生可能知道何时与如何使用语文学习策略,但是如果他们不愿意使用这些策略,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是不会得到提高的。教师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在学生学习课文是要不断向学生提问和测查,并且根据这些评价给学生定成绩,由此促进学生使用语文学习策略,并感到使用语文学习策略,语文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二、常见的语文学习策略

掌握促进语文学习策略的原则,还要了解提供给学生适合他们语文学习的有效方法,并且采用鲜活的手段和方法进行讲解。在这里,我们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介绍几种常见的语文学习策略。

1、在文章中划线。

划线是一种最常用的学习策略。划线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和复习课文中重要的信息,监测学生学习的进度和程度。但在使用划线策略的时候,应该注意只划出确实重要的句子或词语,如果什么都划,就失去使用这个策略的价值了。研究表明,只有在文章中每段划一个句子,才会促进语文学习。因为划出无关句子会干扰学生将注意力真正集中到重要句子上,从而影响回忆的效果。另外,单独地使用划线策略,并不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因为划线并不能提供思考文章的机会。将划线与其他策略如在划线的旁边做注释结合起来使用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划线能使学生快速找到和复习课文中重要的信息。划线有一定的方法:圈出不知道的词语;标出定义;标明例子;列出观点原因或事件序号;在重要段落前加强调符号;在混乱部分加问号;画箭头表明事件或观点之间的关系;注上评论;标出总结性的陈述。可以首先解释在一个段落中什么是重要的,如主题句;其次教学生谨慎地划线,也许只划到一两个句子;最后,教学生复习和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划线部分的含义。

2、做阅读笔记。

在阅读中,用得比较普遍的学习策略是做阅读笔记。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记笔记,仿佛是为了复习,笔记仅仅成了一种用以复习的信息的外部存储。其实,笔记的意义远不止于这些。它能促进新信息的精细加工和整合。

做阅读笔记有多种类型,其效果并不一致,笔记的种类将影响整合和组织信息的方法。逐字逐句地做笔记是对文章一字一句的编码;做总结性笔记将增进对文章的再组织和整合。用自己的话做简要笔记,组织和总结文章中的要点,这可能使笔记更适合于自己。有人发现用自己的话做笔记和未来准备教别人而做笔记是很有效的,因为,它们要求对文章进行高水平的心里加工。在难度大的文章中,关键的任务又是找出思想大意时,做笔记似乎效果最佳。要求有一定心理加工的笔记比纯粹笔录阅读文章要有效得多。为了增强学生做笔记的能力,教师在讲课或阅读文章之前,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梗概”,这等于是给学生一个类目,引导他们做笔记。这种做笔记的方法,再加上复习,能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做笔记的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在笔记的每一页的左边扉页上留出1-2寸的空白。(2)做笔记时保持这扉页是空白的。(3)做完笔记后,在扉页上用词和句子简要总结笔记。这些词或句子应当是能有助于引发对笔记上所有信息的回忆,它们起到了标签的作用。除了扉页上写总结性的词和句子外,还可写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能 提醒你回忆笔记上的信息,通过这些问题,你也能检查自己对这些文章的理解。

虽然说做笔记有助于编码加工,但是只记不复习也打不到应有的效果。学生自己做笔记并且进行复习,比只做笔记不复习和借别人的笔记复习要学得好。复习笔记的益处在于它能允许对文章的进一步精细加工和整合。因此,你不仅反复地看笔记,而且还要积极地思考笔记中的观点,并且和其他所学的文章进行联系。当然,如果学生错过了一次课,也不妨借阅他人的笔记,看他人的笔记,也能从中受益。

教师可以通过下列方法促进学生做笔记和复习笔记:(1)讲慢一点。(2)重复复杂的主题词句。(3)呈现做笔记的线索.(4)在黑板上写出重要的信息。(5)给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笔记,让他们观看。(6)给学生提供结构式的辅助手段。但是,在听讲的同时做笔记,必定占用有限的学习资源,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从做笔记中受益,对能力较低的学生和处理听觉信息有困难的学生,做笔记效果较差。这样的学生也许先认真听老师讲然后看老师的讲义更好些。

第3篇:教育学原理的重点笔记范文

关键词:转变观念 研究教学模式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会学习方法 参与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075-01

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 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要实现学生“会学”而非“学会”这一目标需要家长、教师、学生“三方联动”。本文试论述初中语文如何实现学生“会学”而非“学会”这一目标,即:家长、学生、教师转变观念;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家长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教师、家长教会学生语文学习方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三方联动”需要三方主体转变观念

首先,教师精讲或不讲,即:“10+35”或“0+45”模式不是教师不作为,恰恰是教师转变自身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家长要理解、配合。

其次,教师自身也要明确“满堂灌”这种“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合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式,不是教师讲了多少学生就一定会了多少,相应成绩就会提高多少的。“教师的教,其实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是初中语文实现学生“会学”而非“学会”这一目标的基础。

