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制度范文

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制度

第1篇: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药零售企业 药品零售市场 连锁经营 核心竞争力

2004年,是我国医药体制改革继续向纵深发展的一年。对医药商业企业来讲也是改革力度最大,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最多的一年。按照加入WTO的承诺,从2003年1月1日开始,我国医药商业领域已逐步开放。同时,WTO还规定,要在正式加入后3年内零售市场完全放开,医药零售企业一方面面临加入WTO的挑战,面临网络经济的发展机遇,面临具有雄厚资金实力、超前经营理念、高超管理水平、现代化经营手段的跨国商业集团的冲击。另一方面,还将面临国家GSP认证的实施,药品降价的冲击的压力。据专家预测,就目前的状况看,有50%的药店亏损。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医药零售企业如何走出困境,逆风扬帆,笔者意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我国医药零售业的现状

纵观过去,国内的医药零售行业呈现出连锁药店圈地、平价药店突起和外资药店挑战三大特征。目前,医药零售企业存在以下问题:

经营模式散乱,形成不了规模竞争力

目前我国有医药零售企业16万多家,其中大的连锁店就有300家左右,但每个零售企业拥有的门店数量不多,与发达国家几千家门店比起来小得多。从全球范围来看,医药零售市场的集中度越来越高。目前国内医药行业在生产环节积累了一定的国际化竞争经验,但在流通领域却面临强有力的挑战。

进入壁垒不高,加剧了市场竞争度

自从国家放开药品零售审批制度之后,“门槛”降低了,零售药店就成为中小投资者趋之若骛的投资热点,行业内外的资本对医药零售业的潜在市场的容量有着过分高估,以及对潜在市场变现速度的有着过于乐观的期望,于是在医药零售业进入壁垒不高的环境下,过度地对城镇医药零售业进行低水平、大规模地开发,有限的市场份额与过多的零售企业形成冲突。一时间,各种商号、各种店式的药房遍地开花,各大中心城市医药零售资源过度饱和的状况比比皆是。

恶性价格竞争严重,零售行业利润受创

药店数量多,并不意味着需求增加。目前我国医药零售企业在营销手段上尚不成熟,药店数量多,势必导致价格的无序竞争。为了吸引顾客,不少药店只好利用降价来进行恶性竞争。一批“平价药店”的出现,给本来竞争激烈的药品零售业雪上加霜。平价药店是一个含糊的概念。老百姓不知道究竟什么是“平价”,只知道便宜,所以,就出现了“平价药店”熙熙攘攘,其它药店冷冷清清的反常现象。没有顾客,就没有销售额,亏损在所难免。单纯追求“薄利多销”,只能说明销售额的增大利润的下降。

当前医药零售业的恶性降价,能否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将直接影响未来整个行业利润水平高低,影响未来零售业态的格局和模式,这种影响程度目前仍然难以估算。

连锁药店管理水平较低,有名无实现象突出

管理滞后也是影响我国零售药业发展的原因。时下,很多行业、企业以资本或品牌优势大开药店,先行建起销售终端,这固然有助于与即将全面进入的境外医药零售巨头相对抗,但由于药店的“附加条件”比较多,决定了其成本必然居高不下。另外,作为医药零售业重要环节的物流业也没有真正“上路”,物流业的不畅通,增大了经营的成本。如果没有较高的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如同水中望月、镜中观花。

所谓“连锁”=“连接(联盟)”+“锁定”。“连”是外在的,“锁”才是其精髓,“连”而不“锁”,只是形似而已。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还是粗放型的。一部分企业还没有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信息,总部与分店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及时,没有构筑起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核算和统一形象的连锁品牌体系,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连锁。

医药分业不到位,药店面临不公平竞争

造成药店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医药不分家。表面上看,市场已经放开,实际上根本没有放开。国家虽然已经明确要求医药分家,像发达国家那样,医生只开药方,不许卖药(只允许有10%至15%的药品用于住院病人),患者持医生的处方到药店买药。但我国现在的情形是,医院既看病又卖药,卖药的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80%至85%。医药不分业,使医院一直扮演着垄断的角色。这样,对于十几万家医药零售店来说,销售份额微乎其微,只有15%左右,亏损是一种必然。

对医药零售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要改变当前医药零售企业处于寒流的局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关键:

医药零售企业应向大型化、规模化、连锁化的方向发展

医药零售业面向普通消费者,必须考虑遵循零售商业的运作规律,即在经营业态上形成规范的连锁“大卖场”,我国医药零售企业“多、小、散、乱”的状况严重,未来的趋势只有通过行业的快速整合,将规模较小的独立药店逐渐淘汰出局,让少数几家全国性的连锁药店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才能提高行业素质,应对外资的进入。连锁经营是药品零售业发展的一大趋势,连锁的根本目的在于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价格竞争优势。从这一点来说,现代药品零售商能否具有足够的网络资源,从而增强其在价格谈判席上的影响力,成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为此,各级地方政府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打破地方保护,支持我国连锁药业的发展。各连锁企业在做大规模的同时,也要严格准入条件,吸收那些管理模式先进、有成熟管理经验的企业加盟,并维护好已经构筑起来的营销网络。再者,国内医药零售业正在加速分化,传统的药品零售企业正面临无法逃避的变化。但从与海外药品零售巨头的抗衡的角度来看,这种变革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进一步加大医药零售业的优势整合,让大型企业集团各有专攻,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延续,树立市场分层意识。

优化竞争环境,建立完善的药品零售市场

首先,政府应加强药品经营许可工作的监督管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已于2004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规定了开办药品零售企业应具有的条件。这些法规的实施严格了准入条件,对维护行业竞争秩序意义重大,各级地方政府应严肃对待,认真执行,而不是流于形式。

再者,加快医改和医药分业的步伐,将医药零售业的市场从“潜在”的状态推向现实状态。长期以来,城镇医药市场基本超过85%的比重在于医药一体化的各大小医疗单位中卖出,药店所占有的比例极低。因此我们可以说,医药零售业只是城镇公费医疗用药和劳保医疗用药的一种补充,是药品消费市场的一个配角。医保改革使医药零售业增加新的市场机会,这是市场变现的具体例子。但是,目前推行医保的城市都反映有共性的特点,就是持卡人凭处方到定点药店购药的机会很小,数量很少,医院普遍控制处方外流,这种现象更引人注目到千呼万唤的医药分业改革这块坚冰上。所以,医药零售业要获得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或者说医药零售市场真正能形成,需于医改和医药分业完全推开之后。

多管齐下,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信息化管理 针对上述医药连锁零售企业的管理特点,医药连锁零售行业的信息化管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药品信息统一管理。医药药品种类繁多,进行统一管理可防止编码混乱;药品和化学制剂作为一种特殊的药品,进行统一管理可在销售时对特殊药品进行控制;药品对批号和有效期的要求相当高,进行统一管理,管理者可及时了解哪一种批次号的药品是否超过有效期,给企业挽回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价格信息统一管理。价格信息统一管理可使企业对各个零售店的利润率进行控制,防止造成地区性价格差异,还可防止出现零售店追求高销售额不顾及利润的情况。

进销存相关数据进行网络信息集成。采购配送信息统一,使企业可以实现采购统一配送,降低了采配成本;销售数据的集成可使企业及时了解各零售店的经营状况,进行相关的销售分析,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保障。

统一财务核算。连锁零售的财务管理基本上都是采用统一财务核算,因为各零售店基本上都是非独立核算单位,所以零售店的财务都是由企业总部进行统一管理。

符合医药连锁零售企业管理特点的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以下功能:基础数据设置、药品价格管理、订货计划管理、零售店订退货管理、零售店库存管理、VIP客户管理、零售管理、零售店销售分析、零售店数据传输和交换。

管理信息化将为医药连锁零售企业面对入世所带来的挑战提供有力帮助。医药连锁零售企业实施管理信息化后在工作环节方面,减少了以前手工整理、复核、汇总单据的繁琐环节,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一笔业务的完成时间将缩短,人工成本也随之降低。

引进GPP,全面提升药房经营服务水平 GPP是《优良药房工作规范》的英文缩写。与目前国家强制执行的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不同的是,GSP是国家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硬性规范,而GPP则是一种行业自律规范,是在GSP的基础上建立的一个竞争平台,是全面提升药房经营服务水平的软件。