最后,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探索、研究,而非单纯依赖教师的“教”。

2 教师要研究课堂教学模式

课改其核心环节就是教学理念的改变引发出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改变,课程改革就无实质性的变化。根据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教师应该积极探索适应当前教育教学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3 教师、家长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学生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初中的语文预习包括字词的梳理,文学常识的积累,还包括文章的浅层次理解。一个生字词的学习,包括它的音、义、形,还包括它的使用。如果说浅层次的掌握是这个词运用得对,那么高一点层次的就是这个词用得好。在预习的过程中思考,就能提高语文课堂上学习的效率。

除了预习,学生还要养成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包括记什么和怎么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做好了,是一种很重要的提醒,知识的强化,重点的提醒。但是记什么呢?有个原则,不知道的要标记,知道不透彻的要标记,重点的要标记,和自己理解有偏差的要标记。

三是养成阅读的习惯,读经典,多读,细读,反复读。要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养成适合自己的阅读习惯。

4 教师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家长课后有效督导

(1)教会学生使用学习工具书。

(2)教会学生划重要、难点、做批注。

(3)教会学生速度。

(4)教会学生五遍读书法。

第一遍,是指上课前对老师要讲的课文先预习一遍。

第二遍,是指上课完了后,把课文再认真的研读,并把老师讲过的书上的内容复习一遍。

第三遍,是当学完一个单元之后,从单元第一课到单元最后一课仔细的看一边遍。

第四遍,是当一本书全学完之后,结合教师的复习指导,把整本书再读一遍。

第五遍,也是最后一遍,即在考试前几天,与学习笔记和平时的单元检测相配合,把课本粗略的翻看一遍,复习平时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重点。

(5)教会学生写读书笔记和制作卡片。

写读书笔记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应是从读书(报刊)中引起的,离开了书,就成了别的文体。因此,笔记一般都要注明材料出处。

②最好一则笔记记一个问题,如内容和感想多,可写成几则,不要混在一起。这样便于整理和以后使用。

③一个故事、一句话、一个数据、一段议论,不论大小均可写成读书笔记。但决不能肢解原文、歪曲愿意,也不要把自己的感想或增添的材料与引用的原文混杂在一起。

④笔记积累多了,最好能分类整理,编出目录索引。

卡片是积累资料的一种有效手段,同学们应学会做好以下两种卡片的制作。

一是文摘卡,主要摘录名人名言、好词佳段等,或是本人需要的有关内容,不掺杂自己的意见。

二是心得卡,主要是记载读书心得,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读书笔记,它偏重主观感受,写法也极为多样,但总要从所看到的材料中引出来,所以也要注明出处。

5 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身在个人。”可见,教师、家长都是外因,如果学生不发挥其内因的作用,就无法产生量的变化和质的飞跃,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多少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同班同学学习成绩却有很大差距的原因。所以,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回应老师,善于思考,勇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在参与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养成自己的个性、学习习惯。离开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就与同一潭死水,因此,如何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教师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初中语文要实现学生“学会”向“会学”的转变必须建立家长、教师、学生“三方联动”的长效机制,教师引导、家长督导、学生自觉三要素缺一不可。只有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一定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乐学、想学、会学,语文教学才能实现其预期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第4篇:教育学原理的重点笔记范文

关键词: 后进生 学法指导 转化方法

后进生是指那些在思想品德和学习上表现比较落后的或缺点较多的学生。若不及时教育,会影响到班集体的班风、纪律和正常的教学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及时教育。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少数是由于智力和生理有缺陷外,大多数后进生的形成是与后天的环境有关的,因而是完全可以转化的。我在任班主任的这几年中,通过不断学习,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收到一定的效果。

一、了解后进生,分析后进原因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一般有:(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父母不和、环境恶劣,长期得不到温暖和爱护。(2)有的教师教学育教法不当,伤了学生的自尊,使其破罐子破摔,缺乏进取心,甘愿后退。(3)学生一般处在青春期,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极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不良伙伴的影响和侵蚀。(4)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因此,教师应全方位、多渠道地了解每位后进生,多和其交谈,倾听其心声,对其形成原因做到胸有成竹,以便研究相应的措施。

二、尊重后进生,注意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我在做后进生的工作时十分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感到老师是信任他们、爱护他们的。当然,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一味地表扬,对他们所犯的错误不加批评,而要注意批评的艺术和批评的场合点,尽量不对他们讽刺挖苦或体罚谩骂,方法不能简单粗暴,不在公众场合进行批评,一般单独指点,使他们不产生逆反心理,造成精神压力和情绪波动。

三、对后进生要有耐心和爱心

后进生的转化并非一朝一夕能实现的,因而做后进生工作要注意用耐心和爱心感化他们,不能翻旧账,用刺激性语言刺伤他们的自尊心,避免学生认为自己没出息,无可救药而自暴自弃。后进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极其敏感,很多管不了的学生就是因为没有被尊重才产生的。老师在后进生心中的印象好坏决定着他们的进步与否。因此,平时我们要关注后进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做学生的贴心人。不要指望一次谈话,一次批评,一次关心,就能奏效,后进生的转化需要耐心。

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班主任就更应该有爱生的情感,对于后进生,要多给爱的阳光雨露,滋润他们茁壮成长,使他们的身心趋于健全。班主任对后进生的爱不能只是一朝一夕,需要持之以恒。

四、发展后进生的特长,树立他们的信心

有些后进生由于长期受到歧视和压抑,往往自暴自弃,缺乏自信。教师如果发现他们的特长,并合理地把它激发出来,定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维与创造的人、有成就的人、成功者,正因为这样,每个学生都具有或可能具有一技之长。一旦发现学生的某种潜能,就要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运用肯定、鼓励及创设条件等手段强化它、发展它。比如我现在任教的班级就有很多特长生,如体育、美术、音乐等方面。他们文化成绩不好,平时学习热情不高,但是出黑板报、校运会和艺术节都是他们大显身手、发挥特长的大好机会。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别人歧视自己时,自信和勇气就会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

五、对后进生进行学法指导,帮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做好课前准备:精神上的准备十分重要。保持课内精力旺盛、头脑清醒,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另外,上课前也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激烈争论等,以免上课后还不能平静下来。

2.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要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对老师的讲解要积极思考,结论由学生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而得,会比先听现成的结论学习效果好。

3.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有的学生在听课时往往忽视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这是错误的。开头,往往寥寥数语,但却是全堂讲课的纲。只要抓住这个纲听课,下面的内容才会眉目清楚。结尾的话不多,但却是对一节课内容的提炼和复习提示。

4.做好课堂笔记,笔记记忆法是强化记忆的最佳方法之一。笔记,一份永恒的笔录,可以消除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为了充分理解和消化,必须记笔记。同时做笔记要充分调动耳、眼、手、心等器官协同工作,注意和老师的交流,目光交流、提问式交流都可以促进学习。听课总结为五到,即耳到、眼到、心到、口到和手到。

5.及时复习是高效学习的重要一环,课后回忆,即在听课基础上把所学内容回忆一遍;精读教材,对教材理解的越透,掌握得越牢,效率也就自然提高;整理笔记;看课外书,这是补充课外知识的好方法;查漏补缺,系统掌握知识结构;循环复习,将甲复习完后复习乙,在复习完乙后对甲再进行一次复习,然后前进……这种循环复习有利于记忆。

六、多方协作,共同转化后进生

弄清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助于做好转化工作,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转化后进生,班主任不能一人唱独角戏,而是要联系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共同寻找教育孩子的办法。同家长联系,要避免“告状”的现象,使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希望而鼓励支持孩子,而不是气急败坏地回家打孩子。与任课教师沟通,向他们了解后进学生的情况和课堂表现,并对症下药,寻找转化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总而言之,后进生不是不可转化的,只要自尊心不泯,上进心犹存;后进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学校、家庭和社会,更是衡量老师德育工作是否做得成功的标准。只要对他们充满信心,富有耐心,倾注全部的爱心,并施以适当的教育方法,后进生就会转化为好学生。

参考文献:

[1]袁利.浅谈素质教育下“和风细雨”式的德育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1.

[2]徐子芳.王金香;王庆平;增强教学亲和力,提高教学质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第5篇:教育学原理的重点笔记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218-01

我国从古代就非常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中所讲的“善学”、“不善学”,就是说学生有没有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方法,是否具备科学有效的自学能力。素质教育对学生学习的要求绝不只是要学到了什么,而是强调要学会怎么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会生存》一书如是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些都充分说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设法把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自己的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他们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指导学生正确掌握语文学习规律,培养他们自学能力

学习活动和其他人类活动一样,都有自己的独特规律。高中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一些语文学习的规律,他们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探究,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掌握规律并拥有一定主动权,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首先,他们应该知道内因推动规律。我们的学生要明确学习的动机和目的,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地发奋学习,掌握语文学科知识,养成良好的语文自学能力。他们要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克服各种困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促进。内因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内驱力,科学的内因一定能够促进一个人潜能的发挥,成就事业。恩克斯,中学没有毕业就弃学从商,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坚持自学,发奋努力,最终成为伟大的革命导师。只上过三个月小学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同样是自学成才,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我国著名科学家华罗庚,也就是初中毕业,却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24岁的时候就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只要坚持就有收获。

其次,学生要明白理解规律。理解规律就是要把学习和思考有机结合,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就好像是在收获,而思考就如同是加工和消化,二者必须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但是,学生在学习中常犯的错误就是学而不思,学而不问,只会死记硬背,不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并消化后再收获,如此掌握知识一定不会牢固。因此,我们对学生不应该只是传道、授业和解惑,更应该指导他们掌握理解规律,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多学、多问、多思,阅读文章时必须字斟句酌,做到字斟其义句酌其旨,有效培养各自的阅读能力。

另外,学生还要掌握温习规律。温习规律就是要理解“学习”的涵义,把“学”与“习”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多学多练,既学也练。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后,还要经常对所学知识进行温习、回味、练习和实践,这样才能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比如阅读教学,我们就要指导学生利用多种形式阅读所学课文,从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生字新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各个方面全面理解和掌握教材,及时完成文后的阅读练习,并能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指导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