GPP作为行业自律规范,对药店主要有四点要求:药店的药学技术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首先关注的是患者的健康;药房所有活动的核心是将合适、合格的药品和健康的产品提供给合适的客户,并为患者提供适当的建议,监督药品使用的效果;将合理和经济地指导大众使用药品作为药师的一项重要职责;药房应该提供优质的、明确的、多样化的服务。

制定GPP,是适应我国深化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形势的需要,能满足广大群众自我保健、自我药疗观念日益增强的要求,它将充分发挥社会药房在医疗保健体系中的作用。

内外并重,培育品牌价值 品牌价值包括品牌外延和品牌内涵两个层面的内容。品牌外延,是指消费者对于该品牌的认知度;而品牌内涵,则表现为消费者对该品牌的综合满意度。品牌价值将会受到该品牌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价格、促销、广告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个企业如果要创造最佳的品牌价值,需要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一方面通过品牌内涵的提升拉动品牌外延的增加,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发挥品牌外延对于品牌内涵的促进作用。

随着药品零售业竞争强度的增加,许多的企业开始充分意识到忠诚客户培育的重要性。在药品经营日益同质化的情势下,专做“市场专业化”或“产品专业化”的药品零售企业已经越来越少,大家面临的客户群体没有显著差异。这个时候,如何建立有效的客户资源培育机制,就会成为药品零售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综观成功企业的品牌运营之路,最为重要的一点启示是企业本身不仅注重品牌知名度的宣传,而且对于品牌美誉度的培育同样十分关注。事实上,作为药品零售企业来说,药店的知名度可以成为消费者选择的一个理由,但它却不能为企业带来长远可持续增长的顾客,主要决定因素在于品牌外延与品牌内涵的共同成长。

一个药品零售企业不仅需要对企业的品牌知名度进行推广,如果要培育忠诚客户,更为重要的还是需要苦练“内功”,从药品质量、服务水平、价格优惠、购买便利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改进。

参考文献

第2篇: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制度范文

对于新医改,社会零售药店从期望到失望,再到现如今的质疑,前后不过3年时间――已经出台的新医改配套政策在设计上似乎忽视了社会零售药店数量庞大的客观存在。

社会零售药店将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部分市场蛋糕,被正如日中天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分食,而二者并非处在一个平等的竞争地位上。

业内权威机构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医院药品市场年销售规模接近3000亿元,零售药店市场约为1300亿,零售药店占据药品销售30%的市场份额。但是受政策的影响,在未来5年内,零售药店的市场份额可能将继续降低。

作为一个促进医疗体制转好的市场化手段,近年来,零售药店始终扮演着冲击虚高药价的角色。

但是,由于“以药补医”政策的客观存在,在零售药店与医疗机构的药品市场份额争夺战中,零售药店从来没有赢过。这一次“竞争”的开局,似乎也是结局。

药店或将节节败退

张玉宽已经无心恋战,有意出售其亲手创办的北京德威治大药房。由于这家北京地区首家平价大药房的诞生,并很快掀起北京药品零售市场的激烈竞争,其董事长张玉宽一度具有较高的曝光率。

在经历了前几年圈地热、连锁热、平价风暴……如今面临政策冲击的时候,一些药品零售企业负责人已经感到精疲力尽。本刊记者去年与张玉宽交流的时候,他已经表露出退意。

近日,他对《望东方周刊》表示:“现在我仍然愿意将这家连锁药店让给优秀的人去做,但是至今没有人愿意出合适的价格。”

据市场调研机构IMS Health公司2009年10月的报告显示,中国药品市场年均增速20%,2013年的销售额将达到近800亿美元。

但是,这并没有使得作为药品销售第二终端的零售药店感到欣喜。相反,由于政策的影响,零售药店所占的份额正在进一步萎缩,医疗终端市场的份额则在进一步扩大。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在今年两会期间对《望东方周刊》表示,他在两会上提出的一系列建议源于“新医改方案配套方案对零售药店定位引导的缺失,对药品零售行业造成极大的影响。我要为全国37万家零售药店,以及300多万行业从业人员说话,争取公平合理的政策。”他牵头创办的湖南老百姓大药房是全国首家平价大药房。

按照零售药店行业最初对于新医改“医药分开”的理解和期待,药品经营应当完全交给零售市场。基层医疗机构将不再经营药品,甚至大中型医疗机构也应该彻底与“药”分开。

现实情况与这种期待存在明显的反差。

中国药品零售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8月的研究报告说,2001年~2008年期间,药品在医疗终端市场和零售药店市场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4.23%、21.45%,而2008年医疗诊断市场和零售药店市场的增长率分别为20.78%、18.18%。医疗终端市场的增长速度在继续加快,而零售药店市场的增长明显放缓。

行业资深研究人士李从选对《望东方周刊》表示:“未来3~5年之内,药品零售市场份额将由目前30%萎缩至25%,而整个医疗终端市场份额将升至75%。其中基层医疗机构将占据整个药品市场30%~35%的份额,将超过零售药店市场成为第二大药品销售市场。”

零售药店表现出忿忿不平或者无可奈何,几乎整个药店行业都备感失落。药品零售企业到底该何去何从?

制度设计存在问题?

目前,零售药店反响最大的是对于销售基本药物政策方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销售基本药物施行零差率,国家统一给予补贴,而零售药店则无此待遇。而且,多数基本药物是零售药店的主打品种。零售药店价格优势由此已不复存在。

“这在体制上也无形地分流了零售药店的消费人群,使得零售药店与医疗机构药房处在不平等的市场地位。”张玉宽对本刊记者表示。

不过,影响究竟有多大?不同药店看法并不一致。

金象大药房董事长徐军对《望东方周刊》表示:“从目前来看,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最让行业担心的其实是制度设计存在问题。”

支持此观点的人还认为:基层医疗机构只有与零售药店相互竞争、相互补充才能达到改革的最终目的,如果零售药店无法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享有同样的待遇,容易滋生腐败;零售药店已经是一个市场竞争较为充分、成熟的领域,所提供服务的质量肯定具有一定的优势,完全可以担负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销售的社会任务。

面对制度的此种设计,江西开心人大药房集团公司营运总监龚波无奈地对《望东方周刊》表示:“种种事实表明,新医改配套制度的设计者从来没有将药店考虑在内。制度设计有问题吗?如果按照目前的思路和逻辑,制度设计没有问题。”

除此之外,医院处方无法外流以及各地主管部门对于医保定点药店的控制,使得零售药店与医院药房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的竞争弱势。

处方药销售占药品销售的较大份额,医院主导着80%的处方药销售。医院处方难以外流,零售药店只能望洋兴叹。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连锁药店分会数据显示,我国百强药店的平均处方量由2007年的168万张下降到2008年的137万张,处方销售额在总销售额中占比也由上一年的27%下降到25%。

零售药店行业对新医改中“医药分开”政策寄予厚望,也是期望该政策能促进医院处方外流。尽管零售药店行业几年前就开始储备药师人才为“接处方”做准备,但目前来看这终归还是一厢情愿。

据谢子龙对14个省市73个城市的消费者进行的调查显示,调查走访的116家医疗机构中,实行电子处方的有102家,但仅有30家应患者要求提供了纸质处方。电子处方逐步演变成医院控制处方外流、垄断处方药销售、增加药费收入的工具。

2010年1月15日,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会议上就提及对医院阻碍处方外流、导致零售药店难以销售处方药的问题,并提出要会同卫生管理部门妥善解决。谢子龙在今年两会上,也提出了关于“规范电子处方管理”和“促进医保协议药房、门诊统筹向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倾斜”等建议。

多元化前景未明

在新医改方案中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的政策,使零售药店曾经风靡一时的“平价”概念难以为继。由于与基层医疗机构的竞争地位不对等,零售药店不得不忍痛失去基本药物的大部分市场。

为了生存零售药店被迫调整进行产品结构,谋求多元化转型。谢子龙在今年两会上提交议案之一就是“建议允许药店加强健康管理服务”。

再加上时下“大健康”概念的兴起也契合了药店“多元化经营”的转型趋势。于是药店的货架上出现越来越多的非药品,零售药店俨然变成“可以售药的便利店”。

中国药品零售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2009年上半年非药品类产品所占份额继续加大。2008年竞争力百强连锁企业的数据分析表明:药店的保健品、药妆、器械等平均销售比例占23.47%。

“在欧美等国,非药品占零售药店销售额的比重更大。”徐军对本刊记者表示,“但是在我国药店行业,这种改变是无奈之举!”

药妆曾被零售药店行业寄予厚望,被当作连锁药店盈利模式的不二之选。但现实情况如徐军所言:“国内至今没有一种能称得上成功的模式。”

此外,家用医疗器械的销售正出现快速的增长,但是大多数零售药店并没有从中获得太多的市场份额。并且也将面临家用医疗器械专营店的强力竞争。由于整个保健品行业正遭遇诚信危机,零售药店销售保健品的增长也面临困难。

“由于进行调整培育,近一年以来,中药饮片的销售额出现增长,”张玉宽对本刊记者表示,“但这部分的销量仍然有限。”

面对政策的影响,众多单体药店的生存显得更加困难,抱团自然成为一种抗风险的方式。去年,由单体药店或者小型连锁药店组成的众多联盟出现井喷之势。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经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药店数量达38万家,其中单体店占57%,但只占药品零售额的21%。

“联盟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对于记者的提问,龚波对本刊记者表示:“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主要是壮胆吧。”

PTO药店贸易联盟总经理王春雷对《望东方周刊》表示:“基本药物零差率,小区卫生机构增多等所有这些冲击,对零售终端来说是一种危机。联盟是顺应了时势,是一种增强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新一代药店模式。”

除了“多元化经营”之外,李从选还认为可以寻求“托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旦托管成功,基本药物目录内品种即使不赚钱,也可赚取人气和政府补贴。

药房托管无用武之地

然而零售药店的多元化转型并非如想象的那般容易,目前也未见成功的例子。在这般境况下,一些零售药店的负责人又对托管基层医疗机构药房产生兴趣。

药房托管能解决零售药店的困境吗?曾经在武汉、南京等各地率先兴起,并盛极一时的医药公司托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房,如今多半也都偃旗息鼓。

全国卫生服务体系基线调查2008年4月的报告显示,29个重点联系城市(区)所有辖区中,仅有12.63%的辖区开展了医药分开或药房托管试点。

当时步子最大的药房托管试点是武汉的“北湖模式”,知名度最高的药房托管试点来自江苏南京,两种模式都曾经受到各地好评且效仿者众多。

“北湖模式”一度在武汉各区推广,但是由于医药公司不能获得合适的利润,而变得动力不足。

南京的药房托管也曾经拥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但是,最初积极参与药房托管的几家医药公司,如今只剩下南京医药与医疗机构在保持合作。而南京医药也已将当初“药房托管”改为“药事服务”,并且成立专门的药事服务公司。

南京医药相关负责人对《望东方周刊》表示:“药事服务是药房托管的升级,已经不再是当初简单的药房托管。”

公司在2009年明确了药事服务的内涵与定位,服务内容包括为医疗机构提供药品采购、药学服务、药房管理等服务,是“基于订单的以药学服务为特征的集成化供应链”,不再是简单地为医疗机构提供药品。南京医药2009年年报显示,药事服务业态销售规模约11亿元,销售净利率远高于零售和现销快配两块传统业务。

徐军对本刊记者说:“目前来看,新医改采取了较为保守的改革药品加成政策,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举措,而不是药房托管改革。这就使得传统的药房托管失去了用武之地。”

第3篇: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制度范文

药品分类管理是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实行药品监管和医药分家的一个重要管理制度。我国药品分类管理是医疗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自2000年我国对药品推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以来,在保障用药安全有效及药品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人口生存素质与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医疗体制不完善,医疗机构仍然控制国内80%左右药品销售份额,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的处方销售和使用,这一政策在现阶段的制定及推广实施,对我国药品流通业,尤其是零售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1 推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对医药零售企业的影响

目前对国内医药产业政策面影响最大的是“三医改革”――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药品生产和流通体制改革。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属于“三医改革”中的配套制度,目前国内“三医改革”进程中的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进程缓慢,零售药店缺乏处方来源,药品分类管理的配套措施很不完善;非处方药遴选速度较慢,非处方药品种数量较少;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工作进展较慢,并且现在还有一些品种具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双重身份;执业药师数量不足,且绝大部分不在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这些缺陷使药品分类制度改革进程受到阻滞。

对于以批发为主的流通企业,由于下游客户类型的多样性,政策的实质在于药品的分类管理,经营中受到的影响不大。对于工业企业来说,由于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后,产品包装、宣传方式及推广队伍相应已作出调整,受到的影响也不大。但是对于零售企业,由于承担着药品分类后的管理要求,但又处在管理要求已执行但配套制度不完善的不成熟阶段,处方药占到药店药品总量的30%~50%,受到的影响最大。

目前,绝大多数的处方是由医院药房来调配的。在医药尚未分开的状况下,医院处方很难“外流”。2004年7月1日起,未列入非处方药药品目录的各种抗菌药物,在全国范围内的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该举措被视为实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进入攻坚阶段。从实施的情况来看,由于处方流向零售药店很少,该项政策的实施,使零售药店流失一部分抗菌药销售份额。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秘书长陈琰介绍,抗菌药“限售”后,在零售药店的销售整体下降了20%~30%,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中国零售药品分析系统”分析,零售市场居前11大类药品结构发生变化:抗菌药受降价和限售影响,市场份额逐年下降,而钙制剂、维生素的市场份额却不断上升,因此对零售药店的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类药物担当了零售药店“镇店之宝”的角色,该类药物的“限售”势必造成零售药店利润的更大流失。药店在没有处方来源的情况下,将主要依靠销售非处方药生存。但是,随着零售药店政策对商贸领域的开放,超市、宾馆、便利店、百货商店等处也可销售较安全的乙类非处方药,如阿司匹林、扶他林、清凉油等。要想发展成正规管理药店,又不通过价格竞争,只能通过提高甲类非处方药销售或者增加化妆品等相关健康产品的经营范围,参与行业壁垒较低品种的市场竞争。

零售业的多元化经营比重逐年加大。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80%的连锁药店已设置部分空间来经营非药品,其中约30%的药店将其它服务(如洗衣、休闲、冲印)加入到药店服务内容中,还有15%的连锁药店已计划进行多元化经营。 经营品种配置发生变化:个别药店药品占30%;个人护理品占30%;食品和日用品占40%。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中心城市和较大的二级城市的社会药店和连锁药店或多或少进行了多元化经营。如在

广州,二天堂药房运用多元化经营的手段来吸引顾客,还把生活用品及报纸、期刊、等多元化经营引入药店;

在北京,从2003年起,嘉事堂已逐步在部分门店增设洗衣、保健鞋、饮料、日用品、化妆品等专柜 ;

在上海,宽敞的店堂里,备有咖啡、茶等,并在店内播放音乐;

在深圳,药店除了冲印胶卷外,还进行健康咨询、美容业务等;

在重庆,在日用品、化妆品自选区里有护发、洗涤、护肤用品和奶粉、牙膏等2 000多种产品可供选择;

在武汉,多数药店内,保健品、日用化妆品等品种的比重不超过10%。与一般商场的日用百货相比,药店多数是以治疗、保健类等具有理疗作用的产品为主。

随着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不断推进和药品流通领域处方药销售“双轨制”的逐步取消,分类管理对医药零售业的影响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处方来源缺乏,企业利润逐年下降

由于目前我国医疗体制的现状,80%以上的处方药是由医院药房售出的,而医药不分业的现状使处方药很难外购,造成零售药店无处方来源。另外,由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配套措施不充分、不及时,再加上医疗定点药店数量过少,造成外购处方药困难和不能及时报销等问题,制约了外配处方的数量,从而抑制了零售药店销售额的上涨。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最新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药店中30%处于赢利状态,20%处于微利状态,50%处于亏损状态。

2)化学药比重呈缓慢下滑趋势

由于受到“限售令”的影响,化学药比重呈缓慢下滑趋势。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广州时普医药信息有限公司对全国药品零售市场化学药所作的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化学药在我国零售市场的销售额比重已无法达到50%以上,全年最低点甚至下降到32.84%。