贮备知识的一种有效形式就是做笔记。单凭大脑储存来积累知识是不够的,学生还要经常做笔记来辅助记忆。做笔记是一个有效的好习惯,马克思在完成《资本论》前,就做了一百多本笔记和手稿;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读书笔记多达六十多万字。因此,我们一定要指导学生学会做笔记,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

一要指导学生做听课笔记。听课笔记可以先从记录教师的板书提纲开始,等到学生基本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好的听课笔记,记录了教师授课的思路、观点和典型材料,也记录了本课时重要的知识点,包括相关的字、词、句等。当然,一定要防止学生只速记教师讲的内容,而忽视思考问题的现象,绝对不可以为了完成听课笔记而单纯的记录。盲目速记的结果,只能是“十指酸痛,大脑空空”,学生必定不会有太多的收获。

二要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阅读笔记要有效分析并整合所学内容,它应该是一种有创造性的活动。读书笔记的形式很多,一可以在书上划符号、写批注,对文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地方等标记不同的符号,或是在文章的旁边空白处写小批,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提出自己的疑点,方便以后查阅资料或是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解决问题。二可以摘录。就是把文中的重要事件事迹、确切的数字、精辟的论证等抄录下来,从而积累材料。要注意在摘录时不可以省略原文句子而用其他句子代替原文,还要注明材料的来源,以便后来运用材料时,能够核准原材料,避免出错,贻笑大方。三可以写读书提纲。就是按照文章的内容或章节,用自己的话将其基本内容和一些实质性东西扼要记录下来。而读后感则是读书笔记的提升版,我们可以适时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并和他们进行必要的交流切磋,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指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终身学习能力

不可否认,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学习懒惰依赖性大,不会科学安排时间,学习无计划,上课不专心,作业不独立。这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科学用眼、用脑、用手,把学习思考、体育锻炼以及课外活动有机结合,绝不允许学习上打“突击战、疲劳战、、题海战、消耗战”,学生的身心健康才是教育的主旨。我们要以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利用多种形式进行阅读训练,有效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形成学习策略,促进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旦养成,他们的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入手,切实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让他们成为能够独立行走的人。

参考文献:

第6篇:教育学原理的重点笔记范文

关键词:数学焦虑、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策略、模式

一、数学焦虑与数学教学的背景

在中国的中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对数学的焦虑,即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教师对数学教学现状的无奈,让数学教学出现一种畸形发展的状况。数学家张奠宙说: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更缺乏对科学、对自然、对人类社会的探索精神和好奇感”。

对于普通的中学生,在这当前的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则更是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曾对学校作过跟踪调查,从初一到初三,数学的学困生明显呈上升趋势,以50人的一个教学班为例,初一数学成绩不及格者,一般在5―10人左右,即不及格率为10%―20%;初二数学成绩不及格在8―15人左右,不及格率为16%―30%;初三上学期成绩不及格在20―25人左右,不及格为40%―50%,其差生有5人(低于40分)占10%;而初三下学期之后适应性考试及模拟考试,成绩有回升现象,不及格率为30%―40%。这一现象明显揭示了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差化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笔者认为:①当前的数学内容抽象性太强,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②应试教育对学生提出了片面的而又过高的要求,使学生缺乏成功的体验。③当前的数学教学模式的落后也是学困生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因此,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问题是数学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是值得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去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素质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就已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一概念。到九十年代,“素质教育”的呼声就愈来愈高。对于何谓“素质”,不同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中一种代表性观点认为,素质包括三个方面: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燕国材教授在论述素质教育的目的与任务时指出,素质教育有一个目的三大任务。一个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三大任务:第一大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双基”,第二大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第三大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素质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转折点就是新《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和新教材的出版。虽然在修订后的教学大纲中也反复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但在教学实践缺乏可操作的材料,难于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而新《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从理念到教学实践都提出了更为明确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数学素质教育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三、数学课堂中素质教育的策略

(一).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必定抑制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更谈不上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所以要引导学生提高兴趣,并通过努力去争取成功。

1.创设情趣,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内容的枯燥无趣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使课堂富有情趣,可结合数学内容,适当引入一些相关史实、数学故事、生活中的数学案例等。

2.引导探索,加强学生的参与性。

数学知识原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实践,但数学知识从生活实践中脱离出来,往往就只成为训练思维的手段。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可以使学生学的非常轻松,减轻负担,跳出题海,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阅读习惯

阅读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功,根据调查表明,一些卓有成就的科学家的知识有75%―80%是他们离校后通过自学和科研来获得。根据心理规律,中学生已经具备阅读能力。但由于小学直观模仿习惯的干扰,使众多学生误把数学课本当作习题集,所以从初一开始就应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树立数学课本同样需要阅读的观点,并教会他们阅读方法,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并及时检查预习情况,防止学生阅读不认真、走过场的现象发生。

2.笔记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中学生必须重视培养做读书笔记和课堂笔记的习惯,把课本中最精华的东西和听课中自己的体会记录下来。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动,随意性强,做笔记可使学生约束精力分散,教师还可以通过检查笔记,组织笔记展示等活动促进学生对笔记的重视和质量保证.

3.质疑习惯

不肯或不会提问题的学生是学不好数学的。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探究、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教师要从思想上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新的理念,倡导学生“敢想、敢问”。对提出有深度问题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奖励,努力创造培养学生质疑习惯,发展更高层次思维和个性化思维的最佳氛围。

4.交流讨论习惯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过程,而交流讨论,就是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往往能自己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从而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要让学生养成交流讨论的习惯,教师在课堂上对于例题、习题,不要急于讲解,要让学生先分组进行讨论、领悟其中的研究对象、思维方向,然后通过教师的适时点拨,让学生自己理清思路,然后用严密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养成讨论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数学思维品质素质是“数学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它的表现形式是: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养成交流讨论的习惯,有助于培养互相协作的精神,是数学观念更新与时展所赋予数学素质教育的新使命。

四、数学素质教育模式的探讨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和课程改革日渐深入的大背景下,课堂如何更好地成为学生的“用武之地”,课堂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变以“传授知识”为主为以“培养能力”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始终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 张维忠《国外问题解决数学课程述评》

第7篇:教育学原理的重点笔记范文

【摘 要】草笔记也可以称为“源笔记”,是学生在课堂上原始的记录。学生用草笔记记录课堂信息,这些信息包括重点知识、学习思维、引发思考以及解题思路等。草笔记法通过简单纸笔记录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学生从注重结论记录到关注思维过程的一种听课模式。草笔记法促使学生从被动的听到认真参与课堂,课堂上学生要调动多种感官记忆,提高记忆效果。笔者从课堂实践总结常见的问题。根据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提炼出“草笔记教学法”理论意义;同时根据实践提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建议。

【关键词】草笔记;教学方法;高中课堂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立项课题 《高中理化课堂用“草笔记”教学的实验研究》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2013]-JKGHD-0566

近些年在新课程改革思想指导下,高中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很多改进方式,然而在现行的体制下,仍然是以教师的讲解,学生听讲为主要的教学模式。虽然现在各地都在研究高效课堂,也提出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可是没有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把教师的讲解完全放弃。教师讲解学生聆听记录的教学一直是不可减少的教学环节,即使我们使用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和合作学习等都离不开听说的交流。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加有效的参与课堂?

1. 问题的提出 2011年笔者受学校领导的委派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申报河南省基础教研室的课题“高中理科'自主建构、深化剖析'教学模式的实验探究”,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2012年顺利结题并且获得优秀成果二等奖。此次的课题研究是结束了,但是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而增多了。笔者通过课堂观察、与学生座谈、查阅文献等方式又发现许多课堂教学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制约教学效果的关键。笔者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认为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高效课堂就很难实现。我们的课题研究是提高学生记忆效果的,即使在哪方面得到提升,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设计的教学活动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学生时间观念太弱。 学生在进入课堂后总是要用一段时间进行适应。笔者在多个班级观察发现,这些是与学生的习惯和课堂管理有关。我们尝试过多种方法,例如通过提前进入课堂的方式、反复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准备好,但是仍然得不到解决,大多数学生只有听到上课铃声后才慢慢的走进教室,然后翻东找西的准备教具。我们为了改变他们的习惯,曾经通过处罚迟到学生,但是这种方法只是疏远师生关。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一般会耗费一到两分钟的时间,长期以往就导致大量时间的浪费。

(2)学生精力不够集中。根据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表明高中阶段的学生能够连续集中精力可达到20分钟以上,但是笔者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却不能做到。笔者原来一直认为是课堂不够精彩不足以吸引他们,后来笔者发现即使把课堂设计的很精彩还是有很多学生分神。甚至来讲,如果课堂设计太多精彩的活动,大多数学生只对活动有深刻印象,对于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不牢固。有时间同样一句话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多次重复,期望学生能记住,可是提问、检查等反馈方式发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课堂提问效率低。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指定的学生回答,没有回答任务的学生中有70以上的是在观望,认为这段时间就是为了提问这个学生,进而把时间浪费掉。笔者也对这方面经过多次提醒,但是效果并不好。如果提出的问题有群体近行口头回答,导致后排的学生听不到教师的讲解;同时回答的就是活跃的几个学生,大多数学生随声符合,这样的课堂表面上课热闹,但是没有效果。这种假积极的场面对教师也是一个误导,导致教师认为教学效果很好。

(4)学生学习习惯得不到矫正。学生在初中、小学时依靠机械记忆可以得到较好的成绩,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认同这种方法,在高中课堂迁移此法的时候,会导致成绩的不理想。这时学生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一般情况下,他们不认为是方法的问题,反而归结到自己能力不足,开始否定自己,长期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5)课堂笔记成为负担。有记笔记习惯的学生会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记录上,成为一个“书记员”。课堂没有自己的思考,被动的听讲也导致成绩的下滑,这时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低,很努力也没有提高成绩,就对学习失去信心。同时由于他们学业的繁重,一般很少会再抽时间阅读笔记,没有及时的复习,记忆效果也比较差。