3)抗感染类药物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

在化学药品中影响最大的品种是抗感染类药物。“限售令”颁布以前,抗感染类药物位列化学药各类别之首,市场份额最高达20%,是零售药店的主要利润来源。2006年随着国家双轨制的逐步取消,抗菌药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减少,2006年上半年抗感染类药物占化学类药物的市场份额为13.41%,下降了6.59个百分点。“限售令”的推行会使药店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许多药店因此而关门或违规经营。

2 推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对医药零售业的法律风险

实施药品分类管理是药品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证公众用药安全的基本要求,也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药品管理模式。药品分类管理是一项涉及药品监督管理、医疗卫生体制、医疗保险制度、广告管理和价格管理的系统工程,目前很多政策与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尚不配套。现行药品分类管理存在诸多缺陷,强制推行会对药品零售行业带来许多不利的市场影响,甚至会有药品零售企业触犯药监法规。由于处方来源在医疗机构,在医药尚未分开的情况下,全面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将强化医院的垄断地位,长期以来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但没有缓和,反而将更加严重;零售药店的利益被损害;零售药店为应对没有处方、无药可售的困境,将很有可能形成倒卖处方、“坐堂医”回潮,甚至出现没有处方也售药的公然违规局面。

制度的推行会带来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的增加和企业法律责任的增加:OTC源于处方药,且可相互转化,一些历经上市后的长期、细微、全面考察后的活性成分和由这些成分组方的复方制剂和各种剂型,通过专家审评、医药主管部门审批后颁布。OTC的特点可归纳为“安全、有效、稳定、方便”,虽然低毒、安全,但药物的双重性难以逾越,且消费者自我选用也必然会增加滥用或错用的现象。

第4篇: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制度范文

一、检查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我局成立由稽核审计股负责人、医疗保险相关负责人组成的工作组,检查了旗医院、旗蒙医医院等11家定点医疗机构,重点对是否存在挂床住院、分解住院、乱检查、乱收费的行为;是否存在伪造虚假病例、冒名顶替报销的案件;是否存在不按规定办理结算业务、经办行为不规范等问题。重点检查了44家定点零售药店是否存在刷卡套取现金、刷卡销售非药品商品、串换项目等违规行为。

二、检查情况

(一)定点医疗机构

旗医院、旗蒙医医院等11家定点医疗机构,能够按照协议管理要求,做好定点医疗服务管理等各项工作。目前,旗医院已开展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蒙医医院暂未开展此工作,通过与医院领导沟通,督促其尽快开展此项工作。

(二)定点零售药店

一部分定点零售药店能够按照文件和协议规定执行,但从检查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摆放化妆品、日用品等非药品;

2、社保标识缺失、不全;

3、未设置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宣传栏、基本医疗保险投诉箱;

4、未公布监督举报电话、未配备相应的便民服务措施;

三、整改落实情况

(一)针对部分定点零售药店存在的问题,检查组拍摄照片存档并当场予以指正。

(二)对摆放生活用品、化妆品的定点零售药店,下达了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其限期整改。

(三)进一步细化各项协议内容,完善定点医药机构相关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第5篇: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制度范文

1我国零售药店的现状分析

1.1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滞后,存在不公平竞争

由于我国长期存在“以药养医”的现象,医疗机构药品销售额占药品市场的85%以上,零售药店药品销售比例极低。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医疗定点药店的设置,我国医药零售业呈现了强大的发展势头,但目前普遍存在因医院控制处方外流而导致药店处方量不足的现象,所以,医药零售业的发展需要公平的竞争环境,而竞争环境的改善有待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1.2市场竞争状况日趋激烈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医疗保障体制、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药品零售市场特别是大城市中的药品零售市场逐步走向成熟,而随着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以及医疗机构药品分业制度改革的实施,更是使得药品零售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从而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我国成功加入WTO,外资被允许在2004年进入我国的药品零售市场,外资以及国内其他行业的资本大举进入药品零售行业必将加剧药品零售行业的竞争,这也给我国的医疗、药品零售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3零售药店经营水平普遍较低

目前我国零售药店的经营普遍存在经营模式陈旧、营销方式落后、竞争手段缺乏的情况。价格战、赠品促销方法仍是主流。而价格战对药店经营而言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在短期内可以赢取一定的市场,但大幅度降价带来行业利润水平的回落将与药店经营成本的走高形成一对更为突出的矛盾,如果企业把营销工作的中心转到以降价为主上来,是对企业的巨大伤害。用赠品促销方法以赢得消费者,可能引起消费者囤积药品,从而带来用药不安全的隐患,该种营销方式实为国家所不允许。因此,零售药店应如何正确促销药品,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

1.4药学专业人员不足,执业药师的配备缺口大

目前我国零售药店的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偏低,多数人员没有专业技术职称,导致药店从业人员在指导消费者安全用药上发挥的作用不太明显,人们用药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医药零售业中,拥有大专以上(包括大专)学历的药学人员比例约为15%,高中学历占了约40%,中专学历占了约34%,初中以下学历占11%。以上数据说明,我国药品零售业药学人才严重缺乏。且由于目前我国执业药师制度不完善,导致执业药师严重短缺,与零售药房的发展不成比例。我们在对广东省119家药店的抽样调查中发现,这119家药店仅有17名执业药师,仅占专业工作人员总数的2%。零售药店这种状况,如何保证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如何保证药品分类管理的顺利实施,令人生忧。

1.5药品零售业药学服务工作差距大

由于长期以药物为中心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对临床医学、药物治疗学等知识的欠缺,我国药品零售企业绝大多数还不能适应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之转变,通常只是满足于对药物的管理、调配、销售,而将病人用药的目的、过程、结果只视为医院医师之责任,难以胜任向病人提供负责的药学服务工作。药学服务包括用药咨询、上门服务、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健康关怀等,同时要求药品零售企业利用不同形式定期或不定期跟踪回访顾客,向顾客征集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加强与消费者的情感沟通,以全新的经营理念给顾客以全新的感受,在让消费者感到精神满足的同时,提高药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这方面,我国的药品零售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零售药店的市场营销策略

2.1产品策略

药品零售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具体措施包括:优化产品种类,实现产品组合多样化,制定产品上货架的清单制度,让销售额增长快的产品优先上架;提供低价和高档产品线,以满足不同收入和购买力人群的需求;储存在某个类别里的领先品牌产品,很多消费者非常注重与品牌药品的购买,如果企业仅能提供低价药品给消费者,可能就失去对品牌的追求消费群;密切注视新的“重磅产品”,即广告投入很大的产品,它能带来药店在某段时间很大的人流和销售的产品。

2.2价格策略

价格在中国永远是最锋利的武器,但价格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美国的连锁药店常常采取两种定价策略:每日低价策略和高/低价策略。我国药店可以从美国药店定价策略中受到启发,在定价时,应该考虑是否可采取每日低价的形式,并进行相应的促销策略。如果企业具有成本优势,与供应商有良好的关系,各项流通费用、运营费用比竞争对手低,而且所经营的药品又具有可比性,不妨采用这种定价方式。我国“天天好”药房之所以受到欢迎,与这种策略有很大关联,而且这种定价策略是着眼于降低成本,通过低成本竞争战略来获益,但药店的利润率并不低。我国药店也可以考虑高/低价策略,尤其是对于常用药、保健品而言,这种策略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短期的、定期的价格促销或广告促销,可以对顾客形成紧张的气氛,促使其采取集中购买行为。此外,对于多元化经营的药店来说,这种策略还能起到招徕顾客的作用,带动顾客购买其他的产品。

2.3渠道策略

药品零售强势企业纷纷进入上、下游,出现了企业打造完整产业链的势头。生产是控制成本的第一源头,流通是优化商品与物流的重点保证,终端为王。强势企业均想提高利润、增强市场控制力,纷纷进入上下游,希望打通整个产业链。为了节约流通成本,降低药品成本,药品零售企业开始尝试了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具体策略包括:向下一体化策略,如大的制药企业海王、桐君阁等先后涉足药品零售终端,双鹤等药品批发公司干脆就自己开起了药店;国控开始重视零售药店的发展,国控的国大药房和整合的一致1000多家连锁药店,把连锁作为战略来发展;广药集团健民北京店和采芝林北京店两家旗舰店令人刮目相看;向上一体化策略,零售老大老百姓大药房先后涉足制药与医药物流,其医药物流公司组建不到一年时间,销售额就达到6亿元,另外的零售业强势企业如益丰大药房等也先后涉足医药物流与制药;海王星辰利用自身品牌大力发展自有品牌销售,通过和生产企业协约生产自有品牌,从而达到掌控生产,获取更高利润。