(6)重答案轻过程。学生做题时和回答问题时仅仅追求答案。这些学生在课堂只是追求答案,而不管思维过程,题海战术使他们学习虽然很累,但是学习效果并不好。

这些问题的发现再次促使笔者思考,在阅读大量的教育教学著作后,笔者利用课堂“草笔记”进行教学,发现这种方法能有效减少不良影响,提高教学成绩。通过近一个月的实践,笔者发现该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

那么“草笔记”是什么意思?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

2. 理论假设 “草笔记法”是用纸笔的方式把学生获取的信息表达出来的一种听课方法。草笔记这个名字很熟悉,草笔记虽然说和我们原来用的笔记类似。虽然说同样是笔记,但是一个草字就有新的含义。草笔记是把草纸的功能和笔记的功能合并在一起的记录方式。草笔记是学生用散装纸进行记录的方法,用草笔记时不能用完整的本子,而是用单张纸。因为完整的本子容易保存,学生记录后不会再进行重新整理。草笔记不仅仅用来记录获取的信息,更需要记录自己的思维、疑问。也可以说,草笔记是学生用来记录信息,也是用来和自己内心交流的平台,是用来自我检验试卷;学生把单一听觉学习的方式变为利用多种感官进行记忆学习的平台。草笔记与普通笔记的区别:草笔记的重心不仅在记录信息,更是在自我交流,师生交流;普通笔记是简单的记录。

美国莱曼・斯泰尔(Lyman Steil)认为学生大约70的课堂时间用于倾听。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发现“听讲”学习方式,也就是老师说-学生听的学习效果是最差的,两周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这样我们的教学效果就是低下的,高效课堂也是无从谈起的。草笔记的使用就可以使学生从单一的聆听变为多种感官的同时使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听讲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听到的信息写在纸上,需要他们调动内听觉和内视觉进行转换,同时写出来又变成视觉刺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取的信息经历:听觉讯息外听觉器官(耳朵)内听觉(大脑)内视觉(大脑) 内感觉(大脑) 外视觉器官 外部动作视觉讯息纸张上文字或图画 经过这一系列的感知加深学生的记忆。

草笔记记录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进行解答。学生把答案写出来,就是我们当堂检测,能够明确学生是含糊的记忆还是清晰的理解。对于难题,草笔记成为学生的草纸,可以记录他们思维过程,在教师讲解后他们很容易找出思维的漏洞,即使出现错误也是他自己可以立即改正,留下的疑问又可以记录等待教师的解答或者下去后和同学讨论。这种方法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果,也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分析自己问题,把问题留在行为阶层,不至于把问题归结到自己的能力阶层,减少心理问题出现的概率。

草笔记要求学生听课过程中全程参与,否则他们不知道教师的问题,就无法进行回答。这也就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解决学生上课分神的问题。

草笔记是散页纸张,不好保存。学生记录的重要信息也在上面,他们必须经过再次整理转写才能保存在正式笔记本上,这个过程也就要求学生进行及时的复习。

草笔记在下课时教师及时的收集同时进行批改,能够发现自己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教学中师生之间理解差距。有利于教师对于教法的改进和学情的把握,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3. 课堂实施建议 根据笔者设计的意图和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操作草笔记教学法的课堂:

(1)上课师生互相问候后,要求学生准备好纸笔,同时要求他们写上姓名。

(2)在学生准备纸张和教具的时间,教师可以把本节课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标准告诉学生;基本知识要板书出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安排的课堂活动,进行的课堂程序,以及分配给他们时间。

(3)要求学生对草笔记分区使用,按照课堂程序,每个程序的记录思考写在一起。同时要留出足够的空间用以补充或修改。

(4)要求学生不仅记录知识点而且要进行回答解释,甚至要简要记录思维过程。

(5)教师不能急躁,每讲一个知识点后要留给学生足够时间记录,提问时根据难度适当调整等待时间。教师要走下讲台及时检查学生回答记录情况,对于错误可以当场纠正。注意此时师生交流不能影响其他人。

(6)教师要给学生搭建“脚手架”,把综合性强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攀登到最终问题上。提问的问题不能过于笼统,不清晰的问题导致学生回答的困难。一个问题不能用太多的语言才能回答完全。

(7)对于大多数学生都熟练掌握但是因为间隔时间较长的知识可以进行群体性回答,就是说对于仅需要提示、回顾的知识不用再草笔记上回答。

(8)重要的概念、问题可以先让学生在草笔记上独立回答,然后分组校对、讨论,最后再有老师总体纠正。

(9)典型的问题要求学生简单表示出思维过程,写出存在的疑问,然后再进行讲解。教师在讲解时要提醒学生对比自己的思维误区,最后再给学生一段时间进行反思总结。

(10)课堂时间不能全部用于讲解,而是要留下四到五分钟让学生再总结、反思、补充。是否需要讨论就要根据本班的学生结构水平实际安排,笔者在操作时这个时间是不允许他们讨论。

(11)草笔记教师一定要在下课离开教室之前收起来,就是不能全部批阅,也要进行部分收缴批改。

(12)最后一项活动必须由教师完成。要告诉学生下课铃是给教师的提示而不是告诉学生下课,学生只有得到教师的指令后才能下课。课堂的最后一道指令一定是教师说“下课”。

参考文献

[1] Yvonne Gentzler. 新教师最佳实践指南[M] . 贺红 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黄邵裘,黄露丝玛丽 .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3] 尤・克・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M].张定璋 等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4] 李中莹. 重塑心灵[M]. 北京: 知识出版社,2002.