2.4促销策略

零售中最基本的活动为广告、销售促进、公关宣传和人员推销。促销活动可以为顾客提供比较多的信息,特别是像药品零售市场这种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的行业,就显得尤其重要,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消费者作出比较好的购买决定,因为知道的信息多了,盲目购买的风险就小了。具体的促销策略包括:精心设计在药店正面入口处的装潢、店名招牌、广告招牌、展示橱窗等。根据消费者偏好调整药店陈列的橱窗、橱柜的形状、大小和排列,调整药品的展示以便于消费者易看、易拿、易挑选,店铺的通道设计应当流畅以便于顾客行走;店堂的招牌、POP等广告形式应当是药品零售企业的主要广告形式,这是由药品零售市场的消费特点决定的,对于准备购药的消费者来说,由于希望尽快买到药品以消除疾病带来的痛苦,广告必须在他们方便的前提下才会起到理想效果。

2.5人员策略

目前,在药品零售企业药学人员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他们是向消费者提供药学服务的主要方式,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声誉和竞争能力。零售药店应不断规范员工的形象和服务行为,树立“让顾客满意”的服务宗旨。药学人员的服务态度应热情、耐心,服务用语应规范、文明,还应对处方进行审核,并给予消费者用药指导。同时零售药店还应对药学人员进行药品、医疗知识、销售技巧、消费心理学知识以及人际关系学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可以更好地提高零售药店的药学服务质量。

第6篇: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制度范文

群雄奋起,天下纷争。中国医药零售业已进入群雄逐鹿的春秋战国时代。20%—30%的高额的药品零售毛利使得药品零售业已成为医药行业各“诸侯”争夺的战略重点。医药消费市场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的转变使我国医药业零售市场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兴的连锁经营方式对传统的零售方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医药连锁经营作为一种先进的营销经营管理模式,与传统的医药商业购销为一体的经营方式有本质的区别在于它的进货与销售职能是分离的,尤其是集约化配送模式,是产生规模效益、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这种集中配送的经营模式将彻底打破我国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医药四级批发体系。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和深化以及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的呼声日高,医药零售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和社会热点。

抢占零售终端对于医药工业企业还具有特别的意义,中国医药零售领域对医药上市公司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市场。零售业也许从财务报表看起来回报低,但它可以带来持续的现金流和其他附加价值,此外,拥有终端控制权就拥有竞争对手不可比拟的优势。目前大部分医药上市公司都介入医药零售连锁业,例如:太极集团桐君阁、中新药业、广州药业、一致药业、海王生物、哈药集团、上海医药、南京医药、众生制药、美罗药业、丽珠集团、石药集团、东阿阿胶等。对于上述介入医药零售连锁业经营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以及对于那些资本雄厚有意在医药连锁业发展的医药上市公司做一下简要的分析。

海王生物:海王集团目前拥有100家海王星辰连锁药店(连锁药店未列入股份公司),公司在连锁业发展上雄心勃勃,计划在 5年发展1000家。目前正在与中国医药集团联手,抢占广东市场,并考虑与辽宁成大集团等联合开办药店,开拓北疆。“谁有科学管理能力,谁掌握了零售核心技术,形成了企业部分竞争力,并善于运用兼并收购技术,谁就能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公司非常重视连锁药店的科学管理,海王星辰几年来已投入1000万元用于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全国各地的连锁药店利用这一信息平台进行联合采购大大降低了成本。据了解,继推出专业型药房、社区便利型药房和健康美丽型药房后,海王星辰与柯达公司合作,又在药店推出快速冲印服务。

广州制药:广州制药拥有广州地区最大的零售连锁网络,并已通过了GSP(国家药品商品质量管理规范证书)的达标验收。作为首家批准的41家跨省连锁药店,公司进行销售网络的扩张,其中采芝林第一步是跨市经营,而广州健民正在珠江三角洲寻找合作伙伴,通过合作、兼并、收购等方式(即连锁加盟的方式,此举已成为医药连锁业规模发展的主要方式)在国内中心城市和农村开办连锁店,建立配送中心,将两家连锁体系分别扩张,并在三年内挤身全国三大连锁药店之列。目前公司零售网点的扩张都在广东省内,而对广东省以外建立连锁药店保持审慎和观望的态度。目前广州市零售药店有2000多家,是全国药店密度最大,竞争最激烈的地区,据公司负责人讲近1-2年一些规模小、管理差的药店将面临生存危机,界时公司在连锁药店建设上会有大的动作,进行低成本扩张。目前公司药店连锁方面主要是加强内部管理,抓好品种结构的调整工作,加大开发经销和的品种。

中新药业:中新药业通过收购达仁堂后,拥有天津市最大的医药零售网络。目前整个天津市大约有1000多家药店,公司就拥有248家直营连锁店(通过GSP认证)。公司在此基础上成立中新药业连锁分公司。在公司的实际调研中,发现公司的零售网点都在天津市,零售网点有完善的通过GSP认证的配送中心,集约化配送作得比较好。但是作为批准的首批跨省试点企业,公司目前暂时尚无跨省扩张的计划。

一致药业:公司原名深益力, 2000年11月公司大股东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拥有的11家医药类企业与公司原有资产置换,并改名为一致药业。资产置换后公司拥有连锁门店近150家,其中四分之一左右为加盟店,在深圳市的加盟店为三分之一。公司作为首家跨省连锁试点企业之一,连锁范围不仅波及广东地区惠州市、中山、佛山、广州市以及其他省份长春、沈阳等地城市,而且开始从城市深入农村,与河源市东源县医药总公司合作开办东源一致药店,在该市的10个乡镇开了10家连锁药店,并获得成功。目前公司零售连锁业占据深圳市医药零售市场份额的70%,成为深圳市最大的医药连锁业。公司计划2-3年在全国范围内扩张到1000家。从公司连锁业的发展历史看,公司零售业从1996年负债累累的国有流通企业仅用三年就发展成为深圳医药零售业的龙头老大,成功的很大原因在于公司以产权为纽带,以资产为基础,把以往属于18个不同的国有医药商业公司70家分散药店联合起来,并实施统购分销、连锁经营,大大降低了进货成本和营销费用,公司的成功无疑将会对目前国有流通企业改革有很大借鉴意义。

上海医药:上海医药作为全国最大的医药商业企业,其麾下的华氏大药房直属门店从2000年中期的60家,2000年底的70家,到2001年6月30日已有130家,市内加盟店90家,加盟药房共400家,2001年底连锁直属门店到300家,连锁网点覆盖上海14个区县和全国9大城市。近2年计划发展连锁店到1000家。2001年上海正式实施医保改革,第一批准了9家医保定点药房,每个区一个,其中上海华氏大药房就占了6家,为赢得医保改革的先机,公司还投资与各区卫生系统协建了205个社区卫生服务点。此外公司也是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批准的第一批零售合资、跨省连锁试点企业之一,在医保定点、零售合资、跨省连锁试点三大契机下,公司药品零售业有望在近几年获得超长的发展。从公司的实际调研中,发现公司连锁药业的大规模扩张主要采用连锁加盟和兼并收购方式,扩张主要在上海市内,医药零售连锁业务也主要在上海市,其他跨省所建药店基本处于微亏和保本经营的状态。

太极集团、桐君阁:太极集团在99年控股了桐君阁后,从而拥有150家桐君阁连锁药房,1999年公司配股增资后,加大了桐君阁大药房的连锁扩张,准备在重庆新建15个连锁店,从2000年报披露公司实际投资3286.07万元,超出计划的2980万元,新增效益1031.26万元,利税175.31万元。2001年公司将加大连锁药店的GSP认证。未来计划在现有160多家连锁店的基础上,在成都、绵阳、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筹建上档次、品牌的桐君阁大药房,并力争在五年内达到500家,实现零售收入6亿元以上。桐君阁连锁店是重庆首批批准的社保药店,此外也是国家首批跨省连锁试点企业,目前桐君阁连锁店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已开张,标志着桐君阁已迈出跨省扩张的第一步。据实地调研发现公司的连锁药店尚无统一的配送中心,公司连锁药店的规模效益并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未来计划建立规模化的配送中心。