[5] 乔治・J・波斯纳,艾伦・N・ 鲁德尼茨基.学程设计-教师课程开法指南[M].赵中建,肖玉敏,李丽,吴瑞祥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6] David Little自主学习方法与途径[M]邱永忠,林,江琴译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7] Randall Sprick.高中课堂管理――行为管理的9项策略[M]. 王勃涛,刘文琴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8] Linda Campbell, Bruce Campbell , Dee Dickinson.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M]霍力岩,莎莉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9] 杰罗姆・范梅里恩伯尔, 保罗・基尔希纳. 综合学习设计[M]. 盛群力 陈丽 王文智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2年

第8篇:教育学原理的重点笔记范文

关键词:蹲下;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101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礼记》

一、背景描述:一件不愉快的小插曲

案例情境呈现:

笔者班上学生叶××,对于学习,可谓兴趣缺乏,且脾气较拗。家长会上,曾经听他的母亲介绍,他还没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现在的学习和生活主要靠母亲晚上替人看车棚来供养。跟他的交流,笔者一直都采取比较宽容平和的态度,因为,笔者相信,如果笔者对于他的态度是强硬的,那他的态度一定会比教师更强硬。但有一天下午,快放学的时候,不愉快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最后一节自修课上,他的表现较差,纪律委员把他的名字报到笔者这里,于是,放学后,笔者就把他“请”到了办公室。刚进入办公室,他就对着笔者说:“你有什么事快说,我还有事!”听到他这种讲话的语气,笔者也没好气地说:“我还有事呢?你自修课上什么表现?”“什么什么表现?干吗人家不记,就专门记我?狗腿子……”听他这一骂,笔者更没好气了:“到老师办公室还骂人,态度好一点!”“我的态度就这样,你有什么话快点说呢!”听他讲话催促的语气,笔者更是气不打一处来,顺手推了他的肩膀一下:“我还有很多话没对你讲呢,催什么催!”“你推什么推?”他的表情变得很阴沉,当时笔者还在气头上,没注意到,又推了他一下,并说:“推一下能把你怎么样?”没想,他的眼眶一下子红了起来,脸色也变得很气愤,拿起书包就往往门外走去。“老师的话还没说完呢,你先站住!笔者的呼喊没有留住他的脚步,他头也不回地走了。当时笔者是又生气又难过,原来的问题非但没有解决,笔者感觉自己又让问题加剧了,明天笔者要怎样面对和处理呢?在办公室坐了半个小时后,笔者饭也没吃,马上打的去了他家。

他家铁门紧锁,问了好几个邻居,笔者才了解到,他每天晚上去他妈妈工作的车棚,十点多才回家。于是,笔者又马上赶到了邻居们指点的那个车棚。见到他妈妈,通过了解,笔者知道了每天晚上,他都在车棚附近的舅舅家写作业,且每天要赶回来给他妈妈送饭。了解了他急着回家的原因,笔者感到该和他单独交流一下了,如果单单靠家长去责备他今天在学校的表现,笔者相信效果肯定不好,他也只会当教师的家访是为告状。于是,笔者找到他舅舅家,想和他沟通一下。没想,他一见到笔者,马上避到阳台上,一句话都不跟我说。但当时的笔者并没有气愤,而是到阳台上先跟他表明了自己此次来的目的并不是为责怪他,而是想向他道歉,不知道他回家还有更重要的事情,也不该推他,并想以朋友的身份,换个地点,不要在学校里与他交流。起初交谈的气氛很僵,在笔者和他讲了很多有关教师平时注意他的细节,如有时笔记记得较认真、卫生不用教师监督等之后,他的态度才稍有缓和,也愿意和笔者谈话了。

笔者发现他在舅舅家谈话还比较拘谨,于是笔者就让他和自己换个地点聊一聊。我们选中了肯得基,笔者又约上了班里几个和他较要好,也比较让教师头疼的学生,一起相聚肯得基,笔者想利用这样一个机会,了解一下他们的心理,也许在一个轻松的氛围里,更容易与他们拉近距离。那天聊天的效果是出奇得好,气氛轻松,就好像朋友一样,很多他们平时不想让教师知道的事情也都愿意和笔者交流。

二、主题分析:沟通从“心”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快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这时,孩子才会把一切告诉你。”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总难免有隔膜,有心理防线,学生与教师之间也是如此。学生总认为教师就是管自己,内心世界,让教师知道了对自己不利,还有学生最害怕的就是教师通知家长来校或家访,因为认为教师只会向家长告状等等。艺术地蹲下来欣赏学生,使学生获得一种被关注、关爱的情感满足。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鼓舞的心理体验,通过教师的赏识教育,也能学会去欣赏别人,这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1. 诚心――用心教育的出发点