太极集团2000年利用1999年配股资金收购四川天诚大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天诚大药房是绵阳地区连锁业的龙头,共有门店130家,至此太极集团麾下已有两家连锁体系,成为门店数最多的医药上市公司,从业绩而言,由于四川已放开药禁,零售药店竞争激烈,价格战(药品降价幅度达到20-50%)已使很多药店微利经营,总体而言,公司连锁业的经营效益一般,从新开的15家连锁店的销售利润率仅在1.7%左右就可见一斑,远低于上海医药和南京医药连锁药店的销售利润率。

复星实业:目前与公司有资产关系的连锁药店在全国已达300多家,以连锁药店为主体的药品批发零售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取得了国家药监局首批八家医药电子商务试点资格和全国跨省市药品连锁销售试点资格。基本完成了医药电子商务系统,开通了“e9191.com”网站,实现了网上导医、咨询及药品的B2B交易。从而实现网上医药销售和连锁药店相结合的医药发展战略。公司拟加速健全全国范围的医药流通网络和连锁经营体系,通过控股、参股、加盟等方式,发展网络会员,健全全国性药品配送中心,在形成会员体系中,先期将大量投资收购或参股一些传统的医药流通企业和零售药店,计划3-5年在全国建立1500家零售药店,并最终达到5000家的规模。

第一批非处方乙类药已于2001年5月18日颁布,乙类非处方药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其授权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其它商业企业也可以零售。复星实业将会利用与联华合作的700多家门店设立专柜进行非处方乙类药的销售,这将不仅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且对于公司迅速占领市场,打响公司连锁品牌有积极意义。

丽珠集团:公司目前在珠海有5家直营连锁门店和武汉1家直营门店,2001年公司在四川、江苏、湖北、广东建立60家连锁店,并拟在5年内投资2-3亿资金发展医药连锁经营,并组建珠海丽珠药房连锁经营公司,以珠海为总部,走向全国,目标建立600家。此外公司将利用成为美国连锁店协会会员的机会,在药品连锁经营比较成熟规范的美国寻找合适的软件供应商,把信息化管理作为药品连锁业的关键环节来谋划。

三九集团:公司与深圳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等组建三九连锁药店,利用拆借的13亿资金,在三年内建成8000家医药连锁企业,其中3000家是直营店,5000家是加盟店,由此三九集团将可能成为全国最大的医药连锁企业,三九药店将占有全国医药零售不低于5%的市场份额。

此外公司积极发展医药电子商务,公司被批准为药品电子商务试点单位,公司已开发成功“中华医药商务广场(eyao99.com)”,该平台可为医药行业整个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包括原料供应商、制造厂、医药商业企业、医院、零售药店等有机组织起来,共同搭建一个以医药购销为主,具有开放性的综合的网上医药行业产品交易平台,并帮助上网企业建立有序的价格联盟。这种联盟有助于减少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显著提高采购与销售管理的自动化程度。目前国内的医药电子商务还没有完全开展起来,但从发展的趋势看,网上购药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公司发展医药电子商务前景看好。 上市公司投资连锁药业各有策略

投资于零售连锁药业的上市公司基于对市场的不同理解,也各自制定了不同的投资策略。

1、资金实力雄厚、实施扩张运营的上市公司值得关注。

尽管零售连锁药业当前投资利润率不高,但由于医药行业是“许可准入”的特殊行业,通过收购、兼并等资本或资产运营途径介入医药零售连锁业,一可省却新建药店、开发新客户的高额成本,二可抢占终端资源;加入WTO后,有竞争能力的企业固然可在高层次上整合资源,竞争力弱的企业也可在经营不济时转让给外企,进可攻退可守,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投资策略。在进行这方面尝试的上市公司中,以桐君阁和三九医药为代表。

桐君阁及其大股东太极集团都有较强的融资能力,资金面基本不成问题。在大股东的帮助下,在连锁药房的扩张上颇有作为,拟收购北京桐君阁大药房60%的股权,拟建立四川太极大药房,未来计划在现有160家连锁药店的基础上发展到400家,同时向全国铺开,用3到5年的时间,把大药房的销售收入做到10亿以上。

三九医药的母公司三九集团在获得中国农业银行31亿元综合信用额度后,重点扶持三九全国连锁药店项目的实施。公司在建立全国医药零售网点方面决心较大。不仅如此,公司还通过收购医药商业公司来强化其在医药零售业的扩张,这将有利于公司连锁药店的进一步扩张。

2、拥有该领域中批发业务的上市公司有发展潜力。

由于历史的原因,批发企业在设立零售连锁药店时具备较好的先天条件。在上市公司中,上海医药、广州药业、中新药业、南京医药、美罗药业、桐君阁、一致药业均有批发业务,并下设了连锁药店,其中,上海医药、广州药业占有地域优势,上海和广州是国内药品消费能力最强、零售市场最为活跃的两个城市,两公司的批发业务规模又较大,具有政策扶持优势和成本优势,是合资商业企业首选的对象,而在物流配送和信息管理系统方面两公司又都走在了国内各商业公司的前列。

3、有着良好配送和信息管理系统的上市公司具有竞争力。

物流统一配送、信息管理能力如何体现零售连锁药店的核心竞争力,国内在这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的是一致药业和海王生物。一致药业下属的深圳市一致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已拥有150多家一致连锁药店,并通过了GSP认证,首家跨省连锁试点企业之一,已取得良好的效益。海王生物下属的海王星辰医药连锁店在经营上也颇具特色,海王星辰所有的连锁药店均是采用直营模式,这样便于将所有的门店纳入到一个标准化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中,总部可以及时掌握各个分店的销售信息,以便实现最有效的配送计划。 继推出专业型药房、社区便利型药房和健康美丽型药房后,海王星辰又与柯达公司合作,在药店推出快速冲印服务。 现有上市公司发展连锁药业启示

1、目标口号大,具体实施相当谨慎主要以连锁加盟方式为主,以新开办直营连锁店为辅,尤其是在跨区域连锁中加盟方式基本成为唯一的方式。由于医药连锁业扩张适合于大资本运作,而对于负担较重的国有企业,扩张方式主要以产权为纽带,以资产为基础,把分散的连锁药店联合起来,组成连锁药房(盘活存量资产),采用统购分销和集中配送的方式经营。

2、连锁业的扩张多在中心城市、城镇,而忽略了农村市场,主要在区域内扩张,跨省、区域外的扩张较少。 在现实的操作中,难以深入到农村有多方面的客观原因,一方面国家规定连锁业跨省、跨区域扩张必须通过GSP认证,进入农村市场首先要通过GSP认证,另一方面,农村市场存在医药市场不规范、地方保护主义、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问题。据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透露近年来80%的假劣药品案件和不合格药品都是在农村发现的,规范、净化农村药品市场是连锁药业向农村扩展的基础。

3、医药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介入零售连锁业主要是出于完善自身产业链条的需要,使产销成为一体;在进行连锁扩张中注重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规模化经营、集约化配送是连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医药企业在进行零售网点连锁扩张的同时,加大集约化配送中心的建设,并争取医保药定点药房的资格,这将有助于医药连锁业扩张成功。

第7篇: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零售药店 药学服务 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9-0064-03

Exploration of the econo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pharmaceutical care and retail pharmacy

ZHU Shouhui*

(Shanghai Pharmaceutical Trade Association, Shanghai 200020, China)

ABSTRACT The problems of pharmaceutical care performed in retail pharmacy in China are analyzed. Both core competitiveness power and economic benefits can be enhanced by performing pharmaceutical care in retail pharmacy. The work of pharmaceutical care in retail pharmacy can be promoted by enhancing the care ability of pharmaceutical technicians, providing necessary equipment and establishing health files for customers and so on.