在班级中,有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或因为行为上不够规范,受到的批评较多,在同学中也时常受到埋怨,来自于教师、同学和家长的歧视、批评,使他们在学校中受到了冷落,在内心深处产生了自卑感。一有什么动静,他们就变得很敏感,对教师的教育,即使是真心诚意的教育,他们也是心存戒备。但这是表面现象,说到底,在他们的内心中,他们非常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谅解、信任和理解,他们也渴望进步,期望成功。所以,教师对于学生,尤其是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更要心平气和,真心相待,要努力使学生相信教师这样做是为他们好,切忌动辄当众批评,挖苦,翻陈年老账,体罚或变相体罚,因为这么做,只能加强师生对立,增加教师工作的难度。

2. 爱心――用心教育的根本点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只有全心全意地爱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赖;爱得越深,教育的效果就越大。当然,教师的爱要细致而严格,爱学生不是一味地溺爱学生,而更要有严师之威,不仅要给各类表现好的学生,更要给所谓的“后进生”以教师之爱。但仅有爱是不够的,教师更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明确人生的价值,从而明确学习的方向,把学习与国家建设联系起来。

3. 耐心――用心教育的必要环节

一般地讲,“好学生”听话,接受教师的教育快,教师在感情上与这些同学比较接近。但教师的工作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否则,教师的工作就不能算成功。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中学生感情易冲动,情绪易波动,行为也常常变化无常,心理承受能力差而敏感,但又有强烈的自尊心。所以,教师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教育学生是有一个过程的,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当学生工作出现波动时,要客观地分析原因,包括主客观原因,分析波动之前的先兆,以及规律性的现象。然后,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并在工作中适时提醒学生,做好诱导工作,最后消除波动。

4. 信心――用心教育的动力

如果“耐心”是侧重于学生而言的,那么,“信心”就是针对教师讲的,作为教师,应认识到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同时,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对学生来说犯错误是难免的,这时,教师的心态就显得十分重要。不要因为学生出现反复,就丧失信心,放弃教育转化工作;也不要因此而出现急躁情绪,对学生出现恨铁不成钢的言行。此时,教师更要冷静地分析思考学生出现反复的各种原因,再努力帮助学生,教师自己要相信自己的工作,只要持之以恒,肯下工夫,对症下药,教育出现成功的那一天就会到来,但要得到这一结果,教师自己必须充满信心,否则,会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或功亏一篑的结局。

三、细节反思:蹲下来看学生

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学生的所作所为与我们的想象格格不入,于是我们埋怨学生、责怪学生。其实,距离的产生是因为我们站得太高、离得太远。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我们不仅身体要走近学生,更为关键的是心要贴近学生,与学生交流,一起活动,学会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共享其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共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件不愉快的小插曲的解决中,如果笔者始终坚守教师的“阵垒”,不“蹲”下来,像朋友一样和学生聊天,这件事的解决肯定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蹲下来,你和学生一般高,就容易走近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融为一体。蹲下来看学生,学生感受到的是尊重,哪怕面对的是学生的错误,甚至是有些幼稚、荒唐的言行举止,保护好他们的自尊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尺。

蹲下来看学生,就会体谅学生的错误,采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效果较好的处理方式和方法。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就是说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去体验他们的感觉,这样,“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大,一块玩,一块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这时的教育才最能奏效。

四、结语:教育的意义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因此,我们要说,没有心灵的沟通,没有精神的关怀,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班主任是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是学校中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因此班主任更要学会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运用好心灵沟通,让教育的智慧与艺术贯穿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扩展教育的领域和内涵,培养出更健康、更全面的“人才”。

第9篇:教育学原理的重点笔记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 素质教育 实施

在传统教育模式和观念的指导下,初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往往是教师按照大纲、教参的要求把经典原理讲给学生听、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在教材上画重点,课后背所记重点、笔记。长期以往教师越教越乏味、学生越学越没劲,形成思想政治课难教,思想政治课难学,思想政治课谁都可教的局面,最终是学生怨教师不会教,教师怨学生不愿学的声音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取消思想政治课的呐喊。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要努力优化课堂教学。

一、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素质教育有“全体性”特征,教师必须树立“全体性”教育观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政治课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学生听讲、记笔记、背笔记的被动学生局面,而应放手发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如: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发现新问题,讲解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总结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本课中的原理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归纳自己学习本课、节及框题的方法体会,评判教师的教学等方式都是可以在课堂教学运用的。特别是现行的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形式多样化(有宋体、楷体、黑体等字体形式,有议一议、想一想、说一说、忆一忆、试一试等形式的思考题,有漫画、现实生活的实例等素质,有归纳和演绎的论证方法),既能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又是学生思考、讨论及辩论的需要。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容量

有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多,课堂容量就大;有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少,学生练得多(即精讲多练),课堂容量适当。其实我们应坚持客观的衡量课堂容量的标准。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能很好地把理论知识的重点与现实生活中的重点、热点与焦点结合起来,运用生动活泼的方法进行透彻、准确的分析,能够在传授知识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引导,让他们掌握获取知识的技巧同时进行适量信息的传播,充分调动课堂学习的气氛,引导学生发现、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等,这都是适量的课堂容量,而并非单从时间的分配来衡量。

三、探索恰当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