KEY WORDS retail pharmacy; pharmaceutical care; competitiveness power

药学服务的主体是药师,在我国按药学服务地点的不同可分为药师(医疗机构,包括药士)和执业药师(药品零售企业)两类,最上级主管部门分别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运用好药学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开展药学服务是零售药店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人”的关怀赢得忠诚客户,以专业的服务获取市场,是零售药店的发展方向。

零售药店药学服务概述

1990年,美国学者Hepler等提出药学服务后,获得各国药学组织的认可,并在实践中得到运用。药学服务是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包括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2]。

区别以往药学人员以药品为中心的调配、供应的基础工作,药学服务是强调与药物有关的服务,涉及对各个病人的药物使用决策,如药物的选择、剂型、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以及药物治疗监测、药物相关信息的提供和个人咨询。同时,药学服务包含一个提供药品方案的全过程,体现对患者健康的关爱和关怀,并分享各种健康服务的信息。

药店是医疗保健体系中为大众提供服务的最终环节,药店从业人员的首要责任是确保顾客获得高质量的药学服务。21世纪是人类追求健康的世纪,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是“治病”,更是“治未病”。零售药店作为医疗卫生的重要补充载体,其服务涉及自我诊疗、辅助提高机体机能、养生保健、护肤美容等大健康内容,零售药店的药学服务涵盖大健康相关药品和服务人群。

零售药店开展药学服务存在问题

早期零售药店就有“小病当医生,大病当参谋”、“问病卖药、卖药问病”等服务内容,但缺少对病人情况的跟踪。现在一些零售药店开展会员服务,建立起会员信息数据库,但内容简单,未能充分发挥药学服务的作用。绝大多数药店营业人员在向消费者售药时明显存在用药服务信息提供的缺失。药店的服务过程仅局限于产品推荐、告知用法用量上, 呈短暂性特点, 且对消费者最终用药结果和用药依从性不承担责任[3]。由于制度设计、观念影响、软硬件条件等因素,目前零售药店的药学服务未能得到有效开展,实现零售药店药学服务目标还需克服一些障碍。

制度上未能保证药学技术人员发挥药学服务作用

目前,我国尚未设立保障药师权力和义务的法律保证,零售药店药师的地位和权利没有得到相应的法律支撑。虽然人事部、国家医药管理局颁布了《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并对执业药师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作了相关规定,新版GSP也强调零售药店必需配置执业药师。但由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这些规定还未真正得到落实。

现阶段我国实行的药品供给方式主要通过医疗机构渠道,零售药店只占不到20%,医院控制处方外流使得零售药店难以获得处方,限制了零售药店药师提供药学服务的机会,从而弱化了零售药店药师的作用。

传统观念影响药学服务的开展

零售药店经营管理思维停留在零售药店提供药品销售。由于药品销售比重下降,而且药店主要以销售OTC为主,忙于维持药店生存的管理者们希望通过多元化经营来提高药店销售,在药品销售中崇尚高毛利品种,对提供药学服务的认识不足。

药学人员往往从事药品流通过程中的细节工作,如登记和记录药品进出过程,未能把工作重心转到以“人”为中心的沟通、收集、分析和运用。因此,开展药学服务需要药店和药学人员共同转变。一般消费者用药的主动咨询意识相对薄弱,需要零售药店的药学人员更多的主动意识。

现有条件还不能满足药学服务的需要

一是执业药师和药师数量不足,截止2011年底,我国共有执业药师仅20万人,而同年药品零售企业就有38万多家[4];二是药学人员专业知识与药学服务的要求存在差异,继续教育不足造成药学人员不能完全胜任药学服务工作。零售药店现有的药学人员所学课程主要以化学或中药学为主,如药品的稳定性和配伍稳定性、处方筛选、制剂工艺等,缺少与临床用药直接相关的知识,如对药物体内外处置的影响、临床药物协同使用等实践知识。药师等专业人才上岗后缺少再学习,思想停留在卖出药品就完成任务的旧思想上,不能发挥其在药学服务上的作用。

另外零售药店还存在为药学服务提供的配套工具不足,诸如建立消费者健康资料档案,设立提供药学服务的专用场地、设备等。

开展药学服务提升零售药店核心竞争力

开展药学服务提升零售药店药品经营能力

零售药店除管理规范、信誉度好,还需具备专业人员的服务,如用药咨询、药品鉴定等。提供药学服务,以专业服务增强零售药店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提供良好的药学服务改变病患者盲目用药的状态,使用药更加合理,提高药店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声望。

开展药学服务是零售药店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竞争的手段

零售药店开展药学服务成为联系医生、患者和生产企业的桥梁。药学服务仅靠药师个人是很难成功的,通过医生对症状的判断,药师进行用药推介,指导患者准确、合理用药,可以提高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药学服务包含患者用药跟踪、收集药物使用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信息,这能帮助医生积累诊疗数据。向生产企业反馈药品信息,有助于生产企业改进剂型,为新药研发提供有效数据。零售药店通过药学服务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能提供的职能,其服务范围更广、更贴近顾客、服务效率更高。

开展药学服务抵御网上药品销售带来的市场冲击

零售药店的药学服务是药师与患者或患者家属面对面的交流活动,现场咨询、代量血压、代测血糖等体验过程是网络无法取代的。因此,零售药店开展药学服务项目,突出差异化服务优势,能更好地满足顾客的合理用药需求,而不被其他商业模式所取代。

开展药学服务为零售药店制造更多商机

药学服务通过分析不断积累的顾客资料,及时发现服务区域内顾客的健康情况,确定某些具体病种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如糖尿病、皮肤病等,除提供药物销售外,还可提供其他系列商品的配套销售;针对老年人健康状况,提供上门服务,增加与老年人健康相关的其他服务;针对孕妇、儿童的资料采取定期电话咨询,传递商品信息。使零售药店的多元化经营更贴近顾客所需。

开展药学服务为迎接“医药分开”做好准备

零售药店的药学服务开展比医疗机构缓慢,其药学服务无论内容还是质量与医疗机构还有较大差距。在“医药分开”的政策下,零售药店需要重视药学服务的开展,缩小与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的差距,这是零售药店刻不容缓的责任。

挖掘大数据为零售药店带来经济效益

信息是商业竞争的重要内容,在大数据时代掌握有价值的数据信息的一方便处于主动地位。零售药店应建立顾客健康档案,记录顾客的用药情况,分析顾客的生活习惯,调整服务内容,提供受顾客欢迎的服务项目。同时,通过数据分析为医生、生产企业反馈顾客的用药情况,让药学服务成为零售药店的增值服务。

开展零售药店药学服务需要推进的工作

提高药学技术人员的药学服务能力

加大对药学技术人员的培养力量,加强现有医学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特别是对临床药物运用、常见疾病知识以及合理用药技能培的训,提高药学技术人员与零售药店药学服务相适应的品牌推广、合理用药、辅助治疗和健康服务的能力。

配备必要的设施

如设立开展药学服务的专属区域,配置必要的硬件设施,根据药店特点配备健康知识书刊、血压仪、体温表、糖尿检验仪等。

建立顾客健康档案

建立顾客的健康档案,并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延伸药学服务。借助短信、飞信、微信、微博等途径,宣传健康知识、提供专家咨询服务。开发应用软件,帮助顾客在网络上进行疾病的简单自我诊疗、药品成分及作用的查询。消费者可以直接利用手机进行会员申请、购物和参加活动,从而扩大零售药店的服务覆盖范围。

延伸药学服务

举行各种主题的免费健康讲座、合理用药宣传、整理家庭药箱等活动,向社区居民普及健康知识,培养居民的健康观念与习惯。在药学服务上既区别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提供其他商业不可替代的功能,发挥零售药店独到的专业服务和商品销售的特点。

结语

零售药店发挥好药学服务的作用,既可突显零售药店的商业价值,又发挥药师在岗位上的服务作用。并且通过药学服务延伸、扩大服务范围,为零售药店多元化经营找到有效途径。药学服务为零售药店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增强零售药店的市场竞争力,为零售药店带来间接或直接的经济效益。药学服务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成为决定零售药店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陈志东. 我国药学服务人才告急与对策[J]. 上海医药, 2013, 34(17): 49-53.

Hepler CD, Strand LM. Opportunitie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pharmaceutical care[J]. Am J Hesp Pharm, 1990, 47(3): 533-543.

吴幼萍, 谢青. 零售药店如何提升药学服务水平[J]. 上海医药, 2009, 30(12): 563-564.

第8篇: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制度范文

药品零售经营企业是药品流通中重要环节,点多面广,处在药品经营的前沿,加强对零售药品经营企业的监管尤为重要,我结合对本辖区内的药品零售经营企业的日常监管掌握的情况,现将药品零售经营企业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措施对策和大家共同交流。

一、存在的问题

(一)药品分类管理方面:药品未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分类摆放陈列,处方药品与非处方药品时有混放;医疗器械(膏药类)与药品混放;非药品(保健食品)与药品混放;易串味药品不能单独设立专柜存放。

(二)处方药销售方面:处方药品不能完全凭处方销售,处方收集不全,对未凭处方销售的药品,销售登记不全。

(三)人员管理方面:部分药店质量负责人是聘用的,其经常不在岗,营业人员也自行调整为其家人,未经上岗培训就从事药品经营,在对处方药品的销售和调配操作中很不科学,对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

(四)经营方式方面:个别零售药店存在着以零代批现象,将药品直接销售给基层医疗机构;有的药店进行无证行医,前面是药店经营场所,后是诊所病房;有的零售药店之间有调货现象,对销售不太好品种或快到效期的药品药店之间有进行销货或换货进行销售。

(五)采购管理方面:经营药品或医疗器械(一类或国家充许的二类)以及进口药品未能及时收集相关票据和产品注册证明材料。

(六)对供货方资质审核方面:药品审核把关不严,有的业务员经营几家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现象,其所售药品价格虽未超过国家标价,但价格仍较昂贵,其疗效也不显著,广大消费者对此类药品投诉举报较多。

(七)药品广告宣传方面:有的药店店堂内或玻璃橱窗上悬挂或张贴药品宣传画,货架上摆放广告药品样品空盒;有的药店巧借义诊为名其实在促销药品,误导、欺骗消费者。

(八)制度执行方面:药店所制定的制度未能全面有效执行,更不能严格进行自查,定期加以考核。

(九)药品储存方面:温控设备成为摆设,温湿度应按一天两次记录,现已记不清有多少天没有登记,有的药店将药品直接置于地面,药品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二、产生原因

(一)gsp认证以后药品零售经营企业放松质量管理意识,认为对药品质量的管理只是gsp认证需要,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二)药店相关人员对法律法规不太熟悉,对药品常识性知识了解甚少,工作随意性较大;特别是质量负责人,聘用较多,时常不在岗,对药品质量管理相对滞后。

(三)部分药品零售经营企业经营惨淡,处于半营业状态,企业无心对药品质量加强管理仅注重经济效益。

(四)由于药品零售企业是个体经营模式,其企业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有的药店为同一人,未能真正建立质量管理机构,有的药店就是“夫妻店”或“父子店”,缺少必要的内部监督机制。

三、对策措施

1、加强对零售药店相关人员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教育要务实,建立学习的长期性和有效性。

2、药监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将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3、结合对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相结合,对药品经营重点环节、重点品种和重点违规企业加大监管频率,对违法违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

第9篇: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制度范文

1.国内医药流通制度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流通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据统计,仅“九五”以来,我国医药流通规模扩大了2.53倍,销售额年均增长14.1%。2002年,医药流通企业17万多家,其中批发企业13262个,零售药店16万余个(其中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已超过500家,连锁门店逾3万家),从业人员53.5万人,医药产品销售总额2034亿元。资产总额1004亿元,利润总额9.4亿元。较好地保障了全国医疗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用药的及时有效供应。我国医药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流通领域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不断出现,已影响到了整个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研究员陈文玲博士指出:药价虚高的实质是制度安排,是由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新出现问题及历史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叠加而造成的:药品现代流通目标模式不够清晰,导致药品流通改革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药品交易成本长期居高不下。我国医疗机构是药品销售的主渠道,80%以上的药品在医疗机构销售。多数医院药品销售收入占医院总收入50%左右,个别医院达70一80%。王淑静指出,药价虚高最终是在流通过程中形成的,其根本原因在于流通过程中各种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尤其是流通的前端环节中,注册、审批、核价监督不严,为药价的过高定价种下了祸根。而颜少君和樊瑞莉从药品的特殊性指出:我国政府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过程上忽视了药品的特殊性,把药品仅仅看作是一种普通的商品,在打破药品三级批发加零售的流通模式后,药品流通市场尚没有形成新流通方式,从而导致了假冒伪劣药品充斥市场,药品流通领域秩序混乱。他们认为,我国药品市场缺乏现化的市场流通主体,充分认识药品的特殊性是合理设计药品现代流通新体系的前提。

2.国外药品流通制度改革现状

全球范围内经济复苏、人口老龄化日益显现、疾病谱悄然变化正在积极拉动全球医药流通市场。根据统计数据,2015 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达到10,688亿美元,2010 年到2015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2%。受人口增长、老龄化和新兴医药市场医疗可及性改善等因素的影响,到2020 年,全球医药支出预计达到14,000-14,300 亿美元。从全球来看,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国外药品流通行业的先进经营模式对我国药品流通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美国连锁药店发展历程及现状

   随着美国药品零售业的发展,20 世纪初,美国开始出现连锁经营模式药店且发展迅速。20 世纪90 年代开始,美国连锁药店企业之间、连锁药店与独立药店之间开始大规模的兼并活动,形成了多家跨地区的全国性医药连锁企业。目前,美国连锁药店具有规模大、分店多、分布广等特点,在美国医药零售业中占据主导地位。2015 年,美国前三大连锁药店门店数量均超过4,000 家,最大的连锁药店公司CVS 已拥有超过9,000 家门店,销售额1,533 亿美元。

   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沃尔格林等为代表的美国连锁药店很早采取“药店加便利店、前端加后端”的多元化经营模式,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美国连锁药店以打造“健康美丽产品专卖店”为经营主旨,其经营品类扩展至与健康、美丽相关的产品。

 (2)日本连锁药店发展历程及现状

  日本连锁药店的发展源自1955 年,大多是从车站前的药店、药局发展而来。为顺应消费者对健康、美丽和低价的追求,日本现代连锁药店经营品类已涵盖了医药品、健康食品和化妆品,日本的医药零售业已从疾病产业转向健康产业。

过去,为了适应以疾病产业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日本医药零售业的商品销售构成中,医药品占据70%左右的份额。随着医疗重心从治疗向预防转变以及日本国民的自我预防意识增强,日本医药零售业开始不断涉足健康产业领域,并在药店经营机能性食品、营养辅助食品等产品。到2015 年,在日本零售药店的商品类别销售构成中,医药品仅占据32.1%的份额,化妆品占据21.2%的份额,日用品、食品等其他产品占据46.7%的份额。

    综上所述,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国外连锁药店,其专业化、多元化、个性化以及“药店+便利店”等模式的特点值得我国医药零售行业借鉴,为我国医药零售企业向“做大做强,差异化经营,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专业化服务”的方向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本课题拟突破的主要问题和观点

本课题拟通过研究深圳市药品流通制度改革以及通过对搜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了解了深圳市药品流通制度的发展历程及概况,对比国外发达国家的现状对其进行弊端分析,以医保、医疗、医药内在关系紧密相连为基础,通过加大医疗体制改革的力度、规范药品流通秩序、优化药品流通渠道等措施,从而进一步优化深圳市的药品流通制度。

二、学术价值

1、理论意义近年来,我国处于社会发展快速阶段,我国医药流通制度中药品流通秩序需要进一步加以规范,对于造成我国药品流通机制不合理,从而导致药价虚高。本文通过对深圳市的医药流通制度改革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建立以三医联动为核心“医药流通、医疗机构、医疗保险”三项改革应建立起相互制约、相互推进、良性互动的关系。在进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加强医疗机构和医保改革,降低医疗机构成本,强化医疗保险监督作用。构建优质医药流通渠道,在药品流通及管理方面,只要充分利用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重视群众的监督作用。一个具有活力的、欣欣向荣的药品流通机制将在我国逐步形成。

2、现实意义

尽管深圳市了解决医药流通制度存在的问题已经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措施,但仍然存在药价虚高,假冒伪劣药品充斥,本文根据深圳市医药流通制度的发展状况,加上通过实证搜集调查等方法,分析目前深圳市医药流通制度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提出解决的方法,为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提供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文通过在知网上查阅大量的书面资料和相关的理论方法,分析总结了其他学者关于医药流通制度改革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本课题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